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我军到底有没有被俘的飞行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46:34
抗战期间我军到底有没有被俘的飞行员?《中国无被俘空军》好像好像是纪念阎海文的,但在《抗俘》一书中我看到了腿部受伤被俘的中国飞行员照片。抗战期间我军到底有没有被俘的飞行员?《中国无被俘空军》好像好像是纪念阎海文的,但在《抗俘》一书中我看到了腿部受伤被俘的中国飞行员照片。
转载:这两张照片是在不同的日本画册上发现的,其主角是同一个人——我战斗机飞行员刘甫成少尉。
  刘少尉是在安徽安庆上空与日机战斗时被击中,后跳伞落地,被日军俘虏,时年25岁。
  第一张照片是刘甫成少尉刚被日军俘虏时,睡在木棕床垫上,身上盖有棉被。刘甫成少尉的左掌心漆黑,沾满了油污,摆放在头部。右手放在胸前,显然是负了伤非常疼痛的样子。他身上穿着飞行员特有的黑色皮夹克。他头部前方站了两个人,打绑腿的无疑是日本军人,另一个人身份无法判断,手中持一物,发亮,好像是一柄短剑。这张照片上我们看不见刘甫成少尉的脸。
  第二张照片上刘甫成少尉站立起来,拄着双拐,看来是腿部受伤未愈。少尉头戴江南老百姓的毡帽,身穿宽大的棉袍,虽然身处逆境,但神态镇定。当时我国空军飞行员都受过高等教育,许多甚至留过洋,一般来说家境良好,这种高贵从刘甫成少尉清秀内敛的气质上流露出来。
  2001年,我租用四川省博物馆展厅办“为了和平,收藏战争”的抗战文物展览。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郎毓秀女士(郎静山之女)闻讯来参观。她给我讲抗战时她认识许多飞行员,都是十分英俊优秀的年轻人。有一次,一位飞行员告诉她这样一件事:这位飞行员在执行任务返航时,看到一小队日本兵押送一大队我军俘虏正在公路上行进,因为敌我混杂,无法攻击日军,他飞过去了。飞了一段,想到应该解救这些俘虏,又飞了回来,他对准日军相对较多,俘虏相对较少的地方进行扫射,打死了不少日军,也误击了不少战友,用战鹰嘶鸣和枪林弹雨制造了混乱,大批俘虏趁机四散逃亡,奔向路边的丘陵树丛。小队日军管不住大队俘虏,这个攻击行动取得了成功。这位年轻飞行员哽咽着告诉郎毓秀:为了救大家,我狠心扫射,玉石皆焚啊!60年后,80岁高龄的郎女士将这个故事转告我时,仍抑制不住声音的颤抖。
  郎女士告诉我,当年她经常与这些飞行员聚会歌唱,但随着时间推移,熟悉面孔一一消失,他们大多融入了祖国的晴空。我收藏有很多抗战时期我国飞行员的照片,他们都和刘甫成少尉一样的雄姿英发、清秀英俊,甚至给人一种斯文的印象。
  就是这些斯文飞人驾驶战机,血洒长空,给日军以重创。
  刘甫成最终结果如何?不知道。

以上是我刚找到的,我以前看到的《抗俘》里的飞行员照片不是以上两张,飞行员是坐在地上的,跟上面的飞行员应该不是一个人。
投敌卖国的全有.
有一个投汪伪的。不过后来又反正飞回来了。


      《中国无被俘空军》是报告文学(传记),主要是讲阎海文的英雄事迹的。而抗战八年中确实有不少被俘的中国飞行员,可能有三四十人,大部分都是作战时被击落的,有些还负了伤。当然还有个别飞行员是驾机投降日本人的,汪伪空军中也有不少主动当汉奸的空勤人员。在任何一场大的战争中有人被俘都是寻常事。
    国民党飞行员何健生在抗战中多次屡立战功,但不幸作战中飞机被击落被俘。后被汪伪空军留用。8.20汪伟空军起义就和他有关。

      《中国无被俘空军》是报告文学(传记),主要是讲阎海文的英雄事迹的。而抗战八年中确实有不少被俘的中国飞行员,可能有三四十人,大部分都是作战时被击落的,有些还负了伤。当然还有个别飞行员是驾机投降日本人的,汪伪空军中也有不少主动当汉奸的空勤人员。在任何一场大的战争中有人被俘都是寻常事。
    国民党飞行员何健生在抗战中多次屡立战功,但不幸作战中飞机被击落被俘。后被汪伪空军留用。8.20汪伟空军起义就和他有关。
      在中国空军创建史上,东北老航校还有一位不应该忘记的人,那就是时任训练处长的何健生。

    1945年8月,何健生和白景丰及家属等汪伪空军人员30余人,分别从地面起义到达苏北新四军军部。何健生和白景丰一行同年11月底又到达东北,参加了筹建中共第一个航空学校的工作。

何健生是个优秀的战功赫赫的老飞行员。

1937年8月13日,小日本进攻上海,驻台湾岛的日本王牌轰炸机部队木更津联队,从新竹机场起飞,于8 月14日下午对淞沪地区的城市、村庄狂轰滥炸。

8月20日下午4点。上级命令空军第八大队19队轰炸上海江湾日军司令部,以配合步兵进击。领队的长机驾驶员是归国华侨黄普伦大队长。何健生当时是长机组的领航轰炸员,负责领航3架德国造的亨克轰炸机,沿长江向东奔袭。

下午5点30分,飞机进入轰炸上海江湾日军司令部航路,高度从1500米下降到1000米左右。这时,日军的高射炮弹在机群上下、左右、前后爆炸,冒出朵朵白烟,也真够险的。不过,飞行员早忘记了个人安危,冒着日军的炮火,驾机向前猛冲。3架飞机依次进入,连续轰炸。何健生将十字环套在日军司令部的楼顶上,一枚又一枚的炸弹,在日军司令部的楼顶上开了花。

当天的晚报立即作了报道,江湾日军司令部被我军夷为平地!

8月22日上午7点,何健生又领航机群轰炸吴淞口日军占领的码头和阵地。当机群进入轰炸航路,何健生正全神贯注盯着目标时,突然发现左前方1000米外冒出3架日方的舰载96式驱逐机,正寻找机会向轰炸机群攻击。轰炸机队便缩小了编队间隔、距离,构成了严密的火网。这一招可真灵,使得日机无法接近轰炸机队。与此同时,何健生瞄准目标,连续投弹,颗颗炸弹都落在日军阵地上。

当何健生的轰炸机群返回基地着陆时,《号外》已发出消息说,我空军大举出动,吴淞口和虹口日军均受重创。

何健生回忆这段往事说:“其实日本人也是外强中干。记得第二天下午7点,我再次领航机群出动轰炸停泊在吴淞口内的日本军舰。我在那一天亲眼看到了日本人的胆怯!那天,我将瞄准具的十字架环牢牢地套住了日舰的旗杆。谁知,日舰上的膏药旗不见了。舰上挂着的居然是中国国旗。当时,我愣住了:这是怎么回事?但小日本军舰的外形是改变不了的。这不是企图鱼目混珠吗?我火了,十字架环牢牢地套住了日舰,炸弹照扔!命中的日本军舰终于沉入了海底。不久,《号外》报道说,我空军夜袭杨树浦敌军阵地和吴淞口敌舰,敌舰仓皇乱发60余炮,我空军从容轰炸。敌舰召开首脑会议,竟然挂起青天白日旗,畏惧我机的怯懦之情昭然可见。至此,‘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了!”

1937年8月下旬,何健生轰炸机群从淞沪一带胜利返航时,广大市民欢欣鼓舞。财政部长孔祥熙和宋美龄夫人,同空军将领黄光锐一起,来到南京大校场欢迎凯旋的勇士,他们赠送给机组每个成员一件皮夹克,内书‘捍卫祖国、抗战到底’八个金字,以示纪念。

何健生珍藏了那时拍摄的合影照片。照片右立第二个就是他。何健生穿的皮夹克,就是孔祥熙和宋夫人赠送的慰问品。在何健生背后的就是亨克轰炸机。当谈及这些往事,何健生也会来气:“说来也他妈的够气人的!我军的胜利是明摆着的,偏偏小日本却不服气,日本宣传机构只承认他们是败在英美飞行员手下,胡说不是我们中国军队打败了他们。为此,路透社的记者亲自跑到了南京、句容等机场采访。结果,黄普伦、薛炳坤、张森、刘焕、陈瑞钿等华侨飞行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外国记者终算见到了参战的飞行员都是中国人,没有一个外国人。于是,路透社就根据事实作了报道,报道承认,淞沪空战的胜利完全是中国空军英勇作战取得的。”

抗战初期,何健生从1937年到1942年,共执行过大小26次轰炸日军的任务。

在1940年秋天,何健生在轰炸山西运城敌占机场返航途中,在凤陵渡上空同日本战机激战,他的背部中弹负伤,鲜血湿透了降落伞的背带。何健生仍操纵着斯卡斯机枪对日机猛烈射击。后来,何健生又领航机群飞行200多公里,才顺利返回基地。到达基地时,他已经昏迷在座舱里了。

何健生在空战中,曾有六次被日军的战斗机或高射炮击中,被迫跳伞,都化险为夷。

  1941年冬季,日军加紧侵犯南洋,在越南的西贡基地,集结多支陆军飞行队和海军航空队,共计飞机450架。

  1942年1月22日,中国空军以S、B、3机18架,由第一大队长杨仲安率领轰炸嘉林机场。美志愿队P-40机9架担任掩护,因云雾遮蔽,战果不详。1月24日,仍由杨仲安率领S、B、3机18架,美P-40机8架掩护,再次轰炸嘉林机场,仍因云雾遮蔽,战果不明。这两次轰炸均未遭敌机拦截。中国空军1架战机发生故障,升空作战时被高射炮击中,飞行员何健生跳伞落入敌境被俘,其余安全返航。

何健生是在自己第26次升空作战时,被高射炮击中,被迫跳伞的,没想到被日本人关押,成了俘虏。

何健生被日本人俘虏后,由日本宪兵转交给汪精卫政府关押。

事有凑巧,汪伪政府的航空署少将处长曾星凯,曾是何健生在广东航校时的飞行教官。

曾星凯劝何健生暂时在常州航校避一下,等将来有机会再离开这个鬼地方。何健生的老同学汤厚链当时已经在常州航校当教官,他也劝何健生先安下心来,将来再谋出路。于是,何健生同意了。

在曾星凯的保释下,何健生来到了常州航校。曾星凯和汤厚链都来找过何健生,他们约何健生一起重返国民党空军,并告知何健生,想重返国民党空军的还有梁文华和曾翼翰。

何健生婉拒了。因为他在常州航校认识了梁文华的妹妹梁玉珍,他们同住在碑亭巷。梁玉珍原先是新四军,是在皖南事件时被捕的。梁玉珍常对何健生、邱淑仪夫妇谈及新四军与共产党的事。

何健生身在曹营心在汉,一直在思考:中国的出路在哪能里?什么时候这天空才属于人民?

何健生虽然屈居汪伪空军,但他决不愿意做亡国奴。他一直在想,抗战能持多久?有人以为能,也有人以为不能。他曾经说过,关键还是看这个仗怎么打?靠谁去打?何健生长叹:“人各有志,我有我的选择。”

    从形式上来看,当时的汪伪政权三军齐备,但与拥兵数十余万颇具规模的陆军相比,海空军只能说是聊备一格,而空军更只能算是摆设,虽有空军之名但规模还远不如无空军之名的满军航空队。

1940年汪伪“航空署”成立之初,连一架飞机也没有。全署编制包括官兵与文职人员和雇员总共才112人,只能做一些纸上谈兵的宣传工作和整理国军撤退时,来不及带走的鸡零狗碎的残余物资。

这个“航空署”由汪精卫之妻陈璧君的弟弟陈昌祖主持,陈昌祖是留德的航空工程学人,就任署长之后,便开始大张旗鼓四处招募人马,这些人多是来自北洋时期南苑、保定、沈阳及广东等地航空学校的毕业生,也有部分是受欺蒙的沦陷区青年和来自香港的技术人员。

直到1941年5月,在汪精卫的一再交涉之后,才从日军那里获得了三架九五式教练机,以此为基础而于次年在常州陈渡桥机场设立了“中央空军学校”,由航空署长陈昌祖兼任校长。

该校先后共培训过60名飞行员,学生来源则是招募自南京、北京、广州等地,另外也有从陆军教导团和海军学校选拔而来。

1942年9、10月,又从日本海军支那舰队那里取得约20余架九三式、九五式、九九式教练机,始得以扩编“空军教导总队”,队长是刘中坛。

日军之所以在太平洋战争如火如荼之际,还愿意培植汪伪空军,除了以华制华的政治考量之外,用汪精卫的话来说就是要汪政权“有力量分担保卫东亚的责任”。

只不过日军所给的均属于教练机,并无作战功能,充其量只能用于战场侦察或反游击等低强度任务。而且拿人手软,日本人提供资源之外,还派遣了指导官严密控制,空军教导总队名为空军部队,其实并无自主权,只是侵华日军的航空分队。

而汪政权空军,亦尚无与国府空军或美军陆军航空队一较长短的能耐,因此航校第一期的毕业生也就留下来继续训练。

汪政权空军另外还组建一个有3架飞机的“国民政府行政专机班”,辖有一个36人的机务连和一个200多名官兵的警卫营。操作的飞机则是日军移交的立川一式双发高等练习机,主要的任务是所谓的“要人输送”。

汪政权空军从成立到结束,其人员始终摇摆不定,无法坚定效忠汪政府。

因此,不少人都是往来于国府、汪政权和中共之间,屡有叛逃事件发生。例如1941年9月国府空军第一大队的张惕勤、汤厚涟与梁文华等三人,驾驶苏制SB-Ⅱ轰炸机投靠汪政府,张惕勤立刻成了航空署科长,而这架SB-Ⅱ轰炸机也被认为有情报价值,让日军送回本土进行研究。

最大规模的叛离,则是1942年5月常州警卫营200多名官兵集体投靠新四军,次年春又有汤厚涟、梁文华与曾照德等教官投共。

1944年2月,又有汪伪航校教员郭志纬、刘炳球与溥皓璋,以及3名机务人员驾驶95式教练机意图向国府投诚,但是却因为撞山意外殉职的事件。

由此可看出汪政权空军脆弱的本质。汪精卫虽颇为醉心壮大空军,但事情发展却与其心愿背道而驰。

汪政权空军之后每况愈下,不要说扩充反而越缩越小。

1942年10月汪政权军事委员会进行改组,陈昌祖被免职,改由东北空军出生的姚锡九担任航空署署长,不过在经历了所谓复兴空军三年计划的失败之后,航空署还是难逃被裁减缩编的命运。

1943年10月,汪政权军委会再度改组时,将航空署缩编成空军司改隶总务所。另外在参谋本部设置空军参谋次长,由姚锡九任参谋次长,陈及胜担任司长。

1945年1月撤销空军参谋次长,又降编为空军科。

汪政权空军一再缩编此一结局,显示了汪政权企图建立空军的梦想全然破灭。

此时,空军教导队已经从常州搬到了扬州。并在扬州成立了航空处。长官是少将白景丰。白景丰在1928年于法国牟拉航空学校学过飞行。回国后曾在东北军阀张作霖的空军里任职,是该部八大金刚之一。白景丰曾任国民党空军航校中校飞行教官,因受排斥后,才到了汪伪空军部队。

白景丰与何健生是上下级关系,接触机会较多,对国民政府和汪伪政府都失去了信心,他们已经意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此时航校少校教官周致和(蔡云翔)正在策划投奔新四军,他常找飞行轰炸员秦传佳了解新四军的情况,因为秦传佳的老家在安徽宣城,他是宣城孙家埠人。他的一些同乡和同学有参加新四军的。他说,自己只要回家一趟就能找到共产党,他还在孙家埠公路的一个茶馆常见到游击队收税。

蔡云翔于是就去找白景丰与何健生,开诚布公地讲了自己准备参加新四军的想法。就这样,三人一拍即合,决定共同起义,投奔新四军。

于是,蔡云翔派秦传佳和原少尉飞行员黄哲夫(于飞)一起去寻找新四军。那时,于飞已经被开除军职,在安徽省临淮关税所找了个临时差事,胡混了一个月后,所长下台,他又失业了。因此蔡云翔便派他当联络员,跟着秦传佳一起去寻找共产党。

在秦传佳的努力下,果然见到了宣城县委书记彭海涛。后来,宣城县委又派余华率领一个班护送到浙江长兴县天目山。终于到达了苏浙军区,受到了粟裕司令员、刘长胜参谋长和钟期光主任的接见。粟裕司令员非常高兴地说:“这是件大事,我马上报告给军部和延安党中央。很快,中央发来了指示“待机而动,配合反攻”,毛泽东还亲笔写下了批示。

白景丰曾决定,只要找到了共产党,他就利用职权,以飞行训练为名,将全部汪伪飞机,飞往新四军。

汪伪空军起义,即将成行了。这时,白景丰却被突然调往南京,原先的起义计划只得重新调整。一路驾机飞往延安,由蔡云翔负责,另一路由白景丰与何健生率队,从陆路起义,直抵新四军军部。

当时汪伪国府共有3架专机,即“建国”号、“淮海”号、“和平”号,均停放在南京明故宫机场,由日本航空公司代管。蔡云翔利用送第七路先遣军总司令叶蓬的机会,取得了“建国号”。为了确保起义成功,蔡云翔找来日语较好的进步青年飞行员张华(赵乃强)当他的助手。赵乃强成功地在南京明故宫机场骗过了日本人,为飞机加足了油。张华担任了“建国号”副驾驶,蔡云翔自己当主驾驶。

    1945年8月20日,“建国号”飞抵延安,蔡云祥、张华、于飞、顾青、陈明球和田杰等驾机起义的六名航空空地人员,受到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叶剑英、罗瑞卿、杨尚昆、胡耀邦等领导的接见。

白景丰、刘晏如夫妇和何健生、邱淑仪夫妇,还有吉翔、秦传佳等一行30余人,分成两批,也从地面起义成功,先后顺利到达新四军军部。

这些起义人员,后来都成为东北老航校创建时的骨干。

地面起义人员接到通知,赶赴东北时,在筹备老航天校之初,白景丰担任教育长,何健生负责学员招生。

1946年3月1日,老航校正式成立时,已改名为“白起”的白景丰担任航校副校长,何健生则担任训练处处长。

老航校后来成为中国空军的摇篮,培养出一批批空地航空人员,包括空中战斗英雄,谁也无法否认白景丰和何健生曾经付出的心血。历史自然也不会忘记他们。
http://bbs.cnhubei.com/thread-2534061-1-1.html
                                        第一架汪伪飞机起义始末
 1945年8月20日,汪伪政权空军人员于飞、蔡云翔、张华、顾青、田杰、陈鸣球等6人驾驶一架日本九九式双发动机民航班机,毅然弃暗投明,在延安机场降落。

  1945年3、4月间,在汪伪空军工作的于飞、蔡云翔等人商议弃暗投明,驾机飞延安,因找不到党,怕到延安被我军高炮击落,决定派于飞找党。于飞找了3个月,毫
无线索。后来,他在南京结识了蒋空军轰炸员秦传家。秦对他说:“我老家宣城附近有新四军活动。”于是,他们两人立即去宣城,在从宣城到孙家埠的茶馆中找到游击队。游击队把于飞、秦传家连夜送上山。宣城县委书记彭海涛接见了他俩,表示欢迎他们起义,并说,此事重大,要请示新四军苏浙军区。彭海涛派人护送于飞通过日军碉堡密布的封锁线,到达浙江长兴山区苏浙军区。粟裕接见了他们,并立即同军部取得了联系,又报告了中央。三天后,中央复电:“待机而动,配合反攻。”粟裕向他们指出:延安有一机场可供降落,并交代了联络人和地点。

  在于飞、秦传家找党的关系期间,蔡云翔同汪伪空军驻扬州的白景丰(即白起)少将、何建生、吉翔等人,在南京珠江饭店开了秘密会议,研究争取更多的空地勤人员到解放区以及飞延安的计划。后决定由蔡云翔搞一架续航时间长的双发动机飞机,自己当机长;张华日语较好,在空中可以应付日军地面指挥的询问,当副驾驶;何健生负责带领地勤人员和起义人员家属从陆路投奔解放区杨家庙。

  8月19日,蔡云翔、张华驾驶一架民航班机飞到扬州。这时,已获悉汪伪江苏省保安处密令要抓于飞。于飞立即赶到新四军扬州军分区外围,待机而动。当飞机安全到达扬州时,于飞起草了“日内有飞机来延安,万勿误作敌机”的电报,请军分区政委程铭转发毛主席、朱总司令。

  20日8时,飞机起飞。到达延安的当天晚上,朱总司令、叶剑英参谋长、罗瑞卿、杨尚昆、胡耀邦等同志宴请起义人员,朱总说:“欢迎你们起义来延安。”在总部召开的军民欢迎起义人员大会上,这架飞机奉命在延安上空绕场一周,散发传单。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去重庆谈判,在机场接见了起义人员。
zetaplus 发表于 2012-5-27 15:38
有一个投汪伪的。不过后来又反正飞回来了。
起义直飞延安?
中国睡教教主 发表于 2012-5-27 16:03
第一架汪伪飞机起义始末
 1945年8月20日,汪伪政权空军人员于飞 ...
多谢教主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