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接送车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6:10:27
                       接送车的故事(1)

   什么叫接送车?新造好的机车、车辆,使用单位要派人到厂里验收交接,带着随车备品押车回来。机车、车辆到了大修期,必须送回厂里大修,也要有人押送。等大修完毕后,使用单位也要派人到厂验收,再押车回来。这就是接送车。

  我国的机车、车辆大型综合生产厂家就四个。从北到南依次为长春、唐山、青岛四方、南京浦镇。此外,还有一些较小的,产品类型较单一的厂,比如说戚墅堰、株州、大同、二七等等。这些工厂从铁路剥离出去后组成了既相互协作,又相互竞争的南车、北车集团。

   如果返厂修或接回来的车数量少,比如说一二辆,而该局又恰好开行了到某厂所在地的客车,一般就编挂在客车尾部。如果车多,那就只能成组编挂,排货车的点走。

   以前有河友跟我的贴子里,谈到曾在旅途中看过接送车的师傅们,用块木板搭在硬座之间当床,大热天光着膀子,非常辛苦。

接送车嘛,当然辛苦了。不过话又讲回来,接送车同时也是铁路职工眼里的美差,大伙儿都争着抢着去,有时候为了争接送车的任务还需要找关系,走后门。

   为什么说是美差呢?因为接送车算出差,每天有十五元的出差补贴,每天还可以报销六十元的住宿费。如果是送返厂修的车,厂方会根据车辆数量,按每辆多少钱给你一笔津贴,然后厂家一般就不再管你的吃喝拉撒了,顶多是你刚到厂时请你喝顿接风酒。职工们一般都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美差。他们一般不住旅馆,就直接住在车上凑和。夏天,蚊虫叮咬,没空调,没电风扇。冬天没有暖气。车上也没用,用水得到很远的地方,或者用水桶接一点水回车上用。他们一般也下不起馆子,而是自己买菜在车上自己烧饭做菜,省着点花,每天十五元的差补正好用来吃饭。按说车上不允许动火的,但这时候厂家管不了你,路局鞭长莫及,职工们在外没人管,只要不出事,也就这样了。临走时,职工一般会到当地买一张空白的住宿发票自己填,然后回单位报销。这样,自己虽然辛苦点,但把每天六十元的住宿费全给赚到手了。这点辛苦钱可能对你来说根本看不上眼,但对于铁路职工来说,效益却非常可观,看在钱的份上,吃苦受累算个啥?

   利用接送车的机会违纪谋利的事,并不是完全没有。比如极个别胆大的,看准了路风部门不会去查那些厂返修的,新接回来的车辆的空隙,利用这种机会搞捎买带,或者捎上个亲戚什么的。

   以上这些接送车中的“惯例”,领导们不是不知道。但只要不是太过份,一般都不吭气。

接送车时发生的最离谱,最让人错愕的事是什么?我觉得应该算是系统内轰动一时,最后因机缘巧合却又不了了之的某次事件。

喝水,扛铁牛,尘封的记忆之门一旦打开,多少往事在心头,此坑慢慢填,兴许会写成个大杂烩也未可知。

                       接送车的故事(1)

   什么叫接送车?新造好的机车、车辆,使用单位要派人到厂里验收交接,带着随车备品押车回来。机车、车辆到了大修期,必须送回厂里大修,也要有人押送。等大修完毕后,使用单位也要派人到厂验收,再押车回来。这就是接送车。

  我国的机车、车辆大型综合生产厂家就四个。从北到南依次为长春、唐山、青岛四方、南京浦镇。此外,还有一些较小的,产品类型较单一的厂,比如说戚墅堰、株州、大同、二七等等。这些工厂从铁路剥离出去后组成了既相互协作,又相互竞争的南车、北车集团。

   如果返厂修或接回来的车数量少,比如说一二辆,而该局又恰好开行了到某厂所在地的客车,一般就编挂在客车尾部。如果车多,那就只能成组编挂,排货车的点走。

   以前有河友跟我的贴子里,谈到曾在旅途中看过接送车的师傅们,用块木板搭在硬座之间当床,大热天光着膀子,非常辛苦。

接送车嘛,当然辛苦了。不过话又讲回来,接送车同时也是铁路职工眼里的美差,大伙儿都争着抢着去,有时候为了争接送车的任务还需要找关系,走后门。

   为什么说是美差呢?因为接送车算出差,每天有十五元的出差补贴,每天还可以报销六十元的住宿费。如果是送返厂修的车,厂方会根据车辆数量,按每辆多少钱给你一笔津贴,然后厂家一般就不再管你的吃喝拉撒了,顶多是你刚到厂时请你喝顿接风酒。职工们一般都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美差。他们一般不住旅馆,就直接住在车上凑和。夏天,蚊虫叮咬,没空调,没电风扇。冬天没有暖气。车上也没用,用水得到很远的地方,或者用水桶接一点水回车上用。他们一般也下不起馆子,而是自己买菜在车上自己烧饭做菜,省着点花,每天十五元的差补正好用来吃饭。按说车上不允许动火的,但这时候厂家管不了你,路局鞭长莫及,职工们在外没人管,只要不出事,也就这样了。临走时,职工一般会到当地买一张空白的住宿发票自己填,然后回单位报销。这样,自己虽然辛苦点,但把每天六十元的住宿费全给赚到手了。这点辛苦钱可能对你来说根本看不上眼,但对于铁路职工来说,效益却非常可观,看在钱的份上,吃苦受累算个啥?

   利用接送车的机会违纪谋利的事,并不是完全没有。比如极个别胆大的,看准了路风部门不会去查那些厂返修的,新接回来的车辆的空隙,利用这种机会搞捎买带,或者捎上个亲戚什么的。

   以上这些接送车中的“惯例”,领导们不是不知道。但只要不是太过份,一般都不吭气。

接送车时发生的最离谱,最让人错愕的事是什么?我觉得应该算是系统内轰动一时,最后因机缘巧合却又不了了之的某次事件。

喝水,扛铁牛,尘封的记忆之门一旦打开,多少往事在心头,此坑慢慢填,兴许会写成个大杂烩也未可知。

                   接送车的故事(2)

某年,有趟车要整列返厂修。碰巧出发的时候是盛夏,而目的地又是旅游胜地,所以有不少人私下里找到了负责带队送厂的干部,要求顺便捎亲戚过去,把车票钱给省下来。当时提出这些无理要求的,各个行当的都有。机务、车辆、客运、乘警,一个都不少,甚至还有其他部门的掺和进来。而这位带队干部偏偏又是个著名的老好人,只要对他说几句软话,他都会答应。结果到最后开车的时候一看,我的乖乖,男女老少上来了上百号人,这么庞大的队伍可谓铁路有史以来罕见。

   列车速度很快,N小时后就到达了目的地。按说捎带了这么多人,怎么着都不合适,虽然中途不停站,不会有人上车抓个现行,但到了目的地,应该多少悠着点。比如说,列车从正线转入专用线,还没进厂区之前,找个地方停车,把这一百多号人放下去再进厂。如果是我带队,我一定会这么干。可这位带队干部太不拿豆包当干粮了,他直接让车开进厂停稳,再放人下去。任由这上百号穿着各异,叽叽喳喳闹个不停的男女老少就这么在厂区内招摇过市,引得厂里的干部职工纷纷侧目,指指点点。

   非但如此,这上百号人得陇望蜀,向带队干部提出了更为过份的无理要求。

   啥无理要求?他们要求带队干部在列车维修好了之后再想办法多拖延几天,好捎上他们一块返程,这样就把返程的车票钱都省了。

   要是我遇上这事,肯定得拉脸子:我捎带你们这么多人是冒了极大的风险的,都是人情,我又没收你们钱,已经够意思了。怎么能如此厚颜无耻地得寸进尺呢?人心不知足蛇吞象呀!

   可惜呀,这位脑子里缺根筋的带队干部居然一口应承了下来。

这事还真不好办。因为该厂生产任务排得很紧,一修完车就报调度计划,修好的车啥时离厂返程可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如果是我遇到这么棘手的事,只能硬着头皮和厂方陪小心,说软话,央求别人把车修好后,放到哪条存车线上存几天。可惜那位仁兄走的是另一条路子,他老人家在验收时找了一大堆人家的毛病,硬是说人家大修质量不合适,自己拒绝签字接车。

说到这里,可能许多路外人士会大惊小怪,新修好的车怎么会有那么多毛病呢?其实我们早就习惯了,别说是返厂修的车,就算是新造出来的车,各种毛病比我们正在线路上运行的老车还要多得多。每回接车时,我们这些现场搞运用出身的,随随便便就能挑出一大堆故障,而且有许多故障还挺乌龙(具体的我后面再说)。所有从厂里出来的车,不管是新车,还是返厂修的车,接回去后我们都得组织力量进行一次全面的整修,否则根本没法上线运行。

厂方对这个也习以为常,所以 那位仁兄拒绝签字,厂方负责接待的人立即一蹦三尺高。人家的说法是我们是有检修资质的,我修的车,我有哪些部件要保修多少时间,这些都有明文规定。就算是时间有点紧,车有点故障,按惯例厂方都会派驻各局的售后服务队在车接回去后继续修车,所以你这拒绝签字的理由并不成立。

由于双方都是二楞子,所以一来二去就把事情谈崩了,双方都拍了桌子撕破了脸。厂方说了,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拒绝签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难道就不怕我告到部里吗?那位仁兄当真是一根筋,想也没想就说请便。在他想来,厂方求铁路的地方很多,不可能跟他玩真的。

结果,人家真的给部里打电话告状了。不过,人家留了点余地,没报实际人数,只说此车带了三十余闲杂人等。另外,虽然厂方手里捏着监控录像,并没有立马把铁证送到部里去。

好家伙,这一下事情就闹大了。

(未完,继续扛铁牛)
等待楼主更新。家里有个亲戚在水电段上,改天问问有啥趣事。
  暑假,旅游胜地, 毫无疑问的是青岛四方了。
继续继续,等着看下文呢
“我国的机车、车辆大型综合生产厂家就四个。从北到南依次为长春、唐山、青岛四方、南京浦镇。此外,还有一些较小的,产品类型较单一的厂,比如说戚墅堰、株州、大同、二七等等。这些工厂从铁路剥离出去后组成了既相互协作,又相互竞争的南车、北车集团“

忘情还要加强业务学习啊。。。。。
             接送车的故事(3)

各位,可能铁路内部的事你们根本就不甚了解。现在只要是投诉,甭管对外怎么公关,对内可是抓得非常紧。

部里一接报,居然有这样闻所未闻的乌龙事?居然带了这么多人?查,立马查。先把车接回去,由你们局自己先开分析会,再由有关人等及单位领导到部里来交班,由部里开分析会定责任。

天呀,要是部里知道实际人数,那还不得惊动老大?还不得把老大气得背过气去?

部里追下来的事,局里当然很重视。车一接回来就把所有的相关单位全找来了,大家三头对六面开扩大分析会。

不出我所料的是,所有的单位,从客运,车辆,机务,乘警,以及其他一些相关单位,个个都坚决否认有本单位的人托关系蹭车。其中最为无耻的是客运,明明是他们的人所占比例最高,但他们却义正辞严地说:车出发前,我们的领导三令五申约束自己人,坚决不许违规违纪,我们的人都很听话自觉的,我们敢打包票绝对没有我们的人参与其中。

打包票?当然可以打包票,反正又没有任何证据。又没有任何部门将那一百多号人全部扣住,挨个讯问,你到底是谁的亲戚?是谁介绍你搭顺风车的呀?

结果,这个分析会开得真让人憋屈。开到后来,就变成了此事与各单位均无关,都是这位带队干部的个人行为。这一百多号人全都是他带的,所有的责任都是他一个人的。

看看,这就是做滥好人的下场。这个带队干部我很了解,此人在其中根本就没捞到任何好处,连饭也没吃到一顿。出这事前,那些请托的人也就是一个“谢”字就将他给打发了。出了事,那帮家伙没一个有担当。我想此事给这位带队干部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

当然,虽然各单位的人都打死不认帐,但是非曲直,领导们心里都跟明镜似的。因此虽然分析会开得挺严厉,但倒也没怎么为难这位带队干部。进京开分析会前,领导们对汇报材料字斟句酌,花了不少篇幅强调此车大修质量存在的问题。

也该着这位带队干部运气好,部里负责处理此事的恰恰是技术装备部门,而不是路风部门。如果是路风部门主审,那带队干部就准备褪层皮吧。而技术装备部门出于职业本能,理所当然地从本专业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所以,这分析会开得无疑对这位带队干部非常有利。开完分析会,部里并没有立即作结论。因为下面的部门、单位与该厂就此事的方方面面进行了一系列艰难的交流与协调,这都是需要时间的。然而,还未等到处理结果正式出台,就出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时间,路内外的注意力全都转移了。和那件大事相比,这事不过是上不了台面的小巫,谁也顾不上了。

虽然这位干部侥幸逃过一劫,但事后,此人被认为不适宜再去接送车了。非但如此,吸取了此次事件的教训,铁路制订了非常详细的接送车行为准则。从几点几分,从哪里上车,到着装,到在路上,在厂里处理各种事宜的规范,通通规定得非常详细。但所有这些,均未对外公布。

那么,接送车都会遇到哪些方面的事?厂家的产品质量究竟如何?四大厂除了长春以外,其他三家本人都曾去接过车或赴厂学习过。下面就以自已的亲身经历略略讲讲这里面的门道。

(继续扛铁牛)
啥大事?


厂修车周期一般是28天至34天,而且基本上也不是进厂就开工的,主要看看生产任务紧不紧张,还有交接预检等一系列事情呢。所以忘情说的估计是送车同时取上一批车。不过接车拖个几天很正常啊,挑点能处理又比较费工夫的(比如玻璃划伤贴面板开裂什么的,这个基本一挑一个准)。这么着急估计是人家已经请了调令了(请调令是要花钱的,就是向铁路运营部门申请车辆上线运行,车辆进厂回段一般都是按照货车运行排时间表)。

厂修车周期一般是28天至34天,而且基本上也不是进厂就开工的,主要看看生产任务紧不紧张,还有交接预检等一系列事情呢。所以忘情说的估计是送车同时取上一批车。不过接车拖个几天很正常啊,挑点能处理又比较费工夫的(比如玻璃划伤贴面板开裂什么的,这个基本一挑一个准)。这么着急估计是人家已经请了调令了(请调令是要花钱的,就是向铁路运营部门申请车辆上线运行,车辆进厂回段一般都是按照货车运行排时间表)。
看来又是长篇,期待续文,升级精华
霜天晓月 发表于 2012-6-4 09:14
厂修车周期一般是28天至34天,而且基本上也不是进厂就开工的,主要看看生产任务紧不紧张,还有交接预检等一 ...
你的说法不确切。厂修周期长短,最主要还得看是啥车。货车就快得多。我在文中所说的这列车,只花了几天时间就必须出厂。你知道是啥车吗?哈哈。再说,申请调令要花钱?你不是在开玩笑吧?别误导不明真相群众哟。
我才是忘情 发表于 2012-6-4 12:20
你的说法不确切。厂修周期长短,最主要还得看是啥车。货车就快得多。我在文中所说的这列车,只花了几天时 ...
如果是几天就走,那显然就不是厂修了,加装改造?至于请调令花不花钱,我的印象是来自某次厂内调度会生产处某人的发言,大概意思就是某批车已经请了调令,什么时间前必须出厂,再请调令又是多少钱云云。也许只是特殊现象?
霜那生产的是寒区动车,忘情那用不了,要不然忘情去长春接车,霜天可以在食堂请忘情吃饭。
忘情的帖子很有看头
霜天晓月 发表于 2012-6-4 16:53
如果是几天就走,那显然就不是厂修了,加装改造?至于请调令花不花钱,我的印象是来自某次厂内调度会生产 ...
N级修而已,不需要太久的。
那接车的干部倒霉了。
               接送车的故事(4)

我第一次去厂家接车,那是1998年年底。当时青岛四方研发制造的我国首列单层内燃动车组即将落户我局。11月底的某一天,正在现场做空调段修的我突然接到上级通知,让我立即到技术科报道,准备去青岛接车。

各位可能不知道,我的同事们知道后,个个是羡慕嫉妒恨。甚至公开讲为什么会派忘情去?按说当时我调到那个车间不满一年,真正学修空调也就不到五个月,有那么多资历比我老的人盼星星,盼月亮却都没轮上。结果有小领导说了,这是某领导亲自点的将,这样大伙儿才无话可说。

我在当年的二、三、四月份,曾在技术科住过勤,因此和科长熟识。报到后,科长讲了通应注意事项。因为当年我局并未开通至青岛的客车,所以必须要到上海中转。到上海有本局的车,这没问题。但到上海中转签证却有些麻烦,因为当天未必能签得到票。于是大伙儿各显神通,打电话到上海局找关系帮忙提前签证。最后,是上海局法院的兄弟们帮忙搞定了。

一行人到达上海,因为时间尚早,因此想出站吃个饭,再顺便逛逛。大家大部分都来过上海,熟知上海西客站周围环境,因此我们下车后没从地道出站,而是顺着站台往前走,想从行包车进出的那个小门出去。

没成想,小门的门卫坚持原则,死活不肯让我们出去,就算我们亮出工作证也白搭。无奈之下,我们只得原路返回。结果在站台遇到了上海站的工作人员,人家一本正经地要查我们的票。要是在别的地方,人家瞄一眼免票也就过去了。但这一回,对方不但要仔细看,还要挨个对比照片和本人。甚至还逐个数字地核对免票和工作证上的工作证号码是否相符。我们有人表示了不满,都是铁路职工,至于吗?但对方丝毫不为所动。

等人家终于肯放我们走了,我们一行人中有些工人就直接爆粗口了,说什么走南闯北,就数北京和上海两个地方六亲不认。

在出站地道里,我们惊奇地发现,这里居然摆放了两台磅秤。只要怀疑旅客的行李超重,车站工作人员都会要求旅客将行李过磅。只要成人的行李超过二十公斤,小孩的行李超过十公斤,都会坚持照章处理。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这条规章实际上很少得到执行,大家都更看重尽快疏散旅客,避免造成积压。象上海站这样严格照章办理的我是平生第一回见到。

上海到青岛的列车快开了,我们和帮我们搞定签票的人会合了。那天,他们法院的人也要坐那趟车去滁州,因此大家可以同行一段。

上海局的朋友一见面就拿出了一叠签票收据,说每张票的签票费两元。我当年见闻不够广博,因此略感诧异。也许是各地文化不同吧,在我们这儿,区区两块钱,我们不可能计较,更不好意思计较。更何况要签这么多票,花的精力和找的门路又岂止值两块钱?大的人情都做了,要我肯定不会计较这两块钱。当然话讲回来,人家帮了我们的忙,我们也不好意思让人家倒贴钱。所以,科长二话没说,立马付钱。

车开了,我和同行的一个铁路法警聊得非常投机,也了解到了不少闻所未闻的事情。车到滁州,我俩依依惜别。那天,他是到滁州执行死刑任务的。如今十余年过去了,也不知这位老哥现在怎么样了?他那因为特殊的工作性质而造成的心理压力,是否会对他的身心造成更大的影响,一切都不得而知。

车到青岛时,天才刚蒙蒙亮。四方厂派人在出站口举着牌子接我们。

(未完,待续)
那件大事是啥大事啊?能不能说道说道
snuxiaohua 发表于 2012-6-5 21:48
那件大事是啥大事啊?能不能说道说道
自己猜,其实我文中已经强烈暗示了。请联系前后文。
动车事故吧 盛夏。。。
                    接送车的故事(5)

四方厂分成两个厂区。老厂区在四方区,新厂区在吉洪滩。厂里的招待所兼培训中心在一个小坡上。就在老厂区门外不远处,

当时是十一月底,十二月初,街上的行人个个大衣,棉帽、口罩,全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而我们这些从南方来的人依旧穿着来时的衣服,不过是毛衣外面套件制服,却丝毫不感觉冷,从家里带来的羽绒服没能派上用场。不过由于房间里通了暖气,空气非常干燥,让人感觉皮肤非常不适,而且有流鼻血的迹象,。于是大伙儿便打盆水搁在房间里,情况才稍有改善。

当晚,厂方的副局级领导设宴为我们接风,宾主尽兴而欢。菜还不错,唯一让我们感到不适的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不习惯芥茉那股呛鼻的味儿。

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我们天天上课,有时候还去总装车间看我们的新车。

可能是协调上出了点问题,我们按电报要求的时间节点来到厂里,但动车的组装进度还差着点。当时车头在总厂组装调试,而车厢却还在在吉洪滩的新厂区生产。因此厂方多次用中巴拉上我们跑来跑去。因吉洪滩离四方区颇远,大伙儿在车上就少不得闲扯。

闲扯中,同行的一位技术科的女工程师的讲话让我很不屑。此人不知道哪里来的优越感,张嘴闭嘴说什么自己当年高考淘汰率有多高,越往后考大学越容易。因此自己作为老大学生,各方面素质不是后来者所能比拟的。非但如此,此人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居然还对厂方的人说什么张三水平不行,李四技术极差之类的话。这不是有病吗?

我不知道,如果有人这样当面驳斥她,她会是什么反应:你得瑟个嘛?你那个野鸡大学不过是全国交通系统院校里最垃圾的一个,全靠校名前那个地域名骗人,不清楚的还真以为你那学校在上海呢。其实哪年上大学的,淘汰率有多高,从哪个学校出来的,这些并不重要,修行在个人嘛。有能耐到关键时间拉出来溜溜。

那些天的理论课其实乏善可陈,厂方派出的工程技术人员全是照着资料念的。而我个人觉得,作为现场实际使用方,我们没必要知道你是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力学模型的,我们需要知道哪些地方容易出毛病,该如何及早发现,如何预防。另外,你的车和既有车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要这么改,这些需要和我们这些从现场出来的人多沟通,多听听实际使用者的意见。

某天上课,那位女工程师像发现了新大路一样,大喊大叫,声称自己发现了厂方设计上的缺陷:硬座车厢两头各有两百升的水箱,但一头有厕所,一头有电茶炉。有厕所的一端用水肯定快,因此她认为会造成加水时一个水箱早早地加满,另一个水箱却加不满的现象。所以这是重大缺陷,要求厂家更改设计,改成两头水箱各有一根上水管。

当时她提出这个的时候,科长和厂方技术员一时没反应过来,被她生生给绕进去了。而我呢,还得当众给她留点面子,所以我没吭气,只是在一旁偷偷冷笑。

吃午饭的时候,此人还在兴奋地和周围的人探讨她发现的这个重大设计缺陷。我把科长拉到一边,低声说:“科长,那个水箱上水的设计其实没问题。一来这是短途车,单趟用水量不大,加水次数频繁,管够。二来加水时,止阀打开,两个水箱连通,成了连通器。。。。。”,

我本来还想进一步解释,构成了连通器后,即使两个水箱的存水量有差异,但由于压力差,两个水箱上水速度是有差异的,因此不可能出现一个水箱加满,另一个水箱远远还未加满的现象。可是我一看,科长听到我前半截的话后,虽然不吭气,但脸色先变红,再变白,便知道没有必要再说下去了。

果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没人再提及这个话题了。

    (未完,待续)
快更新 哈哈 忘情大大要顶
接送车的故事(6)

双休日,四方厂拉着我们去游崂山,逛海博。其实到青岛的第一天中午,我吃完午饭就坐汽车去逛过海博了。海博的展品疏于保养,那辆T34的车内全是大便。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下到那艘033潜艇里,发现有位老者一直坐在机舱里听收音机。虽然去过,但厂里组织活动,带队的科长又强调要集体行动,于是只得再逛一次。

至于崂山,其实我们并没有真正爬山,而是去逛了山脚那个著名的道观,据说“崂山道士”的故事就发生在那里。道观本身没什么特别,只是商业开发得相当厉害。到处都是卖土特产——比如说珍珠的摊点。

火炬广场当然是必去的地方。虽然是冬天,但仍有许多人在海边用甩竿钓海鱼。当地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几乎每个公交站台处都有人在卖一种乘车代用券,比直接掏钱买票便宜。据说这是当地政府给当地居民的一点福利,人人有份。98年的时候全国正在轰轰烈烈地搞国企下岗,因此有些困难居民就拿着这种乘车代用券向外地人兜售,以贴补家用。

青岛市区相当干净整洁。尤其是靠近海边,接近鲁迅公园那一带,沿途有许多非常漂亮的别墅。据说国内许多高官富贾都在这里有“夏宫”。据陪同我们的四方厂接待处的同志介绍,我们来的太不是时候了。如果是六、七月份来,沿海那片要热闹得多,到处是豪车美女。据称青岛有个特色,说是海边浴场没有更衣室,因此当地的美女们在家就换好泳装,就这么穿着泳装坐公交车去海边。这个传闻不知真假,不过颇能令人浮想连连。

别说穿泳装上街的美女,就是着装整齐的美女,在青岛街上也难寻,估计美女们待的地方不是我这档次的人能进得去的。在青岛十几天,我没事就上街到处瞎逛,美女嘛,只在公交车上见过一次。不过那位美女给我的感觉何止是“惊艳”,简直就是“惊为天人”,甚至害得我坐过了站。

当天晚上,四方研究所来了部车,接我们去吃饭。吃饭的地方门脸并不算大,但据说在青岛当地很有名。一般是来了尊贵的客人,主人才把客人往那里领。由于是晚上,这家餐馆叫什么名字没看清,只听说这家的招牌菜是九种不同类型的饺子。宴席上隔几道菜上一盘特色饺子。我当时颇为好奇,在上第五盘饺子时问服务员,这盘鲍鱼馅的饺子多少钱?人家回答一百八十元,我当场就石化了。这盘饺子总共才十二个,算下来十五元一个。要知道这是在98年,我每月的实发工资还只有几百块钱呢,在我这个穷棒子眼里,这就已经是天价了。

过了几天,厂家的态度有了微妙的变化。因为动车联调联试还需要一段时间,厂家就与带队的科长商量:你们大部队是不是先回去,留几个工人验收接车就可以了。

科长决定留下两个工人,其他的人都回去。留下来的两位都是退伍军人出身,彼此之间私交极好。其中一人是第一代动车组的第一任工长,另一位是个嘴炮,就是我在第14集《春运轶事》里说的那位挨了揍还找不到主儿的“老江湖”。

“老江湖”一听说要留他们继续等着接车,当时就到处嚷嚷,要趁科长还在,管厂方要“纪念品”。记得当年“哈磁五行针”颇为流行,“老江湖”上窜下跳,直接要求人家厂家送这个。不过,科长没搭理他,就当他放屁。自讨没趣的“老江湖”转而又去撺掇工长,让工长出面向厂方索要,其行径颇让人不齿。最后他要到没要到?我不清楚,也没有兴趣去打听。

我是和科长他们一块回来的,所以这次接车实际上只能算是接车学习。算起来,我所经历的真正意义上的接车,应该是99年。那一年,我们局花了一点七个亿,从浦镇厂订购了58辆25K型车,也就是俗称的蓝皮车。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华东交大啊,在南昌的学校
特意问了一个从业20余年的司机,怎么跟贵宾说的出入很大涅?


                   接送车的故事(7)

因为这种车采用了209HS转向架,小间隙车钩,电控气动塞拉门,集便器,相对于当年我们局配属的红皮车、绿皮车来说,技术含量上有了巨大的飞跃。因此段领导高度重视,在人手紧张的情况下,下决心从现场抽调了三十多人,组成了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接车队伍。

这三十多人,除了教育科长、客车运用专职外,基本上都是现场的骨干,有工长,乘务工长,质检员等等。非常不好意思,在众人羡慕和嫉妒的目光中,我再一次入选了接车团队。

带队的是当时的副段长,日后的某领导。在出发前,段里将接车团集中起来学习了一天,由教育科照本宣科地念了一遍新型车的基础知识。不过对于相关的新技术,讲课的人自己也没弄明白,所以听课的也听得一头雾水,不过没关系,这仅仅是暖场。段领导考虑得很周全,决定在赴浦镇接车前,带领我们这三十多人先到兄弟单位——北京西车辆段现场学习取经。

在临出发前,领导宣布了纪律,因为北京是伟大祖国的心脏,当年(99年)国家面临的形势又比较严峻,一边是工人下岗潮,一边是新三座大山,恰逢敏感的时间段,各方势力都蠢蠢欲动,在平静的表象下,安保形势相当严峻。所以大家此次赴京一定要听从指挥,绝不许惹事生事。鉴于此次接车时间长,因此一切由领导统一安排,个人啥也不用操心,但所有差旅费、住宿费一律不予报销。

那一次,是我平生进一次进京,心情就甭提有多激动了。

到了北京西站,我们没有下车,而是跟车进库,直接在北京西车辆段的运用维修库里下的车。

北京西车辆段有栋比较大的办公楼,京西段的领导们在西面的三楼、四楼给我们腾出了几个房间,四人一间,有空调,有电视,房间里每天都供应时鲜水果。

当天中午,我们列队到北京西车辆段的食堂吃饭。在去食堂的路上,看到京西段的弟兄们午饭都非常简单:一手捏着两个大馒头,另一只手捏着条黄瓜,一口馒头,一口黄瓜,就这么边走边啃,就把午饭给对付过去了。

京西段的领导把我们三十多人引到食堂小餐厅。让我们惊讶的是,整个段领导班子成员,党政工团一个都没拉下,全站在小餐厅门口笑吟吟地列队迎接我们。在我们进入小餐厅前,京西段的领导班子成员和我们每个人逐一握手。这种握手可不是象其他领导那样,象征性地轻轻一握,兄弟单位的领导们都是伸出双手主动与我们握手,而且握手的力茺很大,握完还抖了又抖。我们一行人,大部分都是走南闯北,见多识多的老江湖。但没人见过这种阵势,这让大家倍感受宠若惊。

开席前,北京西车辆段的党政领导们发表了极为热情洋溢的讲话,真诚欢迎我们来京西段学习,并表示甭管有什么要求,都尽管提出来,千万别不好意思。

我听过大大小小的领导讲话无数,我敢说这一回,京西段的领导们不是在讲套话,而是发自肺腑的。我们的领导当然也要致谢,宾主互道谢意时,我才从领导们的对话中得知,当年我们段和京西段的关系那不是一般地好。有一回京西段值乘的T107次的发电车在途中出了故障,提前预告前方的我段,请求我们支援,我们单位当时二话没说,段领导一声令下,我们从自己的运用车上拆下零部件,直接送上车给京西段应急,并派遣技术骨干跟车帮忙处理完再下车。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许多,当真是做到了“天下车辆是一家”。京西段的领导们多次盛情邀请我们的领导到北京作客,却因我们的领导们工作忙,脱不开身而一直未能成行。这一回我们单位向京西段提出现场学习实践的请求,京西段二话不说,不惜血本,提供了一切便利。

在当天的接风宴上,主桌就不必说了,就连其他桌上都安排了京西段的领导作陪。开席后,京西段的领导班子挨个给大伙儿敬酒致意。要知道,人家都是处级干部,而我们这个接车学习团里百分之九十都是现场工人,大伙儿平时做梦都享受不到这个待遇。所以,大家受宠若惊之余,个个奋勇争先回敬京西段的领导们,宾主尽兴而欢。

而我呢?因为不可抗拒的原因,滴酒不能沾,滴酒不会沾,因此只能不声不响低头闷声吃菜。我知道这非常失礼,但没有办法,咱总不能拿白开水去敬领导吧?与其做这么大不敬的事惹出麻烦,还不如缩在一边不吭气,不惹人注意。

   (未完,待续)


                   接送车的故事(7)

因为这种车采用了209HS转向架,小间隙车钩,电控气动塞拉门,集便器,相对于当年我们局配属的红皮车、绿皮车来说,技术含量上有了巨大的飞跃。因此段领导高度重视,在人手紧张的情况下,下决心从现场抽调了三十多人,组成了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接车队伍。

这三十多人,除了教育科长、客车运用专职外,基本上都是现场的骨干,有工长,乘务工长,质检员等等。非常不好意思,在众人羡慕和嫉妒的目光中,我再一次入选了接车团队。

带队的是当时的副段长,日后的某领导。在出发前,段里将接车团集中起来学习了一天,由教育科照本宣科地念了一遍新型车的基础知识。不过对于相关的新技术,讲课的人自己也没弄明白,所以听课的也听得一头雾水,不过没关系,这仅仅是暖场。段领导考虑得很周全,决定在赴浦镇接车前,带领我们这三十多人先到兄弟单位——北京西车辆段现场学习取经。

在临出发前,领导宣布了纪律,因为北京是伟大祖国的心脏,当年(99年)国家面临的形势又比较严峻,一边是工人下岗潮,一边是新三座大山,恰逢敏感的时间段,各方势力都蠢蠢欲动,在平静的表象下,安保形势相当严峻。所以大家此次赴京一定要听从指挥,绝不许惹事生事。鉴于此次接车时间长,因此一切由领导统一安排,个人啥也不用操心,但所有差旅费、住宿费一律不予报销。

那一次,是我平生进一次进京,心情就甭提有多激动了。

到了北京西站,我们没有下车,而是跟车进库,直接在北京西车辆段的运用维修库里下的车。

北京西车辆段有栋比较大的办公楼,京西段的领导们在西面的三楼、四楼给我们腾出了几个房间,四人一间,有空调,有电视,房间里每天都供应时鲜水果。

当天中午,我们列队到北京西车辆段的食堂吃饭。在去食堂的路上,看到京西段的弟兄们午饭都非常简单:一手捏着两个大馒头,另一只手捏着条黄瓜,一口馒头,一口黄瓜,就这么边走边啃,就把午饭给对付过去了。

京西段的领导把我们三十多人引到食堂小餐厅。让我们惊讶的是,整个段领导班子成员,党政工团一个都没拉下,全站在小餐厅门口笑吟吟地列队迎接我们。在我们进入小餐厅前,京西段的领导班子成员和我们每个人逐一握手。这种握手可不是象其他领导那样,象征性地轻轻一握,兄弟单位的领导们都是伸出双手主动与我们握手,而且握手的力茺很大,握完还抖了又抖。我们一行人,大部分都是走南闯北,见多识多的老江湖。但没人见过这种阵势,这让大家倍感受宠若惊。

开席前,北京西车辆段的党政领导们发表了极为热情洋溢的讲话,真诚欢迎我们来京西段学习,并表示甭管有什么要求,都尽管提出来,千万别不好意思。

我听过大大小小的领导讲话无数,我敢说这一回,京西段的领导们不是在讲套话,而是发自肺腑的。我们的领导当然也要致谢,宾主互道谢意时,我才从领导们的对话中得知,当年我们段和京西段的关系那不是一般地好。有一回京西段值乘的T107次的发电车在途中出了故障,提前预告前方的我段,请求我们支援,我们单位当时二话没说,段领导一声令下,我们从自己的运用车上拆下零部件,直接送上车给京西段应急,并派遣技术骨干跟车帮忙处理完再下车。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许多,当真是做到了“天下车辆是一家”。京西段的领导们多次盛情邀请我们的领导到北京作客,却因我们的领导们工作忙,脱不开身而一直未能成行。这一回我们单位向京西段提出现场学习实践的请求,京西段二话不说,不惜血本,提供了一切便利。

在当天的接风宴上,主桌就不必说了,就连其他桌上都安排了京西段的领导作陪。开席后,京西段的领导班子挨个给大伙儿敬酒致意。要知道,人家都是处级干部,而我们这个接车学习团里百分之九十都是现场工人,大伙儿平时做梦都享受不到这个待遇。所以,大家受宠若惊之余,个个奋勇争先回敬京西段的领导们,宾主尽兴而欢。

而我呢?因为不可抗拒的原因,滴酒不能沾,滴酒不会沾,因此只能不声不响低头闷声吃菜。我知道这非常失礼,但没有办法,咱总不能拿白开水去敬领导吧?与其做这么大不敬的事惹出麻烦,还不如缩在一边不吭气,不惹人注意。

   (未完,待续)
写的不错哈,忘情继续
然而,还未等到处理结果正式出台,就出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时间,路内外的注意力全都转移了。和那件大事相比,这事不过是上不了台面的小巫,谁也顾不上了。

………………………………………………………………………………多么大的一个坑啊
我才是忘情 发表于 2012-6-5 23:18
自己猜,其实我文中已经强烈暗示了。请联系前后文。
盛夏......
7.23
我才是忘情 发表于 2012-6-6 05:31
接送车的故事(5)

四方厂分成两个厂区。老厂区在四方区,新厂区在吉洪滩。厂里的招 ...
那女的不会是 大连交通大学的吧。。。


           接送车的故事(8)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学习课程安排得非常紧凑。京西段派出了技术骨干毫无保留地给我们讲解25K型车的新技术。都是从现场出来的行家,没有什么套话空话,没有空洞无用的理论,上来就讲实在的:这种车型在京西段曾经遇到过什么问题,是如何处理的。根据运用统计,哪里最容易出问题,出哪方面的问题,平时该如何看车,如何防范。不光讲,人家还领着我们到检修线,现场跟班实践。

想当年,25K型的转向架有几个厂竞争,浦镇厂的209HS可把现场的兄弟们给坑苦了。这种被留洋归来的设计师不求甚解、照猫画虎不成反类其犬的转向架的具体情况,我当年在《也谈“中华之星”的下马》里已经说过了,这里不再复述。需要指出的是,为了将这种设计复杂的转向架的毛病消灭在库内,京西段当年曾设下了重奖:谁发现了重大故障,奖励1000元。我的乖乖,这可是99年的1000元呀,这在我们眼里可谓是天文数字的奖励。果然,重奖之下必有勇夫。京西段的兄弟们当年检得可仔细了,光检查一个转向架,就得花费整整一刻钟。这种看法还能有啥故障漏过去?只不过这种办法不能持久,一是每天的看车工作量太大,忙不过来;二是随着发现的重大故障隐患急剧增多,段里可没那么多钱奖励。所以一段时间后,奖励金额就逐渐下降了。

应该说,这次学习的效果是非常好的。现场的土专家远远强过光说不练,到了现场连零件名称都分不清的博士们。我们在学习检修技术之余,还对兄弟单位各方面的管理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和交流。我甚至还测绘了该段检修地沟的剖面图。非常可惜的是,有许多东西不是我们这些人所能推得动的。

周六,京西段派车送我们看升旗,逛航博,爬长城,游十三陵,参观央视发射塔,吃烤鸭,招待得委实周到。在游十三陵时,带队的副段长说自己已经游历过多次,这回就不进去了,只坐在外面树荫下休息。地陵无甚看头,我早早地出来陪副段长聊天。在交流此次学习体会时,我跟他说:“人家招待得这么周到,真的非常不好意思,咱们还是早些走吧,已经够给人家添麻烦的。”副段长闻听此言盯着我看了半天,突然莞尔一笑:“傻瓜,咱们欠人家的人情债早晚肯定是要还的。。。。。。”正好此时,京西段负责全程陪同我们的行办主任过来了,照例关切地询问副段长:还想去哪里,请尽管提出来,甭客气。副段长笑着和他打招呼:我们的职工都说非常不好意思了,哪能再麻烦你们呢?。

当晚,京西段的领导们请我们去全聚德烤鸭店吃饭。当然去的不是总店,而是位于三环东南角,离潘家园不远的那家店面。之所以记得那么清楚,是因为早就想去潘家园旧货市场淘军事类图书了,所以随身带着北京市区地图。

第二天是周日,大家自由活动,但要求原则上必须两人以上同行,以便互相有个照应。我不喜逛街购物,打算趁此机会去逛逛潘家园,所以得单独向副段长提出申请,陈述单独行动的理由。费了半天口舌,包括给他展示地图,在图上指出规划好的乘车线路,让领导确信不会出事方才得到批准。

那趟潘家园跑的成本有点贵,去的时候为赶时间打的是面的(不久后就已经在京被禁了),从京西段到潘家园,大约花了十五元左右,中午潘家园里那个快餐店吃的可真贵,回来的时候被的士车狠宰了一刀,因为下午车堵,司机要求绕路,结果七绕八绕,从潘家园到位于西翠路上的北京西车辆段,的士费花了七十多块。不过好在收获颇丰,买的书装满了整整一旅行袋。

没几天,我们一行人结束了北京的学习课程,打道回府了。京西段的领导们又是饯行又是送行,再次让我们感动得不知所措。在回来的路上,大家在车上展示这趟买的东西,别人从北京带回来的都是吃的,穿的,用的,唯有我带了一旅行袋书藉回来。

回到家不久,经过准备,我们一行三十多人登上了去南京的列车,真正意义上的接车之旅开始了。

(未完,待续)


           接送车的故事(8)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学习课程安排得非常紧凑。京西段派出了技术骨干毫无保留地给我们讲解25K型车的新技术。都是从现场出来的行家,没有什么套话空话,没有空洞无用的理论,上来就讲实在的:这种车型在京西段曾经遇到过什么问题,是如何处理的。根据运用统计,哪里最容易出问题,出哪方面的问题,平时该如何看车,如何防范。不光讲,人家还领着我们到检修线,现场跟班实践。

想当年,25K型的转向架有几个厂竞争,浦镇厂的209HS可把现场的兄弟们给坑苦了。这种被留洋归来的设计师不求甚解、照猫画虎不成反类其犬的转向架的具体情况,我当年在《也谈“中华之星”的下马》里已经说过了,这里不再复述。需要指出的是,为了将这种设计复杂的转向架的毛病消灭在库内,京西段当年曾设下了重奖:谁发现了重大故障,奖励1000元。我的乖乖,这可是99年的1000元呀,这在我们眼里可谓是天文数字的奖励。果然,重奖之下必有勇夫。京西段的兄弟们当年检得可仔细了,光检查一个转向架,就得花费整整一刻钟。这种看法还能有啥故障漏过去?只不过这种办法不能持久,一是每天的看车工作量太大,忙不过来;二是随着发现的重大故障隐患急剧增多,段里可没那么多钱奖励。所以一段时间后,奖励金额就逐渐下降了。

应该说,这次学习的效果是非常好的。现场的土专家远远强过光说不练,到了现场连零件名称都分不清的博士们。我们在学习检修技术之余,还对兄弟单位各方面的管理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和交流。我甚至还测绘了该段检修地沟的剖面图。非常可惜的是,有许多东西不是我们这些人所能推得动的。

周六,京西段派车送我们看升旗,逛航博,爬长城,游十三陵,参观央视发射塔,吃烤鸭,招待得委实周到。在游十三陵时,带队的副段长说自己已经游历过多次,这回就不进去了,只坐在外面树荫下休息。地陵无甚看头,我早早地出来陪副段长聊天。在交流此次学习体会时,我跟他说:“人家招待得这么周到,真的非常不好意思,咱们还是早些走吧,已经够给人家添麻烦的。”副段长闻听此言盯着我看了半天,突然莞尔一笑:“傻瓜,咱们欠人家的人情债早晚肯定是要还的。。。。。。”正好此时,京西段负责全程陪同我们的行办主任过来了,照例关切地询问副段长:还想去哪里,请尽管提出来,甭客气。副段长笑着和他打招呼:我们的职工都说非常不好意思了,哪能再麻烦你们呢?。

当晚,京西段的领导们请我们去全聚德烤鸭店吃饭。当然去的不是总店,而是位于三环东南角,离潘家园不远的那家店面。之所以记得那么清楚,是因为早就想去潘家园旧货市场淘军事类图书了,所以随身带着北京市区地图。

第二天是周日,大家自由活动,但要求原则上必须两人以上同行,以便互相有个照应。我不喜逛街购物,打算趁此机会去逛逛潘家园,所以得单独向副段长提出申请,陈述单独行动的理由。费了半天口舌,包括给他展示地图,在图上指出规划好的乘车线路,让领导确信不会出事方才得到批准。

那趟潘家园跑的成本有点贵,去的时候为赶时间打的是面的(不久后就已经在京被禁了),从京西段到潘家园,大约花了十五元左右,中午潘家园里那个快餐店吃的可真贵,回来的时候被的士车狠宰了一刀,因为下午车堵,司机要求绕路,结果七绕八绕,从潘家园到位于西翠路上的北京西车辆段,的士费花了七十多块。不过好在收获颇丰,买的书装满了整整一旅行袋。

没几天,我们一行人结束了北京的学习课程,打道回府了。京西段的领导们又是饯行又是送行,再次让我们感动得不知所措。在回来的路上,大家在车上展示这趟买的东西,别人从北京带回来的都是吃的,穿的,用的,唯有我带了一旅行袋书藉回来。

回到家不久,经过准备,我们一行三十多人登上了去南京的列车,真正意义上的接车之旅开始了。

(未完,待续)
忘情快更新啊,都等不及了。
拜读了,连载的好
                     接送车的故事(9)

当年我们局开行的南京车是全列绿皮,条件很差。所以段领导就向路局申请了加挂计划,加挂了一节配有独立空调柴油发电机组的硬卧。没有想到的是,列车调上站台时,加挂的这一节车厢居然连窗帘都还没挂。

当时是六月份,午后的阳光照进车厢,烤得人浑身冒汗,炽热的阳光让空调完全无法起到降温的作用。直到开车后很久,列车员才过来挂窗帘。

要说这车挂得急,客运来不及整备还能说得过去,但另有一事让我们非常不爽。这节车厢是专门向路局申报的加挂计划,但客运居然在开车后不久就将其当成剩余卧铺往外卖,陆陆续续有补有卧铺的旅客拖着行李箱进这节车厢。我们都非常气愤,叫嚷着要找车长理论,但副段长很沉稳,制止了我们不理智的行动,自己打了两个电话,就一切都解决了。

我们这个三十余人的接车团,负责后勤事宜的是个跑车的老江湖,江湖人称“金子”。 不过我素来对“金子”印象不佳,觉得此人只会喳喳呼呼,口气甚大,牛皮吹得甚响,正应了那句老古话“一瓶子不满,并瓶子晃荡”。

这次上车前,“金子”曾夸下海口,说这趟车的餐车老大,厨师都是他跑车时的老相识,关系甚好,他已经提前打好了招呼,让餐车提前多上点好餐料。

“金子”自以为可以在众人面前显摆一下。没想到吃晚饭时才发现,给我们吃的饭菜和乘务员吃的没两样。众人齐声奚落“金子”, “金子”脸上有点挂不住,便声称待会儿主动找餐车老大付饭钱,好好理论理论。

“金子”当时估摸着既然招待得那么差,餐车老大肯定不好意思收钱。到时候再好好埋汰一下对方再说。可没成想,对方一听说你要付饭钱,马上回答得非常干脆:好呀,就算两百吧。这一回,“金子”完全石化了。要知道这可是99年,两百块钱可值钱了,我们三十几个人,吃的是普通的乘务饭,乘务饭当年也从没收过一顿六块钱呀。“金子”见状再也不说啥,悻悻付了钱,回到车厢里让大伙儿一通嘲笑,彻底没了面子。

车到南京,停的是老站,该站如今已经拆除重建了,否则的话,拍民国戏根本不必再搭景了。来接我们的是康尼公司的人。康尼公司是南京某职校的校办企业,是铁路塞拉门,电力连接器的供应商。我们先到这里学习塞拉门的知识。

相较于北京,我们更习惯于南京的气候和饮食。不过在南京城里我们觉得最好吃的倒不是什么盐水鸭,而是康尼公司所在那个学校食堂的菜包子,那种美味让我至今难忘。

在康尼公司的学习是非常有益,因为该厂较小,所以人人一专多能,给我们讲课的老师就是负责现场调试的技术人员,课讲得是非常实在的。而且带队的副段长本人非常好学,每回上课亲自做到第一排,考试时他也认认真真地毕卷考试。有这么一个榜样在那里,这三十多号人哪个敢翘课?哪个考试时敢打小抄?

我和在北京时一样,学习之余最大的乐趣就是淘书。当年南京的旧书市场在朝天宫一带,从地图上看,离我们住的这个学校并不远,直通通一条马路,坐公交车几站就到。每天中午吃完午饭,别人休息了,我却抓紧时间到朝天宫溜一趟。虽然走得勤,但朝天宫没法和潘家园相比,书摊少,书价贵。我在那里花三十元淘到了一本《林彪元帅军事论文集》。每天中午从朝天宫回来,正好赶上大伙儿走出宿舍去教学楼上课。大家都习惯性地摸摸我的背囊,问我又淘到些什么了。时间长了,就连副段长也知道了我的这个爱好。

(未完,待续)
不错,等下文哦
         接送车的故事(10)

星期天,康尼公司包了辆大巴,送我们去扬州玩。路上得两个小时,我嫌路上闷得慌,就带了一本《远程侦察作战》路上看。到了扬州四处参观时,副段长心情大好,从我手里要过书翻了翻,很诧异我怎么会看这么枯燥的东西。

游完瘦西湖,我们一行人稀稀拉拉地集合,等着厂家安排吃中饭。这时修,有个乞讨者过来了,应该说人家的眼睛很毒,按说我们这么多人,气宇轩昂者有之,大腹便便者有之,但人家都不找,只缠住副段长不放。当时我正在附近,本不想多事,但见对方死缠不放,我便从兜里掏出了几块零钱,上前把乞讨者与领导隔开,把钱递过去的同时,轻声说道:“这是我们领导给你的,中午了,找地方吃个午饭吧,别再跟着我们了”。这才算是给领导解了围。

其实平时吃饭还好,我最怕就是在外面吃酒席。因为本人滴酒不沾,而咱们这儿的酒文化又让人受不了,稍有不慎就得罪人。

这一次,当时的某位工长,日后的某位书记(最近又转任主任了)硬是非逼我喝酒不可,我照例是百般求饶,最后这位发话了:“这杯酒我已经敬了,你不喝的话就得带回去”。闻听此言,我知道今天此事无法善终,便毫不犹豫地端起了那杯酒,“哗”一下整个倒在自己头顶上,任由酒汁顺着脸颊往下淌。这一下,把在场的众人都给看傻了,谁都没有料到我居然敢这么做。这位当时的工长当即讪讪,自己倒了杯酒,一饮而尽算是陪礼。(我与此人后来还有次交锋,以后我会详细写出来,题目暂定为《为了考核,我请来了黑社会》)

这次举动,立马让我在单位上出了大名,此后硬要逼我喝酒的人就少了很多。但是,不会喝酒,尤其是不会和领导们喝酒,不能帮领导们挡酒,注定了我是不可能在体制内混出来的。所谓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二者是辩证的。

在康尼公司学习完,浦镇厂用车将我们接到了浦厂。浦厂在江北,虽然仅隔一条长江,但和六朝古都相比,就是不折不扣的乡下。

过长江大桥后,汽车七拐八拐才来到浦厂。浦厂周围全是自己的家属区,从厂区到家属区都比较破败。因为浦厂的产品质量在四大厂里是垫底的,所以在内部招标中往往处于下风。这次和四方竞争,部里同意两厂先投产一部分,听取用户的反馈意见再决定最终获胜者。结果浦厂的209HS因为先天不足,毛病不是一般地多而惨遭淘汰。相关的情况已经在《也谈“中华之星”的下马》里说过了,这里不再多谈。我们这回接的这批车,用的就是该厂生产的最后一批209HS型转向架,多坑人呀。但你没办法,在部里下的淘汰文件下来前,这批车已经下了料,要是咱们拒收,浦厂就得破产关门,数万职工的安置问题就会成为当地政府维稳的一个巨大包袱。所以为了和谐,明知道这批是淘汰货,咱们也只能从大局出发硬接下来。

一进厂门不远,就有一个小山包,顺着阶梯爬上去,就是浦厂的招待所,全是西式的房子,木质结构,只有一层,房内居然有壁炉,据说是当年德国人建的。在安置我们的时候,厂方特意给领导另外安排了住处。我当时有些不解,那些颇有接车经验的老前辈教导:这是厂家的惯例,有什么问题,晚上到领导房间里沟通,和你们这些干活儿的住在一起,多不方便呀?哦,原来如此,我全明白了。

(未完,待续)
我才是忘情 发表于 2012-6-11 03:35
接送车的故事(10)

星期天,康尼公司包了辆大巴,送我们去扬州玩。路上得两个小时,我嫌路上闷 ...
浦厂,真是很熟悉的地方啊,去三号门食堂吃过饭没?嗯,鸿利大酒店
堕落天使YAK 发表于 2012-6-11 15:44
浦厂,真是很熟悉的地方啊,去三号门食堂吃过饭没?嗯,鸿利大酒店
麻烦把电台故事更新哈,不然人家要投诉偶恐吓罪了{:cha:}
麻警花 发表于 2012-6-11 15:46
麻烦把电台故事更新哈,不然人家要投诉偶恐吓罪了
这两天忙,看帖的时间有,写字的时间无
堕落天使YAK 发表于 2012-6-11 15:57
这两天忙,看帖的时间有,写字的时间无
{:cha:}哦,谢谢,有个版主说,我把你吓跑了{: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