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外必先安内——破解日本中央政府“被迫”购岛的谜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7:34:29
有一个事实是,很多网友在评论涉及外国的话题的时候,总会下意识的把自己对中国政治,不论从历史上还是现状中的理解套用到外国的政治体制上,从这种经验主义上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不会很全面的。

例如我不止一次跟别人说,美国,严格说,其实并不是一个”国“,而是51个拥有各自的立法权,执法权以及行政自治权的”小国“组成的小型”联合国“,所以有些话题,比如说”禁枪“,则必须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州的不同情况加以分析。还有美国的国会运行机制,作为各州代表的国会议员的角色定位等等。与主题关联不大,不做展开了。

日本现行的行政体制有点类似美国的情况,这和二战之后美国人对日本军国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大刀阔斧的改造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结果就是,我们可以从日本身上看到类似美国的联邦州与联邦政府之间的关系的影子。但另一方面说,这又与日本19世纪之前长期的诸侯割据局势有着历史上的延续性。

===================
本来想写出长篇大论的,结果一是半夜昏昏欲睡,思路不清晰了。二则更主要的是,找到一篇写的比我的想法好几百倍的文章,既然人家朱玉在前,我就不多做无用功了,直接把人家的文章拉过来省事。

-----------------------------------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8956589.html


近日中日關係不斷惡化,導火線是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聲稱要「購買」釣魚台,日本首相野田佳彥繼而說要把釣魚台「國有化」,令爭議難以迴旋。值得注意的是,這波爭議並非日本中央政府主動挑起,而是由地方行政單位「東京都」編導,屬於一種地方外交,在國際關係理論中,普遍被涵蓋在平行外交理論(Para-diplomacy)的次國家(sub-national)框架內,可能成為影響日後中日關係的重要元素。

一、日本「地方自治」的歷史與現實

世界各地在國家層面以外、以內,一直以不同方式讓地方層面參與國際事務,但日本地方外交逐漸坐大,則有其獨特背景。對此研究最詳細的,首推在澳洲任教的印裔日本研究學者贊尼(Purnendra Jain)2005年出版的《日本的次國家政府在國際事務》(Japan’s Sub-national Governments inInternational Affairs)一書,但專門以這框架研究中日關係的學術論著,則明顯不足。

日本地方政府對國際事務興趣越來越大,部份源自史上藩侯割據的傳統,部份則源自二戰後日本憲法的「地方自治」章節,目的是避免過分強大的中央政權再次出現,成為軍國主義的溫床。理論上,日本地方的自治程度頗有限,而在冷戰期間,有了共產黨、社會黨等作為長期對自民黨政權的威脅,日本地方政治影響中央的並不常見,更遑論影響世界。但冷戰結束後,自民黨一黨獨大的超穩定結構崩潰,日本中央政權更迭比從前更頻仍,平成年代至今23年,換了16個首相,反而地方政權能維持相當穩定性,地方領袖的影響力慢慢開始增強。像石原慎太郎,在1999年當選東京都知事至今,並於1972-1995年擔任代表東京都的眾議員,在同一地方盤踞長達四十年,既有個人魅力,也有一定政績,中央政客人來人往,他們卻逐漸成了不倒翁。有一个事实是,很多网友在评论涉及外国的话题的时候,总会下意识的把自己对中国政治,不论从历史上还是现状中的理解套用到外国的政治体制上,从这种经验主义上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不会很全面的。

例如我不止一次跟别人说,美国,严格说,其实并不是一个”国“,而是51个拥有各自的立法权,执法权以及行政自治权的”小国“组成的小型”联合国“,所以有些话题,比如说”禁枪“,则必须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州的不同情况加以分析。还有美国的国会运行机制,作为各州代表的国会议员的角色定位等等。与主题关联不大,不做展开了。

日本现行的行政体制有点类似美国的情况,这和二战之后美国人对日本军国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大刀阔斧的改造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结果就是,我们可以从日本身上看到类似美国的联邦州与联邦政府之间的关系的影子。但另一方面说,这又与日本19世纪之前长期的诸侯割据局势有着历史上的延续性。

===================
本来想写出长篇大论的,结果一是半夜昏昏欲睡,思路不清晰了。二则更主要的是,找到一篇写的比我的想法好几百倍的文章,既然人家朱玉在前,我就不多做无用功了,直接把人家的文章拉过来省事。

-----------------------------------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8956589.html


近日中日關係不斷惡化,導火線是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聲稱要「購買」釣魚台,日本首相野田佳彥繼而說要把釣魚台「國有化」,令爭議難以迴旋。值得注意的是,這波爭議並非日本中央政府主動挑起,而是由地方行政單位「東京都」編導,屬於一種地方外交,在國際關係理論中,普遍被涵蓋在平行外交理論(Para-diplomacy)的次國家(sub-national)框架內,可能成為影響日後中日關係的重要元素。

一、日本「地方自治」的歷史與現實

世界各地在國家層面以外、以內,一直以不同方式讓地方層面參與國際事務,但日本地方外交逐漸坐大,則有其獨特背景。對此研究最詳細的,首推在澳洲任教的印裔日本研究學者贊尼(Purnendra Jain)2005年出版的《日本的次國家政府在國際事務》(Japan’s Sub-national Governments inInternational Affairs)一書,但專門以這框架研究中日關係的學術論著,則明顯不足。

日本地方政府對國際事務興趣越來越大,部份源自史上藩侯割據的傳統,部份則源自二戰後日本憲法的「地方自治」章節,目的是避免過分強大的中央政權再次出現,成為軍國主義的溫床。理論上,日本地方的自治程度頗有限,而在冷戰期間,有了共產黨、社會黨等作為長期對自民黨政權的威脅,日本地方政治影響中央的並不常見,更遑論影響世界。但冷戰結束後,自民黨一黨獨大的超穩定結構崩潰,日本中央政權更迭比從前更頻仍,平成年代至今23年,換了16個首相,反而地方政權能維持相當穩定性,地方領袖的影響力慢慢開始增強。像石原慎太郎,在1999年當選東京都知事至今,並於1972-1995年擔任代表東京都的眾議員,在同一地方盤踞長達四十年,既有個人魅力,也有一定政績,中央政客人來人往,他們卻逐漸成了不倒翁。
摸著石頭過河:當地方自治延伸到國際

就日本地方自治的權限,原來並無明確釐定參與國際事務的界線,一切都是自行發揮。冷戰終結前後,日本經濟泡沫爆破,而在全球化過程中,最受影響的又是地方政權,中央與地方之間就預算、福利、稅收等的分歧越來越大。地方政府為解決自身經濟問題,開始積極與中央討價還價,過程中,就逐漸延伸到參與國際事務。正如贊尼研究,正是因為不少地方政府希望實施與中央不同的對外經濟政策,對外國人能否有地方居留權、應否享有投資優惠等議題有了實則利益考量,連帶對國際政治議題也關心起來,例如「脫北者」的待遇,或第三國人權等。這趨勢,教人想起幕末時代湧現的地方外交活動,幾乎一發不可收拾。


加上日本雖然與美國結盟,民間卻存在一定反美傾向,不少地方政府利用這情緒,自行「反映民意」,例如昔日富士山市市長曾拒絕讓美軍坦克過境支援越戰,儘管那是日本國策;又如年前不少城市動員群眾,反對日本為了美國支援伊拉克戰爭。另一些城市則去拓展中央難以處理的對外關係,與蘇聯、北韓等發展友誼,例如據俄羅斯學者茲博格(Yakov Zinberg)對「庫頁島次國家外交」的研究發現,北海道和庫頁島在日蘇、日俄關係欠佳時,也是交往頻繁。日本中央政府對此不但不反感,反而加以鼓勵,另有一個「財團法人自治體國際化協會」(CLAIR),儼然日本地方外交的國際秘書處。
東京都「購買」釣魚台:以地方力量打破中日默契

雖然不少評論員相信,石原挑起中日矛盾只是為了選票,但對這名八十歲老人而言,他利用地方力量影響外交,不少時候是所謂「理念」先行,與其他地方領袖利用參與外事提升地方實力不同。在他的作品《國家的幻影》,有一章開宗明義說「對亡國外務省的鬥爭」,可見外交人員是他的主要敵人。他過往利用東京都的特殊身份,力推台北加入「亞洲大城市網絡」,為日台關係拓展了不少空間,對他個人並無明顯得著,但足以對中央構成壓力。每當他發表激進言論,特別是「否認出現南京大屠殺」等日本政府也不能接受的觀點,中央政府就會進退失據,因為石原會同時在東京都進行文宣,「包圍中央」,又或大規模進行募捐,要群眾「齊心」支持、對中國威脅「迎難而上」,就像現在那樣。近日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因為發表「親華」言論、反對購買釣魚台,被日本右派大舉攻擊要求調回,石原正是重砲手之一。

石原要東京都「購買」釣魚台,邏輯上就不容易說得過去:就是日本聲稱擁有釣魚台主權,也與千里之外的東京都無關。不過石原有辦法找到日本政府認可的「釣魚台持有人」,對方又以「先到先得」原則情願與石原、而不是中央洽談「賣島」,才讓石原越俎代庖。這樣的策略,無異於以地方勢力,逼使中央政府改變釣魚台政策:根據日本官方說法,日本「擁有」的主要釣魚台島嶼屬於「個人」,由日本政府向其「承租」,並在租下來後禁止任何人登島,以免引起中日爭端。這說法足以對內自圓其說、對外和中國保持默契,原來是中日雙方都幕後同意的,正如日方認為北京應儘量防止保釣人士接近釣魚台一樣。但石原偏偏要挑戰上述說詞的漏洞:要是東京都成功「買島」,禁止任何人登上釣魚台的中央政策自然不復存在,此所以石原堅持要由東京都購買、而不希望直接由野田佳彥「國有化」,以便東京都與東京討價還價。

假如「購島」真的落實,這既是石原的勝利、東京都的勝利,也是日本地方主義的勝利,對中日關係造成重大影響自不待言,也會令東京都在對美外交也有角色扮演:須知石原除了反華,也同樣反美,對美軍駐沖繩基地十分不滿。在國際案例,中央政府被首都所在的地方長官反客為主並不常見,要不是雙方在作秀,就是反映地方政府尾大不掉。
在釣魚台「購島」事件中,除了東京都因為石原慎太郎而大出風頭,另一個高度參與的地方政府是沖繩縣。根據日方說法,「尖閣列島屬於沖繩縣石垣市」,令現任石垣市市長中山義隆不斷出現在國際媒體。「市」在日本屬於第二級地方行政編制,面積可大可小、人口也可多可少,像橋下徹統領的大阪市有人口二百多萬,中山義隆的石垣市位於邊陲中的邊陲,人口只有四萬多,但理論上,他們平起平坐。

沖繩人的身份認同:1/4不知道釣魚台主權誰屬

與日本本部不同,沖繩地方政治有先天的身份認同問題。根據曾長期在琉球大學任教的學者林泉忠的觀察,雖然右翼經常在沖繩提出反華議題,但他們在當地並非主流。沖繩人對當地的美國駐軍十分不滿,這才是主流涉外議題,加上沖繩左翼相對強大,就是在日本整體右轉的情況下亦然,在當地操作反華並不化算。而且一些沖繩人對日本政府佔領琉球的行為還有不滿,雖然要求獨立的呼聲有限,但沖繩依然是日本最有離心的地區。根據林泉忠2007年進行的民調,有高達75%沖繩人接受台灣繼續稱沖繩為「琉球」,更有近24%對釣魚台主權誰屬答「不知道」,這在日本本部乃匪夷所思,難怪右翼說要加強在沖繩進行「國民教育」,促使100%的「人心回歸」。

自從石原慎太郎宣佈東京都「購買」釣魚台,與石原同級別的沖繩縣知事仲井真弘多並沒有高調參與其中,反而是再低一級的石垣市市長飛到東京都與石原「會談」,這反映了地方外交與地方內政的微妙互動。仲井真弘多的祖先來自中國,對華立場相對務實,雖然也堅持釣魚台屬於日本領土,但一直避免讓釣魚台出現重大衝突;他曾說要視察「自己管轄範圍下的尖閣列島」,也在收到中國代表電話後,決定因天雨取消。面對石原從東京都越俎代庖,仲井的回應是「釣魚台基本上不存在領土問題」,暗示石原多此一舉,並說希望當面詢問其想法,又提醒中央政府中日交往密切,「希望政府拿出明智對策」。這樣的回應,符合沖繩一貫態度。

石垣市市長比上級沖繩縣知事更冒進

但屬於新生代的石垣市市長中山義隆,取態則完全不同,與他的左派前任大濱長照也截然不同。大濱曾主張由日本、北京和台北「共同開發」釣魚台,後因受壓而被逼撤回言論;中山則不斷利用釣魚台挑動日本民族主義,表示完全認同石原的購島行為,更提出與東京都「合資」購買,又向石原捐贈50冊研究報告來「證明」日本實質管理釣魚台,成了石原的有力地方支持者。不久前,他管治的石垣市有兩名市議會議員等登上釣魚台「宣示主權」,和他的高姿態遙相呼應,或可視為沖繩內部右翼勢力的默契。石垣市議會則通過意見書,支持中央政府國有化釣魚台,而在兩年前,這個議會已通過設立「尖閣列島開拓日」,向國內外宣傳對釣魚台的擁有權。

與其他地方外交相比,沖繩右翼的眼界頗低,只著眼於調整地方內部的政治平衡。事實上,沖繩右翼不斷利用釣魚台這個國家層面的爭議,來削弱沖繩左翼的力量,例如年前他們在沖繩縣議會、石垣市議會分別提出 《有關中國調查船侵犯領海意見書》,要求日本政府向中國抗議,成功逼使全體議員一致通過,打破了沖繩左翼的「擱置爭議」理念。在購島一役,原來名不見經傳的中山義隆已取得主導權,中央政府不得不把他當回事,以免石原真的得到地方強援。中山去年曾提出在釣魚台舉行公祭,祭祀二戰後日軍撤離台灣時在釣魚台遭美軍伏擊的「烈士」(「尖閣列島遇難事件」),被日本政府以「可能帶來地區不穩定」為由否決;今年中山再申請,內閣官房長官藤村修卻考慮贊同。有評論認為這是中央政府希望換取石垣市支持,讓中央、而不是東京都「購買」釣魚台,但如此妥協,令人擔心日本禁止人民登上釣魚台的禁令可能從此撤銷,那樣中日衝突更難避免。

過往中國一直視沖繩為對華最友好的日本地方,與之有若干特殊關係,除了歷史上琉球曾作為大清藩屬,現在中國人拿日本簽證,最便捷還是要包括沖繩在首次訪日的行程內,沖繩政客也一直以善於引入華資而自豪。這關係會否因為釣魚台爭議而改變,爭議又會否反過來激化中國民族主義者提出「支持琉球獨立」、甚或「為了收回釣魚台先收回琉球」,值得密切注視。
中國可如何回應?

無論日本地方政府領袖是為了意識形態原因(東京都)、取代主流政黨的野心(大板)、加強地方分權的目的(名古屋)還是地方內部政爭(沖繩),中國都成了被利用的工具。當以上做法成為風尚,中日關係難免受制於「地方包圍中央」,右翼份子和地方主義者會進一步結合,這不但是對東京的挑戰,也是對北京的挑戰。北京除了加強培訓其地方政府應付日本地方外交的技巧,讓城市承擔部份「公共外交」功能,也應直接在日本地方培養友好代言人,不能只懂得傳召國家大使,因為國際關係的遊戲規則早已改變了。
你小日本的政治制度合不合理、科不科学干我屁事,你动了劳资的蛋糕,劳资就揍你!
繁体字看起来太吃力了。
这篇WW文章写到最后,还是支支吾吾的说不出一个合理解决办法。其实看历史上,918,77,张鼓峰,诺门罕哪次不是日本下边自己独断,而并非是中央政府的近期战略。但如果下边的独走能让中央政府尝到甜头,那么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跟进,乃至为下边的行为背书;反之,如果下边的行为被对手揍得生活不能自理,为了所谓面子问题,一开始中央政府还会咋咋呼呼地继续投入些资本以便捞回所谓面子,但在再次被打残后就会果断地“清醒”,雷厉风行地阻止下边的“盲动”,甚至处分一部分负责人,以向对方释出诚意。
其实赚大了的是石原,率先喊出了购岛的口号,关键时刻又甩给了中央政府。无论日本政府成败,石原都赚了。购岛失败的话,更是大赚。
日本人无视中国的力量呗
弯弯文章啰嗦得很,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下克上得现代版本而已
煞破狼 发表于 2012-9-9 11:41
这篇WW文章写到最后,还是支支吾吾的说不出一个合理解决办法。其实看历史上,918,77,张鼓峰,诺门罕哪次不 ...
支持,就应该打得脚盆生活不能自理才不会有那么多小鬼出来捣乱。当年的918不就是关东军背着政府策划的。
应该说,现在的民主党政府执政能力不足,也是造成如今中日关系困局的重要原因。当年小泉任首相时年年拜鬼,在历史问题上反复挑衅。但大家非常清楚,历史问题最大也就是打打嘴仗,哪怕口水吐一日本海出来,也不会使两国走向实质对抗,两国民间也不会因此有太多怨念。具体反映,就是小泉时期中日所谓“政冷经热”,事实上中日关系还是在逐渐向好的。而在钓鱼岛这样的现实问题时,双方一直保持着良好的默契,至于2004年保钓人士登岛,小泉处理的更可谓干净利落,几乎没有给双方制造什么麻烦。同时,自民党对于中日关系还是有清醒认识的,到了需要抱中国大腿的时候,毫不犹豫的就靠了上来。所以我们看到在小泉下课之后的三任自民党首相期间和中国的关系都不错,包括那个不亚于石原老朽的的大右派歪嘴巴麻生。到了民主党上台,不要说对地方官僚的约束,就是对党内也控制不力,结果才一年光景,前原诚司就在撞船事件上耍二,中日关系就此急转直下。面对中国的强大压力,日本政府最终释放了詹其雄船长,如果站在日本国民的角度来看,这个结果可以说甚至是有点屈辱的。从此,钓鱼岛问题就被捅开了口子,愈演愈烈,就有了如今石原老贼的购岛。而民主党政府的处置,也只能是说是猪八戒照镜子了。
内部矛盾那是他们自己的事,话说那个对外战争不都跟转移内部矛盾有关系?关键是不能让外国人认为向我国转移矛盾是一个多快好省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