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查74师败亡原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6:42:10
最近看贴发现有人问某id为什么总谈起“杀妻名将”,不妨看看解放军自己怎么总结74师败因的。
    1947年5月16日孟良崮战役结束,华东野战军全歼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3万余人,中将师长张灵甫被击毙。

战后,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等领导,指示华野政治部联络部抽调20多名得力干部,向被俘的整编第74师军官调查该师的历史沿革、组织编制、该师在战略战术上对解放军的研究和对策、政治工作等方面的情况。

整编74师的由来

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前身是1937年9月在江苏嘉定抗日前线扩编而成的74军。该军下辖3个师。

51师师长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的王耀武。58师,前身为浙江保安团,1935年改编为58师,由浙江保安司令俞济时任师长。俞济时在1937年51师与58师合编成立74军时,坐上了军长的宝座。王耀武升任副军长兼51师师长。冯圣法接替俞济时任58师师长。

74军的57师,第一任师长为阮肇昌。1937年参加淞沪抗战,师长为施中诚。1939年初,该师于湖南湘阴编入74军。至此,74军成为辖有三个整师的国民党机动主力之一。



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

后来,王耀武由俞济时举荐,升任74军军长。王耀武将师、旅、团三级制改为师、团两级制,每师辖三个团(原为每旅辖两个团)。同时,王耀武还大量吸收中央军校毕业生,提高军官素质。经过他的一番打造,74军的战斗力明显提高,在许多次战役中表现不俗。特别是1941年3月进行的上高战役,与日军激战了13天,歼敌一个联队,日军狼狈溃退,上高转危为安。蒋介石得报大喜,下令褒奖。

58师在1941年9月的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损失惨重。战后,师长廖龄奇被蒋介石下令枪决。廖龄奇死后,58师副师长张灵甫升任师长。1943年5月,74军奉命参加鄂西会战。王耀武兼任第五集团军副总司令后,51师师长李天霞升任74军副军长。

在1943年11月进行的常德保卫战中,74军57师与日军三个师团苦战19天,伤亡惨重,仅剩300余人。战后,蒋介石下令奖励荣誉锦旗,并于1944年初将该军装备换为美械装备。3月,74军改属第二十四集团军,王耀武升任该集团军总司令,施中诚任74军军长。

当时,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74军作为攻击军,并未主动出击,常常一休整就是半年,只是日军来打时才应战。这期间,二十四集团军改编为第四方面军,王耀武升任方面军司令,施中诚仍是74军军长,张灵甫升任副军长。

1945年4月,日军分三路进攻湘西芷江。74军在雪峰山、江口、龙潭一带与敌血战一个多月,歼灭日军一个旅团。王耀武、张灵甫等成了取得湘西大捷的抗日名将。敌方在广播中承认74军是国民党军队中战斗力最强的,而国民党则将74军称为“王牌军”、“精锐中的精锐”、“甲等美械师的建军模范”、“五大主力”之一。

1946年6月,国民党军实行整编,张灵甫由74军副军长升任整编第74师师长。

多重原因导致74师“弱不禁风”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命令整编第74师向华东解放区进攻。但不到一年时间,这支“王牌军”就在孟良崮全军覆没,灰飞烟灭。为什么一支抗日劲旅会在内战中被迅速消灭呢?参加座谈的整编第74师军官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

战争性质方面。抗日战争是民族自卫战争,是正义的战争,政治口号响亮,官兵竞相出力。可是国民党发动的反共反人民内战,是非正义的战争,师出无名,官兵消极应付,甚至不满、反对。

士气方面。抗战时期虽然士兵生活苦,很多是被迫抽丁出来的,但每逢与日军决战,大多数官兵能够自发地激起爱国热情,与敌苦战、死战而不屈。但内战中则不同,绝大多数官兵对共产党并没有什么仇恨,认为没必要和解放军作战到底。抗战时“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心理普遍不存在了,不愿为打内战作无谓牺牲。

军民关系方面。抗战时期,老百姓基于爱国情绪,愿意自动协助该师。如在湘西会战时,老百姓多次向该师提供日军情况,还有大批民夫协助运输。但是,在内战中,该师所到之处老百姓坚壁清野,部队搞不到粮食、草料、柴火,还处处受到民兵的袭击。

干部素质方面。抗战中后期,该师60%的军官系军校毕业生,并有一定数量的后备干部。1946年整编时,编余军官多达200多名。投入内战后,干部伤亡惨重,从士兵中提拔起来的下级军官,指挥能力更差。

士兵战斗力方面。抗战时期该师新老兵比例:老兵占90%,一年以内新兵占10%。整编以后抗战前老兵占85%。内战中经多次战役后,连队新兵占60%以上,老兵不足40%,加之不停地行军作战,减员大,战斗力进一步被削弱。

战术运用方面。抗战时期一般的带兵官都有任务第一的决心,无论攻守都能不折不扣地执行命令,战术运用比较灵活,能大胆迂回,能钻隙,能夜战。到了内战时期,战术运用方面专门依赖优势火力,兵力不敢分散,怕打夜战、野战;每到一地,必先构筑工事,怕被包围,怕后路被切断,处处被动挨打。

情报搜集方面。抗战时期,因民众的自愿协助,搜集情报比较容易,因而敌情判断也比较准确。内战时期,情报搜集则十分困难,因解放区民众组织严密,国民党谍报人员无法进入活动,常常不能得到正确的情报,或只能得到一些过时的情报。

友邻协同方面。抗战时期,友邻部队协同合作虽不十分完满,但兵团指挥官在所属部队中威信高、关系深,各部队一般都能服从调度。内战时期,国民党各部队的派系斗争更加严重和公开化。为保存实力,友邻碰到困难时往往坐视不救。特别当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被围时,别的部队就看笑话。

指挥关系方面。抗战时期指挥上比较统一,如湘西战役指挥权都在第四方面军司令王耀武手中,上面不干预,下面各级指挥官有一定的指挥权。内战时期,许多指挥机构形同虚设,上面干涉得非常厉害,下面一个团、一个营的位置,几乎全由上面指定,下面的实际指挥权被剥夺,无法发挥各级指挥机构的效能。

官兵给养和家属照顾方面。抗战时期,大部分时间官兵生活还很苦。1944年下半年以后得到逐步改善,特别是到南京以后,生活待遇相当好,有时候还天天吃肉。参加内战后,虽几次加薪,但物价飞涨,薪饷远远没有物价涨得快,官兵生活反而越来越困苦。官兵阵亡后,抚恤工作是有名无实。

利用政治工作对士兵进行欺骗宣传

为了掌控部队并驱使广大官兵为蒋介石卖命,整编第74师的师部、旅部、团部等都成立了政治工作机构。师政治部主任为少将,旅政治部主任为少将或上校。

从1947年4月1日起,师政治部改称新闻处。下设第一科,掌理文化教导和士兵教育工作,并附属一支演剧队。第二科负责掌理民众组织训练、政工、情报等工作,并附设新闻工作队,根据科长意图执行任务。

旅政治部改为新闻室后,负责全旅的政治工作。

团政工室改为新闻室后,负责全团的政治工作。

连设训导室,负责教育士兵,了解部队政治情况,搜集战斗中官兵的表现,进行奖惩。

因部队主官轻视政治工作,该师老的政工人员颇感苦闷。加之为了完成军事任务,稳定士兵情绪,不得不在纪律上更加放纵,对拆毁民房、砍树、抢粮等听之任之。政工人员上课训导行不通,反被人讽刺为“卖狗皮膏药”。另外,政工人员负有暗中监视主官之职,造成互相猜忌,互不信任。

政治工作机构改为新闻处(室)后,上级规定政工人员由部队主官领导,政工人员的军阶也降低了一级。政工人员认为是听人摆布,大为不满。

该师为了鼓舞官兵士气,对宣传工作甚为重视,曾下达命令予以强调,宣传中心是“促进绥靖”、“揭露中共黑暗,阐明中央德政”。进行所谓“气节”教育和“尚武精神”教育,号召士兵保持抗战军人荣誉,宁死不屈,不做共产党的俘虏。孟良崮战役前,张灵甫在临沂进行动员时,号召官兵不要忘记本师是王佐公(王耀武)一手培养出来的“王牌军”,是国军“精锐中的精锐”,是“五大主力”之首。

严密控制

除了欺骗宣传外,整编第74师对官兵的控制也非常严密。成立督战队。规定干部轻伤不准后退,否则以临阵退缩论罪。士兵负伤如离开阵地,必须经连长批准,并交出武器弹药,再由连长发给许可证,否则卫生队不收容。

作战不力而应就地正法者,授权团长对副团长以下,营长对副营长以下,连排长对副连排长以下,可以先斩后奏,并恪遵“连坐法”执行。规定:新兵逃亡抓回者,即行枪决,还规定新兵不得随便乱跑,不准请假,发动老兵对新兵严加看管。

连队成立“政工情报锄奸组”,组长由指导员担任,选择士兵5至10人参加,主要任务是防止共产党的兵运、工运、学运,积极侦察共产党的活动,随时制定对策并打击之,并对官兵的思想动向及时进行考查、上报。

尽管采取了这么多的措施,但整编第74师于1946年9月开抵徐州参加内战后,官兵厌战情绪仍日益严重,战斗力不断下降。两淮战役中,该师并未遇到解放军主力,却损失了3000人,不得不承认解放军也有相当的战斗力。两次涟水战役,该师伤亡8000余人,从南京来的老兵伤亡过半。

由于不断深入解放区,整编第74师广大官兵感到过去上级宣传的共产党“杀人放火,共产共妻,破坏交通,对被俘国军都要惨杀、剥皮、活埋”等等,都是谎言。

共产党、解放军对敌人实行的正确政策——和平、自卫、宽大、合作,也对整编第74师官兵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对国民党军战俘,不论军官士兵,一律不杀害,不打骂,不侮辱,不没收私人财物,负伤者予以治疗,要求回家者发给路费,更是极大地促进了该师官兵对共产党、解放军的正确认识,瓦解了其士气。

国民党上层对官兵生活的照顾及抚恤,做得越来越差,也造成了军心涣散,厌战情绪日盛。两次涟水战役后,整编第74师伤亡惨重,元气大伤。紧接着,友邻整编第69师2万余人全部被歼,中将师长戴之奇被击毙。

整编第74师官兵都不愿北上,张灵甫也曾电请南回休整,可是未获批准。张灵甫在发给整编第11师师长胡琏的电报中曾说:“匪军无论战役战斗皆优于国军。数月来,匪军向东则向东,往西则往西。本军北调援鲁,南调援两淮,伤亡过半,决战不能,再过年余,死无葬身之地矣!”

(本文原标题:装备最精良为何“弱不禁风”——陈毅指示调查张灵甫整编74师战败原因)
http://www.guancha.cn/history/2012_10_27_106231.shtml


最近看贴发现有人问某id为什么总谈起“杀妻名将”,不妨看看解放军自己怎么总结74师败因的。
    1947年5月16日孟良崮战役结束,华东野战军全歼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3万余人,中将师长张灵甫被击毙。

战后,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等领导,指示华野政治部联络部抽调20多名得力干部,向被俘的整编第74师军官调查该师的历史沿革、组织编制、该师在战略战术上对解放军的研究和对策、政治工作等方面的情况。

整编74师的由来

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前身是1937年9月在江苏嘉定抗日前线扩编而成的74军。该军下辖3个师。

51师师长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的王耀武。58师,前身为浙江保安团,1935年改编为58师,由浙江保安司令俞济时任师长。俞济时在1937年51师与58师合编成立74军时,坐上了军长的宝座。王耀武升任副军长兼51师师长。冯圣法接替俞济时任58师师长。

74军的57师,第一任师长为阮肇昌。1937年参加淞沪抗战,师长为施中诚。1939年初,该师于湖南湘阴编入74军。至此,74军成为辖有三个整师的国民党机动主力之一。



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

后来,王耀武由俞济时举荐,升任74军军长。王耀武将师、旅、团三级制改为师、团两级制,每师辖三个团(原为每旅辖两个团)。同时,王耀武还大量吸收中央军校毕业生,提高军官素质。经过他的一番打造,74军的战斗力明显提高,在许多次战役中表现不俗。特别是1941年3月进行的上高战役,与日军激战了13天,歼敌一个联队,日军狼狈溃退,上高转危为安。蒋介石得报大喜,下令褒奖。

58师在1941年9月的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损失惨重。战后,师长廖龄奇被蒋介石下令枪决。廖龄奇死后,58师副师长张灵甫升任师长。1943年5月,74军奉命参加鄂西会战。王耀武兼任第五集团军副总司令后,51师师长李天霞升任74军副军长。

在1943年11月进行的常德保卫战中,74军57师与日军三个师团苦战19天,伤亡惨重,仅剩300余人。战后,蒋介石下令奖励荣誉锦旗,并于1944年初将该军装备换为美械装备。3月,74军改属第二十四集团军,王耀武升任该集团军总司令,施中诚任74军军长。

当时,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74军作为攻击军,并未主动出击,常常一休整就是半年,只是日军来打时才应战。这期间,二十四集团军改编为第四方面军,王耀武升任方面军司令,施中诚仍是74军军长,张灵甫升任副军长。

1945年4月,日军分三路进攻湘西芷江。74军在雪峰山、江口、龙潭一带与敌血战一个多月,歼灭日军一个旅团。王耀武、张灵甫等成了取得湘西大捷的抗日名将。敌方在广播中承认74军是国民党军队中战斗力最强的,而国民党则将74军称为“王牌军”、“精锐中的精锐”、“甲等美械师的建军模范”、“五大主力”之一。

1946年6月,国民党军实行整编,张灵甫由74军副军长升任整编第74师师长。

多重原因导致74师“弱不禁风”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命令整编第74师向华东解放区进攻。但不到一年时间,这支“王牌军”就在孟良崮全军覆没,灰飞烟灭。为什么一支抗日劲旅会在内战中被迅速消灭呢?参加座谈的整编第74师军官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

战争性质方面。抗日战争是民族自卫战争,是正义的战争,政治口号响亮,官兵竞相出力。可是国民党发动的反共反人民内战,是非正义的战争,师出无名,官兵消极应付,甚至不满、反对。

士气方面。抗战时期虽然士兵生活苦,很多是被迫抽丁出来的,但每逢与日军决战,大多数官兵能够自发地激起爱国热情,与敌苦战、死战而不屈。但内战中则不同,绝大多数官兵对共产党并没有什么仇恨,认为没必要和解放军作战到底。抗战时“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心理普遍不存在了,不愿为打内战作无谓牺牲。

军民关系方面。抗战时期,老百姓基于爱国情绪,愿意自动协助该师。如在湘西会战时,老百姓多次向该师提供日军情况,还有大批民夫协助运输。但是,在内战中,该师所到之处老百姓坚壁清野,部队搞不到粮食、草料、柴火,还处处受到民兵的袭击。

干部素质方面。抗战中后期,该师60%的军官系军校毕业生,并有一定数量的后备干部。1946年整编时,编余军官多达200多名。投入内战后,干部伤亡惨重,从士兵中提拔起来的下级军官,指挥能力更差。

士兵战斗力方面。抗战时期该师新老兵比例:老兵占90%,一年以内新兵占10%。整编以后抗战前老兵占85%。内战中经多次战役后,连队新兵占60%以上,老兵不足40%,加之不停地行军作战,减员大,战斗力进一步被削弱。

战术运用方面。抗战时期一般的带兵官都有任务第一的决心,无论攻守都能不折不扣地执行命令,战术运用比较灵活,能大胆迂回,能钻隙,能夜战。到了内战时期,战术运用方面专门依赖优势火力,兵力不敢分散,怕打夜战、野战;每到一地,必先构筑工事,怕被包围,怕后路被切断,处处被动挨打。

情报搜集方面。抗战时期,因民众的自愿协助,搜集情报比较容易,因而敌情判断也比较准确。内战时期,情报搜集则十分困难,因解放区民众组织严密,国民党谍报人员无法进入活动,常常不能得到正确的情报,或只能得到一些过时的情报。

友邻协同方面。抗战时期,友邻部队协同合作虽不十分完满,但兵团指挥官在所属部队中威信高、关系深,各部队一般都能服从调度。内战时期,国民党各部队的派系斗争更加严重和公开化。为保存实力,友邻碰到困难时往往坐视不救。特别当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被围时,别的部队就看笑话。

指挥关系方面。抗战时期指挥上比较统一,如湘西战役指挥权都在第四方面军司令王耀武手中,上面不干预,下面各级指挥官有一定的指挥权。内战时期,许多指挥机构形同虚设,上面干涉得非常厉害,下面一个团、一个营的位置,几乎全由上面指定,下面的实际指挥权被剥夺,无法发挥各级指挥机构的效能。

官兵给养和家属照顾方面。抗战时期,大部分时间官兵生活还很苦。1944年下半年以后得到逐步改善,特别是到南京以后,生活待遇相当好,有时候还天天吃肉。参加内战后,虽几次加薪,但物价飞涨,薪饷远远没有物价涨得快,官兵生活反而越来越困苦。官兵阵亡后,抚恤工作是有名无实。

利用政治工作对士兵进行欺骗宣传

为了掌控部队并驱使广大官兵为蒋介石卖命,整编第74师的师部、旅部、团部等都成立了政治工作机构。师政治部主任为少将,旅政治部主任为少将或上校。

从1947年4月1日起,师政治部改称新闻处。下设第一科,掌理文化教导和士兵教育工作,并附属一支演剧队。第二科负责掌理民众组织训练、政工、情报等工作,并附设新闻工作队,根据科长意图执行任务。

旅政治部改为新闻室后,负责全旅的政治工作。

团政工室改为新闻室后,负责全团的政治工作。

连设训导室,负责教育士兵,了解部队政治情况,搜集战斗中官兵的表现,进行奖惩。

因部队主官轻视政治工作,该师老的政工人员颇感苦闷。加之为了完成军事任务,稳定士兵情绪,不得不在纪律上更加放纵,对拆毁民房、砍树、抢粮等听之任之。政工人员上课训导行不通,反被人讽刺为“卖狗皮膏药”。另外,政工人员负有暗中监视主官之职,造成互相猜忌,互不信任。

政治工作机构改为新闻处(室)后,上级规定政工人员由部队主官领导,政工人员的军阶也降低了一级。政工人员认为是听人摆布,大为不满。

该师为了鼓舞官兵士气,对宣传工作甚为重视,曾下达命令予以强调,宣传中心是“促进绥靖”、“揭露中共黑暗,阐明中央德政”。进行所谓“气节”教育和“尚武精神”教育,号召士兵保持抗战军人荣誉,宁死不屈,不做共产党的俘虏。孟良崮战役前,张灵甫在临沂进行动员时,号召官兵不要忘记本师是王佐公(王耀武)一手培养出来的“王牌军”,是国军“精锐中的精锐”,是“五大主力”之首。

严密控制

除了欺骗宣传外,整编第74师对官兵的控制也非常严密。成立督战队。规定干部轻伤不准后退,否则以临阵退缩论罪。士兵负伤如离开阵地,必须经连长批准,并交出武器弹药,再由连长发给许可证,否则卫生队不收容。

作战不力而应就地正法者,授权团长对副团长以下,营长对副营长以下,连排长对副连排长以下,可以先斩后奏,并恪遵“连坐法”执行。规定:新兵逃亡抓回者,即行枪决,还规定新兵不得随便乱跑,不准请假,发动老兵对新兵严加看管。

连队成立“政工情报锄奸组”,组长由指导员担任,选择士兵5至10人参加,主要任务是防止共产党的兵运、工运、学运,积极侦察共产党的活动,随时制定对策并打击之,并对官兵的思想动向及时进行考查、上报。

尽管采取了这么多的措施,但整编第74师于1946年9月开抵徐州参加内战后,官兵厌战情绪仍日益严重,战斗力不断下降。两淮战役中,该师并未遇到解放军主力,却损失了3000人,不得不承认解放军也有相当的战斗力。两次涟水战役,该师伤亡8000余人,从南京来的老兵伤亡过半。

由于不断深入解放区,整编第74师广大官兵感到过去上级宣传的共产党“杀人放火,共产共妻,破坏交通,对被俘国军都要惨杀、剥皮、活埋”等等,都是谎言。

共产党、解放军对敌人实行的正确政策——和平、自卫、宽大、合作,也对整编第74师官兵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对国民党军战俘,不论军官士兵,一律不杀害,不打骂,不侮辱,不没收私人财物,负伤者予以治疗,要求回家者发给路费,更是极大地促进了该师官兵对共产党、解放军的正确认识,瓦解了其士气。

国民党上层对官兵生活的照顾及抚恤,做得越来越差,也造成了军心涣散,厌战情绪日盛。两次涟水战役后,整编第74师伤亡惨重,元气大伤。紧接着,友邻整编第69师2万余人全部被歼,中将师长戴之奇被击毙。

整编第74师官兵都不愿北上,张灵甫也曾电请南回休整,可是未获批准。张灵甫在发给整编第11师师长胡琏的电报中曾说:“匪军无论战役战斗皆优于国军。数月来,匪军向东则向东,往西则往西。本军北调援鲁,南调援两淮,伤亡过半,决战不能,再过年余,死无葬身之地矣!”

(本文原标题:装备最精良为何“弱不禁风”——陈毅指示调查张灵甫整编74师战败原因)
http://www.guancha.cn/history/2012_10_27_1062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