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雷达技术获一系列重大突破 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18:19
中新网北京8月8日电 (记者 孙自法)他31岁获得中国雷达学会最高奖“申仲义雷达奖”、32岁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36岁担任国家一类骨干雷达研究所所长、44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领衔的团队通过创新突破和军民融合,打造出“中国雷达第一股”,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推动中国雷达技术和公共安全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他就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8研究所(中国电科38所)所长、解放军总装备部雷达探测技术专业组组长、“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吴曼青。

咬定“雷达技术创新”不放松

20世纪90年代初期,刚刚踏出校门的吴曼青就成功主持了“双基地雷达试验系统”研究工作,将中国双基地雷达研究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20世纪末90年代中期,在成功试验的基础上,吴曼青率先提出“数字阵列雷达”概念,并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个数字T/R组件及首个数字阵列雷达试验系统;2003年,吴曼青团队研发出一种新的三坐标雷达体制,研制成功的机动式三坐标雷达被誉为中国地面情报雷达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里程碑式产品。

解放军某重大装备的研制,在技术引进上遭受重重阻挠。2002年,吴曼青团队攻克一系列技术难关,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部该型装备,改变了中国在该型装备发展上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

2005年,吴曼青又率先提出采用全新体制的新思路,并亲自担任该项目总设计师,部署团队进行关键技术攻关,仅用3年时间就完成研制工作,实现从芯片到系统的全面创新,标志着中国该项雷达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军方和业内专家评价称,该项目取得丰富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在雷达发展史上罕有先例,是解放军武器装备创新发展的范例,为解放军立足国产平台、发展先进装备,闯出一条自主创新的路子,必将对解放军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和先导作用。
吴曼青及其团队始终坚持将中国在雷达技术方面的空白点、薄弱点作为中国电科38所的科技创新布局方向。2001年前后,他根据经济社会和现代军事发展需求,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领域布局为该所重要发展方向,并在成立初期担任雷达成像研究中心主任,该项技术研发很快获得新的进展,目前,中国该技术研究已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由于技术手段匮乏,中国西部大部分地区长期处于无高精度地图的状况,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2008年,中国试图引进雷达测图系统,却遭到拒绝。吴曼青率团队主动请缨,仅用1年多时间,就成功研制出中国首套机载雷达测图系统,该系统投入使用后,先后获取中国西部横断山脉11万平方公里雷达影像,填补了该地区地图空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雷达测绘技术的国家之一。

突破浮空平台研究

在大力推进具体技术创新的同时,吴曼青并不拘泥于传统的雷达技术发展思维,而是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他认为雷达技术的发展,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雷达技术突破本身,而是要为雷达寻找更为丰富的平台,以发挥雷达更大的功用。

于是,吴曼青将目光瞄准了浮空平台。一个传统的雷达研究所研究浮空器,这在很多人眼里显得不可理解。

但吴曼青做了,而且是不同于一般的做法——2003年,中国电科38所从市场上整体引进了一个成熟的浮空器研发团队,吴曼青为这个团队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愿景——成为世界领先的浮空器研究团队,同时,给了他们高度自由的发展空间、更灵活的机制以及充足的经费支持。

很快,这支团队就成长为中国领先、国际先进的浮空器研究团队,先后研发出包括中国第一个定型浮空器产品在内的系列产品,填补了中国相关领域的空白,部分产品先后在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和广州亚运期间出色完成重点安保任务。

2011年,吴曼青及其团队成功实现某重大雷达技术从体制到关键技术、从部件到系统的多项自主创新,整体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基于该项技术研制的演示验证系统主要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他们自筹资金研制的某型雷达,在试验期间成功观测到“天宫”、“神八”对接和分离,探测距离1800公里,连续跟踪1300公里,这是他们从防空预警向空间目标监视的跨越。

吴曼青团队还成功研制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魂芯一号”,打破了国外高端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对中国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垄断,其性能达到国际主流厂商主力产品性能的6倍以上;他们研发的两型重要装备,一型装备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成功研发大型浮空平台的国家,另一型则率先实现中国对空情报雷达从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

建言中国准备好承接世界科技中心转移

“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科技创新的春天已然来临,在这个季节里,我们要培育土壤、播下种子,这样,在秋天,我们才有更好的收获。”

雷达专家吴曼青院士表示,当今世界正处在创新最为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调整双重机遇叠加,在“关口前移”和“版图东移”的进程中,中国应该做好承接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任务。

虽是理工科的雷达技术专家,但出生于安徽桐城的吴曼青院士,言谈举止中不经意间就流露出浓郁的“桐城派”人文气息,诗词歌赋信手拈来。

他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人生三重境界来形象地比喻科技创新的过程:科技创新肯定会遇到困难,最艰难的时候,就好比“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但是科技人员的创新信念不能丢,一定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最终,科技人员通过创新一定能够豁然开朗,“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结合金融危机带来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吴曼青在中国电科38所前瞻布局了智能传感、微系统、视频感知、极限粒子源、微波光子学等一批前沿技术,谋求产业与技术的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都说‘得来全不费工夫’,可前面还有一句‘踏破铁鞋无觅处’。把前面99%的工作都做好了,最后才会得到好的结果。”他说。(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2_08/09/16672078_0.shtml中新网北京8月8日电 (记者 孙自法)他31岁获得中国雷达学会最高奖“申仲义雷达奖”、32岁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36岁担任国家一类骨干雷达研究所所长、44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领衔的团队通过创新突破和军民融合,打造出“中国雷达第一股”,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推动中国雷达技术和公共安全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他就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8研究所(中国电科38所)所长、解放军总装备部雷达探测技术专业组组长、“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吴曼青。

咬定“雷达技术创新”不放松

20世纪90年代初期,刚刚踏出校门的吴曼青就成功主持了“双基地雷达试验系统”研究工作,将中国双基地雷达研究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20世纪末90年代中期,在成功试验的基础上,吴曼青率先提出“数字阵列雷达”概念,并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个数字T/R组件及首个数字阵列雷达试验系统;2003年,吴曼青团队研发出一种新的三坐标雷达体制,研制成功的机动式三坐标雷达被誉为中国地面情报雷达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里程碑式产品。

解放军某重大装备的研制,在技术引进上遭受重重阻挠。2002年,吴曼青团队攻克一系列技术难关,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部该型装备,改变了中国在该型装备发展上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

2005年,吴曼青又率先提出采用全新体制的新思路,并亲自担任该项目总设计师,部署团队进行关键技术攻关,仅用3年时间就完成研制工作,实现从芯片到系统的全面创新,标志着中国该项雷达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军方和业内专家评价称,该项目取得丰富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在雷达发展史上罕有先例,是解放军武器装备创新发展的范例,为解放军立足国产平台、发展先进装备,闯出一条自主创新的路子,必将对解放军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和先导作用。
吴曼青及其团队始终坚持将中国在雷达技术方面的空白点、薄弱点作为中国电科38所的科技创新布局方向。2001年前后,他根据经济社会和现代军事发展需求,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领域布局为该所重要发展方向,并在成立初期担任雷达成像研究中心主任,该项技术研发很快获得新的进展,目前,中国该技术研究已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由于技术手段匮乏,中国西部大部分地区长期处于无高精度地图的状况,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2008年,中国试图引进雷达测图系统,却遭到拒绝。吴曼青率团队主动请缨,仅用1年多时间,就成功研制出中国首套机载雷达测图系统,该系统投入使用后,先后获取中国西部横断山脉11万平方公里雷达影像,填补了该地区地图空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雷达测绘技术的国家之一。

突破浮空平台研究

在大力推进具体技术创新的同时,吴曼青并不拘泥于传统的雷达技术发展思维,而是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他认为雷达技术的发展,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雷达技术突破本身,而是要为雷达寻找更为丰富的平台,以发挥雷达更大的功用。

于是,吴曼青将目光瞄准了浮空平台。一个传统的雷达研究所研究浮空器,这在很多人眼里显得不可理解。

但吴曼青做了,而且是不同于一般的做法——2003年,中国电科38所从市场上整体引进了一个成熟的浮空器研发团队,吴曼青为这个团队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愿景——成为世界领先的浮空器研究团队,同时,给了他们高度自由的发展空间、更灵活的机制以及充足的经费支持。

很快,这支团队就成长为中国领先、国际先进的浮空器研究团队,先后研发出包括中国第一个定型浮空器产品在内的系列产品,填补了中国相关领域的空白,部分产品先后在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和广州亚运期间出色完成重点安保任务。

2011年,吴曼青及其团队成功实现某重大雷达技术从体制到关键技术、从部件到系统的多项自主创新,整体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基于该项技术研制的演示验证系统主要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他们自筹资金研制的某型雷达,在试验期间成功观测到“天宫”、“神八”对接和分离,探测距离1800公里,连续跟踪1300公里,这是他们从防空预警向空间目标监视的跨越。

吴曼青团队还成功研制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魂芯一号”,打破了国外高端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对中国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垄断,其性能达到国际主流厂商主力产品性能的6倍以上;他们研发的两型重要装备,一型装备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成功研发大型浮空平台的国家,另一型则率先实现中国对空情报雷达从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

建言中国准备好承接世界科技中心转移

“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科技创新的春天已然来临,在这个季节里,我们要培育土壤、播下种子,这样,在秋天,我们才有更好的收获。”

雷达专家吴曼青院士表示,当今世界正处在创新最为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调整双重机遇叠加,在“关口前移”和“版图东移”的进程中,中国应该做好承接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任务。

虽是理工科的雷达技术专家,但出生于安徽桐城的吴曼青院士,言谈举止中不经意间就流露出浓郁的“桐城派”人文气息,诗词歌赋信手拈来。

他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人生三重境界来形象地比喻科技创新的过程:科技创新肯定会遇到困难,最艰难的时候,就好比“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但是科技人员的创新信念不能丢,一定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最终,科技人员通过创新一定能够豁然开朗,“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结合金融危机带来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吴曼青在中国电科38所前瞻布局了智能传感、微系统、视频感知、极限粒子源、微波光子学等一批前沿技术,谋求产业与技术的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都说‘得来全不费工夫’,可前面还有一句‘踏破铁鞋无觅处’。把前面99%的工作都做好了,最后才会得到好的结果。”他说。(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2_08/09/16672078_0.shtml
其性能达到国际主流厂商主力产品性能的6倍以上
领先和一流的含义是不同的!领先更HKC。
我们的激光雷达和光子雷达呢?
是在合肥的那个 38所吗?
蛋总 发表于 2012-8-9 10:35
是在合肥的那个 38所吗?
似乎是的
xiaozhuzai007 发表于 2012-8-9 10:37
似乎是的
我擦。。。。  附近不远有个 火葬场
是不是说的中华盾?或者鸡栽板砖?谁来解毒下?
蛋总 发表于 2012-8-9 10:39
我擦。。。。  附近不远有个 火葬场
这么凶险撒!惊魂!
中国脊梁啊
祝贺一下功臣兔 上红花!
一型装备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成功研发大型浮空平台的国家


是指飞艇么
这个雷达估计是地面上用的大家伙,不是机载的。
好事啊,祝贺
是不是说的中华盾?或者鸡栽板砖?谁来解毒下?
能测到地球轨道空间的雷达应该是大型地面雷达。
火眼金睛啊,这个是个关键节点     功不可没
我表弟就在那个所

x1101126 发表于 2012-8-9 10:46
这个雷达估计是地面上用的大家伙,不是机载的。


自筹资金是搞不了大家伙的

对太空探测距离都1800了  应该是反导反卫星的  大小起码可以舰载
x1101126 发表于 2012-8-9 10:46
这个雷达估计是地面上用的大家伙,不是机载的。


自筹资金是搞不了大家伙的

对太空探测距离都1800了  应该是反导反卫星的  大小起码可以舰载
好,很好
一开始俺猜是地面超长波雷达(是这么叫吗?和盾,越看越迷糊,只觉得很hkc
庆贺一下
蛋总 发表于 2012-8-9 10:35
是在合肥的那个 38所吗?
是的,我国第一代跳频雷达和激光雷达均出自此所
那里有个PAL电子工程学院,与此关系密切,曾经在此做过物理实验,看到隔壁的强电子对抗实验室,非常激动
美国f22飞行员背个氧立得颤抖的表示压力不大
八股 但是很强大
好,听着都提气。
应对美帝的“空天一体战”,“发现手段”是基础!
另一型则率先实现中国对空情报雷达从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

这句话没人感兴趣吗
雷达是个好东西啊,,,毛子就是雷达功率大,,号称远距离遥控烤兔子的利器....我鳖的呢?
KC瞬间变红!
一型装备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成功研发大型浮空平台的国家,另一型则率先实现中国对空情报雷达从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


系留式空中雷达?

对空情报雷达三代到四代——这个请高人指教。

呼唤高人对此八股文做全面解读~~~~~~~
青云缺月 发表于 2012-8-9 10:45
一型装备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成功研发大型浮空平台的国家
貌似对台一线就有这种“气球”在山顶飘,西南方向上也有用
这种牛人要好好保护啊!!!
顶啊,这种牛人要坚决支持啊
领先比什么第一啊!强多了
我擦。。。。  附近不远有个 火葬场
那里环境挺好的
裤衩红哇哇的
这个HKC了,
求解读三四代雷达的意思
laibu88 发表于 2012-8-9 11:19
另一型则率先实现中国对空情报雷达从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

这句话没人感兴趣吗
率先实现中国对空情报雷达从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和率先实现世界对空情报雷达从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是怎么样的不同?

大家淡定你激动而已!

这个话你也应该看到:我们要培育土壤、播下种子,这样,在秋天,我们才有更好的收获。~~背后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