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不是天兵天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9:37:52


     由于抗战时期我国被日军占领大片领土,故而有许多网友把日军想象成为天兵天将似的军队,甚至流传3个日军拼刺刀可以拼过一个排的八路军。本人试图从武器装备、军事训练、思想政治工作三方面来分析一下果军和日军的差距。有不同意见欢迎提出。
    从武器装备的角度看,日军在重武器方面优于果军,但在轻武器方面并不占优势,甚至由于日军不装备冲锋枪使果军近战火力还要优于日军。由于综合国力的差距,想要在武器装备方面优于日军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如果能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的装备一些武器则能在战时有效发挥作用。不过很遗憾的是国民政府恰恰是既不知己又不知彼,在抗战全面爆发前向欧美订购的武器以及后来向苏联订购的武器皆无法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由于民国时期国内军事工业落后,大口径炮弹完全无法自产,小口径炮弹产量也很低,导致所订购的各种身管火炮尤其是大口径榴弹炮都无法有效发挥火力。所订购的少量反坦克炮则因为数量太少也未能发挥作用。其实在当时国民政府可以有更好的选择,相比反坦克炮来说,苏德等国生产的反坦克枪更加适合国内使用,
20110523083525-2051660133.jpg
中国有大量的钨资源,自己生产14.5mm钨芯穿甲弹完全可以击穿日军坦克。至于昂贵的身管火炮,相对比较廉价的迫击炮更适合果军大量装备,虽然迫击炮由于射程原因无法压制日军山野炮,但是可以给己方步兵提供比较有效的支援火力。此外为对抗日军刺刀肉搏,集中编制装备驳壳枪的手枪队不吝于一种简单有效的应对方式。
     军事训练才是导致果军战斗力远远弱于日军的最根本因素。而军事训练的先决条件就是伙食保障。日本陆军的生活可以用艰苦来形容,蒋委员长在记述于日军实习时的饭食情况时曾写道日军伙食量很少,每餐只有一小碗白米饭和几片葱叶一二片鱼片,他初到时极不习惯每天晚上都要去夜总会买饼干充饥。日军的伙食水平在二战时期仅仅好于果军而已,对果军来说,如果长官不喝兵血的话,南方部队米饭+咸菜、北方部队馒头+咸菜还是可以保障的。由于国力的原因,要想使果军伙食水平达到世界水准是比较困难的,但是若做到士兵能吃饱饭则不是很难的事情。
406186eb809b1127ea2f35.jpg406186eb809b1127ea3c3a.jpg406186eb809b1127ea0728.jpg
日本人不是天生就是战士他们也是通过刻苦的训练成长起来的。而果军除了战前一些精锐部队外,大量其他部队皆是强征入伍的壮丁,几乎没有经过训练。甚至有资料指出入伍10个月的新兵连步枪标尺亦不会设定,即使是所谓的“精锐”部队,也对现代军事无甚了解,绝大多数只经过简单的步机枪训练和土工作业训练,在淞沪抗战时竟然需要战区司令长官下达对抗日军坦克的方法,详细规定到防坦克壕的深度和宽度!要知道土工作业是步兵基本技能,有效的土工作业可以大幅度减少己方伤亡,还能间接弥补装备差距。当装备不如人的时候就更应该用比别人更严酷的训练方法来训练,虽说可以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但要学习的前提是必须能活着下战场。
    最后就是思想工作了,思想政治工作是一支军队的灵魂,简单的说就是要使士兵明白为何而战?为谁而战?这点对于果军来说做的也非常不好,由于大量士兵都是被抓壮丁而来加之不少军官克扣军饷喝兵血,想要士兵服从命令勇敢作战几乎是不可能的。平时不拿士兵当人看,吃不饱穿不暖空谈大道理是没有用的。
tO6zy8PAvvxEQw==_CGhVpFkxObtR.jpg
有一支果军部队例外,那就是中国驻印军。这支军队的后勤由美军军官负责,士兵们可以吃饱穿暖了,除此之外这支部队中还有相当数量的保育生。他们中大多数的父母死于日军手中,国仇家恨使他们自然而然的不怕牺牲勇敢作战,他们是驻印军这把钢刀的刀刃。
补充1、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伙食(摘自史迪威传):由于营养不良和疾病所造成的减员很大,有时一年里可以达到40%甚至更高,因此一支七千人的师每年需要新招募三千人。由于收入低,又不能经常发放,结果军官也有很多开小差的。食物定量是每人每天二十五盎司大米,此外还有些咸菜或者红辣椒;这些本是为了补充营养的,可是咸菜中的维生素已经被破坏了,而通常发放的两三年的陈大米则无论是维生素还是蛋白质都很少。每个士兵的军饷平均每月为十六到十八元,其中八到十元要作为伙食费扣掉。由于通货膨胀加剧,士兵不可能像过去那样用剩下的钱买豆腐、油脂、青菜或者偶尔买点鱼或肉之类改善伙食。甚至上尉和少校每月145到175元的军饷也难以保证充分的营养。士兵们每天两次在一个大锅里盛饭吃,留给他们吃饭的时间只有三分钟。吃饭时狼吞虎咽,根本没有好好咀嚼,往往强壮的人吃得多,而弱小的变得更加虚弱。部队医院的病人中有60%-70%都患有因饥饿导致的水肿以及其他疾病,而饿死更是常事,特别是那些运输连队的。士兵看病时经常说:“我不觉得疼,可就是没力气。”往往在视察前夕先把重病号藏起来。在部队转移的时候,往往一路上到处都是尸体。
    2、战时儿童保育会是由宋美龄、李德全、邓颖超1938年在武汉发起的,旨在救助和保育战时难童。由于国民政府财政紧张,保育会的经费大部来自募捐。其中不少国民政府高级干部都负担起难童的生活费用,比如蒋介石夫妇负担了200余名难童、冯玉祥夫妇负担起500余名、孔祥熙夫妇负担起100余名。抗战时期,战时儿童保育会共保育近3万名儿童,为民族保留了未来,这批保育生中仅政治局CW就有2名。

     由于抗战时期我国被日军占领大片领土,故而有许多网友把日军想象成为天兵天将似的军队,甚至流传3个日军拼刺刀可以拼过一个排的八路军。本人试图从武器装备、军事训练、思想政治工作三方面来分析一下果军和日军的差距。有不同意见欢迎提出。
    从武器装备的角度看,日军在重武器方面优于果军,但在轻武器方面并不占优势,甚至由于日军不装备冲锋枪使果军近战火力还要优于日军。由于综合国力的差距,想要在武器装备方面优于日军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如果能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的装备一些武器则能在战时有效发挥作用。不过很遗憾的是国民政府恰恰是既不知己又不知彼,在抗战全面爆发前向欧美订购的武器以及后来向苏联订购的武器皆无法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由于民国时期国内军事工业落后,大口径炮弹完全无法自产,小口径炮弹产量也很低,导致所订购的各种身管火炮尤其是大口径榴弹炮都无法有效发挥火力。所订购的少量反坦克炮则因为数量太少也未能发挥作用。其实在当时国民政府可以有更好的选择,相比反坦克炮来说,苏德等国生产的反坦克枪更加适合国内使用,
20110523083525-2051660133.jpg
中国有大量的钨资源,自己生产14.5mm钨芯穿甲弹完全可以击穿日军坦克。至于昂贵的身管火炮,相对比较廉价的迫击炮更适合果军大量装备,虽然迫击炮由于射程原因无法压制日军山野炮,但是可以给己方步兵提供比较有效的支援火力。此外为对抗日军刺刀肉搏,集中编制装备驳壳枪的手枪队不吝于一种简单有效的应对方式。
     军事训练才是导致果军战斗力远远弱于日军的最根本因素。而军事训练的先决条件就是伙食保障。日本陆军的生活可以用艰苦来形容,蒋委员长在记述于日军实习时的饭食情况时曾写道日军伙食量很少,每餐只有一小碗白米饭和几片葱叶一二片鱼片,他初到时极不习惯每天晚上都要去夜总会买饼干充饥。日军的伙食水平在二战时期仅仅好于果军而已,对果军来说,如果长官不喝兵血的话,南方部队米饭+咸菜、北方部队馒头+咸菜还是可以保障的。由于国力的原因,要想使果军伙食水平达到世界水准是比较困难的,但是若做到士兵能吃饱饭则不是很难的事情。
406186eb809b1127ea2f35.jpg406186eb809b1127ea3c3a.jpg406186eb809b1127ea0728.jpg
日本人不是天生就是战士他们也是通过刻苦的训练成长起来的。而果军除了战前一些精锐部队外,大量其他部队皆是强征入伍的壮丁,几乎没有经过训练。甚至有资料指出入伍10个月的新兵连步枪标尺亦不会设定,即使是所谓的“精锐”部队,也对现代军事无甚了解,绝大多数只经过简单的步机枪训练和土工作业训练,在淞沪抗战时竟然需要战区司令长官下达对抗日军坦克的方法,详细规定到防坦克壕的深度和宽度!要知道土工作业是步兵基本技能,有效的土工作业可以大幅度减少己方伤亡,还能间接弥补装备差距。当装备不如人的时候就更应该用比别人更严酷的训练方法来训练,虽说可以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但要学习的前提是必须能活着下战场。
    最后就是思想工作了,思想政治工作是一支军队的灵魂,简单的说就是要使士兵明白为何而战?为谁而战?这点对于果军来说做的也非常不好,由于大量士兵都是被抓壮丁而来加之不少军官克扣军饷喝兵血,想要士兵服从命令勇敢作战几乎是不可能的。平时不拿士兵当人看,吃不饱穿不暖空谈大道理是没有用的。
tO6zy8PAvvxEQw==_CGhVpFkxObtR.jpg
有一支果军部队例外,那就是中国驻印军。这支军队的后勤由美军军官负责,士兵们可以吃饱穿暖了,除此之外这支部队中还有相当数量的保育生。他们中大多数的父母死于日军手中,国仇家恨使他们自然而然的不怕牺牲勇敢作战,他们是驻印军这把钢刀的刀刃。
补充1、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伙食(摘自史迪威传):由于营养不良和疾病所造成的减员很大,有时一年里可以达到40%甚至更高,因此一支七千人的师每年需要新招募三千人。由于收入低,又不能经常发放,结果军官也有很多开小差的。食物定量是每人每天二十五盎司大米,此外还有些咸菜或者红辣椒;这些本是为了补充营养的,可是咸菜中的维生素已经被破坏了,而通常发放的两三年的陈大米则无论是维生素还是蛋白质都很少。每个士兵的军饷平均每月为十六到十八元,其中八到十元要作为伙食费扣掉。由于通货膨胀加剧,士兵不可能像过去那样用剩下的钱买豆腐、油脂、青菜或者偶尔买点鱼或肉之类改善伙食。甚至上尉和少校每月145到175元的军饷也难以保证充分的营养。士兵们每天两次在一个大锅里盛饭吃,留给他们吃饭的时间只有三分钟。吃饭时狼吞虎咽,根本没有好好咀嚼,往往强壮的人吃得多,而弱小的变得更加虚弱。部队医院的病人中有60%-70%都患有因饥饿导致的水肿以及其他疾病,而饿死更是常事,特别是那些运输连队的。士兵看病时经常说:“我不觉得疼,可就是没力气。”往往在视察前夕先把重病号藏起来。在部队转移的时候,往往一路上到处都是尸体。
    2、战时儿童保育会是由宋美龄、李德全、邓颖超1938年在武汉发起的,旨在救助和保育战时难童。由于国民政府财政紧张,保育会的经费大部来自募捐。其中不少国民政府高级干部都负担起难童的生活费用,比如蒋介石夫妇负担了200余名难童、冯玉祥夫妇负担起500余名、孔祥熙夫妇负担起100余名。抗战时期,战时儿童保育会共保育近3万名儿童,为民族保留了未来,这批保育生中仅政治局CW就有2名。
上过这么多论坛,就没有哪个论坛的网友把日军当天兵天将,43年之后的日军拼刺刀就不能和八路比了,59年拉萨XX,一堆人冲进去一个大院,解决了哨兵之后,那藏刀就是拼不赢里面几个三八式干部
日本人自古以来就吃得少,没办法,农业产出就那么多,千百年还不都过来了,源平合战的时候大将的伙食也是米汤就米饭,盐都很少。你去看看小日本现在学校学生带的盒饭,里面也就一个鸡蛋一个饭团,这就算吃饱了。话说回来了,能吃饱饭谁出来拼命抢啊,老欧洲的大航海不也是吃不饱饭的水手出来打头阵嘛。为啥古代中国远征搞的少,吃饱喝足谁没事往外跑啊
日军拼刺刀不开枪根本就是一个传说,日军在肉搏战时通常在侧翼安排机组机枪手,其作用就是射击冲出战壕与日军肉搏的我军,很多我军战士根本就没投入肉搏就被机枪打倒了!另外日军拼刺刀受过长期专业训练,而国军、八路军前期都不重视,日军拼刺刀是以小组为战斗队形,绝不是电视上的一窝蜂的瞎打,三个人一组、五个人一组,互相配合,所以初期的肉搏战中国军队是吃亏的!
东风强劲 发表于 2012-11-18 10:26
日军拼刺刀不开枪根本就是一个传说,日军在肉搏战时通常在侧翼安排机组机枪手,其作用就是射击冲出战壕与日 ...
那个侧翼安排机枪手的战术还真没注意到,不过有这个描述

机枪手.jpg

http://history.huanqiu.com/world/2010-06/884313.html
……武器什么的很有理想色彩,先不说反坦克抢这东西在40年前的国外强国也属一线装备。就是钨吧,钨的冶炼需要电炉,当时的苏联钨储量很高,但因为缺油缺电,钨合金弹芯不比德国宽裕到哪。中国当时的冶炼能力就哪个水平,守着矿石也炼不出来。
lizyu 发表于 2012-11-18 13:48
……武器什么的很有理想色彩,先不说反坦克抢这东西在40年前的国外强国也属一线装备。就是钨吧,钨的冶炼需 ...
的确  没有现代化冶金工业
光有矿石有啥用
民宅 发表于 2012-11-18 10:49
那个侧翼安排机枪手的战术还真没注意到,不过有这个描述
日军的冲锋肯定不是简单自杀

所谓自杀冲锋
都是后知后觉
任何军队的指挥官都不会所以做自损实力的进攻

只能说二战中诸多日本军官对美苏等工业化大国的海陆空联合火力缺乏理解
东风强劲 发表于 2012-11-18 10:26
日军拼刺刀不开枪根本就是一个传说,日军在肉搏战时通常在侧翼安排机组机枪手,其作用就是射击冲出战壕与日 ...
支持这一观点

战争的目的是消灭敌人
日军就1915年水准的步兵战术来说   运用的还是很纯属的

国军则毫无战术素养可言
没有可比性
注定伤亡惨重   平均七八命换一个日本兵
中国当时的军队缺乏训练是不争的事实。
东风强劲 发表于 2012-11-18 10:26
日军拼刺刀不开枪根本就是一个传说,日军在肉搏战时通常在侧翼安排机组机枪手,其作用就是射击冲出战壕与日 ...
不是日军拼刺刀不开枪,是在拼刺前要退掉枪弹,否则在拼刺时容易走火,而38式枪弹贯通力强,容易穿过对手打过后边的自己人身上。
同等日军的火力投送量是中国军队的数倍,这一点就足够了
而且就算不考虑火炮面对轻武器为主的中国军队,38还有射程优势
日本这个倒是没啥过分神话,倒是鸦片战争就过于神话武器差距,结果弄的现在大部分人印象只要近身就能砍翻大片英军。
洋洋洒洒一大篇,楼主码字辛苦了。
标题虽然叫原创,但除了开头那个有许多网友把日军想象成为天兵天将似的军队的结论,以及后面那个看上去不靠谱的造反坦克枪建议,还有哪些内容是原创的?
不是敌人太强,而是国军太弱
钨是无法用火炼的,要用电。

其实用电业容易,关键是——炮党时期能提供足够的电力么?

现在尼在家里都可以做到的事情,当年一个县也不一定能做到。参考下面这个家庭镕铁试验,危险请勿模仿。

http://itbbs.pconline.com.cn/diy/15837895.html
对,说到日军动辄自杀冲锋,本白认为起码在43年前应该不会是常选项,如果不是最后关头,哪个指挥官会干那蠢事。
反坦克枪不实用
还是讲讲援藏干部枪挑反革命的故事吧
中国如果真有自造钨芯弹的能力,那还不如多造些钢铁来的管用。

还是八路更强,能自造小型米加粒子步枪,什么三八式都是草一般。
土豆烧洋芋坨坨 发表于 2012-11-27 23:05
对,说到日军动辄自杀冲锋,本白认为起码在43年前应该不会是常选项,如果不是最后关头,哪个指挥官会干那蠢 ...
第一次用是43年5月在阿图岛,三百名绝望日军主动冲击围着他们的美军,结果打了美军一个措手不及,明码求援
寂静的狙击手 发表于 2012-11-30 01:18
第一次用是43年5月在阿图岛,三百名绝望日军主动冲击围着他们的美军,结果打了美军一个措手不及,明码求援 ...
嗯,是么,和我说的意思差不太远啊,不过拿友坂的鬼子兵顶多也就占个局部战术优势,面对重火力的米军,一旦醒过神来,是没机会的。
士兵和军官的军事素养都不行,李宗仁回忆录里面提到过一句,指挥官经常打着打着就忘记了有火力支援这回事,一个劲的堆人。
不过后面那句也挺伤人的,等到想起来开几炮就被人压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