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固体运载火箭的研制立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32:35
航天41所积极实现总体能力建设新跨越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12/08/16

  在继承发扬中突出特色、创新文化建设模式,力促总体能力提升

  航天41所始终以“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创新型研究所”为目标,建立了具有时代特征、航天特色、41所特点的文化体系,深入建设航天共同价值观、专项文化、文化实践创新、学习型组织的四项工程,丰富和完善了该所文化展示窗口,树立起一流的航天高科技企业形象。

  所党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文化理念,开展了“制度执行年”、“效率提升年”、“优化流程、理清职责、规范执行、提升效率”、管理提升等系列活动;创新了五个载体,即以“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领导班子驾驭全局、引领发展的能力;以“联车间、进班组”为载体,不断提升党员领导干部服务职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载体,不断提升各级党组织锐意进取、推动发展的能力;以“党支部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党组织融入中心、勇于创新的能力;以“党建带工建带团建”为载体,不断提升党组织凝聚职工队伍、促进和谐建设能力,从而使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力、推动发展力、改革创新力、凝聚保障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增强,有力支撑了总体能力的提升。

  一、推进由任务和行政为主的事业型研究所向企业型研究所转变,完善体制机制

  结合中央企业改革调整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政策,41所积极推进由传统的以任务管理和行政管理为主的事业型研究所向项目管理、事业部管理和公司化运作相结合的企业型研究所转变,不断强化战略引领作用。针对制约提升总体能力的主要问题,按照“顶层谋划、过程监控、闭环管理”的模式,通过调整组织结构、精简管理链条、分类分层级差异化管理等,建立起面向市场,责、权、利三者统一的组织管理构架。传统型号发动机实行系统工程管理模式、预研开发及协作项目运用项目管理、小型导弹武器系统研发试行事业部运行模式,针对竞争性战术武器型号,则集中所里优势力量组建了面向总体需求快速响应的论证开发团队;以打造高效科研生产体系为目标,系统梳理了科研生产管理和设计质量控制的薄弱环节,建立了管理链条清晰的分层级科研调度管控体系,逐步清理并完善相关的产品和设计文件标准与规范;积极鼓励、引导专利和标准的申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升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二、推进单一领域向全领域固体发动机及导弹总体设计研发能力转变,加速领域拓展

  着眼传统固体动力发展空间有限的客观现实,为牵引全院快速发展,41所积极探索主营业务的拓展领域,稳步推进由单一战略战术发动机设计研发能力向导弹武器与宇航运载等全领域固体发动机以及空面导弹武器系统总体设计研发能力的转变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41所在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上解放思想、大胆创新。2010年3月,成立“一部两室”——中天火箭技术事业部、固体运载动力技术研究室、组合动力技术研究室。中天火箭技术事业部先后取得了弹总体专业武器装备科研许可证,调整了组织架构,优化了管理流程,以市场化手段引进成熟人才,确保了某型导弹的顺利立项。固体运载动力成功突破120t大推力发动机、分段发动机等关键技术,为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立项研制奠定基础。近期,全固体运载火箭的研制立项,标志着四院几代人“固体动力进入运载”的梦想成为现实。组合动力技术研究室用短短两年时间在国内率先突破流量调节等核心技术,为其工程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为确保行业领先、占领技术制高点,41所积极推动传统固体发动机再创新,多类型新技术与新概念动力不断涌现。

  三、推进单一技术向技术、管理与市场相结合的创新模式转变,促进成果转化。

  作为实现四院总体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整体跃升的带动者,41所积极推进单一注重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创新模式向注重技术、管理和全方位的市场创新并重的创新模式转变。

  为此,41所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开发项目决策机制,确保研发创新成果及时转化,进一步明确了技术创新的核心任务与目标;对院内未来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和对所长远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的项目,制订详细的攻关目标,以过程控制和目标考核为导向,全力推动其快速发展。

  针对前期缺乏市场开拓的问题,该所制订并下发市场开拓管理与激励政策文件,明确了市场开发人员的责、权、利,以此为引导着力加强以机关为主的市场开拓人员队伍建设;搭建通畅的市场开发人员与技术人员沟通协调通道,确保形成快速、高效的市场响应机制。通过以上措施,逐步构建起一个以市场为导向,技术开发与市场开拓同步发展的研发创新新模式。

  四、推进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从传统型向合资合作发展模式转变,加强产业拓展

  41所以“军民融合、定位准确、运行有效、重点突出、资源配置合理”为原则,借助技术、产品和品牌的优势,努力推进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以自主投入、自行开发为主的发展模式向合资合作、联合开发的发展模式转变。

  该所控股的陕西中天火箭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成为我国人工影响天气领域系统商务为目标,大力推进公司改制上市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取得重要进展,配合导弹总体技术发展需求,并扩大在测控领域的研发能力,该所启动了对某公司的合资并购工作,为相应国家建立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号召,策划与西北工业大学成立合资公司。通过合资合作、并购等形式,将民企敏锐的市场观、灵活的体制机制与航天国企品牌优势、成熟的市场渠道有机结合,打造41所新的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发展平台。同时,该所积极参与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开发,积蓄发展后劲。

  五、推进传统的人事和工资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和绩效管理转变,实现人才强企

  41所积极探索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考核”机制。加大了高层次人才、成熟人才的引进力度,有力地支撑了重点拓展领域的发展,目前已引进成熟人才5人,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已占60%以上;针对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入所1年~3年的员工、新入职员工等,采用“分层级、分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分层级制定了相应的培训教育模式,编制了培训资料,针对不同的管理岗位及技术岗位人员制定了不同的员工能力提升计划,分步实施;大力推进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技术岗位人员公开竞聘,系统梳理制定岗位目录和任职条件,两年多来公开选拔中层领导干部16人、调整交流5人,聘用重要技术岗位人员34人、降级聘用7人,逐步建立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在全所公开选拔首批技术首席专家6人,为专业技术人员的发展与成长提供了新的通道;建立了完善的能力考核评价体系,与各部门签订《绩效计划书》,通过科学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实现绩效工资的差异化管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六、推进能力建设从任务保障型向任务与能力结合型转变,确保持续发展

  面对技术创新与领域拓展对研究保障能力的迫切需求,41所积极推进能力建设从任务保障型向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内涵式提升和能力任务型转变。针对目前固体发动机通过以整机验证为主的检验设计方案正确性的现实,全面梳理设计研发流程的薄弱环节,明确了以提升系统仿真和试验验证能力为核心的“十二五”能力建设基本思路,以确保后续设计方案能够得到全面考核,从而大幅降低首发试车风险;结合承担的主要任务与技术创新、领域拓展和专业建设各方面需求,编制“十二五”能力建设规划,依据国家国防科工局需求,系统梳理了技术体系,建立各领域条件建设能力体系框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条件建设大纲。针对新进人员工作条件、新增试验研究条件和中天火箭公司产能拓展条件等建设缺乏相应的发展空间,借助重点实验室拓展提高和研发平台建设等项目论证,该所积极推动布局整合调整,旨在逐步形成技术研发与市场运营区、批产保障与综合管理区、生产与实验区的合理布局,为41所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新形象。


http://210.82.31.84:9000/rp/fs/cp/98/36/20120815/3/icontent_4.htm航天41所积极实现总体能力建设新跨越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12/08/16

  在继承发扬中突出特色、创新文化建设模式,力促总体能力提升

  航天41所始终以“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创新型研究所”为目标,建立了具有时代特征、航天特色、41所特点的文化体系,深入建设航天共同价值观、专项文化、文化实践创新、学习型组织的四项工程,丰富和完善了该所文化展示窗口,树立起一流的航天高科技企业形象。

  所党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文化理念,开展了“制度执行年”、“效率提升年”、“优化流程、理清职责、规范执行、提升效率”、管理提升等系列活动;创新了五个载体,即以“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领导班子驾驭全局、引领发展的能力;以“联车间、进班组”为载体,不断提升党员领导干部服务职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载体,不断提升各级党组织锐意进取、推动发展的能力;以“党支部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党组织融入中心、勇于创新的能力;以“党建带工建带团建”为载体,不断提升党组织凝聚职工队伍、促进和谐建设能力,从而使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力、推动发展力、改革创新力、凝聚保障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增强,有力支撑了总体能力的提升。

  一、推进由任务和行政为主的事业型研究所向企业型研究所转变,完善体制机制

  结合中央企业改革调整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政策,41所积极推进由传统的以任务管理和行政管理为主的事业型研究所向项目管理、事业部管理和公司化运作相结合的企业型研究所转变,不断强化战略引领作用。针对制约提升总体能力的主要问题,按照“顶层谋划、过程监控、闭环管理”的模式,通过调整组织结构、精简管理链条、分类分层级差异化管理等,建立起面向市场,责、权、利三者统一的组织管理构架。传统型号发动机实行系统工程管理模式、预研开发及协作项目运用项目管理、小型导弹武器系统研发试行事业部运行模式,针对竞争性战术武器型号,则集中所里优势力量组建了面向总体需求快速响应的论证开发团队;以打造高效科研生产体系为目标,系统梳理了科研生产管理和设计质量控制的薄弱环节,建立了管理链条清晰的分层级科研调度管控体系,逐步清理并完善相关的产品和设计文件标准与规范;积极鼓励、引导专利和标准的申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升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二、推进单一领域向全领域固体发动机及导弹总体设计研发能力转变,加速领域拓展

  着眼传统固体动力发展空间有限的客观现实,为牵引全院快速发展,41所积极探索主营业务的拓展领域,稳步推进由单一战略战术发动机设计研发能力向导弹武器与宇航运载等全领域固体发动机以及空面导弹武器系统总体设计研发能力的转变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41所在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上解放思想、大胆创新。2010年3月,成立“一部两室”——中天火箭技术事业部、固体运载动力技术研究室、组合动力技术研究室。中天火箭技术事业部先后取得了弹总体专业武器装备科研许可证,调整了组织架构,优化了管理流程,以市场化手段引进成熟人才,确保了某型导弹的顺利立项。固体运载动力成功突破120t大推力发动机、分段发动机等关键技术,为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立项研制奠定基础。近期,全固体运载火箭的研制立项,标志着四院几代人“固体动力进入运载”的梦想成为现实。组合动力技术研究室用短短两年时间在国内率先突破流量调节等核心技术,为其工程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为确保行业领先、占领技术制高点,41所积极推动传统固体发动机再创新,多类型新技术与新概念动力不断涌现。

  三、推进单一技术向技术、管理与市场相结合的创新模式转变,促进成果转化。

  作为实现四院总体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整体跃升的带动者,41所积极推进单一注重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创新模式向注重技术、管理和全方位的市场创新并重的创新模式转变。

  为此,41所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开发项目决策机制,确保研发创新成果及时转化,进一步明确了技术创新的核心任务与目标;对院内未来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和对所长远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的项目,制订详细的攻关目标,以过程控制和目标考核为导向,全力推动其快速发展。

  针对前期缺乏市场开拓的问题,该所制订并下发市场开拓管理与激励政策文件,明确了市场开发人员的责、权、利,以此为引导着力加强以机关为主的市场开拓人员队伍建设;搭建通畅的市场开发人员与技术人员沟通协调通道,确保形成快速、高效的市场响应机制。通过以上措施,逐步构建起一个以市场为导向,技术开发与市场开拓同步发展的研发创新新模式。

  四、推进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从传统型向合资合作发展模式转变,加强产业拓展

  41所以“军民融合、定位准确、运行有效、重点突出、资源配置合理”为原则,借助技术、产品和品牌的优势,努力推进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以自主投入、自行开发为主的发展模式向合资合作、联合开发的发展模式转变。

  该所控股的陕西中天火箭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成为我国人工影响天气领域系统商务为目标,大力推进公司改制上市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取得重要进展,配合导弹总体技术发展需求,并扩大在测控领域的研发能力,该所启动了对某公司的合资并购工作,为相应国家建立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号召,策划与西北工业大学成立合资公司。通过合资合作、并购等形式,将民企敏锐的市场观、灵活的体制机制与航天国企品牌优势、成熟的市场渠道有机结合,打造41所新的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发展平台。同时,该所积极参与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开发,积蓄发展后劲。

  五、推进传统的人事和工资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和绩效管理转变,实现人才强企

  41所积极探索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考核”机制。加大了高层次人才、成熟人才的引进力度,有力地支撑了重点拓展领域的发展,目前已引进成熟人才5人,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已占60%以上;针对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入所1年~3年的员工、新入职员工等,采用“分层级、分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分层级制定了相应的培训教育模式,编制了培训资料,针对不同的管理岗位及技术岗位人员制定了不同的员工能力提升计划,分步实施;大力推进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技术岗位人员公开竞聘,系统梳理制定岗位目录和任职条件,两年多来公开选拔中层领导干部16人、调整交流5人,聘用重要技术岗位人员34人、降级聘用7人,逐步建立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在全所公开选拔首批技术首席专家6人,为专业技术人员的发展与成长提供了新的通道;建立了完善的能力考核评价体系,与各部门签订《绩效计划书》,通过科学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实现绩效工资的差异化管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六、推进能力建设从任务保障型向任务与能力结合型转变,确保持续发展

  面对技术创新与领域拓展对研究保障能力的迫切需求,41所积极推进能力建设从任务保障型向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内涵式提升和能力任务型转变。针对目前固体发动机通过以整机验证为主的检验设计方案正确性的现实,全面梳理设计研发流程的薄弱环节,明确了以提升系统仿真和试验验证能力为核心的“十二五”能力建设基本思路,以确保后续设计方案能够得到全面考核,从而大幅降低首发试车风险;结合承担的主要任务与技术创新、领域拓展和专业建设各方面需求,编制“十二五”能力建设规划,依据国家国防科工局需求,系统梳理了技术体系,建立各领域条件建设能力体系框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条件建设大纲。针对新进人员工作条件、新增试验研究条件和中天火箭公司产能拓展条件等建设缺乏相应的发展空间,借助重点实验室拓展提高和研发平台建设等项目论证,该所积极推动布局整合调整,旨在逐步形成技术研发与市场运营区、批产保障与综合管理区、生产与实验区的合理布局,为41所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新形象。


http://210.82.31.84:9000/rp/fs/cp/98/36/20120815/3/icontent_4.htm
CZ-11立项
lvshoutao 发表于 2012-8-16 18:10
CZ-11立项
干什么用的 快速响应么,推力据说和长征6差不多
5年后固体大推发动机差不多就攻克了
不错,这样子就对了嘛,招数是灵活的。技术这东西,你不显摆出来谁认你的实力?并且过程的确需要累积。
新项目犹如雨后春笋,有钱就是好啊,
东野翔1418 发表于 2012-8-16 21:05
干什么用的 快速响应么,推力据说和长征6差不多
运力比CZ-6小得多
lvshoutao 发表于 2012-8-16 21:25
运力比CZ-6小得多
到底有什么用啊
运力比CZ-6小得多
CZ-10是干什么的?
东野翔1418 发表于 2012-8-16 21:33
到底有什么用啊
主要是快速响应应急发射,主要打些小卫星的,以前有的方案是用DF-31加一级SSO运载能力300公斤左右
gmgm201 发表于 2012-8-16 21:34
CZ-10是干什么的?
这个我真不晓得,只知道以前有过长征10的设想是50-150吨的运载能力的重型火箭六七十年代提出的设想
东野翔1418 发表于 2012-8-16 21:33
到底有什么用啊
快速发射小卫星
东野翔1418 发表于 2012-8-16 21:05
干什么用的 快速响应么,推力据说和长征6差不多
不是有开拓者-1/2固体火箭吗?
叫法变了,还是不一样的东西?
东野翔1418 发表于 2012-8-16 21:33
到底有什么用啊
比如,某年某月某地某突发事件发生,例如农民伯伯的田地受灾了啊,森林起火了啊,边远地区有天然灾害啊神马的,土鳖想擦亮眼睛看清楚些,就噌噌两下打几个卫星上去呗
edisonzheng2014 发表于 2012-8-17 11:38
不是有开拓者-1/2固体火箭吗?
叫法变了,还是不一样的东西?
开拓者1/2是航天科工四院自己搞的,不是个一个单位的东西,开拓者1号是DF-21发展而来
确保了某型导弹的顺利立项
这蛋蛋是什么,求大神解惑
跟科技集团竞争一下哈
edisonzheng2014 发表于 2012-8-17 11:38
不是有开拓者-1/2固体火箭吗?
叫法变了,还是不一样的东西?
CZ11比开拓者大,另外开拓者是科工的东西
东野翔1418 发表于 2012-8-16 21:05
干什么用的 快速响应么,推力据说和长征6差不多
除了功能性的——比如快速发射等

主要是——阶段性技术产品,为大分段、大直径、新材料大推力固体推进器做技术论证,

美国和欧洲目前的助推还是固体研究为主,这个方面我国因为战略需求,在过去20年内进步较快,所以有底气追一追他们,

前年吧?1米和2米的好像试车了。他们也要加入大火箭项目,不过大火箭目前还是液体机优先,不知道和条块分割等是否有关,反正论证现在的大火箭时并没有太带固体玩的意思。
不知道以后发射乘波机,是不是需要大推力助推
俺以为固液混合态燃料是方向。就是说膏状燃料,可以象挤牙膏一样挤出...
ion 发表于 2012-8-17 14:34
CZ11比开拓者大,另外开拓者是科工的东西
哦,学习了。
不过觉得这方面资源整合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这是我们的弱项。
俺以为固液混合态燃料是方向。就是说膏状燃料,可以象挤牙膏一样挤出...
你还真别说,貌似确有类似的研究思路。
edisonzheng2014 发表于 2012-8-18 19:59
哦,学习了。
不过觉得这方面资源整合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这是我们的弱项。
需求不一样,还真难整合,航天科技是送人上天的,保证可靠性怎么便宜怎么来,科工都是送人上西天的,性能怎么强怎么来,而且还有体积和重量的要求。
ion 发表于 2012-8-19 13:23
需求不一样,还真难整合,航天科技是送人上天的,保证可靠性怎么便宜怎么来,科工都是送人上西天的,性能 ...
不是整合部门,而是整合人才。
开拓者固体火箭的研发人才整合到41所来,固体火箭毕竟不是我们的优势项目,两家独立的大搞竞争不太科学。
edisonzheng2014 发表于 2012-8-19 13:30
不是整合部门,而是整合人才。
开拓者固体火箭的研发人才整合到41所来,固体火箭毕竟不是我们的优势项目 ...

开拓者的固发和科技四院41所没关系,发动机是科工六院搞得,2-4级的壳体是哈玻院搞得,都说了开拓者1号是沿用DF-21的一二级发动机再加上了三级和四级而成,国家没投钱,是科工自己投的钱
反卫星的马甲?
edisonzheng2014 发表于 2012-8-17 11:38
不是有开拓者-1/2固体火箭吗?
叫法变了,还是不一样的东西?
KT是个科工的野路子,CZ11才是国家财政的四院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