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中的周小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3:07:38
http://vpl.vip.qikan.com/text/article.aspx?titleid=yhcq20120315


作者:刘玉佳  字数:1034

来源:炎黄春秋      2012年3期   


周小舟是我的老领导。1949年8月5日长沙和平解放,我就在他领导下工作历五个年头,其中三年是在他身边工作。1959年庐山会议后,周小舟受到错误批判,免除湖南省委第一书记职务,降任浏阳县大瑶公社党委副书记。1962年春节期间,小舟同志住在湖南省委机关宿舍,我去拜访他,他的夫人王宁同志见到我十分激动,说:“这几年像做了一场噩梦。”大家感慨良多,谈起“大跃进”中的事,从傍晚交谈到深夜。小舟同志在“大跃进”中实事求是,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气魄,深深感动了我。时隔半个世纪,至今记忆犹新。
  一、“白旗”调粮救“红旗”
  “大跃进”中,我曾在农村工作。当我反映下面如何虚报粮食产量时,小舟同志说:“1957年我省粮食产量是可靠的,1958年的产量就有虚假。”他又不无激动地说:“你知不知道,我们省是‘白旗’,挨批评。可是得‘红旗’的省还得从我们省里调粮。”但是他没有说调去了多少粮。以后我才知道,1959年外省大批饿死人,而湖南3700万人民免于饥馑,且调出大批粮食支援外省度荒,使千百万人免作饿殍,周小舟功莫大焉。
  “大跃进”造成的全国性大饥荒,饿死的人数以千万计。这场饥荒在1958年冬即有暴露,1959年春全面爆发。“1959年1月,武汉市只剩下够用一天的存粮,为了救急,把从四川运往上海的粮食扣了。”1959年上半年,有的地方已成批饿死人。1959年冬和1960年春,全国各地饥荒尤其严重:重庆市长寿县一个区饿死的就有500多至700人。有的省大量饿死人,许多农户死绝。
  与上述情况形成鲜明对比,湖南省却是另一番风景。1959年四季都有饭吃。生产情况和生活物资供应也较好。1959年湖南省总人口3691,95万,比1958年的3672.72万,不但没有减少,而且略有增加。
  令人刮目相看的是,插“白旗”的湖南粮食比较宽裕。据李瑞山说:“1959年,中央一下子调走我们(湖南)20多亿斤粮食。”这等于100多万吨。按当年每人每日一斤原粮标准,足供500万至600万人吃一年,或1000多万人吃半年。换句话说,足以拯救在饥饿的死亡线上嗷嗷待哺的千百万生灵。可是,湖南人民的这一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随着周小舟挨批判被一笔抹杀而湮灭无闻。
  二、不吹牛皮插“白旗”
  当我谈及高指标放卫星时,周小舟认为:“1958年的卫星是浮夸,吹牛皮。”他说:“1958年浏阳县报称亩产红薯10万斤,谁相信?”他派当时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万达去调查。为了制止浮夸虚报,他给《湖南日报》下了一道命令:“报道粮食亩产超过3000斤,必须经省委批准。”但是,《人民日报》登出亩产稻谷几万斤的消息,他做了一个手势说:“你怎么控制得住?!”原来,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报道湖北省麻城“早稻亩产36900多斤,福建省创花生亩产10500斤纪录”,报载“最高的冬小麦亩产7320斤(河南)、春小麦亩产8585斤(青海)、早稻48925斤(河南)、中稻60400斤(广东)、北方水稻124329斤(天津)、红苕25万斤等”。报纸大量登载高指标,放卫星同时,批评不相信高指标的人是“右倾保守”,是“白旗”。观潮派、秋后算账派的帽子满天飞。湖南省内也不乏“三面红旗”的吹鼓手,“大跃进”的促进派。作为湖南省最高领导人的周小舟要承受多么巨大的压力可想而知。但在一片浮夸声中,湖南始终保持低调,不吹牛皮,挨了批评,插了“白旗”。结果如何?正如罗荣桓于1959年6月5日在一次会上所说:“现在看粮食越紧张,越是去年放卫星的地方;不紧张的倒是去年被插‘白旗’的地方。”罗帅故乡在湖南,当知故乡事。更难得的是:1959年8月11日,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说:“共产风、浮夸风吹遍全国,至少国防部、外交部、湖南省三地未吹遍。”在地方,唯有湖南获此殊荣。
  三、大炼钢铁、及时下马
  1958年,全党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湖南省响应中央号召,出劳力四五百万人,在高山,在平原,在机关和学校广泛建立土高炉,总数达5万多座。突击挖煤、炼焦、烧炭;突击运输。三湘大地,热火朝天。一个四五十万人口的桃江县,有7万多劳力直接参加炼钢、炼铁,建起了土炼铁炉1139座,炼钢炉492座。组织专业运输兵团,劳力最多时达7万多人。全县组织8000多人的林业砍伐兵团,伐木烧炭。4个月里,砍伐森林21万亩,砍掉树木92万立方米,竹材751万根。
  周小舟既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冲天干劲和忘我劳动的热情所感动,也为劳民伤财的局面而担心。另一方面,数千万亩丰收在望的稻谷接近成熟,却无人收割,他寝食难安。他请来炼钢专家、湖南涟钢总工程师,同他一起考察省委大院内的土高炉,向专家求教。专家直言:“这样炼钢,从技术理论、经济效果上是说不通的,不合算的……搞得越多越背时。”周小舟即召集省委其他领导周惠、李瑞山等开会,聆听专家发言,当即研究决定:停止炼铁炼钢。遍布全省的土高炉,其中大多数尚未点火,即全部下马。几百万劳动大军得以回归农业生产第一线,转入抢收抢种。1958年湖南是个罕见的好年景,也得到了好收成。由于不误农时地完成了双抢和冬修水利各项任务,周小舟同周惠在庐山会议上谈到“湖南情况比邻省要好,原因是3万个小土炉没有点火……”。
  四、撤公共食堂,敢为天下先
  1959年4月29日至5月27日,周小舟到湘西5个地区的15个县,首先考察农业生产。后来他发现农民群众生活方面的问题更突出,便对公共食堂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并在常德地区的慈利县做了整顿食堂的试点。周小舟指出公共食堂的矛盾很多,不得人心,反对的人占大多数。他认为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是办不好食堂的。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他认为供给制是刮共产风的关键所在。他毅然决然建议做解散公共食堂的试点。周小舟在视察大庸县城郊的食堂后对县委书记说:菜这么差,清汤寡水,叫群众怎么生活。你们让群众敞开思想,讨论公共食堂是办还是散,下去办个试点摸一摸。周小舟在自治州听到古丈县委书记汇报:拥护公共食堂的人至少有60%至70%。他觉得不可置信,便以商量的口气说:你回去后,能不能搞一个解散食堂的试点,摸摸真实情况。一石击起千层浪,湘西各地一些食堂闻风而散。慈利县五天之内解散了1366个食堂,占该县食堂总数四分之一。退出食堂的农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38.4%。
  为在湖南全省整顿好公共食堂,周小舟向省委提出三条建议:(一)群众愿意,办得好的,继续办下去。现有的少数大食堂必须坚决分小;(二)群众愿意回家做饭的,听其自愿;(三)一般地提倡农忙食堂和工地食堂。
  周小舟撤公共食堂的建议和实践,顺民意,得民心,有利于改善群众生活、促进农业生产,毋庸置疑。不料时过3月,庐山会议结束,周小舟遭错误批斗,撤公共食堂成了强加于他的“右倾反 党活动”之一——“撤公共食堂是挖社会主义墙脚”。公共食堂被标榜为“社会主义阵地”,“有助于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为了巩固人民公社,必须办好食堂”。已经解散了的食堂又被恢复起来。
  1961年春,毛泽东派到湖南的调查组,由他的秘书胡乔木率领,在湘潭韶山对公共食堂进行深入调查后,向毛泽东书面汇报,群众对公共食堂的意见最大,并明确指出,大多数食堂实际上已经成了发展生产的一个障碍。毛泽东同意他们在当地作解散食堂的试点。1961年6月,中共中央制定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在生产队办不办食堂,完全由社员讨论决定。”随后,中央正式通知解散食堂,比周小舟撤公共食堂晚两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五、生为人民,死为人民
  1959年7月2日,庐山会议开始。由于会前毛泽东视察了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对湖南的工作颇为称赞,湖南省委对当时形势概括为三句话:“成绩很大,问题不少,前途光明。”被接纳为会议方针。7月3日,毛泽东给周小舟和胡乔木写信,将《到韶山》、《登庐山》诗稿寄他们征求意见。这两首诗便由周小舟传播开来。7月14日,根据毛泽东意见,印发了《会议纪要》(草稿)。周小舟、李锐和胡乔木是毛泽东指定的主要起草人。在会议期间,毛泽东多次找周小舟、周惠和李锐谈话,在7月11日夜晚的谈话中,毛泽东认为1958年的问题主要在综合平衡上。周小舟说:“高指标是,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周小舟走到了他生命路程中的顶峰。不幸的是,由于周小舟与彭德怀的往来,以及导致彭德怀写那封万言书,形势急转直下。7月23日,毛泽东作长篇讲话,突然发动对彭德怀的批判斗争。昨日功臣,今朝祸首。庐山会议由纠左转向反右,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被定性为“右倾机会主义集团”。9月15日,中共湖南省委扩大会议根据中共八届八中全会的决议,做出《关于周小舟同志右倾反党活动的决议》撤销了周小舟省委第一书记的职务。
  我一直坚信周小舟决不会反党。那时我也坚信党中央的决定英明正确。因此,我问周小舟他在庐山会议到底有什么错。小舟同志沉思片刻,很平静地答道:“历史会作出结论的。”
  在告别小舟同志约4个月后,1962年6月,他离开奋斗13年的湖南,南下广州,任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副院长,在十年浩劫中因受“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于1966年12月25日晚含冤逝世,年仅54岁,正当盛年。
http://vpl.vip.qikan.com/text/article.aspx?titleid=yhcq20120315


作者:刘玉佳  字数:1034

来源:炎黄春秋      2012年3期   


周小舟是我的老领导。1949年8月5日长沙和平解放,我就在他领导下工作历五个年头,其中三年是在他身边工作。1959年庐山会议后,周小舟受到错误批判,免除湖南省委第一书记职务,降任浏阳县大瑶公社党委副书记。1962年春节期间,小舟同志住在湖南省委机关宿舍,我去拜访他,他的夫人王宁同志见到我十分激动,说:“这几年像做了一场噩梦。”大家感慨良多,谈起“大跃进”中的事,从傍晚交谈到深夜。小舟同志在“大跃进”中实事求是,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气魄,深深感动了我。时隔半个世纪,至今记忆犹新。
  一、“白旗”调粮救“红旗”
  “大跃进”中,我曾在农村工作。当我反映下面如何虚报粮食产量时,小舟同志说:“1957年我省粮食产量是可靠的,1958年的产量就有虚假。”他又不无激动地说:“你知不知道,我们省是‘白旗’,挨批评。可是得‘红旗’的省还得从我们省里调粮。”但是他没有说调去了多少粮。以后我才知道,1959年外省大批饿死人,而湖南3700万人民免于饥馑,且调出大批粮食支援外省度荒,使千百万人免作饿殍,周小舟功莫大焉。
  “大跃进”造成的全国性大饥荒,饿死的人数以千万计。这场饥荒在1958年冬即有暴露,1959年春全面爆发。“1959年1月,武汉市只剩下够用一天的存粮,为了救急,把从四川运往上海的粮食扣了。”1959年上半年,有的地方已成批饿死人。1959年冬和1960年春,全国各地饥荒尤其严重:重庆市长寿县一个区饿死的就有500多至700人。有的省大量饿死人,许多农户死绝。
  与上述情况形成鲜明对比,湖南省却是另一番风景。1959年四季都有饭吃。生产情况和生活物资供应也较好。1959年湖南省总人口3691,95万,比1958年的3672.72万,不但没有减少,而且略有增加。
  令人刮目相看的是,插“白旗”的湖南粮食比较宽裕。据李瑞山说:“1959年,中央一下子调走我们(湖南)20多亿斤粮食。”这等于100多万吨。按当年每人每日一斤原粮标准,足供500万至600万人吃一年,或1000多万人吃半年。换句话说,足以拯救在饥饿的死亡线上嗷嗷待哺的千百万生灵。可是,湖南人民的这一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随着周小舟挨批判被一笔抹杀而湮灭无闻。
  二、不吹牛皮插“白旗”
  当我谈及高指标放卫星时,周小舟认为:“1958年的卫星是浮夸,吹牛皮。”他说:“1958年浏阳县报称亩产红薯10万斤,谁相信?”他派当时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万达去调查。为了制止浮夸虚报,他给《湖南日报》下了一道命令:“报道粮食亩产超过3000斤,必须经省委批准。”但是,《人民日报》登出亩产稻谷几万斤的消息,他做了一个手势说:“你怎么控制得住?!”原来,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报道湖北省麻城“早稻亩产36900多斤,福建省创花生亩产10500斤纪录”,报载“最高的冬小麦亩产7320斤(河南)、春小麦亩产8585斤(青海)、早稻48925斤(河南)、中稻60400斤(广东)、北方水稻124329斤(天津)、红苕25万斤等”。报纸大量登载高指标,放卫星同时,批评不相信高指标的人是“右倾保守”,是“白旗”。观潮派、秋后算账派的帽子满天飞。湖南省内也不乏“三面红旗”的吹鼓手,“大跃进”的促进派。作为湖南省最高领导人的周小舟要承受多么巨大的压力可想而知。但在一片浮夸声中,湖南始终保持低调,不吹牛皮,挨了批评,插了“白旗”。结果如何?正如罗荣桓于1959年6月5日在一次会上所说:“现在看粮食越紧张,越是去年放卫星的地方;不紧张的倒是去年被插‘白旗’的地方。”罗帅故乡在湖南,当知故乡事。更难得的是:1959年8月11日,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说:“共产风、浮夸风吹遍全国,至少国防部、外交部、湖南省三地未吹遍。”在地方,唯有湖南获此殊荣。
  三、大炼钢铁、及时下马
  1958年,全党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湖南省响应中央号召,出劳力四五百万人,在高山,在平原,在机关和学校广泛建立土高炉,总数达5万多座。突击挖煤、炼焦、烧炭;突击运输。三湘大地,热火朝天。一个四五十万人口的桃江县,有7万多劳力直接参加炼钢、炼铁,建起了土炼铁炉1139座,炼钢炉492座。组织专业运输兵团,劳力最多时达7万多人。全县组织8000多人的林业砍伐兵团,伐木烧炭。4个月里,砍伐森林21万亩,砍掉树木92万立方米,竹材751万根。
  周小舟既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冲天干劲和忘我劳动的热情所感动,也为劳民伤财的局面而担心。另一方面,数千万亩丰收在望的稻谷接近成熟,却无人收割,他寝食难安。他请来炼钢专家、湖南涟钢总工程师,同他一起考察省委大院内的土高炉,向专家求教。专家直言:“这样炼钢,从技术理论、经济效果上是说不通的,不合算的……搞得越多越背时。”周小舟即召集省委其他领导周惠、李瑞山等开会,聆听专家发言,当即研究决定:停止炼铁炼钢。遍布全省的土高炉,其中大多数尚未点火,即全部下马。几百万劳动大军得以回归农业生产第一线,转入抢收抢种。1958年湖南是个罕见的好年景,也得到了好收成。由于不误农时地完成了双抢和冬修水利各项任务,周小舟同周惠在庐山会议上谈到“湖南情况比邻省要好,原因是3万个小土炉没有点火……”。
  四、撤公共食堂,敢为天下先
  1959年4月29日至5月27日,周小舟到湘西5个地区的15个县,首先考察农业生产。后来他发现农民群众生活方面的问题更突出,便对公共食堂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并在常德地区的慈利县做了整顿食堂的试点。周小舟指出公共食堂的矛盾很多,不得人心,反对的人占大多数。他认为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是办不好食堂的。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他认为供给制是刮共产风的关键所在。他毅然决然建议做解散公共食堂的试点。周小舟在视察大庸县城郊的食堂后对县委书记说:菜这么差,清汤寡水,叫群众怎么生活。你们让群众敞开思想,讨论公共食堂是办还是散,下去办个试点摸一摸。周小舟在自治州听到古丈县委书记汇报:拥护公共食堂的人至少有60%至70%。他觉得不可置信,便以商量的口气说:你回去后,能不能搞一个解散食堂的试点,摸摸真实情况。一石击起千层浪,湘西各地一些食堂闻风而散。慈利县五天之内解散了1366个食堂,占该县食堂总数四分之一。退出食堂的农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38.4%。
  为在湖南全省整顿好公共食堂,周小舟向省委提出三条建议:(一)群众愿意,办得好的,继续办下去。现有的少数大食堂必须坚决分小;(二)群众愿意回家做饭的,听其自愿;(三)一般地提倡农忙食堂和工地食堂。
  周小舟撤公共食堂的建议和实践,顺民意,得民心,有利于改善群众生活、促进农业生产,毋庸置疑。不料时过3月,庐山会议结束,周小舟遭错误批斗,撤公共食堂成了强加于他的“右倾反 党活动”之一——“撤公共食堂是挖社会主义墙脚”。公共食堂被标榜为“社会主义阵地”,“有助于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为了巩固人民公社,必须办好食堂”。已经解散了的食堂又被恢复起来。
  1961年春,毛泽东派到湖南的调查组,由他的秘书胡乔木率领,在湘潭韶山对公共食堂进行深入调查后,向毛泽东书面汇报,群众对公共食堂的意见最大,并明确指出,大多数食堂实际上已经成了发展生产的一个障碍。毛泽东同意他们在当地作解散食堂的试点。1961年6月,中共中央制定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在生产队办不办食堂,完全由社员讨论决定。”随后,中央正式通知解散食堂,比周小舟撤公共食堂晚两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五、生为人民,死为人民
  1959年7月2日,庐山会议开始。由于会前毛泽东视察了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对湖南的工作颇为称赞,湖南省委对当时形势概括为三句话:“成绩很大,问题不少,前途光明。”被接纳为会议方针。7月3日,毛泽东给周小舟和胡乔木写信,将《到韶山》、《登庐山》诗稿寄他们征求意见。这两首诗便由周小舟传播开来。7月14日,根据毛泽东意见,印发了《会议纪要》(草稿)。周小舟、李锐和胡乔木是毛泽东指定的主要起草人。在会议期间,毛泽东多次找周小舟、周惠和李锐谈话,在7月11日夜晚的谈话中,毛泽东认为1958年的问题主要在综合平衡上。周小舟说:“高指标是,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周小舟走到了他生命路程中的顶峰。不幸的是,由于周小舟与彭德怀的往来,以及导致彭德怀写那封万言书,形势急转直下。7月23日,毛泽东作长篇讲话,突然发动对彭德怀的批判斗争。昨日功臣,今朝祸首。庐山会议由纠左转向反右,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被定性为“右倾机会主义集团”。9月15日,中共湖南省委扩大会议根据中共八届八中全会的决议,做出《关于周小舟同志右倾反党活动的决议》撤销了周小舟省委第一书记的职务。
  我一直坚信周小舟决不会反党。那时我也坚信党中央的决定英明正确。因此,我问周小舟他在庐山会议到底有什么错。小舟同志沉思片刻,很平静地答道:“历史会作出结论的。”
  在告别小舟同志约4个月后,1962年6月,他离开奋斗13年的湖南,南下广州,任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副院长,在十年浩劫中因受“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于1966年12月25日晚含冤逝世,年仅54岁,正当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