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5研制采用数字化新技术 研制时间缩短40% 仅 一个型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40:16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2/1211/c1026-19864503.html

罗阳,你为战机而生,为战机而逝,用生命诠释了一名航空人的报国情怀,用一生在为中国铸造长空利剑。在中国战机从陆地向海洋跨越的历史性一刻,当歼—15在海天间翱翔之际,你完成了人生最辉煌的谢幕!

相传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命干将、莫邪铸剑。夫妻二人反复三年未成,后莫邪跳入炉中,终铸成雌雄宝剑一对,雄剑曰干将,雌剑曰莫邪。

国之重器,同样以命铸之。2012年11月24日,中国第一批舰载机歼—15在“辽宁舰”完成起降训练,实现了中国战机由陆地向海洋的飞越;次日上午辽宁舰靠岸时,沈飞董事长、总经理罗阳因突发心肌梗死抢救无效,以身殉国。

从1982年毕业伊始参与歼—8Ⅱ战斗机的设计研发,到担任歼—15等多个重点型号研制现场总指挥,最终溘然长逝,30年航空报国生涯,罗阳在追赶世界最高航空水平的征程中,穷其一生在为共和国的蓝天长城铸造利剑!

追赶:向最前沿航空技术进发

真正的大国离不开强大的海军,强大的海军离不开先进的航母,先进的航母离不开一流的舰载机。

“中国舰载机成功应用至少要1年半!”这是今年8月辽宁号入列时,外媒的预测。

“没想到我们仅用2个多月,就成功实现了最为关键的起降试验!”中航工业集团董事长林左鸣说。

舰载机绝非普通战机的改装版,除了保持其作战能力外,技术更高、难度更大。仅以起降为例,在陆地上,战机起降有效长度在300米左右;而在航母上,拦阻索的区间面积只有36米×6米。

奇迹的背后,是千千万万航空人的奋斗,更是罗阳对自己健康乃至生命的透支。过去整整两年时间里,他一直采用“711”的模式,坚持在研制、试验一线:即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1个小时;最后两个月更是采用了“720”模式。沈飞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袁立介绍:“和舰载机上舰的时间节点赛跑,我们总是用最短时间,以最快速度、最高质量完成任务,压力如影随形。”

“只有一个歼—15累不坏罗阳,他担任多个重点型号的研制现场总指挥,一直在以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曾与罗阳共事过的中航工业副总经理李玉海说。多个重点型号很短时间内相继在沈飞首飞成功,创造了中航工业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国防现代化用钱买不来,核心技术壁垒重重。所以就得夜以继日部署新技术研发,加班加点地穿梭于各种机型的研制现场,把一天当两天用。”生前,罗阳这样对妻子说。

这种紧迫感、使命感,不只是研制歼—15时如影随形,而是伴随了罗阳的30年航空生涯。罗阳生前常说,“缩小和发达国家航空技术的差距,没别的办法,就是奋力追!”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军工企业不景气,一大批科研人员转行离开。即便最困难的时候,罗阳还是坚持中午、晚上,都到办公室看书查阅资料。数不清多少个日子,罗阳办公室里的灯一直亮到深夜。这份刻苦钻研的精神让罗阳很快就在型号设计中独当一面,成为所里当时最年轻的高工和研究员之一。

担当:为共和国铸造一流战机

舰载机对于我们来说,是前无古人的工程。短距起飞、拦阻、机翼折叠……一个个技术难题等待着罗阳和同事去攻克。歼—15是大国崛起的利器,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我们正在从事的重点型号,背后是沉甸甸的政治责任,涉及到中华民族的尊严。”在歼—15动员大会上,一向鲜有豪言壮语的罗阳异常激动。

研制过程中,军方根据形势需要,提出了舰载机要打造“精品工程”,要求沈飞交付的样机外观质量100%达标、故障率比科研机大幅下降。“对沈飞来说,这意味着成本大大提高、研制周期大为延长。”海军驻沈阳地区航空军事代表室总代表陈青说,“对重担在肩的罗阳,这无疑又增加了一份压力。”

“精品”二字提出后,一些涉及的企业、员工提出不同意见,认为精品提的过早、要求过高,“有些问题可以在改进型时再完善,研制时期没必要,确保完成任务就行”。

面对争议,罗阳告诫大家,军工企业首先要考虑国家利益、军队利益。打造第一代舰载机的精品工程,对舰载机早日形成战斗力、提升作战能力意义不同凡响。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超出想象的难。要知道,一架战机有数万个零件,40多个系统。

研制中,每当飞机出现质量问题时,罗阳总是习惯于“眼睛向内,查找自己问题,从不推诿责任”。

在有的人看来,罗阳对质量的要求,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在舰载机生产过程中,加工某部件的工装型架焊接后忽然开裂,差点砸着飞机油箱。在排除完这个开裂的工装故障后,罗阳要求普查该车间所有工艺装备,真正做到“质量问题归零”。

顿时一片哗然。停工普查工装,这势必要影响本就紧张的工期,谈何容易?

在紧张的生产周期中,沈飞整个军机车间生产全部停工,用20多天对150多箱、1万多项工装彻底普查,彻底排除了隐患。

正是以这种精益求精、敢于担当的精神,把首批舰载机做成了精品,其中有的还创造了月飞行架次的科研纪录,甚至超过了装备部队的飞行纪录。

航空发动机,号称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直到2002年,经过不懈奋斗,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发动机才通过国家定型鉴定。但要配装飞机,却还存在很多困难。先是飞机自身需要进行改装,其次是相关设计制造需要大量经费,最重要的是使用首台国产发动机存在一定风险。

关键时刻,罗阳顶住各方压力,坚决支持飞机配装国产发动机,“我们必须支持国产航空发动机。越是困难,越要将自己的航空发动机技术搞上去。只有发动机搞上去,中国航空工业才能真正强大”。最终,历经重重困难和考验,在罗阳的全力推动下,国产发动机“昆仑”、“太行”先后配装战鹰翱翔在祖国的蓝天,结束了我国不能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历史。

“国产发动机技术在不断成熟过程中,还有一段可靠性不断提升的过程。飞机配装国产发动机承担一定风险,弄不好会拖飞机的后腿。”中航工业发动机总经理庞为感慨地说,“如果不是站在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高度,没有自主创新的谋略和胆识,很难做出这样的抉择。”

领航:让“战斗机摇篮”重回第一方阵

2002年,罗阳从中航工业沈阳所平调到沈飞任党委书记;2007年转任董事长、总经理,成为这座“歼击机摇篮”的领航者。沈飞成立于1951年6月29日,是新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我国不同时期的主力机型歼—5、歼—6、歼—7、歼—8系列,以及三代机某重点型号系列,都诞生于此。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沈飞发展相对滞后。

罗阳上任后的几年,正值航空武器装备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沈飞任务最为艰巨的时期,很多人认为任务繁重,靠沈飞的底子难以完成。的确,同时进行几个重点型号研制,如果不进行管理创新、机制创新,靠传统的路径、办法,很难顺利完成。

一件事情深深刺痛了罗阳。按照研制程序,中航工业沈阳所完成飞机的三维图设计后,交由沈飞研制生产。当时沈飞由于信息化应用不普及,无法按照设计所提供的三维图设计直接进行试制生产,还要再将三维图分解成平面图。罗阳非常着急,找寻到了沈飞在管理和生产中的最薄弱环节:必须尽快实现和设计所的无缝对接。他主动找到歼—15舰载机总设计师、时任中航工业沈阳所所长孙聪,提出了设计和制造数字技术一体化的构想。
“我们一拍即合。”孙聪形容当时的心情。沈阳所与沈飞紧密合作,共同打造数字化设计制造一体化这一航空工业新模式。沈阳地区飞机研发和制造分离的时代结束了。传统的串行设计研制流程,改为了并行。设计伊始,沈飞公司的制造工艺团队提前深入到沈阳所进行技术对接,从源头上参与研发;进入研制阶段,沈阳所又派出大批设计人员到沈飞公司研制现场。舰载机的研制涉及大量特殊关键技术,有数百个技术环节需要突破;面对技术难题,沈阳所的设计人员和沈飞的研制人员一起研讨,共同突破。

这种基于数字化的并行工程,设计工艺相互沟通。设计过程中,有问题沈飞可以直接提出来,不像以前等图纸出来交付后再审查,把过去的研发研制时间压缩了40%。沈飞歼—15飞机的成功研制,时间大大缩短,创造了世界航空史的新纪录。


在罗阳带领下,沈飞公司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6%,利润年均增长34%;连续3年产值突破100亿元,交付各型飞机数量创下公司近30年来的新纪录,具备了研发一代、交付一代、储备一代的生产能力,实现了沈飞的跨越式发展。

尾声

罗阳的一生,属于中国航空。

冥冥中仿佛有天意。罗阳的生日就是沈飞的生日:罗阳生于1961年6月29日,比沈飞整整小10岁。

“他查看飞机的眼神,就像是看自己的孩子一样。”当歼—15成功着舰后,一向内敛沉稳的罗阳热泪盈眶,与飞行员紧紧拥抱在一起。

“当一架飞机首飞的时候,我们会流泪;当一批飞机定型装配部队的时候,我们会欢呼;当一架架战鹰经过天安门广场的时候,我们会跳跃激动。”罗阳,战友们的深情回忆,你听到了吗?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2/1211/c1026-19864503.html

罗阳,你为战机而生,为战机而逝,用生命诠释了一名航空人的报国情怀,用一生在为中国铸造长空利剑。在中国战机从陆地向海洋跨越的历史性一刻,当歼—15在海天间翱翔之际,你完成了人生最辉煌的谢幕!

相传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命干将、莫邪铸剑。夫妻二人反复三年未成,后莫邪跳入炉中,终铸成雌雄宝剑一对,雄剑曰干将,雌剑曰莫邪。

国之重器,同样以命铸之。2012年11月24日,中国第一批舰载机歼—15在“辽宁舰”完成起降训练,实现了中国战机由陆地向海洋的飞越;次日上午辽宁舰靠岸时,沈飞董事长、总经理罗阳因突发心肌梗死抢救无效,以身殉国。

从1982年毕业伊始参与歼—8Ⅱ战斗机的设计研发,到担任歼—15等多个重点型号研制现场总指挥,最终溘然长逝,30年航空报国生涯,罗阳在追赶世界最高航空水平的征程中,穷其一生在为共和国的蓝天长城铸造利剑!

追赶:向最前沿航空技术进发

真正的大国离不开强大的海军,强大的海军离不开先进的航母,先进的航母离不开一流的舰载机。

“中国舰载机成功应用至少要1年半!”这是今年8月辽宁号入列时,外媒的预测。

“没想到我们仅用2个多月,就成功实现了最为关键的起降试验!”中航工业集团董事长林左鸣说。

舰载机绝非普通战机的改装版,除了保持其作战能力外,技术更高、难度更大。仅以起降为例,在陆地上,战机起降有效长度在300米左右;而在航母上,拦阻索的区间面积只有36米×6米。

奇迹的背后,是千千万万航空人的奋斗,更是罗阳对自己健康乃至生命的透支。过去整整两年时间里,他一直采用“711”的模式,坚持在研制、试验一线:即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1个小时;最后两个月更是采用了“720”模式。沈飞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袁立介绍:“和舰载机上舰的时间节点赛跑,我们总是用最短时间,以最快速度、最高质量完成任务,压力如影随形。”

“只有一个歼—15累不坏罗阳,他担任多个重点型号的研制现场总指挥,一直在以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曾与罗阳共事过的中航工业副总经理李玉海说。多个重点型号很短时间内相继在沈飞首飞成功,创造了中航工业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国防现代化用钱买不来,核心技术壁垒重重。所以就得夜以继日部署新技术研发,加班加点地穿梭于各种机型的研制现场,把一天当两天用。”生前,罗阳这样对妻子说。

这种紧迫感、使命感,不只是研制歼—15时如影随形,而是伴随了罗阳的30年航空生涯。罗阳生前常说,“缩小和发达国家航空技术的差距,没别的办法,就是奋力追!”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军工企业不景气,一大批科研人员转行离开。即便最困难的时候,罗阳还是坚持中午、晚上,都到办公室看书查阅资料。数不清多少个日子,罗阳办公室里的灯一直亮到深夜。这份刻苦钻研的精神让罗阳很快就在型号设计中独当一面,成为所里当时最年轻的高工和研究员之一。

担当:为共和国铸造一流战机

舰载机对于我们来说,是前无古人的工程。短距起飞、拦阻、机翼折叠……一个个技术难题等待着罗阳和同事去攻克。歼—15是大国崛起的利器,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我们正在从事的重点型号,背后是沉甸甸的政治责任,涉及到中华民族的尊严。”在歼—15动员大会上,一向鲜有豪言壮语的罗阳异常激动。

研制过程中,军方根据形势需要,提出了舰载机要打造“精品工程”,要求沈飞交付的样机外观质量100%达标、故障率比科研机大幅下降。“对沈飞来说,这意味着成本大大提高、研制周期大为延长。”海军驻沈阳地区航空军事代表室总代表陈青说,“对重担在肩的罗阳,这无疑又增加了一份压力。”

“精品”二字提出后,一些涉及的企业、员工提出不同意见,认为精品提的过早、要求过高,“有些问题可以在改进型时再完善,研制时期没必要,确保完成任务就行”。

面对争议,罗阳告诫大家,军工企业首先要考虑国家利益、军队利益。打造第一代舰载机的精品工程,对舰载机早日形成战斗力、提升作战能力意义不同凡响。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超出想象的难。要知道,一架战机有数万个零件,40多个系统。

研制中,每当飞机出现质量问题时,罗阳总是习惯于“眼睛向内,查找自己问题,从不推诿责任”。

在有的人看来,罗阳对质量的要求,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在舰载机生产过程中,加工某部件的工装型架焊接后忽然开裂,差点砸着飞机油箱。在排除完这个开裂的工装故障后,罗阳要求普查该车间所有工艺装备,真正做到“质量问题归零”。

顿时一片哗然。停工普查工装,这势必要影响本就紧张的工期,谈何容易?

在紧张的生产周期中,沈飞整个军机车间生产全部停工,用20多天对150多箱、1万多项工装彻底普查,彻底排除了隐患。

正是以这种精益求精、敢于担当的精神,把首批舰载机做成了精品,其中有的还创造了月飞行架次的科研纪录,甚至超过了装备部队的飞行纪录。

航空发动机,号称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直到2002年,经过不懈奋斗,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发动机才通过国家定型鉴定。但要配装飞机,却还存在很多困难。先是飞机自身需要进行改装,其次是相关设计制造需要大量经费,最重要的是使用首台国产发动机存在一定风险。

关键时刻,罗阳顶住各方压力,坚决支持飞机配装国产发动机,“我们必须支持国产航空发动机。越是困难,越要将自己的航空发动机技术搞上去。只有发动机搞上去,中国航空工业才能真正强大”。最终,历经重重困难和考验,在罗阳的全力推动下,国产发动机“昆仑”、“太行”先后配装战鹰翱翔在祖国的蓝天,结束了我国不能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历史。

“国产发动机技术在不断成熟过程中,还有一段可靠性不断提升的过程。飞机配装国产发动机承担一定风险,弄不好会拖飞机的后腿。”中航工业发动机总经理庞为感慨地说,“如果不是站在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高度,没有自主创新的谋略和胆识,很难做出这样的抉择。”

领航:让“战斗机摇篮”重回第一方阵

2002年,罗阳从中航工业沈阳所平调到沈飞任党委书记;2007年转任董事长、总经理,成为这座“歼击机摇篮”的领航者。沈飞成立于1951年6月29日,是新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我国不同时期的主力机型歼—5、歼—6、歼—7、歼—8系列,以及三代机某重点型号系列,都诞生于此。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沈飞发展相对滞后。

罗阳上任后的几年,正值航空武器装备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沈飞任务最为艰巨的时期,很多人认为任务繁重,靠沈飞的底子难以完成。的确,同时进行几个重点型号研制,如果不进行管理创新、机制创新,靠传统的路径、办法,很难顺利完成。

一件事情深深刺痛了罗阳。按照研制程序,中航工业沈阳所完成飞机的三维图设计后,交由沈飞研制生产。当时沈飞由于信息化应用不普及,无法按照设计所提供的三维图设计直接进行试制生产,还要再将三维图分解成平面图。罗阳非常着急,找寻到了沈飞在管理和生产中的最薄弱环节:必须尽快实现和设计所的无缝对接。他主动找到歼—15舰载机总设计师、时任中航工业沈阳所所长孙聪,提出了设计和制造数字技术一体化的构想。
“我们一拍即合。”孙聪形容当时的心情。沈阳所与沈飞紧密合作,共同打造数字化设计制造一体化这一航空工业新模式。沈阳地区飞机研发和制造分离的时代结束了。传统的串行设计研制流程,改为了并行。设计伊始,沈飞公司的制造工艺团队提前深入到沈阳所进行技术对接,从源头上参与研发;进入研制阶段,沈阳所又派出大批设计人员到沈飞公司研制现场。舰载机的研制涉及大量特殊关键技术,有数百个技术环节需要突破;面对技术难题,沈阳所的设计人员和沈飞的研制人员一起研讨,共同突破。

这种基于数字化的并行工程,设计工艺相互沟通。设计过程中,有问题沈飞可以直接提出来,不像以前等图纸出来交付后再审查,把过去的研发研制时间压缩了40%。沈飞歼—15飞机的成功研制,时间大大缩短,创造了世界航空史的新纪录。


在罗阳带领下,沈飞公司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6%,利润年均增长34%;连续3年产值突破100亿元,交付各型飞机数量创下公司近30年来的新纪录,具备了研发一代、交付一代、储备一代的生产能力,实现了沈飞的跨越式发展。

尾声

罗阳的一生,属于中国航空。

冥冥中仿佛有天意。罗阳的生日就是沈飞的生日:罗阳生于1961年6月29日,比沈飞整整小10岁。

“他查看飞机的眼神,就像是看自己的孩子一样。”当歼—15成功着舰后,一向内敛沉稳的罗阳热泪盈眶,与飞行员紧紧拥抱在一起。

“当一架飞机首飞的时候,我们会流泪;当一批飞机定型装配部队的时候,我们会欢呼;当一架架战鹰经过天安门广场的时候,我们会跳跃激动。”罗阳,战友们的深情回忆,你听到了吗?
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我投票给罗阳。


东西不少啊,这些科研工作者真是辛苦了,

东西不少啊,这些科研工作者真是辛苦了,
英雄值得敬佩,中国迈出伟大的一步,有你卓著的功勋
以冲刺速度跑马拉松,就是机器也受不了~
向英雄致敬
15总师不是罗阳
国家的脊梁,民族的脊梁...
什么事过了都不好。
711那个玩意,间断进行还行,连续两年都711,妓者信,你们信吗?
为了宣传而粉饰最无聊。

楼主看看这是啥子,罗阳关注中
打造数字化设计制造一体化这一航空工业新模式
原来是罗阳提出来的。
天妒英才,国家的损失啊,
飞机配装国产发动机承担一定风险,弄不好会拖飞机的后腿。”中航工业发动机总经理庞为感慨地说,“如果不是站在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高度,没有自主创新的谋略和胆识,很难做出这样的抉择。”

风险不仅仅是进度
重阳登高处 发表于 2012-12-11 21:21
什么事过了都不好。
711那个玩意,间断进行还行,连续两年都711,妓者信,你们信吗?
为了宣传而粉饰最无 ...
如果说我们的老板现在基本上就是711你信吗?
我的老板他不止711,经常2点多钟睡觉,8点到公司。搞的我们这些中层也跟着超时加班。
重阳登高处 发表于 2012-12-11 21:21
什么事过了都不好。
711那个玩意,间断进行还行,连续两年都711,妓者信,你们信吗?
为了宣传而粉饰最无 ...

有一年春节,我去中科院看望的堂哥,发现试验室里不少人在做试验。
堂哥告诉我,大年三十和初一都有人自发加班。做到一定层次,已经不在乎个人奉献。执迷于自己专业,或者追求成功,追求国家的进步才是他们要的。


罗阳同志是累死的? 无言。。。。。。
突发的心脏病,宣传让人潜意识里两个事情挂钩叠加了
所以也构不成什么其它型号工作量多不多的说法。

罗阳同志是累死的? 无言。。。。。。
突发的心脏病,宣传让人潜意识里两个事情挂钩叠加了
所以也构不成什么其它型号工作量多不多的说法。
yes413aa 发表于 2012-12-11 21:22
楼主看看这是啥子,罗阳关注中

看起來像J-20的後機身

要是601所的人看到这篇8股后气的半死啊  
重阳登高处 发表于 2012-12-11 21:21
什么事过了都不好。
711那个玩意,间断进行还行,连续两年都711,妓者信,你们信吗?
为了宣传而粉饰最无 ...
重大项目在两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坚持711,一点都不奇怪。全国各个地方、各个单位,只要是压倒一切、只准成功、不准失败的重点任务,711一点都不奇怪。当然不能说每一个周末都是如此,但是绝大部分周末都是如此,一点都不稀奇。共产党员在这种时候,不是白当的。
搞行政的脱离科研一线很久了,这样宣传的过度就不好了   
什么事过了都不好。
711那个玩意,间断进行还行,连续两年都711,妓者信,你们信吗?
为了宣传而粉饰最无 ...
就应该少你一人!
罗阳精神永不死!中国一定会有千千万万个罗阳站起来
罗阳同志是累死的? 无言。。。。。。
突发的心脏病,宣传让人潜意识里两个事情挂钩叠加了
所以也构不成什 ...
逝者为大。况且人家牺牲在岗位上,法律上也属工作原因。你真这样想,逝者的家属会心很痛
lancer27 发表于 2012-12-11 23:43
逝者为大。况且人家牺牲在岗位上,法律上也属工作原因。你真这样想,逝者的家属会心很痛
明白您意思的,我那层楼的点是最后一句话,回复点是对应标题。。。
GCXYJ 发表于 2012-12-11 23:19
搞行政的脱离科研一线很久了,这样宣传的过度就不好了
管理也是战斗力啊。
在8IID/F型号改进的八股,11系列国产化进程的八股中,每到年末601和132都会有不少呕心沥血的文章出来。

当时,至少是5年前我就有说:这样下去,平时不抓紧,临阵赶工突击“XX100天”这样的事,迟早要出人命的--当时还被“紫玉”大大耻笑了一番。
sexthegun 发表于 2012-12-12 00:46
在8IID/F型号改进的八股,11系列国产化进程的八股中,每到年末601和132都会有不少呕心沥血的文章出来。

...
有时候是没办法的,谁叫我们落后。
唉,根子还是发动机不行呀,发动机要给力
国家就是有这样的人撑起来的!
GCXYJ 发表于 2012-12-11 23:19
搞行政的脱离科研一线很久了,这样宣传的过度就不好了
搞行政的也不轻松,各种决策得做,各种关系得协调,各种场合要出席,各种压力要担。
願英雄RIP
願英雄RIP
mypenpal 发表于 2012-12-11 20:54
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我投票给罗阳。
支持,牺牲在战斗岗位上,这样的军工,值得我们学习!
提出了舰载机要打造“精品工程”,要求沈飞交付的样机外观质量100%达标
什么意思?
难道样机可以外观质量不必100%达标?
拿着用了就行了,本来没什么不光彩的事,现在记者拼命吹“自主”真是有点恶心了。
其实沈飞干的这事,西飞10年前设计新飞豹时候就干了一遍,关键还是人有没有上进心。倘若都像顾奶奶那样,那就真完了。
死者为大,敬酒一杯,不过弄这种八股文实在是对死者的一种侮辱!
做一个比较就很清楚我朝科技人员的地位和待遇了:同为国有超大型企业,四大家国有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两桶油、烟草等和沈飞级别应该是差不多的吧!那些董事长们的年薪(正常的+灰色的)会吓死人滴,罗阳与那些比起来估计不知差多少!所以现在那些行当吃香不言而喻。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12-12/0753709404.html
.................
         飞行虽然最终没有出事,可罗阳回到会议室发火了:“我们一手托着国家财产,一手托着战友生命,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些呢?”

  紧接着,他马上组织相关人员对战机故障进行全面排查,在最短时间消除了隐患。

  在质量问题面前,罗阳从不会降低一丁点标准。试飞员毕红军给记者讲述了罗阳一个故事——

  某型战机液压装置出现渗油,排查原因是一个用于密封的胶圈质量出了问题,驻场军代表将问题反映到罗阳那里。

  没想到,罗阳将同一规格、同一批次的胶圈全部集中在一起,当众销毁!

  那一天,上千名职工在现场观看,公司领导和中层干部手拿剪子,将价值上百万元的胶圈挨个剪碎。在现场,他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我们生产战机,既关系到试飞员的生命安全,更关系到部队的战斗力,质量上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纰漏。”
  那年,首架歼-15战机下线仪式已定,然而,装配现场发生了一起技术故障。当时,有人建议:下线仪式日期已报给上级,现在推迟影响不好,反正飞机也不飞,下线后再排除故障也不迟。

  罗阳坚决不答应,他说:“我们是做事的,不是作秀的,我们要对国家负责。”他顶着压力,推迟了下线日期,直到彻底排除了技术故障。

  提起罗阳,试飞员曹建彪说:“罗阳不是军人,但抓工作雷厉风行那劲头,跟军人上战场打仗一样!”

  去年列装某新型战机的空军某部提出请求:能否搞一个远程信息化保障系统。罗阳当场拍板:行!
  男儿一诺千金。仅仅10天后,罗阳就督促有关部门开发研制出这个系统。

  如今,这套保障系统已经在空军某部航空兵团得到应用。

................................

我们的飞机每个型号的研制时间从官方的正式宣传都是时间短,都是比计划缩短很多,可实际也没见那个时间是真的很短的,从7.8.10.11B.这个15,具网上说原型机2003年就买回来了,到今年也将近十年了。按文章的说法哪不是原计划要近二十年才能研制成功?
经常提心吊胆落了个心脏病,还是心眼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