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路党携儿子的挑战:美国的对手永远赢得不了未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3:36:50
标题:我要送儿子去美国读大学
链接:http://cn.nytimes.com/article/education/2012/07/04/cc04students/
内容:
《纽约时报》专栏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2006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令我印象深刻。在这篇以众多人名开始,又以众多人名结束的文章里,弗里德曼讲述了他参加女儿高中毕业典礼的感想。他从毕业生的名单中发现,叫“Smith”的只有5个人,而当他自己从明尼苏达州的一所高中毕业时,他回忆道,“好像只有5个人不叫‘Smith’”。

这篇文章发表后的20多天,我领儿子去了美国。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儿子姓名的汉语拼音也在“稀释”“Smith”的名单中占据了一行。

有意思的是,就在上个星期,《纽约时报》前北京分社社长Erik Eckholm在Facebook上“晒”出了一张他参加儿子高中毕业典礼时的毕业生名单的照片。这张照片,显然是全部名单的最后一页,只罗列了姓氏以U到Z开头的毕业生姓名。在这份有120多人的名单中,用大陆汉语拼音拼写的姓氏,竟有近70人。而弗里德曼在2006年的专栏文章中前后罗列了30多个姓名,可用大陆汉语拼音辨认的名字只有3个。

在我领儿子回国四年后,去年12月和今年6月,我儿子参加了SAT(美国本科入学考试) Ⅰ和SAT Ⅱ的考试。我虽然清楚此道不孤,也听说过大陆参加SAT考试的考生在把香港的考位占满后,又开始去占据新加坡、韩国和日本的考位。但是,当我领着儿子赴港,在机场、酒店和考场,看到黑压压的来自大陆的考生时,还是被这样的庞大阵势所震撼。

不知怎么回事,在两次赴港的途中,有句话反复萦绕在脑际:“我也到了该领儿子朝它跪去的时候啦”。这句话,出自苏晓康和张敏的《神圣忧思录——中小学教育危境纪实》一书。许多年前,我为这本书激动得热泪盈眶,那时我还没有结婚。不过,也正是这句话,似乎在警告所有要成家生子的人,在未来都要面对一段因孩子踏入教育的“神殿”而出现在脚下的畏途。这句让人不寒而栗的话,我过目不忘。20多年过去,现在,轮到我了。 我领着儿子,但没有在中国的教育“神殿”前跪下,以拜上最后一拜——我们用脚选择了逃避。
现时中国,少有人再“纪实”“危境”。相反,在盛世的景象中,就连弗里德曼也在其发自中国的专栏文章中对中国伸出了大拇指。当然,也正是在中外交口说盛世的过程中,被Erik Eckholm领回美国上学的儿子,有了越来越多可以用大陆汉语拼音拼写名字的同学。而这些人中,也有我儿子的同学。

还在初二,我儿子班级中就开始有人出国去读中学了。刚升入高中,儿子所在学校曾借开家长会之机,统计有多少学生想在三年后弃考中国大学而直赴国外读大学,结果当时有100多名家长表达了这种意向,大体占整个年级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我儿子在上初中时,成绩稳定在其班级前列的头四名男生,全部以出色的成绩升入本校高中。这四个人全部选择了出国读大学本科,其中一人已在高一学年结束后,申请进入了美国一所著名私立高中。这四人之外,还有一位同样升入本校高中的特长明显的学生,也被新泽西一所私立高中录取。

我儿子所在的北京四中,今年有70多人直接投考国外大学。据学校负责老师介绍,在这70多人中,有90%多的学生被美国排名前30的大学录取,这还不包括那些在高一或高二出国就读高中,在国外参加考试的学生。我儿子的高中班级中,一名当年崇文区的中考“状元”,也是在高一学年一结束,就出国读高中去了。

很难单纯用躲避高考来形容这些出国读高中和大学的中学生们。这些选择出国读中学和大学的学生中,不敢说全部——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升入北大、清华的学习实力,并非夸张。而问题在于,北大和清华还值不值得那么多人千军万马去挤独木桥?

一个曾在《纽约时报》负责报道教育新闻的记者,在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在某大公司谋得了一个驻中国的职位。一次,在与我谈起北大、清华的毕业生与国外普通大学的毕业生的工作表现后,感慨地说,那些在工作中更有创意的国外普通大学的毕业生,如果当年在中国参加高考,那是无论如何也考不上北大、清华的。

当然,在中学生出国的潮流中,无论以中国的眼光还是以美国的标准,也并非所有学生都是可造之材。我一个同事的儿子去年高中毕业后,进入美国中部的一所非常不错的大学就读。第一个学期过去,我同事向我转述了他儿子告诉他的一件趣闻:同级学生中,有一位陪读的中国母亲重金央求其儿子说,“儿呀,如果你能考过一门,妈就给你买一辆玛莎拉蒂”,结果可想而知。

每年海量涌出国门去读大学的中学生,和上述能够把陪读母亲的儿子办到美国进入知名大学的中介机构,正在同时改变着中国和美国的教育生态。

在香港亚洲会展中心SAT Ⅰ考场,当我听到国内几家中介组织在考场举办的推介会上,声称其可以在一周内“包装”一个学生,达到美国名校申请要求时;当我看到有考生家长把大陆中介组织按照国外惯例提供给听众的免费咖啡、饮料,咕咚咕咚地倒进自带的硕大水杯带出会场时,我忽然想起了弗里德曼2006年那篇专栏的观点和结论。

弗里德曼在那篇文章中说,美国的对手永远赢得不了未来,因为当他们的油井干涸时,他们的社会就会如贫瘠的沙漠一样荒芜;而吸纳了全世界人才的美国之井却仍将汩汩涌动。弗里德曼还断言,美国仍是吸引全世界人才的最大磁石,因此, 这边的中国人将战胜大洋那边的中国人。

真是这样吗?这,恐怕得问我儿子他们那代人了。

董郁玉 资深媒体人 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2012年07月04日标题:我要送儿子去美国读大学
链接:http://cn.nytimes.com/article/education/2012/07/04/cc04students/
内容:
《纽约时报》专栏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2006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令我印象深刻。在这篇以众多人名开始,又以众多人名结束的文章里,弗里德曼讲述了他参加女儿高中毕业典礼的感想。他从毕业生的名单中发现,叫“Smith”的只有5个人,而当他自己从明尼苏达州的一所高中毕业时,他回忆道,“好像只有5个人不叫‘Smith’”。

这篇文章发表后的20多天,我领儿子去了美国。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儿子姓名的汉语拼音也在“稀释”“Smith”的名单中占据了一行。

有意思的是,就在上个星期,《纽约时报》前北京分社社长Erik Eckholm在Facebook上“晒”出了一张他参加儿子高中毕业典礼时的毕业生名单的照片。这张照片,显然是全部名单的最后一页,只罗列了姓氏以U到Z开头的毕业生姓名。在这份有120多人的名单中,用大陆汉语拼音拼写的姓氏,竟有近70人。而弗里德曼在2006年的专栏文章中前后罗列了30多个姓名,可用大陆汉语拼音辨认的名字只有3个。

在我领儿子回国四年后,去年12月和今年6月,我儿子参加了SAT(美国本科入学考试) Ⅰ和SAT Ⅱ的考试。我虽然清楚此道不孤,也听说过大陆参加SAT考试的考生在把香港的考位占满后,又开始去占据新加坡、韩国和日本的考位。但是,当我领着儿子赴港,在机场、酒店和考场,看到黑压压的来自大陆的考生时,还是被这样的庞大阵势所震撼。

不知怎么回事,在两次赴港的途中,有句话反复萦绕在脑际:“我也到了该领儿子朝它跪去的时候啦”。这句话,出自苏晓康和张敏的《神圣忧思录——中小学教育危境纪实》一书。许多年前,我为这本书激动得热泪盈眶,那时我还没有结婚。不过,也正是这句话,似乎在警告所有要成家生子的人,在未来都要面对一段因孩子踏入教育的“神殿”而出现在脚下的畏途。这句让人不寒而栗的话,我过目不忘。20多年过去,现在,轮到我了。 我领着儿子,但没有在中国的教育“神殿”前跪下,以拜上最后一拜——我们用脚选择了逃避。
现时中国,少有人再“纪实”“危境”。相反,在盛世的景象中,就连弗里德曼也在其发自中国的专栏文章中对中国伸出了大拇指。当然,也正是在中外交口说盛世的过程中,被Erik Eckholm领回美国上学的儿子,有了越来越多可以用大陆汉语拼音拼写名字的同学。而这些人中,也有我儿子的同学。

还在初二,我儿子班级中就开始有人出国去读中学了。刚升入高中,儿子所在学校曾借开家长会之机,统计有多少学生想在三年后弃考中国大学而直赴国外读大学,结果当时有100多名家长表达了这种意向,大体占整个年级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我儿子在上初中时,成绩稳定在其班级前列的头四名男生,全部以出色的成绩升入本校高中。这四个人全部选择了出国读大学本科,其中一人已在高一学年结束后,申请进入了美国一所著名私立高中。这四人之外,还有一位同样升入本校高中的特长明显的学生,也被新泽西一所私立高中录取。

我儿子所在的北京四中,今年有70多人直接投考国外大学。据学校负责老师介绍,在这70多人中,有90%多的学生被美国排名前30的大学录取,这还不包括那些在高一或高二出国就读高中,在国外参加考试的学生。我儿子的高中班级中,一名当年崇文区的中考“状元”,也是在高一学年一结束,就出国读高中去了。

很难单纯用躲避高考来形容这些出国读高中和大学的中学生们。这些选择出国读中学和大学的学生中,不敢说全部——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升入北大、清华的学习实力,并非夸张。而问题在于,北大和清华还值不值得那么多人千军万马去挤独木桥?

一个曾在《纽约时报》负责报道教育新闻的记者,在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在某大公司谋得了一个驻中国的职位。一次,在与我谈起北大、清华的毕业生与国外普通大学的毕业生的工作表现后,感慨地说,那些在工作中更有创意的国外普通大学的毕业生,如果当年在中国参加高考,那是无论如何也考不上北大、清华的。

当然,在中学生出国的潮流中,无论以中国的眼光还是以美国的标准,也并非所有学生都是可造之材。我一个同事的儿子去年高中毕业后,进入美国中部的一所非常不错的大学就读。第一个学期过去,我同事向我转述了他儿子告诉他的一件趣闻:同级学生中,有一位陪读的中国母亲重金央求其儿子说,“儿呀,如果你能考过一门,妈就给你买一辆玛莎拉蒂”,结果可想而知。

每年海量涌出国门去读大学的中学生,和上述能够把陪读母亲的儿子办到美国进入知名大学的中介机构,正在同时改变着中国和美国的教育生态。

在香港亚洲会展中心SAT Ⅰ考场,当我听到国内几家中介组织在考场举办的推介会上,声称其可以在一周内“包装”一个学生,达到美国名校申请要求时;当我看到有考生家长把大陆中介组织按照国外惯例提供给听众的免费咖啡、饮料,咕咚咕咚地倒进自带的硕大水杯带出会场时,我忽然想起了弗里德曼2006年那篇专栏的观点和结论。

弗里德曼在那篇文章中说,美国的对手永远赢得不了未来,因为当他们的油井干涸时,他们的社会就会如贫瘠的沙漠一样荒芜;而吸纳了全世界人才的美国之井却仍将汩汩涌动。弗里德曼还断言,美国仍是吸引全世界人才的最大磁石,因此, 这边的中国人将战胜大洋那边的中国人。

真是这样吗?这,恐怕得问我儿子他们那代人了。

董郁玉 资深媒体人 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2012年07月04日
这些人至少一半会回国。
美国的对手永远赢得不了未来。。。怎么读怎么不通
美国人及精神美国人有信心,咱中国人也有,四千年来,垃圾山里多的是曾经狂妄的家伙。
其中的一半人又会投入轰轰烈烈的公务员考试中!哈哈!
“董郁玉 资深媒体人 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2012年07月04日”。。。

夏风 发表于 2012-7-4 21:24 这些人至少一半会回国。
很多人拿到绿卡之后确实会回国发展再创业
夏风 发表于 2012-7-4 21:24 这些人至少一半会回国。
很多人拿到绿卡之后确实会回国发展再创业
因为当他们的油井干涸时,他们的社会就会如贫瘠的沙漠一样荒芜,我们的油的是进口的
revolutionzz 发表于 2012-7-4 21:40
很多人拿到绿卡之后确实会回国发展再创业

现在没拿到绿卡回来的不要太多哦 。

特别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各个公司里从美国大学毕业后回来工作的大把大把。

{:soso_e120:}
多去些,美国就成了第二个新加坡
外国文凭都烂大街了。。。。
薄瓜瓜算不算这其中的一个
海龟变海带不要太多哦。
很多人拿到绿卡之后确实会回国发展再创业
主要是因为以前经济不好回来工作跟在美国工作的生活水平相差大,现在国内不是很差很多人还是回来的。
这边的中国人将战胜大洋那边的中国人
=========================
如果在那边还自称中国人,恐怕就等着被杀肥猪吧
我真心祝他们成功啊,这样的人越多,高考的压力越小,安逸的很
其中的一半人又会投入轰轰烈烈的公务员考试中!哈哈!
结果就是中国公务员中出现一大批受西方教育、被系统性洗脑的买办和带路党
生物进化都是为了适应生存压力。宇航员进入太空,失重环境就会让人体的骨骼马上调整自身代谢,导致骨密度下降,因为没有必要维持更高的骨密度了。

逃离了中国残酷的生存竞争,好像是一件幸福的事,也许他们再也不用背乘法口诀表了。
结果就是中国公务员中出现一大批受西方教育、被系统性洗脑的买办和带路党
我们市这两年没一个公务员是拿国外学历的,申论那帮海归会这么,行策别的不说,马哲,时政,语言理解和逻辑真心表示他们不行
夏风 发表于 2012-7-4 21:24
这些人至少一半会回国。
回国率只占两成 为何中国留学生不回国
分享到:
2011-08-16 09:19  作者:  来源:中国广播网  字号:T|T

摘要: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从1978年到2005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达93.34万人,留学回国总人数为23.29万人,回国人数只占出国留学人数的两成。

    为何中国留学生不回国1978年中国开启公派留学生赴西方国家留学的大门。三十年来,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已达百万之众,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从1978年到2005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达93.34万人,留学回国总人数为23.29万人,回国人数只占出国留学人数的两成。在回国的两成人数中,又有相当一部分人供职于在华的外国公司,还有少数领导干部的子女回国并在领导岗位上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回国的20%,扣除那些在国内有权力背景被铺垫好职业的,扣除那些任职于外国公司驻华机构的,真正学成回国的普通学生也许还不到十分之一, 希望你努力把其它那几十万学生都弄回国
美国是好地方啊,人均耕地是中国的七倍,林地是中国的十倍!
有能力的童子赶紧去啊!出国也是对国家的一大贡献啊!
会大大减少国人的生存压力!
主要马甲 发表于 2012-7-5 08:27
回国率只占两成 为何中国留学生不回国
分享到:
2011-08-16 09:19  作者:  来源:中国广播网  字号:T ...
你拿1978年到2005年的数据出来说事有什么意思?
主要马甲 发表于 2012-7-5 08:27
回国率只占两成 为何中国留学生不回国
分享到:
2011-08-16 09:19  作者:  来源:中国广播网  字号:T ...
90年代之前回来的人很少的,所以拖低了回来的比率。近几年回来的比率越来越高,已经接受一半了,几年之后至少一半经上的人回来是不成问题的。
http://tt.mop.com/read_10169365_1_0.html
据教育部消息,2010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28.47万人,2010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13.48万人。 回国与出国之比是:47.3%,比1978年到2005年提高了22.3个百分点。。 47.3%的比例说明,去年学成回国的人数已经接近出国留学人数的一半,也就是近五成。可以预言,要不了几年,也许是明后年,回国的人数就会超过出国人数的一半,这是发展的大趋势。
外国到中国留学的人数剧增。

我倒是觉得无所谓,华人多去点,到时候和平进驻
文章作者是静态看问题的典型。
高中你是优等生,不代表大学你也是优等生。
即便你是优等生,在美国你还是黄皮肤的外国人,你的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你的潜力必将被埋没。随着跑出去的“人才”越来越多,我说的上述情况就会越多。我们只需要稍微想一下,一个如此敌对中国的美国可能容忍大量华人占据美国的关键位置?!无论是企业重要位置还是政府部门关键位置还是科研部门关键位置。
相反,大量“人才”流失后,给了国内更大量的中等人才发挥的空间,他们的才能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可以这样说留在国内的中等人才由于有更多的发挥空间他们所能取得的成就完全可能高于流失的“人才”们。
出国的“人才”们永远无法回避的现实就是:无论你多么地热爱你逃去的那个国家,在那个国家你都永远都是被排斥被怀疑被揶揄的对象,你永远都是那里的二等公民。
温良恭捡让 发表于 2012-7-5 08:59
你拿1978年到2005年的数据出来说事有什么意思?
人家屁股和你做在两边的
不打嘴炮不说空话。努力工作,要比留学不归的同学混得好!
不过我留学出去的同学全部都回来了……
选择留下来还是出国本是一个国家公民的选择权利范围之内的事情,你要你的价值观觉得值你做就是了,没谁拦着你。但是可笑的是,这群人却自以为自己的选择无比正确并且进而认为不做自己这种决定的人都是愚蠢错误的。这叫以自己偏狭的观点来度人。
水要流动才是活水,不流动的水那就是一潭死水。
中国经济发展的30多年里按照文章作者的标准可谓流失“人才”无数,但是中国的经济不是照样腾飞,歼20不是照样试飞了,蛟龙号不是照样下潜7000米,神舟号飞船不是照样人工对接成功,北斗系统不是照样后来居上。
所有那些自诩的“人才”们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了,别以为没了谁地球就转不动了。
中国人还是要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才会有更大的作为。美国再好,你一个外地人加进去永远都跟人家隔一层。而且个人觉得与其坐享其成远不如自己创造出一个美好的国家更有成就感。当然了,个人观点而已。
主要马甲 发表于 2012-7-5 08:27
回国率只占两成 为何中国留学生不回国
分享到:
2011-08-16 09:19  作者:  来源:中国广播网  字号:T ...
78年到05年的总量拿来证明现在留学生回国的比例?
美国这个民族至今还未经历过盛极而衰,但我们经历过,而且又站起来了。
走好!不送。
glwe 发表于 2012-7-4 21:31
其中的一半人又会投入轰轰烈烈的公务员考试中!哈哈!
吐槽很犀利啊
选择留下来还是出国本是一个国家公民的选择权利范围之内的事情,你要你的价值观觉得值你做就是了,没谁拦着 ...
曾经听说过一句,中国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我们班里今年前五没有出国的,出去的也都是打算回国的。
我想起在我国专门演鬼子,家喻户晓的一位日本演员矢野浩二。他不仅娶了个重庆人,而且出生的女儿也给上了中国户口,准备进中国学校学习。带路党的几篇文宣,是挡不住五湖四海的人归化姬汉旧邦的脚步的
我一个高中同学高中毕业后去了加拿大,现在在中石化当个小职员;

我一个大学同学大学毕业后去了澳大利亚,现在在某事业单位当个小职员;

如果说大洋彼岸的中国人也就只有这点本事,那我只能说那都是一群战五渣。
pettywolf 发表于 2012-7-5 14:35
美国这个民族至今还未经历过盛极而衰,但我们经历过,而且又站起来了。
这句话说得好
不过类似白云居士之类的贵宾是听不进去的
人家认为,MD真心很强大
glwe 发表于 2012-7-4 21:31
其中的一半人又会投入轰轰烈烈的公务员考试中!哈哈!
别想当然
有出国背景对考公务员是负加分
这与进企业是不一样的
归根到底其实还是中国经济发展太快了,现在有太多家庭有经济实力支持小孩出国留学;

对于这么多付出巨大努力的家庭而言,任何对于留学行为及其意义的反对或质疑,将激起他们最为激烈的反应,虽然...........
超级鲤鱼 发表于 2012-7-5 00:24
我真心祝他们成功啊,这样的人越多,高考的压力越小,安逸的很
开玩笑吧,这样的人有几个是有能力在高考中杀出血路,喝断独木桥的
cf海丝带 发表于 2012-7-5 15:23
这句话说得好
不过类似白云居士之类的贵宾是听不进去的
人家认为,MD真心很强大
白云居士现在还眼巴巴的等着人家发绿卡给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