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的坎坷从军路(JZWQ20120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3:52:29
 “海豚”的坎坷从军路
  
“海豚”是法国在上世纪70开发的通用直升机,采用涵道尾桨和流线形设计的“海豚”,具备相当出色的高速性能和乘座舒适性,飞行性能与载荷航程指标都比较突出,是4吨级直升机中综合性能较好的型号。直升机的军、民用分类远没有固定翼飞机清晰,实际上,目前为止的直升机大都以军用为基础,民用直升机很多都有浓厚的军用装备色彩,军转民几乎贯穿了直升机技术发展的整个过程。“海豚”这个型号同样是从军用型号开始,但在发展过程中却突出了民用型号的开发,军用和民用分类的特点和“海豚”的特殊发展趋势,使“海豚”在民用型号转军用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通过这个型号民、军转换过程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对该系列直升机性能与功能特点有个清晰的认识。
  
军转民的脉动前进

法国是欧洲直升机设计和生产的大国,独立或与其他欧洲国家联合研制了多个型号,在直升机应用技术发展和生产使用上有丰富经验。法国陆、海军航空兵是直升机装备大户,从2吨级“小羚羊”、“松鼠”,4吨级“海豚”,6吨的“山猫”、7~1 0吨的“超美洲豹”到13吨的“超黄蜂”,在中、轻型直升机装备生产上都有完整的体系。

现在谈起“海豚”往往想到的都是SA365这个型号,但对了解“海豚”型号发展的人来说,SA360才是“海豚”这个型号真正成为现实的起点。研制军用型“海豚”是为了替代当时服役中的云雀III,用以承担短途运输和近距支援任务,综合性能类似美国UH-1的通用直升机平台。SA 360的机体外型已经有“海豚”的典型特征,但采用了坚固的后三点固定起落架,单发动力与传动系统集中在机身上方,构成了“海豚”系列典型的设计特点。
 
SA360的综合性能相当好,载荷航程都超过了云雀III,机身内可运输6~7名兵员,外挂武器可选择2组火箭或4~8枚反坦克导弹,在同等级机型中有比较突出的通用性。”“海豚”SA360的机体空间和载荷比较大,能够安装远比小羚羊更完善的火控系统,考虑到当时全天候跟踪瞄准装置的尺寸较大,“海豚”比“小羚羊”更适合执行全天候反坦克任务。SA360的技术特点达到4吨级直升机的标准,但这个型号在应用上并没有得到重视,相比超美洲虎的通用运输和小羚羊的反坦克,“海豚”不上不下的规格使单项性能并不出彩,反到是流线外形和复合材料结构的高成本,给使用者的维护和应用都带来很大的问题。

  “海豚”的飞行性能和作战潜力相当可观,较大的尺寸带来了综合性能上的优势,但集中了过多新技术的“海豚”,采购和维护价格也明显高于同时期的同级机型。SA 360的运输能力强于2吨的松鼠和云雀III,但载荷空间提高的程度却并不很明显,不但不能和超美洲豹相比,也明显不如机体方方正正的6吨级山猫。“海豚”的问题是其4吨的等级,使其在性能载荷方面相比2吨级松鼠的优势不大,但成本却远远的超过了小羚羊和松鼠,作为货物运输用途又不如UH-1和山猫,尤其缺乏运输大尺寸装备和车辆的能力,甚至连运输担架伤员的空间都非常紧张,使其在军事运输方面很难找到有吸引力的优势点。
   
  “海豚”最初是单发军用通用直升机,但该型号并未得到法国陆军航空兵的认可,出口市场上也没有取得有效的开拓,为了能够利用“海豚”的高标准设计,争取最大利益的成本收益,法国航宇公司在“海豚”SA360的基础上,改进设计以适应欧洲和北美民用客货运输市场。“海豚”的研制采用了标准化机体的先进思想,固定起落架的单发“海豚”主要承担军用任务,为了能够满足更高安全性和更好的经济性能,以民用市场需求为目标改进设计了双发型“海豚”。SA365是SA360同系列机型,只是采用阻力更小的可收放起落架,并用两台650马力发动机替代了1400马力的动力系统。SA365的动力改进提高了系统可靠性,但从功率对比上可以清楚看出,SA365的动力性能相比SA360并无提高,功率重量和载荷标准也没有明显改进。考虑到SA365采用可收放起落架结构,SA 365的机体结构重量和复杂程度更大,也更不容易满足军用直升机的结构强度和防护性要求。

  “海豚”SA365放弃了SA360类似小羚羊那样圆滚滚的机头,采用了带天线罩的前伸机头和常规驾驶舱,降低了飞行员前下观察条件以提高设备安装空间。“海豚”双发型作为民用运输直升机,主要承担要员、客运和散货运输任务,并可改装为警用和救援用型号,设计上的特点是将两台发动机并列在机身上方,动力集中性好并可在旋翼下留出较高的安全空间。改进双发动力后,“海豚”的发动机仍然安装在机体上方,动力和传动系统堆叠的高度相当大,使尺寸不大的“海豚”旋翼高度提高了一个吨位等级,人员上机时不需要低头就有足够的安全高度。SA365拥有相当好的经济性和高速性,涵道尾桨的安全性也明显好于暴露桨叶,有利于在直升机后半球的人员和车辆活动。

  “海豚”开始发展的意图有强烈的军事色彩,但直升机装备系列完整的法国陆军和海军并不认同这个型号的价值,军事用途上的窘迫局面,迫使随后发展的SA365改走偏重民用市场的方向,但从通用直升机市场开发的需要出发,在SA365民用型号基础上仍然开发了军用发展型。SA360在军用市场推广上堪称绝收,SA365虽然在民用市场上销售前景比较理想,但军用型只获得沙特、巴西、以色列和中国的批量定货,除了中国引进并自行改进生产的“海豚”/直-9外,其他国家采购的“海豚”军用型,也仅是被看成是有攻击潜力的通用运输和救援直升机。“海豚”的气动设计和结构材料水平相当高,但SA 360/365在法国陆军航空兵装备体系中,甚至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装备地位,同时期以军用为目标发展的山猫,在舰载直升机市场上也将“海豚”全面压倒,按照军用直升机装备规划和需求分析,“海豚”在各军种的从军道路几乎全面失败。
  
“海豚”从军的障碍有哪些

“海豚”军用型号SA360原本是为了取代云雀III,作为通用直升机装备开发的型号,“海豚”虽然在设计上兼顾了飞行性能和载荷航程,也比较好的平衡了外挂和内载条件,但其设计特点在军用型号改进应用上却存在很多问题。

“海豚”采用了流线形的低阻力机体设计,涵道尾桨和平滑过渡的机体阻力很低,这种外形设计与云雀、小羚羊和松鼠一脉相承,流线形机体低阻力带来的问题则是内部空间小。“海豚”与UH-1的基本规格尺寸类似,但UH-1方正宽阔的机身空间明显大于“海豚”,不但能够装载适应范围更大的内载荷,而且能在多功能运输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海豚”的内部空间并不宽敞,SA365N1虽然号称有14座(含正副驾驶席),但机舱内尺寸只有2.3×1.92×1.4米,这个客舱尺寸也许可以乘坐12名公务乘客,却很难容纳超过8名的武装士兵,而尺寸远小于SA365的“松鼠”机舱尺寸也达2.42×1.65×1.35米。“海豚”的机体外形圆滑平顺,在气动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这样的机体内部不但没有规则的空间,机舱门的外形尺寸也受到机体的限制。“海豚”机舱内部的容积有5M3,这个空间看起来不小,但侧面的舱门被机体分割成前、后两部分,尺寸分别为(高×宽)1.16×1.14米和1.16×0.87米,除了人员和人力可移动的小件外装不了什么东西,甚至想把担架搬进机舱都非常困难,远没有UH-1那样大尺寸侧舱门的敞开设计方便有效。“海豚”的关键问题是机体空间实在太小,去除机头驾驶舱位置外,后机身收缩段太前太快,机体内部可以用作货舱的有效空间非常有限,作为类似UH-1规格的通用运输直升机,“海豚”甚至连一个标准的步兵班都无法空运。“海豚”的高速性能是其设计上的优点,这种优点可应用于救援或其他需要速度的飞行任务,但军用直升机以对低空掠地为主要飞行方式,高速度性能并不能很好的得到发挥,却会暴露机体空间不足和涵道尾桨横向运动性能差的问题。“海豚”在陆军航空装备构成中的地位非常尴尬,运输功能远无法和超美洲豹、山猫和UH-1相比,即使相对小羚羊、MD500也无绝对的优势。

“海豚”执行反坦克和火力支援的载荷类似小羚羊,但双发“海豚”的单位飞行成本远高于小羚羊,作为火力侦察、反潜和运输型使用时,4吨级的载荷航程和功能适应性又远不如6吨级的山猫。“海豚”级别直升机本来在军事应用上就比较尴尬,应用了较多复合材料和流线形设计的“海豚”,比同级直升机又有成本高和内部空间小的缺陷。高不成、低不就又相当不便宜的“海豚”,虽然在出口市场上开发了多个军用型,但始终处于既不叫好也不叫座的难堪地位,反到在高速要员运输、医疗和海上救援方面,“海豚”却可依靠高飞行速度的优势打开应用空间。

国外有攻击能力的直升机分为武装直升机和攻击直升机两类,武装直升机是按照作战要求特殊设计的专用型号,拥有比较好的武器火控和装甲防护水平,攻击直升机大都是在通用直升机基础上改装,主要承担火力支援和反坦克作战任务,武器火控系统相对简单并缺乏装甲保护。武装直升机依靠有效的装甲防护,能够在前线执行持续性的攻击搜索任务,保持对前线持续稳定的近距火力支援。攻击直升机缺乏有效的装甲防护,自身的防御火力和飞行性能也不足,在火力支援时甚至无法承受地面轻武器的杀伤,只能采用快进快出这样一击脱离的战术。国外攻击直升机大都是2~6吨这个范围,其中2吨型号在装备规模和数量上处于主力,5~6吨标准也因其通用性较好而得到一定利用,近年来8~10吨通用直升机也有武装化的趋势,但4吨级直升机本身装备规模就比较少,综合性能又不适合攻击改进的需要,在近年来的型号发展上并无大的起色。

“海豚”SA365的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的不足。首先是可收放起落架的结构问题。SA360采用后三点固定器落架,固定起落架结构虽然增加了飞行阻力,但直升机本身飞行速度就不高,固定起落架增加的阻力对飞行性能影响并不明显,但固定起落架的高结构强度有利于野战机场使用,可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并有不占用机体内部空间的优点,是军用直升机普遍采用的起落架形式。“海豚”的可收放起落架可提高飞行速度,但这种设计的结构重量和复杂程度高,并不适合野战机场使用的要求,舰载型使用时也存在抗重触舰(舰体摇摆和定点着舰)强度不足的问题。其次是“海豚”将SA360的单发改为可靠性高的双发,两台功率类似的发动机安装在机体上方原单发位置,机体、发动机和传动-旋翼系统垂直叠放,导致SA365的机体高度较大。同时,SA365的机体宽度受吨位限制,机体上的空间比较有限,两台发动机并列安装的尺寸都受到限制,结果就是机身的尺寸限制了发动机的尺寸和功率。武装直升机的机体两侧发动机布局,可以解放机体对发动机尺寸的限制。近年来发展的新型通用直升机(如直-15)虽也采用机身上发动机,但发动机舱与传动系统采用了突出机体外的形式,利用民用型号对飞机低位重心要求不高和机体尺寸较大的特点,也有效解决了直升机机体尺寸对动力系统的限制。SA365完全按照欧洲70年代末民用标准进行结构设计,这个设计虽然与军用需求之间也存在共通之处,但其结构严重限制了直升机动力性能的发展,动力性能不足又直接影响到载荷航程和改进发展潜力。

“海豚”在国外民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不错,军事和准军事单位使用的数量也比较大,但除了警用运输、巡逻和救援这样类民用运输功能外,美国海岸警卫队海上救援机队算是比较大的份额。“海豚”在军事用途上的空间比较有限,除了少量配套舰载型用于出口外,法国军队并没有在陆、海用途上批量装备“海豚”,其他国家引进军用型号“海豚”的批量也不大,中国在“海豚”军用型的装备上已经处于绝对规模。
  
“海豚”的坎坷从军路
  
“海豚”是法国在上世纪70开发的通用直升机,采用涵道尾桨和流线形设计的“海豚”,具备相当出色的高速性能和乘座舒适性,飞行性能与载荷航程指标都比较突出,是4吨级直升机中综合性能较好的型号。直升机的军、民用分类远没有固定翼飞机清晰,实际上,目前为止的直升机大都以军用为基础,民用直升机很多都有浓厚的军用装备色彩,军转民几乎贯穿了直升机技术发展的整个过程。“海豚”这个型号同样是从军用型号开始,但在发展过程中却突出了民用型号的开发,军用和民用分类的特点和“海豚”的特殊发展趋势,使“海豚”在民用型号转军用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通过这个型号民、军转换过程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对该系列直升机性能与功能特点有个清晰的认识。
  
军转民的脉动前进

法国是欧洲直升机设计和生产的大国,独立或与其他欧洲国家联合研制了多个型号,在直升机应用技术发展和生产使用上有丰富经验。法国陆、海军航空兵是直升机装备大户,从2吨级“小羚羊”、“松鼠”,4吨级“海豚”,6吨的“山猫”、7~1 0吨的“超美洲豹”到13吨的“超黄蜂”,在中、轻型直升机装备生产上都有完整的体系。

现在谈起“海豚”往往想到的都是SA365这个型号,但对了解“海豚”型号发展的人来说,SA360才是“海豚”这个型号真正成为现实的起点。研制军用型“海豚”是为了替代当时服役中的云雀III,用以承担短途运输和近距支援任务,综合性能类似美国UH-1的通用直升机平台。SA 360的机体外型已经有“海豚”的典型特征,但采用了坚固的后三点固定起落架,单发动力与传动系统集中在机身上方,构成了“海豚”系列典型的设计特点。
 
SA360的综合性能相当好,载荷航程都超过了云雀III,机身内可运输6~7名兵员,外挂武器可选择2组火箭或4~8枚反坦克导弹,在同等级机型中有比较突出的通用性。”“海豚”SA360的机体空间和载荷比较大,能够安装远比小羚羊更完善的火控系统,考虑到当时全天候跟踪瞄准装置的尺寸较大,“海豚”比“小羚羊”更适合执行全天候反坦克任务。SA360的技术特点达到4吨级直升机的标准,但这个型号在应用上并没有得到重视,相比超美洲虎的通用运输和小羚羊的反坦克,“海豚”不上不下的规格使单项性能并不出彩,反到是流线外形和复合材料结构的高成本,给使用者的维护和应用都带来很大的问题。

  “海豚”的飞行性能和作战潜力相当可观,较大的尺寸带来了综合性能上的优势,但集中了过多新技术的“海豚”,采购和维护价格也明显高于同时期的同级机型。SA 360的运输能力强于2吨的松鼠和云雀III,但载荷空间提高的程度却并不很明显,不但不能和超美洲豹相比,也明显不如机体方方正正的6吨级山猫。“海豚”的问题是其4吨的等级,使其在性能载荷方面相比2吨级松鼠的优势不大,但成本却远远的超过了小羚羊和松鼠,作为货物运输用途又不如UH-1和山猫,尤其缺乏运输大尺寸装备和车辆的能力,甚至连运输担架伤员的空间都非常紧张,使其在军事运输方面很难找到有吸引力的优势点。
   
  “海豚”最初是单发军用通用直升机,但该型号并未得到法国陆军航空兵的认可,出口市场上也没有取得有效的开拓,为了能够利用“海豚”的高标准设计,争取最大利益的成本收益,法国航宇公司在“海豚”SA360的基础上,改进设计以适应欧洲和北美民用客货运输市场。“海豚”的研制采用了标准化机体的先进思想,固定起落架的单发“海豚”主要承担军用任务,为了能够满足更高安全性和更好的经济性能,以民用市场需求为目标改进设计了双发型“海豚”。SA365是SA360同系列机型,只是采用阻力更小的可收放起落架,并用两台650马力发动机替代了1400马力的动力系统。SA365的动力改进提高了系统可靠性,但从功率对比上可以清楚看出,SA365的动力性能相比SA360并无提高,功率重量和载荷标准也没有明显改进。考虑到SA365采用可收放起落架结构,SA 365的机体结构重量和复杂程度更大,也更不容易满足军用直升机的结构强度和防护性要求。

  “海豚”SA365放弃了SA360类似小羚羊那样圆滚滚的机头,采用了带天线罩的前伸机头和常规驾驶舱,降低了飞行员前下观察条件以提高设备安装空间。“海豚”双发型作为民用运输直升机,主要承担要员、客运和散货运输任务,并可改装为警用和救援用型号,设计上的特点是将两台发动机并列在机身上方,动力集中性好并可在旋翼下留出较高的安全空间。改进双发动力后,“海豚”的发动机仍然安装在机体上方,动力和传动系统堆叠的高度相当大,使尺寸不大的“海豚”旋翼高度提高了一个吨位等级,人员上机时不需要低头就有足够的安全高度。SA365拥有相当好的经济性和高速性,涵道尾桨的安全性也明显好于暴露桨叶,有利于在直升机后半球的人员和车辆活动。

  “海豚”开始发展的意图有强烈的军事色彩,但直升机装备系列完整的法国陆军和海军并不认同这个型号的价值,军事用途上的窘迫局面,迫使随后发展的SA365改走偏重民用市场的方向,但从通用直升机市场开发的需要出发,在SA365民用型号基础上仍然开发了军用发展型。SA360在军用市场推广上堪称绝收,SA365虽然在民用市场上销售前景比较理想,但军用型只获得沙特、巴西、以色列和中国的批量定货,除了中国引进并自行改进生产的“海豚”/直-9外,其他国家采购的“海豚”军用型,也仅是被看成是有攻击潜力的通用运输和救援直升机。“海豚”的气动设计和结构材料水平相当高,但SA 360/365在法国陆军航空兵装备体系中,甚至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装备地位,同时期以军用为目标发展的山猫,在舰载直升机市场上也将“海豚”全面压倒,按照军用直升机装备规划和需求分析,“海豚”在各军种的从军道路几乎全面失败。
  
“海豚”从军的障碍有哪些

“海豚”军用型号SA360原本是为了取代云雀III,作为通用直升机装备开发的型号,“海豚”虽然在设计上兼顾了飞行性能和载荷航程,也比较好的平衡了外挂和内载条件,但其设计特点在军用型号改进应用上却存在很多问题。

“海豚”采用了流线形的低阻力机体设计,涵道尾桨和平滑过渡的机体阻力很低,这种外形设计与云雀、小羚羊和松鼠一脉相承,流线形机体低阻力带来的问题则是内部空间小。“海豚”与UH-1的基本规格尺寸类似,但UH-1方正宽阔的机身空间明显大于“海豚”,不但能够装载适应范围更大的内载荷,而且能在多功能运输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海豚”的内部空间并不宽敞,SA365N1虽然号称有14座(含正副驾驶席),但机舱内尺寸只有2.3×1.92×1.4米,这个客舱尺寸也许可以乘坐12名公务乘客,却很难容纳超过8名的武装士兵,而尺寸远小于SA365的“松鼠”机舱尺寸也达2.42×1.65×1.35米。“海豚”的机体外形圆滑平顺,在气动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这样的机体内部不但没有规则的空间,机舱门的外形尺寸也受到机体的限制。“海豚”机舱内部的容积有5M3,这个空间看起来不小,但侧面的舱门被机体分割成前、后两部分,尺寸分别为(高×宽)1.16×1.14米和1.16×0.87米,除了人员和人力可移动的小件外装不了什么东西,甚至想把担架搬进机舱都非常困难,远没有UH-1那样大尺寸侧舱门的敞开设计方便有效。“海豚”的关键问题是机体空间实在太小,去除机头驾驶舱位置外,后机身收缩段太前太快,机体内部可以用作货舱的有效空间非常有限,作为类似UH-1规格的通用运输直升机,“海豚”甚至连一个标准的步兵班都无法空运。“海豚”的高速性能是其设计上的优点,这种优点可应用于救援或其他需要速度的飞行任务,但军用直升机以对低空掠地为主要飞行方式,高速度性能并不能很好的得到发挥,却会暴露机体空间不足和涵道尾桨横向运动性能差的问题。“海豚”在陆军航空装备构成中的地位非常尴尬,运输功能远无法和超美洲豹、山猫和UH-1相比,即使相对小羚羊、MD500也无绝对的优势。

“海豚”执行反坦克和火力支援的载荷类似小羚羊,但双发“海豚”的单位飞行成本远高于小羚羊,作为火力侦察、反潜和运输型使用时,4吨级的载荷航程和功能适应性又远不如6吨级的山猫。“海豚”级别直升机本来在军事应用上就比较尴尬,应用了较多复合材料和流线形设计的“海豚”,比同级直升机又有成本高和内部空间小的缺陷。高不成、低不就又相当不便宜的“海豚”,虽然在出口市场上开发了多个军用型,但始终处于既不叫好也不叫座的难堪地位,反到在高速要员运输、医疗和海上救援方面,“海豚”却可依靠高飞行速度的优势打开应用空间。

国外有攻击能力的直升机分为武装直升机和攻击直升机两类,武装直升机是按照作战要求特殊设计的专用型号,拥有比较好的武器火控和装甲防护水平,攻击直升机大都是在通用直升机基础上改装,主要承担火力支援和反坦克作战任务,武器火控系统相对简单并缺乏装甲保护。武装直升机依靠有效的装甲防护,能够在前线执行持续性的攻击搜索任务,保持对前线持续稳定的近距火力支援。攻击直升机缺乏有效的装甲防护,自身的防御火力和飞行性能也不足,在火力支援时甚至无法承受地面轻武器的杀伤,只能采用快进快出这样一击脱离的战术。国外攻击直升机大都是2~6吨这个范围,其中2吨型号在装备规模和数量上处于主力,5~6吨标准也因其通用性较好而得到一定利用,近年来8~10吨通用直升机也有武装化的趋势,但4吨级直升机本身装备规模就比较少,综合性能又不适合攻击改进的需要,在近年来的型号发展上并无大的起色。

“海豚”SA365的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的不足。首先是可收放起落架的结构问题。SA360采用后三点固定器落架,固定起落架结构虽然增加了飞行阻力,但直升机本身飞行速度就不高,固定起落架增加的阻力对飞行性能影响并不明显,但固定起落架的高结构强度有利于野战机场使用,可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并有不占用机体内部空间的优点,是军用直升机普遍采用的起落架形式。“海豚”的可收放起落架可提高飞行速度,但这种设计的结构重量和复杂程度高,并不适合野战机场使用的要求,舰载型使用时也存在抗重触舰(舰体摇摆和定点着舰)强度不足的问题。其次是“海豚”将SA360的单发改为可靠性高的双发,两台功率类似的发动机安装在机体上方原单发位置,机体、发动机和传动-旋翼系统垂直叠放,导致SA365的机体高度较大。同时,SA365的机体宽度受吨位限制,机体上的空间比较有限,两台发动机并列安装的尺寸都受到限制,结果就是机身的尺寸限制了发动机的尺寸和功率。武装直升机的机体两侧发动机布局,可以解放机体对发动机尺寸的限制。近年来发展的新型通用直升机(如直-15)虽也采用机身上发动机,但发动机舱与传动系统采用了突出机体外的形式,利用民用型号对飞机低位重心要求不高和机体尺寸较大的特点,也有效解决了直升机机体尺寸对动力系统的限制。SA365完全按照欧洲70年代末民用标准进行结构设计,这个设计虽然与军用需求之间也存在共通之处,但其结构严重限制了直升机动力性能的发展,动力性能不足又直接影响到载荷航程和改进发展潜力。

“海豚”在国外民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不错,军事和准军事单位使用的数量也比较大,但除了警用运输、巡逻和救援这样类民用运输功能外,美国海岸警卫队海上救援机队算是比较大的份额。“海豚”在军事用途上的空间比较有限,除了少量配套舰载型用于出口外,法国军队并没有在陆、海用途上批量装备“海豚”,其他国家引进军用型号“海豚”的批量也不大,中国在“海豚”军用型的装备上已经处于绝对规模。
  
墙外开花的根源——直-9从军路

  中国在8 0年代开始从国外引进中型直升机时,在美国和法国之间选择替代直-5的型号,经过最终对比和投标分析,“海豚”双发型号SA365N成为引进的模板。中国引进“海豚”的目的是替代当时的直-5,并作为通用直升机和获取先进技术的跳板。
  
中国当时与美国和西欧存在准盟友的关系,共同对抗苏联的防御目标,使中国得以在西方引进大量高技术装备,但当时对直升机的需求有限又不很迫切。中国当时引进西方直升机成品的难度不大,如小羚羊和S-70的引进都比较成功,但想要引进全套生产线的难度则相当高。可见中国在80年代初期虽然与西方国家缓和了关系,但军事交流方面仍然没有建立彻底的信任,引进直升机的型号和功能都受到政治因素制约。美国当时对中国的态度是支持和防备并存,批量引进技术装备存在后勤保障的供应问题,成品出口有助于控制中国军事力量应用,但提供成套技术和生产线则会促进中国国防科技的发展,显然不符合美国政府的目标,受美国政府政治影响的西欧显然也存在类似观点。美国提供的直升机方案技术落后,虽然引进生产的难度相对较小,但得到的技术显然并无助国内技术发展,欧洲能够提供直升机的国家几乎只有法国。中国当时引进直升机生产技术的规格受很大限制,6吨以上级别的引进几乎没有成功希望,可选型号的技术水平和功能都受很大限制,如果不想选择技术落后的型号,就只能在当时的民用直升机型号中进行选择。直升机是种军事和民用界限比较模糊的飞行器,当时可供应中国选择的美国和欧洲型号,都是具备一定军事发展潜力的民用机型,“海豚”因其比较先进的材料和成品性能,以及法国较系统开放的技术和生产输出条件,最终成为了中国引进通用直升机生产的目标型号。
  
SA365N/N1“海豚”引进后的国内生产型就是直-9,但这种载荷航程可观又性能比较好的平台,在中国并没有发挥其民用直升机的装备定位,而是成为中国陆、海军航空兵基础通用直升机,并在基础通用运输型的平台上,开发出侦察通讯、运输、反坦克、火力支援、巡逻反潜等多个型号,目前已经成为陆、海军直升机部队中除米-l 7/卡-2 8外的绝对主力。

“海豚”是种通用性相当好的直升机,按照设计要求,无论是SA360还是SA365,都具备改装成各种军用改进型的能力,理论上能够替代云雀III和松鼠等多个型号。“海豚”较高的技术基础有利于市场发展,但现实总是残酷的,“海豚”良好的飞行性能和较出色的设计条件,却受到其基础设计规格的制约,4吨级的规格只有1吨左右的有效载荷,反坦克时只能安装8枚反坦克导弹,中国改造的直-9W为了加装2门23毫米航炮,反坦克/对空导弹挂载量只有4/8枚。

直-9最初的装备任务是进行少量人员的运输,长期作为飞行“吉普”和教练直升机使用,甚至一度成为陆军航空兵的绝对主力。直-9的机体和飞行性能与SA365N基本相同,机舱内可以装载8~1 0人,如装载全副武装兵员时只能乘座5~6人,其运输能力大约只有米-l 7的1/3~4。目前看来,直-9除执行要员运输和投放侦察兵这样的运输任务外,在人员物资运输中是小马拉大车,而执行侦察任务则又是大马拉小车,当陆军航空兵开始大规模装备米-17和直-8后,直-9运输型的功能已回归救援和小单位人员运输。中国在开始从俄罗斯批量引进米-17后,直-9在陆军航空兵中的运输功能基本消失,作为中国能够独立生产的比较先进直升机,直-9开始按照法国“黑豹”的攻击反坦克路线改进。

中国陆军航空兵从欧洲引进了8架小羚羊,也是中国最早装备反坦克导弹的直升机,为陆军航空兵作战装备发展提供了基础。小羚羊的引进是试验性的装备探索,这个型号并没有得到国外期盼的大量定单,而中国路航空兵反坦克装备也长期维持薄弱的状态。直-9引进并生产出基本实现国产化的直-9A后,开始依靠国内技术力量开发反坦克直升机,直-9G的装备可看成是在借鉴小羚羊的基础上,用直-9平台综合HJ8导弹的组合反坦克系统。

直-9先后发展了反坦克和攻击两个型号,早期开发的反坦克型直-9G,只是在运输型直-9B机舱内安装简易横杠式挂梁挂载HJ8,并在机头上方安装简易的导弹瞄准装置。直-9攻击型能够外挂2组火箭或4枚HJ8导弹,其攻击火力与引进的小羚羊基本相同,仅装备有昼间使用的简单瞄准和火控系统,直-9加HJ8的组合仅提供了基本的直升机反坦克火力。后期武装型直-9W采用了类似黑豹的地板下挂梁,机头旋转吊塔安装有全天候光学瞄准系统,火控系统的搜索范围和全天候能力有所提高,武器系统的种类和作战效率也有增强。

陆军航空兵在装备直-9G后的使用中,认为直-9G的反坦克战斗力并不比小羚羊强,单纯作为侦察和前线反坦克直升机,也比直-l1(山寨松鼠)也没有明显优势,但单机使用维护的成本则远超过小型化的直-11,但直-9G仍然改进出了更为完善的直-9W。中国在进行直-9军事应用改进过程中,同样遇到了欧洲国家在“海豚”军用上的问题,但却没有产生同样的结果,原因就是相比当时有小羚羊、松鼠、山猫、BO-105等多型号可选的欧洲国家,中国能够提供给陆军航空兵的却只有直-9这个选择。

直-9G的结构设计还保持了直-9A/B的基本特点,武器挂梁和弹药设备安装在机舱后段,理论上这些附加的武器系统可以在必要时拆除,从技术角度可看成直-9B增加武器系统的组合。直-9W的变化是取消了直-9A/G的后舱门结构,驾驶舱后仅保留了一排乘员座椅,后机身成为航炮弹药和油箱固定安装的空间。直-9W的瞄准装置高度虽然低于直-9G,在理论上降低了隐蔽攻击的能力(直升机暴露面积增加),但固定式雁翼形武器挂梁的通用性能好,不占用机体基本结构空间,并有充足的空间安装增加的电子/红外对抗系统,增加后机身(原货舱)油箱也部分提高了作战状态的有效航程。

直-9G/W机体尺寸和结构与SA365相同,按照直-9空机重量1.98吨为基准,安装武器挂架(含载荷)和瞄准火控系统的重量约600千克,机组成员两名重量合计220千克(等类别SA365M“黑豹”), 1140升燃料的重量约800千克,即使完全没有增加的装甲防护,合计全机基本重量已经达到了3600千克,而直-9G的最大起飞重量只有3850千克,武装后已经基本失去有效的人员搭载能力。直-9G的燃料箱在机身地板下和中机身下,燃料箱设置不需要占用客/货舱或行李舱空间(行李舱内可设置180升辅助油箱,转场时客舱内可安装475升辅助油箱),但在直升机受到地面轻武器杀伤或迫降触地时存在很大危险。综合分析直-9G的数据指标,可以看到直-9G的最大平飞速度254千米/小时速度(SA365M为296千米/小时)、巡航速度278千米/小时(280千米/小时)升限4220米(4575米)、爬升率7.8米(8米)和航程664千米(740千米)都有所不足,最大的问题仍然是直-9G/W缺乏装甲防护和目标过大,性能指标中也可看出动力不足的表现,导致这个型号在低空作战时存在飞行性能不足和生存性差的缺陷。直-9武装型的发展提供了陆军航空兵攻击能力,但与国外兄弟“黑豹”境遇相同的是,直-9W/G只能够发挥大型化小羚羊/松鼠的作用,武装攻击/护航和运输功能又无法兼顾,仅能在真正的武装直升机完成前提供过渡性装备。

直-9武装型从G到W的改进,已经从最初的机+弹简易组合,发展到现在的固定化完整作战系统,由瞄准装置和外挂架组成的系统,成为直-9武装型常规结构和系统配置。很多人将武装型直-9当成多用途机型,认为其可以承担武装攻击或兵员运输任务,但根据国外类似型号发展过程中的技术条件,增加武装的直升机基本不会随便拆除外挂,除非是类似UH-60那样载荷足够大,或米-24那种设计上就有目的实现的型号,其他类似机型往往在完成后就固定了使用功能。直-9的原型SA365N有效载荷并不大,安装火控系统和外挂架后增加很多重量和阻力,正常起飞重量时只能提供够基本配套使用的载荷,紧急时也许可以装载3~4人的侦察机或救援人员,但装载全部武器系统后,为保证必要的飞行性能和航空,直-9W会在实战中失去有价值的人员运输功能。中国开发直-9武装型号是为填补攻击直升机的装备空白,装备陆航部队的这个型号在功能上已基本固定,后续发展的方向也受到了需求和技术的牵引与限制。
直-19的传言和期望

近年来国内网络上传言,中国在直-9W基础上改进了专用武装型,这个传言中的型号也被称为直-19。直-19这个型号是否存在先不去考虑,但在通用直升机基础上发展武装型的方法,算是在国外已经过成功运用的有效措施,也许也将成为“海豚”最终化军为民的顶点。直-19据说采用了串列座舱布局,按照直-9的规格估算,以及用AH-1、“茶隼"、A129和印度LCH作为参照,也可以对直-19可能的设计特点有所收获。武装直升机在核心技术上与通用直升机基本相同,也就是说用“海豚”改装武装直升机,理论上完全能够延续现有的动力-传动系统,技术难度和使用成本都可以控制在合理范围。直-19到底什么样目前还无确切消息,但以直-9W为基础并参考日本OH-1,应该可以作为结构和性能分析的基本标准。

前文关于直-9的论述中强调了重量因素的影响,直-9W的重量问题确实也限制了其性能,当直-9W改进为直-19时,其重量因素仍然对性能有着巨大的影响。直-9B的基本重量为2吨,武装型增加的作战设备约300千克,人员200千克,基本燃料800千克,合计重量估算为33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可以达到接近4吨标准。直-9B改装为直-19时如果不改进涵道尾桨的后机身,仅采用类似OH-1的方式将前机身改串座,将机体宽度缩减到1.1~1.2米,每侧机身中段增加1米长的短翼,缩减机体减轻的重量与增长短翼和改造起落架抵消,机身地板下油箱也可转移到机体后段,但武装化必须的装甲防护可能要增加120~140千克重量,总重量应该在直-9W基础上增加200千克左右,如动力-传动系统布局不做调整,基本重量大概可以控制在2.4吨以下,正常油箱满油和满弹状态的总重量为3500千克。

按照重量指标估计,直-9B号称可以最多装载14名乘客,换算可得7~8名武装步兵,但实际使用中受到动力性能的制约,在高温、山地和高海拔地区的载荷限制很大,海上高温环境中只能装载3~4名武装步兵,山地低空飞行时为保证飞机动力性能,正常气温条件下也只能载步兵4~5人。直-19是需要挂载外载荷在低空作战的武装直升机,采用现有直-9B的430~450KW功率的WZ8是不够的,虽然正常飞行性能指标能够基本维持不变,但在低空作战的回转和爬高时显得功率不足,如果选择功率约为500KW的WZ8改进型号,直-19爬升性能和动力载荷都会有所改善,有效提高在低空复杂地形和机动飞行时的性能指标。如果能够将持续功率提高到引进机的550KW以上,能够基本满足直-19常规作战环境的动力要求,但在短时间里还存在国产化水平略有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增加发动机功率后对传动系统的改进需要,也使直-19动力-传动组合设计上存在更大的技术难题。中国在直-9的改进民用型H4l0A上应用了引进的动力系统,增强了直-9系列飞机的高温高原性能,能够满足直-19执行基本作战任务的正常需要,但其动力系统的功率横向对比时仍有不足,如能采用欧洲国家用于5吨型号的TM333(也用于印度“北极星”),在重量仅有限增加时就可将功率增加到850~900KW。国内在直-9基础上引进动力-传动系统发展的高原民用型,动力性能基本能够满足4.6~5吨规格需要,但考虑到武装直升机执行任务时的性能指标,直-19作战重量上限不大可能超过4.3吨,只有在单发动力功率达到900WK时,起飞重量和综合性能才会达到A129国际型标准。

直-19改装后的重量标准仍然为4吨级,相比同样传言为国内自行开发的6吨级直-10,直-19的载荷和飞行性能仍然存在不足,外挂载荷条件应该只能达到美国AH-1S标准。直-19如果仍然保持直-9W的涵道尾桨,其横向控制能力将明显低于常规尾桨,虽然尾桨噪音能够得到更有效的控制,在地面和低空工作时也相对安全,但控效能远不能和专门的武装直升机相比。直-19开发的效果应该说已经达到了要求,但从技术角度和直-9平台条件看,直-19的发展仍然采用的是直线性思路。直-9G是在通用型直-9B基础上填加武器的组合,直-9W则将临时组合正式成为固定配置,由于直-9W增加挂架后取消后排舱门结构,证明直-W已经成为完全意义的攻击直升机,陆军航空兵也是按照攻击直升机标准使用直-9W。直-9W是直-9平台与武器的专用组合,但直-9W仍然存在目标明显和生存能力低的弱点,当直-9不再是中国陆军航空兵通用直升机装备重点后,直-9W平台的不足已经成为战斗力发展的绊脚石。直-19则是利用直-9W任务系统和直-9动力系统改进为基础,通过改变前、中段机体的结构设计,扭转直-9W目标明显、飞行性能差和防护水平低的弱点,并尽可能利用直-9系列已经具备的生产和维护体系。根据性能与技术发展趋势看,直-19是从直-9G改进到直-9W后的后续深度改进型,战技术要求也与日本OH-1侦察反坦克直升机类似。

直-19的技术和战术目标,应该还处于反坦克直升机和武装直升机之间,与“虎”和直-10这样专用机型相比,技术条件和性能指标都存在有明显的差异,对动力系统的性能指标也有较宽松的选择。直-9W采用的动力系统为持续功率437 KW的WZ8A,直-9WA和直-9C采用的是持续496KW的WZ8 F功率,但ZW8F的30分钟应急功率可以达到570KW,基本能够满足直-19低空作战必要的动力性能要求,动力-传动技术可实现与直-9WA/直-9C标准化。采用WZ8 F在全机功重比上确实存在不足,但却能降低直-19的生产和维护难度,延续陆军航空兵现有的维护基础系统,对成本控制和快速形成战斗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直-19选择持续功率700KW以上的发动机(如WZ9)并不是不行,但增加发动机功率必然导致直升机载荷功能要求的增强,否则增加的动力性能就将产生过度的浪费。任何直升机都希望有更好的动力性能,但如为直-19选择大功率新型动力,其传动和旋翼系统将与现有的直-9系列出现明显差异,不但对直-19的成本产生相当可观的影响,也会使直-19与6吨级的直-10的功能和成本产生重叠。直-19的存在本来就是直-9WA的深度改进,目的是弥补直-9WA作战系统的性能弱点,依靠专项改进强化直-9系列的攻击作战能力。直-19最佳效费比是与直-9WA形成有效接续,机载设备、武器和动力尽可能通用,延续直-9WA作为攻击直升机的维护保障体系。直-19的平台和系统必然会依托直-9W的基础,无论在直-9W基础上采用什么样的改进措施,直-19在综合性能上都远不能和直-10相比,基础平台条件也限制了直-19改进的潜力。直-19在设计上不可能过于强调性能指标,过重过贵也过于先进的直-19实际价值不大,反到在装备上会与直-10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对比中国和美国陆军航空兵的装备体系,直-10可以达到类似美国AH-64的地位,直-19则会作为OH-58D的替代者,作为填补直-10低端空白和扩大装备效能的型号,以直-9W为平台的效费比虽算不上最佳,但在国内能够提供的直升机型号条件限制下,利用技术可靠且成熟的直-9W作为直-19的平台,在技术、成本和装备上都处于无可选择的地位。
如何判断最好和最合适

从规格型号和用途性能上分析,“海豚”都不是种合适的军用直升机平台,整体设计上无法满足载荷空间和扩展潜力的需要,通用型的各方面性能都无法与6吨级型号相比,攻击型的效费比无法与松鼠这样2吨级型号形成足够优势,但成本又逼近更完善的6吨级型号,存在性能上高不成、成本上低不就的两难局面。
“海豚”SA360是真正是军用直升机,这个型号虽然外形和民用的SA365类似,但采用了固定的后三点起落架,阻力虽大却在结构上更加完整坚固,机体内部空间也比较充裕,但即使是按照军用标准设计的SA360,仍然无法和越南战争期间的UH-1相比。SA365增加了动力性能的可靠性和速度性能,但可收放的起落架结构强度并不好,并挤积占了机体内本来就不够充裕的结构空间,舒适的高速直升机看起来比SA360更先进,但在军事用途上却只有速度勉强可以算是特点,为获得速度所付出的代价又对性能影响很大,按军事角度可说是得不偿失的无意义消耗。SA365系列在军事应用上几乎没有什么影响,甚至法国军队自己都没有将SA365当成重点装备,有限的装备量大都集中在海上救援这样小规模、低强度和轻载荷的任务,出口的SA365系列军用改进型虽然提高了动力性能,基础设计使该系列军用型在世界范围内都不被看好。
直-9在中国成为军用直升机的主力装备,被改进成批量装备的攻击直升机,长期作为中国陆/海军航空兵的主力装备,主要是因为直-9在当时处于无可选择的超然地位。中国陆军航空兵大规模装备直-9,是在直-5已不堪使用,经济和政治因素导致小羚羊和S70规模不足的情况下,依靠能基本保证供应的直-9充实陆、海军直升机部队,这种需要基本建立在无可替代也无可选择的基础上。陆、海军航空兵在大规模从俄罗斯引进直升机后,陆军很快用米-17建立了主力运输直升机部队,被米-17替代的直-9运输型的价值迅速降低,为了维持这个型号规模化后的装备地位,武装化改进又是个无可选择的技术发展方向。直-9一度在海军舰载直升机中成为主力,但这个型号有限的载荷限制了作战能力,长期以来只发挥着维持直升机部队规模的作用,当中国海军开始从俄罗斯引进卡-28后,新型主力战舰开始按卡-28规格进行结构设计,机库的高度明显体现了卡-28的装备要求,结果就是直-9海军型除了满足早期驱护舰(结构尺寸无法保证安卡-28需要)需要外,也开始逐步转换到其近亲SA365在国外的海上救援任务。
直-9确实要比引进贝尔-212能得到更多的新技术,但这个平台显然没有贝尔直升机那样大的军事发展潜力,当直-9进入中国后不得不以军事应用为主时,SA365基础设计上的全部问题都暴露了出来。中国军事力量装备直-9的效费比并不高,但在直-8/11和米-17广泛装备之前,直-9却是保证需求和装备积累的绝对主力,其在中国陆、海军航空兵装备上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SA365其他军用型在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祈望得到这种特殊的地位。
中国陆军航空兵装备直-9改进型攻击直升机,首先是在迫切需要作战直升机的跨世纪时期,填补中国陆军航空兵装备中作战直升机的空白,保证在可能爆发的反分裂战争中有机可用。同时,直-9攻击型号的装备也可通过相应技术发展和训练过程,在装备真正的武装直升机前积累使用经验和人员储备,在新装备服役前在陆军航空兵中提前构建人员和维护基础,缩短新型作战直升机装备形成战斗力的时间。
SA365是欧洲设计思想下的民用运输直升机。欧洲直升机公司为了加强“海豚”的竞争力,先后开发了“高速海豚”和强化动力等几个型号,但其在与美国直升机竞争中仍然不占优势。欧洲直升机公司为了使“海豚”在民用市场上有所突破。利用新的动力系统适应增加的机体尺寸,通过将起飞重量增加到5吨和将内部空间增加40%,使EC-155从SA365的4吨级提高到接近6吨标准,后续还可能采用更大功率的TM333-2进一步改善性能。EC-155虽然在性能上比SA365N有很大改善,但相比中国和欧直联合研制的EC-175,在内部空间和综合性能上仍然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由此可见“海豚”的外形和结构对整体性能的限制,也使EC-155的技术方向很难对直-9军用型号改进有所帮助。
(下略)
不错的文章!
归根到底一句话:发动机不给力啊
好长的文章啊 不错
顶鱼大大


离子鱼 -- 传说中神一般存在的人物!

JZWQ 每期必读,

阁下的《雷霆之击》与《近地博杀》已购买收藏,并以拜读两遍以上,第三部专辑什么时候出?



离子鱼 -- 传说中神一般存在的人物!

JZWQ 每期必读,

阁下的《雷霆之击》与《近地博杀》已购买收藏,并以拜读两遍以上,第三部专辑什么时候出?

一如既往专业好文
hnsr2012 发表于 2012-8-12 19:30
归根到底一句话:发动机不给力啊
本来就是一个轻型直升机……还想咋的?
科普好文哈哈
这篇文章貌似在舰载武器上看过。技术口
晕  一环以内啊!~哈哈哈哈哈  好高兴啊
学习了~~~ 顶礼膜拜~!
支持一下,海豚被兔子搞成现在这个样子也不容易
直19将来也漫天飞的。那厮就是个侦察兵
貌似在舰载武器上登过
好长。。。。。。。。。。。。。。。。。
离子鱼大大的  文章拜读了。。。8错。。。。
lizyu 发表于 2012-8-12 19:06
如何判断最好和最合适

从规格型号和用途性能上分析,“海豚”都不是种合适的军用直升机平台,整体设计上 ...
佩服自己看完了
8错。。。。


侦查的话题不如单发的直十一成本低 实际上简单可靠的直
十一出勤率也更高
这篇文章很不错


侦查的话题不如单发的直十一成本低 实际上简单可靠的直
十一出勤率也更高
这篇文章很不错
学习了~~
hnsr2012 发表于 2012-8-12 19:30
归根到底一句话:发动机不给力啊
如果中国的发动机给力的话 呵呵 ,,,,
恭喜离大恢复贵宾头衔。
学习一下。。。
不错的文章!

lizyu 发表于 2012-8-12 19:05
墙外开花的根源——直-9从军路

  中国在8 0年代开始从国外引进中型直升机时,在美国和法国之间选择替代 ...


一点疑问,与老离商榷。

   按照周日新和倪先平编著的《直升机世界--中国足音分册》介绍,中航二集团给直九W的定义是“武装直升机”,在直九A基础上研制,主要用于昼间在前沿以导弹为主攻武器实施反坦克作战,并可使用火箭、航炮、机枪等武器压制地面火力。直九W于1986年开始研制,88年10月31日在景德镇首飞成功

   而直九G,则是在直九A基础上加装无控武器(23毫米航炮和57毫米火箭弹)改型而来,中航二集团给它的定义是“攻击直升机”,主要任务是昼间前沿的对敌地面火力压制、突击地面零散目标。直九G的改型研制工作始于1998年2月,并于当年10月通过技术鉴定

  您文章中提到,“陆军航空兵在装备直-9G后的使用中,认为直-9G的反坦克战斗力并不比小羚羊强,单纯作为侦察和前线反坦克直升机,也比直-l1(山寨松鼠)也没有明显优势,但单机使用维护的成本则远超过小型化的直-11,但直-9G仍然改进出了更为完善的直-9W。”,后文中也认为W是G的改进型号。

  这一说法和上述资料中的内容完全不同,故有疑问,想了解一下您这个说法的出处。

  
lizyu 发表于 2012-8-12 19:05
墙外开花的根源——直-9从军路

  中国在8 0年代开始从国外引进中型直升机时,在美国和法国之间选择替代 ...


一点疑问,与老离商榷。

   按照周日新和倪先平编著的《直升机世界--中国足音分册》介绍,中航二集团给直九W的定义是“武装直升机”,在直九A基础上研制,主要用于昼间在前沿以导弹为主攻武器实施反坦克作战,并可使用火箭、航炮、机枪等武器压制地面火力。直九W于1986年开始研制,88年10月31日在景德镇首飞成功

   而直九G,则是在直九A基础上加装无控武器(23毫米航炮和57毫米火箭弹)改型而来,中航二集团给它的定义是“攻击直升机”,主要任务是昼间前沿的对敌地面火力压制、突击地面零散目标。直九G的改型研制工作始于1998年2月,并于当年10月通过技术鉴定

  您文章中提到,“陆军航空兵在装备直-9G后的使用中,认为直-9G的反坦克战斗力并不比小羚羊强,单纯作为侦察和前线反坦克直升机,也比直-l1(山寨松鼠)也没有明显优势,但单机使用维护的成本则远超过小型化的直-11,但直-9G仍然改进出了更为完善的直-9W。”,后文中也认为W是G的改进型号。

  这一说法和上述资料中的内容完全不同,故有疑问,想了解一下您这个说法的出处。

  
分析得很不错,好文章
确实,当年没东西可用才导致的,廖化做先锋么。
海军型的不见介绍。
典型的鸡肋!
坐下来仔细看离子鱼的文章~
好专业 好多东西都没听过啊~
还是没有很懂·~~~~
涵道尾桨 是什么样的形式
算了 小白还是慢慢补课吧~~~
恢复了贵宾,以前还以为那个少将是假冒的。
难得一见的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