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太空:失重舌尖尝百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6 08:00:41
    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发射并对接天宫一号,三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展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史上历时最长的一次太空生活。在“天宫”衣食住行各方面,航天员的太空食谱恐怕是颇受各色“吃货”们关心的话题。
    不过,琳琅满目的菜单、严格挑选的食材,却未必代表航天员在太空中能比我们平时在家中或餐馆里吃得惬意……


    伤不起的“挤牙膏”
   
其实,航天食品的首要目标是满足载人航天任务基本需求,包括适应轨道上的失重环境、发射时的振动、各种辐射和噪音、对体积和重量的严格限制,以及航天员的特殊营养需求等,口味是相对次要的。尤其在不重视也没条件“以人为本”的载人航天活动早期,航天员的饮食更是“不堪回首”。
    1960年代初,苏、美第一代载人飞船“东方号”、“水星号”航天员吃的是半固体食物,用类似牙膏的铝管包装,包括肉糜、果酱、菜泥等,食用时也是像挤牙膏一样把食物从管子往嘴里挤。由于口味太差,水分含量高,重量大体积大,它们很快就有了替代品:“一口吞”和复水食品。
    “一口吞”是把食品制成大小可以一口吞下的块状,并在表面包裹明胶、蛋白质等可食保护膜,避免产生碎屑残渣,在舱内失重环境下到处乱飘。如美国“双子星座”飞船携带的巧克力麦芽乳糖片等压缩食品,苏联使用的小面包球、饼干、香肠、糖果等,体积小、热量高,但水分太少容易糊口,难以下咽。
    复水食品则是先把食物在真空中脱水干燥,在太空中只要加些水很快就能食用;脱水状态体积小,复水后则比“一管嘬”和“一口吞”更接近普通食物的风味口感,营养损失也较少。但失重状态下给食物加水、复水仍是个麻烦活,耗水量大,食品袋还容易破损。


    2009年5月20日,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开始饮用由尿液、汗液等循环处理制备的水,这在载人航天史上还是头一回。在此之前,国际空间站上的大部分饮用水都是从地面上运来。而“神九”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上虽然也要进行循环水试验,但这次还不会让航天员饮用。
    实际上,现有技术可以保证“太空循环水”的品质超过市面上的一般纯净水,最关键的是由此可以节省大笔经费。
    总的来说,这三类食品都不怎么受航天员欢迎,甚至出现航天员拒绝进食影响健康的情况。加之60年代末美苏分别展开需要长时间飞行的登月和空间站计划,不得不加大改进。如美国“阿波罗”10号飞船以后的食品就改进了包装,增加了花样,复水食品的包装上加了一个进水口,可加入热水,用勺子吃;增加了软包装罐头食品;除各种主副食外,还有水果蛋糕、小点心、果冻,低水分的桃干、杏干、梨干等。苏联人则强调给航天员含水量正常的新鲜食品,如苹果、桔子、柠檬等水果。这在体积重量锱铢必较、又没有冷藏设备的飞船中可谓奢侈。
    正是在今天看来无比简陋的生活保障和技术支持下,1960、70年代的美苏航天员率先拉开了人类太空生活的序幕。直到今天,“一口吞”仍是大部分航天食品的设计要求,而复水食品后来被广泛用于军队野战口粮(如美军的MRE)和民间速食食品,比如方便面中的蔬菜包。

要营养也要卫生


    解决了有无问题,航天食品越来越着重在“营养”方面下功夫。航天员固然有万里挑一的身体素质,但太空中的失重、噪音、辐射等环境影响,都会严重影响人体生理机能和营养代谢,造成骨质疏松、肌肉萎缩、肠道紊乱、红细胞减少、免疫力下降,以及疲劳、头痛等身体不适。为此,航天员需要不同于地面生活的膳食补充。
    失重环境下无需支撑身体,骨骼和肌肉中的矿物质会快速流失,“补钙”就是个大事。镁、磷和各种维生素等也需要较多补充。而在飞行初期(失重适应期)、中期和后期不同阶段,人体对蛋白质、脂肪、糖和铁、钠、钾等元素的需求量也有所差异,在各阶段摄入过少或过多都容易造成身体疾患。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自主研制的航天食品,包括热稳定食品、自然态食品、脱水食品、复水饮料等类型。具备体积小、能量高等特点。除了以米面为主的主食、荤素搭配的副食,还有各种功能食品,并将中药结合进航天员饮食当中,如促进体力恢复的抗疲增耐药茶、调节失重适应期心脑血管功能的太空养心丸、调节睡眠节律的人参安眠口腔崩解片等。
    保证食品及包装能经受冲击、振动、辐射等航天环境的特殊考验而不破碎、不变质,也是航天食品的一大设计原则。比如美国从“阿波罗”计划后期开始有了热蒸煮杀菌、真空包装的火鸡块软包装罐头,目前航天食品中的谷物、肉类和蔬菜也也多采用这种处理手段。但高温会破坏肉食的口感,因此后来也部分采用辐照技术结合超高压杀菌对食物进行消毒,可最大限度保持风味、营养,如国际空间站上就有经过辐照的牛排和香肠。
    值得指出的是,人们对航天营养学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太空失重环境下究竟应对如何进行营养搭配,许多方面还没有定论。面对长期的太空驻留和星际探索任务,如何让航天员获得营养合理的平衡膳食,仍是需要科研人员进一步攻克的难题。

丰富菜谱促食欲

    尽管“好吃”并非航天食品研发的首要追求,但对于风险高、任务重的航天员来说,特别是在中长期航天飞行中,能吃上美味食物无疑有利心理健康,提振士气。正如各国飞行员、潜艇兵的伙食总是全军最好的,科研人员也未停止过改善航天食品口味的努力。
    国际空间站上的食品是美俄搭配,每天分A、B、C、D四餐,A、C餐由俄罗斯提供,B、D餐由美国提供,其中D餐是随时可吃的零食。食谱以8—10天一个循环,既有俄式的黑面包、酸甜汁猪肉、罗宋汤等,又有美式的通心粉、什锦虾、麦片棒等,每次货运飞船和以前的航天飞机能带来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感恩节和圣诞节等传统节日还有特色大餐。
    从“神五”简单的即时食品,历经“神六”“神七”任务,中国航天食品的种类不断丰富,特别是以传统中式菜品为主,相比西餐更加色香美味,可口宜人。此次“神九”和“天宫”共准备了50余种食品,航天员每天能吃到不同品种、花样和风味的饭菜,每4天一个周期轮换食谱。
    “神九”菜单主要包括主食、配菜、调味品、饮料等几大类。航天员一日三餐都能吃上炒米饭(什锦炒饭、咖喱炒饭、冬笋火腿炒饭),以及黑椒牛柳、蘑菇鸡块、木须肉、松仁玉米、雪菜肉丝这些平时餐桌上常见的炒菜。此外,还有酱萝卜等小菜,有荤有素还有凉菜,搭配颇为精心;还有巧克力、菠萝汁、浓香奶茶、柠檬茶等颇受女性喜爱的餐后甜点和饮料。6月17日早晨,“神九”航天员在太空的第一顿早餐为什锦炒饭、干烧杏鲍菇、雪菜肉丝、榨菜、叉烧酱、浓香奶茶。
     中外航天员还往往能享受“个性化食谱”,每种太空食品都经过航天员的地面品尝、打分,甚至航天员可在飞行前根据自己口味选择喜爱的食品,由膳食营养专家配餐后编入菜单,以提高航天员在任务期间的食欲。
    不过要想“吃嘛嘛香”,航天员还得克服食欲下降——太空环境不仅带来各种不适,还会引起味觉失调,尤其对酸、咸等味道感觉变得迟钝。如“神六”航天员归来后,聂海胜称在天上喜欢吃辣的和带蒜蓉的食品,费俊龙则赞扬了红烧牛肉、虾仁、烤麸等口味较重的几样。此次“神九”任务中也为航天员提供了叉烧酱、川味辣椒酱、番茄酱等特色调料。


附:
2008年前国际空间站的一份菜单
第一天——
第一餐:农家奶酪坚果、鸡肉李干、莫斯科黑面包、带果肉苹果-桃汁、无糖茶
第二餐:梭鲈冻、农家汤、酱猪肉、Borodinskiy面包、Kuraga、带果肉苹果-黑醋栗汁、无糖茶
第三餐:什锦虾、牛排、奶酪通心粉、混合果汁、草莓饮料、柠檬茶
第四餐:格兰诺拉麦片棒、杏仁、桃-杏饮料

第二天——
第一餐:墨西哥煎蛋、苹果酱、红糖燕麦粉、黄油粗玉米粉、桔子-菠萝饮料、草莓早餐饮料
第二餐:鸡肉汤面、红烧鸡肉、番茄茄子、草莓、柠檬水
第三餐:土豆猪肉、Rossiyskiy奶酪、莫斯科黑面包、蜜饼、无糖黑醋栗茶
第四餐:甜杏仁、硬巧克力、葡萄-李子汁

第三天——
第一餐:煎鸡肉蛋卷、奶酱甜豌豆、Borodinskiy面包、苹果-杏子棒、无糖茶
第二餐:波罗的海酱梭鲈、蔬菜浓汤、红烧牛肉、洋葱土豆泥、莫斯科黑面包、带果肉杏汁
第三餐:带果肉杏汁、肉米饭、芦笋、木薯布丁、柠檬茶
第四餐:碎切达奶酪、饼干、糖衣巧克力、菠萝饮料

第四天——
第一餐:早餐肠、肉桂卷、黄油粗玉米粉、格兰诺拉麦片葡萄干、桔子汁、可可饮料
第二餐:奶油蘑菇汤、烤猪肉块、土豆泥、澳洲坚果、茶
第三餐:波罗的海酱梭鲈、牛肉蔬菜、莫斯科黑面包、坚果塞李干、无糖草莓茶
第四餐:甜杏仁、Vostok饼干、带果肉桃-杏汁

第五天——
第一餐:Rossiyskiy奶酪、猪肉鸡蛋、榅桲棒、带果肉杏汁、无糖茶
第二餐:梭鲈冻、蔬菜浓汤、肉大麦粥、莫斯科黑面包、苹果-杏子棒、带果肉苹果-桃汁、无糖茶
第三餐:烧烤酱牛肉、奶油烤土豆、意大利蔬菜、午餐小面包、脆饼、茶
第四餐:碎金枪鱼肉、饼干、柠檬水

第六天——
第一餐:黄油粗玉米粉、香肠馅饼、调味煎蛋、梨、原味酸奶、茶
第二餐:素食蔬菜汤、熏火鸡肉、山药脯、精美桃食、热带混合果汁
第三餐:鸡肉米饭、炖包菜、莫斯科黑面包、坚果塞李干、带果肉杏汁、无糖茶
第四餐:Russkoye饼干、苹果甜点、带果肉葡萄-李子汁

第七天——
第一餐:猪肉鸡蛋、混合蔬菜、Rossiyskiy奶酪、小饼干、Borordinskiy面包、Kuraga、带果肉苹果-黑醋栗汁
第二餐:农家汤、梭鲈、牛肉蔬菜、莫斯科黑面包、苹果-李子棒、带果肉苹果-桃汁、无糖绿茶
第三餐:烤宽面条肉、西奶油菠菜、玉米、核仁巧克力饼、茶
第四餐:桃干、澳洲坚果、桔子-芒果饮料

第八天——
第一餐:华夫饼干、煎蛋、黄油粗玉米粉、Bran Chex脆饼、调味苹果、桔子汁
第二餐:斯普利特豌豆汤、烧烤牛胸肉、玉米、桃子、柠檬茶
第三餐:番茄汁鲤鱼、Tokana肉和蔬菜、莫斯科黑面包、Kuraga、杏汁、无糖茶
第四餐:榛实、李子-樱桃甜点、带果肉桃-杏汁



太空进餐有学问

    失重环境下吃饭喝水,也需要特殊技巧。各种食物、零件、用具等要在就餐前固定好,航天员要把装食品的复合塑料膜袋剪开一个小口,把勺子、刀叉伸进口袋里叉着送到口中。菜肴除了“一口吞”,还通常用卤汁、酱汁等增加粘稠度,使剩余的食物容易粘留在容器内部,不易飘出。至于饮料、汤汁和果冻等,还是和早期一样通过容器和软管往嘴里挤。
    失重条件下吃饭喝水要求做到“文质彬彬”,“饭要一口一口吃”,动作稍大就可能弄得残渣、水滴和餐具到处乱飘。不仅污染环境,甚至可能影响呼吸,或者造成设备故障。
     航天员在失重环境下,有两种吃饭方法:一种是类似在地面上就餐,自己把食物送到嘴里;另一种是让食物飘在空中,人过去用嘴咬住它,就像小鸟叼飞虫一样。有时航天员之间甚至会玩“抢食物”的游戏,把别人放在半空中的小块食物抢先叼走。不过玩闹归玩闹,太空中咀嚼食物的时候都要闭紧双唇,千万不能让食物残渣漏到嘴外去。
    美国1973—1974年的空间站“太空实验室”由于内部空间较大,配备了首个“太空餐厅”。其中食品冷冻箱、冷藏箱和加热器一应俱全,3名航天员可以围“坐”在餐桌旁,用刀叉和小勺进餐(美中不足的是,所有食品都是随“太空实验室”一开始就发射上去的,最后一批入驻的航天员只能吃两年以前的食物)。
    后来的航天飞机则首次引入开放式就餐概念,航天员将多个食品袋、食品盒用尼龙搭扣固定在一个餐盘上,再将餐盘固定在舱壁或自己身上,这样比较接近地面就餐的感觉。现在国际空间站和中国“天宫”的航天员也采用这种就餐方式。
    此次与“天宫”对接的“神九”,首次在轨道舱里配备了专用的食品加热器。航天员利用事先配备好的食品材料,几分钟内就可以快速吃上热腾腾的饭菜。而2008年“神七”任务时,航天员要想吃热饭菜只能求助应急电池,热一份需要1小时。当时航天员常舍不得用,常常是热一份饭菜3个人一起吃,或者干脆吃凉的。
    至于航天员用餐后的残羹剩饭、废弃包装袋等,则和其他生活垃圾一起放到罐子里,等货运飞船一起带走。货运飞船返回大气层时会把罐子抛出,让其自动燃烧掉。


    在现代都市人向往“纯天然”饮食的同时,航天食品的进步却彰显着科技如何克服太空中的特殊挑战,让航天员吃上更加健康、美味的食物。不过,国外空间站开展的植物栽培试验,还预示着航天食品的远期未来——飞向火星、小行星甚至更遥远的目标,可不能指望全靠地面上带去的食品,还要靠航天员变身农夫,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或许,未来的航天食品将由此实现另一种意义上的“纯天然”。


参考资料:
•长期飞行航天营养和航天食品面临的挑战,白树民,《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8(6)
•美国航空航天署的食品系统,钱建亚 孙芝扬,《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8(1)
•航天环境对人体营养代谢的影响与航天食品开发,李德远 王邈等,《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4)
•航天食品,滕育英,《中国航天》1992(11)
•舌尖上的神九:鱼香肉丝、松仁玉米等70种中餐,《北京晚报》2012-06-17    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发射并对接天宫一号,三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展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史上历时最长的一次太空生活。在“天宫”衣食住行各方面,航天员的太空食谱恐怕是颇受各色“吃货”们关心的话题。
    不过,琳琅满目的菜单、严格挑选的食材,却未必代表航天员在太空中能比我们平时在家中或餐馆里吃得惬意……


    伤不起的“挤牙膏”
   
其实,航天食品的首要目标是满足载人航天任务基本需求,包括适应轨道上的失重环境、发射时的振动、各种辐射和噪音、对体积和重量的严格限制,以及航天员的特殊营养需求等,口味是相对次要的。尤其在不重视也没条件“以人为本”的载人航天活动早期,航天员的饮食更是“不堪回首”。
    1960年代初,苏、美第一代载人飞船“东方号”、“水星号”航天员吃的是半固体食物,用类似牙膏的铝管包装,包括肉糜、果酱、菜泥等,食用时也是像挤牙膏一样把食物从管子往嘴里挤。由于口味太差,水分含量高,重量大体积大,它们很快就有了替代品:“一口吞”和复水食品。
    “一口吞”是把食品制成大小可以一口吞下的块状,并在表面包裹明胶、蛋白质等可食保护膜,避免产生碎屑残渣,在舱内失重环境下到处乱飘。如美国“双子星座”飞船携带的巧克力麦芽乳糖片等压缩食品,苏联使用的小面包球、饼干、香肠、糖果等,体积小、热量高,但水分太少容易糊口,难以下咽。
    复水食品则是先把食物在真空中脱水干燥,在太空中只要加些水很快就能食用;脱水状态体积小,复水后则比“一管嘬”和“一口吞”更接近普通食物的风味口感,营养损失也较少。但失重状态下给食物加水、复水仍是个麻烦活,耗水量大,食品袋还容易破损。


    2009年5月20日,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开始饮用由尿液、汗液等循环处理制备的水,这在载人航天史上还是头一回。在此之前,国际空间站上的大部分饮用水都是从地面上运来。而“神九”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上虽然也要进行循环水试验,但这次还不会让航天员饮用。
    实际上,现有技术可以保证“太空循环水”的品质超过市面上的一般纯净水,最关键的是由此可以节省大笔经费。
    总的来说,这三类食品都不怎么受航天员欢迎,甚至出现航天员拒绝进食影响健康的情况。加之60年代末美苏分别展开需要长时间飞行的登月和空间站计划,不得不加大改进。如美国“阿波罗”10号飞船以后的食品就改进了包装,增加了花样,复水食品的包装上加了一个进水口,可加入热水,用勺子吃;增加了软包装罐头食品;除各种主副食外,还有水果蛋糕、小点心、果冻,低水分的桃干、杏干、梨干等。苏联人则强调给航天员含水量正常的新鲜食品,如苹果、桔子、柠檬等水果。这在体积重量锱铢必较、又没有冷藏设备的飞船中可谓奢侈。
    正是在今天看来无比简陋的生活保障和技术支持下,1960、70年代的美苏航天员率先拉开了人类太空生活的序幕。直到今天,“一口吞”仍是大部分航天食品的设计要求,而复水食品后来被广泛用于军队野战口粮(如美军的MRE)和民间速食食品,比如方便面中的蔬菜包。

要营养也要卫生


    解决了有无问题,航天食品越来越着重在“营养”方面下功夫。航天员固然有万里挑一的身体素质,但太空中的失重、噪音、辐射等环境影响,都会严重影响人体生理机能和营养代谢,造成骨质疏松、肌肉萎缩、肠道紊乱、红细胞减少、免疫力下降,以及疲劳、头痛等身体不适。为此,航天员需要不同于地面生活的膳食补充。
    失重环境下无需支撑身体,骨骼和肌肉中的矿物质会快速流失,“补钙”就是个大事。镁、磷和各种维生素等也需要较多补充。而在飞行初期(失重适应期)、中期和后期不同阶段,人体对蛋白质、脂肪、糖和铁、钠、钾等元素的需求量也有所差异,在各阶段摄入过少或过多都容易造成身体疾患。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自主研制的航天食品,包括热稳定食品、自然态食品、脱水食品、复水饮料等类型。具备体积小、能量高等特点。除了以米面为主的主食、荤素搭配的副食,还有各种功能食品,并将中药结合进航天员饮食当中,如促进体力恢复的抗疲增耐药茶、调节失重适应期心脑血管功能的太空养心丸、调节睡眠节律的人参安眠口腔崩解片等。
    保证食品及包装能经受冲击、振动、辐射等航天环境的特殊考验而不破碎、不变质,也是航天食品的一大设计原则。比如美国从“阿波罗”计划后期开始有了热蒸煮杀菌、真空包装的火鸡块软包装罐头,目前航天食品中的谷物、肉类和蔬菜也也多采用这种处理手段。但高温会破坏肉食的口感,因此后来也部分采用辐照技术结合超高压杀菌对食物进行消毒,可最大限度保持风味、营养,如国际空间站上就有经过辐照的牛排和香肠。
    值得指出的是,人们对航天营养学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太空失重环境下究竟应对如何进行营养搭配,许多方面还没有定论。面对长期的太空驻留和星际探索任务,如何让航天员获得营养合理的平衡膳食,仍是需要科研人员进一步攻克的难题。

丰富菜谱促食欲

    尽管“好吃”并非航天食品研发的首要追求,但对于风险高、任务重的航天员来说,特别是在中长期航天飞行中,能吃上美味食物无疑有利心理健康,提振士气。正如各国飞行员、潜艇兵的伙食总是全军最好的,科研人员也未停止过改善航天食品口味的努力。
    国际空间站上的食品是美俄搭配,每天分A、B、C、D四餐,A、C餐由俄罗斯提供,B、D餐由美国提供,其中D餐是随时可吃的零食。食谱以8—10天一个循环,既有俄式的黑面包、酸甜汁猪肉、罗宋汤等,又有美式的通心粉、什锦虾、麦片棒等,每次货运飞船和以前的航天飞机能带来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感恩节和圣诞节等传统节日还有特色大餐。
    从“神五”简单的即时食品,历经“神六”“神七”任务,中国航天食品的种类不断丰富,特别是以传统中式菜品为主,相比西餐更加色香美味,可口宜人。此次“神九”和“天宫”共准备了50余种食品,航天员每天能吃到不同品种、花样和风味的饭菜,每4天一个周期轮换食谱。
    “神九”菜单主要包括主食、配菜、调味品、饮料等几大类。航天员一日三餐都能吃上炒米饭(什锦炒饭、咖喱炒饭、冬笋火腿炒饭),以及黑椒牛柳、蘑菇鸡块、木须肉、松仁玉米、雪菜肉丝这些平时餐桌上常见的炒菜。此外,还有酱萝卜等小菜,有荤有素还有凉菜,搭配颇为精心;还有巧克力、菠萝汁、浓香奶茶、柠檬茶等颇受女性喜爱的餐后甜点和饮料。6月17日早晨,“神九”航天员在太空的第一顿早餐为什锦炒饭、干烧杏鲍菇、雪菜肉丝、榨菜、叉烧酱、浓香奶茶。
     中外航天员还往往能享受“个性化食谱”,每种太空食品都经过航天员的地面品尝、打分,甚至航天员可在飞行前根据自己口味选择喜爱的食品,由膳食营养专家配餐后编入菜单,以提高航天员在任务期间的食欲。
    不过要想“吃嘛嘛香”,航天员还得克服食欲下降——太空环境不仅带来各种不适,还会引起味觉失调,尤其对酸、咸等味道感觉变得迟钝。如“神六”航天员归来后,聂海胜称在天上喜欢吃辣的和带蒜蓉的食品,费俊龙则赞扬了红烧牛肉、虾仁、烤麸等口味较重的几样。此次“神九”任务中也为航天员提供了叉烧酱、川味辣椒酱、番茄酱等特色调料。


附:
2008年前国际空间站的一份菜单
第一天——
第一餐:农家奶酪坚果、鸡肉李干、莫斯科黑面包、带果肉苹果-桃汁、无糖茶
第二餐:梭鲈冻、农家汤、酱猪肉、Borodinskiy面包、Kuraga、带果肉苹果-黑醋栗汁、无糖茶
第三餐:什锦虾、牛排、奶酪通心粉、混合果汁、草莓饮料、柠檬茶
第四餐:格兰诺拉麦片棒、杏仁、桃-杏饮料

第二天——
第一餐:墨西哥煎蛋、苹果酱、红糖燕麦粉、黄油粗玉米粉、桔子-菠萝饮料、草莓早餐饮料
第二餐:鸡肉汤面、红烧鸡肉、番茄茄子、草莓、柠檬水
第三餐:土豆猪肉、Rossiyskiy奶酪、莫斯科黑面包、蜜饼、无糖黑醋栗茶
第四餐:甜杏仁、硬巧克力、葡萄-李子汁

第三天——
第一餐:煎鸡肉蛋卷、奶酱甜豌豆、Borodinskiy面包、苹果-杏子棒、无糖茶
第二餐:波罗的海酱梭鲈、蔬菜浓汤、红烧牛肉、洋葱土豆泥、莫斯科黑面包、带果肉杏汁
第三餐:带果肉杏汁、肉米饭、芦笋、木薯布丁、柠檬茶
第四餐:碎切达奶酪、饼干、糖衣巧克力、菠萝饮料

第四天——
第一餐:早餐肠、肉桂卷、黄油粗玉米粉、格兰诺拉麦片葡萄干、桔子汁、可可饮料
第二餐:奶油蘑菇汤、烤猪肉块、土豆泥、澳洲坚果、茶
第三餐:波罗的海酱梭鲈、牛肉蔬菜、莫斯科黑面包、坚果塞李干、无糖草莓茶
第四餐:甜杏仁、Vostok饼干、带果肉桃-杏汁

第五天——
第一餐:Rossiyskiy奶酪、猪肉鸡蛋、榅桲棒、带果肉杏汁、无糖茶
第二餐:梭鲈冻、蔬菜浓汤、肉大麦粥、莫斯科黑面包、苹果-杏子棒、带果肉苹果-桃汁、无糖茶
第三餐:烧烤酱牛肉、奶油烤土豆、意大利蔬菜、午餐小面包、脆饼、茶
第四餐:碎金枪鱼肉、饼干、柠檬水

第六天——
第一餐:黄油粗玉米粉、香肠馅饼、调味煎蛋、梨、原味酸奶、茶
第二餐:素食蔬菜汤、熏火鸡肉、山药脯、精美桃食、热带混合果汁
第三餐:鸡肉米饭、炖包菜、莫斯科黑面包、坚果塞李干、带果肉杏汁、无糖茶
第四餐:Russkoye饼干、苹果甜点、带果肉葡萄-李子汁

第七天——
第一餐:猪肉鸡蛋、混合蔬菜、Rossiyskiy奶酪、小饼干、Borordinskiy面包、Kuraga、带果肉苹果-黑醋栗汁
第二餐:农家汤、梭鲈、牛肉蔬菜、莫斯科黑面包、苹果-李子棒、带果肉苹果-桃汁、无糖绿茶
第三餐:烤宽面条肉、西奶油菠菜、玉米、核仁巧克力饼、茶
第四餐:桃干、澳洲坚果、桔子-芒果饮料

第八天——
第一餐:华夫饼干、煎蛋、黄油粗玉米粉、Bran Chex脆饼、调味苹果、桔子汁
第二餐:斯普利特豌豆汤、烧烤牛胸肉、玉米、桃子、柠檬茶
第三餐:番茄汁鲤鱼、Tokana肉和蔬菜、莫斯科黑面包、Kuraga、杏汁、无糖茶
第四餐:榛实、李子-樱桃甜点、带果肉桃-杏汁



太空进餐有学问

    失重环境下吃饭喝水,也需要特殊技巧。各种食物、零件、用具等要在就餐前固定好,航天员要把装食品的复合塑料膜袋剪开一个小口,把勺子、刀叉伸进口袋里叉着送到口中。菜肴除了“一口吞”,还通常用卤汁、酱汁等增加粘稠度,使剩余的食物容易粘留在容器内部,不易飘出。至于饮料、汤汁和果冻等,还是和早期一样通过容器和软管往嘴里挤。
    失重条件下吃饭喝水要求做到“文质彬彬”,“饭要一口一口吃”,动作稍大就可能弄得残渣、水滴和餐具到处乱飘。不仅污染环境,甚至可能影响呼吸,或者造成设备故障。
     航天员在失重环境下,有两种吃饭方法:一种是类似在地面上就餐,自己把食物送到嘴里;另一种是让食物飘在空中,人过去用嘴咬住它,就像小鸟叼飞虫一样。有时航天员之间甚至会玩“抢食物”的游戏,把别人放在半空中的小块食物抢先叼走。不过玩闹归玩闹,太空中咀嚼食物的时候都要闭紧双唇,千万不能让食物残渣漏到嘴外去。
    美国1973—1974年的空间站“太空实验室”由于内部空间较大,配备了首个“太空餐厅”。其中食品冷冻箱、冷藏箱和加热器一应俱全,3名航天员可以围“坐”在餐桌旁,用刀叉和小勺进餐(美中不足的是,所有食品都是随“太空实验室”一开始就发射上去的,最后一批入驻的航天员只能吃两年以前的食物)。
    后来的航天飞机则首次引入开放式就餐概念,航天员将多个食品袋、食品盒用尼龙搭扣固定在一个餐盘上,再将餐盘固定在舱壁或自己身上,这样比较接近地面就餐的感觉。现在国际空间站和中国“天宫”的航天员也采用这种就餐方式。
    此次与“天宫”对接的“神九”,首次在轨道舱里配备了专用的食品加热器。航天员利用事先配备好的食品材料,几分钟内就可以快速吃上热腾腾的饭菜。而2008年“神七”任务时,航天员要想吃热饭菜只能求助应急电池,热一份需要1小时。当时航天员常舍不得用,常常是热一份饭菜3个人一起吃,或者干脆吃凉的。
    至于航天员用餐后的残羹剩饭、废弃包装袋等,则和其他生活垃圾一起放到罐子里,等货运飞船一起带走。货运飞船返回大气层时会把罐子抛出,让其自动燃烧掉。


    在现代都市人向往“纯天然”饮食的同时,航天食品的进步却彰显着科技如何克服太空中的特殊挑战,让航天员吃上更加健康、美味的食物。不过,国外空间站开展的植物栽培试验,还预示着航天食品的远期未来——飞向火星、小行星甚至更遥远的目标,可不能指望全靠地面上带去的食品,还要靠航天员变身农夫,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或许,未来的航天食品将由此实现另一种意义上的“纯天然”。


参考资料:
•长期飞行航天营养和航天食品面临的挑战,白树民,《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8(6)
•美国航空航天署的食品系统,钱建亚 孙芝扬,《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8(1)
•航天环境对人体营养代谢的影响与航天食品开发,李德远 王邈等,《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4)
•航天食品,滕育英,《中国航天》1992(11)
•舌尖上的神九:鱼香肉丝、松仁玉米等70种中餐,《北京晚报》2012-06-17
我饿了。。。.
这么多种类啊……
不过,在天上吃饭也确实是个麻烦事……
吃得好丰富,要是我们学校饭堂也这样就好了。















吃得好丰富,要是我们学校饭堂也这样就好了。
学校的食堂伤不起啊!
伙食不错,把我都给看饿了。。。
看视频刘洋接起一个软包装进食 感觉没啥食欲啊


以后就在月球上玩偷菜了~

huizhouwater 发表于 2012-6-22 17:22
吃得好丰富,要是我们学校饭堂也这样就好了。


这个愿望太遥远了,换一个,比如世界和平什么的~

以后就在月球上玩偷菜了~

huizhouwater 发表于 2012-6-22 17:22
吃得好丰富,要是我们学校饭堂也这样就好了。


这个愿望太遥远了,换一个,比如世界和平什么的~
记得小学自然课就讲过,饼干这类容易产生飞末的食品不适合太空食用
"2009年5月20日,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开始饮用由尿液、汗液等循环处理制备的水"
亲们!就这饮用水你们居然还有食欲。。。。。。。。。。虽然现在神九没有但不代表以后没有。
蒸榴水的话没问题,反渗膜的话就有阴影
品种不少,不知道吃起来口味是不是和平时一样,至少外观不会有太多的食欲
猫怪麦克 发表于 2012-6-24 17:59
记得小学自然课就讲过,饼干这类容易产生飞末的食品不适合太空食用
空间站的饼干、干果等表面都经过特殊处理,不易产生碎屑。
宇航员都是有知识、心理素质过硬的人,喝从排泄物中分离出来的水算个啥。
我觉得可以在天空中种植蔬菜仙人掌等,用循环水浇水 无土栽培已经很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