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核潜艇走进E时代 探秘大洋深处的网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3:43:00
2011核潜艇走进E时代 探秘大洋深处的网络
2010年07月19日   来源: 大洋网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新项目“深海快速通信系统”(CSD)将把深藏海底的核潜艇与美国国防部的全球信息网络连结起来,首次实现潜艇与陆空的双向通信交流。

    人类目前的通信手段已经发达到不仅能在喜马拉雅山最高峰打电话,还能在国际空间站里玩微博。然而,网络化的信息上天容易入海难,直到若干年前,海底100米以上的潜艇只能靠15分钟传送一个三字符组的“龟速”ELF无线电信号与地面沟通,更别说打电话、发邮件了。
    近年来,美国海军积极发展海底通信技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打造的一个新项目——“深海快速通信系统”(Communications at Speed and Depth,简称CSD)将把深藏海底的核潜艇与美国国防部的全球信息网络连结起来,首次实现潜艇与陆空的双向通信交流。该系统将于2011年1月投入测试,如果成功,美军潜艇将可在下潜时进行实时战术通信,大大提高行动的灵活性。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新项目“深海快速通信系统”(CSD)将把深藏海底的核潜艇与美国国防部的全球信息网络连结起来,首次实现潜艇与陆空的双向通信交流。


    传统技术障碍
    信息“上天容易入海难”单向慢速传输成瓶颈
    人们目前已经能在喜马拉雅山最高峰打电话、在国际空间站里玩微博了,然而,网络化的信息仍停留在“上天容易入海难”的阶段,深度潜伏在海底的核潜艇可谓是世界上最难接收到通讯信号的地方。传统的潜艇利用ELF无线电通讯,ELF频段是被定义在3000赫兹以下的频率范围,潜艇能在100米的深度以上接收到该频段信号,如果采用先进接收设备和天线,它还可使潜艇在400米的深度上接收到信号。这种通信手段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受核爆炸影响较小的优点,常用于弹道导弹核潜艇通讯。
    然而,这种通信手段有两个致命缺点:首先,它的传输能力较低。美国海军在上世纪70年代建立的“海员”系统,其信息传输速率每分钟只能传送10比特左右的信息。后来提出的“紧缩”ELF系统,据说需要15分钟才能传送一个三字符组,采用这种高度压缩的代码后,可用三字苻码组发送更多的报文。其次,这种系统在陆地的配套设施占地面积大,天线长度最短也要数十公里,由于岸站目标太大,容易遭到攻击破坏的危险十分大。第三,由于传输频率低速度慢,海底的潜艇只能单向接收外界发射的信号,而无法主动发送信息。长久以来,潜艇要把情报发送出去时,必须把“触角”伸出海平面甚至浮出水面,这极易导致潜艇暴露位置,成为攻击目标。尽管如此,ELF系统仍然是目前世界上占主流的深海通信手段。在全球仅有的几个ELF发射站里,美国就占了其中两个,一个位于密歇根州,一个位于威斯康星州。

    最新技术突破
    潜艇将与美军信息战“大脑”联网
    深海潜艇尽管具有隐蔽性强的特点,但潜艇里面的人员与外界的交流十分困难。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深海快速通信系统”(CSD)的项目负责人罗德·瑞恩兹表示:“人们以为在潜艇里能随时接听或拨打电话,其实这在海底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决定打造一个“21世纪的潜艇通信系统”,使深藏在海底的潜艇与海面上的军舰那样,能够与美国国防部的“全球信息栅格”(简称GIG)联网。GIG是美军为陆海军士兵、飞行员、陆战队员和决策层,提供数据保密及非保密计算机网络连接的全球性信息网,包括所有自有和租借的通信与计算系统、软件、数据、安全服务以及获取信息优势所必需的服务,堪称“网路中心战”的“大脑”。
    CSD系统与以往实现海底通信的类似尝试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它同样是依靠浮标作为信号传输的媒介,它同样要求这些浮标露出海平面,不同的是,它能实现其他系统不能达到的双向通信功能,不仅能接受信号,更能发射信号。此外,与其他系统只有一个浮标不同,CSD系统要求潜艇在海面部署三个浮标:其中两个是与潜艇连接的固定浮标,第三个则是自由漂浮的声纳浮标。固定浮标利用光缆实现数据传输,这条光缆绵延数英里,使得潜艇无论在任何深度都能利用超高频无线电波(UHF)或通过“铱星”(Iridium)卫星网络以最快的速度与外界进行交流,这也是“深海快速通信系统”得名的原因。另一个自由移动的声纳浮标则把声学信号转换为无线电频率,它可由飞机从空中投放,或由潜艇在海底发射,与其他潜艇进行水下声学通信。所有的浮标都是消耗型无线电浮标,固定浮标的使用寿命约为一个半小时,声纳浮标能使用3天,通信结束后,所有浮标将自动引爆下沉。
    从理论上来说,CSD系统能进行声讯通话,深海电话在未来将成为现实。瑞恩兹的团队去年4月曾尝试利用卫星进行通话,但“通话效果仍未达到理想程度”。电话并不是设计CSD系统的主要目的,美国海军很可能利用该系统与外界交换加密电码。这个“在一定深度和航速下进行通信的系统”使得美国海军潜艇可以在下潜状态时进行实时战术通信,有助于提高美国潜艇部队的行动灵活性。瑞恩兹认为:“CSD系统的价值在于,潜艇可以在不中断任务或者上浮到一定深度的情况下进行通信。很多时候,潜艇为了通信而上浮,增加了被探测到的可能性,也可能失去了对一个重要目标的跟踪监视。”
    据悉,CSD浮标的订单价值高达3500万美元,由美国最大军火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拿下,它将于两个次级承包商合作设计制造CSD浮标,它们分别是美国超级电子海洋系统公司(Ultra Electronics Ocean Systems)以及由美国斯帕顿电子公司和水下传感器系统公司组成的合资企业Erapsco公司。据悉,第一批浮标将于2011年1月投入测试,如果成功,CSD将成为全球第一个专为潜艇打造的海底双向通信系统。尽管浮标部署的具体深度属于保密信息,但瑞恩兹声称,连接浮标的光缆长度“以英里为单位”,且“长得足够令潜艇潜到一定深度时仍能保持正常网速。”
    军火商争相研发深海通信系统
    近年来,全球各大军火商纷纷加入研发海底通信系统的大军,它们提供的新技术也大大提高了潜艇的信息传输能力。比如,英国奎奈蒂克(QinetiQ)公司的“深海”计划能使美国海军的潜艇利用空中的蓝绿激光实现双向通信;美国雷神公司的“深海女妖”(Deep Siren)项目制造了消耗型的寻呼浮标,它们能把卫星信号转化成声学信号传递给海底的潜艇,但这种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另外,美军的高频主动极光研究项目(High Frequency Active Auroral Research Program,简称HAARP)也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尝试利用大气层作为天线的替代品,从阿拉斯加发射出的大功率高频电磁波束能激活地球的电离层,使它产生极端低频的波束,这种波束能穿过盐水折射到海底深处,为潜艇所接收。(信息时报)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0-07/19/c_12346146.htm2011核潜艇走进E时代 探秘大洋深处的网络
2010年07月19日   来源: 大洋网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新项目“深海快速通信系统”(CSD)将把深藏海底的核潜艇与美国国防部的全球信息网络连结起来,首次实现潜艇与陆空的双向通信交流。

    人类目前的通信手段已经发达到不仅能在喜马拉雅山最高峰打电话,还能在国际空间站里玩微博。然而,网络化的信息上天容易入海难,直到若干年前,海底100米以上的潜艇只能靠15分钟传送一个三字符组的“龟速”ELF无线电信号与地面沟通,更别说打电话、发邮件了。
    近年来,美国海军积极发展海底通信技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打造的一个新项目——“深海快速通信系统”(Communications at Speed and Depth,简称CSD)将把深藏海底的核潜艇与美国国防部的全球信息网络连结起来,首次实现潜艇与陆空的双向通信交流。该系统将于2011年1月投入测试,如果成功,美军潜艇将可在下潜时进行实时战术通信,大大提高行动的灵活性。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新项目“深海快速通信系统”(CSD)将把深藏海底的核潜艇与美国国防部的全球信息网络连结起来,首次实现潜艇与陆空的双向通信交流。


    传统技术障碍
    信息“上天容易入海难”单向慢速传输成瓶颈
    人们目前已经能在喜马拉雅山最高峰打电话、在国际空间站里玩微博了,然而,网络化的信息仍停留在“上天容易入海难”的阶段,深度潜伏在海底的核潜艇可谓是世界上最难接收到通讯信号的地方。传统的潜艇利用ELF无线电通讯,ELF频段是被定义在3000赫兹以下的频率范围,潜艇能在100米的深度以上接收到该频段信号,如果采用先进接收设备和天线,它还可使潜艇在400米的深度上接收到信号。这种通信手段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受核爆炸影响较小的优点,常用于弹道导弹核潜艇通讯。
    然而,这种通信手段有两个致命缺点:首先,它的传输能力较低。美国海军在上世纪70年代建立的“海员”系统,其信息传输速率每分钟只能传送10比特左右的信息。后来提出的“紧缩”ELF系统,据说需要15分钟才能传送一个三字符组,采用这种高度压缩的代码后,可用三字苻码组发送更多的报文。其次,这种系统在陆地的配套设施占地面积大,天线长度最短也要数十公里,由于岸站目标太大,容易遭到攻击破坏的危险十分大。第三,由于传输频率低速度慢,海底的潜艇只能单向接收外界发射的信号,而无法主动发送信息。长久以来,潜艇要把情报发送出去时,必须把“触角”伸出海平面甚至浮出水面,这极易导致潜艇暴露位置,成为攻击目标。尽管如此,ELF系统仍然是目前世界上占主流的深海通信手段。在全球仅有的几个ELF发射站里,美国就占了其中两个,一个位于密歇根州,一个位于威斯康星州。

    最新技术突破
    潜艇将与美军信息战“大脑”联网
    深海潜艇尽管具有隐蔽性强的特点,但潜艇里面的人员与外界的交流十分困难。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深海快速通信系统”(CSD)的项目负责人罗德·瑞恩兹表示:“人们以为在潜艇里能随时接听或拨打电话,其实这在海底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决定打造一个“21世纪的潜艇通信系统”,使深藏在海底的潜艇与海面上的军舰那样,能够与美国国防部的“全球信息栅格”(简称GIG)联网。GIG是美军为陆海军士兵、飞行员、陆战队员和决策层,提供数据保密及非保密计算机网络连接的全球性信息网,包括所有自有和租借的通信与计算系统、软件、数据、安全服务以及获取信息优势所必需的服务,堪称“网路中心战”的“大脑”。
    CSD系统与以往实现海底通信的类似尝试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它同样是依靠浮标作为信号传输的媒介,它同样要求这些浮标露出海平面,不同的是,它能实现其他系统不能达到的双向通信功能,不仅能接受信号,更能发射信号。此外,与其他系统只有一个浮标不同,CSD系统要求潜艇在海面部署三个浮标:其中两个是与潜艇连接的固定浮标,第三个则是自由漂浮的声纳浮标。固定浮标利用光缆实现数据传输,这条光缆绵延数英里,使得潜艇无论在任何深度都能利用超高频无线电波(UHF)或通过“铱星”(Iridium)卫星网络以最快的速度与外界进行交流,这也是“深海快速通信系统”得名的原因。另一个自由移动的声纳浮标则把声学信号转换为无线电频率,它可由飞机从空中投放,或由潜艇在海底发射,与其他潜艇进行水下声学通信。所有的浮标都是消耗型无线电浮标,固定浮标的使用寿命约为一个半小时,声纳浮标能使用3天,通信结束后,所有浮标将自动引爆下沉。
    从理论上来说,CSD系统能进行声讯通话,深海电话在未来将成为现实。瑞恩兹的团队去年4月曾尝试利用卫星进行通话,但“通话效果仍未达到理想程度”。电话并不是设计CSD系统的主要目的,美国海军很可能利用该系统与外界交换加密电码。这个“在一定深度和航速下进行通信的系统”使得美国海军潜艇可以在下潜状态时进行实时战术通信,有助于提高美国潜艇部队的行动灵活性。瑞恩兹认为:“CSD系统的价值在于,潜艇可以在不中断任务或者上浮到一定深度的情况下进行通信。很多时候,潜艇为了通信而上浮,增加了被探测到的可能性,也可能失去了对一个重要目标的跟踪监视。”
    据悉,CSD浮标的订单价值高达3500万美元,由美国最大军火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拿下,它将于两个次级承包商合作设计制造CSD浮标,它们分别是美国超级电子海洋系统公司(Ultra Electronics Ocean Systems)以及由美国斯帕顿电子公司和水下传感器系统公司组成的合资企业Erapsco公司。据悉,第一批浮标将于2011年1月投入测试,如果成功,CSD将成为全球第一个专为潜艇打造的海底双向通信系统。尽管浮标部署的具体深度属于保密信息,但瑞恩兹声称,连接浮标的光缆长度“以英里为单位”,且“长得足够令潜艇潜到一定深度时仍能保持正常网速。”
    军火商争相研发深海通信系统
    近年来,全球各大军火商纷纷加入研发海底通信系统的大军,它们提供的新技术也大大提高了潜艇的信息传输能力。比如,英国奎奈蒂克(QinetiQ)公司的“深海”计划能使美国海军的潜艇利用空中的蓝绿激光实现双向通信;美国雷神公司的“深海女妖”(Deep Siren)项目制造了消耗型的寻呼浮标,它们能把卫星信号转化成声学信号传递给海底的潜艇,但这种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另外,美军的高频主动极光研究项目(High Frequency Active Auroral Research Program,简称HAARP)也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尝试利用大气层作为天线的替代品,从阿拉斯加发射出的大功率高频电磁波束能激活地球的电离层,使它产生极端低频的波束,这种波束能穿过盐水折射到海底深处,为潜艇所接收。(信息时报)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0-07/19/c_123461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