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淡化金牌说不可取 佳绩需靠体制支撑(力挺举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11:18


http://2012.sina.com.cn/other/pl/2012-08-09/080350941.shtml

本报记者 汪大昭(微博) 薛原

  阅读提示

  从1984年许海峰石破天惊的一枪,到保持奖牌榜第一集团的位次,中国逐步走向“体育大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体育的社会功能不断延伸,人们对举国体制的关注也有了更多的视角。“新时期,我们还要不要金牌?”“金牌总数再多,也不代表国民体育素质好”“得金牌的只是少数,更多的运动员退役后出路狭窄”等疑问随之而来。

  但我们必须了解,举国体制与全民健身并非对立的两面;我们更要看到,优秀的体育竞技人才必须经过特殊的专业训练。现在,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举国体制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积极作用更大而弊端越来越少。

  淡化金牌说不可取

  ■奥运佳绩为整个民族带来“正能量”

  ■争金还要看项目和机遇,不能不计成本

  现代奥运会发展了100多年,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盛事,没有哪个领域的活动可以与之匹敌。当年许海峰石破天惊的一枪,中国女排(微博)的扬眉吐气,已经成为国人的共同记忆,升华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

  时至今日,中国夺得的历届奥运会金牌数已突破200枚。伦敦的赛场上,中国保持在奖牌榜第一集团已没有什么悬念。从关注金牌数量到关注金牌过程,同时,对那些没有拿到金牌或者奖牌的运动员,国人也送上掌声和敬意。国人对奥林匹克的理解在不断加深拓展,中国奥运选手为整个民族带来的“正能量”,永远值得珍惜。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是长期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争取在有重大影响的国际体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始终具有鼓舞人心、增强凝聚力的作用,有其他方式难以取代的教育和激励功能。即使发达国家,也不会放弃对奥运金牌的追求。淡化金牌的提法不科学,也不符合奥林匹克运动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

  任何水平的运动员来参加奥运会,目的都是要超越自己,不会不在乎比得是好还是差,公众也会用这个标准看待运动员的表现。1988年,因为奥运会上成绩不佳,有人主张淡化金牌意识,现在金牌拿得多了,要不要继续争金夺银,又有淡化金牌的说法。目睹许多运动员无论比赛成败,赛后热泪不止,他们为自己的付出而感慨动情。如果不是心中有个追求,何能如此!当然,争得金牌还要看具体项目和机遇,不能脱离实际,不计成本或不顾可能性,样样都要争第一。

  佳绩需要体制支撑

  ■仅靠民间支持很难充分利用资源

  ■当积极尝试不同的体育体制并存

  全球顶尖的运动精英齐集奥运,当今赛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怎样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不仅取决于个人的天分和努力,同样取决于运动员背后的体制支撑。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十年功”里,就包含着高水平运动员培养体制如何建构。

  从探索到强化,举国体制随着中国参加奥运会的脚步也在不断向前。举国体制意味着对有限资源的有效配置与投入,意味着清晰坚定的目标和持之以恒的努力。走上赛场的运动员都明白,要争取胜利,专注是必须的品质。围绕奥运会这个竞技体育的最高舞台,举国体制构成了专注的培养体系,收获正是对付出的回报。

  创造佳绩的项目不同,培养竞争者的方式不同,只要符合国情和发展阶段,都可以成为一种选择。在中国体育过去几十年历程中,举国体制是实现突破的重要保证,立下了汗马功劳。否认这一历史事实,是对体育界前辈的不尊重。没有这个基础,也难以找到中国体育改革的出发点。

  在伦敦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佳绩的运动员无不带有举国体制培养的印记。在现实条件下,完全靠社会和个人,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也无法充分利用人才资源优势。今后一段时间里,应当积极尝试不同的体育体制并存并举,但举国体制依然是支柱。

  事实上,在以奥运会为平台的世界体坛交流中,中国在向一些体育发达国家学习,自身也是被学习的对象。日本自2001年后通过了“奖牌倍增战略”计划,核心内容就是构建从少年选手到顶尖运动员的培养路径,并确立了各单项协会在体育医学和科学、信息分析等方面相互支援的体制。其中,“领先一步”的日本体操协会近年来已开始有所收获,培养出了内村航平等世界级好手。

  本届奥运会上眼下战绩不佳的澳大利亚代表团则表示,政府投入不足是主要问题,仅靠民间支持,很难保证运动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投入训练。

  举国体制尚需完善

  ■与全民健身共同支撑国家体育发展战略

  ■以人为本,着眼于运动员的长远发展

  举国体制的效率已经被证明。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的社会功能不断延伸、拓展,对举国体制的关注,也就有了更多发展的视角。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体育界和社会各界对这个话题多有探讨。对举国体制的人力财力投入,是否应该更多地转向全民健身,就是一种观点。

  争得大赛佳绩的确不是体育事业的全部,不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的国家虽然会具有较好的基础,却不会自然成为竞技场上的强者,即便国民体质有了普遍提高,体育意识和行为成为大众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优秀的体育竞技人才仍然必须经过特殊的专业训练,才能具备竞争实力。在经济社会发展已达到一定程度的今天,怎样看待举国体制,不是非要和全民健身对立比较,两者在国家体育发展战略中理应有着相辅相成的结构支撑。至于目前运转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应当从发展的角度看待,而非断然否决。

  本届奥运会上,中国选手的表现依然振奋人心,不论是否能站上最高领奖台,他们都展现出了中国体育乃至当代中国的形象与气魄。这也依然是由举国体制为主要推动力的成果。如果要讨论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作用是否已经可以用其他方式取代,这是由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状况来决定的,水到渠成,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中国要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举国体制依然是基础结构,不断加以完善和充分发挥作用的空间远未穷尽。

  而完善举国体制,核心思路应当是“以人为本”,着眼于运动员的长远利益和全面发展。能够来到奥运赛场,站上领奖台的运动员毕竟是极少数。在运动员培养过程中,注入更多人文关怀,用合理的制度安排帮助他们既能全身心地投入训练与比赛,又能为更长远的未来打好一定基础。伦敦捷报频传之时,举国体制怎样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新的生命力,既要有坚持的信心,也要有改革的决心。

  (本报伦敦8月8日电)


http://2012.sina.com.cn/other/pl/2012-08-09/080350941.shtml

本报记者 汪大昭(微博) 薛原

  阅读提示

  从1984年许海峰石破天惊的一枪,到保持奖牌榜第一集团的位次,中国逐步走向“体育大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体育的社会功能不断延伸,人们对举国体制的关注也有了更多的视角。“新时期,我们还要不要金牌?”“金牌总数再多,也不代表国民体育素质好”“得金牌的只是少数,更多的运动员退役后出路狭窄”等疑问随之而来。

  但我们必须了解,举国体制与全民健身并非对立的两面;我们更要看到,优秀的体育竞技人才必须经过特殊的专业训练。现在,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举国体制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积极作用更大而弊端越来越少。

  淡化金牌说不可取

  ■奥运佳绩为整个民族带来“正能量”

  ■争金还要看项目和机遇,不能不计成本

  现代奥运会发展了100多年,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盛事,没有哪个领域的活动可以与之匹敌。当年许海峰石破天惊的一枪,中国女排(微博)的扬眉吐气,已经成为国人的共同记忆,升华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

  时至今日,中国夺得的历届奥运会金牌数已突破200枚。伦敦的赛场上,中国保持在奖牌榜第一集团已没有什么悬念。从关注金牌数量到关注金牌过程,同时,对那些没有拿到金牌或者奖牌的运动员,国人也送上掌声和敬意。国人对奥林匹克的理解在不断加深拓展,中国奥运选手为整个民族带来的“正能量”,永远值得珍惜。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是长期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争取在有重大影响的国际体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始终具有鼓舞人心、增强凝聚力的作用,有其他方式难以取代的教育和激励功能。即使发达国家,也不会放弃对奥运金牌的追求。淡化金牌的提法不科学,也不符合奥林匹克运动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

  任何水平的运动员来参加奥运会,目的都是要超越自己,不会不在乎比得是好还是差,公众也会用这个标准看待运动员的表现。1988年,因为奥运会上成绩不佳,有人主张淡化金牌意识,现在金牌拿得多了,要不要继续争金夺银,又有淡化金牌的说法。目睹许多运动员无论比赛成败,赛后热泪不止,他们为自己的付出而感慨动情。如果不是心中有个追求,何能如此!当然,争得金牌还要看具体项目和机遇,不能脱离实际,不计成本或不顾可能性,样样都要争第一。

  佳绩需要体制支撑

  ■仅靠民间支持很难充分利用资源

  ■当积极尝试不同的体育体制并存

  全球顶尖的运动精英齐集奥运,当今赛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怎样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不仅取决于个人的天分和努力,同样取决于运动员背后的体制支撑。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十年功”里,就包含着高水平运动员培养体制如何建构。

  从探索到强化,举国体制随着中国参加奥运会的脚步也在不断向前。举国体制意味着对有限资源的有效配置与投入,意味着清晰坚定的目标和持之以恒的努力。走上赛场的运动员都明白,要争取胜利,专注是必须的品质。围绕奥运会这个竞技体育的最高舞台,举国体制构成了专注的培养体系,收获正是对付出的回报。

  创造佳绩的项目不同,培养竞争者的方式不同,只要符合国情和发展阶段,都可以成为一种选择。在中国体育过去几十年历程中,举国体制是实现突破的重要保证,立下了汗马功劳。否认这一历史事实,是对体育界前辈的不尊重。没有这个基础,也难以找到中国体育改革的出发点。

  在伦敦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佳绩的运动员无不带有举国体制培养的印记。在现实条件下,完全靠社会和个人,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也无法充分利用人才资源优势。今后一段时间里,应当积极尝试不同的体育体制并存并举,但举国体制依然是支柱。

  事实上,在以奥运会为平台的世界体坛交流中,中国在向一些体育发达国家学习,自身也是被学习的对象。日本自2001年后通过了“奖牌倍增战略”计划,核心内容就是构建从少年选手到顶尖运动员的培养路径,并确立了各单项协会在体育医学和科学、信息分析等方面相互支援的体制。其中,“领先一步”的日本体操协会近年来已开始有所收获,培养出了内村航平等世界级好手。

  本届奥运会上眼下战绩不佳的澳大利亚代表团则表示,政府投入不足是主要问题,仅靠民间支持,很难保证运动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投入训练。

  举国体制尚需完善

  ■与全民健身共同支撑国家体育发展战略

  ■以人为本,着眼于运动员的长远发展

  举国体制的效率已经被证明。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的社会功能不断延伸、拓展,对举国体制的关注,也就有了更多发展的视角。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体育界和社会各界对这个话题多有探讨。对举国体制的人力财力投入,是否应该更多地转向全民健身,就是一种观点。

  争得大赛佳绩的确不是体育事业的全部,不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的国家虽然会具有较好的基础,却不会自然成为竞技场上的强者,即便国民体质有了普遍提高,体育意识和行为成为大众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优秀的体育竞技人才仍然必须经过特殊的专业训练,才能具备竞争实力。在经济社会发展已达到一定程度的今天,怎样看待举国体制,不是非要和全民健身对立比较,两者在国家体育发展战略中理应有着相辅相成的结构支撑。至于目前运转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应当从发展的角度看待,而非断然否决。

  本届奥运会上,中国选手的表现依然振奋人心,不论是否能站上最高领奖台,他们都展现出了中国体育乃至当代中国的形象与气魄。这也依然是由举国体制为主要推动力的成果。如果要讨论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作用是否已经可以用其他方式取代,这是由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状况来决定的,水到渠成,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中国要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举国体制依然是基础结构,不断加以完善和充分发挥作用的空间远未穷尽。

  而完善举国体制,核心思路应当是“以人为本”,着眼于运动员的长远利益和全面发展。能够来到奥运赛场,站上领奖台的运动员毕竟是极少数。在运动员培养过程中,注入更多人文关怀,用合理的制度安排帮助他们既能全身心地投入训练与比赛,又能为更长远的未来打好一定基础。伦敦捷报频传之时,举国体制怎样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新的生命力,既要有坚持的信心,也要有改革的决心。

  (本报伦敦8月8日电)
这个要支持一下!!!!
汪大昭总是这样,蜻蜓点水,胡拉乱扯,一团乱麻,似是而非。
举国体制是为金牌而金牌。这样的体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强身建体,而是获得佳绩。
byehoney 发表于 2012-8-9 08:59
举国体制是为金牌而金牌。这样的体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强身建体,而是获得佳绩。
竞技体育本来就不是为了健身!

你要健身,自己绕着小区跑步就行了,别和竞技体育混为一谈。
季路 发表于 2012-8-9 09:02
竞技体育本来就不是为了健身!

你要健身,自己绕着小区跑步就行了,别和竞技体育混为一谈。
    首先,哪项竞技体育不是建立在观众基础上的?
   其次,虽然具体数字从未公布,但个人认为我们在举国体制上的政府投入太大了,那是谁的钱,我们每挣一块钱,每花一块钱,都在给谁缴税,那么大的投入,是花谁的钱?当我们自己吃着不放心的食品,看到我们所赡养的这些运动员吃着安全的特供食品,享受着超国民的待遇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最后,健身仅仅就围着小区跑个步就行?那你的健身运动观台狭窄了。如果你生活在大城市,你会发现你周围的健身场所很普遍,虽然价格相当不菲,但是如果你生活在较偏僻的地方,也只能绕着小区跑跑步了。
现在竞技体育就是资本与利益的结合,
作为一项牟利的产业,
能多盈利多赚钱也不错。
就凭那句“没有硝烟的战争(大意)”就能理解了。
无论什么体制,来奥运会来玩儿的是极少数吧!
byehoney 发表于 2012-8-9 09:16
首先,哪项竞技体育不是建立在观众基础上的?
   其次,虽然具体数字从未公布,但个人认为我们在举国 ...
这就是一个观感的问题,民众认为奥运金牌重要,让自己开心,这钱就花的值。(比如对孙杨海外训练高昂花费的态度)
如果认为不重要,那当然就没必要花这么多钱、耗费这么多孩子的青春了。其实对于看客来说,奥运跟春晚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但看这些天来网上的舆论,深刻感觉到,国内民众还是需要奥运金牌的。
Machairodus2 发表于 2012-8-9 09:32
这就是一个观感的问题,民众认为奥运金牌重要,让自己开心,这钱就花的值。(比如对孙杨海外训练高昂花费 ...
您说的我非常认同,没有一件事情能获得100%人的100%满意,除非我们还生活在40年前
脸都不敢露的mj关键时刻统统跑出来了。。

byehoney 发表于 2012-8-9 09:16
首先,哪项竞技体育不是建立在观众基础上的?
   其次,虽然具体数字从未公布,但个人认为我们在举国 ...


这些明星运动员可以带来数以亿计的商业价值,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你有什么不服?

你能拉动李宁、安踏的销量么?您能让可口可乐多卖几罐么?你能让各大电视台、网站增加数亿广告收入么?你能让更多的小孩去学游泳么?

没有举国体制,没有培养出这些明星运动员,中国会有现在这么多本土体育运动品牌么?

这些明星运动员可以。

byehoney 发表于 2012-8-9 09:16
首先,哪项竞技体育不是建立在观众基础上的?
   其次,虽然具体数字从未公布,但个人认为我们在举国 ...


这些明星运动员可以带来数以亿计的商业价值,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你有什么不服?

你能拉动李宁、安踏的销量么?您能让可口可乐多卖几罐么?你能让各大电视台、网站增加数亿广告收入么?你能让更多的小孩去学游泳么?

没有举国体制,没有培养出这些明星运动员,中国会有现在这么多本土体育运动品牌么?

这些明星运动员可以。
为啥三大球会输那么惨?
凤百羽 发表于 2012-8-9 14:41
为啥三大球会输那么惨?
男子足球和男子篮球,基本脱离了举国体制。

女排和女篮都进入了八强,1/4决赛也是惜败,也不能算输得很惨吧。
男子足球和男子篮球,基本脱离了举国体制。

女排和女篮都进入了八强,1/4决赛也是惜败,也不能算输得很 ...
不是说举国体制好么?怎么不用举国体制拯救国足?
凤百羽 发表于 2012-8-9 15:06
不是说举国体制好么?怎么不用举国体制拯救国足?
国足历史最好成绩,不都是举国体制下拿到?

2002年进入世界杯,中国男足主力那个不是举国体制下培养的?

体育事业?可以职业化的就职业化,不能职业化的举国体制也是可以的
国足历史最好成绩,不都是举国体制下拿到?

2002年进入世界杯,中国男足主力那个不是举国体制下培养的 ...

那职业联赛是干什么用的?日本韩国都不在,让国足猴子称霸王而已。哪些项目可以职业化?就是那些投入多产“金”少的集体项目,所谓职业化不过是扔包袱而已。
凤百羽 发表于 2012-8-9 15:06
不是说举国体制好么?怎么不用举国体制拯救国足?
举国体制好,又不表示举国体制是万能的!
凤百羽 发表于 2012-8-9 15:21
那职业联赛是干什么用的?日本韩国都不在,让国足猴子称霸王而已。哪些项目可以职业化?就是那些投入多 ...
如果一些项目能够自己赚钱养活自己,国家为啥要投入?
季路 发表于 2012-8-9 14:34
这些明星运动员可以带来数以亿计的商业价值,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你有什么不服?

你能拉动李宁、安 ...
您根本就混淆了,体育举国制与体育商业化的概念
正确的:      商业-体育-商业
而不应是:    纳税人-政府-体育-商业   
PS:作为中国劳动者的光荣一份子,我不仅纳税,而且消费过您说的每一个品牌,所以,包含您所在的每一个国人,都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最大推动者
如果一些项目能够自己赚钱养活自己,国家为啥要投入?
中国足球自己养活自己了吗?
byehoney 发表于 2012-8-9 15:28
您根本就混淆了,体育举国制与体育商业化的概念
正确的:      商业-体育-商业
而不应是:    纳税人-政 ...
到底是谁在混淆?

没有国家的投入,孙杨的父母有能力支付他从小开始的专业游泳训练么?没有国家的投入,李娜的父母有钱支付她从小每年十几万的训练费用么?

别扯什么商业,小孩子的专业体育训练你能指望商业?哪个商家会去赞助几岁的小孩子每年十几万的钱?

中国本土运动品牌的快速成长,和中国体育成绩的突飞猛进分不开,和金牌带来的体育热情(至少是观看比赛的热情)分不开。

台湾做鞋子做衣服比大陆早很多年,怎么也没见台湾弄出一个有名的体育运动品牌来啊?
凤百羽 发表于 2012-8-9 15:31
中国足球自己养活自己了吗?
房地产老板目前正在养着。

足球这个玩意纯粹是烧钱的东西,即便是英超,如果没有了俄罗斯资本,没有美国资本,没有中东资本,没有东南亚资本的疯狂投入,英超算什么东西?

:D
在美国,游泳实在是和走路一样普通平常,在学校里,游泳是基础教育, 甚至是必修课,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甚至规定不会游泳拿不到毕业证。至于游泳设施,除了社区公园的游泳池之外,学校也有标准的游泳馆和游泳池,且都常年免费开放。于是,有了这样的公共游泳条件和教育基础,人人会游泳,人人游得好,也就并不奇怪了。
    不难看出,菲尔普斯的“炼”成固然有他的过人天赋在,但是菲尔普斯之所以产于美国,其实绝非偶然。美国全民体育的深厚基础,常年免费的泳池,正是这位水中天才能够找到其英雄用武之地并脱颖而出的至为关键、不可或缺的要素。同时,最最不可忽视的是菲尔普斯个人的努力,这才是最主要的。前美国游泳名将马克·施皮茨曾经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一人独得七枚金牌,对于打破已经沉寂了36年的单届奥运会七枚金牌纪录,菲尔普斯表示:“我已经说过,并且再次重申,我只想做第一个迈克尔·菲尔普斯,而不是第二个马克·施皮茨!”
季路 发表于 2012-8-9 15:37
到底是谁在混淆?

没有国家的投入,孙杨的父母有能力支付他从小开始的专业游泳训练么?没有国家的投入 ...
运动员的发现,应该是来源于群众的基础运动中
运动员的培养,应该是成功的商业运作的一部分
政府的体育投入是必须的,但仅限于搭建平台,而不是包揽每一个运动员的一生,让他们成为为奖牌而运动的人,退役之后再用他们来培养下一代运动员,这是一个恶循环
byehoney 发表于 2012-8-9 15:49
既然你提到了孙杨,我想提两个问题,
第一:据报道,中国有大约300万职业运动员(他们的职业就是运动)
...
国内媒体就会给美国涂脂抹粉!

菲尔普斯从小就在游泳俱乐部接受专业训练,怎么不说?你以为菲尔普斯就是在那种N多人的公共游泳池里瞎游,游成世界冠军的啊!

体育发展到如今的阶段,竞技体育和运动健身,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竞技体育想取得好成绩,要么国家出钱,要么家长出钱,要么俱乐部出钱。

普通人随便玩玩运动健身,和竞技体育没啥关系。不要再混淆了。

房地产老板目前正在养着。

足球这个玩意纯粹是烧钱的东西,即便是英超,如果没有了俄罗斯资本,没有美 ...
足球这水平也叫自己养活自己,那其他奥运项目不用国家出钱都能自己养活自己了!
季路 发表于 2012-8-9 15:59
国内媒体就会给美国涂脂抹粉!

菲尔普斯从小就在游泳俱乐部接受专业训练,怎么不说?你以为菲尔普斯就 ...
好吧,看来我们俩谁也没办法说服对方,那就到此为止吧
我尊重您的意见,也保留我的意见~
凤百羽 发表于 2012-8-9 16:04
足球这水平也叫自己养活自己,那其他奥运项目不用国家出钱都能自己养活自己了!
能不能养活自己,看得并不是水平,而是收入。

国家体育总局早就不再向足球拨款了。
能不能养活自己,看得并不是水平,而是收入。

国家体育总局早就不再向足球拨款了。
那政府一定很讨厌足球运动,其他体育项目都要拿金牌,足球只要不饿死就不管了……
举国体制,就相当于当年的计划经济,通过有目的地投入资源来达到目的。在初期很好用。
但无论怎么说,到最后,总是要走上市场经济的轨道。不过那会儿国人自喷自贱的毛病估计还是改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