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剑”突击“ e时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8:46:20
“神剑”突击“ e时代”
——南京军区某防空旅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纪实
作者: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丁广阳 程永亮 记者 杨清刚
2012-08-25     来源:解放军报

         
8月中旬,该旅进行导弹发射演练,取得12发12中战绩。马 臣
    走进南京军区某防空旅“开放式”旅史馆,犹如翻阅一部厚重的大书——
    这本书的封面镌刻着一位上将的题词:“神剑”;扉页是一面惠安影雕:“导弹+一串串数据链”,代表着向“信息化防空劲旅”铿锵迈进;章节是5个翻开的书型石雕,分别题写着:戈壁铸剑、草原砺剑、南海论剑、大漠亮剑、黄海挥剑,见证了该旅纵横驰骋的发展足迹。
    百闻不如一见。8月中旬,记者随同该旅千里机动至某演习场,目睹了官兵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12枚导弹如利剑出鞘,发发命中的壮举。
    “神剑”突击,“网聚”给力。该旅列装某新型防空导弹以来,创造了在全军同类装备中发射数量最多、命中率最高的骄人战绩,有力地推动了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突破壁垒,把各个作战单元信息通道“联起来”——
    打通“最后一公里”,赢得“关键下一秒”
    “空情系统发现目标!”数百公里外“敌机”乍现显示屏,该旅指挥所立即进入战斗状态。
    指挥车内,两名参谋端坐指挥席位,逐一研判与空军预警机联网的情报系统发来的“敌机”速度、航迹等数据。旅长张松黎敲击键盘,运用一体化指挥网,将战斗命令迅速传达至导弹发射单元。
    目标渐近,战车雷达天线快速旋转搜索,操作手一摁按钮,导弹山呼海啸般腾空而起,“敌机”被炸得粉碎……
    “过去是‘看见再打’,现在是‘抓住就打’。”张松黎说,带来这一变化的是各个作战单元之间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织就了一张精确捕捉每一个超视距目标的“无缝天网”。
    这是一段颇为艰辛的探索历程。几年前,新装备来了,新系统来了,兴奋劲过后,官兵们发现,指挥系统之间、不同作战单元之间,信息系统标准不一、格式不符、接口不兼容,苦恼如影相随。
    当时,尽管上级配发了空情接收与分发系统,旅指挥所已能与上级实现互联互通,但与单装发射系统无法联通,“信息流”行至“最后一公里”戛然而止。
    如果指挥信息系统不能与打击末端贯通,那系统的网聚能力就等于零。面对这一新情况,该旅党委认为,未来空战,发现即摧毁,已步入“秒杀”时代。只有打通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公里”,想方设法把各个作战单元信息通道联起来,才能赢得决战决胜的“关键下一秒”。
    为此,该旅专门成立攻关小组,研发出基于信息传输的“弹炮结合接口车”,实现了高炮作战单元和导弹作战单元之间的自主协同。这项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此基础上,他们以担负总部组织运用信息系统试点任务为契机,先后取得了46项成果,并获军队科技进步奖,打通了野战防空作战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从作战指挥到火力打击的无缝链接。
    网络变通达,信息全覆盖。盛夏时节,该旅3台导弹战车参加总部组织的检验性演习。在蓝方实施强电磁干扰下,他们边组织2台战车雷达开机诱“敌”,边开通“多站联动”信息链路,待蓝方被迷惑后,保持静默的主打战车发射手陈明突然开机,从锁定目标到发射导弹,用时仅数秒。
    如今,该旅指挥信息系统不仅与武器平台联为一体,还与各军兵种的信息系统联为一体,全网联动、立体打击,部队全方位打击能力倍增。
    强势推进,逼全旅官兵人人把脑筋“用起来”——
    植入“信息因子”,推动“信息主导”
    “形成体系作战能力,用好信息系统是关键。”采访中,该旅政委唐向阳对记者讲述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
    一次演练,四连连长在高速开进途中运用车载指挥系统下达命令,因不熟悉系统操作,用了近一分钟才输完短短10个字的指令。谁料,由于道路颠簸,车内剧烈震动,他操作时无意碰到了系统的触摸屏,导致系统死机,战机被贻误……
    “利剑在手,还要有过人的剑法,方能一剑封喉。”唐向阳告诉记者,推动信息主导,关键是要在人脑中植入“信息因子”。
    危机逼人奋进,一系列强势推进信息系统组织运用的举措随之而出——
    “不懂信息化,就被边缘化”,成为全旅官兵的警示语。班子成员人人带头学、个个带头练,上网能指挥、上车能操作。
    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统筹协调信息系统组织运用。
    全旅上下严格落实信息系统单装训练“信息小时”、信息系统联网组训“信息场日”,操作使用信息系统实现常态化。
    从“不想用”到“主动用”,从“偶尔用”到“常态用”。“人剑合一”,促使战斗力生成模式悄然发生转变。
    几年前,某新型指挥控制系统刚配发时,官兵发现系统不完善而用得较少。
    “平时不用好,战时就要吃败仗!”该旅党委马不停蹄带领机关人员和营连长赶赴某机场驻训,研究拓展新型指控系统功能。1个多月后,“多链路组网”等3种新战法新鲜出炉,有力促进了人装合成、战技合成、指技合成。
    深秋,该旅参加军区实兵对抗演习,上级要求一个营使用指挥信息系统参加实弹射击考核。该旅领导主动提出:旅、营、连三级指挥所,一律使用指挥信息系统组织实弹射击!
    “早一天使用,早一天形成体系作战能力。”近年来,该旅先后创造了17个“第一次”:第一次将新型野战通信手段配置到营连数据用户;第一次将营连射击指挥所由13人精简为3人……
    逼出了熟练使用,练出了信息优势,用出了良性循环。目前,全旅涌现出1400多名信息化骨干人才,有14人被评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全军优秀参谋,51人次享受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




http://chn.chinamil.com.cn/jdtp/2012-08/25/content_5003947.htm“神剑”突击“ e时代” ——南京军区某防空旅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纪实作者: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丁广阳 程永亮 记者 杨清刚2012-08-25     来源:解放军报
         8月中旬,该旅进行导弹发射演练,取得12发12中战绩。马 臣摄    走进南京军区某防空旅“开放式”旅史馆,犹如翻阅一部厚重的大书——    这本书的封面镌刻着一位上将的题词:“神剑”;扉页是一面惠安影雕:“导弹+一串串数据链”,代表着向“信息化防空劲旅”铿锵迈进;章节是5个翻开的书型石雕,分别题写着:戈壁铸剑、草原砺剑、南海论剑、大漠亮剑、黄海挥剑,见证了该旅纵横驰骋的发展足迹。    百闻不如一见。8月中旬,记者随同该旅千里机动至某演习场,目睹了官兵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12枚导弹如利剑出鞘,发发命中的壮举。    “神剑”突击,“网聚”给力。该旅列装某新型防空导弹以来,创造了在全军同类装备中发射数量最多、命中率最高的骄人战绩,有力地推动了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突破壁垒,把各个作战单元信息通道“联起来”——    打通“最后一公里”,赢得“关键下一秒”    “空情系统发现目标!”数百公里外“敌机”乍现显示屏,该旅指挥所立即进入战斗状态。    指挥车内,两名参谋端坐指挥席位,逐一研判与空军预警机联网的情报系统发来的“敌机”速度、航迹等数据。旅长张松黎敲击键盘,运用一体化指挥网,将战斗命令迅速传达至导弹发射单元。    目标渐近,战车雷达天线快速旋转搜索,操作手一摁按钮,导弹山呼海啸般腾空而起,“敌机”被炸得粉碎……    “过去是‘看见再打’,现在是‘抓住就打’。”张松黎说,带来这一变化的是各个作战单元之间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织就了一张精确捕捉每一个超视距目标的“无缝天网”。    这是一段颇为艰辛的探索历程。几年前,新装备来了,新系统来了,兴奋劲过后,官兵们发现,指挥系统之间、不同作战单元之间,信息系统标准不一、格式不符、接口不兼容,苦恼如影相随。    当时,尽管上级配发了空情接收与分发系统,旅指挥所已能与上级实现互联互通,但与单装发射系统无法联通,“信息流”行至“最后一公里”戛然而止。    如果指挥信息系统不能与打击末端贯通,那系统的网聚能力就等于零。面对这一新情况,该旅党委认为,未来空战,发现即摧毁,已步入“秒杀”时代。只有打通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公里”,想方设法把各个作战单元信息通道联起来,才能赢得决战决胜的“关键下一秒”。    为此,该旅专门成立攻关小组,研发出基于信息传输的“弹炮结合接口车”,实现了高炮作战单元和导弹作战单元之间的自主协同。这项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此基础上,他们以担负总部组织运用信息系统试点任务为契机,先后取得了46项成果,并获军队科技进步奖,打通了野战防空作战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从作战指挥到火力打击的无缝链接。    网络变通达,信息全覆盖。盛夏时节,该旅3台导弹战车参加总部组织的检验性演习。在蓝方实施强电磁干扰下,他们边组织2台战车雷达开机诱“敌”,边开通“多站联动”信息链路,待蓝方被迷惑后,保持静默的主打战车发射手陈明突然开机,从锁定目标到发射导弹,用时仅数秒。    如今,该旅指挥信息系统不仅与武器平台联为一体,还与各军兵种的信息系统联为一体,全网联动、立体打击,部队全方位打击能力倍增。    强势推进,逼全旅官兵人人把脑筋“用起来”——    植入“信息因子”,推动“信息主导”    “形成体系作战能力,用好信息系统是关键。”采访中,该旅政委唐向阳对记者讲述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    一次演练,四连连长在高速开进途中运用车载指挥系统下达命令,因不熟悉系统操作,用了近一分钟才输完短短10个字的指令。谁料,由于道路颠簸,车内剧烈震动,他操作时无意碰到了系统的触摸屏,导致系统死机,战机被贻误……    “利剑在手,还要有过人的剑法,方能一剑封喉。”唐向阳告诉记者,推动信息主导,关键是要在人脑中植入“信息因子”。    危机逼人奋进,一系列强势推进信息系统组织运用的举措随之而出——    “不懂信息化,就被边缘化”,成为全旅官兵的警示语。班子成员人人带头学、个个带头练,上网能指挥、上车能操作。    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统筹协调信息系统组织运用。    全旅上下严格落实信息系统单装训练“信息小时”、信息系统联网组训“信息场日”,操作使用信息系统实现常态化。    从“不想用”到“主动用”,从“偶尔用”到“常态用”。“人剑合一”,促使战斗力生成模式悄然发生转变。    几年前,某新型指挥控制系统刚配发时,官兵发现系统不完善而用得较少。    “平时不用好,战时就要吃败仗!”该旅党委马不停蹄带领机关人员和营连长赶赴某机场驻训,研究拓展新型指控系统功能。1个多月后,“多链路组网”等3种新战法新鲜出炉,有力促进了人装合成、战技合成、指技合成。    深秋,该旅参加军区实兵对抗演习,上级要求一个营使用指挥信息系统参加实弹射击考核。该旅领导主动提出:旅、营、连三级指挥所,一律使用指挥信息系统组织实弹射击!    “早一天使用,早一天形成体系作战能力。”近年来,该旅先后创造了17个“第一次”:第一次将新型野战通信手段配置到营连数据用户;第一次将营连射击指挥所由13人精简为3人……    逼出了熟练使用,练出了信息优势,用出了良性循环。目前,全旅涌现出1400多名信息化骨干人才,有14人被评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全军优秀参谋,51人次享受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



http://chn.chinamil.com.cn/jdtp/2012-08/25/content_5003947.htm
在加速转变中赢得主动解放军报评论员    7年前,本报曾推出一个防空劲旅的典型——北京军区某防空旅积极探索“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之路的事迹。今天,我们再向读者推荐一个防空劲旅的典型——南京军区某防空旅着眼信息化条件下体系作战能力建设,加速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宝贵经验。
    7年弹指一挥间,7年神剑铸辉煌。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发展,以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涌现,信息化战场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南京军区某防空旅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坚持以信息为主导,奋力探索加速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新途径,率先将新技术运用到部队信息化建设中,突破壁垒,强化网聚能力,成为信息化战场上又一支防空劲旅。
    两支劲旅,不同的时代课题,同样的历史担当。如果说“北国利剑”是我军探索信息化战争的开路先锋,那么“东南利剑”则是在我军有了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清晰“路线图”之后,涌现出来的又一支新锐。
    恩格斯曾说:“当技术浪潮在四周汹涌澎湃的时候,最需要的是更新、更勇敢的头脑。”赢得历史机遇,扛起时代担当,既要努力填平技术“时代差”,更要大力消除观念“时代差”,率先实现思维的跨越,加快推进部队全面转型发展。
    当前,世界信息技术正深刻影响并持续改变着作战样式和战争形态。赢取历史机遇的责任,落在了我们这一代军人身上。这既是挑战,又是使命,更是荣光!只有像南京军区某防空旅那样,始终以超前的思维、超常的举措,抢占信息技术革命的先机,才能赢得推进军事变革和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主动权。
两支劲旅,不同的时代课题,同样的历史担当
为我们两支劲旅的命中率  顶一下
关键是防空自动化啊,预警机的信息可以直接到集团军防空旅的导弹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