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舱盖的体积注射成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52:16
飞机座舱盖特别是先进战斗机的座舱盖,属关键部件,它集多种功能于一身,既要求结构强度高、重量轻、耐冲击而且又要光学性能好,视野广,同时还要有优异的雷达隐身及视觉性能。成本要低也是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座舱盖的成形工艺是基础性的因素。目前在战斗机座舱成形方面主要采用层合玻璃的模压成形工艺,工艺复杂要求高、废品率高、成本高。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国外就在研究用注射成形法来代替模压成形,经过10年的探索,解决了一些难题。如今已基本上取得成功,即将在一些军机上试飞。
   1.体积注射成形的发展经过及现状
  所谓体积注射成形是指大块座舱玻璃的成形,是相对层合的板材玻璃成形而言的。
  据最新报道,体积注射成形(以下简称注射成形)的座舱盖于2003年底将在T38教练机上试飞,F/A-22的座舱盖也将在2004年试飞。材料为聚碳酸酯。传统的抛光、层合及压力成形法的制造工时需6个星期,而用注射成形法只需1个小时。T-38的座舱盖大约重20~23kg,F/A-22的重90kg,尺寸2794mm×1270mm×812mm。现有注射成形机可注射重205kg的工件。传统成形法的手工很昂贵,废品率有的高达20~30%。
  早在1993年就曾经对F-16战斗机注射成形第一个原型座舱盖,虽然能透明,但是畸变不能满足美空军的光学标准。但现在由于有了能制造实际上无缺陷的表面的工装以及体积注射成形技术,首个可飞行的注射成形座舱盖在2003年12月装载在T-38上飞行。
  本来要用注塑成形制造座舱盖是不可能的。一方面是由于它的物理尺寸,但是由于开发了光学上正确的模具以及具有专利权的体积注射成形工艺来制造厚壁件才取得成功。目前EnviroTech、波音及美空军已成功制成层厚达66mm的飞机透明材料,具有所需的结构性能及光学透晰度。
  座舱盖的制造目前用的是Envirotech公司1963年开发的体积注射成形技术,所不同的是所用的树脂,由丙烯酸酯改为聚碳酸酯,另外还用了一些专利性的技术。所用的树脂是具有UV稳定剂的Dow plastics300树脂,注射工艺是:将树脂在挤压机中加热到熔化阶段。然后将树脂聚集在一个由EnviroTech公司设计的专用设备内,注射入模内直到完全固结为止。然后打开模具,用剥离机构将座舱盖件从芯子上取下,并在取下系统上冷却几分钟。
   2.座舱盖注射成形的挑战及效益
   美国EnviroTech公司市场及技术经理介绍座舱盖注射成形的两大难点之一是无框架座舱盖的成形,因为要在透明材料中模塑大的固定用嵌入件,即铝、钛或复合材料件,这些零件与机身相连接。这是减少飞机机身装配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采用注射成形技术可以生产变厚度的并模塑入起连接作用嵌入件的座舱盖,而用层合工艺时,整个座舱盖的厚度只限于均一厚度。无框架舱盖在1993年F-16的原型件时就采用了,估计将来F/A-22座舱盖仍将模塑入固定用的嵌入件。因这种方法有利于飞机隐身并且短时间内更换受损伤的舱盖而无需像传统方法那样靠螺接来紧固。
  另一个挑战是注射成形机周围的干净环境问题,即要求有净室的环境。
  根据来自美国空军的反馈,注射成形法的优点是生产率高、成本低,模塑嵌入件及制造无边框舱盖的效益重大。另一优点是质量稳定,目前飞机舱盖的头盔显示要逐个进行校准,采用注射成形座舱盖时,由于每一舱盖均一样无需对每一头盔进行重新校准。
  但并不是每种飞机舱盖都值得用昂贵的注射成形模,EnviroTech公司正在研究注射成形板料的可能性,注射成形可以生产高质量的板料从而可以取消昂贵的模压所需的抛光工序。
  经过10年的开发,飞机透明材料现开始收到成效。目前正在等待F/A-22工作的结论,如获成功,注射成形的应用将超出飞机扩展到其它工业。
   1993年美国空军/洛克希德的开发计划是确定注射成形舱盖用于F-16的可能性,在生产线上生产了160个舱盖。空军取样并进行了冲击、光传输以及光学透明度的试验以考察注射成形的聚碳酸酯是否可用作飞机透明件。结果令人满意,指定责成EnviroTech公司制造全尺寸的座舱盖。
  目前正在进行下一代透明件(NGT)的开发计划,T38及F/A-22的注射成形是计划的一部分。根据2003年1月麦道/波音的合同,制成了首个光学正确的元件,这一成果的取得是由于开发了新的模具抛光法。
  目前飞机舱盖采用的模压法,要求进行模压抛光、层合、包模成形,时间长达6~8个星期。要求将经过挤压的聚碳酸酯或聚丙烯酸酯放于两块大型铸造玻璃之间(在真空袋中)在热压罐中加热。抛光可改善挤压板表面光度,改进表面完善性,经抛光的板经装配层合(在热压罐的真空袋中加热加压粘结)。最后的包膜成形或真空成形是将粘结的装配件包在热空气炉的心轴上,切边,再安装在框架上,对F-16此过程耗时6个星期。
  手工模压成形舱盖废品率有的高达20%~30%,高的原因可能是因聚碳酸酯或聚丙烯酸酯材料的缺陷、层合板之间的粘结不足以及成形中的问题,手工成形问题还有厚度不均匀引起的。双段注射成形的主要废品率来自污染,废品率相当低。飞机座舱盖特别是先进战斗机的座舱盖,属关键部件,它集多种功能于一身,既要求结构强度高、重量轻、耐冲击而且又要光学性能好,视野广,同时还要有优异的雷达隐身及视觉性能。成本要低也是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座舱盖的成形工艺是基础性的因素。目前在战斗机座舱成形方面主要采用层合玻璃的模压成形工艺,工艺复杂要求高、废品率高、成本高。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国外就在研究用注射成形法来代替模压成形,经过10年的探索,解决了一些难题。如今已基本上取得成功,即将在一些军机上试飞。
   1.体积注射成形的发展经过及现状
  所谓体积注射成形是指大块座舱玻璃的成形,是相对层合的板材玻璃成形而言的。
  据最新报道,体积注射成形(以下简称注射成形)的座舱盖于2003年底将在T38教练机上试飞,F/A-22的座舱盖也将在2004年试飞。材料为聚碳酸酯。传统的抛光、层合及压力成形法的制造工时需6个星期,而用注射成形法只需1个小时。T-38的座舱盖大约重20~23kg,F/A-22的重90kg,尺寸2794mm×1270mm×812mm。现有注射成形机可注射重205kg的工件。传统成形法的手工很昂贵,废品率有的高达20~30%。
  早在1993年就曾经对F-16战斗机注射成形第一个原型座舱盖,虽然能透明,但是畸变不能满足美空军的光学标准。但现在由于有了能制造实际上无缺陷的表面的工装以及体积注射成形技术,首个可飞行的注射成形座舱盖在2003年12月装载在T-38上飞行。
  本来要用注塑成形制造座舱盖是不可能的。一方面是由于它的物理尺寸,但是由于开发了光学上正确的模具以及具有专利权的体积注射成形工艺来制造厚壁件才取得成功。目前EnviroTech、波音及美空军已成功制成层厚达66mm的飞机透明材料,具有所需的结构性能及光学透晰度。
  座舱盖的制造目前用的是Envirotech公司1963年开发的体积注射成形技术,所不同的是所用的树脂,由丙烯酸酯改为聚碳酸酯,另外还用了一些专利性的技术。所用的树脂是具有UV稳定剂的Dow plastics300树脂,注射工艺是:将树脂在挤压机中加热到熔化阶段。然后将树脂聚集在一个由EnviroTech公司设计的专用设备内,注射入模内直到完全固结为止。然后打开模具,用剥离机构将座舱盖件从芯子上取下,并在取下系统上冷却几分钟。
   2.座舱盖注射成形的挑战及效益
   美国EnviroTech公司市场及技术经理介绍座舱盖注射成形的两大难点之一是无框架座舱盖的成形,因为要在透明材料中模塑大的固定用嵌入件,即铝、钛或复合材料件,这些零件与机身相连接。这是减少飞机机身装配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采用注射成形技术可以生产变厚度的并模塑入起连接作用嵌入件的座舱盖,而用层合工艺时,整个座舱盖的厚度只限于均一厚度。无框架舱盖在1993年F-16的原型件时就采用了,估计将来F/A-22座舱盖仍将模塑入固定用的嵌入件。因这种方法有利于飞机隐身并且短时间内更换受损伤的舱盖而无需像传统方法那样靠螺接来紧固。
  另一个挑战是注射成形机周围的干净环境问题,即要求有净室的环境。
  根据来自美国空军的反馈,注射成形法的优点是生产率高、成本低,模塑嵌入件及制造无边框舱盖的效益重大。另一优点是质量稳定,目前飞机舱盖的头盔显示要逐个进行校准,采用注射成形座舱盖时,由于每一舱盖均一样无需对每一头盔进行重新校准。
  但并不是每种飞机舱盖都值得用昂贵的注射成形模,EnviroTech公司正在研究注射成形板料的可能性,注射成形可以生产高质量的板料从而可以取消昂贵的模压所需的抛光工序。
  经过10年的开发,飞机透明材料现开始收到成效。目前正在等待F/A-22工作的结论,如获成功,注射成形的应用将超出飞机扩展到其它工业。
   1993年美国空军/洛克希德的开发计划是确定注射成形舱盖用于F-16的可能性,在生产线上生产了160个舱盖。空军取样并进行了冲击、光传输以及光学透明度的试验以考察注射成形的聚碳酸酯是否可用作飞机透明件。结果令人满意,指定责成EnviroTech公司制造全尺寸的座舱盖。
  目前正在进行下一代透明件(NGT)的开发计划,T38及F/A-22的注射成形是计划的一部分。根据2003年1月麦道/波音的合同,制成了首个光学正确的元件,这一成果的取得是由于开发了新的模具抛光法。
  目前飞机舱盖采用的模压法,要求进行模压抛光、层合、包模成形,时间长达6~8个星期。要求将经过挤压的聚碳酸酯或聚丙烯酸酯放于两块大型铸造玻璃之间(在真空袋中)在热压罐中加热。抛光可改善挤压板表面光度,改进表面完善性,经抛光的板经装配层合(在热压罐的真空袋中加热加压粘结)。最后的包膜成形或真空成形是将粘结的装配件包在热空气炉的心轴上,切边,再安装在框架上,对F-16此过程耗时6个星期。
  手工模压成形舱盖废品率有的高达20%~30%,高的原因可能是因聚碳酸酯或聚丙烯酸酯材料的缺陷、层合板之间的粘结不足以及成形中的问题,手工成形问题还有厚度不均匀引起的。双段注射成形的主要废品率来自污染,废品率相当低。
<P>顶,看着累点,长见识了。</P>
我们的可不怎么样!连出口的7-pg用的我们都得进口!不知道我们的10用的怎么样!
听说我国好象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但后来就没消息了[em06]
翻译错误,该工艺的正确译名为“整体注塑成型”。
<B>以下是引用<I>SilentEcho</I>在2005-1-29 7:10:05的发言:</B>
翻译错误,该工艺的正确译名为“整体注塑成型”。


确实是这样.非常感谢.
PC(聚碳酸酯)那材料在熔融状态时的流动性不好,而且很容易在制品中出现应力开裂,不容易加工,而且我国生产的高分子材料有点让人不放心。
<P>这种塑料很难弄,料子难弄啊</P>
<P>我在沈飞看见过吹压成型</P>
<P>路过!!</P>
<B>以下是引用<I>qiasalan</I>在2005-2-8 1:54:13的发言:</B>

<P>我在沈飞看见过吹压成型</P>

<P>你说的这是什么工艺?
<P>8好意思,没听说过。
<P>BTW:我的专业就是有机高分子材料。</P>
吹压成型呵呵灯泡工艺[em07]
如果用碳酸脂注塑还是有问题,因为碳酸脂不耐磨,需要在外表面复合聚胺脂,不知道美国人怎么解决的?难道他们的碳酸脂很耐磨?国内进口法国的碳酸脂是因为我们的工艺和他们的不一样所以分子量相对较小.可惜啊!
<P>这方面我不懂,但失败是成功之母。
工艺经验都是在不完美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
我不认为进口什么高性能材料有什么不对,或说明什么很不得了的问题。
做应用的就因该用能获得的最好的材料,做出自己能做出来的最好的产品。
作基础的,就应该看到自己的不足为了生存,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技术、努力提供适合自己技术和成本状况的最优秀的产品。

万一某个方面失败了也不用怕和担心。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总会有时来运转的机会。
就算技术上落后太多跟不上。这年头还有个名词叫资本运作。

就像京东方进入先进显示技术领域一样。自己没技术不会等时机成熟资本运作把别人的东西整个端来再站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上进行追赶?

虽然某些领域可能说得言过其实,但是我觉得完全不必太计较一些现在还不需要计较的东西。</P>
问过一些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得到的回答竟然是"这个问题不让讲"!![em06]
&gt; 问过一些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得到的回答竟然是"这个问题不让讲"!!
那就自己查吧。
虽然累点。还总容易弄错。搞清楚一个问题有时需要几年。但一旦弄明白了那种快乐不是常人可以理解的[em01]

说道不能讲,好像最近越来越多的国外的东西也不能讲了
上面还要镀上一层金啊。。。
<P>注塑成型,原理简单,但大型产品的成品率不如热压成型</P>[em10][em10]
[B]以下是引用[I]NaCN[/I]在2005-2-8 12:04:00的发言:[/B][BR]><P>你说的这是什么工艺?
<P>8好意思,没听说过。
<P>BTW:我的专业就是有机高分子材料。</P>



我的专业是高分子材料。和你所说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不知是不是一个专业,既然高分子了,还有机干什么。至于那个吹压成型,就是当时安排的讲解人员介绍的,我当时也看到了,后来我工作中也没有接触,你没听说过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B]以下是引用[I]丝路花雨[/I]在2005-2-12 16:53:00的发言:[/B][BR]问过一些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得到的回答竟然是"这个问题不让讲"!![em06]

晕....很不理解是为了什么。
体积注射成形?
怎么感觉像隆胸广告似的
[em04][em04][em04]
我也是高分子材料专业的,没听过"有机高分子材料"专业哦
专业了,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