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国约1/3造船公司面临经营困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11:24
日媒:中国约1/3造船公司面临经营困境

2012-08-16 12:01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8月16日报道 中国造船业接单量2006年超过日本,2009年超过韩国,跃居世界第一位,如今却陷入了困境。

据日本《富士产经商报》报道,从2011年的接单占全球比例来看,中国仅占29.2%,远低于韩国(47.2%),退居第二位。中国造船业界团体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新接订单为1074万载重吨,同比减少了50.3%。

有人指出,中国造船业今年全年接单量可能低于日本,降至第三位。有关人士表示:“中国约有1600多家骨干造船公司,其中约三分之一面临经营困境,业界重组将不可避免。”

报道分析,中国造船业以廉价劳动力作为武器,以低价抢夺订单,致使2010年出现了船舶供应过剩的情况,再加上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新接订单量急剧下降。中国造船业无法灵活应对经济变化并妥善调整接单量,其无法根据多年经验进行经营判断的脆弱性暴露出来。集装箱船和散装船在世界范围内的运费大跌,导致不少海运公司推迟已订船只的接收时间或取消订单、停止付款等,这给中国造船业造成了直接冲击。据称,有不少造船厂面临停业风险。

据当地媒体报道,重庆金龙船业由于过去一年内没有接到1份订单而在今年2月停业。重庆东风造船厂已有一年多没有接到来自海外的订单,如今正面临经营困境。大连东方船舶重工有限公司也于4月停业,基本处于经营破产状态。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的专家认为,中国造船业迎来“寒冬时代”,从明年至2016年将持续走下坡路。

报道称,视日韩为对手的中国造船业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加紧掌握集装箱船、液化气船和油轮等大型船舶制造技术。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造船业急于赶超日韩,以低价抢夺订单。这种过度竞争滋生了“没有利润的繁忙”。

一位澳大利亚富商今年4月宣布,他已向中国企业订购一艘与100年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具有相同规模的“泰坦尼克II”号豪华客船。“泰坦尼克II”号计划于4年后展开处女航。但在此之前,中国的造船业正在逼近危险水域。

http://finance.cankaoxiaoxi.com/2012/0816/79051.shtml
.日媒:中国约1/3造船公司面临经营困境

2012-08-16 12:01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8月16日报道 中国造船业接单量2006年超过日本,2009年超过韩国,跃居世界第一位,如今却陷入了困境。

据日本《富士产经商报》报道,从2011年的接单占全球比例来看,中国仅占29.2%,远低于韩国(47.2%),退居第二位。中国造船业界团体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新接订单为1074万载重吨,同比减少了50.3%。

有人指出,中国造船业今年全年接单量可能低于日本,降至第三位。有关人士表示:“中国约有1600多家骨干造船公司,其中约三分之一面临经营困境,业界重组将不可避免。”

报道分析,中国造船业以廉价劳动力作为武器,以低价抢夺订单,致使2010年出现了船舶供应过剩的情况,再加上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新接订单量急剧下降。中国造船业无法灵活应对经济变化并妥善调整接单量,其无法根据多年经验进行经营判断的脆弱性暴露出来。集装箱船和散装船在世界范围内的运费大跌,导致不少海运公司推迟已订船只的接收时间或取消订单、停止付款等,这给中国造船业造成了直接冲击。据称,有不少造船厂面临停业风险。

据当地媒体报道,重庆金龙船业由于过去一年内没有接到1份订单而在今年2月停业。重庆东风造船厂已有一年多没有接到来自海外的订单,如今正面临经营困境。大连东方船舶重工有限公司也于4月停业,基本处于经营破产状态。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的专家认为,中国造船业迎来“寒冬时代”,从明年至2016年将持续走下坡路。

报道称,视日韩为对手的中国造船业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加紧掌握集装箱船、液化气船和油轮等大型船舶制造技术。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造船业急于赶超日韩,以低价抢夺订单。这种过度竞争滋生了“没有利润的繁忙”。

一位澳大利亚富商今年4月宣布,他已向中国企业订购一艘与100年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具有相同规模的“泰坦尼克II”号豪华客船。“泰坦尼克II”号计划于4年后展开处女航。但在此之前,中国的造船业正在逼近危险水域。

http://finance.cankaoxiaoxi.com/2012/0816/79051.shtml
.
原来如此啊,大日本帝国是担心我们的造船业,才这么苦心来挑衅兔子,好让我们的造船厂开足马力造舰,真是辛苦了!
港报:中国造船业新订单创10年来最低

2012-07-25 12:31 来源:参考消息网

核心提示: 今年前6个月中国造船厂仅赢得182个新船订单,去年则有561个新船订单。据《南华早报》报道,运能过剩、筹资困难、运费过低等因素阻止了新船订购,欧美经济状况以及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也降低了需求。

http://finance.cankaoxiaoxi.com/2012/0725/64778.shtml
.
这个还真是,很惨,日本人设危言耸听,中国造船业重组马上就要开姘了
景气时一窝蜂的上、困难时一窝蜂的死
中国造船业:感觉到“末日”来临,面临困境

2012-8-20 10:49| 发布者: 小Tian

【胖酷网 物流】进入2012年,大部分中国造船企业真正感觉到了“末日”的来临,整个行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在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最近公布的《2012年上半年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中显示,1~6月份,新船成交持续低迷,新接订单仅为1074万载重吨,只有同期新船完工量的33%。与此同时,受散货船市场极度低迷的影响,撤销船舶订单量有所上升,上半年全国被撤销船舶订单41艘、258万载重吨,是去年全年撤单总量的1.3倍。。。。。。

  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中国造船业的形势也愈发严峻,业内人士预计,将有更多的国内造船企业面临破产,且将形成“潮流”。


                              现状--- 停产关门企业多

“现在的工作量还是去年的订单,今年没接到像样的订单,就算船造好了,收船方条件也更加苛刻,付款、交船变得更难。”浙江当地一家船厂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道。

    今年以来,类似上述造船企业订单少、交船难的尴尬境地,国内已属常见。

在重庆,最大的民营造船厂金龙船业有限公司由于拿不到订单,今年春节后便已停产。

    在浙江,浙江台州规模最大的出口船舶企业金港船业有限公司也已向法院申请破产。

    在大连,大连东方精工船舶有限公司日前宣告破产,北方造船业开始进入寒冬。

    骨干船厂也不好过。7月24日,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公布上半年业绩,预计净利润同比下滑超过50%;而中国最大民营船企熔盛重工日前也证实了上半年未拿到一张订单的窘迫经营状况。

    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新船价格已降至8年来新低,并导致全国1500多家造船厂今年上半年损失49%的订单,国内造船业的订单已经锐减到近10年来最低水平。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谭作钧表示,中国造船业正在被“破产说”笼罩,有50%的造船厂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破产。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统计也显示,今年1~5月,代表造船业三大指标的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量和手持船舶订单量呈现“三连跌”。据其预测,我国手持订单仅剩12587万载重吨,已不足我国造船业1.8年的工活量。按手持订单交付期推算,2013年大部分船厂船位缺口较大,部分船厂已经无法保证今年下半年的开工需求。

                          

           反思--- 找准定位莫跟风

   就在国内大多数造船企业苦苦挣扎之时,一些地方造船企业却通过反思,另辟蹊径,“日子”过得不错。

   在浙江,嘉兴的造船业牢牢占据了全国公务艇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全国每年公务艇的需求量在1000艘以上,其中有300多艘来自嘉兴的船舶制造企业。目前,嘉兴多数这类的造船厂新接订单量情况良好,有的企业已经接到了后续的订单,并还涉及到游艇建造,且声誉不错。

   记者从浙江省船舶行业协会了解到,在浙江省范围内,嘉兴的造船规模历来就无法与宁波、舟山相比,后两者拥有大型船只生产基地,生产规模更大;而嘉兴造船规模较小、无法进行大船生产,但是随着国内公务艇市场前景渐趋良好,生产吨位较小的公务艇便成了当地造船的新“选择”,这种定位也符合其自身的整体水平。而这种“选择”让嘉兴的船企躲过了当前整个造船业遭遇的危机。

   记者了解到,未来,嘉兴将重点打造专业化内河船舶和游艇建造基地,发展集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游艇制造产业链体系。同时,还将瞄准国际游艇制造业发展前沿,引进技术,加快形成中、大型豪华游艇设计、开发、生产能力,培养技术、品牌的发展。


  尽管嘉兴造船业在差异化竞争中尝到了甜头,但浙江省船舶行业协会方面却提醒,这并不是鼓励其他地方的造船企业也来生产公务艇,而是让他们借鉴这种思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掘潜力,或者根据造船市场的需求建造新船型,避免船型跟风,造成又一轮产能过剩。

  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分析师夏晓雯也认为,在行业淘汰整合过程中,一些规模大、经营绩效好、生产技术高的企业将会最终留存下来。此外,一些关注细分市场、专注于特色生产的船企也将会留下来。

  然而,像嘉兴这样找准自己定位的造船企业,国内为数并不多。

  对此,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大资金投资力度,支持企业进行高新技术研发,引导企业从常规船型向高新技术船型转移,帮助和引导企业形成品牌优势;抓好主流船型升级换代开发、环保节能船型、海洋工程装备等产品的开发,做好多种类型、多种配置的船型储备,促进产品结构更适应市场需求,占领市场竞争制高点。同时,要把握国际船市调整中的结构性机会,积极争取VLCC、LNG船、万箱级集装箱船、海洋工程装备、海监船、特种船舶等订单。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进一步强调,国内造船企业可以学习韩国企业对产业链的延伸,因为国内造船业的同质化情况是很严重的,但在韩国,游船也做、海洋工程也做,它的产业链比较长。


                              调整---兼并重组不容易

   从长期看,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企业升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国内造船企业摆脱困境,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造船企业结构不完善的问题由来已久,即使没有这场破产危机,中国造船企业也应该进行调整了。就目前形势来看,造船企业考虑的应是如何生存下去。短期内,“兼并、重组”成为了业内人士普遍看好的“救命稻草”。

   今年4月,工信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通知》,提出推动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以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并将船舶列为加快兼并重组的重点行业。

    记者从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了解到,该协会也鼓励造船企业之间的兼并、收购和重组,调节造船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让资源在市场作用下配置到有竞争力的企业手中,改善产能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业内普遍观点是,竞争力不够强的企业应该被淘汰、被兼并、或被收购,重新整合资源,另外,有关部门应当有选择地对核心企业进行扶持,包括技术、科研理论、资金,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兼并、重组真有说的那么简单吗?


   以广船国际收购中国船舶旗下子公司——广州中船龙穴造船有限公司为例,尽管广船国际老总韩广德此前已前往龙穴造船有限公司,但当时对于具体收购价格、收购方式以及今后的公司战略,双方都没有公开透露。

   上述浙江一家造船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国内造船市场上,中小型船厂比例不小,即使有被兼并、收购的机会,其选择余地也非常小、处于被动地位,因为大公司利益方复杂、在考虑小型船厂价值时也更慎重,因此,有的船厂甚至连被收购的“资格”都没有,等待破产成为了“唯一”的选择。他认为,这些“生产”困难且没有兼并机会的企业,应该尽早“关门”,谋求转型发展,以减少更多的损失。

  对此,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航运市场分析部副主任张永锋告诉记者,在航运市场运行良好时,国内确实涌现出大量中小型船厂,面对此轮危机,“优胜劣汰”在所难免。中小型船厂资金、技术不到位,很难生产新的船型,修船、拆船成为了他们转型的一种选择;而兼并、重组更需要相关政策的辅助。

  他认为,在目前外部融资困难的情况下,兼并、重组过程中,有关部门可以出台相应政策,营造一个好的融资环境,将有利于激活民间资本;此外,相关部门也可在税收方面提供优惠条件,为企业兼并、重组创造一个好的平台。

  当然,造船市场始终还是受到航运市场的影响。

  张永锋指出,造船市场的复苏和航运市场的运行情况有很大关系。他说,航运市场目前进入了低谷,当触底反弹后,造船市场可能会出现短期的订单增长,但要想造船市场总体好转,还需要航运市场复苏后,持续、稳定发展一个时期。

http://www.pangku.com/article-12111-1.html
.
一支烟 发表于 2012-8-26 23:48
这个还真是,很惨,日本人设危言耸听,中国造船业重组马上就要开姘了
三分之二的小造船公司都被兼并了才好呢,可惜太小的没人要吧
2012年中国造船业发展困境探讨研究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卓志强 发自广州
中国行业研究网(http://www.chinairn.com)  日期:2012-7-26

  时值盛夏,中国造船业却“冷得出奇”。

  7月24日晚间,广船国际(600685,SH)抛出2012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中期净利润将同比下滑超过50%。

  这不是个案。此前卷入对全柴动力(600218,SH)收购“悔婚”质疑的熔盛重工(0110 1,HK),昨日也被媒体曝出,今年前6个月收获“零订单”。

  金融危机始于2008年,中国造船业就一直在“危机”中前行。但从去年年底至今,伴随着企业破产的威胁,“狼”真的来了。

  “如果保持这种状况下去,中国造船业"世界第一"的地位恐怕要在今年被彻底摘牌了。”昨日,长期关注国内造船业发展的李云华(化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

  恐失“世界第一”

  2011年上半年,广船国际净利润为2.63亿元,今年同期可能缩水一半。该公司解释称,“业绩下滑因上半年在建船舶价格较上年同期大幅下跌,影响利润;且为保证公司正常经营开展,承接了6艘批量船,并对其计提了减值准备。”

  有报道称,今年前6个月,整个中国造船业订单数大幅缩减,正走向近10年来订单情况最糟的一年。以熔盛重工为例,它没能拿到1张订单。

  公开资料显示,熔盛重工为我国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而在此前,重庆、浙江等地的多家造船企业已经先后步入危机漩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走访重庆造船企业发现,尽管身处内地,但部分企业没能摆脱业绩下滑的厄运:重庆最大的民营造船厂金龙船业有限公司由于拿不到订单,今年春节后便已停产;目前重庆有不少民营造船厂已撑不住而停产关门。

  另有媒体指出,继宁波恒富船业有限公司和蓝天造船集团之后,浙江台州规模最大的出口船舶企业金港船业有限公司也已向法院申请破产。

  “自金融危机以来,造船企业就主要面临三个问题,一是产能过剩,二是订单锐减,三是融资困局。”李云华说。

  来自英国船运经纪机构克拉克森本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中国造船厂仅拿到182艘船的订单,而去年为561艘,顶峰时为2007年的2036艘。从吨位上看,中国造船厂今年1至6月确保的订单为300万修正总吨,2007年的峰值为3254万修正总吨。克拉克森的数据还表明,去年180家造船厂中有46家没有出产1艘船。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最新统计也称,今年1月~5月,中国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量和手持船舶订单量呈现“三连跌”。其中,承接新船订单量为95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7.3%。

  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中国造船业2010年从韩国手上夺得的“世界第一”宝座,如今有可能将面临丧失。

  事实上,2011年上半年,韩国便一度从中国的手上抢走上述荣耀,但由于下半年市场表现不错,中国三大造船指标接受订单量、未交付订货量、建造量,最终还是再超韩国,续领第一。

  但既有资料显示,尽管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船订单量下降过半,但韩国造船业因海工发力,领衔世界第一,中国居第二、日本排第三。就接单总额而言,今年前6个月,韩国为140亿美元,中国仅为59亿美元。

  “拿来主义”或是出路

  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认为,不能简单地说中国造船业将失去“世界第一”宝座,因为严格来讲,我国的造船业目前还说不上已经“世界第一”了。

  “现在我们总体的情况还要比韩国差一些。前几年说超过了,主要是指载重量指标等,但如销售额什么的,都没有韩国高。但我们现在主要强调销售额。”张广钦说。

  中国新造船价格指数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巽良此前亦透露,“如果用载重量来计算,我国造船业继续是"世界第一",但是2011年的新接订单量用修正总吨来计算的话,我们被韩国超越了。”

  张广钦进一步表示,以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为例,韩国是140亿美元,而中国不到60亿(美元),“这个差距还是很大的,所以不可能说中国造船业各项指标都在前面了。另外,韩国订单的价格也比较高。”

  问及我国造船业如何走出当下的尴尬,张广钦表示,国内的企业还是需要趁这个转型机会在研发上多下工夫。要加大研发的投入,这一点可以向韩国学习,比较快地熟悉新的规范和标准,在节能减排方面开发新的船型。没有这个的话,(国内造船企业)不可能接到更多订单,不可能持续满足市场需求。

  他还告诉记者,国内造船企业可以学习韩国企业对产业链的延伸,因为国内造船业的同质化情况是很严重的,但在韩国,游船也做、海洋工程也做,它的产业链比较长。至于有观点频繁提及的产能过剩,张广钦认为主要应依靠市场来调节,这个问题无须过于担心,“将来市场好了,自然就不存在这个情况了。”

  对此,阿克苏诺贝尔亚太采购总监工业涂料中国区采购总监杨向宏表示,中国造船业产能过剩其实是结构性过剩的问题,目前,我国船企建造的船型多以油轮、散装船等低附加值船型为主,大型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等高附加值船舶建造能力不足。在我国船企建造的船舶中,60%~70%都是低附加值的散货船,而韩国散货船只占船企总造船量的20%左右。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秘书长付祥隆对银行提出了寄望。“民营船厂所有的升级转型,最终都离不开银行的支持。当前民营船企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期,我国船舶市场的前景仍然良好,银行对造船业的风险评估应该着眼更加长远,给予更多支持。”他说。

  除借用政策、银行等“外力”,依靠自身的“内功”谋求出路亦越来越被看重。《每日经济新闻》评论员叶檀就曾提出,要学习韩国的大资金集团军的作战模式。在本轮船舶行业危机中,部分企业因技术含量低、污染高而资金链脆弱必将会被淘汰。此时,行业整合是利大于弊,可以学习韩国利用收购等办法将造船企业做成财团。“通过低谷期的收购获得所需的资源,既可整合产业链也能进行多元化运作。”

  事实上,同属世界造船业大国的日本已经有类似尝试。不久前,三菱重工和今治造船宣布的一项合作便是最新一例。两家公司签署了一份技术合作协议,建造以环保设计和低燃油消耗为卖点的高价值集装箱船。

  该计划将融合三菱重工的技术和今治造船在成本上的竞争优势,建立一个优质的架构,提高在国际造船市场上的竞争力。

分享本文地址:http://www.chinairn.com/news/20120726/434627.html
像搞房地产一样一窝蜂造船,造船能力过剩
过冬不止是中国啊,就看谁能活到下一轮增长。
工大好青年 发表于 2012-8-26 23:52
像搞房地产一样一窝蜂造船,造船能力过剩

这时候中日韩哪家造船能力不过剩?总有回升的时候,能撑过去就是胜利。
量变到质变,必须经历,希望挺住。
中国造船业遭遇寒流众多船企陷困境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黄柯杰 | 浙江杭州、宁波报道

2012年2月1日,直接反映国际间贸易状况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下跌61%,为1986年8月以来的最低值。全球航运产业链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寒潮。

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船厂新承接船舶订单量362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1.9%,约有30%的企业没有接到订单。

中国造船业,在走过2008年巅峰后,现状如何?开工不足、企业破产、老板跑路、产能过剩的背后,生机何在?本刊以浙江、江苏、福建三地为观测点,力图呈现中国造船业困境求生的冰山一角。

浙江:造船造成船东

高成本的民间融资和低端的制造水平,让浙江中小船企无法承受风浪的冲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e81f8a01019n3t.html
.

量变到质变,有点疼,但是不算坏事情吧
技术还是不行啊……还是靠做牛仔裤的思路发展,技术投资太少了
技术还是不行啊……还是靠做牛仔裤的思路发展,技术投资太少了
谁都是这么过来的
死几个反倒是好事,有助于优质资源整合,把技术、经营、制造水平低劣的公司都挤掉,能活下来就一定是有本事的。
正好趁机资源重组。。。
倒小船厂,可算是利大于弊。
中国已经过了靠数量取胜的阶段了,这次造船危机来了也好,正好借此整顿造船业。
让那些小的,低水平的船厂趁早关门,整合资源,活下来的都是牛的企业就好了。巴不得以后国内的船厂只留下个位数,但是造船的水平和吨位却逐步提升
优胜劣汰没什么奇怪的
几大国有造船厂活得很滋润
关你屁事,日本人?
芙兰朵露 发表于 2012-8-26 23:49
景气时一窝蜂的上、困难时一窝蜂的死
即使是火山地震海啸,也总会有人能够活下来。市场经济也是这样,无需过滤,看似割肉,实则减肥
的确,现在系统内除了江南,黄埔等靠军品活的很滋润外。其它的都很困难。
   从微观上讲,一批船厂面临窘境当然不是好事。
   不过从行业角度看,危机也是行业洗牌的大好时机,竞争力弱的企业将被淘汰,竞争力强的企业将会被迫重视提高技术含量,向相对旱涝保收的高科技领域扩展,最后能活下来的一般都会更强,在行业内更有地位和话语权,也更有竞争力。
估计那些跟韩日的合资企业都倒闭了,现在霓虹反过来讲中国的“造船业”。
产业升级的好时机,谁竞争力不行谁就死呗,大厂有军品撑着活的还是很滋润
跟当年的手机,彩电行业很是想象
没有核心技术,只在低端搞内耗
结果就是现在这个样子
为什么很多产业,像家电,造船,汽车,手机,电子产业棒子就可以占据中端,向高端迈进
再看看我们经过这么多年,我们的这些产业为何还是继续在低端内耗
真是令人心痛
像彩电和手机,同一个配置,同一个尺寸,棒子的产品价格都高我们自己上百块,甚至上千块
人一个产品的利润就等于你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产品的利润
为何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难道不应该反思?
教科书上的“优化资源配置”落在现实中就是无数家庭的痛苦和悲伤,市场经济就是这么残酷,没办法
各行各业就像小媳妇 阵痛之后焕发第二春
日本人说的算是客气的了,我其实更想知道:中国哪个船厂现在还没面临经营困境?
工大好青年 发表于 2012-8-26 23:52
像搞房地产一样一窝蜂造船,造船能力过剩
没错,低水平重复建设,自作孽不可活。
这事咱们自己报道很多了,我在CCAV经济频道看到多次,很多小船厂已经停工半年多了。
经历资源优化重组的阵痛,然后会更强大滴。
芙兰朵露 发表于 2012-8-26 23:49
景气时一窝蜂的上、困难时一窝蜂的死
没办法 各地方各自为政 哪有全局意识哦 何止造船业如此呢??
兼并重组带来的也许就是新的发展机会。。。
造军舰、造小游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