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战中国军俘虏为何愿做解放军:吃得好 天天吃火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0:11:39
凤凰网资讯 > 历史 > 专家论史 > 正文  2012年06月09日 09:09
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杨奎松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 ... 09/15168372_0.shtml
核心提示:一个15岁就参加国民党军的士兵这样说明自己的转变:“在国民党中时,说解放军要杀人,心里有些怕,但是一解放过来,吃又吃得好,天天吃火腿,同志对我很好,又发衣服,发两双鞋,比老同(志)还多些,我就感觉优待俘虏就是不错……”



本文原载于《决策与较量——看国民党如何败亡大陆》,作者:杨奎松,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原题:“共军”在战场上为何打“疯”了

其实,当我们把当年国共内战中中共军队的作战能力当成一段历史来研究时,与其笼统地谈论林彪的战术如何“残忍”,不如换一个角度,深入探讨一下林彪的军官和士兵为什么会心甘情愿地听从那些“残忍”的命令,一上战场就“疯了”?黄仁宇先生在书中用了相当多的篇幅来说明抗战结束后的国共内战,但很遗憾,他并没有讨论两党军队之间的差别,以便说明中共为什么只用了3年时间就在军事上由弱变强,一举打败了国民党。

国共两党的军队是存在相当差异的,而黄仁宇先生所经历的内战期间最突出的差异,就是部队的士气和纪律。黄书中提到的张治中是蒋介石的亲信部属之一,1949年率南京代表团到北平与中共和谈。他在谈判期间曾给蒋介石去过一封长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作为长期带兵打仗的将领,他在北平时发现,国共两军的士气和纪律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他曾谈到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天他去故宫参观,不留意间从正在行进的士兵行列中穿过,意外发现中共士兵不仅停下来让他通过,还微笑示礼。他为此感慨万千,称:如果这是一队国民党士兵,他即使不挨一枪托,也免不了要被臭骂一顿。由此他明确告诉蒋介石,国民党的失败已成定局,无可挽回。

士兵士气高,有各种各样的原因。19世纪欧洲人敲鼓排队迎着飞来的枪弹进攻,未必都有军官们拿着手枪在后面顶着。1900年义和团举着大刀长矛,赤膊上阵,与八国联军的洋枪队开战,也没有人在后面施加“残忍不合理”的“严苛纪律”。中共军队从1927年一路打下来,有过许多挫败。但是,它越打人越多,越打士气越高,这显然不是军官的威胁或不合理的严苛纪律所能解释的。

中共靠什么来提高部队的士气?这里不能展开讨论,但香港中文大学服务中心收藏有一套相当宝贵的文献资料,它们是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缴获的中国人民志愿军26、27军等部队作战中遗失的大量档案文件、士兵家信和日记。这些文献恰好提供了中共如何使士兵变得服从和效忠的一些证据。

根据缴获资料中几个连队的“政治质量统计表”可知,志愿军士兵的成分基本上是贫苦农民,党团员就占了近1/3,虽然国民党俘虏兵也占到1/3左右,但多数士兵的思想已发生转变。因此,在朝鲜战争最艰苦的一段时间里,部队虽有逃亡或临阵脱逃者,但一般仅为部队总人数的百分之一强。

一个15岁就参加国民党军的士兵这样说明自己的转变:“在国民党中时,说解放军要杀人,心里有些怕,但是一解放过来,吃又吃得好,天天吃火腿,同志对我很好,又发衣服,发两双鞋,比老同(志)还多些,我就感觉优待俘虏就是不错……在进军西南中,听指导员上课讲,我们是穷人的队伍,我自想,我家是穷人,以后要分地,我们就是革的地主老财的命,对革命道理我懂得了一些。”(《叶生明入团志愿书》,见韩国翰林大学亚洲文化研究所编文献资料,第2卷)

另一个俘虏兵的转变也大致相同:“(在成都被)解放后,不了解共产党,想开小差,恐怕开不脱,后来在壁山经过阶级教育后,始明白了一些,知道了为自己打仗,为人民打仗。在重庆五十厂,看到有人开小差,自己也有动摇,看到又抓回来,自己也就不想开了。但对上级讲的国家胜利的形势有些不相信。”“在剿匪中,看到优待军属,人民政府照顾穷人的情形,我们直接帮助了农人翻身,更把我的阶级觉悟提高了。”(《许泗才入团志愿书》,见韩国翰林大学亚洲文化研究所编文献资料,第2卷)

综合这套资料中的相关材料,不难看出中共确实善于做士兵的工作。其原因概括起来大致表现为四个方面的引导和影响:一是当时在解放军里待遇较好,官兵比较平等,鲜有打人骂人现象;二是政工人员,包括老战士,如班长等,大都随时做劝导工作,并现身说法;三是部队里动辄诉苦、阶级教育、全班学习讨论,有很强的政治氛围;四是亲眼见到和从家信中了解到部队、政府确实帮助穷人,分田分地,照顾军属。在这方面,资料中公布的美军缴获的20封来自国内亲属的信件,几乎都在讲共产党如何照顾穷人,鼓励儿子、丈夫或兄弟为国立功,尤能说明问题。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大批贫苦农民出身的士兵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因而追求进步,表现勇敢,这是很自然的事。曾读到钱文忠先生谈知识分子思想变化的一篇文章,他用了一个很传神的字眼:“劫魂”。如果知识分子都会发生这样的思想变化,农民出身的士兵们会变得服从和效忠,又何足为奇呢?(编者按:这是杨奎松教授几年前撰写的文章,于今读来,依然发人深省。本刊征得作者同意,特摘录文中精华部分,以飨读者。文题为编者所拟。)
凤凰网资讯 > 历史 > 专家论史 > 正文  2012年06月09日 09:09
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杨奎松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 ... 09/15168372_0.shtml
核心提示:一个15岁就参加国民党军的士兵这样说明自己的转变:“在国民党中时,说解放军要杀人,心里有些怕,但是一解放过来,吃又吃得好,天天吃火腿,同志对我很好,又发衣服,发两双鞋,比老同(志)还多些,我就感觉优待俘虏就是不错……”



本文原载于《决策与较量——看国民党如何败亡大陆》,作者:杨奎松,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原题:“共军”在战场上为何打“疯”了

其实,当我们把当年国共内战中中共军队的作战能力当成一段历史来研究时,与其笼统地谈论林彪的战术如何“残忍”,不如换一个角度,深入探讨一下林彪的军官和士兵为什么会心甘情愿地听从那些“残忍”的命令,一上战场就“疯了”?黄仁宇先生在书中用了相当多的篇幅来说明抗战结束后的国共内战,但很遗憾,他并没有讨论两党军队之间的差别,以便说明中共为什么只用了3年时间就在军事上由弱变强,一举打败了国民党。

国共两党的军队是存在相当差异的,而黄仁宇先生所经历的内战期间最突出的差异,就是部队的士气和纪律。黄书中提到的张治中是蒋介石的亲信部属之一,1949年率南京代表团到北平与中共和谈。他在谈判期间曾给蒋介石去过一封长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作为长期带兵打仗的将领,他在北平时发现,国共两军的士气和纪律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他曾谈到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天他去故宫参观,不留意间从正在行进的士兵行列中穿过,意外发现中共士兵不仅停下来让他通过,还微笑示礼。他为此感慨万千,称:如果这是一队国民党士兵,他即使不挨一枪托,也免不了要被臭骂一顿。由此他明确告诉蒋介石,国民党的失败已成定局,无可挽回。

士兵士气高,有各种各样的原因。19世纪欧洲人敲鼓排队迎着飞来的枪弹进攻,未必都有军官们拿着手枪在后面顶着。1900年义和团举着大刀长矛,赤膊上阵,与八国联军的洋枪队开战,也没有人在后面施加“残忍不合理”的“严苛纪律”。中共军队从1927年一路打下来,有过许多挫败。但是,它越打人越多,越打士气越高,这显然不是军官的威胁或不合理的严苛纪律所能解释的。

中共靠什么来提高部队的士气?这里不能展开讨论,但香港中文大学服务中心收藏有一套相当宝贵的文献资料,它们是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缴获的中国人民志愿军26、27军等部队作战中遗失的大量档案文件、士兵家信和日记。这些文献恰好提供了中共如何使士兵变得服从和效忠的一些证据。

根据缴获资料中几个连队的“政治质量统计表”可知,志愿军士兵的成分基本上是贫苦农民,党团员就占了近1/3,虽然国民党俘虏兵也占到1/3左右,但多数士兵的思想已发生转变。因此,在朝鲜战争最艰苦的一段时间里,部队虽有逃亡或临阵脱逃者,但一般仅为部队总人数的百分之一强。

一个15岁就参加国民党军的士兵这样说明自己的转变:“在国民党中时,说解放军要杀人,心里有些怕,但是一解放过来,吃又吃得好,天天吃火腿,同志对我很好,又发衣服,发两双鞋,比老同(志)还多些,我就感觉优待俘虏就是不错……在进军西南中,听指导员上课讲,我们是穷人的队伍,我自想,我家是穷人,以后要分地,我们就是革的地主老财的命,对革命道理我懂得了一些。”(《叶生明入团志愿书》,见韩国翰林大学亚洲文化研究所编文献资料,第2卷)

另一个俘虏兵的转变也大致相同:“(在成都被)解放后,不了解共产党,想开小差,恐怕开不脱,后来在壁山经过阶级教育后,始明白了一些,知道了为自己打仗,为人民打仗。在重庆五十厂,看到有人开小差,自己也有动摇,看到又抓回来,自己也就不想开了。但对上级讲的国家胜利的形势有些不相信。”“在剿匪中,看到优待军属,人民政府照顾穷人的情形,我们直接帮助了农人翻身,更把我的阶级觉悟提高了。”(《许泗才入团志愿书》,见韩国翰林大学亚洲文化研究所编文献资料,第2卷)

综合这套资料中的相关材料,不难看出中共确实善于做士兵的工作。其原因概括起来大致表现为四个方面的引导和影响:一是当时在解放军里待遇较好,官兵比较平等,鲜有打人骂人现象;二是政工人员,包括老战士,如班长等,大都随时做劝导工作,并现身说法;三是部队里动辄诉苦、阶级教育、全班学习讨论,有很强的政治氛围;四是亲眼见到和从家信中了解到部队、政府确实帮助穷人,分田分地,照顾军属。在这方面,资料中公布的美军缴获的20封来自国内亲属的信件,几乎都在讲共产党如何照顾穷人,鼓励儿子、丈夫或兄弟为国立功,尤能说明问题。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大批贫苦农民出身的士兵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因而追求进步,表现勇敢,这是很自然的事。曾读到钱文忠先生谈知识分子思想变化的一篇文章,他用了一个很传神的字眼:“劫魂”。如果知识分子都会发生这样的思想变化,农民出身的士兵们会变得服从和效忠,又何足为奇呢?(编者按:这是杨奎松教授几年前撰写的文章,于今读来,依然发人深省。本刊征得作者同意,特摘录文中精华部分,以飨读者。文题为编者所拟。)
http://lt.cjdby.net/thread-1239916-1-1.html
民心所向而已。对炮党有启示,对现在的执政党更有启示。
国军74师败于在山上没水, 水冷式重机枪打不想, 初夏在野外两三天没水喝基本上是无法忍受的,沧淮海战役中碾庄的七兵团败于炮弹打光了,12兵团是粮、枪炮弹惧尽, 杜集团是粮尽, 枪炮弹还有些, 金门之战中共军是携粮不足,两天没吃的也不想打了,不打就能有吃的,后勤补给充足与否是胜败的关健因素, 至于思想教育在激烈战斗中并非关健, 士兵们无空去想那些, 勇敢和技战术是战场上和平时要求及指挥训练磨砺出来的,不过转换身份还是要做好强有力的思想工作。
夜泊港湾 发表于 2012-6-9 16:55
国军74师败于在山上没水, 水冷式重机枪打不想, 初夏在野外两三天没水喝基本上是无法忍受的,沧淮海战役中 ...
附议!TG现在的口号里也有一条重要的“保障有力”
没有信仰,没有纪律,要“保障有力”就会成纵兵劫掠。愿做解放军的根本不在于的是否吃的比国军,而在于给予尊重和官兵平等。


路过看看,问好楼主

路过看看,问好楼主
楼上说的对
李敖在回忆录里有以下这段——“我下部队,一直派在十六师四十九团。一到即派往四二炮连做副排长。不久又自四二炮连调到团部连做搜索排排长。去“搜索集训队”报到。有个老兵叫曹梓华,永远是笑嘻嘻的。他告诉我一个故事:“我们有一次被共军俘虏,女干部热烈招待,劝我们留下来一起打国民党,我们不肯。她们就放我们回来,临走让我们大吃大喝,还送路费。最后说:‘你们回去后,国民党还是会把你们抓来当兵的。下次在战场上见到我们,在瞄准时候,请瞄高一点。’”——共产党化敌为友,高明细腻有如此者!”

金门之战主要败于后缓不继,又是死地,不是没粮吃的问题。
官兵平等得胜利~为什么在红军困难时期,我们的队伍还是凝聚不散,就是因为官兵平等,当兵拿多少钱当官的也拿多少,吃住一致,这是国军根本没办法想象的。
分析的还是有一定道理!
真的假的啊
夜泊港湾 发表于 2012-6-9 16:55
国军74师败于在山上没水, 水冷式重机枪打不想, 初夏在野外两三天没水喝基本上是无法忍受的,沧淮海战役中 ...
金门是后续部队没跟上去吧,头一批上去后退潮了船没下来
1900年义和团举着大刀长矛,赤膊上阵,与八国联军的洋枪队开战,也没有人在后面施加“残忍不合理”的“严苛纪律”。
。。。洋枪一响,义和团就作鸟兽散了
根据本地的老人讲,当国民党兵吃饭饭里渗沙子,经常被当官的打。共军里面吃得很好,不被打。然后就参加共军了。
其实现在的人一天到晚讲主义,反而把当时的情况想复杂了。事情很简单,当时土地养不活那么多人,家里人多,来个部队就跟着走,当兵吃粮而已,有什么主义不主义的。然后看哪个部队对人好就在哪个部队。就基层的士兵想法就那么简单,没那么多复杂的东西。
得人心者得天下,古人早总结了。
冷眼中的世界 发表于 2012-9-15 02:55
根据本地的老人讲,当国民党兵吃饭饭里渗沙子,经常被当官的打。共军里面吃得很好,不被打。然后就参加共军 ...
你忽视了当时的诉苦运动等一系列思想教育活动对俘虏兵思想转换的作用,以及开展“谁养活谁”讨论这样的活动对农民思想转换的作用。
从楼主引用的内容里就可以看出,两个俘虏兵的思想一开始的确如你所言是觉得当解放军的兵吃粮不错,而后逐步懂得了解放军是谁的队伍,为何而战。
联系到现在,物质上是丰富了,精神上却是匮乏了,这就是因为现在的大形势下不能谈阶级,而不谈阶级,势必对有些问题无法深入研究。我不是说像以前那样天天搞阶级斗争,但是过度否认阶级斗争的存在,就像过度肯定阶级斗争的需要一样,都是不可取的。
我只知道现在同样带着学生
有些其他老师带和我带的效果不一样
其他有些老师,本科也好硕士也好,骨子里看不起这些中专学生,语言行动上就不经意表露了,思想工作也不做,就想压服人家
这样是绝对管不好管不住人的。年轻人,你管好了,他诚心自觉的做该做的,你管不好,教育不好,人家也不服你。
有时候实力和利益确实是第一性的,但尊重和思想工作并非就可有可无~
楼上大部分人根本不了解当年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总是用现在的情况去套当年,所以只能得出不可能这样的结论
我祖辈就是受共产党感召,拖枪从国军投奔共军的,有三点:(1)官兵平等,(2)有志向,(3)受老百姓欢迎,至于经济待遇,反而不重要,如果看重这个谁会去投共军
现在,我人民解放军的吃饭的钱是不是每一分钱都用在官兵的碗里啊?

lgn12 发表于 2012-9-21 01:37
我只知道现在同样带着学生
有些其他老师带和我带的效果不一样
其他有些老师,本科也好硕士也好,骨子里看 ...


这个我赞同。你在学校带学生,跟我在单位带员工是一个道理。职位、薪水是硬件,是第一位的,但你如何对待下属,就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有的人带队伍,越带人越少,一年不到下面的人都跑光了,为什么?就是因为在他心里面“老子天下第一”,看不起下属,喝五吆六、排斥异己、打压某方面能力比自己强、“不听话”的下属。有的人越带队伍越大,很多人都主动申请加入他的项目,员工工作热情也高、积极性也高,说到底,就是你把不把员工和下属当人看。
lgn12 发表于 2012-9-21 01:37
我只知道现在同样带着学生
有些其他老师带和我带的效果不一样
其他有些老师,本科也好硕士也好,骨子里看 ...


这个我赞同。你在学校带学生,跟我在单位带员工是一个道理。职位、薪水是硬件,是第一位的,但你如何对待下属,就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有的人带队伍,越带人越少,一年不到下面的人都跑光了,为什么?就是因为在他心里面“老子天下第一”,看不起下属,喝五吆六、排斥异己、打压某方面能力比自己强、“不听话”的下属。有的人越带队伍越大,很多人都主动申请加入他的项目,员工工作热情也高、积极性也高,说到底,就是你把不把员工和下属当人看。
普罗米修撕 发表于 2012-9-27 10:18
现在,我人民解放军的吃饭的钱是不是每一分钱都用在官兵的碗里啊?
至少8-9成,当然也要分对象,机关和基层,一线部队和。。。。
jumin 发表于 2012-9-27 12:54
至少8-9成,当然也要分对象,机关和基层,一线部队和。。。。
兄弟啊,话说清楚点嘛?到底是机关的钱用的实在,还是基层?当然,我猜机关用的实在,毕竟有领导在,后勤部门估计不敢造次。
一线部队和?后勤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