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我们能从日本帝国衰亡的历史中总结出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6:13:20


漫谈我们能从日本帝国衰亡的历史中总结出什么?

笔者选择了1931年到1945年这个时间跨度作为漫谈的纵向区间,这个时间段也涵括了日本从一战后开始对外侵略到最终衰亡的历史。本文探讨的重点着重在其间日本所面临的四次重大选择关口的四次重大选择,即:1,1931年“9•18事变”的发动与否;2,南进还是北进?1937年“7•7芦沟桥事变”的发动与否;3,“偷袭珍珠港”的发动与否及其内容的可能改变;4,“中途岛海战”的发动与否(兼批南云忠一不包括情报的指挥错误)。当这四次的重大选择都确定了之后,日本帝国衰亡的命运也就不再能够避免。

一 1931年“9•18事变”的发动与否

在1931年,能说眼光锐利的政治家们已经预测到了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几年后就会爆发吗?恐怕不能。

此时,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存在着三个强国和一个大国,即日本、苏联和美国这三个强国以及中国这个大国。三个强国中也只有日本是能够并已经在全力盯住这个地区的,而苏联和美国更为关注和投入的却是欧洲。

地理上日本大致处于亚太地区的中心(小而薄弱的中心),是能左右其手还是被包了饺子,这还不好说,要看你的国策拓展而定。此时经济上的世界排名,日本大致处在了坐六望五的位置(处于第五位的法国领先日本不多)。

甲午战争后日本殖民了朝鲜半岛,日俄战争亦开拓出了在中国东北地区(满州)的前景。如果能再进一步,殖民满州,其之得失,对于日本帝国上下来说似乎并不是个需要讨论的话题。

对此,美国是会报有推动的心态的,如果能让日本和苏联在满州漫长的边境线上直接军事对峙,并进而随时可能发酵为日俄战争,无疑对美国的国家利益极为有利。而此时的苏联羽翼未丰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想自家门前早晚晃荡着的矮壮的武士身影。

一方面,开拓了国运当然是好事,但另一方面,夺寸的心态总是会趋向于进尺,是害了他还是便宜了他,现在还不好说。

二 南进还是北进?1937年“7•7芦沟桥事变”的发动与否

列强环伺之下,焉能轻启战端变身鹬蚌。石原莞尔的战略眼光很锐利,富有穿透力,但在日本这个一向缺乏思想的岛国里,又怎能奈何偏执、促狭和盲从。

日本1918年通过的帝国国防方针,相应地把美国定为头号潜在敌人,苏联为二号潜在敌人,但是这个次序很有争论。日本陆军早把苏联实力的加强和在中国的渗透看做是它大陆扩张的最大障碍,理所当然地要把俄国当作头号潜在敌人。次序相争原本也可以只是停留在绝密的书面或口头上,但到了1937年,书面上的问题成为了现实在迫切等待着的重大决定。

对“7•7芦沟桥事变”到底是扩大还是不扩大?任何人都清楚,已经不会再有任何的“墨尼黑协定”存在的可能性。“芦沟桥事变”一旦扩大化,就是要打一场全面的侵华战争了,而此是身陷中国的汪洋,对日本来说是个行得通的战略选择吗?日本你做好了准备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苏联大松了一口气,家门口那早晚晃荡着的矮壮武士身影一下子变成只具有了象征意义。对于美国来说这不是南进,而是应被包括在北进的范围内,已经知道不但是可能南进的力量被大打了折扣,而且套在日本帝国脖子上的那根隐形绞索——石油,终于到了可以随时勒紧的阶段了。

如果将成果固化在芦沟桥事变之前待机,转而保证或南进或北进的选择适时再发,无疑这在战略上还是占有主动地位的。

20年的以美国为假想敌的日本帝国海军,全力整备,忙得不亦乐乎。但到了41年7月,美国觉得时机成熟了,只凭一个小小的举措,就让帝国海军深陷进退两难的境地,这就是美英荷三国宣布联合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
当时,日本贮备有六十四十五万吨石油,算是不少了,但有去无来,即便严格节约,最多也只够用三、四年。没有了石油,帝国海军寸步难行,好象日本就只好唯英美阵营之命是听了。
可还是有人不这么想,他要破局。
有那么的一些相似吗?可能不少人读到这里,便联想起了当今中国的石油命脉,但与日本帝国那时相比,还是有两条的不同之处:1,核时代,确保互相摧毁。2,经济的依存度。当然,警惕之心也是有的。

态势之所以不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芦沟桥事变扩大化后的全面侵华战争。如果没有形成这一局面,我想,41年7月美国等不会出手石油牌,而只会继续观望。

发生了终究是发生了,那个想破局的人要拼一场为时只能是两年的赌注,即:要在两年的时间内消灭美国的太平洋舰队。他的这个国运之赌能赢吗?或者说是有可能赢吗?这还并不好说,能说的是,当41年7月美英荷的“禁油令”正式启动时,自古华山一条道,帝国已别无选择。

美国在扯紧石油绞索前,会有个基本判断,它包含有两点:
1,日本帝国鉴于如此恶劣的战争态势,如沉默也只能在沉默中不断地衰弱下去
2,狗急跳墙,美国也不怕,不打一下求得战果,又谈何在太平洋抵定惟我独尊的名分
只是,华盛顿还是没有料想到,狗急跳墙也能跳的如此猛烈,一时之间,谁主太平洋还真的是很难说。

这里可能还存在有一个岔路口?
1,为了夺取石油(满州大庆油田的概念不可能早些出现?),永野修身海军大将为首的军令部,精心制订了战争爆发后尽快夺取东南亚富饶产油区的计划,并要在以珍珠港为基地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能进行干涉之前就完成这一占领。如果以后美国太平洋舰队出击,日本舰队便根据老的防御主义原则,在西太平洋进行阻击并予以歼灭。

如果这个计划尽量本着有限的目的(印马,撇开菲?),控制事态蔓延,配以经济政治诠释,那么美国的反映是会立刻还是延缓宣战,甚至也有可能并不必然宣战,或是宣战以后还是太平洋无战事?不是一点没有探讨余地的。

2,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在1941年初提出偷袭珍珠港,直指第一时间歼灭美太平洋舰队。

​如此,光是第2个计划,更不用说第1和第2计划合流了,美国人一定会立刻宣战。

山本五十六无疑是位性格坚毅的人,有战略眼光,但他又象是个半截身躯留在了云端之上的人。他很想保留这样的印象在人们的心目中吗?是的,他疏于战术上的孜孜不倦如饮如馔,发生在太平洋战争之前的海军航空兵的革命,他也是只伸进去了一只脚。作为对帝国海军有着很大影响力的人物,又是著名的“知美派”,以后所发生的一切,胜利有他的贡献,失败也有着他推卸不掉的责任,而且是带有根本性的责任。

​战争之前,直到战争结束,对于帝国海军的军备政策,舰队配备编组和战术思想的确立,甚至是人事上没有重用重奖航空兵出身的将领等,这个半截身躯留在了云端之上的人,应该是负有责任的。

我们来看看偷袭珍珠港时,舰队的编组情况:
第一、第二、第五航空母舰战队,共包括六艘大型航空母舰,再加上两艘快速战列舰、两艘重巡洋舰,一艘轻巡洋舰及九艘驱逐舰组成的警戒部队,以及三艘潜艇组成的先遣巡逻部队和由八艘油船组成的补给部队,总计31艘。

行进中,六艘航空母舰居中,排成两路纵队。在航空母舰外四角上,有两艘战列舰和两艘巡洋舰,在航空母舰后面是八艘油船。在这些舰船周围,有九艘驱逐舰担负警戒。警戒部队旗舰“阿武隈号”轻巡洋舰,在这个环形队形的正前面。在环形队形前方大约二百海里的地方,有三艘潜艇,担负着航路巡逻任务。

那么,这样的编组反映出了什么样的严重问题呢?是的,我认为联合舰队的机动部队的配备和编组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在袭击珍珠港时,因没有发生舰队母舰的直接对决,而被掩盖了下来,但是在中途岛海战时,它就充分并惨烈地暴露了出来。能说山本在海军航空兵的革命中,只伸进去了一只脚,就是因为在他的骨子里,还是念念不忘他的大舰巨炮,把它们当成了心肝宝贝。

1,配备上:
在31艘的舰艇中,除去三艘潜艇组成的先遣巡逻部队和由八艘油船组成的补给部队,只剩下了20艘,即由14艘舰艇护卫着6艘主力航空母舰,而且,这14艘舰艇中还包括9艘驱逐舰。战列舰只有2艘,再加上2艘重巡洋舰,也不够6艘航母一对一分的,是因为联合舰队的战列舰少而不敷分配吗?当然不是。

2,编组上:
六艘航空母舰居中,排成两路纵队。在航空母舰外四角上,有两艘战列舰和两艘巡洋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帝国海军竟然没有编成只以一艘主力航母为核心的特混编队,而是不可思议地蛮不在乎地将6艘航母,以两路纵队排在了一起。写到这里,笔者彻底晕了,就是航母船体不值钱,那甲板飞机上的飞行员可是黄金堆出来的啊,精兵中的精兵啊,损失了难道是能很容易地就补回来的?

(接下来的内容,在回复中写,早上一口气写了不少了,休息会)


漫谈我们能从日本帝国衰亡的历史中总结出什么?

笔者选择了1931年到1945年这个时间跨度作为漫谈的纵向区间,这个时间段也涵括了日本从一战后开始对外侵略到最终衰亡的历史。本文探讨的重点着重在其间日本所面临的四次重大选择关口的四次重大选择,即:1,1931年“9•18事变”的发动与否;2,南进还是北进?1937年“7•7芦沟桥事变”的发动与否;3,“偷袭珍珠港”的发动与否及其内容的可能改变;4,“中途岛海战”的发动与否(兼批南云忠一不包括情报的指挥错误)。当这四次的重大选择都确定了之后,日本帝国衰亡的命运也就不再能够避免。

一 1931年“9•18事变”的发动与否

在1931年,能说眼光锐利的政治家们已经预测到了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几年后就会爆发吗?恐怕不能。

此时,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存在着三个强国和一个大国,即日本、苏联和美国这三个强国以及中国这个大国。三个强国中也只有日本是能够并已经在全力盯住这个地区的,而苏联和美国更为关注和投入的却是欧洲。

地理上日本大致处于亚太地区的中心(小而薄弱的中心),是能左右其手还是被包了饺子,这还不好说,要看你的国策拓展而定。此时经济上的世界排名,日本大致处在了坐六望五的位置(处于第五位的法国领先日本不多)。

甲午战争后日本殖民了朝鲜半岛,日俄战争亦开拓出了在中国东北地区(满州)的前景。如果能再进一步,殖民满州,其之得失,对于日本帝国上下来说似乎并不是个需要讨论的话题。

对此,美国是会报有推动的心态的,如果能让日本和苏联在满州漫长的边境线上直接军事对峙,并进而随时可能发酵为日俄战争,无疑对美国的国家利益极为有利。而此时的苏联羽翼未丰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想自家门前早晚晃荡着的矮壮的武士身影。

一方面,开拓了国运当然是好事,但另一方面,夺寸的心态总是会趋向于进尺,是害了他还是便宜了他,现在还不好说。

二 南进还是北进?1937年“7•7芦沟桥事变”的发动与否

列强环伺之下,焉能轻启战端变身鹬蚌。石原莞尔的战略眼光很锐利,富有穿透力,但在日本这个一向缺乏思想的岛国里,又怎能奈何偏执、促狭和盲从。

日本1918年通过的帝国国防方针,相应地把美国定为头号潜在敌人,苏联为二号潜在敌人,但是这个次序很有争论。日本陆军早把苏联实力的加强和在中国的渗透看做是它大陆扩张的最大障碍,理所当然地要把俄国当作头号潜在敌人。次序相争原本也可以只是停留在绝密的书面或口头上,但到了1937年,书面上的问题成为了现实在迫切等待着的重大决定。

对“7•7芦沟桥事变”到底是扩大还是不扩大?任何人都清楚,已经不会再有任何的“墨尼黑协定”存在的可能性。“芦沟桥事变”一旦扩大化,就是要打一场全面的侵华战争了,而此是身陷中国的汪洋,对日本来说是个行得通的战略选择吗?日本你做好了准备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苏联大松了一口气,家门口那早晚晃荡着的矮壮武士身影一下子变成只具有了象征意义。对于美国来说这不是南进,而是应被包括在北进的范围内,已经知道不但是可能南进的力量被大打了折扣,而且套在日本帝国脖子上的那根隐形绞索——石油,终于到了可以随时勒紧的阶段了。

如果将成果固化在芦沟桥事变之前待机,转而保证或南进或北进的选择适时再发,无疑这在战略上还是占有主动地位的。

20年的以美国为假想敌的日本帝国海军,全力整备,忙得不亦乐乎。但到了41年7月,美国觉得时机成熟了,只凭一个小小的举措,就让帝国海军深陷进退两难的境地,这就是美英荷三国宣布联合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
当时,日本贮备有六十四十五万吨石油,算是不少了,但有去无来,即便严格节约,最多也只够用三、四年。没有了石油,帝国海军寸步难行,好象日本就只好唯英美阵营之命是听了。
可还是有人不这么想,他要破局。
有那么的一些相似吗?可能不少人读到这里,便联想起了当今中国的石油命脉,但与日本帝国那时相比,还是有两条的不同之处:1,核时代,确保互相摧毁。2,经济的依存度。当然,警惕之心也是有的。

态势之所以不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芦沟桥事变扩大化后的全面侵华战争。如果没有形成这一局面,我想,41年7月美国等不会出手石油牌,而只会继续观望。

发生了终究是发生了,那个想破局的人要拼一场为时只能是两年的赌注,即:要在两年的时间内消灭美国的太平洋舰队。他的这个国运之赌能赢吗?或者说是有可能赢吗?这还并不好说,能说的是,当41年7月美英荷的“禁油令”正式启动时,自古华山一条道,帝国已别无选择。

美国在扯紧石油绞索前,会有个基本判断,它包含有两点:
1,日本帝国鉴于如此恶劣的战争态势,如沉默也只能在沉默中不断地衰弱下去
2,狗急跳墙,美国也不怕,不打一下求得战果,又谈何在太平洋抵定惟我独尊的名分
只是,华盛顿还是没有料想到,狗急跳墙也能跳的如此猛烈,一时之间,谁主太平洋还真的是很难说。

这里可能还存在有一个岔路口?
1,为了夺取石油(满州大庆油田的概念不可能早些出现?),永野修身海军大将为首的军令部,精心制订了战争爆发后尽快夺取东南亚富饶产油区的计划,并要在以珍珠港为基地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能进行干涉之前就完成这一占领。如果以后美国太平洋舰队出击,日本舰队便根据老的防御主义原则,在西太平洋进行阻击并予以歼灭。

如果这个计划尽量本着有限的目的(印马,撇开菲?),控制事态蔓延,配以经济政治诠释,那么美国的反映是会立刻还是延缓宣战,甚至也有可能并不必然宣战,或是宣战以后还是太平洋无战事?不是一点没有探讨余地的。

2,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在1941年初提出偷袭珍珠港,直指第一时间歼灭美太平洋舰队。

​如此,光是第2个计划,更不用说第1和第2计划合流了,美国人一定会立刻宣战。

山本五十六无疑是位性格坚毅的人,有战略眼光,但他又象是个半截身躯留在了云端之上的人。他很想保留这样的印象在人们的心目中吗?是的,他疏于战术上的孜孜不倦如饮如馔,发生在太平洋战争之前的海军航空兵的革命,他也是只伸进去了一只脚。作为对帝国海军有着很大影响力的人物,又是著名的“知美派”,以后所发生的一切,胜利有他的贡献,失败也有着他推卸不掉的责任,而且是带有根本性的责任。

​战争之前,直到战争结束,对于帝国海军的军备政策,舰队配备编组和战术思想的确立,甚至是人事上没有重用重奖航空兵出身的将领等,这个半截身躯留在了云端之上的人,应该是负有责任的。

我们来看看偷袭珍珠港时,舰队的编组情况:
第一、第二、第五航空母舰战队,共包括六艘大型航空母舰,再加上两艘快速战列舰、两艘重巡洋舰,一艘轻巡洋舰及九艘驱逐舰组成的警戒部队,以及三艘潜艇组成的先遣巡逻部队和由八艘油船组成的补给部队,总计31艘。

行进中,六艘航空母舰居中,排成两路纵队。在航空母舰外四角上,有两艘战列舰和两艘巡洋舰,在航空母舰后面是八艘油船。在这些舰船周围,有九艘驱逐舰担负警戒。警戒部队旗舰“阿武隈号”轻巡洋舰,在这个环形队形的正前面。在环形队形前方大约二百海里的地方,有三艘潜艇,担负着航路巡逻任务。

那么,这样的编组反映出了什么样的严重问题呢?是的,我认为联合舰队的机动部队的配备和编组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在袭击珍珠港时,因没有发生舰队母舰的直接对决,而被掩盖了下来,但是在中途岛海战时,它就充分并惨烈地暴露了出来。能说山本在海军航空兵的革命中,只伸进去了一只脚,就是因为在他的骨子里,还是念念不忘他的大舰巨炮,把它们当成了心肝宝贝。

1,配备上:
在31艘的舰艇中,除去三艘潜艇组成的先遣巡逻部队和由八艘油船组成的补给部队,只剩下了20艘,即由14艘舰艇护卫着6艘主力航空母舰,而且,这14艘舰艇中还包括9艘驱逐舰。战列舰只有2艘,再加上2艘重巡洋舰,也不够6艘航母一对一分的,是因为联合舰队的战列舰少而不敷分配吗?当然不是。

2,编组上:
六艘航空母舰居中,排成两路纵队。在航空母舰外四角上,有两艘战列舰和两艘巡洋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帝国海军竟然没有编成只以一艘主力航母为核心的特混编队,而是不可思议地蛮不在乎地将6艘航母,以两路纵队排在了一起。写到这里,笔者彻底晕了,就是航母船体不值钱,那甲板飞机上的飞行员可是黄金堆出来的啊,精兵中的精兵啊,损失了难道是能很容易地就补回来的?

(接下来的内容,在回复中写,早上一口气写了不少了,休息会)
列强环伺之下,焉能轻启战端变身鹬蚌
这算是一条古老经验的再次阐述吧
兔子还这么弱小,咱就磨着吧!好好读书,认真工作!
题外之言
如果芦沟桥事变没有扩大化,而是被就地平息,保持原态势
国内的状况会被改变很多吧
不要穷兵黩武
要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


20年的以美国为假想敌的日本帝国海军,全力整备,忙得不亦乐乎。但到了41年7月,美国觉得时机成熟了,只凭一个小小的举措,就让帝国海军深陷进退两难的境地,这就是美英荷三国宣布联合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
当时,日本贮备有六十四十五万吨石油,算是不少了,但有去无来,即便严格节约,最多也只够用三、四年。没有了石油,帝国海军寸步难行,好象日本就只好唯英美阵营之命是听了。
可还是有人不这么想,他要破局。

20年的以美国为假想敌的日本帝国海军,全力整备,忙得不亦乐乎。但到了41年7月,美国觉得时机成熟了,只凭一个小小的举措,就让帝国海军深陷进退两难的境地,这就是美英荷三国宣布联合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
当时,日本贮备有六十四十五万吨石油,算是不少了,但有去无来,即便严格节约,最多也只够用三、四年。没有了石油,帝国海军寸步难行,好象日本就只好唯英美阵营之命是听了。
可还是有人不这么想,他要破局。
有多大饭量,有多少余粮吃多少饭
日本要早知道张少帅那么配合,918还得早点
诺门罕都被爆出翔来了还北进,搞笑呢
有那么的一些相似吗?可能不少人读到这里,便联想起了当今中国的石油命脉
但与日本帝国那时相比,还是有两条的不同之处:
1,核时代,确保互相摧毁
2,经济的依存度
当然,警惕之心也是有的
人心不足蛇吞象。不能克制自己野心的人是高风险的人。
Saylor 发表于 2012-8-24 11:12
日本要早知道张少帅那么配合,918还得早点
诺门罕都被爆出翔来了还北进,搞笑呢
比之苏联,日本的航空力量不差,斗志士气不差
要说差了,地面装甲力量差了
有心发展的话,从德国引进点技术提高,不是很难的
关键是他的战略选择
长城好 发表于 2012-8-24 11:19
比之苏联,日本的航空力量不差,斗志士气不差
要说差了,地面装甲力量差了
有心发展的话,从德国引进点 ...
而苏联却是有着极大的顾忌
在欧州事态发展未定时期,他决不可能也决不敢以主力东顾
(小规模的冲突,打的是个心态较量)
长城好 发表于 2012-8-24 11:19
比之苏联,日本的航空力量不差,斗志士气不差
要说差了,地面装甲力量差了
有心发展的话,从德国引进点 ...
另就重要的后勤保障及兵力机动能力方面来说,无疑日本占有优势
不要蛇吃象,在时机与实力不济的时候向别人挑战,除非遇上好运,否则战略、战术都败,哪怕战术胜利,也会失败。

甲午之战,除了清军太烂以外,敌情不明,自已老底被人探得一清二楚,没有战争意志,是清朝失败的主要原因。。。

北洋水师的实力应当在日舰之上的。。。如果殊死抵抗,把日本赶下海也是可以做得到的。
不妨学学美国的崛起史,更有意义。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该打就打,不该打孤立
做人得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国家也一样
民族主义高涨  头脑狂热  低估美国 误判美国   灭国   情理之中


态势之所以不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芦沟桥事变扩大化后的全面侵华战争。如果没有形成这一局面,我想,41年7月美国等不会出手石油牌,而只会继续观望。

发生了终究是发生了,那个想破局的人要拼一场为时只能是两年的赌注,即:要在两年的时间内消灭美国的太平洋舰队。他的这个国运之赌能赢吗?或者说是有可能赢吗?这还并不好说,能说的是,当41年7月美英荷的“禁油令”正式启动时,自古华山一条道,帝国已别无选择。

美国在扯紧石油绞索前,会有个基本判断,它包含有两点:
1,日本帝国鉴于如此恶劣的战争态势,如沉默也只能在沉默中不断地衰弱下去
2,狗急跳墙,美国也不怕,不打一下求得战果,又谈何在太平洋抵定惟我独尊的名分

​只是,华盛顿还是没有料想到,狗急跳墙也能跳的如此猛烈,一时之间,谁主太平洋还真的是很难说。






态势之所以不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芦沟桥事变扩大化后的全面侵华战争。如果没有形成这一局面,我想,41年7月美国等不会出手石油牌,而只会继续观望。

发生了终究是发生了,那个想破局的人要拼一场为时只能是两年的赌注,即:要在两年的时间内消灭美国的太平洋舰队。他的这个国运之赌能赢吗?或者说是有可能赢吗?这还并不好说,能说的是,当41年7月美英荷的“禁油令”正式启动时,自古华山一条道,帝国已别无选择。

美国在扯紧石油绞索前,会有个基本判断,它包含有两点:
1,日本帝国鉴于如此恶劣的战争态势,如沉默也只能在沉默中不断地衰弱下去
2,狗急跳墙,美国也不怕,不打一下求得战果,又谈何在太平洋抵定惟我独尊的名分

​只是,华盛顿还是没有料想到,狗急跳墙也能跳的如此猛烈,一时之间,谁主太平洋还真的是很难说。




老瓢 发表于 2012-8-24 11:43
不要蛇吃象,在时机与实力不济的时候向别人挑战,除非遇上好运,否则战略、战术都败,哪怕战术胜利,也会失 ...
震惊了,还有人信北洋水师实力在日军之上啊
没事不要赌国运
久赌必输
日本的人地矛盾和地理位置决定了他的杯具命运,而日本的机遇早已经随着战败而不复东流。
日本啊!岛国啊!盼望登上大陆的期望强烈啊


“苏联大松了一口气,家门口那早晚晃荡着的矮壮武士身影一下子变成只具有了象征意义。”
以斯 大 林的老辣,布良斯克方面军吃紧时,不管有没有佐尔格的情报,也会毫不犹豫地从远东调兵,以象征意义对象征意义
何况,乌拉尔以东广袤的荒芜土地,万一日军真来了,就是跑也够他们跑上好一段的
个人认为,在战略家的心目里,佐尔格的情报没有那么高的重要地位,因为总体态势摆在那了

“苏联大松了一口气,家门口那早晚晃荡着的矮壮武士身影一下子变成只具有了象征意义。”
以斯 大 林的老辣,布良斯克方面军吃紧时,不管有没有佐尔格的情报,也会毫不犹豫地从远东调兵,以象征意义对象征意义
何况,乌拉尔以东广袤的荒芜土地,万一日军真来了,就是跑也够他们跑上好一段的
个人认为,在战略家的心目里,佐尔格的情报没有那么高的重要地位,因为总体态势摆在那了
日本几十年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打遍了。日本深深的爱着中国,不是爱中国人,只是爱中国的土地。
这里可能还存在有一个岔路口?
1,为了夺取石油(满州大庆油田的概念不可能早些出现?),永野修身海军大将为首的军令部,精心制订了战争爆发后尽快夺取东南亚富饶产油区的计划,并要在以珍珠港为基地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能进行干涉之前就完成这一占领。如果以后美国太平洋舰队出击,日本舰队便根据老的防御主义原则,在西太平洋进行阻击并予以歼灭。

如果这个计划尽量本着有限的目的(印马,撇开菲?),控制事态蔓延,配以经济政治诠释,那么美国的反映是会立刻还是延缓宣战,甚至也有可能并不必然宣战,或是宣战以后还是太平洋无战事?不是一点没有探讨余地的。

2,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在1941年初提出偷袭珍珠港,直指第一时间歼灭美太平洋舰队。

​如此,光是第2个计划,更不用说第1和第2计划合流了,美国人一定会立刻宣战。

看到标题我只想说一句话!地小物稀!
不要光看政治和军事,要看经济情况。日本已经军事扩张了很多年,经济已经撑不住了,不发动对外战争,经济要崩溃了
这个真是一言难尽啊

战略  战术  心态  国运  大势  
好一个波澜壮阔


山本五十六无疑是位性格坚毅的人,有战略眼光,但他又象是个半截身躯留在了云端之上的人。他很想保留这样的印象在人们的心目中吗?是的,他疏于战术上的孜孜不倦如饮如馔,发生在太平洋战争之前的海军航空兵的革命,他也是只伸进去了一只脚。作为对帝国海军有着很大影响力的人物,又是著名的“知美派”,以后所发生的一切,胜利有他的贡献,失败也有着他推卸不掉的责任,而且是带有根本性的责任。

​战争之前,直到战争结束,对于帝国海军的军备政策,舰队配备编组和战术思想的确立,甚至是人事上没有重用重奖航空兵出身的将领等,这个半截身躯留在了云端之上的人,应该是负有责任的。





山本五十六无疑是位性格坚毅的人,有战略眼光,但他又象是个半截身躯留在了云端之上的人。他很想保留这样的印象在人们的心目中吗?是的,他疏于战术上的孜孜不倦如饮如馔,发生在太平洋战争之前的海军航空兵的革命,他也是只伸进去了一只脚。作为对帝国海军有着很大影响力的人物,又是著名的“知美派”,以后所发生的一切,胜利有他的贡献,失败也有着他推卸不掉的责任,而且是带有根本性的责任。

​战争之前,直到战争结束,对于帝国海军的军备政策,舰队配备编组和战术思想的确立,甚至是人事上没有重用重奖航空兵出身的将领等,这个半截身躯留在了云端之上的人,应该是负有责任的。



长城好 发表于 2012-8-24 10:52
题外之言
如果芦沟桥事变没有扩大化,而是被就地平息,保持原态势
国内的状况会被改变很多吧
老冈村自己都说了,不过,9.18开的口子,想平息,可不容易哦!
好战必亡


我们来看看偷袭珍珠港时,舰队的编组情况:
第一、第二、第五航空母舰战队,共包括六艘大型航空母舰,再加上两艘快速战列舰、两艘重巡洋舰,一艘轻巡洋舰及九艘驱逐舰组成的警戒部队,以及三艘潜艇组成的先遣巡逻部队和由八艘油船组成的补给部队,总计31艘。

行进中,六艘航空母舰居中,排成两路纵队。在航空母舰外四角上,有两艘战列舰和两艘巡洋舰,在航空母舰后面是八艘油船。在这些舰船周围,有九艘驱逐舰担负警戒。警戒部队旗舰“阿武隈号”轻巡洋舰,在这个环形队形的正前面。在环形队形前方大约二百海里的地方,有三艘潜艇,担负着航路巡逻任务。

那么,这样的编组反映出了什么样的严重问题呢?

我们来看看偷袭珍珠港时,舰队的编组情况:
第一、第二、第五航空母舰战队,共包括六艘大型航空母舰,再加上两艘快速战列舰、两艘重巡洋舰,一艘轻巡洋舰及九艘驱逐舰组成的警戒部队,以及三艘潜艇组成的先遣巡逻部队和由八艘油船组成的补给部队,总计31艘。

行进中,六艘航空母舰居中,排成两路纵队。在航空母舰外四角上,有两艘战列舰和两艘巡洋舰,在航空母舰后面是八艘油船。在这些舰船周围,有九艘驱逐舰担负警戒。警戒部队旗舰“阿武隈号”轻巡洋舰,在这个环形队形的正前面。在环形队形前方大约二百海里的地方,有三艘潜艇,担负着航路巡逻任务。

那么,这样的编组反映出了什么样的严重问题呢?
最大的教训就是饭要一口一口吃,上顿吃的消化得差不多了再吃下一顿,免得胃积食拖垮了身体
是的,我认为联合舰队的机动部队的配备和编组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在袭击珍珠港时,因没有发生舰队母舰的直接对决,而被掩盖了下来,但是在中途岛海战时,它就充分并惨烈地暴露了出来。

能说山本在海军航空兵的革命中,只伸进去了一只脚,就是因为在他的骨子里,还是念念不忘他的大舰巨炮,把它们当成了心肝宝贝
1,配备上:
在31艘的舰艇中,除去三艘潜艇组成的先遣巡逻部队和由八艘油船组成的补给部队,只剩下了20艘,即由14艘舰艇护卫着6艘主力航空母舰,而且,这14艘舰艇中还包括9艘驱逐舰。战列舰只有2艘,再加上2艘重巡洋舰,也不够6艘航母一对一分的,是因为联合舰队的战列舰少而不敷分配吗?当然不是。

2,编组上:
六艘航空母舰居中,排成两路纵队。在航空母舰外四角上,有两艘战列舰和两艘巡洋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帝国海军竟然没有编成只以一艘主力航母为核心的特混编队,而是不可思议地蛮不在乎地将6艘航母,以两路纵队排在了一起。写到这里,笔者彻底晕了,就是航母船体不值钱,那甲板飞机上的飞行员可是黄金堆出来的啊,精兵中的精兵啊,损失了难道是能很容易地就补回来的?
长城好 发表于 2012-8-24 11:14
有那么的一些相似吗?可能不少人读到这里,便联想起了当今中国的石油命脉
但与日本帝国那时相比,还是有两 ...
我兔一部分进口石油走的是中亚和新疆的陆上石油管道 自己也产一部分石油 不像鬼子当年几乎全靠进口和海运
长城好 发表于 2012-8-24 11:19
比之苏联,日本的航空力量不差,斗志士气不差
要说差了,地面装甲力量差了
有心发展的话,从德国引进点 ...
二战时期鬼子陆军还停留在日俄战争步兵集群冲锋时代
长城好 发表于 2012-8-24 11:19
比之苏联,日本的航空力量不差,斗志士气不差
要说差了,地面装甲力量差了
有心发展的话,从德国引进点 ...
二战时期鬼子陆军还停留在日俄战争步兵集群冲锋时代
youleer219 发表于 2012-8-24 12:46
日本啊!岛国啊!盼望登上大陆的期望强烈啊
牛牛表示对欧洲大陆无甚兴趣
没有绝对优势的武力就别玩极右。
阴蒂,美帝可以玩的爽;汉斯,鬼子想学样只能被日。
无论如何不能赌国运,否则终有一天输到光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