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干涉叙利亚有颠覆全球秩序之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1:06:05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6月2日文章】题:干涉叙利亚的行动有颠覆全球秩序的危险(作者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

  人们普遍谈论“阿拉伯之春”带来了民主前景。同样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呼吁通过外部干涉来实现政权更迭,颠覆盛行的国际秩序思想--最近是对叙利亚。

  新学说取代旧原则

  1648年签署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30年战争,提出了世界秩序的现代概念。这场发生在17世纪的战争杀害了中欧三分之一的人口。

  为避免重复这种屠杀,《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将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区分开来。建立在民族和文化基础上的国家被认定在其境内拥有统治权;而国际政治被界定为跨越既定边界的相互交流。对制定者来说,这些国家利益和势力均衡的新概念意味着对武力作用的限制,而不是扩大。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通过欧洲外交而传播至全世界。尽管受到两次世界大战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压力,单一民族主权国家还是微弱地幸存了下来,成为国际秩序的基本单位。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绝不会完全适用于中东。该地区MSL国家中只有3个具备历史基础:土耳其、埃及和伊朗。而其他国家的边界则反映了一战胜利国对已不复存在的奥斯曼帝国的瓜分。这些边界自此多次成为挑战,通常是军事上的。

  “阿拉伯之春”产生的外交用人道主义干涉的普遍学说取代了威斯特伐利亚原则。在这种背景下,国际社会透过民主或派系担忧的棱镜来看待内战。外部势力要求现政府与反对派展开谈判,以实现权力交接。但对双方来说,由于一般都是遗留下来的老问题,这些呼吁通常都成了耳旁风。当两派势力相当时,一些同意外部干涉--包括武力干涉--的意见就会打破僵局。

  这种人道主义干涉的形式与传统外交政策的区别在于,它对于国家利益或势力均衡的呼吁予以回避,认为这些呼吁缺乏道德因素而予以制抵。它的合理性不是通过消灭战略威胁,而是通过消除违反统治普遍原则的条件实现的。

  引发对美国战略质疑

  如果采纳为外交政策的一条原则,这种形式的干涉就会引发对美国战略的更广泛疑问。美国认为自己有义务支持所有反对非民主政府的民众起义吗?包括那些此前被认为对于维持国际体系具有重要性的政府。例如,沙特阿拉伯是直到发生公众表威才成为盟友的吗?我们准备给予其他国家以信奉同一宗教或同一种族的名义来干涉其他地方的权利吗?
与此同时,传统的战略要点并未消失。几乎从定义上就能看出,政权更迭使国家建设势在必行。否则的话,国际秩序自身将开始瓦解,陷入无法无天状态的空白地区可能在全球势力庞大,就像也门、索马里、马里北部、利比亚和巴基斯坦西北部发生的那样,可能还有叙利亚。国家的崩溃可能令这些领土成为恐怖主义基地或针对邻国的武器供应基地,而这些邻国由于缺少中央机构,毫无应对之力。

  在叙利亚,对人道主义干涉和战略干涉的呼声混为一体。在MSL世界的心中,叙利亚在巴沙尔·阿萨德的领导下帮助了伊朗在地中海的战略。它支持否认以色列的哈马斯和破坏黎巴嫩团结的真主党。在战略和人道主义上,美国都有理由赞同推翻巴沙尔,并鼓励国际社会通过外交手段来实现这一点。另一方面,并不是每个战略利益都会成为战争理由;否则的话,外交手段就会毫无施展空间。

  如果要考虑动用武力,那么就必须解决一些根本问题:在美国加快从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事干涉行动中撤出的同时,如何能让在同一地区的军事行动合理化呢?尤其是这一行动可能面临类似的挑战。这种新方法--在战略和军事上略逊一筹,更多地与外交和道德事务相关--能解决令早些时候在伊拉克或阿富汗作出的努力付之东流的两难境地吗?而这些努力最终的结果就是撤军,并造成美国国内的意见分歧。或者它会通过把美国的声望和士气押在国内成果上而令困难加大吗?因为美国在实现国内成果上的手段更少,影响力更小。其结果能改善人们的生存状况和安全局势吗?或者我们在冒险重复在塔利班问题上的经历吗?美国当初武装塔利班是为了打击苏联入侵者,但后来他们却成为了我们的安全挑战。

  叙利亚问题遭遇考验

  战略干涉和人道主义干涉之间的区别变得至关重要。国际社会要统一意见才能界定人道主义干涉,而这是很难达成的,因此通常会限制这种努力。另一方面,单边干涉或一个志愿者联盟的干涉会引发担心这一政策应用于其领土国家的制抵,例如中国和俄罗斯。而更加困难的是得到国内的支持。人道主义干涉学说在理论与实践能力之间悬而不决;相比之下,单边干涉要以国际国内的支持为代价。

  军事干涉,无论是人道主义还是战略上的,要有两个前提:首先,在推翻现状后在统治上达成一致意见至关重要。如果目标定义为推翻特定的统治者,在因此出现的真空状态后就会爆发新的内战,因为武装组织会争夺继任权,而外国势力会选择支持不同力量。其次,必须在一个国内民意支持可持续的时间段内明确和实现政治目标。我怀疑叙利亚问题遇到了这些考验。我们无法承受一个又一个权宜之计的驱使,直到卷入一场日益呈现出派系特征的莫名其妙的冲突。在对一场人类悲剧作出的回应中,我们必须谨慎不要促成另一场悲剧。在缺乏明确表达的战略概念的情况下,一种消除界线,把国际国内战争混为一谈的世界秩序绝不会停止。这是一个超越党派的问题,在即将展开的全国讨论中,应该以这种方式来对待这个问题。
http://news.youth.cn/js/201206/t20120605_2206925_1.htm【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6月2日文章】题:干涉叙利亚的行动有颠覆全球秩序的危险(作者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

  人们普遍谈论“阿拉伯之春”带来了民主前景。同样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呼吁通过外部干涉来实现政权更迭,颠覆盛行的国际秩序思想--最近是对叙利亚。

  新学说取代旧原则

  1648年签署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30年战争,提出了世界秩序的现代概念。这场发生在17世纪的战争杀害了中欧三分之一的人口。

  为避免重复这种屠杀,《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将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区分开来。建立在民族和文化基础上的国家被认定在其境内拥有统治权;而国际政治被界定为跨越既定边界的相互交流。对制定者来说,这些国家利益和势力均衡的新概念意味着对武力作用的限制,而不是扩大。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通过欧洲外交而传播至全世界。尽管受到两次世界大战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压力,单一民族主权国家还是微弱地幸存了下来,成为国际秩序的基本单位。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绝不会完全适用于中东。该地区MSL国家中只有3个具备历史基础:土耳其、埃及和伊朗。而其他国家的边界则反映了一战胜利国对已不复存在的奥斯曼帝国的瓜分。这些边界自此多次成为挑战,通常是军事上的。

  “阿拉伯之春”产生的外交用人道主义干涉的普遍学说取代了威斯特伐利亚原则。在这种背景下,国际社会透过民主或派系担忧的棱镜来看待内战。外部势力要求现政府与反对派展开谈判,以实现权力交接。但对双方来说,由于一般都是遗留下来的老问题,这些呼吁通常都成了耳旁风。当两派势力相当时,一些同意外部干涉--包括武力干涉--的意见就会打破僵局。

  这种人道主义干涉的形式与传统外交政策的区别在于,它对于国家利益或势力均衡的呼吁予以回避,认为这些呼吁缺乏道德因素而予以制抵。它的合理性不是通过消灭战略威胁,而是通过消除违反统治普遍原则的条件实现的。

  引发对美国战略质疑

  如果采纳为外交政策的一条原则,这种形式的干涉就会引发对美国战略的更广泛疑问。美国认为自己有义务支持所有反对非民主政府的民众起义吗?包括那些此前被认为对于维持国际体系具有重要性的政府。例如,沙特阿拉伯是直到发生公众表威才成为盟友的吗?我们准备给予其他国家以信奉同一宗教或同一种族的名义来干涉其他地方的权利吗?
与此同时,传统的战略要点并未消失。几乎从定义上就能看出,政权更迭使国家建设势在必行。否则的话,国际秩序自身将开始瓦解,陷入无法无天状态的空白地区可能在全球势力庞大,就像也门、索马里、马里北部、利比亚和巴基斯坦西北部发生的那样,可能还有叙利亚。国家的崩溃可能令这些领土成为恐怖主义基地或针对邻国的武器供应基地,而这些邻国由于缺少中央机构,毫无应对之力。

  在叙利亚,对人道主义干涉和战略干涉的呼声混为一体。在MSL世界的心中,叙利亚在巴沙尔·阿萨德的领导下帮助了伊朗在地中海的战略。它支持否认以色列的哈马斯和破坏黎巴嫩团结的真主党。在战略和人道主义上,美国都有理由赞同推翻巴沙尔,并鼓励国际社会通过外交手段来实现这一点。另一方面,并不是每个战略利益都会成为战争理由;否则的话,外交手段就会毫无施展空间。

  如果要考虑动用武力,那么就必须解决一些根本问题:在美国加快从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事干涉行动中撤出的同时,如何能让在同一地区的军事行动合理化呢?尤其是这一行动可能面临类似的挑战。这种新方法--在战略和军事上略逊一筹,更多地与外交和道德事务相关--能解决令早些时候在伊拉克或阿富汗作出的努力付之东流的两难境地吗?而这些努力最终的结果就是撤军,并造成美国国内的意见分歧。或者它会通过把美国的声望和士气押在国内成果上而令困难加大吗?因为美国在实现国内成果上的手段更少,影响力更小。其结果能改善人们的生存状况和安全局势吗?或者我们在冒险重复在塔利班问题上的经历吗?美国当初武装塔利班是为了打击苏联入侵者,但后来他们却成为了我们的安全挑战。

  叙利亚问题遭遇考验

  战略干涉和人道主义干涉之间的区别变得至关重要。国际社会要统一意见才能界定人道主义干涉,而这是很难达成的,因此通常会限制这种努力。另一方面,单边干涉或一个志愿者联盟的干涉会引发担心这一政策应用于其领土国家的制抵,例如中国和俄罗斯。而更加困难的是得到国内的支持。人道主义干涉学说在理论与实践能力之间悬而不决;相比之下,单边干涉要以国际国内的支持为代价。

  军事干涉,无论是人道主义还是战略上的,要有两个前提:首先,在推翻现状后在统治上达成一致意见至关重要。如果目标定义为推翻特定的统治者,在因此出现的真空状态后就会爆发新的内战,因为武装组织会争夺继任权,而外国势力会选择支持不同力量。其次,必须在一个国内民意支持可持续的时间段内明确和实现政治目标。我怀疑叙利亚问题遇到了这些考验。我们无法承受一个又一个权宜之计的驱使,直到卷入一场日益呈现出派系特征的莫名其妙的冲突。在对一场人类悲剧作出的回应中,我们必须谨慎不要促成另一场悲剧。在缺乏明确表达的战略概念的情况下,一种消除界线,把国际国内战争混为一谈的世界秩序绝不会停止。这是一个超越党派的问题,在即将展开的全国讨论中,应该以这种方式来对待这个问题。
http://news.youth.cn/js/201206/t20120605_2206925_1.htm
颠覆全球秩序?看看叙利亚战争是否会波及沙特之类的和以色列吧
老人家,说了也是白说
他说话有人听吗?共和党军火石油集团肯定不会答应.
深刻 , 了解宗教民族背景的情况下 更值得多读
基辛格,太祖召你觐见呢{:soso_e113:}

全球秩序还不是你家制定的?朝三暮四都可以
这老爷子真是个明白人
鹤将赴死,其鸣也哀,一个参与了近百年历史风云的老人,和他同时代的对手大多都已死去,派别利益恐怕已经不能入其法眼。老人一言中的的点透了他真正担忧的事情:这个世界没了规矩还是人类世界么?
人之将终,其言也善?话说美地到处乱挥大棒跟你们这些犹太人有很大的关系啊
这老头子是个真相帝啊,一針見血!
人类已经阻挡不住华尔街吸血鬼的贪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