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新闻发布会:介绍2004宏观经济情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4:50:09
南方网讯 1月25日,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通过国务院新闻办向大众发布我国2004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与和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统计局综合司司长郑京平一起回答记者提问。以下是答问实录:

<P>  [CCTV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想提给李局长。今天在您谈到农业增长的时候谈到了一个词,就是“重大转机”。2004年确实在农民增收和粮食增产方面都出现了比较好的局面,您认为这种局面在2005年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另外,在投资领域,您认为2004年我国的经济是否也出现了重大转机?</P>
<P>  [李德水] 去年中国的农业生产确实出现了重大转机,刚才我通报的数字大家也看到了,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农民收入也增长得很快。去年,农业生产之所以出现这样好的转机,首先是中央在2003年四季度对农业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措施,加强和支持农业生产。</P>
<P>  可以说去年农业生产的好形势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首先是政策好,第二是天帮忙,去年的气侯条件非常好,风调雨顺。第三是人努力,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在中央政策的鼓励下得到极大的发挥、高涨,大家都很重视粮食生产,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在施肥、精耕细作等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再加上去年粮价比较高,农民从种粮中得到了实惠。所以,概括起来是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粮价高。我们去年的农业生产形势确实非常好,是我们多年企盼的形势,粮食、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这对我们专心致志发展经济是很有意义的。</P>
<P>  今年能不能继续保持呢?我想这个势头能保持下去。当然,增长的幅度是不是有这么大就不一定了。但我们要尽最大努力。中央又制定了一整套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有了中央1号文件,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很高,今年秋冬播的面积比去年增长了2000多万亩,粮食产量可以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农民的增收也会有一些提高。但是,天气情况怎么样我们做不了主,我们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去争取今年农业更好的收成和农民更快的增收。</P>
<P>  我还想再补充两点,第一点,去年粮食播种面积的增加是3300万亩,它对粮食产量增产的贡献率是25%,单产的提高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是75%。第二点,去年粮食增产主要是靠秋粮增产,秋粮去年的产量是6727亿斤,增产了630亿斤,增长幅度是10.3%。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去年粮食生产虽然大幅度增长,但是说明还有两个问题,一是粮食总量跟消费量相比仍然还有缺口,二是粮食结构还有一些问题,玉米的产量较多,而大米,特别是梗米还不是很充裕,结构上还有一些问题。</P>
<P>  [合众社记者] 我的问题是有关石油进出口的问题。您是否能告诉我有关2004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的总量和价值量?另外,有关中国电力供应的问题,您是否能谈谈它对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P>
<P>  [李德水] 去年石油进出口量是,全年进口原油12272万吨,增长34.8%;进口成品油3788万吨,增长34.1%。同时,我们还出口原油549万吨,出口成品油1146万吨,石油的进出口情况大概就是这样的。</P>
<P>  我们去年电力增长速度还是很快的,增长了15%。去年当年新增4930万千瓦发电量,速度很快。总装机是4.4亿千瓦以上,美国大概是8亿千瓦,英国、德国、法国三个国家加起来是3亿千瓦,中国的发电总装机超过了英国、德国、法国的总和。去年的电力弹性系数(电力增长速度比GDP增长速度)达到了1.6,很高。这种情况说明我们的结构不合理,高能耗工业太多,工业耗电占了74%。中国城乡居民用电只占11%,第一产业用电占5%左右,三产也占得很少,主要是工业,高耗能产业太多。</P>
<P>  所以,按照现在的经济规模,我们的发电装机能力应该是足够了,日本也就是2.8亿千瓦的装机,却创造了比我们高得多的国内生产总值。所以我们的发电装机还要建设,但是,只要我们结构调整能够扎扎实实的进行下去,那么中国的电力供应应该是有保障的,不是一个缺电的国家,何况我们去年的水电装机已经达到1亿千瓦,世界第一。</P>
<P>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我的问题是促使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李局长能否预测一下这些因素是否会在2005年仍起主导作用?预测一下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百分比?另外,此次统计报告没有体现出绿色GDP核算,在2005年是不是将采用这种核算方式?谢谢。</P>
<P>  [李德水] 这个问题很大。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我想稍微展开一点讲一讲。2004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宏观调控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各种猜测和议论可以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4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很不平凡的一年,可以说是惊心动魄的一年,但又是有惊无险的一年。</P>
<P>  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和很多的困难,我们怎么样战胜它?怎么解决这些矛盾?为什么能够保持这样好的经济增长?关键是我们各地区、各部门和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措施,积极推进改革开放,使一些经济社会中的不健康不稳定的因素得到了遏制,保持了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P>
<P>  去年年初中国经济面临着两大难题,一个是我们经历了连续五年粮食减产的局面,出现了粮价猛涨的形势;第二个是投资规模太大,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在一季度达到43%,生产资料的价格也上涨得很快,所以也可能发生通货膨胀或严重通货膨胀的情况。针对这两个突出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这一轮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两个,一是抑制投资过快增长,二是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的生产,有保有压、区别对待。</P>
<P>  所以说,去年经济增长形势这么好,首先应该得益于或者说很重要的因素是宏观调控政策取得的成效。如果去年不实行宏观调控的措施,发展下去全年的情况会怎样?可能经济增长速度比这个快得多,也可能严重的通货膨胀已经发生了,也可能面临一场更大的调整,经济出现大起大落。</P>
<P>  但是,由于及时、果断、有力的采取宏观调控措施,避免了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的发生。而且不知不觉的使中国经济进入了十几年来发展最好的时期。我们盘点共和国2004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时候,感到很欣慰,我们去年宏观调控要求加强的,比如粮食生产、社会发展得到了加强,要控制的,比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增长速度得到了明显的控制。这充分表现我们中央宏观调控的高超艺术和我们党驾驭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卓越能力。</P>
<P>  第二个因素是,去年我们全党、全国人民认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次宏观调控本身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次重大实践。第三个因素是,去年我们也推进了一系列的改革,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第四个因素是,去年的国际环境也比较好,国际经济发展是30年来最快的,对我们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很有利的。</P>
<P>  关于2005年的发展趋势,我只能简单的说几句。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还是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旋律,以科学发展观来统揽全局,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不能放松,特别是土地和信贷的管理,还是要把好这两个闸门。因此,要更多的使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特别要防止固定资产投资的反弹,要着力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P>
<P>  第二,着力推动改革开放,通过改革解除那些体制性和机制性的矛盾和问题。第三,着力建设和谐社会,只要这样做,我想中国今年的经济发展还是完全可以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物价的上涨,也可以保持比较平稳的水平,具体说控制在4%CPI是可能的。去年涨价因素主要是受到前年翘尾的影响,而去年对今年的翘尾影响就很少了,只有0.8个百分点。</P>
<P>  加上今年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虽然可能比去年略有下降,但仍会有较快增长,有好的形势。所以,我们对2005年经济发展是充满信心的。关于绿色GDP核算问题,我们正在做课题研究,还处在研究的阶段。到现在为止,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做出了比较完整的绿色GDP核算,这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P>
<P>  但是,我们要积极探索,国家统计局正在和环保总局、林业局等有关部门和研究部门成立课题研究小组。作为一个过程性的措施,我们在统计公报中要设置一个卫星帐户,就是在统计公报中除了公布去年的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外,专门列一部分,就是第十二部分,把实现这个经济增长,我们在环境、资源方面所付出的代价表现出来、反映出来。请大家到时候看我们的统计公报,2月28日正式发布。</P>
<P>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5 16:49:32编辑过]
南方网讯 1月25日,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通过国务院新闻办向大众发布我国2004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与和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统计局综合司司长郑京平一起回答记者提问。以下是答问实录:

<P>  [CCTV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想提给李局长。今天在您谈到农业增长的时候谈到了一个词,就是“重大转机”。2004年确实在农民增收和粮食增产方面都出现了比较好的局面,您认为这种局面在2005年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另外,在投资领域,您认为2004年我国的经济是否也出现了重大转机?</P>
<P>  [李德水] 去年中国的农业生产确实出现了重大转机,刚才我通报的数字大家也看到了,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农民收入也增长得很快。去年,农业生产之所以出现这样好的转机,首先是中央在2003年四季度对农业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措施,加强和支持农业生产。</P>
<P>  可以说去年农业生产的好形势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首先是政策好,第二是天帮忙,去年的气侯条件非常好,风调雨顺。第三是人努力,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在中央政策的鼓励下得到极大的发挥、高涨,大家都很重视粮食生产,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在施肥、精耕细作等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再加上去年粮价比较高,农民从种粮中得到了实惠。所以,概括起来是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粮价高。我们去年的农业生产形势确实非常好,是我们多年企盼的形势,粮食、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这对我们专心致志发展经济是很有意义的。</P>
<P>  今年能不能继续保持呢?我想这个势头能保持下去。当然,增长的幅度是不是有这么大就不一定了。但我们要尽最大努力。中央又制定了一整套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有了中央1号文件,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很高,今年秋冬播的面积比去年增长了2000多万亩,粮食产量可以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农民的增收也会有一些提高。但是,天气情况怎么样我们做不了主,我们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去争取今年农业更好的收成和农民更快的增收。</P>
<P>  我还想再补充两点,第一点,去年粮食播种面积的增加是3300万亩,它对粮食产量增产的贡献率是25%,单产的提高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是75%。第二点,去年粮食增产主要是靠秋粮增产,秋粮去年的产量是6727亿斤,增产了630亿斤,增长幅度是10.3%。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去年粮食生产虽然大幅度增长,但是说明还有两个问题,一是粮食总量跟消费量相比仍然还有缺口,二是粮食结构还有一些问题,玉米的产量较多,而大米,特别是梗米还不是很充裕,结构上还有一些问题。</P>
<P>  [合众社记者] 我的问题是有关石油进出口的问题。您是否能告诉我有关2004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的总量和价值量?另外,有关中国电力供应的问题,您是否能谈谈它对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P>
<P>  [李德水] 去年石油进出口量是,全年进口原油12272万吨,增长34.8%;进口成品油3788万吨,增长34.1%。同时,我们还出口原油549万吨,出口成品油1146万吨,石油的进出口情况大概就是这样的。</P>
<P>  我们去年电力增长速度还是很快的,增长了15%。去年当年新增4930万千瓦发电量,速度很快。总装机是4.4亿千瓦以上,美国大概是8亿千瓦,英国、德国、法国三个国家加起来是3亿千瓦,中国的发电总装机超过了英国、德国、法国的总和。去年的电力弹性系数(电力增长速度比GDP增长速度)达到了1.6,很高。这种情况说明我们的结构不合理,高能耗工业太多,工业耗电占了74%。中国城乡居民用电只占11%,第一产业用电占5%左右,三产也占得很少,主要是工业,高耗能产业太多。</P>
<P>  所以,按照现在的经济规模,我们的发电装机能力应该是足够了,日本也就是2.8亿千瓦的装机,却创造了比我们高得多的国内生产总值。所以我们的发电装机还要建设,但是,只要我们结构调整能够扎扎实实的进行下去,那么中国的电力供应应该是有保障的,不是一个缺电的国家,何况我们去年的水电装机已经达到1亿千瓦,世界第一。</P>
<P>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我的问题是促使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李局长能否预测一下这些因素是否会在2005年仍起主导作用?预测一下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百分比?另外,此次统计报告没有体现出绿色GDP核算,在2005年是不是将采用这种核算方式?谢谢。</P>
<P>  [李德水] 这个问题很大。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我想稍微展开一点讲一讲。2004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宏观调控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各种猜测和议论可以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4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很不平凡的一年,可以说是惊心动魄的一年,但又是有惊无险的一年。</P>
<P>  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和很多的困难,我们怎么样战胜它?怎么解决这些矛盾?为什么能够保持这样好的经济增长?关键是我们各地区、各部门和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措施,积极推进改革开放,使一些经济社会中的不健康不稳定的因素得到了遏制,保持了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P>
<P>  去年年初中国经济面临着两大难题,一个是我们经历了连续五年粮食减产的局面,出现了粮价猛涨的形势;第二个是投资规模太大,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在一季度达到43%,生产资料的价格也上涨得很快,所以也可能发生通货膨胀或严重通货膨胀的情况。针对这两个突出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这一轮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两个,一是抑制投资过快增长,二是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的生产,有保有压、区别对待。</P>
<P>  所以说,去年经济增长形势这么好,首先应该得益于或者说很重要的因素是宏观调控政策取得的成效。如果去年不实行宏观调控的措施,发展下去全年的情况会怎样?可能经济增长速度比这个快得多,也可能严重的通货膨胀已经发生了,也可能面临一场更大的调整,经济出现大起大落。</P>
<P>  但是,由于及时、果断、有力的采取宏观调控措施,避免了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的发生。而且不知不觉的使中国经济进入了十几年来发展最好的时期。我们盘点共和国2004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时候,感到很欣慰,我们去年宏观调控要求加强的,比如粮食生产、社会发展得到了加强,要控制的,比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增长速度得到了明显的控制。这充分表现我们中央宏观调控的高超艺术和我们党驾驭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卓越能力。</P>
<P>  第二个因素是,去年我们全党、全国人民认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次宏观调控本身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次重大实践。第三个因素是,去年我们也推进了一系列的改革,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第四个因素是,去年的国际环境也比较好,国际经济发展是30年来最快的,对我们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很有利的。</P>
<P>  关于2005年的发展趋势,我只能简单的说几句。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还是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旋律,以科学发展观来统揽全局,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不能放松,特别是土地和信贷的管理,还是要把好这两个闸门。因此,要更多的使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特别要防止固定资产投资的反弹,要着力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P>
<P>  第二,着力推动改革开放,通过改革解除那些体制性和机制性的矛盾和问题。第三,着力建设和谐社会,只要这样做,我想中国今年的经济发展还是完全可以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物价的上涨,也可以保持比较平稳的水平,具体说控制在4%CPI是可能的。去年涨价因素主要是受到前年翘尾的影响,而去年对今年的翘尾影响就很少了,只有0.8个百分点。</P>
<P>  加上今年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虽然可能比去年略有下降,但仍会有较快增长,有好的形势。所以,我们对2005年经济发展是充满信心的。关于绿色GDP核算问题,我们正在做课题研究,还处在研究的阶段。到现在为止,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做出了比较完整的绿色GDP核算,这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P>
<P>  但是,我们要积极探索,国家统计局正在和环保总局、林业局等有关部门和研究部门成立课题研究小组。作为一个过程性的措施,我们在统计公报中要设置一个卫星帐户,就是在统计公报中除了公布去年的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外,专门列一部分,就是第十二部分,把实现这个经济增长,我们在环境、资源方面所付出的代价表现出来、反映出来。请大家到时候看我们的统计公报,2月28日正式发布。</P>
<P>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5 16:49:32编辑过]
[布隆博格记者] 您是否能给出有关2004年第四季度GDP增长的数据,以及2004年12月份的一些主要数据,如消费价格指数、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工业产值、物价指数。在2003年11月的一个发布会上您提到过有关国家审计局计算GDP的一些改革措施,您是否可以告诉我,今天发布的GDP数据中是否体现了这种改革所带来的影响呢?谢谢。<P>  [李德水] 这个问题有普遍的代表性,我想比较系统地回答。我们去年一季度的GDP增长率是9.8%,二季度是9.6%,整个上半年是9.7%,三季度增长率是9.1%,前三季度是9.5%,四季度9.5%。所以,全年是9.5%,可能比你们想象中高一些,是不是?我想做一些解释是很有必要的。第一点,从我们去年各个季度的增长情况看,全年的增长是比较均衡的,没有出现大的波动。</P><P>  第二点,为什么四季度要从三季度的9.1%上升到9.5%呢?这里面有具体的原因。在四季度,规模以上的工业增长速度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都是有所回落的,但是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有了增长。因为秋粮占粮食生产比重较大,占全国全年粮食总量的60%,秋粮增长10.35%,就反映在了四季度的数字里。</P><P>  四季度在第一产业增加值提高的同时,第三产业由于批发零售贸易与餐饮业、交通运输邮电业和其他服务业增长也比较快,增长速度提高了一个百分点,所以整个四季度的GDP增长率出现了明显的回升。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加快,这是我们所希望的,对结构优化是有好处的。</P><P>  怎样评价去年GDP增长9.5%,我想说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第一,从2003年开始,中国结束了从1993年到1997年连续五年的反通胀斗争,又结束了从1998年到2002年连续五年的反通缩斗争,开始进入了新的经济增长期。2003年我们的增长率达到9.3%,2004年增长9.5%,有它的必然性。第二,改革开放以来,也就是从1978年到去年,我们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是9.4%,2004年增长9.5%,基本在这二十几年的平均水平上。</P><P>  第三,我们这一轮宏观调控是有保有压的,不是简单的紧缩,更不是全面的紧缩。宏观调控根本目的是为了熨平经济的波动,防止大起大落。如果我们不采取宏观调控的措施,也许去年的增长率要比这个高得多。9.5%是反映了宏观调控成果的,也是比较准确的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P><P>  第四,中国经济增长内在的动力确实很强劲,投资需求非常旺盛,消费随着生活水平、经济收入的提高,也是趋旺的。特别是中国农村,由于农业经济发展加快,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这个市场开发出来,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加上国际经济发展比较好,对我们的出口也很有利,所以我们去年增长得快一点,有它的必然性。</P><P>  第五,我们确实应该看到,9.5%的增长率说明中国去年的经济确实是在高位上运行的。我们不能单独就9.5%这个数字来论高低、论好坏,要看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从这方面看,去年增长的质量还是不错的,效益也是高的,企业的效益、国家的收入、城乡居民个人收入都有比较大的增长。此外还要看经济增长的方式是否合理,是不是有可持续性,从这方面看,我们的增长方式还是相当粗放的,当前的煤电油运供应还是比较紧张的,经济运行总体上绷得比较紧。</P><P>  资源的约束表现得更为突出,所以我们不能为增长9.5%而沾沾自喜,要更多的看到我们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当前特别要防止固定资产投资的反弹,我们绝不应该盲目的去追求增长速度,而要更加注重增长的效益和质量、结构。关于12月份的数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14.4%,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3%,居民消费价格增长2.4%,商品零售价格增长1.3%。</P><P>  关于去年GDP改革的问题。去年我们做了几项决定,一是规范地区GDP的核算,其中一个是要改变名称和叫法,不能叫国内生产总值,要叫当地或者某某地方的生产总值,这个全国都做得很好,都改变过来了。第二是人均GDP的核算要按照常住人口,而不能用户籍人口,这个有两年的过渡期,各地也都在执行。还有对GDP的核算,采取初步核算、初步核实、最终核实三个阶段,打破了一锤定音传统的办法,这个去年实行得很好。</P><P>  今年我们又推出了一整套改革的措施,一个是规范地区GDP的核算方法,主要是统一规范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和标准,对专业数据严格把关,保证核算数据的准确性。第二项改革是,建立了地区GDP核算的联审制度。第三项改革是,联审后,各省GDP核算后,由国家统计局组织联审。从今年开始2005年一季度数字要由国家统计局认可之后,由国家统计局统一发布,以此作为法定数字,各省自己算的无效。</P><P>  还有一条措施是我们成立了国民经济核算专家咨询小组,包括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还有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的有关专员和专家共同组成,而且建立了专家咨询制度,就是每一个季度核算以后,我们要请专家来给我们评估咨询,比如说我们去年增长率是9.5%,这个数字是上个星期五1月21号开过专家小组会议,大家都认可的。这样使我们的核算工作更加透明、公开,提高准确性。还有一个数据补充一下,商品零售总额增长是14.5%。</P><P>  [中国信息报记者] 李局长您好,您今天公布的就业数字很令人关注,据我了解,1991年以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持续上升的,1991年是2.3%,2000年是3.1%,到2003年达到了4.3%,2004年应该是十三年来的首次下降,我想问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您认为这是否意味着失业率持续上升的拐点已经出现?谢谢。</P><P>  [李德水] 就业率或者失业率是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去年的登记失业率出现了下降,这是好现象,主要原因还是得益于经济的良好发展和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下岗工人、该就业青年做的大量工作,如帮助他们,给他们提供各种市场信息、推荐等等,大家都来关心就业问题,所以取得了这样的成绩。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是不一样的,根据国家统计局所做的抽样调查,调查失业率去年也是下降的,由于我们还没有建立公布调查失业率数字的制度,所以我不能公布。</P><P>  至于去年登记失业率下降是否意味着一个拐点,以后会持续下降,我觉得还很难下这种结论。中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发展道路上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如果经济增长的速度明显下降了,或者技术水平提高等等因素,登记失业率还是会发生变化的。另外还有人口增长的因素。</P><P>  但有一点使大家感到非常惊讶是,去年珠三角和长三角部分地区出现了民工荒现象。多少年来,在大家的印象中,廉价的农民工是无穷无尽的,但是去年发生了招工困难的情况,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反思。我只想说这么一句话来概括它的原因,随着农业劳动力边际效益的提高,主要是去年农村形势好、农民收入增加,而农民工的工资如果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那么中国农民工的供给就不会是无限的。</P><P>  出现局部地方发生民工荒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太低,比如说珠江三角洲地区,根据统计局的调查,平均工资只有600元/月左右,这一代农民工的工资收入水平和他们父母辈20多年前打工的水平差不多,而经济发展得这么快,这公平吗?企业的老板们也应该反思,农民不会永远给你打工,需要提高待遇,农民心里有一本帐,自己会权衡的。谢谢。</P>
<B>以下是引用<I>秋之狼</I>在2005-1-25 16:49:42的发言:</B>


<P>  出现局部地方发生民工荒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太低,比如说珠江三角洲地区,根据统计局的调查,平均工资只有600元/月左右,这一代农民工的工资收入水平和他们父母辈20多年前打工的水平差不多,而经济发展得这么快,这公平吗?企业的老板们也应该反思,农民不会永远给你打工,需要提高待遇,农民心里有一本帐,自己会权衡的。谢谢。</P>

<P>总算说了句良心话...</P>
<P>是呀</P><P>剥削也要有个限度</P>[em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