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网易:兴奋剂,奥运最大的潜规则,供参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6 06:23:06
 兴奋剂,几乎每一届世界性的体育赛事上这个词都会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热点,今年的伦敦奥运会也不例外,不到24小时之前,乌兹别克斯坦体操运动员路易扎-加柳里娜因为尿检阳性被临时禁赛,但引起更多人关注的还是一位叫做陈章浩的老人在澳大利亚接受《悉尼先驱早报时》所说的话。这位老人曾经是中国奥运代表团的首席队医,而他当时和薛印贤领导的医疗小组就是专门研究禁药和生长激素的。
  在那篇报道中,陈章浩老人坦诚自己当年曾在中国的50多名顶级运动员身上尝试过使用包括霍尔蒙、血液兴奋剂和类固醇在内的各种兴奋剂,甚至连姚明、刘翔都在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关键节点上咨询过他,说到这里,我们才不禁想起1994年广岛亚运会上11名中国运动员被查出使用兴奋剂,以及马家军,王德显等中国田径届传奇人物曾经爆出过的兴奋剂丑闻。
  虽然现在,关于兴奋剂的检测越来越严格,敢于使用兴奋剂的运动员也越来越少,但不能否认的是,在上世纪40-70年代,反兴奋剂技术还不够发达的长达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兴奋剂在奥运史上是一个默认的存在,或者说潜规则。根据历史记载,最早一例的奥运会运动员使用兴奋剂出现在1904年的美国圣路易斯奥运会上,当时是美国马拉松运动员托马斯-希克斯因在比赛途中服食了大剂量的混合着鸡蛋清的士的宁,导致率先冲过终点后倒地不起,后经医务人员紧急抢救才苏醒过来。
  而后,兴奋剂的相关技术不断发展,运动员们开始频繁借用类似的“外力”来提升自己的成绩,苯丙胺、血液回输等种种能够提升运动员比赛成绩的药物和方式开始全方位侵袭奥运会,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上甚至出现了奥运村的盥洗室里到处都是运动员使用后丢弃的安瓿和注射器的可怕场景,其实早在1961年,志在反兴奋剂的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就已经成立于希腊雅典。但这并未能阻止那几十年里兴奋剂的飞速发展和泛滥使用,甚至药物的更新换代远超检测方式的进步,这一“盛况”直至上世纪90年代才逐渐得到控制,但“兴奋剂”已经成为奥运史上无法抹去的一个污点。

  即便有反兴奋剂机构,兴奋剂也绝不会消亡
  

  回顾奥运史上的兴奋剂使用案例,出现运动员过量使用兴奋剂导致生命危险甚至死亡的情况并非没有,即便是在近十几年时间内,也出现过女运动员过量使用兴奋剂导致内分泌紊乱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的例子,可为什么在当时和现在还有如此多的运动员使用兴奋剂,而且在反兴奋剂机构不断提升科技含量的同时,兴奋剂也没有任何消亡的痕迹呢?
  

  NO1:兴奋剂诱惑力难以抵抗
  顾名思义,“兴奋”剂能够让运动员在参加比赛时身体、精神情况都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中,这些药物可以为运动员创造更好的成绩提供便利条件,这一点早在公元前3世纪的古代奥运会上就已经被人发现。当时的运动员尝试饮用各种白兰地或葡萄酒混合饮料,食用蘑菇,以便获得附加的“力量”来战胜对手。甚至在那个年代,已经有运动员用士的宁一类的生物碱与酒精混合在一起服用,以寻求刺激效果的记载。而在近代,兴奋剂的种类和方式变得多种多样,其中绝大部分能够起到的都是临时刺激身体爆发出更大能量的作用。
 

  以“兴奋剂”届目前最流行的合成类固醇药物为例,这一类药物包含很多种类和名称,但唯一不变的是它们都是雄性激素的衍生物,服用类似的药物能够明显增强运动员的肌肉力量,众所周知的是,奥运会上几乎所有比赛项目都需要出色的肌肉力量,这也是为什么合成类固醇被禁这么多年,一直都没有彻底绝迹的原因。前美国奥委会运动医学与科学部主任、医学博士罗伯特-沃伊就曾说过:运动员为了提高成绩而服用类固醇是个全球性的问题。在所有的奥林匹克运动项目中,迄今还未听说运动员服用雄性合成类固醇的,仅仅剩下乒乓球、男女花样滑冰和女子体操等几个少得可怜的项目。沃伊博士宣称:在所有需要爆发力、耐力和速度的项目中,都有运动员服用雄性合成类固醇。
  

  综上所述,单从药物作用上分析,是否使用兴奋剂几乎能够决定一名球员能否夺得一项关键赛事的冠军,试想所有的竞逐运动员自身基础条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而其中一人在比赛时使用了兴奋剂,当然是他获得冠军的几率更高。如此之大的诱惑确实让很多运动员,教练员甚至国家奥组委难以抵挡,而这也是兴奋剂始终没有消亡的最根本原因。
  

  NO2:大家都用,不用就意味着落后
  

  时间发展到今天,兴奋剂的使用已经是一些极少数的例子。但在上世纪40年代开始的长达30年时间内,各类兴奋剂的使用甚至已被摆到了明处,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上,奥运村的盥洗室里到处都是运动员使用后丢弃的安瓿和注射器,显而易见,当时绝大多数的运动员都在使用包括苯丙胺、麻黄素在内的一系列精神刺激类药物,以保证自己能在比赛中比对手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也是从这个场景,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兴奋剂能在奥运史上“风靡”那么长的时间,当类似的药物刺激能够明显改善运动员成绩,却又没有相关机构前来制止的时候,如果有人坚持不使用兴奋剂,他在奥运会上将会迎接的就是努力四年,最终败给那些使用兴奋剂的选手铩羽而归的悲惨命运,从陈章浩老人接受《悉尼先驱导报》的采访中我们也能读出这样的一层含义:当年美国、苏联,东德国都在大量的使用兴奋剂,为了赶超这些已经在奥运会上披金斩银,荣耀满身的国家,中国代表团才“跟上潮流”,开始研究,并将类似的禁药使用到运动员身上。
  

  对于当时和现在媒体的过激反应,陈章浩老人显得极为不满,他说:“美国、苏联和法国当时都在使用,所以我们才使用的。但是你们怎门能够只谴责中国却不去谴责美国和苏联呢?”是啊,在他看来,使用兴奋剂只是为了不让当时的中国奥运会代表团在起跑线上就输给对手,这样的做法又有什么错呢?
  

  NO3:兴奋剂发展永远领先于反兴奋剂发展:使用案例下降不代表兴奋剂消失
  

  监管不力,这是兴奋剂在奥运史上长期无法绝迹的又一个关键原因,1961年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在希腊雅典成立,国际奥委会也开始在1968年的格勒诺布尔冬季奥运会和墨西哥夏季奥运会上,第一次在所有比赛项目中正式实施了全面的兴奋剂检查。然而类似的检查并没有吓住滥用兴奋剂的运动员,倒是来势凶猛的“兴奋剂浪潮”一举冲毁了国际奥委会设置的“防波堤”。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现代五项的射击比赛结束后,前17名运动员中竟有13人兴奋剂检查结果为阳性,由于违禁服药的人数太多,以致有关方面未敢取消这些运动员的比赛资格。而且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容易被检查出的苯丙胺、麻黄素等兴奋剂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更不容易被查出的各种能够增强运动员个人能力的各种方式。比如在上世纪70年代,血液回输(运动员先从自己身上抽出一部分血液保存起来,临近比赛前再注射回体内,以便增加血红细胞的数量,把更多的氧气输送到肌肉,从而提高运动能力。)就开始在奥运赛场上风行,而直到1994年冬奥会,国际奥委会才开始进行相关的检测。
  

  又比如至今仍未绝迹的合成类固醇药物,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被许多运动员大范围使用,限于当时的医疗条件,这种药物完全处于无法查出的状态中,因为一直未研究出准确而可靠的检测方法,国际奥委会迟至1975年才宣布禁止使用合成类固醇。随后一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上,11名被检测出使用禁药的运动员中就有8人使用了合成类固醇药物。
  

  的确,随着国际奥委会反兴奋剂力度的加强,每一届奥运会被检测出使用兴奋剂的运动员人数都在减少,但这是否意味着兴奋剂已经开始退出奥运会舞台了呢?也不尽然,兴奋剂和反兴奋剂斗争,这就好像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欺骗者总能寻找到一些新的药物和方法战胜检查系统,从而保持领先地位。合成类固醇药物被查出,生长激素和红细胞生长素又被广泛运用,如今这两种激素再度被反兴奋剂斗士们揪了出来,可谁又知道暗处还有多少没被查出来的新型兴奋剂呢?

  举国体制下,兴奋剂更加泛滥
  

  兴奋剂的使用,这是运动员个人行为。但在很多时候,这样的个人行为都来自其背后的神秘力量,纵观整个奥运会的发展史,最泛滥的兴奋剂事件都出现在奥运举国体制的国家之中,曾有媒体戏言:兴奋剂就是举国体制的一剂“春药”。的确,在上世纪70年代,东德国和苏联是爆出兴奋剂丑闻最多的两个国家,80年代初期中国的多起兴奋期丑闻来源也都是以上两个国家带过来的“先进技术”,为什么会出现在好样的情况?原因很简单,在举国体制的国家中,不仅运动员需要奥运会上的好成绩,这些运动员的监管者们往往比运动员有着更多更大的利益追求。
  

  NO1:奥运有史以最泛滥的兴奋剂事件都在举国体制下
  从1968年到1988年,4届奥运会上只有1600万人口的前东德赢了多达519块奥运会奖牌,其中192块是金牌。以人口平均数计算,他们的奖牌数量是前苏联的10倍,美国的13倍。如此出色的奥运会成绩无疑是东德奥运会史上的一个奇迹,但在这个奇迹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真相呢?1989年11月,柏林墙倒塌,前东德这个金牌工厂的秘密也逐渐浮出了水面。“Staatsplanthema 14.25”计划,这是东德在当时进行的一个兴奋剂项目,简单说来,前东德国约1万名运动员系统服用兴奋剂,国家每年投入超过500万马克用于新型兴奋剂的研发,对此,许多使用了兴奋剂的运动员甚至并不知情,随之而来的除了东德在奥运会上成绩的井喷,还有这些运动员们受到癌症、心脏肌肉疾病,以及肝脏和骨骼的损害的悲剧。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当时的苏联,和随后的中国奥运代表团中,这些将奥运会作为举国体制的国家将兴奋剂大量使用到运动员身上,这换来了他们在奥运会斩金夺银的壮举和总体成绩的迅速提升,至于运动员的身体健康,这似乎不在管理者的考虑之列,正如德国人制造的惨剧一样,在苏联和中国,也同样有太多太多运动员因为过量使用兴奋剂而变成“药渣子”的案例。
  

  NO2:中国的兴奋剂源于东德,神奇训练师带来神药
  1984年,中国重新加入夏季奥运会并取得金牌的零突破,那一年金牌成为全中国社会最受关注的字眼。当时刚刚走出混乱十年的中国急需要一些能够鼓舞社会信心的“激素”,就在这样的氛围下,1985年,“力求进取”的中国游泳队从东德引进了一名洋医生克劳斯-鲁道夫。当时中国的体育科学还不够发达,很多人认为一个运动员的成绩,除了天赋和努力之外,还离不开所谓的“科学”,而鲁道夫正是祭起“科学”的大旗,将所谓的“兴奋剂”这一法宝引入中国。也是在他加盟之后,此前并没有什么出色成绩的中国游泳队,在1986年的汉城亚运会上斩获的金牌数由上一届的3金飙升至10金,成为黑马。
 

  一时之间,鲁道夫成为中国游泳界的传奇人物,当时很多报道都对这位洋医生的“先进管理”和“先进训练”手段推崇倍至。也是在当时,另一位洋医生也加盟到“帮助中国队夺得金牌”的光辉视野中,而这位叫做海格尔-菲福的医生,正是此前参加过东德“国家计划14.25”,在莱比锡技术中心工作,在禁药问题事发后前往外国避难躲过一劫的技术人员,看到鲁道夫在中国书写的“神话”,菲福随后前往上海游泳训练中心提供技术支持。所以我们可以断定的是,中国的兴奋剂使用,源头正是东德国在10年前推广的那个“Staatsplanthema 14.25”计划。
  

  除了东德国之外,苏联、美国的“先进技术”陆续被引进到中国,而根据陈章浩老人透露,这些所谓的技术也都是各类兴奋剂的研发和使用手段,我们不能说,是因为当时中国人的无知才走上了“兴奋剂”这条贼船,但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否认,中国体育界传出如此多的兴奋剂丑闻,和如上这些同样将奥运视为举国体制的国家脱不了干系。
  

  NO3:举国体制下,监管者比运动员有着更大的利益需求
   为什么?我们不禁要问,兴奋剂事件为什么总是集中出现在这样的国家。究其原因,除了运动员对于成绩的渴望之外,兴奋剂的使用在举国体制的国家内,已经远非运动员一个人的事情。显而易见的一点是,在类似国家中,国际赛事金牌数和运动员的成绩不仅关系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更关系到相关省市,甚至国家体育部门的各类考核标准,这些部门领导们需要运动员争金夺银为他积攒政绩去奋斗接下来的仕途,于是运动员是否应该服用兴奋剂,这就成了整个体育部分的事情。一切为了拿金牌,这是运动员的需要,教练的需要,也是相关管理者的需要,于是兴奋剂开始广泛流传在类似的国家奥运代表团中,这一点在20年前的中国体现的尤为明显。
   在我们国家,关于管理部门在兴奋剂方面的问责制度几乎没用,高收益,低风险,这两个词足以形容兴奋剂在我国曾经出现过的使用狂潮。其实运动员自身,也许在一开始并没有多少服用药物的想法,可教练会说服你,领导会“暗示”你,最终你只能吞下那一剂“苦药”,在国际赛上场去争夺那一块甜蜜无比的金牌。而一旦事情败露,运动员的职业生涯立刻宣告终结,此时相关的教练和领导呢?他们只需要说出三个字:“不知情。”1994年的广岛亚运会兴奋剂事件后,9名亚运冠军停赛两年。其中绝大多数人就此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因为禁药对于寿命和健康的侵害,这些运动员们只能自己承受。但相关管理部门却多以不知情,个人行为成功脱身,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也是在这样的利益驱使之下,我们才会看到即便是近几年,国内国际赛场上也会偶尔查出中国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例子,而后这些运动员的职业生涯终结了,他们需要在几乎无法找到谋生手段的情况下承受身体上的痛苦,而相关的教练,领导却没有任何风险,继续提着灯笼寻找下一批“小白鼠”。毫无疑问,这是中国体育界的耻辱,至于有多少中国冠军曾经服用过兴奋剂?著名媒体人李承鹏曾经说过:“我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所知道的中国冠军,至少1/3是服过兴奋剂的。也许实际数量远远超过我刚才所说的1/3。”兴奋剂,几乎每一届世界性的体育赛事上这个词都会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热点,今年的伦敦奥运会也不例外,不到24小时之前,乌兹别克斯坦体操运动员路易扎-加柳里娜因为尿检阳性被临时禁赛,但引起更多人关注的还是一位叫做陈章浩的老人在澳大利亚接受《悉尼先驱早报时》所说的话。这位老人曾经是中国奥运代表团的首席队医,而他当时和薛印贤领导的医疗小组就是专门研究禁药和生长激素的。
  在那篇报道中,陈章浩老人坦诚自己当年曾在中国的50多名顶级运动员身上尝试过使用包括霍尔蒙、血液兴奋剂和类固醇在内的各种兴奋剂,甚至连姚明、刘翔都在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关键节点上咨询过他,说到这里,我们才不禁想起1994年广岛亚运会上11名中国运动员被查出使用兴奋剂,以及马家军,王德显等中国田径届传奇人物曾经爆出过的兴奋剂丑闻。
  虽然现在,关于兴奋剂的检测越来越严格,敢于使用兴奋剂的运动员也越来越少,但不能否认的是,在上世纪40-70年代,反兴奋剂技术还不够发达的长达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兴奋剂在奥运史上是一个默认的存在,或者说潜规则。根据历史记载,最早一例的奥运会运动员使用兴奋剂出现在1904年的美国圣路易斯奥运会上,当时是美国马拉松运动员托马斯-希克斯因在比赛途中服食了大剂量的混合着鸡蛋清的士的宁,导致率先冲过终点后倒地不起,后经医务人员紧急抢救才苏醒过来。
  而后,兴奋剂的相关技术不断发展,运动员们开始频繁借用类似的“外力”来提升自己的成绩,苯丙胺、血液回输等种种能够提升运动员比赛成绩的药物和方式开始全方位侵袭奥运会,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上甚至出现了奥运村的盥洗室里到处都是运动员使用后丢弃的安瓿和注射器的可怕场景,其实早在1961年,志在反兴奋剂的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就已经成立于希腊雅典。但这并未能阻止那几十年里兴奋剂的飞速发展和泛滥使用,甚至药物的更新换代远超检测方式的进步,这一“盛况”直至上世纪90年代才逐渐得到控制,但“兴奋剂”已经成为奥运史上无法抹去的一个污点。

  即便有反兴奋剂机构,兴奋剂也绝不会消亡
  

  回顾奥运史上的兴奋剂使用案例,出现运动员过量使用兴奋剂导致生命危险甚至死亡的情况并非没有,即便是在近十几年时间内,也出现过女运动员过量使用兴奋剂导致内分泌紊乱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的例子,可为什么在当时和现在还有如此多的运动员使用兴奋剂,而且在反兴奋剂机构不断提升科技含量的同时,兴奋剂也没有任何消亡的痕迹呢?
  

  NO1:兴奋剂诱惑力难以抵抗
  顾名思义,“兴奋”剂能够让运动员在参加比赛时身体、精神情况都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中,这些药物可以为运动员创造更好的成绩提供便利条件,这一点早在公元前3世纪的古代奥运会上就已经被人发现。当时的运动员尝试饮用各种白兰地或葡萄酒混合饮料,食用蘑菇,以便获得附加的“力量”来战胜对手。甚至在那个年代,已经有运动员用士的宁一类的生物碱与酒精混合在一起服用,以寻求刺激效果的记载。而在近代,兴奋剂的种类和方式变得多种多样,其中绝大部分能够起到的都是临时刺激身体爆发出更大能量的作用。
 

  以“兴奋剂”届目前最流行的合成类固醇药物为例,这一类药物包含很多种类和名称,但唯一不变的是它们都是雄性激素的衍生物,服用类似的药物能够明显增强运动员的肌肉力量,众所周知的是,奥运会上几乎所有比赛项目都需要出色的肌肉力量,这也是为什么合成类固醇被禁这么多年,一直都没有彻底绝迹的原因。前美国奥委会运动医学与科学部主任、医学博士罗伯特-沃伊就曾说过:运动员为了提高成绩而服用类固醇是个全球性的问题。在所有的奥林匹克运动项目中,迄今还未听说运动员服用雄性合成类固醇的,仅仅剩下乒乓球、男女花样滑冰和女子体操等几个少得可怜的项目。沃伊博士宣称:在所有需要爆发力、耐力和速度的项目中,都有运动员服用雄性合成类固醇。
  

  综上所述,单从药物作用上分析,是否使用兴奋剂几乎能够决定一名球员能否夺得一项关键赛事的冠军,试想所有的竞逐运动员自身基础条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而其中一人在比赛时使用了兴奋剂,当然是他获得冠军的几率更高。如此之大的诱惑确实让很多运动员,教练员甚至国家奥组委难以抵挡,而这也是兴奋剂始终没有消亡的最根本原因。
  

  NO2:大家都用,不用就意味着落后
  

  时间发展到今天,兴奋剂的使用已经是一些极少数的例子。但在上世纪40年代开始的长达30年时间内,各类兴奋剂的使用甚至已被摆到了明处,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上,奥运村的盥洗室里到处都是运动员使用后丢弃的安瓿和注射器,显而易见,当时绝大多数的运动员都在使用包括苯丙胺、麻黄素在内的一系列精神刺激类药物,以保证自己能在比赛中比对手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也是从这个场景,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兴奋剂能在奥运史上“风靡”那么长的时间,当类似的药物刺激能够明显改善运动员成绩,却又没有相关机构前来制止的时候,如果有人坚持不使用兴奋剂,他在奥运会上将会迎接的就是努力四年,最终败给那些使用兴奋剂的选手铩羽而归的悲惨命运,从陈章浩老人接受《悉尼先驱导报》的采访中我们也能读出这样的一层含义:当年美国、苏联,东德国都在大量的使用兴奋剂,为了赶超这些已经在奥运会上披金斩银,荣耀满身的国家,中国代表团才“跟上潮流”,开始研究,并将类似的禁药使用到运动员身上。
  

  对于当时和现在媒体的过激反应,陈章浩老人显得极为不满,他说:“美国、苏联和法国当时都在使用,所以我们才使用的。但是你们怎门能够只谴责中国却不去谴责美国和苏联呢?”是啊,在他看来,使用兴奋剂只是为了不让当时的中国奥运会代表团在起跑线上就输给对手,这样的做法又有什么错呢?
  

  NO3:兴奋剂发展永远领先于反兴奋剂发展:使用案例下降不代表兴奋剂消失
  

  监管不力,这是兴奋剂在奥运史上长期无法绝迹的又一个关键原因,1961年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在希腊雅典成立,国际奥委会也开始在1968年的格勒诺布尔冬季奥运会和墨西哥夏季奥运会上,第一次在所有比赛项目中正式实施了全面的兴奋剂检查。然而类似的检查并没有吓住滥用兴奋剂的运动员,倒是来势凶猛的“兴奋剂浪潮”一举冲毁了国际奥委会设置的“防波堤”。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现代五项的射击比赛结束后,前17名运动员中竟有13人兴奋剂检查结果为阳性,由于违禁服药的人数太多,以致有关方面未敢取消这些运动员的比赛资格。而且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容易被检查出的苯丙胺、麻黄素等兴奋剂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更不容易被查出的各种能够增强运动员个人能力的各种方式。比如在上世纪70年代,血液回输(运动员先从自己身上抽出一部分血液保存起来,临近比赛前再注射回体内,以便增加血红细胞的数量,把更多的氧气输送到肌肉,从而提高运动能力。)就开始在奥运赛场上风行,而直到1994年冬奥会,国际奥委会才开始进行相关的检测。
  

  又比如至今仍未绝迹的合成类固醇药物,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被许多运动员大范围使用,限于当时的医疗条件,这种药物完全处于无法查出的状态中,因为一直未研究出准确而可靠的检测方法,国际奥委会迟至1975年才宣布禁止使用合成类固醇。随后一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上,11名被检测出使用禁药的运动员中就有8人使用了合成类固醇药物。
  

  的确,随着国际奥委会反兴奋剂力度的加强,每一届奥运会被检测出使用兴奋剂的运动员人数都在减少,但这是否意味着兴奋剂已经开始退出奥运会舞台了呢?也不尽然,兴奋剂和反兴奋剂斗争,这就好像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欺骗者总能寻找到一些新的药物和方法战胜检查系统,从而保持领先地位。合成类固醇药物被查出,生长激素和红细胞生长素又被广泛运用,如今这两种激素再度被反兴奋剂斗士们揪了出来,可谁又知道暗处还有多少没被查出来的新型兴奋剂呢?

  举国体制下,兴奋剂更加泛滥
  

  兴奋剂的使用,这是运动员个人行为。但在很多时候,这样的个人行为都来自其背后的神秘力量,纵观整个奥运会的发展史,最泛滥的兴奋剂事件都出现在奥运举国体制的国家之中,曾有媒体戏言:兴奋剂就是举国体制的一剂“春药”。的确,在上世纪70年代,东德国和苏联是爆出兴奋剂丑闻最多的两个国家,80年代初期中国的多起兴奋期丑闻来源也都是以上两个国家带过来的“先进技术”,为什么会出现在好样的情况?原因很简单,在举国体制的国家中,不仅运动员需要奥运会上的好成绩,这些运动员的监管者们往往比运动员有着更多更大的利益追求。
  

  NO1:奥运有史以最泛滥的兴奋剂事件都在举国体制下
  从1968年到1988年,4届奥运会上只有1600万人口的前东德赢了多达519块奥运会奖牌,其中192块是金牌。以人口平均数计算,他们的奖牌数量是前苏联的10倍,美国的13倍。如此出色的奥运会成绩无疑是东德奥运会史上的一个奇迹,但在这个奇迹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真相呢?1989年11月,柏林墙倒塌,前东德这个金牌工厂的秘密也逐渐浮出了水面。“Staatsplanthema 14.25”计划,这是东德在当时进行的一个兴奋剂项目,简单说来,前东德国约1万名运动员系统服用兴奋剂,国家每年投入超过500万马克用于新型兴奋剂的研发,对此,许多使用了兴奋剂的运动员甚至并不知情,随之而来的除了东德在奥运会上成绩的井喷,还有这些运动员们受到癌症、心脏肌肉疾病,以及肝脏和骨骼的损害的悲剧。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当时的苏联,和随后的中国奥运代表团中,这些将奥运会作为举国体制的国家将兴奋剂大量使用到运动员身上,这换来了他们在奥运会斩金夺银的壮举和总体成绩的迅速提升,至于运动员的身体健康,这似乎不在管理者的考虑之列,正如德国人制造的惨剧一样,在苏联和中国,也同样有太多太多运动员因为过量使用兴奋剂而变成“药渣子”的案例。
  

  NO2:中国的兴奋剂源于东德,神奇训练师带来神药
  1984年,中国重新加入夏季奥运会并取得金牌的零突破,那一年金牌成为全中国社会最受关注的字眼。当时刚刚走出混乱十年的中国急需要一些能够鼓舞社会信心的“激素”,就在这样的氛围下,1985年,“力求进取”的中国游泳队从东德引进了一名洋医生克劳斯-鲁道夫。当时中国的体育科学还不够发达,很多人认为一个运动员的成绩,除了天赋和努力之外,还离不开所谓的“科学”,而鲁道夫正是祭起“科学”的大旗,将所谓的“兴奋剂”这一法宝引入中国。也是在他加盟之后,此前并没有什么出色成绩的中国游泳队,在1986年的汉城亚运会上斩获的金牌数由上一届的3金飙升至10金,成为黑马。
 

  一时之间,鲁道夫成为中国游泳界的传奇人物,当时很多报道都对这位洋医生的“先进管理”和“先进训练”手段推崇倍至。也是在当时,另一位洋医生也加盟到“帮助中国队夺得金牌”的光辉视野中,而这位叫做海格尔-菲福的医生,正是此前参加过东德“国家计划14.25”,在莱比锡技术中心工作,在禁药问题事发后前往外国避难躲过一劫的技术人员,看到鲁道夫在中国书写的“神话”,菲福随后前往上海游泳训练中心提供技术支持。所以我们可以断定的是,中国的兴奋剂使用,源头正是东德国在10年前推广的那个“Staatsplanthema 14.25”计划。
  

  除了东德国之外,苏联、美国的“先进技术”陆续被引进到中国,而根据陈章浩老人透露,这些所谓的技术也都是各类兴奋剂的研发和使用手段,我们不能说,是因为当时中国人的无知才走上了“兴奋剂”这条贼船,但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否认,中国体育界传出如此多的兴奋剂丑闻,和如上这些同样将奥运视为举国体制的国家脱不了干系。
  

  NO3:举国体制下,监管者比运动员有着更大的利益需求
   为什么?我们不禁要问,兴奋剂事件为什么总是集中出现在这样的国家。究其原因,除了运动员对于成绩的渴望之外,兴奋剂的使用在举国体制的国家内,已经远非运动员一个人的事情。显而易见的一点是,在类似国家中,国际赛事金牌数和运动员的成绩不仅关系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更关系到相关省市,甚至国家体育部门的各类考核标准,这些部门领导们需要运动员争金夺银为他积攒政绩去奋斗接下来的仕途,于是运动员是否应该服用兴奋剂,这就成了整个体育部分的事情。一切为了拿金牌,这是运动员的需要,教练的需要,也是相关管理者的需要,于是兴奋剂开始广泛流传在类似的国家奥运代表团中,这一点在20年前的中国体现的尤为明显。
   在我们国家,关于管理部门在兴奋剂方面的问责制度几乎没用,高收益,低风险,这两个词足以形容兴奋剂在我国曾经出现过的使用狂潮。其实运动员自身,也许在一开始并没有多少服用药物的想法,可教练会说服你,领导会“暗示”你,最终你只能吞下那一剂“苦药”,在国际赛上场去争夺那一块甜蜜无比的金牌。而一旦事情败露,运动员的职业生涯立刻宣告终结,此时相关的教练和领导呢?他们只需要说出三个字:“不知情。”1994年的广岛亚运会兴奋剂事件后,9名亚运冠军停赛两年。其中绝大多数人就此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因为禁药对于寿命和健康的侵害,这些运动员们只能自己承受。但相关管理部门却多以不知情,个人行为成功脱身,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也是在这样的利益驱使之下,我们才会看到即便是近几年,国内国际赛场上也会偶尔查出中国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例子,而后这些运动员的职业生涯终结了,他们需要在几乎无法找到谋生手段的情况下承受身体上的痛苦,而相关的教练,领导却没有任何风险,继续提着灯笼寻找下一批“小白鼠”。毫无疑问,这是中国体育界的耻辱,至于有多少中国冠军曾经服用过兴奋剂?著名媒体人李承鹏曾经说过:“我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所知道的中国冠军,至少1/3是服过兴奋剂的。也许实际数量远远超过我刚才所说的1/3。”
MD怎么也会使用这举国体制的东东呢?
进入21世纪后,最大的兴奋剂丑闻,以及最大规模的世界冠军服用兴奋剂事件都发生在所谓的民主国家。

另外,这篇文章上的结论是通过什么证据得出的?有看出来的兄弟告诉我一声。
网易不愧为有态度的媒体。
这是想说啥,影射啥
名猪斗屎 发表于 2012-7-31 23:31
进入21世纪后,最大的兴奋剂丑闻,以及最大规模的世界冠军服用兴奋剂事件都发生在所谓的民主国家。

另外 ...
美国短跑名将琼斯的兴奋性事件,是美国人自己查出来的,非国家行为,而且美国法院判了进班房,国际奥委会也收回了她所得的5枚奥运奖牌。
相比之下,“马家军“事件没人被问责,1994年女子游泳队除了惩罚运动员以外,也没人被问责
1994年,中国游泳队沦落

  1994年,中国游泳队达到了辉煌的顶峰,在当年举行的罗马世锦赛上,中国女子泳将们令人瞠目结舌地夺下十二枚金牌!把曾经的泳坛霸主美国女队远远抛在身后。中国女选手不论哪种泳姿,都是一骑绝尘,势不可挡,简直就是一支不可思议的梦之队。但是,从1992年中国游泳队在奥运会上夺得四枚金牌开始,世界泳坛的质疑之声就此起彼伏,洋人们纷纷怀疑中国队是靠药物才取得如此飞速的提高,认为中国队是又一个东德队,澳大利亚游泳队甚至拒绝与中国队同场竞技。

  事实证明,洋人的怀疑是有道理的,在当年的广岛亚运会上,中国游泳队有八人被查出服用兴奋剂,熊国鸣、吕彬、杨爱华等名将都掉进了尿瓶子无法自拔。从此,中国游泳队就变成了一支二流队伍,一直到今天,再也没有崛起过。
jisili 发表于 2012-7-31 23:50
美国短跑名将琼斯的兴奋性事件,是美国人自己查出来的,非国家行为,而且美国法院判了进班房,国际奥委会 ...
你能给个2开头的年份的事情吗?:D

如果不能,就请闭嘴。或许就跟茅于轼一样的吧,到后来被拆穿后,连忙说:“哦,那是十年前的事情了。”:D

几百年前,美国人还在美洲屠杀印地安人,还在贩卖黑奴呢。

怀疑美国没登上月球,就有一群人出来说,苏联都没发现,你们还发现了。
嗯,同样,奥委会没发现,你们还发现了。:D
PS:李哲思是今年2012被查出来的,本来是我们游泳队1号选手
西方人已经忘记了当年大规模使用兴奋剂的历史,网易没忘记,但只作为攻击举国体制的铺垫,好戏在后头。
jisili 发表于 2012-8-1 00:00
李哲思生涯或就此终结 中国游泳再崛起仍需防药(ZT搜狐)
2012-06-09 20:34
组图:李哲思药检呈阳性

你6楼的解释不是很好地解释了吗?:D

说到兴奋剂这事,如果说中国是小学生,那欧美国家起码也得是个硕士研究生,美帝我看应该属于博士生。
李大眼这么有路子?那应该赶紧向国际奥委会提供黑名单
名猪斗屎 发表于 2012-8-1 00:02
你6楼的解释不是很好地解释了吗?
说明什么?中国就是游泳这个项目上,世界冠军,国家队选手,照样有多人次(大于3人)被查出有兴奋剂
美国一个琼斯大家都盯着7,8年了,中国自己的屁股到2012年都还有屎
还有,人家把5金牌都交了(7年了照样交,谁叫美国是法制社会),中国这些冠军有人交过金牌没?
英国病人 发表于 2012-8-1 00:04
说到兴奋剂这事,如果说中国是小学生,那欧美国家起码也得是个硕士研究生,美帝我看应该属于博士生。{:170: ...
你没看到网易作出的结论吗?

兴奋剂都有服用,只不过中国服用就是体制问题,外国人服用就是个人问题。:D
英国病人 发表于 2012-8-1 00:04
说到兴奋剂这事,如果说中国是小学生,那欧美国家起码也得是个硕士研究生,美帝我看应该属于博士生。{:170: ...
被查出来的都是小学生
Mcnatsumi 发表于 2012-8-1 00:05
李大眼这么有路子?那应该赶紧向国际奥委会提供黑名单
一个白痴而已,就是张嘴乱说的货
国际奥委会也收回了她所得的5枚奥运奖牌。
人家把5金牌都交了(7年了照样交,谁叫美国是法制社会)


不解释。。。
jisili 发表于 2012-8-1 00:06
说明什么?中国就是游泳这个项目上,世界冠军,国家队选手,照样有多人次(大于3人)被查出有兴奋剂
美国 ...
嗯,查出一个琼斯,然后震惊整个美国田径界,然后莫名其妙很多当打之年运动员退役的退役,成绩退的一塌糊涂的一塌糊涂,从此美国田径就开始下坡路鸟~~~~~~~~~~~~
名猪斗屎 发表于 2012-8-1 00:06
你没看到网易作出的结论吗?

兴奋剂都有服用,只不过中国服用就是体制问题,外国人服用就是个人问题。 ...
还是转载,供参考
  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奋剂被认为"有用、无害、查不出",为迎接亚运会才创办兴奋剂检测中心

  在中国体育刚刚开始起步的那个年代,用兴奋剂取得好成绩是国内体育圈的潜规则。据前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伍绍祖回忆,1989年体委开会讨论兴奋剂时,有人就明确在会上提出,过去对兴奋剂的方针是"有用、无害、查不出"。体委内部不是反兴奋剂而是利用兴奋剂,只不过提醒别用那些对身体有害的,用那些查不出来的。国家体委内部甚至有干部私下参与贩卖研究所的兴奋剂。

  为了应对1990年的亚运会,中国开始组建兴奋剂检测中心,1989年兴奋剂检测中心通过国际奥会为考试成为被认可的实验室。但80年代末中央政府每年拨给体育部门的预算只有两亿人民币(约4000万新元),分配到各个竞技体育项目已经捉襟见肘,要想加强检测也是有心无力,1990年中国的兴奋剂检查数量仅占全世界的0.23%。即使如此,在兴奋剂检测中心启用后的93年全运会,便从地方队到国家队共检测出13例阳性。

  集体服药丑闻不断

中国游泳队曾经多次陷入兴奋剂风波。

  1994年广岛亚运会后,11名中国运动员被检测出兴奋剂,其中9名此前获得亚运会冠军

  1994年,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兴奋剂丑闻。这一年本该是中国游泳的丰收年,在此前的意大利罗马世界游泳锦标赛上,中国以16枚金牌总数打败美国,首次获得金牌第一。10月的广岛亚运会上,中国将3/4的游泳金牌收归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囊中,堪称中国体坛盛世,但关于中国选手使用"兴奋剂"也开始不胫而走。为了查明真相,国际泳联破例进行了飞行抽查。这在当时是罕见的。担任抽查的国际泳联医学委员武藤芳照解释说,"也选择了其它国家的部分运动员,但实际上是针对中国运动员。"

  广岛亚运会开幕前3天,抽查了包括16名中国运动员在内的29名运动员,结果发现11人名中国选手使能增强肌肉能力的用兴奋剂,这11人中游泳选手七名,田径两名,赛艇和自行车各一名,其中9人是亚运会冠军。中国官方对外宣称这样大规模的服药事件是"属于个别运动员的个别行为",但中国队仍然成为了药物的代名词

传闻喝鳖血的“马家军”最后被证明,喝的是兴奋剂

  "马家军"赴悉尼前药检,7名获参赛权的选手中6人药检出问题,马俊仁被指常年给弟子使用兴奋剂

  1999年中国兴奋剂组织对所有可能参加悉尼奥运会的人员进行了药检(实际上持续到了2000年),对所有耐力项目的运动员进行了血检,这绝对是本年度药检史上最震撼的事件,仅血检,估计中国将额外花费数千万人民币,而国际奥委会不过仅仅进行了十几例血检。为迎接奥的这一轮大检查,打倒了传奇的"马家军"。

  当时"马家军"在多巴基地突然被撤下,并爆出兴奋剂丑闻。此后虽然马俊仁明确表示没有使用兴奋剂,并以运动员生病为由开脱。但前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退休后在回忆录《袁伟民与体坛风云》中明确披露,在距离悉尼奥运会开幕不到一个月的"飞行检查"(赛外突击检查)中,"人们熟知的某省女子中长跑队"获得奥运会参赛权的7名队员中,2人尿检呈阳性(其中1名血检也超标)、4人血检超标,7人中有6人被证实使用了兴奋剂或者有强烈的使用兴奋剂嫌疑。"人们熟知的某省女子中长跑队",指的就是马家军。

  04年宁夏举重队、05年湖北举重队均爆出集体兴奋剂事件,被查教练称兴奋剂使用普遍自己可能是"被人放暗枪"

  举重也是中国兴奋剂的重灾区。2004年3月,国家反兴奋剂委员会到宁夏"飞行检查"(赛外突击检查),宁夏举重队被查出3例阳性,运动员马文华、丁海峰、孙艳均服用违禁药物大力补(类固醇),分别被停赛2年、罚款4千元。他们的教练王成继受到重罚,被终身取消教练资格、罚款1万元。宁夏举重队被停赛1年、罚款6万元。2005年,湖北省女子举重队集体使用兴奋剂事件曝光,6名运动员在教练刘少军组织下集体使用违禁药物。

  此后,宁夏举重队教练王成继曾接受媒体采访,表示使用兴奋剂是普遍现象,导致宁夏队出事的大力补"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很普遍,但现在已经落伍。",而自己之所以被查可能是"被人放暗枪"。王成继精辟的对媒体总结道,"很多东西知道不好,但是你离不开它,生活的道理也就是这样。"不难想象,中国体育圈的道理也就是这样。
还有10多年前,也就是齐达内(世界足球先生)效力尤文图斯时期被爆出的料,具体如下:

1998年世界杯后,时任罗马主帅泽曼揭黑,表示意甲球队普遍存在禁药问题,尤其是尤文图斯不少球星都喜欢采用注射药物来增强肌肉力量,皮耶罗、巴乔、齐达内等大牌球星均牵连其中。不过,经过长达数年的调查,最终,尤文图斯只是队医阿格里科拉被判体育诈骗罪被判刑1年10个月,其余人士均躲过大劫。时至今日,尤文的“禁药门”仍然没有一个定论。
美国体育不是举国体制么,呵呵
李承鹏先生可以去看看美国体育的体制,除了个别项目(比如商业化比较好的项目,其实国内也是)外,都是举国体制,只是人家没地方体育队,但是是归入学校,学校的钱哪里来,政府给与,美国有余体育预算问题,很多冷门项目面临被砍
jisili 发表于 2012-8-1 00:13
还是转载,供参考
  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奋剂被认为"有用、无害、查不出",为迎接亚运会才创办兴奋剂 ...
你想说什么呢?

中国是法制国家吗?:D
能不能告诉我同时期美国什么情况吗?

还有就是,记得标出处,给链接。
jisili 发表于 2012-8-1 00:06
说明什么?中国就是游泳这个项目上,世界冠军,国家队选手,照样有多人次(大于3人)被查出有兴奋剂
美国 ...
2个刘易斯英年早逝为啥?而且都是心脏病挂的喔,当年人家就说了如何如何才会导致这种心脏病喔,就是吃药
新华社华盛顿7月13日奥运专电(记者梁金雄)首度入选美国奥运代表团的田径老将戴比·邓恩因被查出使用违禁的合成代谢类固醇而不得不宣布退出伦敦奥运会。
邓恩因此成为美国奥运代表团自10日宣布成立以来第一位因兴奋剂丑闻而退赛的运动员。
34岁的邓恩是上个月在尤金参加美国奥运田径选拔赛时被抽检的。美国反兴奋剂机构表示,邓恩的B瓶样品目前仍在复查中。
http://sports.qq.com/a/20120714/000474.htm
体坛周报记者吕云报道  一连串的禁药事件已经严重影响了美国田径的形象。如果扩展到其他奥运会项目,甚至梅里特还不是最新的“美式禁药牺牲品”:4月26日美国2002年冬奥会雪橇银牌得主、40岁的男选手兰迪·琼斯,因为在今年1月拒绝赛外药检,被禁赛2年。

  而自1968年奥运会至今,不包括考克斯尚未确定被剥夺的这枚金牌,奥运会在40多年的历史中先后收回了25金12银14铜共51枚奖牌,涉及21个国家。美国人共失去的5金2铜中,有4金2铜都是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罪魁祸首分别是杰罗姆·杨和安东尼奥·佩蒂格鲁(男子4×400米接力)和马里昂·琼斯(女子100米、200米、4×400米金牌,和跳远、4×100米铜牌);另有1枚是1972年奥运会上的德蒙特的男子400米自由泳金牌。此外,还有另外4枚奖牌被剥夺后,又最终物归原主,其中包括美国选手吉姆·索普在1912年奥运会上的2枚金牌,加拿大金牌1枚,和哥伦比亚铜牌1枚。

  从历史数据,与其他国家相比,考虑到美国强大的体育实力,美国人被剥夺的金牌数算不上多。但是,由于美国运动员往往影响更大,他们被剥夺的金牌影响力也大,因此造成了这样一种假象:国际奥委会和国际田联有意为难美国人,但实际统计数据并不支持这种说法。
http://sports.titan24.com/athletics/2010-04-28/70308.html
网易体育10月19日报道:
北京时间10月19日凌晨,奥运会和世锦赛男子400米双料冠军、美国名将梅里特因服用禁药被美国反兴奋剂机构禁赛21个月。幸运的是,梅里特的处罚时间从去年10月份算起,因此他仍然有参加2011年大邱世锦赛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机会。
http://news.gxtv.cn/20101019/news_919117831131.html


自1904年的第三届圣路易斯奥运会,美国马拉松运动员汤马斯服用兴奋剂夺冠以来,禁药丑闻就一直伴随着美国田径。2003年4月24日,美国男子田径巨星卡尔·刘易斯终于承认,自己曾经服用过禁药。随后,琼斯的前夫亨特、前男子百米纪录保持者蒙哥马利、短跑明星加特林,均被查出服用过禁药,也因此断送了职业生涯

  除去这些人之外,掉入尿瓶子中的还有米切尔、杰罗姆、哈里斯、科林斯等大腕,这些当年风光无限的明星,如今已被永久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如今,这支“小丑”队伍又多了个琼斯。美国田径无疑也将成为世人最为怀疑的团队。
http://sports.sina.com.cn/s/2007-10-07/10181274503s.shtml


是不是tmd只有一个琼斯?卡尔刘易斯知道不?tmd就别为美国洗地了,兴奋剂上中国最多小学生,美国可是教授级别的

自1904年的第三届圣路易斯奥运会,美国马拉松运动员汤马斯服用兴奋剂夺冠以来,禁药丑闻就一直伴随着美国田径。2003年4月24日,美国男子田径巨星卡尔·刘易斯终于承认,自己曾经服用过禁药。随后,琼斯的前夫亨特、前男子百米纪录保持者蒙哥马利、短跑明星加特林,均被查出服用过禁药,也因此断送了职业生涯

  除去这些人之外,掉入尿瓶子中的还有米切尔、杰罗姆、哈里斯、科林斯等大腕,这些当年风光无限的明星,如今已被永久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如今,这支“小丑”队伍又多了个琼斯。美国田径无疑也将成为世人最为怀疑的团队。
http://sports.sina.com.cn/s/2007-10-07/10181274503s.shtml


是不是tmd只有一个琼斯?卡尔刘易斯知道不?tmd就别为美国洗地了,兴奋剂上中国最多小学生,美国可是教授级别的
北京时间昨天(16日),国际田联确认,由于克里斯塔·考克斯因承认曾经服用违禁药物被禁赛,美国女子4×400米接力队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的金牌将被收回。
  国际田联在其发布的一份声明中称:“克里斯塔·考克斯因承认她在2001年至2004年期间使用违禁物质合成类固醇,已经接受了为期4年的禁赛,同时她自2001年起所取得的运动成绩也将被取消。2004年她曾经是美国4×400米接力队的成员并夺得冠军,根据国际田联的相关法令,美国队的这枚金牌成绩将会被取消。”
  在美国队的金牌被取消之后,获得银牌的俄罗斯队将会获得金牌,牙买加和英国队将分别获得该项目的银牌和铜牌。J189

http://we.sportscn.com/viewnews-400805.html
有兴趣的自己百度或谷歌吧,美国田径用药的人多了去了,大牌也多了去了,但只有一个琼斯被关了6个月而已,楼上还有人要洗地么
广东的大海 发表于 2012-8-1 00:26
有兴趣的自己百度或谷歌吧,美国田径用药的人多了去了,大牌也多了去了,但只有一个琼斯被关了6个月而已,楼 ...
注册个马甲,换个地方发就行了。
只要能忽悠到人,钱就到账了。
跟做生意一样,这单没做成,还有下一单嘛。。:D
班组说我人身攻击,哥哪里人身攻击了,这里有人造谣到是啥事情没有
广东的大海 发表于 2012-8-1 00:34
班组说我人身攻击,哥哪里人身攻击了,这里有人造谣到是啥事情没有
不知道用其母之代替会不会扣分?
广东的大海 发表于 2012-8-1 00:22
自1904年的第三届圣路易斯奥运会,美国马拉松运动员汤马斯服用兴奋剂夺冠以来,禁药丑闻就一直伴随着美国田 ...
刘易斯也服过药?这事我不知道啊,他已经去世了啊。
还有猝死的格里菲斯·乔伊那,我很怀疑她也是药物的牺牲品。
说明什么?中国就是游泳这个项目上,世界冠军,国家队选手,照样有多人次(大于3人)被查出有兴奋剂  美国 ...
那是奥委会要求的,不是美国法律。至于中国,你怎么知道没交。
jisili 发表于 2012-7-31 23:52
1994年,中国游泳队沦落

  1994年,中国游泳队达到了辉煌的顶峰,在当年举行的罗马世锦赛上,中国女子 ...
照这么说菲尔普斯是现如今兴奋剂运动员的代表了
新浪体育讯 九枚奥运金牌得主卡尔刘易斯(Carl Lewis)周三表示,他曾被检测出服用三种违禁药品,但都被美国奥委会(USOC)网开一面。

http://sports.sina.com.cn/o/2003-04-24/0652430682.shtml
广东的大海 发表于 2012-8-1 00:34
班组说我人身攻击,哥哪里人身攻击了,这里有人造谣到是啥事情没有
我造啥谣了,呵呵
留个名,好看!
壮东风 发表于 2012-8-1 00:43
刘易斯也服过药?这事我不知道啊,他已经去世了啊。
还有猝死的格里菲斯·乔伊那,我很怀疑她也是药物的 ...
第一眼看到格里菲斯·乔伊那我就觉得她有问题,花枝招展的打扮只不过是为了掩饰男性化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