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鱼雷发射装置与潜艇抗沉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13:32:04
读完新近一期《现代舰船》,对《“旧金山”号核潜艇触礁事故的再思考》一文颇有些感触和不同想法,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本贴的题目是“鱼雷发射装置与潜艇抗沉性”,之所以没有简单地称为鱼雷发射管是因为发射管口盖同样是整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由于在艇体上有开口,对结构会产生一系列影响。学过高中数学的都知道圆锥曲线这个概念,简单地说有一根圆柱体的木棒,沿横截面斜切所获得的是椭圆形。这样,布置在潜艇艏部的鱼雷发射管口盖就更近似于圆形,而处于舯部的鱼类发射管端部就更近似于椭圆形。事实上,像洛杉矶级这样的舯部鱼类发射装置,外部覆盖有弧形槽板。
之所以要说这些,其实全在于不同的开口会对强度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撞击时出现的损坏程度势必也不一样。如果是擦撞,洛杉矶级的舯部鱼雷发射管口盖很容易发生变形,甚至导致接缝边缘撕裂。
我并不很同意碰撞直接导致鱼雷殉爆的说法。现代鱼雷并非采用简单的压发碰撞引信,且战雷头装药采用严格的击发保险和钝感装药,相对而言高能推进剂才更危险。而且鱼雷发射管长度要超过鱼雷本身的长度,前部通常留有一定空间。但是鱼雷发射管本身一旦产生形变,则可能将鱼雷卡住,或造成雷体破裂,高能燃料外泻。问题是以不同角度撞击,和采用何种鱼雷发射装置布置方式,产生鱼雷发射管形变的概率是不同的。
再者,鱼雷发射管是个压力容器,本身管壁有相当强度,到底产生何种结果应该容易从计算和实验获得。对于像海狼级这样采用自航式鱼雷发射装置的潜艇,鱼类发射管内径要到与鱼雷和潜射导弹的直径,有一定的防止卡弹的余度。读完新近一期《现代舰船》,对《“旧金山”号核潜艇触礁事故的再思考》一文颇有些感触和不同想法,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本贴的题目是“鱼雷发射装置与潜艇抗沉性”,之所以没有简单地称为鱼雷发射管是因为发射管口盖同样是整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由于在艇体上有开口,对结构会产生一系列影响。学过高中数学的都知道圆锥曲线这个概念,简单地说有一根圆柱体的木棒,沿横截面斜切所获得的是椭圆形。这样,布置在潜艇艏部的鱼雷发射管口盖就更近似于圆形,而处于舯部的鱼类发射管端部就更近似于椭圆形。事实上,像洛杉矶级这样的舯部鱼类发射装置,外部覆盖有弧形槽板。
之所以要说这些,其实全在于不同的开口会对强度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撞击时出现的损坏程度势必也不一样。如果是擦撞,洛杉矶级的舯部鱼雷发射管口盖很容易发生变形,甚至导致接缝边缘撕裂。
我并不很同意碰撞直接导致鱼雷殉爆的说法。现代鱼雷并非采用简单的压发碰撞引信,且战雷头装药采用严格的击发保险和钝感装药,相对而言高能推进剂才更危险。而且鱼雷发射管长度要超过鱼雷本身的长度,前部通常留有一定空间。但是鱼雷发射管本身一旦产生形变,则可能将鱼雷卡住,或造成雷体破裂,高能燃料外泻。问题是以不同角度撞击,和采用何种鱼雷发射装置布置方式,产生鱼雷发射管形变的概率是不同的。
再者,鱼雷发射管是个压力容器,本身管壁有相当强度,到底产生何种结果应该容易从计算和实验获得。对于像海狼级这样采用自航式鱼雷发射装置的潜艇,鱼类发射管内径要到与鱼雷和潜射导弹的直径,有一定的防止卡弹的余度。
直接碰撞导致鱼雷出问题,更有可能是出在俄国艇上。旧金山这次撞击,前面损失这么大,但也没有伤及耐压壳体。但是如果俄艇正面高速撞击,那双壳肯定都完蛋。
加上俄国人的鱼雷有些让人不大放心。
美国潜艇这么结实,从正面进攻看来希望渺茫。
作者私下里特意提到美国潜艇耐压壳的实际厚度,还有抗毁伤能力。这些内容会逐渐通过现代舰船介绍的。
大家好象都没有考虑鱼雷燃料的影响啊!
据说俄罗斯“库尔斯克”上爆炸的是超空泡鱼雷,燃料是极易燃易爆的。再考虑到53—58和53—65鱼雷的氧化剂是过氧化氢,危险性很大。我国当年仿制苏联鱼雷的时候就没有仿制氧气鱼雷而仿制了瓦斯鱼雷。
我已经说到了,俄国人的鱼雷有些让人不大放心。
这次洛杉矶高速撞击,里面不少人是在艇内短距离“横飞”时撞伤的。
看来以前的刊物上宣传把美国潜艇弱化了,果然是比想像的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