[转帖]揭示内幕,有限探索-------广本篇(转贴汽车中国,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9:23:12
本人认为本文是难得的非常专业的好文章,让大家学习一下专业知识,是很有好处的!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近期围绕广本一事引发了很多争论,有些很偏激,有些是无知,我说的"无知"是说有些朋友不是从事汽车制造行业的,说出来的话让我看了觉得可笑.所以我想结合我的工作情况来客观,简单的分析一下.因为我不是高级技师,也不是工程师,所以只能做到这一步,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还请高人指正.(我从199年开始在一汽大众工作的,不仅对捷达,高尔夫,宝来,奥迪非常熟悉,因为工作之便还经常接触到其他相关品牌的一些相关资料,所以多少还有点发言权.)
这是两张图片!因为我没有图纸,从网站上下了一张,第二张做了彩色标注,我想大家能看懂!
一.焊装好后下线的白车身是银白色的,也就是钢板原始的颜色,普通人如果不了解汽车,是不会看明白究竟有那些地方有"拼接焊缝"的.
二.应该在单位拍实际照片,要是用数码相机,还能很方便的COPY到PC里.但我的宝贝还在商店的柜台里呢,不好意思.手机的像素不够,试了下不行,还是放弃了.
三.焊装好的车身叫"白车身",在进行最后装配前还要在涂装车间进行以下几道工序:
1.喷涂三遍防护漆:第一遍工序是电泳底漆;第二遍是中涂漆(有些国内黑心厂家把这道工序省了,是谁大家心里清楚,至少我们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从来不这么做!);第三遍才是最后的面漆.这三道漆在安全方面起防腐蚀作用,不直接影响车架的抗冲击能力!
2.安装数十个堵件.十余个是工艺堵件,做防腐后要拿掉(都是一次性的堵件),其余的都是随车永久堵件.也不对车身的抗冲击有影响.
3.涂刷三遍防护漆胶(PVC):第一道是粗密封,第二道是底板防护,第三道是细密封,(PVC是车身防腐的最关键工序,特别是车身的前发动机盖和后行李箱盖受影响最大.在前后盖加强筋焊缝内涂满PVC后,钢板的抗冲击力可以提高很多!!!可国内有些厂家连这也敢省!大众集团的防腐是"全球的产品防腐10年",最近提高到15年了.不是我在吹牛,谁不信可以向各专业汽车网站,杂志,报刊咨询!我要是说谎我是王八蛋!!!和那些黑心的品牌比,大众的汽车确实存在"质量过剩",可有些网友对此加以冷嘲热讽,嗤为无稽之谈!!!不信等我整理完"德国车系"和"日本品牌车系"的对比资料证明给大家看!!!
4.铺装十多张减振消音垫片.这个东西和安全没关系,国内有些厂家更不会增加这个成本!反正装没装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消费者不知道车上有这种部件,就是知道你也看不到,因为上面还要铺装其他部件,全遮住了.黑心呀,我是看到有些朋友修车时才发现这个秘密的.可怜宝来和高尔夫用的是奥迪级别的"磁力垫片"(捷达的是粘性垫片),怎么和那些"性价比高"的日本车拼价格???
5.注蜡.其中奥迪采用的是更高级的"空腔灌蜡"工艺.主要是防腐.
6.修饰,打磨,有轻微漆面划伤的返到"综合修饰线"处理;严重的换备件,备件做报废处理;
7.检测合格扫条码,铺防护罩发往装配车间.
四.之所以将以上汽车的涂装生产工序介绍出来,是想让大家明白这样个道理:汽车车身安全性能在设计时就
已经决定了硬性标准.能达到什么程度在从焊装生产线上下线时就无法改变,只有涂装工艺会对安全产生间接影响(前后盖的PVC喷注属于直接影响).如果出现意外事故,一个是车身超出了安全受载极限,这是正常的;另一个就是人为的安全隐患!这个主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操作者,生产设备,生产材料,工作方法,生产环境"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这是坚决不应该发生的.因为汽车质量直接影响到将来驾乘人员的生命!!!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在这张图例里我画了标识线,不可能将所有的焊缝都标出来,只是针对广本有相关的地方才做了标注.
1.绿色的是两根前纵梁,虽然是空心的,但所用钢板非常厚非常结实.车身的骨架就象人的脊椎骨一样重要.发生正面撞击时,这两处产生的破坏能量极大,要是不幸撞到正地方,对不起,请祈祷吧!奥迪车系在两个纵梁里又加装了一个小一圈的钢套,强度就更高了.
2.蓝色的是"A柱",黄色的是"B柱",紫色的"C是柱",也都是厚钢板焊出来的矩形框架结构,同样奥迪在A.B 里侧加焊钢槽(不是钢套了),虽然A,B柱相对细了些,但硬度仍很高.
3.橙色的门槛和顶架横梁也是空心钢梁结构,同样加焊钢槽,门槛非常厚重,上面有好几道沟槽,属于能量吸收区.
4.红色的是底版和车座的焊件焊接处,这是A4款的,A6的焊缝在和棕色区域之间的位置.
5.轿车底盘是上下两层钢板,下层的是整张的,上面这一层由多快焊接而成.这一点是全世界的行业标准.(不明白为何新闻里报道说那辆广本是和此相反的???因为我见过的其他车架底盘没有这样的状况.如果不是误报,那一定有问题!)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好啦,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让大家看下AUDI的基本车架构造,下面就针对广本的车祸照片简单分析下.(因为是图片,肯定是有局限性的,所以只能简单分析,如果与实际情况有误的地方,还请在场的朋友介绍下,并指出错误的地方,以免造成坏影响.我们还是应该冷静客观的分析下,而不要因为这是辆日本车而全盘加以否定.同时感谢上传照片的朋友.)
1.广本车身断裂出很可能就是焊接处,否则怎么会"非常整齐"?当然在外力和惯性下非焊缝处也可能产生这种情况,就好象撕裂成两半.但我估计后面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顶盖不就是"很不整齐"吗?看不出来是两层钢板,只是觉得奇怪:既然一层是拼接的,一层是完整的,断口怎么会那么齐?两层断口完全一样,真象是用刀两层一起割断的!实在想不通!
2.车架顶部的钢梁好象是单片钢板压制成的,没有加强钢板或加强筋部件.(至少图片里看不到!)而且从断口看钢板很薄,我考虑到了图片的比例问题,还是觉得钢板确实有点薄.(个人意见)
3.怀疑顶部钢板和车身连接处的"流水槽"采用的是"铆焊".因为能看见顶部钢板上有小孔和车架上类似铆钉的小突起.当然这不是不可以的,只是一般德系车此处采用的是"激光焊",不会产生铆钉间隔处的空隙,强度更高!
4.车门槛也压制有能量吸收区,实在是没有看出来有附加的钢槽类焊件.两侧的门槛竟然都断裂掉,而且左侧的那么整齐,要知道那可是四个立面的钢板啊,实在是恐怖!!!
5.车顶棚没有划痕伤,没有明显的撞击凹陷,推测应该是车顶棚在翻滚中未曾产生过碰撞.主要的破坏力来自侧面,只是不知道两面是否都产生过强烈撞击.右侧肯定有过多次碰撞,右前门凹陷,门框折断,但这些撞击部位还不会让车后坐断裂出去的,应该还有比这些更惨烈的强烈撞击发生过...
1.       没什么好说的了,车身右侧这个地方发生过强烈撞击.因为车身拧向左侧,后排右坐斜向塌缩,而左后坐变形不大.
2.如果说左侧没有发生过撞击,那仅是右侧的撞击就将车身断为两截,而且这部分是向上拱起,那曾经产生的撞击力度可真恐怖!
3.左侧似乎真的不曾发生过撞击,你看--后坐垫没有明显变形.如果发生过撞击也不会很大.但为什么这一侧的门槛会很整齐的断裂掉呢???
4.左侧没有发生强烈撞击,车身的C柱竟然脱落?因为没有这一侧的照片,无法进一步分析,不想妄加评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针对这些图片的的介绍就写到这,下面就谈下我的个人看法和值得关注的疑问.
1.先说车辆在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我相信广本的员工应该是严格按照生产工艺标准来操作的.因为这是一个生产工人的基本素质,那刨除了人为的因素,就是材料有问题了吗?不一定!
2.广本的钢板是比奥迪A4的薄一些,但它的价格也便宜的很啊(同样都是B级车价格为什么差10万--30万呢?我的另一篇文章会揭露的的,敬请关注),问题就在这里,这种薄钢板是否符合它的设计要求?如果是合格的,只能说明车祸造成的冲击力度超出了设计能力的要求,这不是车的问题.如果这种薄钢板是偷工减料的替代品,那就是违法的,也是车身短裂主要原因!但我们不可能知道广本的实际标准是多少!但如果你的车没有质量问题,为何还几次派人来进行协商赔偿的问题,这和厂家无关啊?难道是... ...
有一点可以肯定真的是"一分钱一分货",在关系到生命安全的产品对比中,你能说"这个钢板厚产生的价格太高;这里多出的气囊价格不合理"吗?在这时生命真的能用金钱来衡量吗?你要说能请告诉我"一根手指头多少钱;一只手多少钱;一只手臂多少钱...一条人命值多少钱???"
3.电视新闻里说广本的后坐如果加装气囊会好些,但这辆车本身没有,也不是有气囊却没弹开,所以这不是车本身的质量不好,只能说这款车的配置安全系数低一些.
4.我接触到的“车身完全断裂”的资料里几乎都是其他车辆或物体撞击造成的,象广本这辆“自行翻滚中断裂”还没见过。我想既然车体右侧有多处撞击痕迹,应该是在翻滚中砸到隔离墩后已经有一定的损坏了,车尾部可能又撞击到路面上,最后完全断开.
5.我不能说我们公司生产的奥迪A4在这样的车祸里肯定不会发生这样的后果,那是不负责任的吹牛。我只能说因为奥迪A4的钢板更厚;车架里多处装有加强钢制构件;头部安全侧气帘...如果乘客在系上安全带的话,情况很可能就不是这样了.还是安全行车最重要啊!!!
好了,就先说这么多吧,虽然我无法对车体断开下结论,但"广本质量就是这么差"判定显然带有不公平的色彩.我想我从始至终都是比较客观的来分析这起事故,没有带着"这是小日本的车"来看待问题的,那不公平,我们只是就事论车,虽然我自己也觉得好象不应该写这篇文章,让人觉得"广本"挺冤,虽然我同样痛恨小日本,但黑与白是不能混淆的,事情的真相也不应该带有偏见,您说是不是这个理?本人认为本文是难得的非常专业的好文章,让大家学习一下专业知识,是很有好处的!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近期围绕广本一事引发了很多争论,有些很偏激,有些是无知,我说的"无知"是说有些朋友不是从事汽车制造行业的,说出来的话让我看了觉得可笑.所以我想结合我的工作情况来客观,简单的分析一下.因为我不是高级技师,也不是工程师,所以只能做到这一步,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还请高人指正.(我从199年开始在一汽大众工作的,不仅对捷达,高尔夫,宝来,奥迪非常熟悉,因为工作之便还经常接触到其他相关品牌的一些相关资料,所以多少还有点发言权.)
这是两张图片!因为我没有图纸,从网站上下了一张,第二张做了彩色标注,我想大家能看懂!
一.焊装好后下线的白车身是银白色的,也就是钢板原始的颜色,普通人如果不了解汽车,是不会看明白究竟有那些地方有"拼接焊缝"的.
二.应该在单位拍实际照片,要是用数码相机,还能很方便的COPY到PC里.但我的宝贝还在商店的柜台里呢,不好意思.手机的像素不够,试了下不行,还是放弃了.
三.焊装好的车身叫"白车身",在进行最后装配前还要在涂装车间进行以下几道工序:
1.喷涂三遍防护漆:第一遍工序是电泳底漆;第二遍是中涂漆(有些国内黑心厂家把这道工序省了,是谁大家心里清楚,至少我们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从来不这么做!);第三遍才是最后的面漆.这三道漆在安全方面起防腐蚀作用,不直接影响车架的抗冲击能力!
2.安装数十个堵件.十余个是工艺堵件,做防腐后要拿掉(都是一次性的堵件),其余的都是随车永久堵件.也不对车身的抗冲击有影响.
3.涂刷三遍防护漆胶(PVC):第一道是粗密封,第二道是底板防护,第三道是细密封,(PVC是车身防腐的最关键工序,特别是车身的前发动机盖和后行李箱盖受影响最大.在前后盖加强筋焊缝内涂满PVC后,钢板的抗冲击力可以提高很多!!!可国内有些厂家连这也敢省!大众集团的防腐是"全球的产品防腐10年",最近提高到15年了.不是我在吹牛,谁不信可以向各专业汽车网站,杂志,报刊咨询!我要是说谎我是王八蛋!!!和那些黑心的品牌比,大众的汽车确实存在"质量过剩",可有些网友对此加以冷嘲热讽,嗤为无稽之谈!!!不信等我整理完"德国车系"和"日本品牌车系"的对比资料证明给大家看!!!
4.铺装十多张减振消音垫片.这个东西和安全没关系,国内有些厂家更不会增加这个成本!反正装没装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消费者不知道车上有这种部件,就是知道你也看不到,因为上面还要铺装其他部件,全遮住了.黑心呀,我是看到有些朋友修车时才发现这个秘密的.可怜宝来和高尔夫用的是奥迪级别的"磁力垫片"(捷达的是粘性垫片),怎么和那些"性价比高"的日本车拼价格???
5.注蜡.其中奥迪采用的是更高级的"空腔灌蜡"工艺.主要是防腐.
6.修饰,打磨,有轻微漆面划伤的返到"综合修饰线"处理;严重的换备件,备件做报废处理;
7.检测合格扫条码,铺防护罩发往装配车间.
四.之所以将以上汽车的涂装生产工序介绍出来,是想让大家明白这样个道理:汽车车身安全性能在设计时就
已经决定了硬性标准.能达到什么程度在从焊装生产线上下线时就无法改变,只有涂装工艺会对安全产生间接影响(前后盖的PVC喷注属于直接影响).如果出现意外事故,一个是车身超出了安全受载极限,这是正常的;另一个就是人为的安全隐患!这个主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操作者,生产设备,生产材料,工作方法,生产环境"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这是坚决不应该发生的.因为汽车质量直接影响到将来驾乘人员的生命!!!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在这张图例里我画了标识线,不可能将所有的焊缝都标出来,只是针对广本有相关的地方才做了标注.
1.绿色的是两根前纵梁,虽然是空心的,但所用钢板非常厚非常结实.车身的骨架就象人的脊椎骨一样重要.发生正面撞击时,这两处产生的破坏能量极大,要是不幸撞到正地方,对不起,请祈祷吧!奥迪车系在两个纵梁里又加装了一个小一圈的钢套,强度就更高了.
2.蓝色的是"A柱",黄色的是"B柱",紫色的"C是柱",也都是厚钢板焊出来的矩形框架结构,同样奥迪在A.B 里侧加焊钢槽(不是钢套了),虽然A,B柱相对细了些,但硬度仍很高.
3.橙色的门槛和顶架横梁也是空心钢梁结构,同样加焊钢槽,门槛非常厚重,上面有好几道沟槽,属于能量吸收区.
4.红色的是底版和车座的焊件焊接处,这是A4款的,A6的焊缝在和棕色区域之间的位置.
5.轿车底盘是上下两层钢板,下层的是整张的,上面这一层由多快焊接而成.这一点是全世界的行业标准.(不明白为何新闻里报道说那辆广本是和此相反的???因为我见过的其他车架底盘没有这样的状况.如果不是误报,那一定有问题!)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好啦,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让大家看下AUDI的基本车架构造,下面就针对广本的车祸照片简单分析下.(因为是图片,肯定是有局限性的,所以只能简单分析,如果与实际情况有误的地方,还请在场的朋友介绍下,并指出错误的地方,以免造成坏影响.我们还是应该冷静客观的分析下,而不要因为这是辆日本车而全盘加以否定.同时感谢上传照片的朋友.)
1.广本车身断裂出很可能就是焊接处,否则怎么会"非常整齐"?当然在外力和惯性下非焊缝处也可能产生这种情况,就好象撕裂成两半.但我估计后面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顶盖不就是"很不整齐"吗?看不出来是两层钢板,只是觉得奇怪:既然一层是拼接的,一层是完整的,断口怎么会那么齐?两层断口完全一样,真象是用刀两层一起割断的!实在想不通!
2.车架顶部的钢梁好象是单片钢板压制成的,没有加强钢板或加强筋部件.(至少图片里看不到!)而且从断口看钢板很薄,我考虑到了图片的比例问题,还是觉得钢板确实有点薄.(个人意见)
3.怀疑顶部钢板和车身连接处的"流水槽"采用的是"铆焊".因为能看见顶部钢板上有小孔和车架上类似铆钉的小突起.当然这不是不可以的,只是一般德系车此处采用的是"激光焊",不会产生铆钉间隔处的空隙,强度更高!
4.车门槛也压制有能量吸收区,实在是没有看出来有附加的钢槽类焊件.两侧的门槛竟然都断裂掉,而且左侧的那么整齐,要知道那可是四个立面的钢板啊,实在是恐怖!!!
5.车顶棚没有划痕伤,没有明显的撞击凹陷,推测应该是车顶棚在翻滚中未曾产生过碰撞.主要的破坏力来自侧面,只是不知道两面是否都产生过强烈撞击.右侧肯定有过多次碰撞,右前门凹陷,门框折断,但这些撞击部位还不会让车后坐断裂出去的,应该还有比这些更惨烈的强烈撞击发生过...
1.       没什么好说的了,车身右侧这个地方发生过强烈撞击.因为车身拧向左侧,后排右坐斜向塌缩,而左后坐变形不大.
2.如果说左侧没有发生过撞击,那仅是右侧的撞击就将车身断为两截,而且这部分是向上拱起,那曾经产生的撞击力度可真恐怖!
3.左侧似乎真的不曾发生过撞击,你看--后坐垫没有明显变形.如果发生过撞击也不会很大.但为什么这一侧的门槛会很整齐的断裂掉呢???
4.左侧没有发生强烈撞击,车身的C柱竟然脱落?因为没有这一侧的照片,无法进一步分析,不想妄加评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针对这些图片的的介绍就写到这,下面就谈下我的个人看法和值得关注的疑问.
1.先说车辆在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我相信广本的员工应该是严格按照生产工艺标准来操作的.因为这是一个生产工人的基本素质,那刨除了人为的因素,就是材料有问题了吗?不一定!
2.广本的钢板是比奥迪A4的薄一些,但它的价格也便宜的很啊(同样都是B级车价格为什么差10万--30万呢?我的另一篇文章会揭露的的,敬请关注),问题就在这里,这种薄钢板是否符合它的设计要求?如果是合格的,只能说明车祸造成的冲击力度超出了设计能力的要求,这不是车的问题.如果这种薄钢板是偷工减料的替代品,那就是违法的,也是车身短裂主要原因!但我们不可能知道广本的实际标准是多少!但如果你的车没有质量问题,为何还几次派人来进行协商赔偿的问题,这和厂家无关啊?难道是... ...
有一点可以肯定真的是"一分钱一分货",在关系到生命安全的产品对比中,你能说"这个钢板厚产生的价格太高;这里多出的气囊价格不合理"吗?在这时生命真的能用金钱来衡量吗?你要说能请告诉我"一根手指头多少钱;一只手多少钱;一只手臂多少钱...一条人命值多少钱???"
3.电视新闻里说广本的后坐如果加装气囊会好些,但这辆车本身没有,也不是有气囊却没弹开,所以这不是车本身的质量不好,只能说这款车的配置安全系数低一些.
4.我接触到的“车身完全断裂”的资料里几乎都是其他车辆或物体撞击造成的,象广本这辆“自行翻滚中断裂”还没见过。我想既然车体右侧有多处撞击痕迹,应该是在翻滚中砸到隔离墩后已经有一定的损坏了,车尾部可能又撞击到路面上,最后完全断开.
5.我不能说我们公司生产的奥迪A4在这样的车祸里肯定不会发生这样的后果,那是不负责任的吹牛。我只能说因为奥迪A4的钢板更厚;车架里多处装有加强钢制构件;头部安全侧气帘...如果乘客在系上安全带的话,情况很可能就不是这样了.还是安全行车最重要啊!!!
好了,就先说这么多吧,虽然我无法对车体断开下结论,但"广本质量就是这么差"判定显然带有不公平的色彩.我想我从始至终都是比较客观的来分析这起事故,没有带着"这是小日本的车"来看待问题的,那不公平,我们只是就事论车,虽然我自己也觉得好象不应该写这篇文章,让人觉得"广本"挺冤,虽然我同样痛恨小日本,但黑与白是不能混淆的,事情的真相也不应该带有偏见,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P>赫赫,说说我的看法:</P>
<P>先自我介绍一下,偶是做it的但是对机械和历史地理感兴趣,从大学开始就每月坚持购买国家地理杂志(美国的),中国国家地理,牛顿科学世界还有就是汽车杂志(不过自从孟冀跳槽后就改买汽车画报了)所以对车多少了解一些。</P>
<P>偶很反感日本人和广本的销售策略,但是搂主转载的资料可靠性实在缺缺。</P>
<P>汽车的安全有主动和被动两种,主动就是abs之类的控制系统,被动就是动能吸收和安全气囊之类。从第二个图来看,车首部的绿线部分属于汽车设计的动能吸收区域,材料选用比较考究,主要是既要保持相当的强度又要在严重车祸发生时能先于成员舱断裂或变形以吸收撞击的能量。所以不可能如文所说“绿色的是两根前纵梁,虽然是空心的,但所用钢板非常厚非常结实.车身的骨架就象人的脊椎骨一样重要.”</P>
<P>而A柱和C柱之间是成员舱,不论任何时候都要保证其结构不会断裂或严重变形。因此其材料是车身最坚固部分。而不会是“橙色的门槛和顶架横梁也是空心钢梁结构,同样加焊钢槽,门槛非常厚重,上面有好几道沟槽,属于能量吸收区.”另外紫色的C柱标识也有不当,C柱只是最后那一条斜线,而不是如图的三角形区域。成员舱的强度主要是由底盘和A,C柱以及之间的梁来支撑,B柱的作用相对较弱(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车没有B柱)</P>
<P>广本的事故原因偶不清楚,但是很可能与为了照顾国人追求宽大的目标而对车身进行加长有关,应该是相关的结构强度处理不到位。</P>
<P>其实检测车身刚度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颠簸的路面上车身的抗扭能力:如果你的车子没有什么声音的话,恭喜你!如果有,也很正常。</P>
<P>要想看最坚固的车身,那就到volvo的主页去找吧。国内有家volvo的经销商在其展区内放了一个报废的volvo(型号忘记了,是用一台全新的同型号车子找车主换的)——120公里的时速冲下高速路护栏,翻下30米高的高价桥,滑出近百米开外,靠,竟然把后排有个家伙的手扭伤了,简直是丢volvo的脸啊!(谁叫volvo标榜是最安全的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