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 在阿Q与务实间推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01:46
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2630439595999232/20050131/497113.shtml
document.title="两岸 在阿Q与务实间推进";
document.url="/phoenixtv/72630439595999232/20050131/497113.shtml";



<P>文/林浊水</P>
<P>立委选举后的两岸局势发展,对社会是一连串的惊奇;对观察家们则是接连的挫折。蓝军国会过半被预料将导致大陆和缓的对台政策,结果是大动作进行「反分裂法」立法;反分裂法被预测将带来更严峻的两岸关系,结果包机直航谈判空前顺利;北京一面说愿意和认同九二共识、反台独的台湾各党派寻求解决问题途径,但包机谈判时却对蓝军代表团不假辞色,面子反而做给台湾政府…。</P>
<P>在台湾的观察家们追逐消息,努力自圆其说时,其实更务实的两岸互相对待之道,恐怕已随五十六年来第一次的直航,踏出了试探的第一步。</P>
<P>五十六年来台海历经两蒋时代双方在分立的现实上寻求统一而终不可得的第一阶段,到邓、江各自急着在八○年代、二千年统一台湾,台湾却急着使自己独立身分更加被确认又不可得第二阶段,如今一个更务实的阶段似乎已经开始:一方主张搁置争议;另一方则虽「准备打」但「争取谈」更「不怕拖」。从这个角度来看,选后两岸之间一连串看来矛盾的惊奇便有逻辑的脉络可循;相反的,守着旧思维,面对现象自然是挫折重重。</P>
<P>五十六年来两岸的「现状」一直都是互不隶属;民进党的主张是应在各拥主权的现状下各自建国;北京和过去的两蒋则认为应该打破现状,统一成一国一主权,双方形成了长达五十六年的主权僵局。</P>
<P>有趣的是,七、八十年代,中国经济能力、国力远不像今天那样显赫,邓、江却对统一信心满满急着统一,如今国力大幅上升,胡反而觉悟到统一必须「不怕拖」,这样的转变是好事。随着时间,北京走向务实显然缓慢又缓慢,但从「一个中国三段论」的变迁上,痕迹仍然非常清晰。这变迁有三阶段:</P>
<P>一九九四年前北京的说法是「祖国与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份,主权不容分割」;一九九六年后变成「大陆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主权不容分割」;如今则是「尽管两岸尚未统一,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并未改变。」</P>
<P>第一阶段强调的是台湾对中国是从属性的地位;二、三阶段「对外」在国际上虽仍强调台湾的从属地位,但「对内」两岸则突出对等性,是所谓内外有别。</P>
<P>不管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对现状的认定强调其客观上的「未统一」,在主观立场则强调其统一的意图。主观和客观分别清楚,但主客之间的对立也很难处理。所以在去年我就指出,这会造成反分裂法立法上重大的困难:如界定现状为分裂,那就非打不可,但要打恐怕条件不容许;如界定现状不是分裂,则还要统什么一?所以我说,这法要立得下来必须对事实上互不隶属的现状至少做到阶段性的「默许」的程度。如今果然:</P>
<P>贾庆林说界定现状是「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并未改变」,前半句是「未统一」但后半句则是「未分裂」。未统一和未分裂同时并立在逻辑上完全不通,是阿Q;但在实务上则解除了反分裂法立法的难题,同时还对两岸往来的正常化提供了一个务实的理论基础。</P>
<P>关于主权僵局,最理性、最互惠、务实的处理是互相承认主权互不隶属,这在政治的条件是做不到;陈水扁的双十演说提出搁置争议,这是退求其次,但这北京也不可能做到;于是「不怕拖」便成为唯一的可能,但这还不够,非得加上「准备打」才能在内部摆得平。</P>
<P>由于现实「未分裂」,所以既不必打,同时配合「争取谈」,还可以让双方官员四年来第一次上桌谈包机,但又要追求统一,不能承认台湾政府的「合法性」,所以官员又要以「民间身分」才可以见面。虽然极尽阿Q的能事,但事情就在阿Q中有所进展。</P>
<P>历史性的直航终能实现,在于实务上固要积极,但在意识形态上则要事缓则圆。既然如此,民进党内部的修党纲说,或谢揆的宪法「一中架构」说,恐怕既不符陈水扁「搁置争议」和北京「不怕拖」的精神,如果积极进行,都是急躁作法,无端生是非,对已单纯的发展投下变数。</P>
<P>「两岸走向务实」,在焦虑过度的台北,恐怕是背离了主流的意见,被当做异想天开,而且将来必还有波波折折,但我宁衷心期待成真,并逐渐成为华人世界和解的基础,为历史展开新页。何况这是对立委大选后所有的两岸现象最有解释力的说法。 </P>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2630439595999232/20050131/497113.shtml
document.title="两岸 在阿Q与务实间推进";
document.url="/phoenixtv/72630439595999232/20050131/497113.shtml";



<P>文/林浊水</P>
<P>立委选举后的两岸局势发展,对社会是一连串的惊奇;对观察家们则是接连的挫折。蓝军国会过半被预料将导致大陆和缓的对台政策,结果是大动作进行「反分裂法」立法;反分裂法被预测将带来更严峻的两岸关系,结果包机直航谈判空前顺利;北京一面说愿意和认同九二共识、反台独的台湾各党派寻求解决问题途径,但包机谈判时却对蓝军代表团不假辞色,面子反而做给台湾政府…。</P>
<P>在台湾的观察家们追逐消息,努力自圆其说时,其实更务实的两岸互相对待之道,恐怕已随五十六年来第一次的直航,踏出了试探的第一步。</P>
<P>五十六年来台海历经两蒋时代双方在分立的现实上寻求统一而终不可得的第一阶段,到邓、江各自急着在八○年代、二千年统一台湾,台湾却急着使自己独立身分更加被确认又不可得第二阶段,如今一个更务实的阶段似乎已经开始:一方主张搁置争议;另一方则虽「准备打」但「争取谈」更「不怕拖」。从这个角度来看,选后两岸之间一连串看来矛盾的惊奇便有逻辑的脉络可循;相反的,守着旧思维,面对现象自然是挫折重重。</P>
<P>五十六年来两岸的「现状」一直都是互不隶属;民进党的主张是应在各拥主权的现状下各自建国;北京和过去的两蒋则认为应该打破现状,统一成一国一主权,双方形成了长达五十六年的主权僵局。</P>
<P>有趣的是,七、八十年代,中国经济能力、国力远不像今天那样显赫,邓、江却对统一信心满满急着统一,如今国力大幅上升,胡反而觉悟到统一必须「不怕拖」,这样的转变是好事。随着时间,北京走向务实显然缓慢又缓慢,但从「一个中国三段论」的变迁上,痕迹仍然非常清晰。这变迁有三阶段:</P>
<P>一九九四年前北京的说法是「祖国与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份,主权不容分割」;一九九六年后变成「大陆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主权不容分割」;如今则是「尽管两岸尚未统一,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并未改变。」</P>
<P>第一阶段强调的是台湾对中国是从属性的地位;二、三阶段「对外」在国际上虽仍强调台湾的从属地位,但「对内」两岸则突出对等性,是所谓内外有别。</P>
<P>不管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对现状的认定强调其客观上的「未统一」,在主观立场则强调其统一的意图。主观和客观分别清楚,但主客之间的对立也很难处理。所以在去年我就指出,这会造成反分裂法立法上重大的困难:如界定现状为分裂,那就非打不可,但要打恐怕条件不容许;如界定现状不是分裂,则还要统什么一?所以我说,这法要立得下来必须对事实上互不隶属的现状至少做到阶段性的「默许」的程度。如今果然:</P>
<P>贾庆林说界定现状是「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并未改变」,前半句是「未统一」但后半句则是「未分裂」。未统一和未分裂同时并立在逻辑上完全不通,是阿Q;但在实务上则解除了反分裂法立法的难题,同时还对两岸往来的正常化提供了一个务实的理论基础。</P>
<P>关于主权僵局,最理性、最互惠、务实的处理是互相承认主权互不隶属,这在政治的条件是做不到;陈水扁的双十演说提出搁置争议,这是退求其次,但这北京也不可能做到;于是「不怕拖」便成为唯一的可能,但这还不够,非得加上「准备打」才能在内部摆得平。</P>
<P>由于现实「未分裂」,所以既不必打,同时配合「争取谈」,还可以让双方官员四年来第一次上桌谈包机,但又要追求统一,不能承认台湾政府的「合法性」,所以官员又要以「民间身分」才可以见面。虽然极尽阿Q的能事,但事情就在阿Q中有所进展。</P>
<P>历史性的直航终能实现,在于实务上固要积极,但在意识形态上则要事缓则圆。既然如此,民进党内部的修党纲说,或谢揆的宪法「一中架构」说,恐怕既不符陈水扁「搁置争议」和北京「不怕拖」的精神,如果积极进行,都是急躁作法,无端生是非,对已单纯的发展投下变数。</P>
<P>「两岸走向务实」,在焦虑过度的台北,恐怕是背离了主流的意见,被当做异想天开,而且将来必还有波波折折,但我宁衷心期待成真,并逐渐成为华人世界和解的基础,为历史展开新页。何况这是对立委大选后所有的两岸现象最有解释力的说法。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