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拉响“上海警报”:2.6万亿房贷危相初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4:48:50
<P>本来已是“惊弓之鸟”的房地产贷款上周再次成为”众矢之的”。</P>
<P>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日前上报给总行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2004年上海房地产贷款强劲增长,全年新增贷款超过1000亿元,占中资金融机构全部新增贷款的3/4强。对此,央行上海分行对各金融机构发出预警:要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风险向银行信贷转移的可能性。</P>
<P>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汪新波认为:在中长期贷款中,房地产贷款占了相当大比重,其中的风险的确值得警惕。从数据上看,房地产贷款余额从1998年末的3106亿元上升到目前的2.6万亿元左右,占全部人民币贷款总额的14.7%。综观世界各国,房地产信贷业务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以这么快的速度发展是少有的。</P>
<P>一时间,有关央行可能再次收紧房地产业贷款的议论充斥坊间。</P>
<P>开发商巧妙“嫁接”六成资金出自银行</P>
<P>前述统计报告指出:2004年,上海全市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自营性房地产贷款累计增加1023亿元,同比多增204亿元,占全部贷款新增额比例高达76%;其中个人住房贷款累计增加728亿元,同比多增106亿元,新增量占中长期贷款增量比例高达48%。</P>
<P>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汪利娜分析:如果仅看报表数据,近年银行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贷款增幅并不大,银行贷款占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比重一直徘徊在20%左右。但是,实际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负债率高达76%,房地产企业多依赖卖“期房”或扩大流动资金贷款融通资金。因此,如果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期房”筹资主要包括居民购房消费贷款和流动性资金来源考虑在内,每年数千亿元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中,约有60%的资金来自银行信贷。</P>
<P>尽管去年相关部门针对房地产行业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但金融风险依然存在。某国有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人士对记者分析:去年,一系列调控措施对内地一些土地储备不足、自有资金有限、融资渠道较窄的房地产企业的确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但对经济发达地区房地产企业其实影响有限。例如北京、长三角等地区,包括国际热钱、民间闲散资金和私募基金等各种“游资”非常活跃,以房地产投资为主的资金信托也表现积极。尽管这些渠道的融资成本较高,但完全可以解决房地产企业前期融资的“燃眉之急”。因此,去年提出的房地产项目35%自有资金在这些地区根本不难逾越。</P>
<P>在完成前期自有资金筹措之后,一亿元的项目就能包装成1.5亿元的项目,从银行拿到1.5亿元的贷款。一般贷款到手之后,开发商会用银行低廉的贷款迅速偿还前期融资中其他来源的“高额”借贷,然后在项目操作中以流动资金贷款代替房地产开发贷款,或者挪用工程款、购房者前期预付款等进行项目运作。该人士直言不讳:“这样一来,房地产开发中大多数的风险仍然转嫁到了银行头上。”</P>
<P>在前述统计报告中,人行上海分行认为,尽管个人住房贷款对改善目前银行资产质量起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但也应当看到一些潜在风险因素:上海市房地产贷款在贷款总量中所占比例不断攀升,各商业银行信贷结构明显趋同。</P>
<P>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银行总共17万亿元的贷款余额中,超过半数贷款都是以房产做抵押的,房地产价值的风吹草动将会波及半数甚至更大规模贷款的安全。前期政策效果尚待观察长三角或面临局部收缩</P>
<P>对于目前长三角地区房地产行业,汪利娜比较乐观:这几年房地产行业发展较快,增幅较大。但从总量上来看,目前房地产贷款余额(开发贷款+个人贷款)在整个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中所占比重未超过20%,结构并没有失衡。美国房地产贷款余额(开发贷款+个人贷款)在整个贷款余额中所占比重在30%左右。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内房地产贷款风险不是非常大。上海房地产贷款增幅比较快,但上海的房地产价格涨得也比较快,主要是有巨大的需求支撑在那里,只要资金链不断,不会有很大的问题。</P>
<P>汪利娜认为:目前,四大行贷款额在整个房地产信贷市场中所占比重已经有所下降,中小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所占比重在上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经有10多年房地产贷款操作经验,问题应该不是很大;但中小银行出于扩大市场份额考虑和经验限制,隐藏的问题可能会更多一些。另外,中小银行流动性较差,隐藏的风险更多。在这种情况下,央行提醒金融机构注意分散信贷风险,注意在房贷高速增长中控制风险是必要的。</P>
<P>汪利娜分析:因为去年几乎是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年”,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果目前仍在观察之中,短期内再出台新的政策不利于前期政策执行效果判断。但有专家表示:现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已经对内地的房地产行业造成较大压力,但对经济发达、资金供给活跃的长三角等地区,前期如35%的项目自有资金限制等政策作用有限。只有对房地产贷款资金总量进行限制,才能真正起到调控作用。此外,更多的窗口指导也是必要的。针对长三角等地区的局部紧缩政策或许不是杞人忧天。(来源:中国经营报 杨筱)

</P><P>本来已是“惊弓之鸟”的房地产贷款上周再次成为”众矢之的”。</P>
<P>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日前上报给总行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2004年上海房地产贷款强劲增长,全年新增贷款超过1000亿元,占中资金融机构全部新增贷款的3/4强。对此,央行上海分行对各金融机构发出预警:要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风险向银行信贷转移的可能性。</P>
<P>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汪新波认为:在中长期贷款中,房地产贷款占了相当大比重,其中的风险的确值得警惕。从数据上看,房地产贷款余额从1998年末的3106亿元上升到目前的2.6万亿元左右,占全部人民币贷款总额的14.7%。综观世界各国,房地产信贷业务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以这么快的速度发展是少有的。</P>
<P>一时间,有关央行可能再次收紧房地产业贷款的议论充斥坊间。</P>
<P>开发商巧妙“嫁接”六成资金出自银行</P>
<P>前述统计报告指出:2004年,上海全市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自营性房地产贷款累计增加1023亿元,同比多增204亿元,占全部贷款新增额比例高达76%;其中个人住房贷款累计增加728亿元,同比多增106亿元,新增量占中长期贷款增量比例高达48%。</P>
<P>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汪利娜分析:如果仅看报表数据,近年银行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贷款增幅并不大,银行贷款占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比重一直徘徊在20%左右。但是,实际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负债率高达76%,房地产企业多依赖卖“期房”或扩大流动资金贷款融通资金。因此,如果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期房”筹资主要包括居民购房消费贷款和流动性资金来源考虑在内,每年数千亿元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中,约有60%的资金来自银行信贷。</P>
<P>尽管去年相关部门针对房地产行业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但金融风险依然存在。某国有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人士对记者分析:去年,一系列调控措施对内地一些土地储备不足、自有资金有限、融资渠道较窄的房地产企业的确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但对经济发达地区房地产企业其实影响有限。例如北京、长三角等地区,包括国际热钱、民间闲散资金和私募基金等各种“游资”非常活跃,以房地产投资为主的资金信托也表现积极。尽管这些渠道的融资成本较高,但完全可以解决房地产企业前期融资的“燃眉之急”。因此,去年提出的房地产项目35%自有资金在这些地区根本不难逾越。</P>
<P>在完成前期自有资金筹措之后,一亿元的项目就能包装成1.5亿元的项目,从银行拿到1.5亿元的贷款。一般贷款到手之后,开发商会用银行低廉的贷款迅速偿还前期融资中其他来源的“高额”借贷,然后在项目操作中以流动资金贷款代替房地产开发贷款,或者挪用工程款、购房者前期预付款等进行项目运作。该人士直言不讳:“这样一来,房地产开发中大多数的风险仍然转嫁到了银行头上。”</P>
<P>在前述统计报告中,人行上海分行认为,尽管个人住房贷款对改善目前银行资产质量起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但也应当看到一些潜在风险因素:上海市房地产贷款在贷款总量中所占比例不断攀升,各商业银行信贷结构明显趋同。</P>
<P>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银行总共17万亿元的贷款余额中,超过半数贷款都是以房产做抵押的,房地产价值的风吹草动将会波及半数甚至更大规模贷款的安全。前期政策效果尚待观察长三角或面临局部收缩</P>
<P>对于目前长三角地区房地产行业,汪利娜比较乐观:这几年房地产行业发展较快,增幅较大。但从总量上来看,目前房地产贷款余额(开发贷款+个人贷款)在整个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中所占比重未超过20%,结构并没有失衡。美国房地产贷款余额(开发贷款+个人贷款)在整个贷款余额中所占比重在30%左右。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内房地产贷款风险不是非常大。上海房地产贷款增幅比较快,但上海的房地产价格涨得也比较快,主要是有巨大的需求支撑在那里,只要资金链不断,不会有很大的问题。</P>
<P>汪利娜认为:目前,四大行贷款额在整个房地产信贷市场中所占比重已经有所下降,中小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所占比重在上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经有10多年房地产贷款操作经验,问题应该不是很大;但中小银行出于扩大市场份额考虑和经验限制,隐藏的问题可能会更多一些。另外,中小银行流动性较差,隐藏的风险更多。在这种情况下,央行提醒金融机构注意分散信贷风险,注意在房贷高速增长中控制风险是必要的。</P>
<P>汪利娜分析:因为去年几乎是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年”,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果目前仍在观察之中,短期内再出台新的政策不利于前期政策执行效果判断。但有专家表示:现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已经对内地的房地产行业造成较大压力,但对经济发达、资金供给活跃的长三角等地区,前期如35%的项目自有资金限制等政策作用有限。只有对房地产贷款资金总量进行限制,才能真正起到调控作用。此外,更多的窗口指导也是必要的。针对长三角等地区的局部紧缩政策或许不是杞人忧天。(来源:中国经营报 杨筱)

</P>
很多问题都被人为压住了,泡沫啊,泡沫,飘啊飘
<P>楼市崩溃之后这些都是烂帐啊,又要全国人民来支付。</P><P>最大的腐败是金融腐败啊,每年创造的价值有多少拿去填补四大银行的坏帐啊。</P>
<B>以下是引用<I>暖日凉风</I>在2005-2-5 16:17:20的发言:</B>

<P>楼市崩溃之后这些都是烂帐啊,又要全国人民来支付。</P>
<P>最大的腐败是金融腐败啊,每年创造的价值有多少拿去填补四大银行的坏帐啊。</P>

<P>
<P>非也非也!</P>
<P>现在银行的烂帐都要自己扛了!</P>
<P>太不规范</P><P>很多时候根本就是空手套白狼</P>
<B>以下是引用<I>wenyue</I>在2005-2-5 16:31:47的发言:</B>
&gt;
<P>
<P>非也非也!</P>
<P>现在银行的烂帐都要自己扛了!</P>


不是地,最终还是我们储户来扛啊。
<B>以下是引用<I>chinaxixi</I>在2005-2-5 18:28:53的发言:</B>
&gt;

不是地,最终还是我们储户来扛啊。

<P>既然这样,我们就把钱全部取出来,不给银行去贷</P>
<P>崩盘在即了吗??</P>
<B>以下是引用<I>wenyue</I>在2005-2-5 16:31:47的发言:</B>
&gt;
<P>
<P>非也非也!</P>
<P>现在银行的烂帐都要自己扛了!</P>

<P>银行也是国家的银行
<P>终究还是得纳税人买单
<P>只不过多绕了一个弯而已</P>
<B>以下是引用<I>为国而战</I>在2005-2-5 18:49:13的发言:</B>

<P>崩盘在即了吗??</P>

<P>
<P>迟早的问题,少则半年,多则一年。</P>
<P>你没看到房价还在往上涨?政府控制得住就不会这样了。</P>
<B>以下是引用<I>nebraska</I>在2005-2-5 18:49:56的发言:</B>
&gt;
<P>银行也是国家的银行

<P>终究还是得纳税人买单

<P>只不过多绕了一个弯而已</P>

<P>国内目前最尖锐的问题不是所谓的“民主”问题,而是腐败问题。腐败问题已经严重得拖了经济的后腿了。</P>
<B>以下是引用<I>暖日凉风</I>在2005-2-5 19:32:23的发言:</B>
&gt;
<P>
<P>迟早的问题,少则半年,多则一年。</P>
<P>你没看到房价还在往上涨?政府控制得住就不会这样了。</P>


我比较看好2006年,仗一打,股市,房市全部崩盘!
<B>以下是引用<I>为国而战</I>在2005-2-5 19:36:28的发言:</B>
&gt;

我比较看好2006年,仗一打,股市,房市全部崩盘!

<P>好,那我06年底买房</P>
<B>以下是引用<I>堕落天使YAK</I>在2005-2-5 20:37:44的发言:</B>


<P>好,那我06年底买房</P>

<P>你傻呀你,仗打完了中国基本就没好房了,中国百分之百会回到计划经济时代,房子什么的就又要分配了!这仗一打肯定是倾全国国力的全面战争,打好了社会风气也会好很多,你还买什么房呀??!!不过你的存款到时候都要上缴了倒有可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