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持续增长股市收益却连年下滑 两者如何关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14:45
<P>【新财经】</P>
<P>作者:中国社科院经济所教授兼江南金融首席经济学家 张平

   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我可以明确地预期和理解中国经济的真实增长,2003年经济增长9.3%,2004年经济增长9.2%,2005年预计增长9%,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仍会沿着8.5%左右扩展,增长的潜在动力仍是很强劲的。在新世纪的经济增长过程尽管有很强的宏观调控,但从现有的经济运行看,增长波动的波幅不大,这一期间应该视为中国经济最稳定的时期,但与经济增长稳定和持续不相匹配的是股指收益的连年下滑,股市和经济增长的关联是什么?</P>
<P>  宏观经济和股市的关联一直是经济学多年未解决的迷,从构建了“代表性消费模型”到今天都没有在理论上解决 “股权溢价之迷”。大量的金融研究者从资产定价模型入手加入宏观因素变量,计量了宏观变量对股票资产的影响,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在实证中基于资产定价模型的“市场有效性”假说过于强,宏观与股市关联实证过程中的适用性也成了迷。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而且是一个有着明显制度转型特征的市场,市场的有效性更弱,宏观变量对股市影响在也是有限的。近年来随着机构投资人的增加,资本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加强,但我们通过协整模型对经济增长对股票市场资产收益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不稳定”和有限影响的基本结论,但GDP增长对上市公司微观绩效的改善已经非常明显了。</P>
<P>  关联的核心问题出在资本市场上,从资本市场建立以来,几乎没有投资人是冲着分红而来的,据统计从1994年到2004年11月30日整整十年间买卖1378家上市公司股票,合计交纳印花税2004.9亿元,券商手续费2055.5亿元,而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仅603.23亿元,仅占交易费用的14.7%,99年以来现金分红率在25%以下,股票的现金分红还不如银行活期存款利息。上市公司一股独大,以圈钱为主,圈完钱很快就变脸,股市投资价值基本没有,波动过大就会有政府救市,人们的投资是博取“价差”,获取“投机价值”。2001年前股市是封闭的,散户、券商、私庄、上市公司和相关机构形成了一个投机生态圈。2001年以后股市连接3年多的下跌,是持续时间最长的熊市,其根源是加入WTO后中国股市再不是封闭的自己跟自已玩的股市,开放式基金大发展、引入QFII、严打庄家等措施的相继推出,加速了中国股市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使中国股市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投机市走向投资市。股市的市盈率从2000年63倍、2002年的46倍直到2004年的25倍,大量的风险被释放,根据江南证券的一份估值报告分析,估值计算可解释部分已从2000年的不足20%,上升到了2004年的近80%,基本上进入到了投资价值区间了。</P>
<P>  在一个由投机为主走向投资为主、由封闭为主走向开放为主的股票市场,对国内投资者来说只有当市场整体回报与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同步时才有投资价值,对国际投资者来说只有当市场整体回报与国际接轨时才有投资价值,而这一价值不是“价差”而是“红利”。投资上市公司就应视为买公司的资产,公司要有高的净资产回报,而且更要有好的红利政策,投资股票的红利标准不应低于3%,这样才能吸引大量的长期投资人投资,股市的价值和国民经济的增长才能关联起来。打破一个投机的生态圈和建立起一个投资生态圈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一定的时间,但开放的步伐不会放慢,以当前的“矫枉过正”的调整方式,股市价值已经逐步浮现在眼前。</P>
<P>  城市化和国际资金流动带来的评价将构成2005年投资的主线。在企业层面上更表现为竞争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激烈程度加大,公司竞争分化:“生存或者死亡",“持续”成为了最重要的。“持续”性成为了“估值”的基础,“持续”的特征与垄断和竞争优势高度相关,特别是“区位垄断优势”和“市场地位优势”的公司更被投资人看中看好,真实增长和汇率重估将主导着“持续资产”的价值投资。“持续回报”和“持续红利政策”将被溢价,价格将依据价值进一步分化,股票市场才与经济增长关联起来,投资股市者就可以分享到经济增长了。</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12 3:46:07编辑过]
<P>【新财经】</P>
<P>作者:中国社科院经济所教授兼江南金融首席经济学家 张平

   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我可以明确地预期和理解中国经济的真实增长,2003年经济增长9.3%,2004年经济增长9.2%,2005年预计增长9%,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仍会沿着8.5%左右扩展,增长的潜在动力仍是很强劲的。在新世纪的经济增长过程尽管有很强的宏观调控,但从现有的经济运行看,增长波动的波幅不大,这一期间应该视为中国经济最稳定的时期,但与经济增长稳定和持续不相匹配的是股指收益的连年下滑,股市和经济增长的关联是什么?</P>
<P>  宏观经济和股市的关联一直是经济学多年未解决的迷,从构建了“代表性消费模型”到今天都没有在理论上解决 “股权溢价之迷”。大量的金融研究者从资产定价模型入手加入宏观因素变量,计量了宏观变量对股票资产的影响,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在实证中基于资产定价模型的“市场有效性”假说过于强,宏观与股市关联实证过程中的适用性也成了迷。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而且是一个有着明显制度转型特征的市场,市场的有效性更弱,宏观变量对股市影响在也是有限的。近年来随着机构投资人的增加,资本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加强,但我们通过协整模型对经济增长对股票市场资产收益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不稳定”和有限影响的基本结论,但GDP增长对上市公司微观绩效的改善已经非常明显了。</P>
<P>  关联的核心问题出在资本市场上,从资本市场建立以来,几乎没有投资人是冲着分红而来的,据统计从1994年到2004年11月30日整整十年间买卖1378家上市公司股票,合计交纳印花税2004.9亿元,券商手续费2055.5亿元,而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仅603.23亿元,仅占交易费用的14.7%,99年以来现金分红率在25%以下,股票的现金分红还不如银行活期存款利息。上市公司一股独大,以圈钱为主,圈完钱很快就变脸,股市投资价值基本没有,波动过大就会有政府救市,人们的投资是博取“价差”,获取“投机价值”。2001年前股市是封闭的,散户、券商、私庄、上市公司和相关机构形成了一个投机生态圈。2001年以后股市连接3年多的下跌,是持续时间最长的熊市,其根源是加入WTO后中国股市再不是封闭的自己跟自已玩的股市,开放式基金大发展、引入QFII、严打庄家等措施的相继推出,加速了中国股市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使中国股市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投机市走向投资市。股市的市盈率从2000年63倍、2002年的46倍直到2004年的25倍,大量的风险被释放,根据江南证券的一份估值报告分析,估值计算可解释部分已从2000年的不足20%,上升到了2004年的近80%,基本上进入到了投资价值区间了。</P>
<P>  在一个由投机为主走向投资为主、由封闭为主走向开放为主的股票市场,对国内投资者来说只有当市场整体回报与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同步时才有投资价值,对国际投资者来说只有当市场整体回报与国际接轨时才有投资价值,而这一价值不是“价差”而是“红利”。投资上市公司就应视为买公司的资产,公司要有高的净资产回报,而且更要有好的红利政策,投资股票的红利标准不应低于3%,这样才能吸引大量的长期投资人投资,股市的价值和国民经济的增长才能关联起来。打破一个投机的生态圈和建立起一个投资生态圈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一定的时间,但开放的步伐不会放慢,以当前的“矫枉过正”的调整方式,股市价值已经逐步浮现在眼前。</P>
<P>  城市化和国际资金流动带来的评价将构成2005年投资的主线。在企业层面上更表现为竞争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激烈程度加大,公司竞争分化:“生存或者死亡",“持续”成为了最重要的。“持续”性成为了“估值”的基础,“持续”的特征与垄断和竞争优势高度相关,特别是“区位垄断优势”和“市场地位优势”的公司更被投资人看中看好,真实增长和汇率重估将主导着“持续资产”的价值投资。“持续回报”和“持续红利政策”将被溢价,价格将依据价值进一步分化,股票市场才与经济增长关联起来,投资股市者就可以分享到经济增长了。</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12 3:46:0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