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从一封公开信谈铁路子女进铁路就业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9:56:31
              
   每年临近大中专院校学生分配,征召新兵、退伍兵分配的时候,位于欠发达地区的各铁路局都会有这样那样,或大或小的风波发生。当然,由头和借口是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最后闹的规模和影响也各异,能真正达到目的的,近年来是越来越少了。原因是现如今铁路招新人,各项政策和以前相比,是更公开透明了。

   为什么在欠发达地区这种事情特别多?原因很简单,因为在欠发达地区,铁路那点死工资算是比较稳定的了。铁路职工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的圈子里,日常工作上又是半军事化管理,又强调一切“照章办事”,一切行为又几乎都有规章约束。因此几十年下来,铁路职工们普遍养成了一种一切求稳,缺乏进取心,也更缺乏市场适应能力的特点。当然,这种特点是普遍而言,其中并不乏优秀的特例。

   为什么在发达地区就鲜有这种事情发生?因为在发达地区,人们的眼界开阔,身边的机会也更多,加之铁路那点死工资在发达地区,不仅少得可怜,而且几乎可以算是各大行业里垫底的。在发达地区,你可曾看到过有铁路职工在下班后还敢穿着铁路制服逛街、下馆子,追女友的?说句不好听的,在发达地区,你就是想在铁路系统外找个地方的老婆都非常困难(除非你找外来的打工妹,或者是农村的)。

   以前,铁路对照顾自己子女就业是相当不遗余力的。理由是铁路职工因为工作关系,很少能照顾家庭,许多沿线的孩子们没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因此给耽误了。所以,为了稳定人心,一般对铁路子弟的就业采取各种各样的,不遗途力的照顾方式。铁路子弟不会读书,成绩差,考个普通高中还勉强,基本上高考无望。没有关系,领导会在自己的铁中里开个铁路专业的职业高中班,招自己子弟,当然分数是不高的,但分数背后的博奕是相当激烈的。这些铁路职高生毕业后,几乎百分百成为铁路正式员工。顶不济的,比如说铁路幼师班,先进大集体再说,等以后有政策了,再慢慢转正。

   至于铁路子弟出去当兵,基本上都是根本读不进书的,甚至其中有不少在公安局挂了号的,赶紧花钱找门路去当兵,就指着退伍回来后,铁路全盘接收,成为铁路正式员工。这些退伍兵的素质,以及他们的事迹,我当年在《浅谈铁路人力资源》系列中的《退伍兵》一章里详细说过,这里不再说了。顺带说一句,每年接受退伍兵,省劳动厅是要“搭糟头”的。这是一种交易,我省厅同意你百分百接受自己的退伍子弟,但同时也要你铁路接受一定比例的非铁路子弟退伍兵。这些人能进铁路,每个人背后都是有各种杂七杂八的关系和门路的。

   至于大中专院校中的铁路子弟,以前铁路曾有规定:正规铁路院校毕业的国家统招生,铁路接受,不管你是否是铁路子弟。而铁路子弟中的自费生,甭管你是啥院校,啥专业,铁路也要。只不过这批人通通塞给技术密集的电务段,全部作工人使用,要想转干难上加难。所以,各个电务段是铁路站段里平均素质最高,但所学专业最杂的地方。

   至于子女顶替,那已经成了遥远的回忆,不再被政策所允许了。当然,有职工出了工亡事故,家属还是可以和路局博奕的,只要尸首不火化,一般坚持到最后都基本上能达到目的。一般这么做,索要补偿还在其次,一般就是冲着家属、子女进铁路来的。如果孩子还小,这没关系,只要上面答应了,不管将来换了谁当领导,这种帐还是要认的,从未听说过赖帐的事情。

   铁路子女进铁路,确实解决了一部分职工的后顾之忧。尤其是如果哪位领导任上,能大批量解决铁路子女就业问题,甭管他其他方面的业绩如何,在职工中的口碑都是不差的。人嘛,有时候就是这么现实。

   但是客观地来说,铁路子女进铁路,这种对外封闭,对内自我繁殖的办法,死水一潭,禁锢了铁路的发展,已经非常不适应铁路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急需改变现状,大量引进新鲜血液。因此最近这十年来,铁路职高消失了,顶替没有了,改为各路局直接到各高校,双方面对面,互相选择。

   只是这么一来,严重触及了许多职工的切身利益,于是各种各样的事端就来了。最近,某个地区的铁路在职职工又在串联了,又是征集签名,又是写给领导的公开信,还上网络造势。客观地说,这种事情会得到许多职工的同情。因为一方面大家感同身受,而且铁路上不是沾亲,就是带故。许多孩子大伙儿是看着长大的,多少有些感情吧。另一方面如果这回别人闹成了,那么对自己子女将来的出路也无疑是有好处的。到时候自己也闹,要求领导一视同仁,比照办理。就算明知道这么做不对,也几乎没几个人敢公开反对,因为怕招骂呀。就连已经得到了大大加强的舆情部门,也一返常态,没敢第一时间去要求论坛删贴,只是将情况向上汇报,将烫手的山芋扔给领导了事。

   这封公开信我仔细读过了。读完,我只能是一声叹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子女不争气,给父母添了多少麻烦和忧愁呀。为了子女,家长们搜肠刮肚,罗织了许多可笑的,根本就站不住脚的所谓理由。而且还自相矛盾。比如说,一方面大吹自己的子女如何如何优秀,另一方面又嚷嚷自己的子女根本无法考公务员,根本无法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因此才要求铁路照顾。这难道不是自相矛盾吗?同在欠发达地区,每年不知多少大学毕业生要走向市场,怎么就偏偏你的孩子不进铁路就生存不下去?这对其他的大学生公平吗?而且客观地说,这封信是犯了大忌的。你吹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不打紧,大伙儿都能理解。只是,你不要去踩别人呀,说别人就一定对铁路没感情,就一定不安心工作?这么说是要犯众怒的。更何况,熟悉铁路内情的人都知道,这封信罗织的所谓铁路子女的优势没有一条站得住脚,而且有许多是瞪着眼睛说瞎话。说什么铁路子女一定安心工作,服从安排?几年前新线建成,接收的铁路退伍兵前有个条件,就是要签保证书,保证去新线若干年不回来。结果这帮人先签约进来,进来后就三天两头上访闹事,要求回户藉所在地。诸如此类的事还少了吗?说什么铁路子女好管理?我想各级管理人员看到这个会吐血的。铁路因为近亲繁殖,造成一大家族,七大姑,八大姨全在一个单位的是常事,这一大堆亲戚有事一块上,仗着人多不服管,管了也一涌而上找你麻烦的事还少了吗?既然是写给领导的公开信,这么写是在侮辱所有人的智商呀。我只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子女,已经到了语无伦次不讲理的地步了。

   其实,铁路子女优秀与否,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骝骝。事实胜于雄辩,人家地方大学生同等情况下比一比不就得了?当然,如果二者各方面完全旗鼓相当,选谁都可以,那我也赞成优先考虑自己的子弟。毕竟这点私心还是有的,只是别象这封信所描述的那样太过离谱就行了。

   所以呀,对这些家长,我只能深表理解和同情。但是,我认为他们是达不到目的的。因为毕竟铁路招人比以前要公开透明得许多了,许多政策卡在那里,不是哪个个人想改就能改得了的。

(附录)

致某某铁路局领导的一封信
            
尊敬的某某项铁路局党政领导并劳卫处:
            
我们都是某某铁路局的员工,年龄都在五十多岁了。今天,我们联名给您们写信,就是要反映一个问题,我们的儿女大中专院校毕业后,工作问题就像一块大石头重重地压在我们的心头。我们就是想通过这封信,希望您们能理解我们现在的处境和焦虑的心情,并强烈要求各级领导和劳卫部门能给我们的儿女解决在铁路就业问题。
            
我们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那个年代,父辈们为了支援某地区铁路建设,背井离乡、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分别从江苏、浙江、安微、山东等地无条件地来到这里修路建站,风餐露宿,不怕流血牺牲,为铁路事业奉献了一生。
            
我们这些从小在铁路上成长的子女,也深受父母的熏陶,热爱铁路。参加铁路工作几十年,敬业爱岗,努力学习,为了确保铁路的畅通无阻,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贡献。成了各工种的中坚力量和生产骨干,有的曾经是数十年的安全标兵和先进生产工作者甚至是省部级劳动模范。
            
几十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的儿女也己成人,他(她)们吃铁路饭、听铁路故事,了解铁路、熟悉铁路,对铁路怀有割舍不断的情怀。然而儿女们高校毕业后,至今却找不到一份正式的、稳定的工作,他(她)们渴望能像前辈们一样能在铁路上有自己的落脚点。考国家公务员那毕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在社会上创业成功的人微乎其微。(铁路儿女在市场上创业更是难上加难)他(她)年纪轻,身体好,品学兼优,没有工作,等于在白白地浪费青春年华。我们非常害怕,长期无工作干,将会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不安定的因素,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都是接近要退休的老铁路人了,养老金只能供本人的生活开支。
            
我们希望儿女的就业头等大事引起领导们的极其重视。
            
某省是个欠发达地区,儿女们不可能在地方企业或事业单位找到工作,唯有自己的铁路企业能救我们的一条命。
            
我们了解到:某某铁路局今年就从全国各地的铁路技校招收了一大批毕业生,但外省毕业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也是诸多的。首先:他们对铁路工作没有我们儿女认识足够,对铁路感情也没有我们儿女深厚,艰苦的环境使他们随时想跳槽。其次,铁路的收入使他们无能在本地购买到商品房,这就给用人单位造成了诸多的麻烦,至少单位要给他们安排住处。而我们的儿女可以住在家里,为单位减轻了压力。还有,他们的家在外省,每年还要享受探亲假,使他们不能很好的安心工作。
            
参加工作不久的许多路外(省)大中专毕业生因各种原因离开某省、离开铁路的事例不少。
            
相反,如果我们的儿女在铁路工作,这些问题将不复存在。
           
我们用事实说话,不是反对铁路局向从大中专院校中选录毕业生,而是我们坚决要求铁路局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多加考虑铁路儿女们的就业安排问题。
            
某某项铁路局也是有能力解决这一问题的。
            
铁路儿女是顾全大局的,虽然他(她)在大中专院校学的专业不太对口,但无论在铁路从事哪项工种,在哪个区段上班,他(她)都能服从安排,尽心尽责干好!
            
这也是路外子女无法比拟的。
            
签上我们的名字,表达的是一个共同的心声,就是请领导们给我们解决这一后顾之忧,使我们能安心工作,愉快退休。
           
我们期盼着各级领导和劳卫部门的答复和解决!

                                         
某某铁路地区部分员工
                                          
联系人:某某
                                          
手机:
                                      
2012年8月20日
                                 
某某铁路地区第一批员工签名处
              
   每年临近大中专院校学生分配,征召新兵、退伍兵分配的时候,位于欠发达地区的各铁路局都会有这样那样,或大或小的风波发生。当然,由头和借口是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最后闹的规模和影响也各异,能真正达到目的的,近年来是越来越少了。原因是现如今铁路招新人,各项政策和以前相比,是更公开透明了。

   为什么在欠发达地区这种事情特别多?原因很简单,因为在欠发达地区,铁路那点死工资算是比较稳定的了。铁路职工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的圈子里,日常工作上又是半军事化管理,又强调一切“照章办事”,一切行为又几乎都有规章约束。因此几十年下来,铁路职工们普遍养成了一种一切求稳,缺乏进取心,也更缺乏市场适应能力的特点。当然,这种特点是普遍而言,其中并不乏优秀的特例。

   为什么在发达地区就鲜有这种事情发生?因为在发达地区,人们的眼界开阔,身边的机会也更多,加之铁路那点死工资在发达地区,不仅少得可怜,而且几乎可以算是各大行业里垫底的。在发达地区,你可曾看到过有铁路职工在下班后还敢穿着铁路制服逛街、下馆子,追女友的?说句不好听的,在发达地区,你就是想在铁路系统外找个地方的老婆都非常困难(除非你找外来的打工妹,或者是农村的)。

   以前,铁路对照顾自己子女就业是相当不遗余力的。理由是铁路职工因为工作关系,很少能照顾家庭,许多沿线的孩子们没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因此给耽误了。所以,为了稳定人心,一般对铁路子弟的就业采取各种各样的,不遗途力的照顾方式。铁路子弟不会读书,成绩差,考个普通高中还勉强,基本上高考无望。没有关系,领导会在自己的铁中里开个铁路专业的职业高中班,招自己子弟,当然分数是不高的,但分数背后的博奕是相当激烈的。这些铁路职高生毕业后,几乎百分百成为铁路正式员工。顶不济的,比如说铁路幼师班,先进大集体再说,等以后有政策了,再慢慢转正。

   至于铁路子弟出去当兵,基本上都是根本读不进书的,甚至其中有不少在公安局挂了号的,赶紧花钱找门路去当兵,就指着退伍回来后,铁路全盘接收,成为铁路正式员工。这些退伍兵的素质,以及他们的事迹,我当年在《浅谈铁路人力资源》系列中的《退伍兵》一章里详细说过,这里不再说了。顺带说一句,每年接受退伍兵,省劳动厅是要“搭糟头”的。这是一种交易,我省厅同意你百分百接受自己的退伍子弟,但同时也要你铁路接受一定比例的非铁路子弟退伍兵。这些人能进铁路,每个人背后都是有各种杂七杂八的关系和门路的。

   至于大中专院校中的铁路子弟,以前铁路曾有规定:正规铁路院校毕业的国家统招生,铁路接受,不管你是否是铁路子弟。而铁路子弟中的自费生,甭管你是啥院校,啥专业,铁路也要。只不过这批人通通塞给技术密集的电务段,全部作工人使用,要想转干难上加难。所以,各个电务段是铁路站段里平均素质最高,但所学专业最杂的地方。

   至于子女顶替,那已经成了遥远的回忆,不再被政策所允许了。当然,有职工出了工亡事故,家属还是可以和路局博奕的,只要尸首不火化,一般坚持到最后都基本上能达到目的。一般这么做,索要补偿还在其次,一般就是冲着家属、子女进铁路来的。如果孩子还小,这没关系,只要上面答应了,不管将来换了谁当领导,这种帐还是要认的,从未听说过赖帐的事情。

   铁路子女进铁路,确实解决了一部分职工的后顾之忧。尤其是如果哪位领导任上,能大批量解决铁路子女就业问题,甭管他其他方面的业绩如何,在职工中的口碑都是不差的。人嘛,有时候就是这么现实。

   但是客观地来说,铁路子女进铁路,这种对外封闭,对内自我繁殖的办法,死水一潭,禁锢了铁路的发展,已经非常不适应铁路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急需改变现状,大量引进新鲜血液。因此最近这十年来,铁路职高消失了,顶替没有了,改为各路局直接到各高校,双方面对面,互相选择。

   只是这么一来,严重触及了许多职工的切身利益,于是各种各样的事端就来了。最近,某个地区的铁路在职职工又在串联了,又是征集签名,又是写给领导的公开信,还上网络造势。客观地说,这种事情会得到许多职工的同情。因为一方面大家感同身受,而且铁路上不是沾亲,就是带故。许多孩子大伙儿是看着长大的,多少有些感情吧。另一方面如果这回别人闹成了,那么对自己子女将来的出路也无疑是有好处的。到时候自己也闹,要求领导一视同仁,比照办理。就算明知道这么做不对,也几乎没几个人敢公开反对,因为怕招骂呀。就连已经得到了大大加强的舆情部门,也一返常态,没敢第一时间去要求论坛删贴,只是将情况向上汇报,将烫手的山芋扔给领导了事。

   这封公开信我仔细读过了。读完,我只能是一声叹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子女不争气,给父母添了多少麻烦和忧愁呀。为了子女,家长们搜肠刮肚,罗织了许多可笑的,根本就站不住脚的所谓理由。而且还自相矛盾。比如说,一方面大吹自己的子女如何如何优秀,另一方面又嚷嚷自己的子女根本无法考公务员,根本无法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因此才要求铁路照顾。这难道不是自相矛盾吗?同在欠发达地区,每年不知多少大学毕业生要走向市场,怎么就偏偏你的孩子不进铁路就生存不下去?这对其他的大学生公平吗?而且客观地说,这封信是犯了大忌的。你吹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不打紧,大伙儿都能理解。只是,你不要去踩别人呀,说别人就一定对铁路没感情,就一定不安心工作?这么说是要犯众怒的。更何况,熟悉铁路内情的人都知道,这封信罗织的所谓铁路子女的优势没有一条站得住脚,而且有许多是瞪着眼睛说瞎话。说什么铁路子女一定安心工作,服从安排?几年前新线建成,接收的铁路退伍兵前有个条件,就是要签保证书,保证去新线若干年不回来。结果这帮人先签约进来,进来后就三天两头上访闹事,要求回户藉所在地。诸如此类的事还少了吗?说什么铁路子女好管理?我想各级管理人员看到这个会吐血的。铁路因为近亲繁殖,造成一大家族,七大姑,八大姨全在一个单位的是常事,这一大堆亲戚有事一块上,仗着人多不服管,管了也一涌而上找你麻烦的事还少了吗?既然是写给领导的公开信,这么写是在侮辱所有人的智商呀。我只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子女,已经到了语无伦次不讲理的地步了。

   其实,铁路子女优秀与否,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骝骝。事实胜于雄辩,人家地方大学生同等情况下比一比不就得了?当然,如果二者各方面完全旗鼓相当,选谁都可以,那我也赞成优先考虑自己的子弟。毕竟这点私心还是有的,只是别象这封信所描述的那样太过离谱就行了。

   所以呀,对这些家长,我只能深表理解和同情。但是,我认为他们是达不到目的的。因为毕竟铁路招人比以前要公开透明得许多了,许多政策卡在那里,不是哪个个人想改就能改得了的。

(附录)

致某某铁路局领导的一封信
            
尊敬的某某项铁路局党政领导并劳卫处:
            
我们都是某某铁路局的员工,年龄都在五十多岁了。今天,我们联名给您们写信,就是要反映一个问题,我们的儿女大中专院校毕业后,工作问题就像一块大石头重重地压在我们的心头。我们就是想通过这封信,希望您们能理解我们现在的处境和焦虑的心情,并强烈要求各级领导和劳卫部门能给我们的儿女解决在铁路就业问题。
            
我们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那个年代,父辈们为了支援某地区铁路建设,背井离乡、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分别从江苏、浙江、安微、山东等地无条件地来到这里修路建站,风餐露宿,不怕流血牺牲,为铁路事业奉献了一生。
            
我们这些从小在铁路上成长的子女,也深受父母的熏陶,热爱铁路。参加铁路工作几十年,敬业爱岗,努力学习,为了确保铁路的畅通无阻,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贡献。成了各工种的中坚力量和生产骨干,有的曾经是数十年的安全标兵和先进生产工作者甚至是省部级劳动模范。
            
几十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的儿女也己成人,他(她)们吃铁路饭、听铁路故事,了解铁路、熟悉铁路,对铁路怀有割舍不断的情怀。然而儿女们高校毕业后,至今却找不到一份正式的、稳定的工作,他(她)们渴望能像前辈们一样能在铁路上有自己的落脚点。考国家公务员那毕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在社会上创业成功的人微乎其微。(铁路儿女在市场上创业更是难上加难)他(她)年纪轻,身体好,品学兼优,没有工作,等于在白白地浪费青春年华。我们非常害怕,长期无工作干,将会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不安定的因素,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都是接近要退休的老铁路人了,养老金只能供本人的生活开支。
            
我们希望儿女的就业头等大事引起领导们的极其重视。
            
某省是个欠发达地区,儿女们不可能在地方企业或事业单位找到工作,唯有自己的铁路企业能救我们的一条命。
            
我们了解到:某某铁路局今年就从全国各地的铁路技校招收了一大批毕业生,但外省毕业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也是诸多的。首先:他们对铁路工作没有我们儿女认识足够,对铁路感情也没有我们儿女深厚,艰苦的环境使他们随时想跳槽。其次,铁路的收入使他们无能在本地购买到商品房,这就给用人单位造成了诸多的麻烦,至少单位要给他们安排住处。而我们的儿女可以住在家里,为单位减轻了压力。还有,他们的家在外省,每年还要享受探亲假,使他们不能很好的安心工作。
            
参加工作不久的许多路外(省)大中专毕业生因各种原因离开某省、离开铁路的事例不少。
            
相反,如果我们的儿女在铁路工作,这些问题将不复存在。
           
我们用事实说话,不是反对铁路局向从大中专院校中选录毕业生,而是我们坚决要求铁路局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多加考虑铁路儿女们的就业安排问题。
            
某某项铁路局也是有能力解决这一问题的。
            
铁路儿女是顾全大局的,虽然他(她)在大中专院校学的专业不太对口,但无论在铁路从事哪项工种,在哪个区段上班,他(她)都能服从安排,尽心尽责干好!
            
这也是路外子女无法比拟的。
            
签上我们的名字,表达的是一个共同的心声,就是请领导们给我们解决这一后顾之忧,使我们能安心工作,愉快退休。
           
我们期盼着各级领导和劳卫部门的答复和解决!

                                         
某某铁路地区部分员工
                                          
联系人:某某
                                          
手机:
                                      
2012年8月20日
                                 
某某铁路地区第一批员工签名处
如果是因为铁路职工常年奔忙无法照顾小孩,那铁路肯定要补偿的,不能献了终身献子孙

如果铁路真的不打算额外照顾铁路职工子女,那就应该多招人,多充实各部门,让铁路职工不要老是加班,老是出长途,这样铁路职工才能有效照顾自己子女

但是多招人的话费用又高,涨票价的话又很多人骂,一声叹息
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实在不行,就把子女都扔到艰苦地方去,反正去哪里都是安排工作,也是为了堵住嘴。
联想电脑 发表于 2012-8-27 09:10
如果是因为铁路职工常年奔忙无法照顾小孩,那铁路肯定要补偿的,不能献了终身献子孙

如果铁路真的不打算 ...
搞基建的哪个不是常年在外无法照顾小孩的,有几个照顾家属工作了?
嗯,我弟就是,小时候大人在外跑车管的少,成绩一塌糊涂,好不容易找了人进了铁路运校,临到毕业又找人分到车站票房实习,心说这下算是安逸了。结果快到分配时,各路人马纷纷请出诸多神仙说清,想把自己孩子安排在票房。弄得负责人事的好不烦恼,最后一锤定音——女生全部进票房,男生全部下放到管内各站砸洋镐。我弟算是专业对口,又找了人,干行车调度,接着又找人考了助理值班员,还想办法入了党。算下来,花的代价也不小……
中石油子女工,大学生委培,劳务派遣工发来贺电
近亲繁殖,家里也有准备走退伍进铁路系统的亲戚,我当时劝他去职校学个信号控制检修方面的专业,以后铁路、地铁都用的上,他家非要他去走当兵+送钱的路,以后就算进去了,大环境一变,改制竞争,那就完了
我个人的看法是,如果是本系统职工的子女,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能接收就接收吧!铁路系统更应该,因为很大一部分铁路职工是在各小站上工作的,远离城市,交往面又狭窄,自己的子女就业问题又是这些老职工最关注的,如果能解决了,那老职工们更能安心工作了。
这种安置内部员工的内部政策严重束缚了铁路部门的发展
何止你们铁路。那个国企事业单位不这样搞?特别是那些待遇好的单位。
给你个连接h t t p://news.china.com/domestic/945/20120827/17395749.html
为了安排自己子女的事放火烧人,这么多年来利益集团越来越大越来越牢成恶性肿瘤了。迟早自食其果。
有的事情可以理解!!
铁路上有没有像昨天邵阳自来水公司这样的勇猛大娘呢?
供电系统也一样。
南昌铁路局 呵呵
我今年就没进去……济南铁路局,家里三代人干铁路……爷爷建国前工人
唉,近亲繁殖的结果是机构越来越庞大,问题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