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行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9:55:00


   交流一下来自《战术史纲要》(卢林)中的“支撑点式环形防御阵地样式的出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防御作战中,出现了支撑点式环形防御阵地。我们知道,在此以前防御阵地经历了基点式防御阵地,

线式防御阵地和梯次防御阵地三种阵地样式。同时我们还知道,这地样式主要是随着进攻的方式和手段的变化而变化。

支撑点环形防御阵地样式,就是在以坦克为核心的梯次快速集群战术德严重挑战的情况下,从梯次防御阵地的

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支撑点式环形防御阵地,最早出现在苏军抗击德国侵略者的绵长的战线上。苏军在战争初期,

防御阵地一般只构筑一些主要的防御地带,而且营与营的防御地域相互隔绝,带有一种基点式防御的性质,

阵地上只有一些散兵坑和火器掩体,没有堑壕和交通壕。每公里正面不超过2-3门火炮,各种反坦克火器

通常分散在宽大正面上,并且没有纵深,这种过时的阵地体系,在德军凶猛的装甲洪流面前毫无抵抗力量,

更为严重的是使苏军部队屡遭分割包围,损失惨重。这种窘况,迫切需要苏军改造阵地结构,寻求对付坦

克集群快速猛攻的新对策。在苏军以梯次防御阵地样式改造整个阵地体系的同时,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的集团军,

沿明斯克公路一线在某些受坦克威胁较大的方向上,组织了一些反坦克支撑点。这种支撑点共建立了37个,

纵深达25公里,每个支撑点有2-7门火炮。尽管仅仅依靠这些粗糙的支撑点难以挡住德军的坦克,但是反坦克

支撑点在一开始就显示出巨大作用。

    反坦克支撑点的出现引起苏军最高统帅部的重视,他们发出号召,要求各部队在受坦克威胁较大的方向上

建立反坦克支撑点,而不要沿一线平均使用反坦克武器。(靠,怪不得输得惨,平分兵力不是大忌么。)从此,

反坦克支撑点得到了广泛运用。在1941年底-1942年初的莫斯科保卫战中,苏军的每个反坦克支撑点已增至

3-4门以上火炮,和2-3支反坦克机枪。同年October,在罗斯托夫防御战斗中,在一天半时间里,由于苏军

各支撑点的阻击,德军用于进攻的100辆Tank就损失80辆。反坦克支撑点的抗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卫国战争初期,由于苏军十分缺乏反坦克武器,支撑点及其整个防御组织上还有寻多缺陷,只要德军在

进攻中采用更为深远的战斗队形,就很容易迂回绕过独立的反坦克支撑点,甚至包围和封锁他们。

(相比线式防御,支撑点就是集中兵力,留下缺口嘛。)对此,苏军做了一系列改进,把反坦克支撑点

同步兵连得防御阵地连接起来,形成整体;将数个支撑点连接成规模更大的营防坦克枢纽部和反坦克地域。

同时在这些阵地体系内还建立了反坦克预备队,实施广泛的兵力机动,使固定的支撑点具有了运动性。

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支撑点防御阵地体系又有了新发展。为抗击敌步坦“多路,多方向”进攻,

出现了反坦克支撑点与步兵防御阵地相结合的环形防御体系。所谓环形防御,就是具有一定纵深,

恩能够从各个方向抗击敌人的防御阵地。战争临将结束时,苏军的防御阵地样式日趋完善,连得防御

阵地内普遍构筑了反坦克支撑点,营的防御地域内已有2-3个这样的支撑点,均构成环形防御。从此,

支撑点式环形防御阵地成了防御的基本样式。




    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阵地有如下特点:1整个防御具有多方向的战斗能力;2支撑点在“环形”

体系中起着支柱的作用;3由于建立了反坦克预备队和快速障碍设置队,环形阵地内具有机动作战能力;

4由于在阵前设置了防坦克防步兵障碍场,环形阵地具有了火力+障碍相结合的能力;5由于在遮蔽阵地

配备了大量炮兵,各阵地间隙有了可靠的火力掩护;6最重要的,该阵地能够防步兵进攻,防坦克进攻,

还能防步坦协同进攻。以上1号和6号特点是其他任何阵地样式所不具备的。

    (卢林:《战术史纲要》)

    话外音:知道目前为止,至少我国的战术指导仍然是依托上述的支撑点防御进行的,

不过是加上少数新一代装备的战术运用;更值得怀疑的是,我们的进攻指导思想中会将假想敌的

防御样式设置成该种样式。其实从战术史的发展来看,新装备是产生新战术的主要来源,

在目前和未来战场上出现了上世纪中期大相径庭的装备,早已激发了西方国家的战术改进,

比如美军具有代表性的空地一体化、海空联合、精确打击、和非接触作战(个人认为最有特色。。),

支撑点阵地的价值就很可能缩水。毕竟该阵地是坦克为主的机械化时代的产物。《纲要》一书截稿与1986年,

作者尽描述到当时的现状。可是了解我军今日现状的人反观该书的描述,

应该能看到我们发展革新速度的迂腐与闭塞。部队在装备更新上远快于战法更新,这主要是由于缺少实战,

而在训练中又没有真正对抗。在这种局面下,

模拟训练的作用应该是及其重要的,也是我们OH一行人可以有所作为的吧。

   交流一下来自《战术史纲要》(卢林)中的“支撑点式环形防御阵地样式的出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防御作战中,出现了支撑点式环形防御阵地。我们知道,在此以前防御阵地经历了基点式防御阵地,

线式防御阵地和梯次防御阵地三种阵地样式。同时我们还知道,这地样式主要是随着进攻的方式和手段的变化而变化。

支撑点环形防御阵地样式,就是在以坦克为核心的梯次快速集群战术德严重挑战的情况下,从梯次防御阵地的

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支撑点式环形防御阵地,最早出现在苏军抗击德国侵略者的绵长的战线上。苏军在战争初期,

防御阵地一般只构筑一些主要的防御地带,而且营与营的防御地域相互隔绝,带有一种基点式防御的性质,

阵地上只有一些散兵坑和火器掩体,没有堑壕和交通壕。每公里正面不超过2-3门火炮,各种反坦克火器

通常分散在宽大正面上,并且没有纵深,这种过时的阵地体系,在德军凶猛的装甲洪流面前毫无抵抗力量,

更为严重的是使苏军部队屡遭分割包围,损失惨重。这种窘况,迫切需要苏军改造阵地结构,寻求对付坦

克集群快速猛攻的新对策。在苏军以梯次防御阵地样式改造整个阵地体系的同时,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的集团军,

沿明斯克公路一线在某些受坦克威胁较大的方向上,组织了一些反坦克支撑点。这种支撑点共建立了37个,

纵深达25公里,每个支撑点有2-7门火炮。尽管仅仅依靠这些粗糙的支撑点难以挡住德军的坦克,但是反坦克

支撑点在一开始就显示出巨大作用。

    反坦克支撑点的出现引起苏军最高统帅部的重视,他们发出号召,要求各部队在受坦克威胁较大的方向上

建立反坦克支撑点,而不要沿一线平均使用反坦克武器。(靠,怪不得输得惨,平分兵力不是大忌么。)从此,

反坦克支撑点得到了广泛运用。在1941年底-1942年初的莫斯科保卫战中,苏军的每个反坦克支撑点已增至

3-4门以上火炮,和2-3支反坦克机枪。同年October,在罗斯托夫防御战斗中,在一天半时间里,由于苏军

各支撑点的阻击,德军用于进攻的100辆Tank就损失80辆。反坦克支撑点的抗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卫国战争初期,由于苏军十分缺乏反坦克武器,支撑点及其整个防御组织上还有寻多缺陷,只要德军在

进攻中采用更为深远的战斗队形,就很容易迂回绕过独立的反坦克支撑点,甚至包围和封锁他们。

(相比线式防御,支撑点就是集中兵力,留下缺口嘛。)对此,苏军做了一系列改进,把反坦克支撑点

同步兵连得防御阵地连接起来,形成整体;将数个支撑点连接成规模更大的营防坦克枢纽部和反坦克地域。

同时在这些阵地体系内还建立了反坦克预备队,实施广泛的兵力机动,使固定的支撑点具有了运动性。

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支撑点防御阵地体系又有了新发展。为抗击敌步坦“多路,多方向”进攻,

出现了反坦克支撑点与步兵防御阵地相结合的环形防御体系。所谓环形防御,就是具有一定纵深,

恩能够从各个方向抗击敌人的防御阵地。战争临将结束时,苏军的防御阵地样式日趋完善,连得防御

阵地内普遍构筑了反坦克支撑点,营的防御地域内已有2-3个这样的支撑点,均构成环形防御。从此,

支撑点式环形防御阵地成了防御的基本样式。




    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阵地有如下特点:1整个防御具有多方向的战斗能力;2支撑点在“环形”

体系中起着支柱的作用;3由于建立了反坦克预备队和快速障碍设置队,环形阵地内具有机动作战能力;

4由于在阵前设置了防坦克防步兵障碍场,环形阵地具有了火力+障碍相结合的能力;5由于在遮蔽阵地

配备了大量炮兵,各阵地间隙有了可靠的火力掩护;6最重要的,该阵地能够防步兵进攻,防坦克进攻,

还能防步坦协同进攻。以上1号和6号特点是其他任何阵地样式所不具备的。

    (卢林:《战术史纲要》)

    话外音:知道目前为止,至少我国的战术指导仍然是依托上述的支撑点防御进行的,

不过是加上少数新一代装备的战术运用;更值得怀疑的是,我们的进攻指导思想中会将假想敌的

防御样式设置成该种样式。其实从战术史的发展来看,新装备是产生新战术的主要来源,

在目前和未来战场上出现了上世纪中期大相径庭的装备,早已激发了西方国家的战术改进,

比如美军具有代表性的空地一体化、海空联合、精确打击、和非接触作战(个人认为最有特色。。),

支撑点阵地的价值就很可能缩水。毕竟该阵地是坦克为主的机械化时代的产物。《纲要》一书截稿与1986年,

作者尽描述到当时的现状。可是了解我军今日现状的人反观该书的描述,

应该能看到我们发展革新速度的迂腐与闭塞。部队在装备更新上远快于战法更新,这主要是由于缺少实战,

而在训练中又没有真正对抗。在这种局面下,

模拟训练的作用应该是及其重要的,也是我们OH一行人可以有所作为的吧。


本想好好说两句,不过看到文中中英混杂的莫名文风就没兴致了。
真要讨论过时与否,烦请列些现在的“新型防御战术”再说。如果只知堆砌美军那些名词就算了。

本想好好说两句,不过看到文中中英混杂的莫名文风就没兴致了。
真要讨论过时与否,烦请列些现在的“新型防御战术”再说。如果只知堆砌美军那些名词就算了。
楼主是好意,二楼冷语不妥撒

感谢楼主的文章,我稍微做了版面的更改更易阅读。

希望你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建议和知识。Thank you
为什么发图都要权限啊。。。发个链接图吧:加了一张手绘的支撑点示意图。
其实个人专长是侦察,对阵地部署并不精通,但因为“阵地”是侦察的对象所以抛砖引玉罢。。。


不比小网站小论坛,超大是一个广告比较多的著名军事论坛,对于新入会员的确要求严格一些。否则会对服务器资源造成比较大的压力,也不便于管理。

关于发图权限我是没有权利修改的,只能外链了。我个人觉得外链比内链还要快,可能是联通线路的原因。

另外你发的文章针对的战术层级比较高,而半月行动目前适宜模拟的仅仅在班排和战术分队级别,所以还希望能有些这方面的文章。

不比小网站小论坛,超大是一个广告比较多的著名军事论坛,对于新入会员的确要求严格一些。否则会对服务器资源造成比较大的压力,也不便于管理。

关于发图权限我是没有权利修改的,只能外链了。我个人觉得外链比内链还要快,可能是联通线路的原因。

另外你发的文章针对的战术层级比较高,而半月行动目前适宜模拟的仅仅在班排和战术分队级别,所以还希望能有些这方面的文章。
苏军在41年7月后,加强了防御点的火力,以防坦克炮来说,一门炮增加3个炮位点,3门炮组成一个火力打击点,如此的3个火炮点每个间隔1~2公里组成反坦克火炮支撑面,给予德军大量杀伤。
支撑点作战,也是防御作战的一种,防御阵地主次分明,火力布置相对集中,单一。
支撑点作战,在二战时就以经被证明为是可以被突破,43年苏军反攻,苏联一个方面军,所辖部队不分主次,不分梯队 ,对德军以多个支撑点组成的防御面进行快速贯穿攻击,短短几天就让德军损失十几万人。
支撑点作战不仅是大规模兵团级别的。也可是小班组样式的作战
老山防御作战时,我军采用的也是支撑点战术,阵地设成3层或多层,从下向上,为,单兵潜伏哨或猫耳洞里的一个班组或战斗小组,向上或相邻为另一个班组,相互犬牙相扣,以各个人员,小组,班组形成防御作战的点和面,最后以重机枪 无后坐力炮,40火阵地 等为支援火力。
霉菌的支撑点防御是坚守要点时使用,往往需要提前数天构筑工事,需要配属大量工兵力量
直至现在,他也是被写进霉菌条令的
讲讲现代战争中的防御战术呗
pengdongqing 发表于 2013-5-10 11:03
讲讲现代战争中的防御战术呗
啊,现代战争的都是机动防御(或运动防御)了,并且非线式特征很强啊。不过伊拉克战争中老萨用的应该是支撑点防御(以城市为支撑点吧),结果还是很不尽如人意的~
学习一下
你加油吧!!!
好详细的解释,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