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专业的科普贴:美国式的“举国体育体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2:43:01
从某种程度上说,美国社会是一个“明星社会”,几乎每一个社会阶层都有自己的明星代言人,影视明星,政治明星,金融明星,科技明星,体育明星等等等等,随便列举,都可以打出一份长长的名单。毋庸置疑,这一切的“明星”的根源,都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可以毫不隐讳的断言,所有各种类型的美国明星,到最后,都是和金钱利益直接挂钩的。如果要就这个话题深入展开,恐怕将会成为一篇充满争议的意识形态类辩论的文章,点到为止,就此打住。

当然,如果参透了这一点玄机,那么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看出资本主义经济杠杆原理在美国体育体制中所发挥出来的巨大的能动作用。就如同好莱坞每天都有无数的星探在全球各地四处搜寻可能带来潜在票房价值的未来明星一样,在美国的体坛里,也一直活跃着各路星探,他们会关注任何有潜在价值的任何一个类型的体育运动员,然后投入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之培养成体育明星。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很简单,一个词,MONEY,金钱。

放眼整个世界各个国家的体育体系,我们可以发现,美国人的体育体系其职业化市场化是最成熟和最完善的。如果说奥林匹克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远”,那么美国运动员的口号就是:“更快的成名,更高的身价,更长久的代言合同”。在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的经济利益面前,美国的运动员以及以运动员为核心的整个团队都会自觉自发的全力以赴,根本不需要政府的过多干预和督促。

当体育运动员成为明星之后,随之而来的,将是各种各样的广告代言合同,而到这个时候,那些发掘明星的星探们,以及为明星打理各种经济法律事务的经纪人和律师们,将会从这些合同中瓜分到足以心满意足的一份。以全球体育运动员收入第一的美国高尔夫球选手泰格伍兹为例,其2010年全年比赛奖金收入仅为230万美元,但其代言广告收入却高达6000万美元,这其中一部分收入是要分给其经纪人,律师,以及团队里的其他合作者的。

同样,也是在巨大的物质利益远景面前,那些有可能成为未来体育明星的运动员们也会更加投入的训练,这就让我们继续涉及到美国体育人才培育机制上来。

几乎每个美国学校——甚至到幼儿园里,都会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运动队伍,特别是在那些私立学校里面——美国的学校体系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两者并存发展,孰优孰劣又将会是一篇长篇大论,且不深入。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这和上面所说的美国式体育造星运动是紧密关联着的。由于体育运动的直观性远比其他类型的学校教育竞赛要强烈的多,而参与性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教育素质,教学成果竞赛要简单多,普及的多,所以几乎所有的美国学校都形成了体育至上的观点。

简单而言,如果你这个学校出了一个体育明星,或者是明星队伍,那么你这个学校就能更容易的获得投资和赞助,学校的名气和身价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自然而然的,学校的所有者,董事会,甚至普通的教职员工,都基本会从这种提升着获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而反过来,这种物质利益上的获得又会使整个学生群体也得到一定的利益:更好的教学条件,更好的生源,以及更好的升学途径。也因为这样,学生家长群体也和学校体育队伍的兴衰联系到了一起。

同中国家长截然相反的是,中国的家长,不论孩子的体质条件如何,都可以无所谓的只强调其书面考试分数,为此甚至可以无条件的放弃孩子的体育锻炼。而美国的家长则会更多的鼓励孩子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因为这意味着孩子可能会找到另一条甚至可以说比单纯的考试更宽广的人生发展道路,即成为体育明星。当然,这里又有一个足以展开讨论的话题,即中美传统文化里对“分数”的理解的不同。中国是一个经历了2000多年的科举制国家,一直以来,科举制度几乎是底层民众晋升到上层社会的唯一途径,而美国从殖民地时代开始,就是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社会阶层对流途径多种多样,这其中就包括了体育方面的内容,而与其他上升途径不同之处在于,参与体育运动,对于底层民众而言,条件要求相对简单,只要你拥有先天的适合体育运动的体质,只要你参与体育竞赛,你就有机会成为明星,从而成为万众瞩目的上流人士。这样的刺激是自发性的,也是积极性的。

就这样,从社会,到学校,到家长学生个人,体育运动通过直接的,间接的物质利益的鼓励,将三者紧密的捆绑在一起。的确,在这中间,我们甚至看不到美国政府对民众体育的干预和指导。但着又如何,在最高的指导原则——“资本主义”面前,政府介入已经无足轻重。

但千万就别以为美国政府真的就对民间体育无动于衷。美国体坛有个不成文的惯例,国内各种比赛,无论级别如何,开场之前,必须有演奏演唱美国国歌的程序,届时全体观众起立致敬,全场灯光聚集于国歌演唱者一人身上。这种美国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就和体育运动无形中悄然结合在一起,对所有的观众和运动员,教练员们进行了一番简短有力的爱国主义“洗脑”。能成为国歌演唱者,该演员本身获得的荣誉感甚至远比在稍微的比赛中获得胜利的运动员所体验到的更为强烈。从这个简单,甚至可以说微妙的细节里,我们就可以发现,美国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力度,并不比中国的差到哪里,甚至是更强烈的,也是更细致的。

这就是美国式的举国体制。

仓促而成,难免错漏,欢迎指正。当然,更欢迎广泛转载。。。。




从某种程度上说,美国社会是一个“明星社会”,几乎每一个社会阶层都有自己的明星代言人,影视明星,政治明星,金融明星,科技明星,体育明星等等等等,随便列举,都可以打出一份长长的名单。毋庸置疑,这一切的“明星”的根源,都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可以毫不隐讳的断言,所有各种类型的美国明星,到最后,都是和金钱利益直接挂钩的。如果要就这个话题深入展开,恐怕将会成为一篇充满争议的意识形态类辩论的文章,点到为止,就此打住。

当然,如果参透了这一点玄机,那么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看出资本主义经济杠杆原理在美国体育体制中所发挥出来的巨大的能动作用。就如同好莱坞每天都有无数的星探在全球各地四处搜寻可能带来潜在票房价值的未来明星一样,在美国的体坛里,也一直活跃着各路星探,他们会关注任何有潜在价值的任何一个类型的体育运动员,然后投入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之培养成体育明星。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很简单,一个词,MONEY,金钱。

放眼整个世界各个国家的体育体系,我们可以发现,美国人的体育体系其职业化市场化是最成熟和最完善的。如果说奥林匹克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远”,那么美国运动员的口号就是:“更快的成名,更高的身价,更长久的代言合同”。在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的经济利益面前,美国的运动员以及以运动员为核心的整个团队都会自觉自发的全力以赴,根本不需要政府的过多干预和督促。

当体育运动员成为明星之后,随之而来的,将是各种各样的广告代言合同,而到这个时候,那些发掘明星的星探们,以及为明星打理各种经济法律事务的经纪人和律师们,将会从这些合同中瓜分到足以心满意足的一份。以全球体育运动员收入第一的美国高尔夫球选手泰格伍兹为例,其2010年全年比赛奖金收入仅为230万美元,但其代言广告收入却高达6000万美元,这其中一部分收入是要分给其经纪人,律师,以及团队里的其他合作者的。

同样,也是在巨大的物质利益远景面前,那些有可能成为未来体育明星的运动员们也会更加投入的训练,这就让我们继续涉及到美国体育人才培育机制上来。

几乎每个美国学校——甚至到幼儿园里,都会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运动队伍,特别是在那些私立学校里面——美国的学校体系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两者并存发展,孰优孰劣又将会是一篇长篇大论,且不深入。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这和上面所说的美国式体育造星运动是紧密关联着的。由于体育运动的直观性远比其他类型的学校教育竞赛要强烈的多,而参与性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教育素质,教学成果竞赛要简单多,普及的多,所以几乎所有的美国学校都形成了体育至上的观点。

简单而言,如果你这个学校出了一个体育明星,或者是明星队伍,那么你这个学校就能更容易的获得投资和赞助,学校的名气和身价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自然而然的,学校的所有者,董事会,甚至普通的教职员工,都基本会从这种提升着获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而反过来,这种物质利益上的获得又会使整个学生群体也得到一定的利益:更好的教学条件,更好的生源,以及更好的升学途径。也因为这样,学生家长群体也和学校体育队伍的兴衰联系到了一起。

同中国家长截然相反的是,中国的家长,不论孩子的体质条件如何,都可以无所谓的只强调其书面考试分数,为此甚至可以无条件的放弃孩子的体育锻炼。而美国的家长则会更多的鼓励孩子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因为这意味着孩子可能会找到另一条甚至可以说比单纯的考试更宽广的人生发展道路,即成为体育明星。当然,这里又有一个足以展开讨论的话题,即中美传统文化里对“分数”的理解的不同。中国是一个经历了2000多年的科举制国家,一直以来,科举制度几乎是底层民众晋升到上层社会的唯一途径,而美国从殖民地时代开始,就是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社会阶层对流途径多种多样,这其中就包括了体育方面的内容,而与其他上升途径不同之处在于,参与体育运动,对于底层民众而言,条件要求相对简单,只要你拥有先天的适合体育运动的体质,只要你参与体育竞赛,你就有机会成为明星,从而成为万众瞩目的上流人士。这样的刺激是自发性的,也是积极性的。

就这样,从社会,到学校,到家长学生个人,体育运动通过直接的,间接的物质利益的鼓励,将三者紧密的捆绑在一起。的确,在这中间,我们甚至看不到美国政府对民众体育的干预和指导。但着又如何,在最高的指导原则——“资本主义”面前,政府介入已经无足轻重。

但千万就别以为美国政府真的就对民间体育无动于衷。美国体坛有个不成文的惯例,国内各种比赛,无论级别如何,开场之前,必须有演奏演唱美国国歌的程序,届时全体观众起立致敬,全场灯光聚集于国歌演唱者一人身上。这种美国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就和体育运动无形中悄然结合在一起,对所有的观众和运动员,教练员们进行了一番简短有力的爱国主义“洗脑”。能成为国歌演唱者,该演员本身获得的荣誉感甚至远比在稍微的比赛中获得胜利的运动员所体验到的更为强烈。从这个简单,甚至可以说微妙的细节里,我们就可以发现,美国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力度,并不比中国的差到哪里,甚至是更强烈的,也是更细致的。

这就是美国式的举国体制。

仓促而成,难免错漏,欢迎指正。当然,更欢迎广泛转载。。。。




顶原创!
还是那句话,体制是适应国国情的,没有所有项目的绝对的职业化,也没有绝对的举国体制。
适应的制度就是好制度。
适应的制度就是好制度...说的不错...


这个主题LZ还是回避吧。你了解越多,你就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美国的体育基础和体育市场,用超强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这个主题LZ还是回避吧。你了解越多,你就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美国的体育基础和体育市场,用超强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rolltide 发表于 2012-8-7 18:06
这个主题LZ还是回避吧。你了解越多,你就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那你又有什么不简单的内幕吗?
cxvdfeggg1 发表于 2012-8-7 18:11
那你又有什么不简单的内幕吗?
我转些前两天写的帖子吧。稍等。比较市场体制和举国体制。
rolltide 发表于 2012-8-7 18:12
我转些前两天写的帖子吧。稍等。比较市场体制和举国体制。
首先,我们谈一下举国体制:

举国体制,是拿相对有限的资源,去保持一个相对有延续性的国营体育系统。

在中国,这个系统是靠各级体校、地方队、国家队等构成的,由财政预算承担,培养的体育人才都是专才,也就是所谓“专业运动员”。

我们以体操为例,全国注册的专业体操运动员只有3000人左右。

但美国的注册体操运动员有90000人,这些人是兼职练体操的,是自己出钱去练的,一开始都是从爱好开始。这是典型的市场体制国家强项上的后备人才状况。

除非你愿意拿出更多的财政预算,否则,你只有去开拓市场,要不你不可能达到市场体制国家的后备人才状况。
rolltide 发表于 2012-8-7 18:22
首先,我们谈一下举国体制:

举国体制,是拿相对有限的资源,去保持一个相对有延续性的国营体育系统。 ...
女足是一个典型例子。

女足在国际上是近些年才流行、并进行大规模市场化职业化的项目。

在此之前,那些市场体制国家确实没有太多人练这个项目,我们采用举国体制,集中力量用200个专业女足运动员,就把成绩搞上去了。

但这几年,国际上女足市场化、职业化后,后备人才——从业余爱好者一直到职业高手——突飞猛进,我们那点专业运动员“后备”力量,哪够和这个去拼?你扩大1倍、5倍,搞1000名专业运动员,够用吗?

所以,对这种项目, 你大抵只能以职业化对抗职业化,去大力普及这些项目。否则,你投5倍的财政投入,未必能出来成绩。
rolltide 发表于 2012-8-7 18:23
女足是一个典型例子。

女足在国际上是近些年才流行、并进行大规模市场化职业化的项目。
其实,体育圈里早有人说了,对于足球等等高度职业化的项目,你别指望像女子举重那样找几百个专业运动员集中练练,就搞出什么什么成绩了。

对于普及以及提升后备力量来说,其实是市场化体育机制的强项。举国体制天生怠惰于这个,因为他不靠扩大市场来赚钱,而是吃财政拨款。
rolltide 发表于 2012-8-7 18:24
其实,体育圈里早有人说了,对于足球等等高度职业化的项目,你别指望像女子举重那样找几百个专业运动员集 ...
而在市场体制国家,体育联盟、协会等等民间体育组织,非常关心拓展市场、普及自己的项目——因为这样才有经济利益。

而对于优秀的体育人才,也会被尽快发现,因为这些人是支撑项目吸引力的根源。

你看看NBA是怎么搞的,大抵就知道了。
rolltide 发表于 2012-8-7 18:24
而在市场体制国家,体育联盟、协会等等民间体育组织,非常关心拓展市场、普及自己的项目——因为这样才有 ...

有人提出在美国的市场体制下,对于相对昂贵的部分运动项目,是否能够做到真正的“全民”普及。

像击剑、射击、赛马项目在市场体制国家,确实是来自中产以上阶层的运动员更多。

以飞碟射击项目为例,在美国虽然持枪普遍,但经常去飞碟靶场打的还是相对有限——美国有2万个飞碟靶场,参与人数姑且以百万来估计吧,这样,社会中下阶层可能确实覆盖不到。
rolltide 发表于 2012-8-7 18:25
有人提出在美国的市场体制下,对于相对昂贵的部分运动项目,是否能够做到真正的“全民”普及。

像击 ...
美国的田径、游泳这些基础项目之所以很强,是因为这些项目的参与门槛更低,覆盖的社会阶层更多、选材面更广。而美国的体育人口基数(不是人口基数)又超大,体育市场高度发达。

这样,美国在田径、游泳这些基础项目上,便有着广泛竞争力,并从1896年起就比较稳定。

rolltide 发表于 2012-8-7 18:27
美国的田径、游泳这些基础项目之所以很强,是因为这些项目的参与门槛更低,覆盖的社会阶层更多、选材面更 ...


中间有人提出中国足球职业化为何不成功,我的解答:

足球的问题是双轨制的问题。

对足协来说,他既是玩家、又是裁判,而且他又不用关心市场——因为有财政拨款嘛,因为其他项目没有那么大幅度市场化、没法和他进行项目间吸引力的竞争嘛。这么宠着,权力、利益一把抓,放谁也得宠坏了。

市场化,要想搞好,一定要有竞争。各个项目独立核算、自己挣钱,开始时国家可以贴点钱,但长期必须自己养自己。并且各个项目间要有竞争,这样才能自觉扩大市场。

而且,不能再把监管者和玩家放到一起。
rolltide 发表于 2012-8-7 18:27
美国的田径、游泳这些基础项目之所以很强,是因为这些项目的参与门槛更低,覆盖的社会阶层更多、选材面更 ...


中间有人提出中国足球职业化为何不成功,我的解答:

足球的问题是双轨制的问题。

对足协来说,他既是玩家、又是裁判,而且他又不用关心市场——因为有财政拨款嘛,因为其他项目没有那么大幅度市场化、没法和他进行项目间吸引力的竞争嘛。这么宠着,权力、利益一把抓,放谁也得宠坏了。

市场化,要想搞好,一定要有竞争。各个项目独立核算、自己挣钱,开始时国家可以贴点钱,但长期必须自己养自己。并且各个项目间要有竞争,这样才能自觉扩大市场。

而且,不能再把监管者和玩家放到一起。
rolltide 发表于 2012-8-7 18:30
中间有人提出中国足球职业化为何不成功,我的解答:

足球的问题是双轨制的问题。
再继续,谈一下一些国家从举国体制转为市场体制后的问题:

由举国体制转到市场体制的国家有很多,当年日本、东欧各国都是举国体制,转型后成绩下降厉害。

也有仅进行部分转型的,例如韩国。在一定程度上,韩国还是靠国家统筹体育系统的。但韩国在一些项目上也建立起了基于民间的市场机制。

TG可以尝试部分转型,这个对项目的普及、可持续发展是有利的,也可避免贸然转型成绩掉的太多。这个过程,要避免双轨制的出现,避免各种利益集团的掣肘。
rolltide 发表于 2012-8-7 18:32
再继续,谈一下一些国家从举国体制转为市场体制后的问题:

由举国体制转到市场体制的国家有很多,当年 ...
进而谈一下他们何苦转制:

其实,是否要将所有项目市场化,这个看你的设定目标是什么。

如果你认为体育要为国争光、要拿成绩,那就保留。

如果你认为体育的目的仅限于增强人民体质(或技能),那就没必要保留。

在纯粹的市场体制国家,他的运动成绩、金牌其实是作为其民间运动水平的溢出效应。即使是体操这种项目,在欧美一些国家也比较普及(美国有4000家体操俱乐部)。

其实我觉得,对中国来说,完全取消举国体制在短期内根本不现实。这种成绩落差根本就不可考虑。但你要是说在一些项目上永久保持举国体制,好像也有问题——这些项目的价值就仅限于为国争光?
rolltide 发表于 2012-8-7 18:34
进而谈一下他们何苦转制:

其实,是否要将所有项目市场化,这个看你的设定目标是什么。
然后,谈一下奥运会的问题:

实际上,这也反映了奥运会的一个问题:

奥运会的项目,都是各种历史原因出现的,除了少数项目全球都玩,剩下的项目基本都是区域性的。例如,射击这种项目,本来就不是给限枪的国家准备的;马术,仅仅是给欧美国家准备的;而羽毛球,其实一开始仅仅是为东南亚准备的。

那么,如果完全搞市场体制,很多项目其实先天就废了——确实是,你看美国乒乓球队的水平吧,聊胜于无。


rolltide 发表于 2012-8-7 18:34
然后,谈一下奥运会的问题:

实际上,这也反映了奥运会的一个问题:
继续谈奥运会的问题:

而现代奥运会起源于欧洲,运动大多来自英语系国家,而在他们以外流行的项目偏少(像羽毛球,虽起源于英国,但后来流行于东南亚)。

如果完全采取市场体制,中国的流行项目可能偏少,在奥运会中处于少数的不利地位。

所以,奥运会确实先天是有缺陷的。印度拿不到金牌,因为他是市场体制,他最流行的板球(也起源于英国)甚至根本是非奥项目。
中国不会甘心于金牌数的大幅减少,所以举国体制在很长时间里还要存在。如果有改革,也是渐进的(这里不考虑利益集团掣肘问题)

rolltide 发表于 2012-8-7 18:35
继续谈奥运会的问题:

而现代奥运会起源于欧洲,运动大多来自英语系国家,而在他们以外流行的项目偏少 ...


反过来在看一下,奥运会的无奈:

话说回来,奥运会其实一开始是为个人选手准备的。运动员代表个人参赛,甚至不允许是职业运动员。

只是到后来,才被赋予了那么多政治意义。这个最早可能从30年代开始,从1936开始,纳粹德国当时就希望拿奥运会来展示人种和制度优势。

这种变化,使得奥运会有些畸形。


奥运会并不是全部。西班牙的奥运成绩一般,但他是体育强国,应该没有太多人有异议吧。


金牌与政治优越性等等挂钩,确实超出奥林匹克的本意了。

等中国的体育真正做大做强了,那时候也许就自然不会太在乎奥运会成绩了。

西班牙是体育强国,他的奥运成绩比法德差不少。
rolltide 发表于 2012-8-7 18:35
继续谈奥运会的问题:

而现代奥运会起源于欧洲,运动大多来自英语系国家,而在他们以外流行的项目偏少 ...


反过来在看一下,奥运会的无奈:

话说回来,奥运会其实一开始是为个人选手准备的。运动员代表个人参赛,甚至不允许是职业运动员。

只是到后来,才被赋予了那么多政治意义。这个最早可能从30年代开始,从1936开始,纳粹德国当时就希望拿奥运会来展示人种和制度优势。

这种变化,使得奥运会有些畸形。


奥运会并不是全部。西班牙的奥运成绩一般,但他是体育强国,应该没有太多人有异议吧。


金牌与政治优越性等等挂钩,确实超出奥林匹克的本意了。

等中国的体育真正做大做强了,那时候也许就自然不会太在乎奥运会成绩了。

西班牙是体育强国,他的奥运成绩比法德差不少。

rolltide 发表于 2012-8-7 18:36
反过来在看一下,奥运会的无奈:

话说回来,奥运会其实一开始是为个人选手准备的。运动员代表个人参赛 ...


对于奥运会,举国体制的一些倾向:

其实很多老项目,没多少人玩的项目,早该取消了。国际奥委会也在做这种努力,引进新项目,淘汰老项目。但这样做也有问题——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体育传统、体育创新机制不同,最新、最潮的项目往往还是来自欧美,特别是英美。

所以,举国体制下,TG宁可保留那些老项目集中训练,也不愿意引进有些新项目——老项目在市场体制国家玩的人可能越来越少了,水平在下降。
当然,也有些新项目天生与TG强项一个路数,引进来正好,例如蹦床和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直接就用体操队的转。
rolltide 发表于 2012-8-7 18:36
反过来在看一下,奥运会的无奈:

话说回来,奥运会其实一开始是为个人选手准备的。运动员代表个人参赛 ...


对于奥运会,举国体制的一些倾向:

其实很多老项目,没多少人玩的项目,早该取消了。国际奥委会也在做这种努力,引进新项目,淘汰老项目。但这样做也有问题——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体育传统、体育创新机制不同,最新、最潮的项目往往还是来自欧美,特别是英美。

所以,举国体制下,TG宁可保留那些老项目集中训练,也不愿意引进有些新项目——老项目在市场体制国家玩的人可能越来越少了,水平在下降。
当然,也有些新项目天生与TG强项一个路数,引进来正好,例如蹦床和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直接就用体操队的转。

rolltide 发表于 2012-8-7 18:37
对于奥运会,举国体制的一些倾向:

其实很多老项目,没多少人玩的项目,早该取消了。国际奥委会也在做 ...


继续讲一下市场体制的一些倾向: 对营造民间运动环境的贡献:

这个就涉及运动的目的了。是取得成绩,还是促进民间发展。

对市场体制国家来说,好玩的新项目,自然就有人发展,自然就有人参与——因为他好玩嘛。从这个角度来说,市场体制是有利于新项目的不断涌现的。至于是否发展成全民运动,那是可遇不可求的事。

真正说起来,绝大多数的现代运动项目起源于英美,与这个机制有重大关系。奥运会上的项目不论(据说是2/3大项起源英语国家),奥运会以外,大量的流行项目,例如高尔夫球、台球、冰球、冰壶、现代马球、橄榄球、板球、棒垒球(已不是奥运项目)、壁球、滑板、轮滑、冲浪、滑水、小轮车、山地车等等的大量现代运动,都起源自采用市场体制的英语系国家。实际上,在英联邦国家运动会上,或者极限运动会上,你可以听到相当多的稀罕运动,尽管英语系国家已经为世界贡献了那么多奥运会的项目,但他们自己“私留”的项目还是太多。

市场体制确实为体育运动提供了一个涌现勃勃生机的环境;而至于某个运动是否流行,其实是其次;而是否拿金牌,更是次要。
当然,对TG来说,这些还遥远。所以从现实的角度讲,举国体制还是需要的,但体育政策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更偏向民间。
rolltide 发表于 2012-8-7 18:37
对于奥运会,举国体制的一些倾向:

其实很多老项目,没多少人玩的项目,早该取消了。国际奥委会也在做 ...


继续讲一下市场体制的一些倾向: 对营造民间运动环境的贡献:

这个就涉及运动的目的了。是取得成绩,还是促进民间发展。

对市场体制国家来说,好玩的新项目,自然就有人发展,自然就有人参与——因为他好玩嘛。从这个角度来说,市场体制是有利于新项目的不断涌现的。至于是否发展成全民运动,那是可遇不可求的事。

真正说起来,绝大多数的现代运动项目起源于英美,与这个机制有重大关系。奥运会上的项目不论(据说是2/3大项起源英语国家),奥运会以外,大量的流行项目,例如高尔夫球、台球、冰球、冰壶、现代马球、橄榄球、板球、棒垒球(已不是奥运项目)、壁球、滑板、轮滑、冲浪、滑水、小轮车、山地车等等的大量现代运动,都起源自采用市场体制的英语系国家。实际上,在英联邦国家运动会上,或者极限运动会上,你可以听到相当多的稀罕运动,尽管英语系国家已经为世界贡献了那么多奥运会的项目,但他们自己“私留”的项目还是太多。

市场体制确实为体育运动提供了一个涌现勃勃生机的环境;而至于某个运动是否流行,其实是其次;而是否拿金牌,更是次要。
当然,对TG来说,这些还遥远。所以从现实的角度讲,举国体制还是需要的,但体育政策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更偏向民间。

rolltide 发表于 2012-8-7 18:39
继续讲一下市场体制的一些倾向: 对营造民间运动环境的贡献:

这个就涉及运动的目的了。是取得成绩,还 ...


简单总结一下,市场体制对成绩的影响。

其实就取得既有项目的成绩而言,市场体制并不是最有效的。一方面,他只关心那些流行的、当地民众参与度高、商业价值大的项目,另一方面,这种体制不断催生大量的新项目,分散了体育人口,例如各种非奥项目、各种极限运动会上的新生项目就分流了大量体育人口。

但从对民间运动的促进上讲,市场机制由于前贴所述原因,是更有效的。

对于市场体制国家来说,他的奥运成绩实际反映的是其民间相应项目体育基础的溢出效应。
rolltide 发表于 2012-8-7 18:39
继续讲一下市场体制的一些倾向: 对营造民间运动环境的贡献:

这个就涉及运动的目的了。是取得成绩,还 ...


简单总结一下,市场体制对成绩的影响。

其实就取得既有项目的成绩而言,市场体制并不是最有效的。一方面,他只关心那些流行的、当地民众参与度高、商业价值大的项目,另一方面,这种体制不断催生大量的新项目,分散了体育人口,例如各种非奥项目、各种极限运动会上的新生项目就分流了大量体育人口。

但从对民间运动的促进上讲,市场机制由于前贴所述原因,是更有效的。

对于市场体制国家来说,他的奥运成绩实际反映的是其民间相应项目体育基础的溢出效应。
呵呵,前两天稍不留神,敲了挺多。搬过来直接用了。

搞懂了,就大致了解体育政策是怎么回事了。
能不能解释下    欧美的兴奋剂制造技术到底有多先进
能不能解释下    欧美的兴奋剂制造技术到底有多先进
支持原创,慢慢看
忙碌的蚂蚁3 发表于 2012-8-7 19:02
能不能解释下    欧美的兴奋剂制造技术到底有多先进
对于确定的运动员来说,都有使用兴奋剂的激励。而举国体制采取自上而下的监督方式,市场体制采取的是多中心的独立监督。

我之前写过帖子,翻一下。稍等。
rolltide 发表于 2012-8-7 19:05
对于确定的运动员来说,都有使用兴奋剂的激励。而举国体制采取自上而下的监督方式,市场体制采取的是多中 ...
帖子在这儿,懒得转了,要不又一大堆。

自己爬楼吧:

http://lt.cjdby.net/thread-1428048-1-1.html
好文章   !!!
rolltide 发表于 2012-8-7 19:05
对于确定的运动员来说,都有使用兴奋剂的激励。而举国体制采取自上而下的监督方式,市场体制采取的是多中 ...
对于确定的运动员来说,都有使用兴奋剂的激励,不明白你这句话的意思,我小学没毕业!

另外不要答非所问,你的回答和欧美的兴奋剂生产技术有多先进有关系吗?      
rolltide 发表于 2012-8-7 19:10
帖子在这儿,懒得转了,要不又一大堆。

自己爬楼吧:

而前面我敲的字是引自这个贴我的回复:

http://lt.cjdby.net/thread-1430209-1-1.html

如果感兴趣,可以看看讨论的背景。

我在这坛子上敲的字都够写很多篇论文了,只需要再细化一下~
忙碌的蚂蚁3 发表于 2012-8-7 19:12
对于确定的运动员来说,都有使用兴奋剂的激励,不明白你这句话的意思,我小学没毕业!

另外不要答非所 ...

你一定要让我引我的帖子啊,好吧。我慢慢比较一下市场体制和举国体制对兴奋剂问题的微妙差别:

又是长篇了:L
rolltide 发表于 2012-8-7 19:16
你一定要让我引我的帖子啊,好吧。我慢慢比较一下市场体制和举国体制对兴奋剂问题的微妙差别:

又是 ...
首先,引用一下别人的论调,我不作表态,引自
http://lt.cjdby.net/thread-1428048-1-1.html:


举国体制下,兴奋剂更加泛滥

  兴奋剂的使用,这是运动员个人行为。但在很多时候,这样的个人行为都来自其背后的神秘力量,纵观整个奥运会的发展史,最泛滥的兴奋剂事件都出现在奥运举国体制的国家之中,曾有媒体戏言:兴奋剂就是举国体制的一剂“春药”。的确,在上世纪70年代,东德国和苏联是爆出兴奋剂丑闻最多的两个国家,80年代初期中国的多起兴奋期丑闻来源也都是以上两个国家带过来的“先进技术”,为什么会出现在好样的情况?原因很简单,在举国体制的国家中,不仅运动员需要奥运会上的好成绩,这些运动员的监管者们往往比运动员有着更多更大的利益追求。
  

  NO1:奥运有史以最泛滥的兴奋剂事件都在举国体制下
  从1968年到1988年,4届奥运会上只有1600万人口的前东德赢了多达519块奥运会奖牌,其中192块是金牌。以人口平均数计算,他们的奖牌数量是前苏联的10倍,美国的13倍。如此出色的奥运会成绩无疑是东德奥运会史上的一个奇迹,但在这个奇迹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真相呢?1989年11月,柏林墙倒塌,前东德这个金牌工厂的秘密也逐渐浮出了水面。“Staatsplanthema 14.25”计划,这是东德在当时进行的一个兴奋剂项目,简单说来,前东德国约1万名运动员系统服用兴奋剂,国家每年投入超过500万马克用于新型兴奋剂的研发,对此,许多使用了兴奋剂的运动员甚至并不知情,随之而来的除了东德在奥运会上成绩的井喷,还有这些运动员们受到癌症、心脏肌肉疾病,以及肝脏和骨骼的损害的悲剧。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当时的苏联,和随后的中国奥运代表团中,这些将奥运会作为举国体制的国家将兴奋剂大量使用到运动员身上,这换来了他们在奥运会斩金夺银的壮举和总体成绩的迅速提升,至于运动员的身体健康,这似乎不在管理者的考虑之列,正如德国人制造的惨剧一样,在苏联和中国,也同样有太多太多运动员因为过量使用兴奋剂而变成“药渣子”的案例。
  

  NO2:中国的兴奋剂源于东德,神奇训练师带来神药
  1984年,中国重新加入夏季奥运会并取得金牌的零突破,那一年金牌成为全中国社会最受关注的字眼。当时刚刚走出混乱十年的中国急需要一些能够鼓舞社会信心的“激素”,就在这样的氛围下,1985年,“力求进取”的中国游泳队从东德引进了一名洋医生克劳斯-鲁道夫。当时中国的体育科学还不够发达,很多人认为一个运动员的成绩,除了天赋和努力之外,还离不开所谓的“科学”,而鲁道夫正是祭起“科学”的大旗,将所谓的“兴奋剂”这一法宝引入中国。也是在他加盟之后,此前并没有什么出色成绩的中国游泳队,在1986年的汉城亚运会上斩获的金牌数由上一届的3金飙升至10金,成为黑马。
 

  一时之间,鲁道夫成为中国游泳界的传奇人物,当时很多报道都对这位洋医生的“先进管理”和“先进训练”手段推崇倍至。也是在当时,另一位洋医生也加盟到“帮助中国队夺得金牌”的光辉视野中,而这位叫做海格尔-菲福的医生,正是此前参加过东德“国家计划14.25”,在莱比锡技术中心工作,在禁药问题事发后前往外国避难躲过一劫的技术人员,看到鲁道夫在中国书写的“神话”,菲福随后前往上海游泳训练中心提供技术支持。所以我们可以断定的是,中国的兴奋剂使用,源头正是东德国在10年前推广的那个“Staatsplanthema 14.25”计划。
  

  除了东德国之外,苏联、美国的“先进技术”陆续被引进到中国,而根据陈章浩老人透露,这些所谓的技术也都是各类兴奋剂的研发和使用手段,我们不能说,是因为当时中国人的无知才走上了“兴奋剂”这条贼船,但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否认,中国体育界传出如此多的兴奋剂丑闻,和如上这些同样将奥运视为举国体制的国家脱不了干系。
  

  NO3:举国体制下,监管者比运动员有着更大的利益需求
   为什么?我们不禁要问,兴奋剂事件为什么总是集中出现在这样的国家。究其原因,除了运动员对于成绩的渴望之外,兴奋剂的使用在举国体制的国家内,已经远非运动员一个人的事情。显而易见的一点是,在类似国家中,国际赛事金牌数和运动员的成绩不仅关系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更关系到相关省市,甚至国家体育部门的各类考核标准,这些部门领导们需要运动员争金夺银为他积攒政绩去奋斗接下来的仕途,于是运动员是否应该服用兴奋剂,这就成了整个体育部分的事情。一切为了拿金牌,这是运动员的需要,教练的需要,也是相关管理者的需要,于是兴奋剂开始广泛流传在类似的国家奥运代表团中,这一点在20年前的中国体现的尤为明显。
   在我们国家,关于管理部门在兴奋剂方面的问责制度几乎没用,高收益,低风险,这两个词足以形容兴奋剂在我国曾经出现过的使用狂潮。其实运动员自身,也许在一开始并没有多少服用药物的想法,可教练会说服你,领导会“暗示”你,最终你只能吞下那一剂“苦药”,在国际赛上场去争夺那一块甜蜜无比的金牌。而一旦事情败露,运动员的职业生涯立刻宣告终结,此时相关的教练和领导呢?他们只需要说出三个字:“不知情。”1994年的广岛亚运会兴奋剂事件后,9名亚运冠军停赛两年。其中绝大多数人就此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因为禁药对于寿命和健康的侵害,这些运动员们只能自己承受。但相关管理部门却多以不知情,个人行为成功脱身,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也是在这样的利益驱使之下,我们才会看到即便是近几年,国内国际赛场上也会偶尔查出中国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例子,而后这些运动员的职业生涯终结了,他们需要在几乎无法找到谋生手段的情况下承受身体上的痛苦,而相关的教练,领导却没有任何风险,继续提着灯笼寻找下一批“小白鼠”。毫无疑问,这是中国体育界的耻辱,至于有多少中国冠军曾经服用过兴奋剂?著名媒体人李承鹏曾经说过:“我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所知道的中国冠军,至少1/3是服过兴奋剂的。也许实际数量远远超过我刚才所说的1/3。”
rolltide 发表于 2012-8-7 19:16
你一定要让我引我的帖子啊,好吧。我慢慢比较一下市场体制和举国体制对兴奋剂问题的微妙差别:

又是 ...
首先,有人认为举国体制下,更有使用兴奋剂、并加以系统性隐瞒的激励,并列举了一些史料。

这个是引用的,我不作评论,也并不表示赞同。

具体见:http://2012.163.com/12/0730/07/87L5ILB5000506SP_all.html
rolltide 发表于 2012-8-7 18:34
进而谈一下他们何苦转制:

其实,是否要将所有项目市场化,这个看你的设定目标是什么。
这一段就完全不能苟同了。。“他的运动成绩、金牌其实是作为其民间运动水平的溢出效应。”,这句话完全是错到天狼星的观点了。

一个体育运动员的价值,就是体现在他的运动成绩上面。知道美国的体操项目为什么那么流行吗?去看看那些体操运动员所代言的产品类型就知道了,从汽车到服装到美容健身用品,甚至是所谓的健康食品等等,其背后有着一个巨大的市场操作空间在做支持的。

而决定运动员价值的最好标准就是其获得世界性大赛的奖牌,在美国,一个奥运冠军奖牌的价值,有上百万,乃至上千万的广告代言合同在等待着。这绝对不是所谓的“溢出效应”,而是一场无形而血腥的战争。

所以,去它的“为国争光”吧。如果改天有法律硬性规定,奥运冠军不得接受任何商业合同的话,你看看美国人是不是还会参加比赛?
rolltide 发表于 2012-8-7 19:24
首先,有人认为举国体制下,更有使用兴奋剂、并加以系统性隐瞒的激励,并列举了一些史料。

这个是引用 ...
题外话说完了,下面具体说一下举国体制与市场体制,在兴奋剂监管上的异同:

首先说一下举国体制:

举国体制下,反兴奋剂机构是体育系统的一个部门,要服从于整体利益。

例如省级反兴奋剂机构,就要服从省里的体育成绩大局。有时睁只眼闭只眼是自然的。

这种自上而下的体系,既作游戏参与者、又作监管者,监管的有效性是值得商榷的,即使出了问题。优先考虑的是隐瞒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

当年东德体育后来被发现的系统性问题,就是因此。
rolltide 发表于 2012-8-7 19:26
题外话说完了,下面具体说一下举国体制与市场体制,在兴奋剂监管上的异同:

首先说一下举国体制:
而市场体育体系下,反兴奋剂机构是独立的。它存在的价值就是要起监管作用,并通过媒体扩大自己的影响,否则就会被取消。

这就是美国的体育体制下,反兴奋剂机构不断去揪运动员的小辫儿,并通过媒体广泛扩大影响的原因。

rolltide 发表于 2012-8-7 19:16
你一定要让我引我的帖子啊,好吧。我慢慢比较一下市场体制和举国体制对兴奋剂问题的微妙差别:

又是 ...
:D   我问XX导弹先进不    回答    人家打仗很有战术;P
rolltide 发表于 2012-8-7 19:27
而市场体育体系下,反兴奋剂机构是独立的。它存在的价值就是要起监管作用,并通过媒体扩大自己的影响,否 ...
有人提出了有趣的“合谋”问题:“市场体制下,反兴奋剂机构追逐利润,而最挣钱的就是收受兴奋剂研制机构提供的利益,不仅包括金钱,而且也包括检测兴奋剂的方法,以帮助兴奋剂研制机构打击竞争对手。”

对于这个问题,关键在这里:

在市场体制国家,反兴奋剂机构一旦被查出“合谋”的问题,必定会付出严重代价。

因为市场体制国家采取的是“多中心”制,没有一个上位的主体进行管理。运动员之间、运动项目、体育组织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竞争关系。当部分体育领域同反兴奋剂机构“合谋”时,必定会受到其竞争领域的掣肘,一旦被发现,意味着使用兴奋剂的体育领域和反兴奋剂机构同时报销。

例如,NBA和NFL就存在着竞争关系,田径运动与NBA间同样存在竞争关系,运动员间同样存在公开的竞争关系。他们都有找碴打击对方的激励,彼此实际上已经形成了相互监督机制。在使用兴奋剂问题上同样。

在这种“多中心”、分散体制下,监督性是容易保持相对有效的。
忙碌的蚂蚁3 发表于 2012-8-7 19:27
我问XX导弹先进不    回答    人家打仗很有战术
先进,但像EPO等等产品,国内也有。

而EPO等产品,平时使用,即使停个一段时间,也会一直有效。除非进行平时抽检(自行车等少数项目),否则赛时检测,根本查不出。

rolltide 发表于 2012-8-7 19:28
有人提出了有趣的“合谋”问题:“市场体制下,反兴奋剂机构追逐利润,而最挣钱的就是收受兴奋剂研制机构 ...
OK,继续。稍微引申了一下,组织的有效监督问题。

自上而下的体系,从组织行为学角度讲,监督一般会是比较大问题,需要特别的措施,否则容易形同虚设、甚至形成一定范围内的合谋机制。

这个在体育体制里是一样的。

在市场体制“多中心”、自由竞争的背景下,再大牌的运动员,也会有很多人有着把他拉下马的激励,并有付诸实施的可能。

例子太多了。这里仅举一个刚刚发生的:美国反兴奋剂机构诉阿姆斯特朗案,正如火如荼啊。
http://news.sohu.com/20120615/n34568987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