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共欣赏----张维为:在牛津大学谈中国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3:07:24


[img=500,377][/img]
编者按:2012年6月20日,英国牛津大学中国中心为张维为教授的《中国震撼》一书举行了专场研讨会。研讨会上,张维为教授做题为“中国: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的主旨演讲。本站全文首发演讲内容。

张维为:非常感谢牛津大学中国中心为我的《中国震撼》英文版(the China Wave: Rise of a Civilizational State)举行这么一个发布仪式和研讨会,也非常高兴有机会再次来到牛津大学。20年前我曾在这里做过访问学者,度过了一段令人难忘的时光,牛津大学强烈的历史感和浓厚的思辨氛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帮助我形成自己研究中国发展模式的一些思路。这次你们又安排我住在牛津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学院底楼有学院之子大诗人雪莱躺在湖边“安睡”的雕塑。雪莱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诗人,他的著名诗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曾鼓舞过无数中国仁人志士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英勇奋斗。过去的30年中,这些诗句又鼓舞了无数投入中国改革开放大业的人们,激励他们克服了改革开放过程中许多艰险,这一切为今天中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雪莱住在楼下,我住在楼上,这种感觉无比奇妙。无疑,英国人的历史感在这里得到了最佳体现。这使我想到了今天我要讲的内容,和英国人一样,中华民族也是一个历史感极强的民族。如果说“雪莱住在楼下,我住在楼上”体现了英国文化的历史传承,那么在中国,孔子两千多年前的论著,今天多数中国人还可以阅读其原文,则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中国今天的崛起离不开这种伟大的历史传承。

中国的崛起是21世纪最重要的国际事件,但我们也知道外部世界,特别是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并不充分。我接触过很多对中国了解甚少的西方人,在他们的感觉中,中国大致就是一个放大了的东德,正在等待一场颜色革命。他们还认为哪些所谓的持不同政见者代表了中国的未来。今天中午,牛津大学把名誉博士学位授予缅甸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季,这里就有人问我中国会不会也走上西方指引的政治道路。我坦率地告诉他,我去过缅甸,这个国家的治理水平比中国落后至少40年,换上西方政治模式来治理缅甸,结果也不会好。我走访过100多个国家,绝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模式,基本上是两种结局:一种是从希望到失望,一种是从希望到绝望,所以我感谢了他的好意,并告诉他中国还会继续走自己的路,而不是缅甸的路,也不是埃及的路。埃及革命爆发后,我就说过,“埃及之春”将演变成“埃及之冬”,现在这种前景似乎变得日益清晰。

其实西方模式在西方本身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今天希腊的破产到西班牙和美国的危机都说明了这一点。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不久前套用林肯总统的名言“民有、民治、民享”,说美国民主已经蜕变成了“1%有、1%治、1%享”。几乎所有民调都表明西方国家的民众对自己政府的支持率都很低,政府的表现远远低于本国人民的期待,也低于中国民众对自己政府的支持率。这些情况说明西方自己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还任重道远。

过去30多年,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做了无数悲观的预测,无数次地预测中国将走向崩溃,但结果证明都是错的,中国没有崩溃,而是迅速崛起。西方对中国不断误判的深层次原因是其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偏见。一旦他们能够尊重事实,能够摆脱意识形态的偏见,他们会看到中国过去30多年发生的变化是人类历史上一场最伟大的经济和社会革命,5亿多人脱离了贫困,约占整个整个世界脱贫人数的百分之七十。这个成就奠定了中国今天的崛起,它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包括英国在内的整个外部世界。

我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中国的变革。在座的大都是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一定听说过中国民间结婚有“三大件”之说。在上世纪70年代到时候,“三大件”还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到了80年代,已经是“冰箱、彩电、洗衣机”;到了90年代,则成了“空调、电脑、录像机”;进入21世纪后,已经变成了“房子、车子、票子”。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经历过这么快的财富增长。当然我也要向大家表示歉意,因为这是一个过于“物质主义”的例子。但一个曾经上千年领先世界的国家,一落千丈后贫穷了二三百年,然后在过去三十多年中又迅速致富,“物质主义”一时抬头恐怕也在所难免。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文化建设也会赶上来的,中国的文化底蕴为这种文化建设和中国自己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迅速发展的中国自然也有自己的各种问题,有的问题还相当严重,而且不容易解决。我们可以把今天中国的崛起和当年英国的崛起做一个比较,英国崛起的时候,英国本土人口才一千多万人,但它已经有了比自己领土大几十倍的庞大的殖民地,英国可以把自己的问题都“出口”到外部世界,例如,把罪犯“出口”到澳大利亚,把失业者“出口”到非洲,把持不同政见者“出口”到美洲,而中国已经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却只能在自己内部消化伴随国家迅速崛起而带来的各种问题。但过去30年的实践已证明,中国可以应对这些挑战。尽管中国存有各种问题,但中国总体的成功是确切的,而这种成功的关键是中国国家的性质和中国的发展模式。

中国不是一个放大的东德,也不是另外一个普通国家,而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明型国家。中国是一个集5000年连续文明和超大型现代国家为一体的国家。我这里可以使用一个不太准确的比方:这有点像古罗马帝国一直没有灭亡,一直延续到今天,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在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领导下,实现了现代化转型,其地域、传统、文化等巨大的内部差异都可以和平共处于一体,大家都使用一种语言:拉丁语。

文明型国家是长期历史进程中“百国之和”的产物。这也是为什么我在《中国震撼》一书中反复强调,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如果采用西方今天的政治制度的话,将变得无法治理,将走向分裂和解体。其实不光是中国,即使是人口只有中国三分之一的欧盟今天也无法实行西方的多党制和一人一票来选举欧盟“总统”。如果这样做的话,欧盟要么解体,要么成为一个没有任何决策力和执行力的空架子。

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中国是四个超级因素的复合体,即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丰富的文化积淀。以人口为例,2012年中国一个春运就有31亿人次上路,这大约等于把整个南、北美洲、整个欧洲、非洲、俄罗斯、日本的人口都在一个月里挪动一下。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面临这样人口规模带来的巨大挑战和机遇。

中国是一个大陆,具有一个洲的规模,内部区域差异性巨大。中国在人类几乎所有知识领域内都有数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国文化的丰富性也是举世罕见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餐饮的丰富性。欧洲最丰富的菜系是法国菜,但我个人以为中国八大菜系中的任何一个菜系,其丰富型和多向性可能都超过了法国菜系,换言之,法国菜系是法兰西一个民族文化的产物,而八大菜系是中国“百国之和”文明型国家的文化产物,所以其丰富性和复杂性举世罕见。其实中国社会方方面面都体现了这种巨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既是中国政治治理最难的地方,也是中国崛起最精彩的地方。

中国文明型国家的“四超”特征实际上已经规范了中国的发展路径,规范了中国模式的所有特点。中国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实践理性,也就是在“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本本主义,不断总结和汲取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教训,推动大胆而又慎重的体制改革和创新。这种谨慎探索,尊重事实,不断试错的改革方针符合中国幅员辽阔、情况复杂的国情。这种实践理性和英国人崇尚的经验主义哲学有共通之处:大卫• 休默一直质疑纯理性因果推理的可靠性;埃德蒙•伯克反复强调一国的政治体制应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历史传统;伯特兰•罗素大力提倡“唯事实”,即“事实是什么?事实所证实的真理是什么?”。如果这些伟大的哲学家今天仍健在的话,他们会理解今天的中国。

在实践理性的指导下,中国坚持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放最为优先的位置,并取得了人类扶贫史上的最大成绩;中国坚持了渐进改革,拒绝休克疗法,改革不求十全十美,但求不断纠错,持续渐进;中国坚持了对外开放,汲取别人之长,同时也延续自己的传统,特别是通过一个比较中性的、强势的、有为的政府来推动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中国还确立了混合经济模式,即发挥市场支配资源的效率,也发挥社会主义保证宏观平衡的优势,使中国经济出现了长达三十多年的持续增长,这个趋势我看还会继续下去。

实践理性使中国较好地避免了政治浪漫主义和经济浪漫主义,避免了一个又一个政治和经济陷阱,特别是避免了休克疗法、全盘私有化、金融危机、伪“民主化”导致的国家解体等重大陷阱,实现了中国今天的全面崛起。

中国模式的相对成功确实对西方模式形成了某种挑战,从政治上看, 中国模式最终可能会给世界带来一种范式变化,即从“民主与专制”的分析范式转向“良政与劣政”的分析范式,而良政可以是西方的制度,如瑞士(尽管不少瑞士人不同意),也可以是非西方的制度,如新加坡、香港。中国大陆虽有各种问题,但总体上的治理水平远远高于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同样,劣政也可以是西方制度,如海地、伊拉克、蒙古、乌克兰、希腊等,也可以是非西方制度,如缅甸等。中国模式将激励越来越多的国家大胆探索自己的道路,进行体制创新,追求良政善治。

中国确实在迅速的崛起。今天越来越多经济学家倾向于认为中国将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内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我自己估计届时中国中产阶层的人数将是美国人口的两倍。中国的发展模式虽然有自己的缺陷,但它是国际激烈竞争的产物,还在不断完善之中。它充满生命力,可以和西方模式、美国模式竞争。

其实,西方也没有必要害怕中国模式。和经济增长一样,发展模式的竞争并非零和游戏,而是可以双赢的,就像西方已经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获益良多。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国已经从西方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还在学习,以后还要继续学习,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也发挥了自己的传统和优势,在中西高度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了越来越多自己的东西。西方不妨也可以如邓小平所说“解放思想”一下,尝试从中国的成功中汲取有益的经验。这将有助于避免误判中国的未来,也可以丰富我们共同的智慧,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棘手的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如消除贫困,创造就业,避免金融危机,防止文明冲突等。

去年这个时候,我曾经在上海和《历史的终结和最后之人》作者福山教授有过一场关于中国模式的辩论,我坦率地告诉他,历史没有终结,也不会终结,如果一定要说终结的话,那只能是“历史终结论”的终结,而且这种终结对中国有好处,对西方本身也有好处,对整个人类都有好处,因为整个人类都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更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w w w.guancha.cn/html2/49898/2012/06/28/81424.shtml
W中间空格去掉,没办法发链接

[img=500,377][/img]
编者按:2012年6月20日,英国牛津大学中国中心为张维为教授的《中国震撼》一书举行了专场研讨会。研讨会上,张维为教授做题为“中国: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的主旨演讲。本站全文首发演讲内容。

张维为:非常感谢牛津大学中国中心为我的《中国震撼》英文版(the China Wave: Rise of a Civilizational State)举行这么一个发布仪式和研讨会,也非常高兴有机会再次来到牛津大学。20年前我曾在这里做过访问学者,度过了一段令人难忘的时光,牛津大学强烈的历史感和浓厚的思辨氛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帮助我形成自己研究中国发展模式的一些思路。这次你们又安排我住在牛津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学院底楼有学院之子大诗人雪莱躺在湖边“安睡”的雕塑。雪莱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诗人,他的著名诗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曾鼓舞过无数中国仁人志士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英勇奋斗。过去的30年中,这些诗句又鼓舞了无数投入中国改革开放大业的人们,激励他们克服了改革开放过程中许多艰险,这一切为今天中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雪莱住在楼下,我住在楼上,这种感觉无比奇妙。无疑,英国人的历史感在这里得到了最佳体现。这使我想到了今天我要讲的内容,和英国人一样,中华民族也是一个历史感极强的民族。如果说“雪莱住在楼下,我住在楼上”体现了英国文化的历史传承,那么在中国,孔子两千多年前的论著,今天多数中国人还可以阅读其原文,则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中国今天的崛起离不开这种伟大的历史传承。

中国的崛起是21世纪最重要的国际事件,但我们也知道外部世界,特别是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并不充分。我接触过很多对中国了解甚少的西方人,在他们的感觉中,中国大致就是一个放大了的东德,正在等待一场颜色革命。他们还认为哪些所谓的持不同政见者代表了中国的未来。今天中午,牛津大学把名誉博士学位授予缅甸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季,这里就有人问我中国会不会也走上西方指引的政治道路。我坦率地告诉他,我去过缅甸,这个国家的治理水平比中国落后至少40年,换上西方政治模式来治理缅甸,结果也不会好。我走访过100多个国家,绝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模式,基本上是两种结局:一种是从希望到失望,一种是从希望到绝望,所以我感谢了他的好意,并告诉他中国还会继续走自己的路,而不是缅甸的路,也不是埃及的路。埃及革命爆发后,我就说过,“埃及之春”将演变成“埃及之冬”,现在这种前景似乎变得日益清晰。

其实西方模式在西方本身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今天希腊的破产到西班牙和美国的危机都说明了这一点。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不久前套用林肯总统的名言“民有、民治、民享”,说美国民主已经蜕变成了“1%有、1%治、1%享”。几乎所有民调都表明西方国家的民众对自己政府的支持率都很低,政府的表现远远低于本国人民的期待,也低于中国民众对自己政府的支持率。这些情况说明西方自己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还任重道远。

过去30多年,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做了无数悲观的预测,无数次地预测中国将走向崩溃,但结果证明都是错的,中国没有崩溃,而是迅速崛起。西方对中国不断误判的深层次原因是其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偏见。一旦他们能够尊重事实,能够摆脱意识形态的偏见,他们会看到中国过去30多年发生的变化是人类历史上一场最伟大的经济和社会革命,5亿多人脱离了贫困,约占整个整个世界脱贫人数的百分之七十。这个成就奠定了中国今天的崛起,它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包括英国在内的整个外部世界。

我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中国的变革。在座的大都是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一定听说过中国民间结婚有“三大件”之说。在上世纪70年代到时候,“三大件”还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到了80年代,已经是“冰箱、彩电、洗衣机”;到了90年代,则成了“空调、电脑、录像机”;进入21世纪后,已经变成了“房子、车子、票子”。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经历过这么快的财富增长。当然我也要向大家表示歉意,因为这是一个过于“物质主义”的例子。但一个曾经上千年领先世界的国家,一落千丈后贫穷了二三百年,然后在过去三十多年中又迅速致富,“物质主义”一时抬头恐怕也在所难免。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文化建设也会赶上来的,中国的文化底蕴为这种文化建设和中国自己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迅速发展的中国自然也有自己的各种问题,有的问题还相当严重,而且不容易解决。我们可以把今天中国的崛起和当年英国的崛起做一个比较,英国崛起的时候,英国本土人口才一千多万人,但它已经有了比自己领土大几十倍的庞大的殖民地,英国可以把自己的问题都“出口”到外部世界,例如,把罪犯“出口”到澳大利亚,把失业者“出口”到非洲,把持不同政见者“出口”到美洲,而中国已经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却只能在自己内部消化伴随国家迅速崛起而带来的各种问题。但过去30年的实践已证明,中国可以应对这些挑战。尽管中国存有各种问题,但中国总体的成功是确切的,而这种成功的关键是中国国家的性质和中国的发展模式。

中国不是一个放大的东德,也不是另外一个普通国家,而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明型国家。中国是一个集5000年连续文明和超大型现代国家为一体的国家。我这里可以使用一个不太准确的比方:这有点像古罗马帝国一直没有灭亡,一直延续到今天,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在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领导下,实现了现代化转型,其地域、传统、文化等巨大的内部差异都可以和平共处于一体,大家都使用一种语言:拉丁语。

文明型国家是长期历史进程中“百国之和”的产物。这也是为什么我在《中国震撼》一书中反复强调,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如果采用西方今天的政治制度的话,将变得无法治理,将走向分裂和解体。其实不光是中国,即使是人口只有中国三分之一的欧盟今天也无法实行西方的多党制和一人一票来选举欧盟“总统”。如果这样做的话,欧盟要么解体,要么成为一个没有任何决策力和执行力的空架子。

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中国是四个超级因素的复合体,即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丰富的文化积淀。以人口为例,2012年中国一个春运就有31亿人次上路,这大约等于把整个南、北美洲、整个欧洲、非洲、俄罗斯、日本的人口都在一个月里挪动一下。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面临这样人口规模带来的巨大挑战和机遇。

中国是一个大陆,具有一个洲的规模,内部区域差异性巨大。中国在人类几乎所有知识领域内都有数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国文化的丰富性也是举世罕见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餐饮的丰富性。欧洲最丰富的菜系是法国菜,但我个人以为中国八大菜系中的任何一个菜系,其丰富型和多向性可能都超过了法国菜系,换言之,法国菜系是法兰西一个民族文化的产物,而八大菜系是中国“百国之和”文明型国家的文化产物,所以其丰富性和复杂性举世罕见。其实中国社会方方面面都体现了这种巨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既是中国政治治理最难的地方,也是中国崛起最精彩的地方。

中国文明型国家的“四超”特征实际上已经规范了中国的发展路径,规范了中国模式的所有特点。中国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实践理性,也就是在“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本本主义,不断总结和汲取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教训,推动大胆而又慎重的体制改革和创新。这种谨慎探索,尊重事实,不断试错的改革方针符合中国幅员辽阔、情况复杂的国情。这种实践理性和英国人崇尚的经验主义哲学有共通之处:大卫• 休默一直质疑纯理性因果推理的可靠性;埃德蒙•伯克反复强调一国的政治体制应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历史传统;伯特兰•罗素大力提倡“唯事实”,即“事实是什么?事实所证实的真理是什么?”。如果这些伟大的哲学家今天仍健在的话,他们会理解今天的中国。

在实践理性的指导下,中国坚持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放最为优先的位置,并取得了人类扶贫史上的最大成绩;中国坚持了渐进改革,拒绝休克疗法,改革不求十全十美,但求不断纠错,持续渐进;中国坚持了对外开放,汲取别人之长,同时也延续自己的传统,特别是通过一个比较中性的、强势的、有为的政府来推动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中国还确立了混合经济模式,即发挥市场支配资源的效率,也发挥社会主义保证宏观平衡的优势,使中国经济出现了长达三十多年的持续增长,这个趋势我看还会继续下去。

实践理性使中国较好地避免了政治浪漫主义和经济浪漫主义,避免了一个又一个政治和经济陷阱,特别是避免了休克疗法、全盘私有化、金融危机、伪“民主化”导致的国家解体等重大陷阱,实现了中国今天的全面崛起。

中国模式的相对成功确实对西方模式形成了某种挑战,从政治上看, 中国模式最终可能会给世界带来一种范式变化,即从“民主与专制”的分析范式转向“良政与劣政”的分析范式,而良政可以是西方的制度,如瑞士(尽管不少瑞士人不同意),也可以是非西方的制度,如新加坡、香港。中国大陆虽有各种问题,但总体上的治理水平远远高于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同样,劣政也可以是西方制度,如海地、伊拉克、蒙古、乌克兰、希腊等,也可以是非西方制度,如缅甸等。中国模式将激励越来越多的国家大胆探索自己的道路,进行体制创新,追求良政善治。

中国确实在迅速的崛起。今天越来越多经济学家倾向于认为中国将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内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我自己估计届时中国中产阶层的人数将是美国人口的两倍。中国的发展模式虽然有自己的缺陷,但它是国际激烈竞争的产物,还在不断完善之中。它充满生命力,可以和西方模式、美国模式竞争。

其实,西方也没有必要害怕中国模式。和经济增长一样,发展模式的竞争并非零和游戏,而是可以双赢的,就像西方已经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获益良多。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国已经从西方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还在学习,以后还要继续学习,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也发挥了自己的传统和优势,在中西高度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了越来越多自己的东西。西方不妨也可以如邓小平所说“解放思想”一下,尝试从中国的成功中汲取有益的经验。这将有助于避免误判中国的未来,也可以丰富我们共同的智慧,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棘手的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如消除贫困,创造就业,避免金融危机,防止文明冲突等。

去年这个时候,我曾经在上海和《历史的终结和最后之人》作者福山教授有过一场关于中国模式的辩论,我坦率地告诉他,历史没有终结,也不会终结,如果一定要说终结的话,那只能是“历史终结论”的终结,而且这种终结对中国有好处,对西方本身也有好处,对整个人类都有好处,因为整个人类都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更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w w w.guancha.cn/html2/49898/2012/06/28/81424.shtml
W中间空格去掉,没办法发链接
果然好文!每个要点都说的很好。 就是不知道西人听进去了没有


他说的跟我想的一样 民主制度不完美 还有不稳定
选的又不一定是好的 好的又不能长期干 西方文明我看成是文明的倒退
对物质的强烈要求 对内在的昇华却毫不在乎
好不容易从猿人脱毛到穿衣服 现在又开始脱了 某类思想跟野兽一样

这到底是日本问题 还是西方的那种开放态度 把中国的礼义廉耻精神彻底毁了

他说的跟我想的一样 民主制度不完美 还有不稳定
选的又不一定是好的 好的又不能长期干 西方文明我看成是文明的倒退
对物质的强烈要求 对内在的昇华却毫不在乎
好不容易从猿人脱毛到穿衣服 现在又开始脱了 某类思想跟野兽一样

这到底是日本问题 还是西方的那种开放态度 把中国的礼义廉耻精神彻底毁了
这个演讲相当的火啊,可惜票很少,都没有订上。
张维为这本书在欧洲这边卖得也不错。我记得他为了宣传这本书还接受过半岛电视台的采访,表现得也相当不错。
记者很不友善,问题都有些偏见。但讲到后来完全成了他给记者上课。
里面有记者又暗示中国不什么的,张说我们的人不会因为演讲好就当上总统。起码我们有公务员考试,竞争还很激烈。
然后补充说他不认为像小布什这种能力的总统能够通过这个考试。把我几个准备公务员考试,一起看电视的同学都逗乐了。
说看了考上了公务员的都比美国总统强。
有兴趣的人可以在网上找找视频看,很不错的。
欧洲的高福利模式,美国的举债模式,中国的公共财政监督模式,都是各自的软肋。
教授还没祭出四大发明涅,还留了一手

BAKA1314 发表于 2012-6-29 05:34
他说的跟我想的一样 民主制度不完美 还有不稳定
选的又不一定是好的 好的又不能长期干 西方文明我看成是文 ...


如果你指的是文化过度开放无节操的话(我是这么理解的- -)其实这是周期性的,和物质条件有关,历朝历代都有享乐而亡的昏君,也有奢侈无度的士官大夫,清末风气也不如何,然后就亡国了,后来民国的时候权贵的享乐风气也挺普遍。解放初期物质条件较差,人的素质和觉悟性也比较高,所以风气比较好,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物质生活日益丰富,老百姓吃饱喝足就想着找乐子,然后就是现在的情况了。文化基于物质,人不是机器。

欧美国家也真是享乐,然后搞到现在一塌糊涂。

当然这和人种也有关系吧,有点人种物质欲望比较大,有的则是对文化比较看重,这都是看环境来决定的,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化的源头,浪漫的海湾总是养育出浪漫的人。而且其实礼义廉耻带来的也不尽然是好处,破封建文化啊什么的也是因为这种封建模式下带来的高压死板的手段令人唾弃,尤其是对妇女的束缚。我倒是觉得人不可能总保持高素质状态,更符合实际的还是有高素质的人也有低素质的人- -(某些文化和素质关系不大就是了)

看实际情况,正文观点也说了,实用主义好于理想主义,如果一个社会的风气确实不好,也只能说是那个环境下自然而然的结果
BAKA1314 发表于 2012-6-29 05:34
他说的跟我想的一样 民主制度不完美 还有不稳定
选的又不一定是好的 好的又不能长期干 西方文明我看成是文 ...


如果你指的是文化过度开放无节操的话(我是这么理解的- -)其实这是周期性的,和物质条件有关,历朝历代都有享乐而亡的昏君,也有奢侈无度的士官大夫,清末风气也不如何,然后就亡国了,后来民国的时候权贵的享乐风气也挺普遍。解放初期物质条件较差,人的素质和觉悟性也比较高,所以风气比较好,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物质生活日益丰富,老百姓吃饱喝足就想着找乐子,然后就是现在的情况了。文化基于物质,人不是机器。

欧美国家也真是享乐,然后搞到现在一塌糊涂。

当然这和人种也有关系吧,有点人种物质欲望比较大,有的则是对文化比较看重,这都是看环境来决定的,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化的源头,浪漫的海湾总是养育出浪漫的人。而且其实礼义廉耻带来的也不尽然是好处,破封建文化啊什么的也是因为这种封建模式下带来的高压死板的手段令人唾弃,尤其是对妇女的束缚。我倒是觉得人不可能总保持高素质状态,更符合实际的还是有高素质的人也有低素质的人- -(某些文化和素质关系不大就是了)

看实际情况,正文观点也说了,实用主义好于理想主义,如果一个社会的风气确实不好,也只能说是那个环境下自然而然的结果
这个真心不错。要记住这家伙的名字。
很好的文章
张老师的讲座我听过啊……
说的不错,古罗马那个例子举的很好。
讲在了点子上,不错
支持,张维为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精英,一切从中国事实出发,从中国利益出发,而不是空谈。张的书我也下了,仔细看看,很有感悟,获益良多,在此向张教授致以敬意。


张教授那是真HKC,理性的HKC,既不讳言不足,也不妄言成绩。如果没记错的话,张唯为即便不是最先提出“北京模式”的第一人也是最先提出的几人之一,只不过决策层好像不喜欢这个提法,可能是不想再“输出革命”吧
PS:张维为、张维迎他们确实真是两个人

张教授那是真HKC,理性的HKC,既不讳言不足,也不妄言成绩。如果没记错的话,张唯为即便不是最先提出“北京模式”的第一人也是最先提出的几人之一,只不过决策层好像不喜欢这个提法,可能是不想再“输出革命”吧
PS:张维为、张维迎他们确实真是两个人
好文章,必须顶起来!
经济不景气了时候极权最有市场,因为极权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传销。
果然好文!每个要点都说的很好。 就是不知道西人听进去了没有
西人有没有听进去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多数国人要听进去。不折腾不内讧,携手前进。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
经济不景气了时候极权最有市场,因为极权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传销。
现在的中国,从上到下,谁都知道根本的变革是不可避免的。没有人坚持你口中的“极权”。当然,少数想捞一票就跑的人除外。但这种人,恐怕在所谓的“公知”、“精英”中更多吧?
小儿科 发表于 2012-6-29 08:17
现在的中国,从上到下,谁都知道根本的变革是不可避免的。没有人坚持你口中的“极权”。当然,少数想捞一 ...
麻烦您看看书,翻翻极权的定义再来回话。戴秉国的核心利益怎么解释啊?
这不是说给老外听的,而是说给国内一堆JY们听的
这才是中国精英,用中国方式表达中国思想。认真的赞!
向张教授致敬!
说实话,张教授应该去领导ZXB,ZXB弱爆了
柿油之家罗列的所谓民主国家,除了老牌西方发达国家外,绝大多数都是即解决不了发展又解决不了贪腐的烂国家,西方想在发展中国家找个民主典范都难之又难。东亚的韩国、台湾民主转型不错,但都是在威权时代完成的经济飞跃。如果中国现在走上西方及中国J丫公知指引的所谓免煮之路,最好的下场就是一个大号的印度、墨西哥,俄罗斯也差点儿给带进沟里,还好醒的不算太晚
说的还行哦
差点看成是张维迎了。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看成张维迎而进来的
我很有才 发表于 2012-6-29 08:18
麻烦您看看书,翻翻极权的定义再来回话。戴秉国的核心利益怎么解释啊?
麻烦您看看书,看看英美的主流学术界是怎么思考所谓"极权问题"的.
比如张维为教授在文中列举的大卫• 休默、埃德蒙•伯克、伯特兰•罗素等保守主义思想家。别孤陋寡闻只知道法国流派的启蒙主义,要知道在西方思想界,启蒙主义本质上来说其实是另类,保守主义才是真正的主流传承。
西方自己使用实践理性的保守主义,却向其它文明大力鼓吹思辨理性的启蒙主义,你明白这里面包藏着怎样的祸心吗?而某些一知半解,半桶子水的所谓“知识分子”却欣然接受,真是让西方人笑掉了大牙。
多读读书,多了解了解历史吧骚年,一知半解不是你的错,但什么都不懂还要出来现那就是犯2了。
好文,不过估计很多西方人根本听不进去
张老的书多次拜读, 个人受益良多, 彻底改变了一些愤青想法。 张老的书里用实事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办法通俗的讲解我们所困惑的一些政治问题,非常具有说服力。个人强烈建议央视能根据张老的想法, 做几期全球国家政治的访谈和纪实类节目, 对改善政府形象,提高民族凝聚力会非常有帮助。
个人认为,人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终极社会制度,还需要积极探索,特别是对于中国,这种探索具有非常紧迫的现实意义。
说得好.买书去!
经济不景气了时候极权最有市场,因为极权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传销。
大家都是中国人,更不能抱着意识形态的偏见。事实上,现在我们的国家,上上下下都已认识到,必须进行根本的政治和社会改革才有出路。当然,那些一心想着捞一票就跑的人除外。但这种人,在所谓“公知”、“精英”中更多吧?
这差一个字,人咋那不同呢?
我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中国的变革。在座的大都是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一定听说过中国民间结婚有“三大件”之说。在上世纪70年代到时候,“三大件”还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到了80年代,已经是“冰箱、彩电、洗衣机”;到了90年代,则成了“空调、电脑、录像机”;进入21世纪后,已经变成了“房子、车子、票子”。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经历过这么快的财富增长。当然我也要向大家表示歉意,因为这是一个过于“物质主义”的例子。但一个曾经上千年领先世界的国家,一落千丈后贫穷了二三百年,然后在过去三十多年中又迅速致富,“物质主义”一时抬头恐怕也在所难免。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文化建设也会赶上来的,中国的文化底蕴为这种文化建设和中国自己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虽然是一个80后 但是对这三大件的变化确实很有感触  十年前绝对想不到十年后会发展的这么快
2020年会变成啥样呢....


我承认我就是冲着名字进来的…不过真是好文章!

我承认我就是冲着名字进来的…不过真是好文章!
怎么把我所想的都说出来了啊?!!
我很有才 发表于 2012-6-29 08:18
麻烦您看看书,翻翻极权的定义再来回话。戴秉国的核心利益怎么解释啊?
第一核心问题是政权稳定,有错么?
政权稳定的前提是什么?
老百姓安居乐业。只是某些人非要想到别的地方,那是我们阻止不了的。
zxj123 发表于 2012-6-29 08:48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看成张维迎而进来的
兄弟不是一个人。。。。。。不晓得苏格兰人要不要雪莱的精神激励一下
我们可以把今天中国的崛起和当年英国的崛起做一个比较,英国崛起的时候,英国本土人口才一千多万人,但它已经有了比自己领土大几十倍的庞大的殖民地,英国可以把自己的问题都“出口”到外部世界,例如,把罪犯“出口”到澳大利亚,把失业者“出口”到非洲,把持不同政见者“出口”到美洲
这一段简直神吐槽啊。。。。
可惜,西方人是不能理解这番话的。也许50年后,当中国把西方踩在脚下时,他们才能回过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