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特曼之歌——转帖杨威利的老文(8月8日为魏特曼忌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4:36:55


魏特曼之歌(第一章)——英雄的黎明

(作者:杨威利)

《德国军事中心》所有,转载请保留http://www.sspanzer.net/

序章


多余的话

笔者曾经按照著名的Achtung Panzer!网站的介绍翻译过魏特曼的小传,那是一位多么传奇的盖世豪杰!尽自己的努力为了所在的车组、坦克排、连队、师团直至祖国而献身,拥有极其崇高的荣誉而毫不骄傲自大。他赢得的是国家以及人民的感激,甚至还包括敌人的尊敬。他被塑造成德国“最后的希望”,但依然不能改变他谦虚的性格。一个窘迫地站在水银灯下的青年,只有和他的“老虎”在一起时,才会成为死神的化身。他是德国装甲兵这个天鹅一般美丽形象的杰出代表,但依然逃不过上演“天鹅之死”的命运……  

承蒙cliff的好意,有幸拜读了魏特曼传的英文版。在他的“泥泞中的老虎”网站上,《钢铁死神——魏特曼全传》正逐渐与大家见面。在这里,经过与这位知己的商讨,我只想攫取几朵魏特曼一生中的小小浪花,为cliff作品中较为简略的部分作一个铺垫,使大家对这位值得尊敬的人物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所以,这里的故事只是他一生中的几个章节,全面的介绍可以参阅本站的“战车英雄米歇尔·魏特曼”或是“泥泞中的老虎”网站上的《钢铁死神——魏特曼全传》。

在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后,我们开始吧……



米歇尔·魏特曼是德国南方人,1914年4月22日生于巴伐利亚州奥法费尔茨Oberpfalz地区拜尔林利斯(Beilngries)附近的福格塔Vogelthal小村。他是一个当地农民约翰·魏特曼(Johann Wittmann)及妻子乌苏拉(Ursula)的五个儿女之一。和他的兄弟小约翰及三个姐妹弗郎西斯卡(Franziska)、安妮(Anni)和谢瑞莎(Theresa)一起,年轻的米歇尔·魏特曼有着一个相当普通的早期生活。他接受了洗礼,是一个还算虔诚的天主教徒(如果你熟悉纳粹德国史的话,会知道其后国社党在思想领域方面与天主教会有一场激烈的冲突,想必那时这位老兄也一定挺痛苦的)。在与他的父亲和兄弟一起经营农场之前,魏特曼完成了小学和初级中学(他的学历是secondary school,也许翻译成高小毕业更合适?)的学业。老约翰·魏特曼买下和售出过一些农场,在20年代初他们家最终离开了福格塔村。

看似平淡的农场生活其实给了这个年轻人一生都从中受益的经历:他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双手来努力完成艰苦的工作,大家协调一致、共同努力的重要性,以及其父亲作为一个相当有经验的机械师而传授给他的许多关于农场中使用的农具和机械方面的知识。除这些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他的狩猎技巧。一开始时,小魏特曼对大自然和动物的热爱对他的狩猎形成了一定阻碍,但父亲帮助他认识到了一个男子汉应该掌握的本领是什么。此外,在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二三十年代的德国,通过狩猎来为餐桌上增添一些肉食也不无小补。年轻的魏特曼成长为一个不错的猎手,也为未来使用88毫米炮的“狩猎生涯”打下了一个不错的底子。

1934年2月1日,当“元首”执掌政权一年又一天之后,20岁的魏特曼像许多年轻人一样,开始觉得自己应该为“祖国”做些什么了。他自愿加入了义务劳动服务组织(Freiwillige Arbeitsdienst,简称FAD)的Benediktbeuren分部,后者不久又更名为帝国劳动军团(Reichs Arbeitsdienst,简称RAD)。RAD和当时的其他类似组织一样,非常注重协作精神和团队工作的培养,这正是魏特曼所喜爱的。他与其他来自德国各地的年轻人一起分享工作的艰辛和玩闹时的喜悦,以及对国家所宣扬的“美好明天”的憧憬;也正是在那里,他下了决心,自己不应该像父亲一样在农场里渡过一生,而是要为国家美好的明天贡献出自己所有的力量。看起来一个机会就在眼前:1934年10月30日,他加入了打破凡尔赛和约的桎梏而扩编的德国国防军,所属部队为第19步兵团第10步兵连,基地为慕尼黑附近的巴伐利亚小镇Freising。

“这些青年参与的是一个名义上的公益组织,但是只要战争需要,他们手中用来建设的铁铲立即就变成制造死亡的武器。” 毫无疑问,军人的生活对他来说是一个崭新的体验,但米歇尔·魏特曼很快适应了这个新环境。这里不断重复的还是协作精神和团队工作的重要性,当然是在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上。每天的早操、军训和时常进行的演习,对将魏特曼这样的年轻人从农田里的庄稼汉、初出校门的学生或是城市里的小混混转变成为具有高度主观能动性、良好的集体主义观念和身体强壮、素质一流的士兵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明了光凭自己是不能获得胜利的,这对一支高效的、组织完善的战斗部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许多军事项目都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培训和演练,直到部队中的每一份子都达标为止。


魏特曼之歌(第二章)——SS突击炮英豪

      当年仅22岁的魏特曼申请参加党卫队时,SS在各方面、特别是身体检查方面的标准是非常严格的。所以直到1937年4月1日,在他递交申请六个月以后,才被批准加入SS-Verfugungstruppe(SS-VT),即党卫军的军事分队,后来又有了新的名字--武装党卫队(Waffen-SS)。作为精锐的"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第17中队的一名新兵,他于4月5日来到柏林著名的党卫队Lichterfelde兵营接受进一步培训。该旗队(经常简写为LSSAH或LAH)由元首的贴身警卫分队发展而来,在选择队员方面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老爹"约瑟夫·"赛普"·迪特里希(Josef 'Sepp' Dietrich)是它的创建者,但就连他自己都不禁抱怨起那些荒谬的规矩来(说句老实话:元首本人是肯定不会合格的:-)。尽管小魏身高基本合格、头发也是金色的、"雅利安纯血统"还算凑和(血统方面的考证可是纳粹最擅长的专业喔^_^),如果想接受最高一级的士兵培训还是没资格--身高没到1米8!

刚加入党卫队时满脸稚气的魏特曼



     不过LSSAH部队为他提供了一个非常珍贵的接触装甲车辆的机会, 原本就对此充满兴趣的魏特曼当然不会放过。他受训成为了一名装甲车车组成员,在那时的主要装甲车辆SdKfz 222四轮和SdKfz 232六轮装甲车上工作。在与这些车辆足足打了两年多交道后,他终于迎来了大战的爆发。武装党卫队下士魏特曼在波兰战役中先是一名SdKfz 222的驾驶员,后来又成为车长。
     随着法国战役的结束,德军"天下无敌"的形象深入了每个人的心底。洋洋得意地驻扎在占领区的LSSAH得到了一些新装备,其中就有六辆StuG III A型突击炮。尽管只装备了一门24倍口径的75mm KwK短身管主炮,但StuG III在火力、机动、防护三方面都远远超过了SdKfz 222。身为机械爱好者的魏特曼在Metz第一次见到了这个钢铁怪物,一番打量、检查之后,他立即向连长要求加入新的突击炮部队。经过申请、考核等流程后,他终于得偿所愿,成为了其中一辆突击炮的车长,还获得了自己挑选其余三位车组成员的特权。因为当时在他的部队里没有人有在StuG III上服务的经验,于是魏特曼挑选了三位可以称之为一流的成员:炮手林克(Klinck)、一名曾经在Pzkpfw I和Pzkpfw II式坦克上服务过的老兵;驾驶员克罗登霍夫(Koldenhorf);还有装填手彼得森(Petersen)。

     StuG III突击炮的培训非常紧张,教官们尽量使气氛显得逼真。包括野战维修常识、基本战术技巧等方面均有涉猎。魏特曼和他的车组必须熟悉他们车辆的每一个细节,甚至需要在任何必要的时间和环境条件下进行车辆保养、部件拆卸、故障排除等困难的工作。目的就是要使他们牢记各种装备规范和野战维修操作规程,使他们在未来的战场上能够快速而安全地对付车辆本身出现的问题。由于突击炮的基本任务是协助步兵作战(但后期越来越多地执行反坦克任务),基本战术培训中很强调每个车组成员都必须明白他们的周围遍布着己方人员,每一次移动、开火都先要先考虑到支援步兵的利益,一定要保持与他们的协同,决不允许出现由于己方原因而造成的步兵伤亡的场景!
     1940年后期突击炮的培训结束了,跃跃欲试的魏特曼车组苦于缺乏战斗机会,只能反复在营房里摩拳擦掌。到了1941年4月,用武之地出现在他们面前:巴尔干战役爆发。那时的LAH旅是德军的装甲矛头之一,与国防军兄弟部队合作在南斯拉夫和希腊大获全胜。魏特曼在StuG III突击炮上第一次获得了战斗经验,同时这也是他第一次与著名的SS掷弹兵指挥官武装党卫队少校库特·"装甲"·梅耶(Kurt 'Panzer' Meyer)合作。希腊的多山地型并不适合装甲部队作战,路面条件差、视野受到限制等等使魏特曼和他的车组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与那位传奇人物的合作也使他们更进一步领会到如何进行步坦协同作战的要领。



时年27岁的魏特曼军士在希腊的留影,应该是在1941年晚春


     三周的闪电战结束后,LAH旅来到了捷克斯洛伐克西部进行整修,为即将到来的"巴巴罗萨"作战作准备。那是一片田园牧歌式的风光,从小就热爱大自然的魏特曼不禁陶醉在其中。但仅仅过了两个月,那片东方的大地就在召唤他了。我们即将看到一位英雄的传奇像流星一般跃出地平线……
     1941年6月22日,德军入侵苏联。东线的斗争被德国宣传机构吹嘘成"当代十字军对布尔什维克魔鬼",这当然令人嗤之以鼻。但双方在生死搏斗中都显示了惊人的勇气、信心和毅力,将战争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一大批杰出人物也随之出现在战场上,其中之一无疑就是米歇尔·魏特曼。
     LAH旅是南方集团军群的一部分,目标是夺取大粮仓乌克兰,还有高加索的油田,顿巴斯的煤矿等等,当然还有基辅、斯大林格勒等城市。虽然从战争一开始就显示出德军最高统帅部严重低估了苏军的实力,但惊人的胜利还是鼓舞了入侵军队。7月初,德军已深入乌克兰,看起来一切都很顺利。其中魏特曼的StuG III突击炮也为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魏特曼在65.5高地  

     1941年7月12日,魏特曼的StuG III被派往一个被命名为"65.5高地"的制高点(实际上是个小山丘)。在险些一头栽进一条深沟之后,他们来到了最高处。魏特曼的炮手林克下士注意到了有一队苏军坦克正在迅速接近,他们于是更换了一个位置以获得更好的视野,随即发现了共有18辆苏军T34/76坦克迎面开来,一群六辆、另一群十二辆。魏特曼命令他的驾驶员克罗登霍夫下士把车开到高地的左面,准备不顾以寡敌众的实际局面,迎头攻击苏军坦克群。他所能依赖的只有袭击的突然性和对自己车组素质的坚定信心。在对大家鼓励了几句之后,他下令根据苏军来的方向再次改变伏击位置。

  没过一会儿,第一辆T34/76就迎面撞上了StuG III的炮口。林克下士只用了一发75毫米穿甲弹就了结了它,与之配合密切的克罗登霍夫下士深知在一辆没有回转炮塔的突击炮上驾驶员所肩负的重任,发挥了其熟练的技巧,迅速使车辆转而面对了第二辆还没搞清楚情况的T34/76,转眼之间林克下士就让它化作了一团火球。彼得森下士迅速将下一发穿甲弹送入75mm KwK主炮滚烫而油腻的炮膛,同时魏特曼下令全速向前以躲避苏军的回击。随着一发近失弹掠过车体,StuG III一头冲进了一个小树林,魏特曼需要在那里躲避一下以判断形势,计划下一次攻击。由于视野不佳,他离开了指挥塔,徒步前去侦察苏军情况。

  不久他就在附近又找到了一辆T34/76,为了避免打草惊蛇,他经过观察确定似乎没人注意到他后,转身悄悄离开,想快些回到自己的车上。但不幸的是他判断失误,才走出几步就听到了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在他身旁响起。当他从漫天尘土中爬起身来回头张望时,却惊异地发现面前是一辆被彻底摧毁的T34/76,它的整个炮塔已经从底座上震离,翻倒在旁边的地面上,破损的炮管就像一根旗杆似的指向天空。炮手林克下士敏锐的观察、寻找战机的主动性和精准的射击准确性在此显露无疑:他及时注意到了苏军坦克的出现,在双方几乎同时开火的情况下,他凭借更胜一筹的射术拯救了他的车长。爬回指挥塔的的魏特曼第一次称赞了他的炮手。

  随后他们面前又出现了一辆敌军坦克,但这次林克下士的射击偏离了目标,苏军的两发炮弹也没打中魏特曼的突击炮。小魏指挥他的战车避开敌人,从后方接近另一辆苏军坦克。克罗登霍夫下士将马巴赫引擎加大到最大马力,熟练地使车辆出现在最佳射击位置,林克下士很快地将第四辆苏军坦克送回了老家。

  魏特曼指挥车辆来到一条小河沟附近躲避起来,然后与乘员们特别是克罗登霍夫下士商量下一步的行动计划。魏特曼在地图上指出了他在早些时候看到的另三辆坦克的位置,大家决定前去袭击它们。进行了一小番搜索后,魏特曼发现它们就在高地顶部停着,但引擎依然还在运转。克罗登霍夫驾驶战车从侧方接近它们,在500米的距离上林克又一次展现了他的技巧,只用一发穿甲弹就结果了位于最后面的那辆苏军坦克。

  其余两辆坦克迅速将主炮转向他们,克罗登霍夫同时也拼命操控着突击炮以达到射击位置。林克果断开火,但炮弹却从苏军坦克的装甲上弹起。彼得森像个超人似的搬动着炮弹,使林克能迅速给这辆坦克补上一炮。炮弹准确命中车体机枪附近,使T34/76的炮塔也歪向一边,看上去已经失去了战斗力。就在同一时刻,第三辆苏军坦克决定脱离战斗,向旁边快速逃走。于是魏特曼车组开始转向以捕捉目标,突然第二辆T34/76的炮塔开始回转,它又活过来了!幸好突击炮还没完成转向,随着魏特曼的口令,彼得森迅速把一发穿甲弹装填进炮膛,克罗登霍夫操纵着战车进行全速掉头,林克抓住了那电光火石的一瞬间,准确地命中对手,诱爆了T34的车内弹药,使它成为了另一团火球,火光中可以见到T34的乘员纷纷跳车逃生。在这天的战斗中已经显示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战斗技巧的魏特曼车组在此时又体现出了人性的光辉一面:战斗中果敢冷静的武装党卫队军士魏特曼在确保周围的敌人已经退走之后下令帮助扑灭苏军士兵身上的火焰,在发现他们烧伤严重时又带头拿出了自己的铺盖把他们包裹起来以减轻其痛苦。

  就在那天晚上,魏特曼因其指挥突击炮在白天的战斗中单独击毁六辆苏军T34坦克的战绩而从兴高采烈的"老爹"迪特里希手中接过了他的第一枚军功章--二级铁十字奖章。迪特里希随即问起这位年轻的功臣有什么特别要求,得到的回答是:"我希望那三个被烧伤的俄国坦克兵获得最好的治疗。"这位新出炉的"大人物"随后回到他的车组中间,受到了热情的欢迎。--从那天起,一位真正的英雄诞生了!

   

米歇尔·魏特曼由于其在65.5高地上的英勇行为而获得二级铁十字奖章。摄于授勋仪式后不久,左侧是魏特曼,后面是他的StuG III,呢称"Buzzard"


     随后的几个月里德军继续取得胜利,每个人都充满了乐观情绪。魏特曼随LAH旅参加了乌曼会战,并在8月初第一次负伤,伤口主要在头部和脸部。他伤得并不重,但还是在8月末左右获得了黑色的负伤纪念章。9月初LAH旅突破了第聂伯河,魏特曼因为在渡河后的Nogai草原地区战斗中表现英勇而在9月8日获得了一级铁十字奖章。看起来没有什么能够阻止德军大部队突向克里米亚半岛……
    9月底魏特曼又一次遭到命运女神的眷顾:他的突击炮正与"装甲"梅耶的掷弹兵一起向Isthmus进军时,面前出现了一个缓慢移动的大羊群。在任何人发出一点声音之前,一头羊突然踩上了一颗地雷,于是所有的羊都开始四处乱跑,结果是一场大屠杀。这些羊无疑拯救了魏特曼和他那些正在进入雷场的战友们,可他们还没有回过神来,苏军就趁最后一声爆炸声还在天空回响之际发起了一场激烈的进攻。LAH旅没有恋战,迅速撤退至一个叫作Melitopol的克里米亚小镇等待增援。

  当晚苏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夜袭,双方混作一团。魏特曼的精锐车组又一次显示出了他们的过人本领:面对在夜间像幽灵一样突然出现在其面前的一辆T34/76坦克,驾驶员克罗登霍夫下士如闪电一般操控着StuG III就位,使林克下士再现其卓越的射击技巧--只用一发炮弹就诱爆了T34的车内弹药,结果了对手。在夜幕中一头躲进一个小树丛之后,魏特曼再次离车进行步行侦察。这次他却迎头撞上了两个苏军反坦克炮组,于是他一边躲避着子弹,一边没命地逃跑,躲避着那些追上来的步兵们。好不容易摆脱了追击,他终于联系上了"装甲"梅耶,两人一致决定--快逃!于是魏特曼和他的"Buzzard"(突击炮的昵称)象魔鬼在其后追赶似的飞奔出了敌人的火力范围。

 


魏特曼部队的突击炮在苏联的留影,后面是装甲梅耶(被挡住了)


     
    在那些日子里,类似的战斗层出不穷,苏军的抵抗越来越坚强,双方围绕Perekop地区进行反复争夺。10月8日,魏特曼又一次负伤--腿部伤势较重,同时头部和脸部也再次被伤及,于是他在医院里呆了两天。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上级推荐他为军官培训的候选人。
    日子一天天过去,先是深秋的泥泞雨季,随后是突然的降温--俄国的冬天就象斯大林的秘密武器,严重打击了准备不足的德军。许多士兵因冻伤而截肢,甚至冻死在雪地里。魏特曼和他的车组凭借突击炮的保护尚不至于出现冻伤,但依然有很多麻烦。就连接触车体外表都很危险,搞不好就要被撕去一层皮。引擎在如此低温下也出现了不能启动等状况,需要比平时多得多的保养时间,而这种露天工作无疑是没有人愿意承担的……
    但德军仍尽了最后一点努力来获取胜利:1941年11月20日LAH旅和兄弟部队一起攻下了罗斯托夫,到达了高加索的大门。就在那时魏特曼获得了银制坦克突击奖章和武装党卫队军士长军衔。他们在夺取罗斯托夫8天以后就被赶了出来,一面迎击着苏军的反击,一面与冰雪做着搏斗,终于稳定了战线。从年底到来年5月,魏特曼都和他的同志们一起在俄国南部战斗,直到军官培训的通知终于到达。于是他在6月结束了在StuG III突击炮上的成功经历,回到了德国,为成为一名武装党卫队军官做准备。


魏特曼之歌(第三章)——荣耀之巅



“华丽”的魏特曼和他的“老虎”(穿着传统黑色坦克兵制服,佩带橡叶骑士十字勋章、一级铁十字奖章、银质坦克突击纪念章、黑色负伤纪念章,注意左袖上的“阿道夫·希特勒护卫队”袖标)



魏特曼和他在“老虎”上的传奇我在本文中不做详细介绍了,让我们一起等待cliff的精彩描写吧。这一篇我想写一下他身上那些耀眼的荣誉饰品及其来历,领略一下二战德军中最“华丽”坦克尖子的风采。

魏特曼的骑士十字勋章
骑士十字勋章


1944年1月14日获颁。当时他为第1武装党卫队“阿道夫·希特勒护卫队”装甲师第1SS装甲团第13重型坦克连的一名少尉排长。因其指挥“虎1”坦克在东线的南部地域作战时立下的丰功伟绩(获得推荐时击毁敌人装甲车辆66辆,实际获得时战绩已经上升到88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而荣膺此殊荣。

 

魏特曼和他的车组在骑士十字勋章的授勋仪式上。背对镜头的就是著名的武装党卫队指挥官约森·派佩尔。


 
橡叶骑士十字勋章


1944年1月30日获颁。当时他为第1武装党卫队“阿道夫·希特勒护卫队”装甲师第1SS装甲团第13重型坦克连的一名中尉排长。因其指挥“虎1”坦克在东线的南部地域作战时继续增长的超人战绩(获得推荐时击毁敌人装甲车辆88辆,实际获得时战绩已经上升到超过1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而荣膺此殊荣。1944年2月2日,魏特曼在东普鲁士的“狼巢”从元首本人手中作为这项荣誉的第380位获得者而接过了这枚骑士十字勋章。

 


魏特曼获颁橡叶之后拍摄的正照

 

双剑银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1944年6月22日获颁。当时他为第1武装党卫队装甲军直属SS第501重型坦克营第2连连长,武装党卫队中尉军衔。因其指挥“虎1”坦克在诺曼底的波卡基村单车大破英军第7装甲师第4团而荣膺此殊荣。1944年6月25日,魏特曼在元首位于伯希斯加登的山间别墅中作为这项荣誉的第71位获得者而接过了这枚骑士十字勋章。这也是他的荣耀之巅!

 


魏特曼获颁宝剑之后和他老爸(无说明,推测是)的合影,很少看到他穿军常服!(但为什么他老爸长得像爱因斯坦?罗森堡博士,查一下他的雅利安血统^_^)该照片中他佩带的可能是双剑银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魏特曼的其他荣誉徽章
魏特曼的骑士十字勋章全部是在“老虎”上赢得的。但其他一些荣誉证章却是在1941年6月到1942年5月作为一名突击炮车长在东线南部地区作战时赢得的。包括二级和一级铁十字奖章、银质坦克突击纪念章、黑色负伤纪念章。

二级铁十字奖章


1941年7月12日获颁。当时他为SS“阿道夫·希特勒护卫队”装甲旅突击炮营的一名StuG III(A)车长。武装党卫队军士。他因率领车组一天内击毁6辆苏军T34/76坦克而受勋。

一级铁十字奖章


1941年9月8日获颁。当时他为SS“阿道夫·希特勒护卫队”装甲旅突击炮营的一名StuG III(A)车长。武装党卫队军士。他因在东线第聂伯河东岸的Nogai地区英勇作战而受勋。


坦克突击纪念章


1941年11月21日获颁。当时他为SS“阿道夫·希特勒护卫队”装甲旅突击炮营的一名StuG III(A)车长。武装党卫队军士。他在成功地进行了二十五场坦克战后获得银质坦克突击纪念章。左上方是普通坦克突击纪念章,授予那些有过三次成功战斗经历的所有坦克乘员。

黑色负伤纪念章


1941年8月20日获颁。当时他为SS“阿道夫·希特勒护卫队”装甲旅突击炮营的一名StuG III(A)车长。武装党卫队军士。他因在东线乌曼地区作战时头部和脸部受伤但依然坚持战斗而受勋。


极其著名的S04号虎式坦克和乘员组


上图从左至右:武装党卫队少尉米歇尔·魏特曼;武装党卫队中士鲍比·沃尔(炮手),武装党卫队装甲兵瓦尔纳·伊瑞冈(无线电操作员),武装党卫队装甲兵约瑟夫·“赛普”·罗斯那(装填手),武装党卫队下士尤根·施密特(驾驶员)。沃尔和他的长官一样佩带骑士十字勋章、一级铁十字奖章、银质坦克突击纪念章、黑色负伤纪念章,说明他至少也成功地经历过了二十五场坦克战。另三位非常棒的车组成员均佩带一级铁十字奖章和普通坦克突击纪念章。就连背后的“老虎”也在炮管上涂上了代表魏特曼88个战绩的白色的“死亡圈”装饰(8个较粗的代表80,另8个较细)以示庆祝。


魏特曼之歌(第四章)——8月8日,一去不回……
 

    每个人都能有配得上自己的死亡吗?巴顿将军曾经希望被战场上最后一场战斗中的最后一颗子弹打死,却因车祸死在病床上;“赤红十三”海茵茨·巴尔历经百战,却在一架表演用的小飞机上因坠机摔死;“圣托德的夜间魔鬼”海茵茨·施瑙费尔驰骋空中,竟然在地面的车祸中被油桶砸死;日本第一尖子飞行员西泽广义在空战中几乎不败,却在搭乘运输机时作为乘客被击落……还有隆美尔苦涩的死亡,维茨勒本吊在肉钩上悲惨的结局,举起手枪对准自己的莫德尔……但更多的英雄们作为衰弱的老人在回忆中看着生命慢慢流逝,那一个个苍老的面容和鼎鼎大名是那么不相称……

    但魏特曼远离了这一切,他留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就象下面那张照片——和他所有的照片一样,那么英武、彪悍,犹如战神转世。所谓的“虎式四天王”中,他和肯斯佩尔都在战时死去,留下了无数传奇。比起战后开药店的卡利乌斯和烧伤后脱离战场、默默回忆逝去战友的贝尔特来,他们似乎是死得其所。8月8日似乎注定是德国军队的倒霉的日子:1918年的这一天,西线前方的惨败使德军第一次出现了大批开小差的情况,后方开来的预备队被前线溃逃下来的队伍大声嘲弄,德军傲人的“铁一般的纪律”成为了笑柄,鲁登道夫不禁感叹“8月8日是德军的黑日”。谁知造化弄人,26年后德军又在这一天丧失了被称为“最后的希望”之杰出代表——米歇尔·魏特曼。



魏特曼在诺曼底身着海军U艇防火皮衣


    1944年8月8日发生了什么?西方和德国的战争史学家对此进行了无数次发掘和探索。作者也被数量惊人的资料弄得头晕脑胀,举个例子说:最近在著名的Feldgrau.com网站论坛上有人宣称一位前武装党卫队第12“希特勒青年”装甲师的成员看到魏特曼从燃烧的坦克里跳了出来,后来死于“一种奇怪的情况”(被己方误杀?被法国游击队杀死?飞机炸死?踩了地雷?),这种说法当然立刻遭到了一大堆人的“围剿”。英美史学家大力鼓吹“萤火虫”说,但不包括航空学者——他们理所当然是“台风” 战斗轰炸机火箭弹击毁说的积极拥护者,加拿大人力主加拿大“薛尔曼”坦克手们包围了魏特曼的“老虎”并把它打成了碎片,波兰人也插上一脚……(具体可参见本站的“战车英雄米歇尔·魏特曼”)魏特曼就象一面奖状,是无数人用来为自己脸上贴金的材料。围绕着往往是剧情高潮的“主人公之死”,在这里我只想告诉大家一些手中相对可信的背景资料:

     1944年6月25日,从元首手中接过佩剑橡叶骑士十字勋章的魏特曼达到了他一生中的最高点。他像一颗明星闪耀在空中,但又有几个人知道那将只是一颗划过天空的流星呢?他的英雄故事已经在德国人民的心中成为一个传奇,作为前线将士、元首忠诚武士、SS骑士的杰出代表,他那黑色的英姿赢得了无数少女的芳心。但这个感到无限窘迫的内向青年在纳粹宣传媒体的疯狂吹捧之下,还是保持了他的朴素品质。他依然在前线勤奋工作,灵活应对各种困难局面,权衡利弊、审时度势,作出战术决定;他依然是个喜欢安静的青年,在生活和战斗中的每时每刻都显示出与战友之间的同志情谊。他用他的真诚赢得了下属的爱戴,也从来不依仗自己的身份要求特权。他一直遵守自己的信条:“当陷入绝境时,我最先考虑的当然是我的车组、其次是我的排、然后是我的连。”,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上级要求刚得到佩剑橡叶骑士十字勋章和武装党卫队上尉军衔的魏特曼前往帕登堡(Paderborn)的装甲训练学校担任教官,但他不愿丢下还在诺曼底苦战的战友们。他是个诚实的人,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是提到自己的部队可能还需要他,所以希望尽快回到前线去。他7月6日从伯希斯加登的山间别墅飞回前线后,受到了自己的战友们和部队首长的热烈欢迎。当时的情况已经很糟了,7月3日到10日发起的尽全力夺回卡昂的作战失败后,德军在整个7月的余下时间和8月初一直从事防御作战。魏特曼在卡昂附近一直战斗到8月初。大约也就在这个时候,他获得了战术编号“007”的虎式坦克,这原先是营长的座车。同时在8月2日,他和共同浴血奋战多年的老战友鲍比·沃尔告别,沃尔因头部负伤而被后送治疗,这也是他们的永诀。

    8月8日,盟军为对付德军的大规模反扑,从德军的后方两翼发起攻击。当时魏特曼和他的坦克连配属给了具有顽强战斗精神的武装党卫队第12“希特勒青年”装甲师,师长就是他在巴尔干和苏联的老搭档——库特·“装甲”·梅耶。魏特曼的车组当时由武装党卫队中士卡尔·韦格纳担任炮手、武装党卫队一等兵冈瑟·韦伯担任装填手、武装党卫队中士海因里希·拉梅尔担任驾驶员、武装党卫队一等兵鲁道夫·“鲁迪”· 赫舍尔担任前机枪手兼无线电操作员,魏特曼自己是车长。临时组建的小小战斗群只有大约60辆车辆,包括10辆还可以使用的虎式坦克。他们面对大约600辆盟军坦克,盟军正准备利用德军的不利态势发起进攻,一举围歼德军精锐装甲部队,行动代号为“总体战(Totalize)”。

    当天魏特曼的任务是攻击Cintheaux小镇(它位于卡昂到法莱兹的N158号公路上),占领镇北侧的高地。“007”号虎式坦克于中午大约12:30出发,只前进了一小段距离就撞上了加拿大第4装甲师的一队“薛尔曼”坦克,他们也在向Cintheaux前进。88毫米炮开始怒吼,虎式坦克向着加拿大人猛扑过去……



魏特曼的007号虎式坦克

 

    随后发生的一切就无人知晓了。魏特曼和他的车组当天被列入了武装党卫队第101重型坦克营“战斗中失踪”人员名单,营长海因茨·冯·威斯特哈根SS中校亲自把有关魏特曼的消息告诉了他的妻子,还为她画了一张魏特曼最后一场战斗地点的草图。

       1947年,未来的“虎式坦克”战斗史研究者,SS代理下士杜布斯曼(Herbert Debusmann)作为一名战俘被派往法国卡昂附近的Cintheaux Gaumesnil收集战场上还散落着的弹药以供销毁。他一共在这个地区发现了5辆被打坏或丢弃的虎式坦克以及2辆Pzkpfw IV坦克。一辆“虎式”位于从St. Aignan到Gaumesnil的小路上,另外4辆在从St. Aignan到Cintheaux的公路上,每辆坦克上SS第101重型坦克营的标记都清晰可见。有一辆标有“007”数字的“老虎”整个炮塔都飞掉了,杜布斯曼知道那是营长座车,但他也知道威斯特哈根SS中校因为生病从而没有参加这里的战斗。杜布斯曼的报告是这样写的:“007号坦克位于在从St. Aignan到Cintheaux的公路上的那4辆坦克的最后,它的炮塔远离车体几米之外。我不能确定魏特曼SS上尉是否就在这辆车上,我听说过他从来不愿意使用指挥型的虎式坦克,因为额外的电台设备会使载弹量减少30发。从这个地点向卡昂方向的1500米之外有一辆第2连的虎式坦克,外表有些被炮火破坏的痕迹,但看上去很完整。履带部分没有任何损坏,也找不到任何发生机械故障的证据。没有发生过破坏或爆炸,而且它携带着非常充足的弹药。”



在诺曼底研究地图的魏特曼


    当前线推进后,通常盟军的殡葬分队会打扫战场,使用战俘等劳动力来把各个战斗地点的遗骸收集到一个统一的地方进行正式的埋葬。许多遗体是在激烈的战斗情况下被匆匆埋葬的,往往没有什么正式的记号或留下完整的记录,如果这样的遗体被发掘到,通常会作为“身份不明”者被殡葬分队重新埋葬。有些这样的统一坟墓留在了一些农场上,当战后法国农场主们回到故乡、重新整理自己的产业时,许多坟墓就被推平了,没有任何标记。

    当1956年Volksbund Deutsche Kriegsgraeberfuersorge(德国战争殡葬委员会)开始他们在法国的工作的时候,目的就是要把德国的阵亡者们好好埋葬。他们理所当然的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许多无名坟墓和湮没的证据使工作难以展开。魏特曼和他的车组显然是被草草埋葬了,而且很可能被殡葬分队挖掘后再次作为“无名德国士兵”重新埋葬。尽管盟军殡葬分队的记录在后来转交给了德国政府,但里面没有任何内容显示在N158公路Gaumesnil附近进行过此类工作。

    1982年,为了准备他的《诺曼底装甲战:当时与现在》一书,帕鲁德(Jean Paul Pallud)先生来到了Gaumesnil附近研究魏特曼的最后一战。他在地里发现了一些虎式坦克上的碎片,并且在公路东面找到了两个坟墓。通过与当地人的交谈,他知道村民们曾经在这里帮助掩埋了一些德国兵。很幸运的在交谈中,一位村民谈起他的父亲曾经说过在北面的那座坟墓里埋葬着一个缺损严重的尸体。“他”穿着一双黑色便鞋而不是军靴,看起来像个军官。而且“他”的被发现地点离被摧毁的007号坦克不远。当年9月,一份草图被《战后》杂志的编辑交给了德国战争殡葬委员会,还有一份要求提供更多相关信息的报告(典型的德国风格^_^)。

    委员会决定作更多的调查。1983年3月的最后一周,那个被提及的坟墓得到了挖掘。发现了遗骸和制服上的一些标记。黑色制服材料、军靴、皮带等许多残片表明这里埋葬的是一个坦克车组,还有一个军官的皮带扣和一段穗带,表明其中有一位指挥官。一对发现的假门牙完全符合魏特曼的牙医记录(关于假门牙的来历我想cliff会给大家一个精彩的故事),还找到了海因里希·拉梅尔(007号坦克驾驶员)的身份牌。由于骨胲已经混杂在一起,他们被一起移往法国诺曼底地区De La Cambe的德国军人墓地正式埋葬(细节下章会提到)。随遗骸一起找到的一把手枪(已经证明是发给魏特曼的)被德国战争殡葬委员会展示在位于卡塞尔的总部,还有拉梅尔的身份牌。



炮手沃尔(左)和驾驶员(我不能确定是否是海因里希·拉梅尔),据说沃尔生前每年都会去魏特曼的墓地,不知道他与老战友交流些什么。也许他们两人现在正在“瓦尔哈拉”里一起研究“超级虎式坦克”呢!


     我在“战车英雄米歇尔·魏特曼”一文中提到的发现“老虎”007号残骸的瑟格·瓦瑞因是个当地农民,这也许减小了火箭弹击毁说的信服力度。“老虎”007号残骸直到1962年才被拖走,直到今日,你还可以去诺曼底这个地区的农庄去问一些当地农民,有个加拿大人去年在那里遇到一个叫Michael(发音是michel米歇尔,法语与英语不同)的农庄主,他竟然在庄园里保存着一些虎1坦克的铰链、装甲板(炮塔地板)、炮弹架等物件,还自称都是魏特曼的“老虎”上的,可以高价转让(不知小魏地下有知作何感想),不过另外两根“灰熊”突击炮的炮管倒是货真价实……



武装党卫队中尉米歇尔·魏特曼(左面背对镜头站立者)正和他在SS第101重型坦克的战友们讨论坦克战术问题。当时他们刚刚抵达诺曼底地区。魏特曼身着传统的黑色装甲兵制服,其他人则穿着新的迷彩外套。右起第二位(佩带骑士十字勋章者)就是鲍比·沃尔。



1944年8月8日魏特曼之死的真相或许永远是个谜。作者的看法很简单:他的运气在这里到头了。在死神面前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舞蹈之后,他已经用完了幸运女神赐予的所有“金币”,成为了战场上飞舞着的女武神们带往“瓦尔哈拉”的下一个对象。他为我们表演了一场杰出的史诗剧,随即就谢幕了。但至少他用生命验证了《德国装甲兵之歌》:

“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
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
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
如果我们在劫难逃,
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
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


魏特曼之歌(第六章)——绕梁之余音

    米歇尔·魏特曼已经逝去了,就在57年前那个中国人喜欢的吉日。相信死得其所的他在地下身处于昔日战友们中间,应该不会寂寞吧……

    魏特曼留下了一位悲伤的妻子,还有一段为无数人景仰的传奇。凭借那令人难以置信的战斗经历和战绩,他成为装甲兵战史上最伟大的,即使不是最伟大的、也是屈指可数的坦克手之一。其实我更愿意将他看作一名艺术家,一位为战争艺术、特别是装甲兵战争艺术作出杰出贡献的天才人物。

    他是个武装党卫队的士兵,是一个在纽伦堡审判时被确定为“犯罪组织”的一份子。但我认为他和当时许许多多武装党卫队成员一样,与历史上的“战争罪行”或“大屠杀”以及“最终解决”等无耻行径毫无关系。他只是个普通的士兵,是一个巴伐利亚人民值得骄傲的儿子。


他凝视的是什么?时日无多的未来?


    在东线和西线的无数次大小战斗之中,他显示出了他的勇敢、勤奋、机智、灵活运用坦克这一当时新型武器的技巧以及献身精神。这一切在1944年6月达到了最高峰,他在博卡基村的成就使他上升到了神话般的高度。

    我仍然记得在Achtung Panzer!网站上第一次看到Pzkpfw VI“虎式”坦克介绍时的这样一句话“Wir werden Sieger - durch unsren Tiger我们将会得到胜利——感谢我们的老虎”,相信魏特曼一生的经历是其最有力的证据。

    《魏特曼传》我看了整整一周,跟随着那些坦克手们年轻而闪耀的生命火花:看到了他们所进行的无望的战斗,看到了他们胜利时的喜悦、失败时的悲伤,看到了他们走向荣耀之巅,看到了他们走向地狱之门……无须太多的编辑和修饰,我只是将其中一部分在这里展现给了大家。一起来期待cliff的《钢铁死神——魏特曼全传》吧,在那里魏特曼与他的猛虎同在!



猛虎扑向博卡基村



    “他只是个朴素而平凡的人,是战争成就了他的荣耀,是战争夺去了他的生命。但我觉得——他是个高尚的人,而这已经足够了。”




                                                                                                            杨威利 于2001年清明




魏特曼之歌(第一章)——英雄的黎明

(作者:杨威利)

《德国军事中心》所有,转载请保留http://www.sspanzer.net/

序章


多余的话

笔者曾经按照著名的Achtung Panzer!网站的介绍翻译过魏特曼的小传,那是一位多么传奇的盖世豪杰!尽自己的努力为了所在的车组、坦克排、连队、师团直至祖国而献身,拥有极其崇高的荣誉而毫不骄傲自大。他赢得的是国家以及人民的感激,甚至还包括敌人的尊敬。他被塑造成德国“最后的希望”,但依然不能改变他谦虚的性格。一个窘迫地站在水银灯下的青年,只有和他的“老虎”在一起时,才会成为死神的化身。他是德国装甲兵这个天鹅一般美丽形象的杰出代表,但依然逃不过上演“天鹅之死”的命运……  

承蒙cliff的好意,有幸拜读了魏特曼传的英文版。在他的“泥泞中的老虎”网站上,《钢铁死神——魏特曼全传》正逐渐与大家见面。在这里,经过与这位知己的商讨,我只想攫取几朵魏特曼一生中的小小浪花,为cliff作品中较为简略的部分作一个铺垫,使大家对这位值得尊敬的人物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所以,这里的故事只是他一生中的几个章节,全面的介绍可以参阅本站的“战车英雄米歇尔·魏特曼”或是“泥泞中的老虎”网站上的《钢铁死神——魏特曼全传》。

在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后,我们开始吧……

“华丽”的魏特曼和他的“老虎”.jpg (8.88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8-8 10:42 上传



米歇尔·魏特曼是德国南方人,1914年4月22日生于巴伐利亚州奥法费尔茨Oberpfalz地区拜尔林利斯(Beilngries)附近的福格塔Vogelthal小村。他是一个当地农民约翰·魏特曼(Johann Wittmann)及妻子乌苏拉(Ursula)的五个儿女之一。和他的兄弟小约翰及三个姐妹弗郎西斯卡(Franziska)、安妮(Anni)和谢瑞莎(Theresa)一起,年轻的米歇尔·魏特曼有着一个相当普通的早期生活。他接受了洗礼,是一个还算虔诚的天主教徒(如果你熟悉纳粹德国史的话,会知道其后国社党在思想领域方面与天主教会有一场激烈的冲突,想必那时这位老兄也一定挺痛苦的)。在与他的父亲和兄弟一起经营农场之前,魏特曼完成了小学和初级中学(他的学历是secondary school,也许翻译成高小毕业更合适?)的学业。老约翰·魏特曼买下和售出过一些农场,在20年代初他们家最终离开了福格塔村。

看似平淡的农场生活其实给了这个年轻人一生都从中受益的经历:他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双手来努力完成艰苦的工作,大家协调一致、共同努力的重要性,以及其父亲作为一个相当有经验的机械师而传授给他的许多关于农场中使用的农具和机械方面的知识。除这些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他的狩猎技巧。一开始时,小魏特曼对大自然和动物的热爱对他的狩猎形成了一定阻碍,但父亲帮助他认识到了一个男子汉应该掌握的本领是什么。此外,在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二三十年代的德国,通过狩猎来为餐桌上增添一些肉食也不无小补。年轻的魏特曼成长为一个不错的猎手,也为未来使用88毫米炮的“狩猎生涯”打下了一个不错的底子。

1934年2月1日,当“元首”执掌政权一年又一天之后,20岁的魏特曼像许多年轻人一样,开始觉得自己应该为“祖国”做些什么了。他自愿加入了义务劳动服务组织(Freiwillige Arbeitsdienst,简称FAD)的Benediktbeuren分部,后者不久又更名为帝国劳动军团(Reichs Arbeitsdienst,简称RAD)。RAD和当时的其他类似组织一样,非常注重协作精神和团队工作的培养,这正是魏特曼所喜爱的。他与其他来自德国各地的年轻人一起分享工作的艰辛和玩闹时的喜悦,以及对国家所宣扬的“美好明天”的憧憬;也正是在那里,他下了决心,自己不应该像父亲一样在农场里渡过一生,而是要为国家美好的明天贡献出自己所有的力量。看起来一个机会就在眼前:1934年10月30日,他加入了打破凡尔赛和约的桎梏而扩编的德国国防军,所属部队为第19步兵团第10步兵连,基地为慕尼黑附近的巴伐利亚小镇Freising。

“这些青年参与的是一个名义上的公益组织,但是只要战争需要,他们手中用来建设的铁铲立即就变成制造死亡的武器。” 毫无疑问,军人的生活对他来说是一个崭新的体验,但米歇尔·魏特曼很快适应了这个新环境。这里不断重复的还是协作精神和团队工作的重要性,当然是在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上。每天的早操、军训和时常进行的演习,对将魏特曼这样的年轻人从农田里的庄稼汉、初出校门的学生或是城市里的小混混转变成为具有高度主观能动性、良好的集体主义观念和身体强壮、素质一流的士兵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明了光凭自己是不能获得胜利的,这对一支高效的、组织完善的战斗部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许多军事项目都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培训和演练,直到部队中的每一份子都达标为止。


魏特曼之歌(第二章)——SS突击炮英豪

      当年仅22岁的魏特曼申请参加党卫队时,SS在各方面、特别是身体检查方面的标准是非常严格的。所以直到1937年4月1日,在他递交申请六个月以后,才被批准加入SS-Verfugungstruppe(SS-VT),即党卫军的军事分队,后来又有了新的名字--武装党卫队(Waffen-SS)。作为精锐的"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第17中队的一名新兵,他于4月5日来到柏林著名的党卫队Lichterfelde兵营接受进一步培训。该旗队(经常简写为LSSAH或LAH)由元首的贴身警卫分队发展而来,在选择队员方面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老爹"约瑟夫·"赛普"·迪特里希(Josef 'Sepp' Dietrich)是它的创建者,但就连他自己都不禁抱怨起那些荒谬的规矩来(说句老实话:元首本人是肯定不会合格的:-)。尽管小魏身高基本合格、头发也是金色的、"雅利安纯血统"还算凑和(血统方面的考证可是纳粹最擅长的专业喔^_^),如果想接受最高一级的士兵培训还是没资格--身高没到1米8!

刚加入党卫队时满脸稚气的魏特曼

刚加入党卫队时满脸稚气的魏特曼.jpg (6.79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8-8 10:42 上传




     不过LSSAH部队为他提供了一个非常珍贵的接触装甲车辆的机会, 原本就对此充满兴趣的魏特曼当然不会放过。他受训成为了一名装甲车车组成员,在那时的主要装甲车辆SdKfz 222四轮和SdKfz 232六轮装甲车上工作。在与这些车辆足足打了两年多交道后,他终于迎来了大战的爆发。武装党卫队下士魏特曼在波兰战役中先是一名SdKfz 222的驾驶员,后来又成为车长。
     随着法国战役的结束,德军"天下无敌"的形象深入了每个人的心底。洋洋得意地驻扎在占领区的LSSAH得到了一些新装备,其中就有六辆StuG III A型突击炮。尽管只装备了一门24倍口径的75mm KwK短身管主炮,但StuG III在火力、机动、防护三方面都远远超过了SdKfz 222。身为机械爱好者的魏特曼在Metz第一次见到了这个钢铁怪物,一番打量、检查之后,他立即向连长要求加入新的突击炮部队。经过申请、考核等流程后,他终于得偿所愿,成为了其中一辆突击炮的车长,还获得了自己挑选其余三位车组成员的特权。因为当时在他的部队里没有人有在StuG III上服务的经验,于是魏特曼挑选了三位可以称之为一流的成员:炮手林克(Klinck)、一名曾经在Pzkpfw I和Pzkpfw II式坦克上服务过的老兵;驾驶员克罗登霍夫(Koldenhorf);还有装填手彼得森(Petersen)。

     StuG III突击炮的培训非常紧张,教官们尽量使气氛显得逼真。包括野战维修常识、基本战术技巧等方面均有涉猎。魏特曼和他的车组必须熟悉他们车辆的每一个细节,甚至需要在任何必要的时间和环境条件下进行车辆保养、部件拆卸、故障排除等困难的工作。目的就是要使他们牢记各种装备规范和野战维修操作规程,使他们在未来的战场上能够快速而安全地对付车辆本身出现的问题。由于突击炮的基本任务是协助步兵作战(但后期越来越多地执行反坦克任务),基本战术培训中很强调每个车组成员都必须明白他们的周围遍布着己方人员,每一次移动、开火都先要先考虑到支援步兵的利益,一定要保持与他们的协同,决不允许出现由于己方原因而造成的步兵伤亡的场景!
     1940年后期突击炮的培训结束了,跃跃欲试的魏特曼车组苦于缺乏战斗机会,只能反复在营房里摩拳擦掌。到了1941年4月,用武之地出现在他们面前:巴尔干战役爆发。那时的LAH旅是德军的装甲矛头之一,与国防军兄弟部队合作在南斯拉夫和希腊大获全胜。魏特曼在StuG III突击炮上第一次获得了战斗经验,同时这也是他第一次与著名的SS掷弹兵指挥官武装党卫队少校库特·"装甲"·梅耶(Kurt 'Panzer' Meyer)合作。希腊的多山地型并不适合装甲部队作战,路面条件差、视野受到限制等等使魏特曼和他的车组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与那位传奇人物的合作也使他们更进一步领会到如何进行步坦协同作战的要领。



时年27岁的魏特曼军士在希腊的留影,应该是在1941年晚春

时年27岁的魏特曼军士在希腊的留影,应该是在1941年晚春.jpg (9.76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8-8 10:42 上传



     三周的闪电战结束后,LAH旅来到了捷克斯洛伐克西部进行整修,为即将到来的"巴巴罗萨"作战作准备。那是一片田园牧歌式的风光,从小就热爱大自然的魏特曼不禁陶醉在其中。但仅仅过了两个月,那片东方的大地就在召唤他了。我们即将看到一位英雄的传奇像流星一般跃出地平线……
     1941年6月22日,德军入侵苏联。东线的斗争被德国宣传机构吹嘘成"当代十字军对布尔什维克魔鬼",这当然令人嗤之以鼻。但双方在生死搏斗中都显示了惊人的勇气、信心和毅力,将战争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一大批杰出人物也随之出现在战场上,其中之一无疑就是米歇尔·魏特曼。
     LAH旅是南方集团军群的一部分,目标是夺取大粮仓乌克兰,还有高加索的油田,顿巴斯的煤矿等等,当然还有基辅、斯大林格勒等城市。虽然从战争一开始就显示出德军最高统帅部严重低估了苏军的实力,但惊人的胜利还是鼓舞了入侵军队。7月初,德军已深入乌克兰,看起来一切都很顺利。其中魏特曼的StuG III突击炮也为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魏特曼在65.5高地  

     1941年7月12日,魏特曼的StuG III被派往一个被命名为"65.5高地"的制高点(实际上是个小山丘)。在险些一头栽进一条深沟之后,他们来到了最高处。魏特曼的炮手林克下士注意到了有一队苏军坦克正在迅速接近,他们于是更换了一个位置以获得更好的视野,随即发现了共有18辆苏军T34/76坦克迎面开来,一群六辆、另一群十二辆。魏特曼命令他的驾驶员克罗登霍夫下士把车开到高地的左面,准备不顾以寡敌众的实际局面,迎头攻击苏军坦克群。他所能依赖的只有袭击的突然性和对自己车组素质的坚定信心。在对大家鼓励了几句之后,他下令根据苏军来的方向再次改变伏击位置。

  没过一会儿,第一辆T34/76就迎面撞上了StuG III的炮口。林克下士只用了一发75毫米穿甲弹就了结了它,与之配合密切的克罗登霍夫下士深知在一辆没有回转炮塔的突击炮上驾驶员所肩负的重任,发挥了其熟练的技巧,迅速使车辆转而面对了第二辆还没搞清楚情况的T34/76,转眼之间林克下士就让它化作了一团火球。彼得森下士迅速将下一发穿甲弹送入75mm KwK主炮滚烫而油腻的炮膛,同时魏特曼下令全速向前以躲避苏军的回击。随着一发近失弹掠过车体,StuG III一头冲进了一个小树林,魏特曼需要在那里躲避一下以判断形势,计划下一次攻击。由于视野不佳,他离开了指挥塔,徒步前去侦察苏军情况。

  不久他就在附近又找到了一辆T34/76,为了避免打草惊蛇,他经过观察确定似乎没人注意到他后,转身悄悄离开,想快些回到自己的车上。但不幸的是他判断失误,才走出几步就听到了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在他身旁响起。当他从漫天尘土中爬起身来回头张望时,却惊异地发现面前是一辆被彻底摧毁的T34/76,它的整个炮塔已经从底座上震离,翻倒在旁边的地面上,破损的炮管就像一根旗杆似的指向天空。炮手林克下士敏锐的观察、寻找战机的主动性和精准的射击准确性在此显露无疑:他及时注意到了苏军坦克的出现,在双方几乎同时开火的情况下,他凭借更胜一筹的射术拯救了他的车长。爬回指挥塔的的魏特曼第一次称赞了他的炮手。

  随后他们面前又出现了一辆敌军坦克,但这次林克下士的射击偏离了目标,苏军的两发炮弹也没打中魏特曼的突击炮。小魏指挥他的战车避开敌人,从后方接近另一辆苏军坦克。克罗登霍夫下士将马巴赫引擎加大到最大马力,熟练地使车辆出现在最佳射击位置,林克下士很快地将第四辆苏军坦克送回了老家。

  魏特曼指挥车辆来到一条小河沟附近躲避起来,然后与乘员们特别是克罗登霍夫下士商量下一步的行动计划。魏特曼在地图上指出了他在早些时候看到的另三辆坦克的位置,大家决定前去袭击它们。进行了一小番搜索后,魏特曼发现它们就在高地顶部停着,但引擎依然还在运转。克罗登霍夫驾驶战车从侧方接近它们,在500米的距离上林克又一次展现了他的技巧,只用一发穿甲弹就结果了位于最后面的那辆苏军坦克。

  其余两辆坦克迅速将主炮转向他们,克罗登霍夫同时也拼命操控着突击炮以达到射击位置。林克果断开火,但炮弹却从苏军坦克的装甲上弹起。彼得森像个超人似的搬动着炮弹,使林克能迅速给这辆坦克补上一炮。炮弹准确命中车体机枪附近,使T34/76的炮塔也歪向一边,看上去已经失去了战斗力。就在同一时刻,第三辆苏军坦克决定脱离战斗,向旁边快速逃走。于是魏特曼车组开始转向以捕捉目标,突然第二辆T34/76的炮塔开始回转,它又活过来了!幸好突击炮还没完成转向,随着魏特曼的口令,彼得森迅速把一发穿甲弹装填进炮膛,克罗登霍夫操纵着战车进行全速掉头,林克抓住了那电光火石的一瞬间,准确地命中对手,诱爆了T34的车内弹药,使它成为了另一团火球,火光中可以见到T34的乘员纷纷跳车逃生。在这天的战斗中已经显示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战斗技巧的魏特曼车组在此时又体现出了人性的光辉一面:战斗中果敢冷静的武装党卫队军士魏特曼在确保周围的敌人已经退走之后下令帮助扑灭苏军士兵身上的火焰,在发现他们烧伤严重时又带头拿出了自己的铺盖把他们包裹起来以减轻其痛苦。

  就在那天晚上,魏特曼因其指挥突击炮在白天的战斗中单独击毁六辆苏军T34坦克的战绩而从兴高采烈的"老爹"迪特里希手中接过了他的第一枚军功章--二级铁十字奖章。迪特里希随即问起这位年轻的功臣有什么特别要求,得到的回答是:"我希望那三个被烧伤的俄国坦克兵获得最好的治疗。"这位新出炉的"大人物"随后回到他的车组中间,受到了热情的欢迎。--从那天起,一位真正的英雄诞生了!

   

米歇尔·魏特曼由于其在65.5高地上的英勇行为而获得二级铁十字奖章。摄于授勋仪式后不久,左侧是魏特曼,后面是他的StuG III,呢称"Buzzard"

米歇尔·魏特曼由于其在65.5高地上的英勇行为而获得二级铁十字奖章。摄于授勋仪式后不.jpg (19.25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8-8 10:42 上传



     随后的几个月里德军继续取得胜利,每个人都充满了乐观情绪。魏特曼随LAH旅参加了乌曼会战,并在8月初第一次负伤,伤口主要在头部和脸部。他伤得并不重,但还是在8月末左右获得了黑色的负伤纪念章。9月初LAH旅突破了第聂伯河,魏特曼因为在渡河后的Nogai草原地区战斗中表现英勇而在9月8日获得了一级铁十字奖章。看起来没有什么能够阻止德军大部队突向克里米亚半岛……
    9月底魏特曼又一次遭到命运女神的眷顾:他的突击炮正与"装甲"梅耶的掷弹兵一起向Isthmus进军时,面前出现了一个缓慢移动的大羊群。在任何人发出一点声音之前,一头羊突然踩上了一颗地雷,于是所有的羊都开始四处乱跑,结果是一场大屠杀。这些羊无疑拯救了魏特曼和他那些正在进入雷场的战友们,可他们还没有回过神来,苏军就趁最后一声爆炸声还在天空回响之际发起了一场激烈的进攻。LAH旅没有恋战,迅速撤退至一个叫作Melitopol的克里米亚小镇等待增援。

  当晚苏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夜袭,双方混作一团。魏特曼的精锐车组又一次显示出了他们的过人本领:面对在夜间像幽灵一样突然出现在其面前的一辆T34/76坦克,驾驶员克罗登霍夫下士如闪电一般操控着StuG III就位,使林克下士再现其卓越的射击技巧--只用一发炮弹就诱爆了T34的车内弹药,结果了对手。在夜幕中一头躲进一个小树丛之后,魏特曼再次离车进行步行侦察。这次他却迎头撞上了两个苏军反坦克炮组,于是他一边躲避着子弹,一边没命地逃跑,躲避着那些追上来的步兵们。好不容易摆脱了追击,他终于联系上了"装甲"梅耶,两人一致决定--快逃!于是魏特曼和他的"Buzzard"(突击炮的昵称)象魔鬼在其后追赶似的飞奔出了敌人的火力范围。

 


魏特曼部队的突击炮在苏联的留影,后面是装甲梅耶(被挡住了)

魏特曼部队的突击炮在苏联的留影,后面是装甲梅耶(被挡住了).jpg (43.53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8-8 10:42 上传



     
    在那些日子里,类似的战斗层出不穷,苏军的抵抗越来越坚强,双方围绕Perekop地区进行反复争夺。10月8日,魏特曼又一次负伤--腿部伤势较重,同时头部和脸部也再次被伤及,于是他在医院里呆了两天。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上级推荐他为军官培训的候选人。
    日子一天天过去,先是深秋的泥泞雨季,随后是突然的降温--俄国的冬天就象斯大林的秘密武器,严重打击了准备不足的德军。许多士兵因冻伤而截肢,甚至冻死在雪地里。魏特曼和他的车组凭借突击炮的保护尚不至于出现冻伤,但依然有很多麻烦。就连接触车体外表都很危险,搞不好就要被撕去一层皮。引擎在如此低温下也出现了不能启动等状况,需要比平时多得多的保养时间,而这种露天工作无疑是没有人愿意承担的……
    但德军仍尽了最后一点努力来获取胜利:1941年11月20日LAH旅和兄弟部队一起攻下了罗斯托夫,到达了高加索的大门。就在那时魏特曼获得了银制坦克突击奖章和武装党卫队军士长军衔。他们在夺取罗斯托夫8天以后就被赶了出来,一面迎击着苏军的反击,一面与冰雪做着搏斗,终于稳定了战线。从年底到来年5月,魏特曼都和他的同志们一起在俄国南部战斗,直到军官培训的通知终于到达。于是他在6月结束了在StuG III突击炮上的成功经历,回到了德国,为成为一名武装党卫队军官做准备。


魏特曼之歌(第三章)——荣耀之巅



“华丽”的魏特曼和他的“老虎”(穿着传统黑色坦克兵制服,佩带橡叶骑士十字勋章、一级铁十字奖章、银质坦克突击纪念章、黑色负伤纪念章,注意左袖上的“阿道夫·希特勒护卫队”袖标)

米切尔·魏特曼(Michael Wittmann 1914.4.22-1944.8.8).jpg (34.91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8-8 11:40 上传




魏特曼和他在“老虎”上的传奇我在本文中不做详细介绍了,让我们一起等待cliff的精彩描写吧。这一篇我想写一下他身上那些耀眼的荣誉饰品及其来历,领略一下二战德军中最“华丽”坦克尖子的风采。

魏特曼的骑士十字勋章
骑士十字勋章

骑士十字勋章.jpg (5.2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8-8 10:51 上传



1944年1月14日获颁。当时他为第1武装党卫队“阿道夫·希特勒护卫队”装甲师第1SS装甲团第13重型坦克连的一名少尉排长。因其指挥“虎1”坦克在东线的南部地域作战时立下的丰功伟绩(获得推荐时击毁敌人装甲车辆66辆,实际获得时战绩已经上升到88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而荣膺此殊荣。

 

魏特曼和他的车组在骑士十字勋章的授勋仪式上。背对镜头的就是著名的武装党卫队指挥官约森·派佩尔。

魏特曼和他的车组在骑士十字勋章的授勋仪式上.jpg (34.03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8-8 10:42 上传



 
橡叶骑士十字勋章

橡叶骑士十字勋章.jpg (5.46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8-8 10:52 上传



1944年1月30日获颁。当时他为第1武装党卫队“阿道夫·希特勒护卫队”装甲师第1SS装甲团第13重型坦克连的一名中尉排长。因其指挥“虎1”坦克在东线的南部地域作战时继续增长的超人战绩(获得推荐时击毁敌人装甲车辆88辆,实际获得时战绩已经上升到超过1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而荣膺此殊荣。1944年2月2日,魏特曼在东普鲁士的“狼巢”从元首本人手中作为这项荣誉的第380位获得者而接过了这枚骑士十字勋章。

 


魏特曼获颁橡叶之后拍摄的正照

魏特曼获颁橡叶之后拍摄的正照.jpg (16.12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8-8 10:43 上传


 

双剑银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双剑银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jpg (6.61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8-8 10:52 上传




1944年6月22日获颁。当时他为第1武装党卫队装甲军直属SS第501重型坦克营第2连连长,武装党卫队中尉军衔。因其指挥“虎1”坦克在诺曼底的波卡基村单车大破英军第7装甲师第4团而荣膺此殊荣。1944年6月25日,魏特曼在元首位于伯希斯加登的山间别墅中作为这项荣誉的第71位获得者而接过了这枚骑士十字勋章。这也是他的荣耀之巅!

 


魏特曼获颁宝剑之后和他老爸(无说明,推测是)的合影,很少看到他穿军常服!(但为什么他老爸长得像爱因斯坦?罗森堡博士,查一下他的雅利安血统^_^)该照片中他佩带的可能是双剑银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魏特曼获颁宝剑之后和他老爸(无说明,推测是)的合影.jpg (10.91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8-8 10:43 上传




魏特曼的其他荣誉徽章
魏特曼的骑士十字勋章全部是在“老虎”上赢得的。但其他一些荣誉证章却是在1941年6月到1942年5月作为一名突击炮车长在东线南部地区作战时赢得的。包括二级和一级铁十字奖章、银质坦克突击纪念章、黑色负伤纪念章。

二级铁十字奖章

二级铁十字奖章.jpg (5.23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8-8 10:42 上传



1941年7月12日获颁。当时他为SS“阿道夫·希特勒护卫队”装甲旅突击炮营的一名StuG III(A)车长。武装党卫队军士。他因率领车组一天内击毁6辆苏军T34/76坦克而受勋。

一级铁十字奖章

一级铁十字奖章.jpg (7.14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8-8 10:43 上传



1941年9月8日获颁。当时他为SS“阿道夫·希特勒护卫队”装甲旅突击炮营的一名StuG III(A)车长。武装党卫队军士。他因在东线第聂伯河东岸的Nogai地区英勇作战而受勋。


坦克突击纪念章

坦克突击纪念章.jpg (8.49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8-8 10:42 上传



1941年11月21日获颁。当时他为SS“阿道夫·希特勒护卫队”装甲旅突击炮营的一名StuG III(A)车长。武装党卫队军士。他在成功地进行了二十五场坦克战后获得银质坦克突击纪念章。左上方是普通坦克突击纪念章,授予那些有过三次成功战斗经历的所有坦克乘员。

黑色负伤纪念章

黑色负伤纪念章.jpg (7.18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8-8 10:42 上传



1941年8月20日获颁。当时他为SS“阿道夫·希特勒护卫队”装甲旅突击炮营的一名StuG III(A)车长。武装党卫队军士。他因在东线乌曼地区作战时头部和脸部受伤但依然坚持战斗而受勋。


极其著名的S04号虎式坦克和乘员组

极其著名的S04号虎式坦克和乘员组.jpg (42.95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8-8 10:42 上传



上图从左至右:武装党卫队少尉米歇尔·魏特曼;武装党卫队中士鲍比·沃尔(炮手),武装党卫队装甲兵瓦尔纳·伊瑞冈(无线电操作员),武装党卫队装甲兵约瑟夫·“赛普”·罗斯那(装填手),武装党卫队下士尤根·施密特(驾驶员)。沃尔和他的长官一样佩带骑士十字勋章、一级铁十字奖章、银质坦克突击纪念章、黑色负伤纪念章,说明他至少也成功地经历过了二十五场坦克战。另三位非常棒的车组成员均佩带一级铁十字奖章和普通坦克突击纪念章。就连背后的“老虎”也在炮管上涂上了代表魏特曼88个战绩的白色的“死亡圈”装饰(8个较粗的代表80,另8个较细)以示庆祝。


魏特曼之歌(第四章)——8月8日,一去不回……
 

    每个人都能有配得上自己的死亡吗?巴顿将军曾经希望被战场上最后一场战斗中的最后一颗子弹打死,却因车祸死在病床上;“赤红十三”海茵茨·巴尔历经百战,却在一架表演用的小飞机上因坠机摔死;“圣托德的夜间魔鬼”海茵茨·施瑙费尔驰骋空中,竟然在地面的车祸中被油桶砸死;日本第一尖子飞行员西泽广义在空战中几乎不败,却在搭乘运输机时作为乘客被击落……还有隆美尔苦涩的死亡,维茨勒本吊在肉钩上悲惨的结局,举起手枪对准自己的莫德尔……但更多的英雄们作为衰弱的老人在回忆中看着生命慢慢流逝,那一个个苍老的面容和鼎鼎大名是那么不相称……

    但魏特曼远离了这一切,他留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就象下面那张照片——和他所有的照片一样,那么英武、彪悍,犹如战神转世。所谓的“虎式四天王”中,他和肯斯佩尔都在战时死去,留下了无数传奇。比起战后开药店的卡利乌斯和烧伤后脱离战场、默默回忆逝去战友的贝尔特来,他们似乎是死得其所。8月8日似乎注定是德国军队的倒霉的日子:1918年的这一天,西线前方的惨败使德军第一次出现了大批开小差的情况,后方开来的预备队被前线溃逃下来的队伍大声嘲弄,德军傲人的“铁一般的纪律”成为了笑柄,鲁登道夫不禁感叹“8月8日是德军的黑日”。谁知造化弄人,26年后德军又在这一天丧失了被称为“最后的希望”之杰出代表——米歇尔·魏特曼。



魏特曼在诺曼底身着海军U艇防火皮衣

魏特曼在诺曼底身着海军U艇防火皮衣.jpg (8.96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8-8 10:43 上传



    1944年8月8日发生了什么?西方和德国的战争史学家对此进行了无数次发掘和探索。作者也被数量惊人的资料弄得头晕脑胀,举个例子说:最近在著名的Feldgrau.com网站论坛上有人宣称一位前武装党卫队第12“希特勒青年”装甲师的成员看到魏特曼从燃烧的坦克里跳了出来,后来死于“一种奇怪的情况”(被己方误杀?被法国游击队杀死?飞机炸死?踩了地雷?),这种说法当然立刻遭到了一大堆人的“围剿”。英美史学家大力鼓吹“萤火虫”说,但不包括航空学者——他们理所当然是“台风” 战斗轰炸机火箭弹击毁说的积极拥护者,加拿大人力主加拿大“薛尔曼”坦克手们包围了魏特曼的“老虎”并把它打成了碎片,波兰人也插上一脚……(具体可参见本站的“战车英雄米歇尔·魏特曼”)魏特曼就象一面奖状,是无数人用来为自己脸上贴金的材料。围绕着往往是剧情高潮的“主人公之死”,在这里我只想告诉大家一些手中相对可信的背景资料:

     1944年6月25日,从元首手中接过佩剑橡叶骑士十字勋章的魏特曼达到了他一生中的最高点。他像一颗明星闪耀在空中,但又有几个人知道那将只是一颗划过天空的流星呢?他的英雄故事已经在德国人民的心中成为一个传奇,作为前线将士、元首忠诚武士、SS骑士的杰出代表,他那黑色的英姿赢得了无数少女的芳心。但这个感到无限窘迫的内向青年在纳粹宣传媒体的疯狂吹捧之下,还是保持了他的朴素品质。他依然在前线勤奋工作,灵活应对各种困难局面,权衡利弊、审时度势,作出战术决定;他依然是个喜欢安静的青年,在生活和战斗中的每时每刻都显示出与战友之间的同志情谊。他用他的真诚赢得了下属的爱戴,也从来不依仗自己的身份要求特权。他一直遵守自己的信条:“当陷入绝境时,我最先考虑的当然是我的车组、其次是我的排、然后是我的连。”,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上级要求刚得到佩剑橡叶骑士十字勋章和武装党卫队上尉军衔的魏特曼前往帕登堡(Paderborn)的装甲训练学校担任教官,但他不愿丢下还在诺曼底苦战的战友们。他是个诚实的人,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是提到自己的部队可能还需要他,所以希望尽快回到前线去。他7月6日从伯希斯加登的山间别墅飞回前线后,受到了自己的战友们和部队首长的热烈欢迎。当时的情况已经很糟了,7月3日到10日发起的尽全力夺回卡昂的作战失败后,德军在整个7月的余下时间和8月初一直从事防御作战。魏特曼在卡昂附近一直战斗到8月初。大约也就在这个时候,他获得了战术编号“007”的虎式坦克,这原先是营长的座车。同时在8月2日,他和共同浴血奋战多年的老战友鲍比·沃尔告别,沃尔因头部负伤而被后送治疗,这也是他们的永诀。

    8月8日,盟军为对付德军的大规模反扑,从德军的后方两翼发起攻击。当时魏特曼和他的坦克连配属给了具有顽强战斗精神的武装党卫队第12“希特勒青年”装甲师,师长就是他在巴尔干和苏联的老搭档——库特·“装甲”·梅耶。魏特曼的车组当时由武装党卫队中士卡尔·韦格纳担任炮手、武装党卫队一等兵冈瑟·韦伯担任装填手、武装党卫队中士海因里希·拉梅尔担任驾驶员、武装党卫队一等兵鲁道夫·“鲁迪”· 赫舍尔担任前机枪手兼无线电操作员,魏特曼自己是车长。临时组建的小小战斗群只有大约60辆车辆,包括10辆还可以使用的虎式坦克。他们面对大约600辆盟军坦克,盟军正准备利用德军的不利态势发起进攻,一举围歼德军精锐装甲部队,行动代号为“总体战(Totalize)”。

    当天魏特曼的任务是攻击Cintheaux小镇(它位于卡昂到法莱兹的N158号公路上),占领镇北侧的高地。“007”号虎式坦克于中午大约12:30出发,只前进了一小段距离就撞上了加拿大第4装甲师的一队“薛尔曼”坦克,他们也在向Cintheaux前进。88毫米炮开始怒吼,虎式坦克向着加拿大人猛扑过去……



魏特曼的007号虎式坦克

魏特曼的007号虎式坦克.jpg (10.34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8-8 10:42 上传


 

    随后发生的一切就无人知晓了。魏特曼和他的车组当天被列入了武装党卫队第101重型坦克营“战斗中失踪”人员名单,营长海因茨·冯·威斯特哈根SS中校亲自把有关魏特曼的消息告诉了他的妻子,还为她画了一张魏特曼最后一场战斗地点的草图。

       1947年,未来的“虎式坦克”战斗史研究者,SS代理下士杜布斯曼(Herbert Debusmann)作为一名战俘被派往法国卡昂附近的Cintheaux Gaumesnil收集战场上还散落着的弹药以供销毁。他一共在这个地区发现了5辆被打坏或丢弃的虎式坦克以及2辆Pzkpfw IV坦克。一辆“虎式”位于从St. Aignan到Gaumesnil的小路上,另外4辆在从St. Aignan到Cintheaux的公路上,每辆坦克上SS第101重型坦克营的标记都清晰可见。有一辆标有“007”数字的“老虎”整个炮塔都飞掉了,杜布斯曼知道那是营长座车,但他也知道威斯特哈根SS中校因为生病从而没有参加这里的战斗。杜布斯曼的报告是这样写的:“007号坦克位于在从St. Aignan到Cintheaux的公路上的那4辆坦克的最后,它的炮塔远离车体几米之外。我不能确定魏特曼SS上尉是否就在这辆车上,我听说过他从来不愿意使用指挥型的虎式坦克,因为额外的电台设备会使载弹量减少30发。从这个地点向卡昂方向的1500米之外有一辆第2连的虎式坦克,外表有些被炮火破坏的痕迹,但看上去很完整。履带部分没有任何损坏,也找不到任何发生机械故障的证据。没有发生过破坏或爆炸,而且它携带着非常充足的弹药。”



在诺曼底研究地图的魏特曼

在诺曼底研究地图的魏特曼.jpg (10.51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8-8 10:43 上传



    当前线推进后,通常盟军的殡葬分队会打扫战场,使用战俘等劳动力来把各个战斗地点的遗骸收集到一个统一的地方进行正式的埋葬。许多遗体是在激烈的战斗情况下被匆匆埋葬的,往往没有什么正式的记号或留下完整的记录,如果这样的遗体被发掘到,通常会作为“身份不明”者被殡葬分队重新埋葬。有些这样的统一坟墓留在了一些农场上,当战后法国农场主们回到故乡、重新整理自己的产业时,许多坟墓就被推平了,没有任何标记。

    当1956年Volksbund Deutsche Kriegsgraeberfuersorge(德国战争殡葬委员会)开始他们在法国的工作的时候,目的就是要把德国的阵亡者们好好埋葬。他们理所当然的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许多无名坟墓和湮没的证据使工作难以展开。魏特曼和他的车组显然是被草草埋葬了,而且很可能被殡葬分队挖掘后再次作为“无名德国士兵”重新埋葬。尽管盟军殡葬分队的记录在后来转交给了德国政府,但里面没有任何内容显示在N158公路Gaumesnil附近进行过此类工作。

    1982年,为了准备他的《诺曼底装甲战:当时与现在》一书,帕鲁德(Jean Paul Pallud)先生来到了Gaumesnil附近研究魏特曼的最后一战。他在地里发现了一些虎式坦克上的碎片,并且在公路东面找到了两个坟墓。通过与当地人的交谈,他知道村民们曾经在这里帮助掩埋了一些德国兵。很幸运的在交谈中,一位村民谈起他的父亲曾经说过在北面的那座坟墓里埋葬着一个缺损严重的尸体。“他”穿着一双黑色便鞋而不是军靴,看起来像个军官。而且“他”的被发现地点离被摧毁的007号坦克不远。当年9月,一份草图被《战后》杂志的编辑交给了德国战争殡葬委员会,还有一份要求提供更多相关信息的报告(典型的德国风格^_^)。

    委员会决定作更多的调查。1983年3月的最后一周,那个被提及的坟墓得到了挖掘。发现了遗骸和制服上的一些标记。黑色制服材料、军靴、皮带等许多残片表明这里埋葬的是一个坦克车组,还有一个军官的皮带扣和一段穗带,表明其中有一位指挥官。一对发现的假门牙完全符合魏特曼的牙医记录(关于假门牙的来历我想cliff会给大家一个精彩的故事),还找到了海因里希·拉梅尔(007号坦克驾驶员)的身份牌。由于骨胲已经混杂在一起,他们被一起移往法国诺曼底地区De La Cambe的德国军人墓地正式埋葬(细节下章会提到)。随遗骸一起找到的一把手枪(已经证明是发给魏特曼的)被德国战争殡葬委员会展示在位于卡塞尔的总部,还有拉梅尔的身份牌。



炮手沃尔(左)和驾驶员(我不能确定是否是海因里希·拉梅尔),据说沃尔生前每年都会去魏特曼的墓地,不知道他与老战友交流些什么。也许他们两人现在正在“瓦尔哈拉”里一起研究“超级虎式坦克”呢!

炮手沃尔(左)和驾驶员.jpg (13.45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8-8 10:42 上传



     我在“战车英雄米歇尔·魏特曼”一文中提到的发现“老虎”007号残骸的瑟格·瓦瑞因是个当地农民,这也许减小了火箭弹击毁说的信服力度。“老虎”007号残骸直到1962年才被拖走,直到今日,你还可以去诺曼底这个地区的农庄去问一些当地农民,有个加拿大人去年在那里遇到一个叫Michael(发音是michel米歇尔,法语与英语不同)的农庄主,他竟然在庄园里保存着一些虎1坦克的铰链、装甲板(炮塔地板)、炮弹架等物件,还自称都是魏特曼的“老虎”上的,可以高价转让(不知小魏地下有知作何感想),不过另外两根“灰熊”突击炮的炮管倒是货真价实……



武装党卫队中尉米歇尔·魏特曼(左面背对镜头站立者)正和他在SS第101重型坦克的战友们讨论坦克战术问题。当时他们刚刚抵达诺曼底地区。魏特曼身着传统的黑色装甲兵制服,其他人则穿着新的迷彩外套。右起第二位(佩带骑士十字勋章者)就是鲍比·沃尔。

武装党卫队中尉米歇尔·魏特曼(左面背对镜头站立者)正和他在SS第101重型坦克的战友们.jpg (21.36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8-8 10:43 上传




1944年8月8日魏特曼之死的真相或许永远是个谜。作者的看法很简单:他的运气在这里到头了。在死神面前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舞蹈之后,他已经用完了幸运女神赐予的所有“金币”,成为了战场上飞舞着的女武神们带往“瓦尔哈拉”的下一个对象。他为我们表演了一场杰出的史诗剧,随即就谢幕了。但至少他用生命验证了《德国装甲兵之歌》:

“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
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
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
如果我们在劫难逃,
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
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


魏特曼之歌(第六章)——绕梁之余音

    米歇尔·魏特曼已经逝去了,就在57年前那个中国人喜欢的吉日。相信死得其所的他在地下身处于昔日战友们中间,应该不会寂寞吧……

    魏特曼留下了一位悲伤的妻子,还有一段为无数人景仰的传奇。凭借那令人难以置信的战斗经历和战绩,他成为装甲兵战史上最伟大的,即使不是最伟大的、也是屈指可数的坦克手之一。其实我更愿意将他看作一名艺术家,一位为战争艺术、特别是装甲兵战争艺术作出杰出贡献的天才人物。

    他是个武装党卫队的士兵,是一个在纽伦堡审判时被确定为“犯罪组织”的一份子。但我认为他和当时许许多多武装党卫队成员一样,与历史上的“战争罪行”或“大屠杀”以及“最终解决”等无耻行径毫无关系。他只是个普通的士兵,是一个巴伐利亚人民值得骄傲的儿子。


他凝视的是什么?时日无多的未来?

他凝视的是什么?时日无多的未来?.jpg (13.49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8-8 10:42 上传



    在东线和西线的无数次大小战斗之中,他显示出了他的勇敢、勤奋、机智、灵活运用坦克这一当时新型武器的技巧以及献身精神。这一切在1944年6月达到了最高峰,他在博卡基村的成就使他上升到了神话般的高度。

    我仍然记得在Achtung Panzer!网站上第一次看到Pzkpfw VI“虎式”坦克介绍时的这样一句话“Wir werden Sieger - durch unsren Tiger我们将会得到胜利——感谢我们的老虎”,相信魏特曼一生的经历是其最有力的证据。

    《魏特曼传》我看了整整一周,跟随着那些坦克手们年轻而闪耀的生命火花:看到了他们所进行的无望的战斗,看到了他们胜利时的喜悦、失败时的悲伤,看到了他们走向荣耀之巅,看到了他们走向地狱之门……无须太多的编辑和修饰,我只是将其中一部分在这里展现给了大家。一起来期待cliff的《钢铁死神——魏特曼全传》吧,在那里魏特曼与他的猛虎同在!



猛虎扑向博卡基村

猛虎扑向博卡基村.jpg.jpg (93.51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8-24 11:27 上传




    “他只是个朴素而平凡的人,是战争成就了他的荣耀,是战争夺去了他的生命。但我觉得——他是个高尚的人,而这已经足够了。”




                                                                                                            杨威利 于2001年清明




顺带纪念下十几年前陪伴自己的军事老站:军事与泥巴、泥泞中的老虎、德国军事中心、世界论坛军事论坛。。。。。那些当年论坛的老人,你们还好吗?


小村血战——波卡基之战

        1944年6月6日,盟军开始在诺曼底登陆,本来已在东线手忙脚乱的德军更陷入了两线作战的窘境。几天后,盟军在滩头建立了稳固的登陆场,开始逐步向内陆纵深发展。盟军首要目标是卡昂——一个不大但却是诺曼底地区交通枢纽的小城,攻击卡昂的盟军主要由以下部队构成:战线左侧为英军第3师,中央为加拿大第3师,右侧是英军第51师和第50师;另有英军第7装甲师担当迂回任务,从右侧经175号公路向卡昂包抄。至6月13日英军先遣部队第22装甲旅已进入波卡基村,绕到了德军装甲教导师侧后方。
德军为了弥补己方左侧防线的巨大缺口,拯救装甲教导师,命令机动的SS第101重装甲营驰援。该营编制为45辆“虎”式坦克,6辆“豹”式抢救车及124辆其他车辆,满员1037名官兵。他们6月7日即从营地出发,但因铁路系统遭盟军空袭毁坏,故200km的路程全靠自己行军。然而,盟军的“暴风”式对地攻击机并未因此放弃对这支队伍的“眷顾”,该营一路遭受狂轰滥炸,抵达前线时已有半数车辆被毁。
13日清晨,一名德国尖兵向米歇尔·魏特曼中尉(SS第101重装甲营先遣连指挥官)报告:于不到2000米外的波卡基村遭遇英军。打算亲自前去侦察的魏特曼由于自己的座车损坏,故借用了队伍中状况最好的第231号“虎“式坦克(隶属霍夫林格)前去确认侦察兵所报告的情况。
     231号“虎”式坦克轰隆隆地驶出先遣连所驻的小树林,通过小路前往不远处的波卡基村。而此时,英军装甲部队的3个连已经进入这个村子。波卡基,这个卡昂城外30km,平时无人注意的小农庄将从这天起名声大噪,成为装甲作战经典战例的代名词。
     已经进入波卡基的英军装甲部队属于英第22装甲旅,其中的A连此时已经穿越波卡基村到达村东侧的高地——213高地;B连则在村西的道路上集结;而团部的1辆M5A1轻型坦克和14辆“克伦威尔”正在村中。另外还有4辆轮式侦察车和20辆M21半履带卡车及1门35mm反坦克炮(英军的6磅炮)随同这支英军行动。
魏特曼并不了解这些情况,他通过村边的麦田直插入175号公路,正好锲入英军团部的车队。进入公路后,魏特曼的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他被出现在眼前的情景吓出一身冷汗:此时离他最近的英军装甲车就在其右侧15米的地方(刚才由于灌木丛的遮掩,谁都没有发现对方),而左侧200米,几辆坦克的炮口正对着他的“虎”式。与此同时,英军也同样的大吃一惊,他们谁也没有想到这附近竟然有德军装甲部队,而且是令人恐惧的“虎”式坦克。
     大家都还在发愣的时候,魏特曼首先反应过来:侦察车不足为惧,首先要干掉左边对其构成威胁的几辆坦克。于是,“虎”式迅速左转,而炮塔转得更快,炮手博比没有瞄准凭感觉就打出了第1发88mm炮弹。转眼间,英军当头的M5A1被打得粉碎,而其他的“克伦威尔”似乎还没有装弹,只是静静地用炮口瞪着冲过来的“虎”式。在88mm炮连续射击下,3辆“克伦威尔”的“眼睛”都闭上了。英军团部参谋亚当斯上尉坐在最后1辆“克伦威尔”上,他命令坦克急速后退,躲入路旁的废墟中。
     魏特曼加速向西开,他怕那些英国侦察车上的步兵追过来,因为在巷战中,坦克从来没有在步兵面前得过便宜。可当他行驶到街道拐弯处时,突然发现一队英军坦克正在前方150米处的路旁停靠,其中还有长鼻子的“萤火虫”坦克。德军的“虎”式坦克可以不在乎“克伦威尔”的75mm短身管主炮,但“萤火虫”的76mm长身管主炮在如此距离上击穿“虎”的装甲却是轻而易举。
魏特曼连忙命令战车掉头,56吨重的“虎”式在狭窄的乡间小路上勉强掉过头来。就在魏特曼的战车刚刚转过车头,一发“萤火虫”的76mm炮弹打在其炮塔的左侧,幸好地是由于射入角太小而被弹飞了。被吓出一身冷汗的魏特曼知道在此多耽误1秒钟,都会有致命的危险,因为对方可以很容易地追上他,“虎”式根本跑不过英军的“萤火虫”。
     冤家路窄,魏特曼刚从“萤火虫”的堵截中脱身,先前躲入废墟的亚当斯指挥的“克伦威尔”也从藏身处钻了出来,双方一打照面,都是眼疾手快,几乎同时开火。但亚当斯很不幸,他的炮弹只在“虎”式的防盾上打了一个浅坑,可自己的坦克却被打出了一个大洞,亚当斯虽然没有死,却被震得双手发麻,他踉跄地跳出“座骑”,跑向路边。
     魏特曼则继续东撤,他考虑身后有英军多辆坦克,而前面可能有大量步兵埋伏,说不定还有反坦克炮,当务之急是赶快返回驻地,把其他坦克招呼过来。于是他让“虎”式从一个缺口开出了公路,准备从北面绕到东面,再折回营地,以避开所有危险。
     其实情况并不如魏特曼所想象的可怕,英军B连的坦克并没有追击他,因为他们认为村子里也许还有多辆德军坦克,所以不敢冒然进行巷战;另一方面,英军团部的反坦克炮虽然也已经架好,步兵也下车进入了阵位,但他们的注意力也只集中在公路上,根本没有想到魏特曼会从路边的麦田绕到其侧面。
魏特曼也没有想到,他的小迂回却绕出大战果。英军停在路边的车辆就象一排标靶暴露在其右侧,他将炮塔转向3点钟方向,88mm炮开始精确地点射。英军的侦察车、反坦克炮、半履带车在路旁顷刻化成了灰烬,175号公路成为令人恐惧的战车墓地。
     魏特曼清除了公路上的英军之后,又发现了位于213高地上的英军A连。A连当然也发现了公路上情况不妙,可就是不知道敌人的炮火从何而来,他们只是将炮口对向公路,继续犯着与牺牲的战友们相同的错误。
     魏特曼则一不做二不休,他继续经麦田向东开,A连的所有坦克的侧面又清晰地暴露在他的炮口之下,“萤火虫”、“谢尔曼”以及“克伦威尔”的正面装甲本来就不足以抵抗“虎”式的88mm炮(即使在1500米远的距离),而现在的距离却不到250米,而且A连在明处(开阔高地),魏特曼则在暗处(灌木丛后的麦田里)。下面的一幕不必描述了,结果是总计23辆上述坦克在此遭到摧毁。
此时,波卡基村的东侧已无英军有效抵抗力量。魏特曼决定不回驻地,他要杀个回马枪——到村中继续攻击英军B连。他沿着175号公路往回走,沿途都是他刚刚制造的钢铁残骸,不过此时,他无暇回味这一切,因为前面的村庄里正潜伏着杀机。
     果然,当魏特曼在213高地逞威之时,亚当斯已经徒步跑回B连,将发生的情况告知了他们。当B连再打算告知A连时,已经为时已晚。意识到事态严重性的英军残余部队此时开始重新部署:为了不与“虎”式正面冲突,它们在公路旁的楼房间隙中架起了反坦克炮,同时“萤火虫”和“克伦威尔”也都开进了断墙残壁之中以便隐蔽,这样也有利于攻击德国坦克的侧面。
魏特曼行驶不到200米,第101重型装甲营部即呼叫他入队。德军先遣连的4辆“虎”式、2辆IV-G坦克沿着与魏特曼原路平行的一条街道驶入175号公路,另外2辆“虎”式从岔道向村内迂回。此时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的逆转,胜负的天平开始向德军倾斜。
     然而事实证明了英军的应急部署是多么的英明:首先是高速急进的魏特曼231号战车的车头被英军反坦克炮命中,这一炮虽然并不致命,却使他的坦克偏向路边,此时另一发反坦克炮打断了它的履带,231号战车嘎然而止。从这时起,魏特曼从主角退居为观众。紧接着,其余的德军坦克也相继进入了英军的炮火范围,132号“虎”式刚开进射界,2辆英军“萤火虫”坦克和1辆“克伦威尔”同时开火,3发炮弹将132号打瘫在地;原来紧跟着132号的131号“虎”式见132被击毁,便想以它的残骸作掩护从旁边冲过去,但却被一旁的英军反坦克炮击中,131号的炮塔被打飞了十几米远。其他的“虎”式和IV-G坦克也大都遭遇了相同的命运,被击毁在波卡基村中央。
     战斗僵持到傍晚,双方残存的坦克才逐步退出战场,只剩下步兵和失去战车的坦克兵在街头巷尾你争我夺。此时,英国的12架“暴风”式战斗机赶来,将这个小村庄夷为平地。
6月13日的波卡基村战斗,英军共损失27辆坦克和其他战斗车辆,这些全都是魏特曼一人包办的,德军其余坦克却在没有一个战果的情况下被悉数击毁。

顺带纪念下十几年前陪伴自己的军事老站:军事与泥巴、泥泞中的老虎、德国军事中心、世界论坛军事论坛。。。。。那些当年论坛的老人,你们还好吗?


小村血战——波卡基之战

        1944年6月6日,盟军开始在诺曼底登陆,本来已在东线手忙脚乱的德军更陷入了两线作战的窘境。几天后,盟军在滩头建立了稳固的登陆场,开始逐步向内陆纵深发展。盟军首要目标是卡昂——一个不大但却是诺曼底地区交通枢纽的小城,攻击卡昂的盟军主要由以下部队构成:战线左侧为英军第3师,中央为加拿大第3师,右侧是英军第51师和第50师;另有英军第7装甲师担当迂回任务,从右侧经175号公路向卡昂包抄。至6月13日英军先遣部队第22装甲旅已进入波卡基村,绕到了德军装甲教导师侧后方。
德军为了弥补己方左侧防线的巨大缺口,拯救装甲教导师,命令机动的SS第101重装甲营驰援。该营编制为45辆“虎”式坦克,6辆“豹”式抢救车及124辆其他车辆,满员1037名官兵。他们6月7日即从营地出发,但因铁路系统遭盟军空袭毁坏,故200km的路程全靠自己行军。然而,盟军的“暴风”式对地攻击机并未因此放弃对这支队伍的“眷顾”,该营一路遭受狂轰滥炸,抵达前线时已有半数车辆被毁。
13日清晨,一名德国尖兵向米歇尔·魏特曼中尉(SS第101重装甲营先遣连指挥官)报告:于不到2000米外的波卡基村遭遇英军。打算亲自前去侦察的魏特曼由于自己的座车损坏,故借用了队伍中状况最好的第231号“虎“式坦克(隶属霍夫林格)前去确认侦察兵所报告的情况。
     231号“虎”式坦克轰隆隆地驶出先遣连所驻的小树林,通过小路前往不远处的波卡基村。而此时,英军装甲部队的3个连已经进入这个村子。波卡基,这个卡昂城外30km,平时无人注意的小农庄将从这天起名声大噪,成为装甲作战经典战例的代名词。
     已经进入波卡基的英军装甲部队属于英第22装甲旅,其中的A连此时已经穿越波卡基村到达村东侧的高地——213高地;B连则在村西的道路上集结;而团部的1辆M5A1轻型坦克和14辆“克伦威尔”正在村中。另外还有4辆轮式侦察车和20辆M21半履带卡车及1门35mm反坦克炮(英军的6磅炮)随同这支英军行动。
魏特曼并不了解这些情况,他通过村边的麦田直插入175号公路,正好锲入英军团部的车队。进入公路后,魏特曼的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他被出现在眼前的情景吓出一身冷汗:此时离他最近的英军装甲车就在其右侧15米的地方(刚才由于灌木丛的遮掩,谁都没有发现对方),而左侧200米,几辆坦克的炮口正对着他的“虎”式。与此同时,英军也同样的大吃一惊,他们谁也没有想到这附近竟然有德军装甲部队,而且是令人恐惧的“虎”式坦克。
     大家都还在发愣的时候,魏特曼首先反应过来:侦察车不足为惧,首先要干掉左边对其构成威胁的几辆坦克。于是,“虎”式迅速左转,而炮塔转得更快,炮手博比没有瞄准凭感觉就打出了第1发88mm炮弹。转眼间,英军当头的M5A1被打得粉碎,而其他的“克伦威尔”似乎还没有装弹,只是静静地用炮口瞪着冲过来的“虎”式。在88mm炮连续射击下,3辆“克伦威尔”的“眼睛”都闭上了。英军团部参谋亚当斯上尉坐在最后1辆“克伦威尔”上,他命令坦克急速后退,躲入路旁的废墟中。
     魏特曼加速向西开,他怕那些英国侦察车上的步兵追过来,因为在巷战中,坦克从来没有在步兵面前得过便宜。可当他行驶到街道拐弯处时,突然发现一队英军坦克正在前方150米处的路旁停靠,其中还有长鼻子的“萤火虫”坦克。德军的“虎”式坦克可以不在乎“克伦威尔”的75mm短身管主炮,但“萤火虫”的76mm长身管主炮在如此距离上击穿“虎”的装甲却是轻而易举。
魏特曼连忙命令战车掉头,56吨重的“虎”式在狭窄的乡间小路上勉强掉过头来。就在魏特曼的战车刚刚转过车头,一发“萤火虫”的76mm炮弹打在其炮塔的左侧,幸好地是由于射入角太小而被弹飞了。被吓出一身冷汗的魏特曼知道在此多耽误1秒钟,都会有致命的危险,因为对方可以很容易地追上他,“虎”式根本跑不过英军的“萤火虫”。
     冤家路窄,魏特曼刚从“萤火虫”的堵截中脱身,先前躲入废墟的亚当斯指挥的“克伦威尔”也从藏身处钻了出来,双方一打照面,都是眼疾手快,几乎同时开火。但亚当斯很不幸,他的炮弹只在“虎”式的防盾上打了一个浅坑,可自己的坦克却被打出了一个大洞,亚当斯虽然没有死,却被震得双手发麻,他踉跄地跳出“座骑”,跑向路边。
     魏特曼则继续东撤,他考虑身后有英军多辆坦克,而前面可能有大量步兵埋伏,说不定还有反坦克炮,当务之急是赶快返回驻地,把其他坦克招呼过来。于是他让“虎”式从一个缺口开出了公路,准备从北面绕到东面,再折回营地,以避开所有危险。
     其实情况并不如魏特曼所想象的可怕,英军B连的坦克并没有追击他,因为他们认为村子里也许还有多辆德军坦克,所以不敢冒然进行巷战;另一方面,英军团部的反坦克炮虽然也已经架好,步兵也下车进入了阵位,但他们的注意力也只集中在公路上,根本没有想到魏特曼会从路边的麦田绕到其侧面。
魏特曼也没有想到,他的小迂回却绕出大战果。英军停在路边的车辆就象一排标靶暴露在其右侧,他将炮塔转向3点钟方向,88mm炮开始精确地点射。英军的侦察车、反坦克炮、半履带车在路旁顷刻化成了灰烬,175号公路成为令人恐惧的战车墓地。
     魏特曼清除了公路上的英军之后,又发现了位于213高地上的英军A连。A连当然也发现了公路上情况不妙,可就是不知道敌人的炮火从何而来,他们只是将炮口对向公路,继续犯着与牺牲的战友们相同的错误。
     魏特曼则一不做二不休,他继续经麦田向东开,A连的所有坦克的侧面又清晰地暴露在他的炮口之下,“萤火虫”、“谢尔曼”以及“克伦威尔”的正面装甲本来就不足以抵抗“虎”式的88mm炮(即使在1500米远的距离),而现在的距离却不到250米,而且A连在明处(开阔高地),魏特曼则在暗处(灌木丛后的麦田里)。下面的一幕不必描述了,结果是总计23辆上述坦克在此遭到摧毁。
此时,波卡基村的东侧已无英军有效抵抗力量。魏特曼决定不回驻地,他要杀个回马枪——到村中继续攻击英军B连。他沿着175号公路往回走,沿途都是他刚刚制造的钢铁残骸,不过此时,他无暇回味这一切,因为前面的村庄里正潜伏着杀机。
     果然,当魏特曼在213高地逞威之时,亚当斯已经徒步跑回B连,将发生的情况告知了他们。当B连再打算告知A连时,已经为时已晚。意识到事态严重性的英军残余部队此时开始重新部署:为了不与“虎”式正面冲突,它们在公路旁的楼房间隙中架起了反坦克炮,同时“萤火虫”和“克伦威尔”也都开进了断墙残壁之中以便隐蔽,这样也有利于攻击德国坦克的侧面。
魏特曼行驶不到200米,第101重型装甲营部即呼叫他入队。德军先遣连的4辆“虎”式、2辆IV-G坦克沿着与魏特曼原路平行的一条街道驶入175号公路,另外2辆“虎”式从岔道向村内迂回。此时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的逆转,胜负的天平开始向德军倾斜。
     然而事实证明了英军的应急部署是多么的英明:首先是高速急进的魏特曼231号战车的车头被英军反坦克炮命中,这一炮虽然并不致命,却使他的坦克偏向路边,此时另一发反坦克炮打断了它的履带,231号战车嘎然而止。从这时起,魏特曼从主角退居为观众。紧接着,其余的德军坦克也相继进入了英军的炮火范围,132号“虎”式刚开进射界,2辆英军“萤火虫”坦克和1辆“克伦威尔”同时开火,3发炮弹将132号打瘫在地;原来紧跟着132号的131号“虎”式见132被击毁,便想以它的残骸作掩护从旁边冲过去,但却被一旁的英军反坦克炮击中,131号的炮塔被打飞了十几米远。其他的“虎”式和IV-G坦克也大都遭遇了相同的命运,被击毁在波卡基村中央。
     战斗僵持到傍晚,双方残存的坦克才逐步退出战场,只剩下步兵和失去战车的坦克兵在街头巷尾你争我夺。此时,英国的12架“暴风”式战斗机赶来,将这个小村庄夷为平地。
6月13日的波卡基村战斗,英军共损失27辆坦克和其他战斗车辆,这些全都是魏特曼一人包办的,德军其余坦克却在没有一个战果的情况下被悉数击毁。
呵呵。。。
我想起了宫崎骏的画《泥泞中的虎》,东线那个泥泞的村庄,那些墓碑上刻着的年轻的名字,那些再也回不来的人们。
融雪山谷 发表于 2012-8-8 17:02
我想起了宫崎骏的画《泥泞中的虎》,东线那个泥泞的村庄,那些墓碑上刻着的年轻的名字,那些再也回不来的人 ...
同好。握个手。。。。。
魏特曼 确实应该算是战争英雄
波卡基村战斗的细节LZ可以给出来么
mod4 发表于 2012-8-8 20:11
波卡基村战斗的细节LZ可以给出来么
贴在二楼了。还搜到一个动画演示,顺便看看。
8月8日忌日,还真的是88了
袖口是小胡子的签名,这个荣誉无人能敌

空军海军的第一王牌都是寿终正寝, 陆军的悲剧了。 007老虎现在还在那里,有机会去香水国一定要看看。 听说经常有人上鲜花。

007老虎被猎杀其实很简单,空军火箭蛋从车身上后方射如导致殉爆。结果盟军各国一拥而上想将战果具为己有。 除了英美,什么加那大,自由法国,自由波波。 再过几年说不定南棒说是在盟军中服役的被俘棒子干掉的007老虎。
以上文中“台风”、“暴风”应该都是指英国“飓风”战斗机。
antonyxiao 发表于 2012-8-8 21:23
袖口是小胡子的签名,这个荣誉无人能敌

空军海军的第一王牌都是寿终正寝, 陆军的悲剧了。 007老虎现在还 ...
陆军第一王牌卡里乌斯活到战后:D小魏屈居第三~~
john_leo 发表于 2012-8-8 21:32
以上文中“台风”、“暴风”应该都是指英国“飓风”战斗机。
就是台风、暴风,跟早期的飓风不是一回事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HIEL!HITLER!
john_leo 发表于 2012-8-8 11:24
顺带纪念下十几年前陪伴自己的军事老站:军事与泥巴、泥泞中的老虎、德国军事中心、世界论坛军事论坛。。。 ...
握个爪,都是同好,还有一个是燃烧的岛群
2012-8-9 00:36 上传



你这个少尉是灌水出来的吗?
那场战斗<武器>上登过。握个爪!怀念当年的军泥...
x_jia 发表于 2012-8-9 00:37
这是台风

这是飓风
在RUSE里从飓风升级到台风需要$50啊, 大不同....
被神话了。这个战例跟卡尔尤斯的著名战例比比,就知道差距了

SS的早死早超升
羊能踩响反坦克地雷?
如果是步兵雷,对突击炮没啥太大影响吧。
ta183 发表于 2012-8-8 23:53
就是台风、暴风,跟早期的飓风不是一回事
谢谢!我查了下,是“台风Typhoon” MkIB型战斗轰炸机
卡尔尤斯 发表于 2012-8-9 11:19
被神话了。这个战例跟卡尔尤斯的著名战例比比,就知道差距了
是啊!那可是对阵斯大林重型坦克
卡尔尤斯 发表于 2012-8-9 11:19
被神话了。这个战例跟卡尔尤斯的著名战例比比,就知道差距了
魏特曼这战这么出名是看的结果:他可是挽救了装甲教导师,而卡尔尤斯救的是个被打残了的270步兵师
我感觉两者都差不多,两者的共同点都是偷袭得手,虽然卡尔尤斯击毁的是斯大林2,不过人家都在热车呢
英美向来喜欢吹嘘自己对手有多么伟大厉害,而东方则相反,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别。刘光子,如果在西方阵营早就一定必须成为战神了
飞扬的中国心 发表于 2012-8-9 17:56
英美向来喜欢吹嘘自己对手有多么伟大厉害,而东方则相反,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别。刘光子,如果在西方阵营 ...
刘光子?名字跟我就差一个字呢。缘分啊!愿闻其详。

john_leo 发表于 2012-8-11 12:59
刘光子?名字跟我就差一个字呢。缘分啊!愿闻其详。


就是类似MD约克中士式的传奇,在国内知名度很小,单兵素质只能用超人解释了,实际俘虏不止63人,对手利用机会逃跑时,被丫枪打手雷炸掉不少牛牛,处境比约克中士险恶的多,神一般的战神,放在US必是国会荣誉奖章得主。
john_leo 发表于 2012-8-11 12:59
刘光子?名字跟我就差一个字呢。缘分啊!愿闻其详。


就是类似MD约克中士式的传奇,在国内知名度很小,单兵素质只能用超人解释了,实际俘虏不止63人,对手利用机会逃跑时,被丫枪打手雷炸掉不少牛牛,处境比约克中士险恶的多,神一般的战神,放在US必是国会荣誉奖章得主。
mark9966 发表于 2012-8-11 15:36
就是类似MD约克中士式的传奇,在国内知名度很小,单兵素质只能用超人解释了,实际俘虏不止63人,对手利 ...
刘光子,胡修道这样的BUG放在毛子那儿也是妥妥的苏联英雄。
john_leo 发表于 2012-8-11 12:59
刘光子?名字跟我就差一个字呢。缘分啊!愿闻其详。
朝鲜战争,一个人抓了56个英国俘虏,你没有看错,56个!

就是这样的人,也没有给一个特等功!
无论如何,我对侵略者抱不了任何好感.......就如同某天身为一个中国人听见美国 人在称赞山本五十六如何英勇善战一样,你听的下去吗?
LS
john_leo 发表于 2012-8-8 11:24
顺带纪念下十几年前陪伴自己的军事老站:军事与泥巴、泥泞中的老虎、德国军事中心、世界论坛军事论坛。。。 ...
请问,这个视频是什么游戏啊?,好像玩啊
通篇太多溢美之词,仿佛苏军十恶不赦。。。口味受不了。。
我觉得杨威利的文章并没有太多渲染战争本身。在二战德军是非正义的这点来说并没有异议,只是从具体战例来说明魏特曼的善战而已。
毕竟这几个著名战例在战后很多国家的装甲兵教学中都引用的。
就作为一个战士而言,他无疑是相当出色的!
诸人叫我何事???
战争的罪责,就叫政客们去承担吧!我们只是普通一兵!
诸人叫我何事???
诈尸啊~~
yankee 发表于 2012-8-11 16:04
刘光子,胡修道这样的BUG放在毛子那儿也是妥妥的苏联英雄。
胡修道的事迹很早就看到过,不过演义性的写法居多,一个人击退41次冲击,很不容易,但是具体的经过从没有可信的资料披露过,280多的战果是如何统计出来的,个人存疑。我到不是怀疑英雄本人的能力,能在上甘岭上战斗后幸存的人都可以算英雄,关键是俺们的宣传部门太失职,如此强的主旋律都宣传不好,实在愧对人家的贡献。
飞扬的中国心 发表于 2012-8-11 18:34
朝鲜战争,一个人抓了56个英国俘虏,你没有看错,56个!

就是这样的人,也没有给一个特等功!
纠正下应该是63个牛牛,英军著名的29旅格罗斯特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