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碳纤维窘迫的过去与混乱的现状(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3:04:09


中国在1962年(进藤昭男于1959年发明该法)就开始研究以聚丙烯腈为原料生产碳纤维;1975年张爱萍主持召开专题会议,拨了500万启动经费,安排了十年发展规划,组织包括吉林化工院、吉林辽源化工厂等20多个单位搞了5个攻关组。
1978年国家科委恢复后,碳纤维又由国防科委转国家科委管理。从1975年到1981年拨款共计超过2600多万,75年到81年的2600万!钱和资源不断的砸进去,但碳纤维一直烂的和狗屎一样,不均率奇高,毛丝多,力学性能差;性能比日本的越来越差,价格却越来越高。由于质量一直达不到起码要求,国产碳纤维根本没有实际用于制备航空航天装备的结构过。
对于这个现象的原因,长期主管碳纤维开发的李克健先生给的结论是,各单位扯皮。由于扯皮解决无望,碳纤维产业的希望转向对外购买设备和技术,最终花费3000万购买英国的大丝束预氧化炉和碳化炉,后者还始终没开起来过。此后引进的中试线也从未正常运行过,最终被当废铁卖掉。
到上世纪90年代为止,我国碳纤维技术没有实现突破,碳纤维产业没有建立。还远远比不过台湾——台湾塑胶集团1997年产碳纤维750吨。即使是现在这一情况仍无改观,现阶段台塑最好的批量产品其性能仅略逊色于T800。
国家各部委拒绝继续当傻  逼,断绝了对碳纤维产业的大量投资。我向来就认为,科研不能不砸钱,但谁认为砸钱就能出科研成果的话,谁是傻  逼。

2000年时,时年接近80岁的师昌绪院士(搞金属材料出身)开始过问碳纤维产业问题,并将之作为人生中最后一件大事来抓。
师昌绪院士联系各部委以后,各部委给出了重新立项的条件——清算历史问题,明确历史责任:“说清楚碳纤维上不去的原因”。在《材料导报》上连续3篇文章都无法说透原因的情况下,通过师昌绪院士的活动,2000年8月28国家高新材料专家委员会、总装先进材料专业组、《材料导报》北京编辑分部在京召开“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发展对策研讨会”。结果显而易见,根本没人认账。此后又历经多篇文章和报告,递交各部委,在2001年前算是完成了给碳纤维要钱课题。
各部委当然不是傻逼,连历史问题都不肯清算,将来必定还是烧多少钱都只能造出狗 屎来。2000年12月27日,师昌绪院士又把各部委的人拉到工程院开会,各部委到会的司局长和处长最后统一把皮球踢回给师昌绪院士,要他直接写信给中央要钱。
师昌绪院士在2001年1月直接写信给了386,在386的直接干预下,碳纤维产业才被列入十五战略目标。之后在师昌绪院士的奔走要钱和直接统筹管理下,中国碳纤维产业才开始建立起来。

由于历史问题清算不彻底和数十年的历史混乱,我国碳纤维产业就像一团勉强被捏出形状的烂泥。

现在国内的攻关、大干快上绝大部分都挤在T300这一块,水平?

T300:圆形截面碳纤维:目前仅能生产小丝束产品,最多到6k。
       异形截面碳纤维:无
T700:圆形截面碳纤维:刚刚实现批量生产,指标未知。国外已经开始用其取代T300的通用级地位。  

T800:这个东西和T700之间的差距近乎于质的差异。试验室尚未突破,国外已经做到24k。

现在国内碳纤维产业非常混乱,出于吃国家政策的原因,低水平重复投资严重,大量的在T300水平徘徊的小丝束产品远超过航空航天领域的市场用量,产能严重过剩。一年近万吨的小丝束碳纤维国内的航空航天领域根本消化不掉。而这一级别真正用于民用领域的大丝束产品和特殊用途的高性能异形截面碳纤维却始终拿不出来。

大丝束拿不出,中高模量的拿不出,异形截面的拿不出。T300尚且如此,T700线将如何,不问可知。


中国在1962年(进藤昭男于1959年发明该法)就开始研究以聚丙烯腈为原料生产碳纤维;1975年张爱萍主持召开专题会议,拨了500万启动经费,安排了十年发展规划,组织包括吉林化工院、吉林辽源化工厂等20多个单位搞了5个攻关组。
1978年国家科委恢复后,碳纤维又由国防科委转国家科委管理。从1975年到1981年拨款共计超过2600多万,75年到81年的2600万!钱和资源不断的砸进去,但碳纤维一直烂的和狗屎一样,不均率奇高,毛丝多,力学性能差;性能比日本的越来越差,价格却越来越高。由于质量一直达不到起码要求,国产碳纤维根本没有实际用于制备航空航天装备的结构过。
对于这个现象的原因,长期主管碳纤维开发的李克健先生给的结论是,各单位扯皮。由于扯皮解决无望,碳纤维产业的希望转向对外购买设备和技术,最终花费3000万购买英国的大丝束预氧化炉和碳化炉,后者还始终没开起来过。此后引进的中试线也从未正常运行过,最终被当废铁卖掉。
到上世纪90年代为止,我国碳纤维技术没有实现突破,碳纤维产业没有建立。还远远比不过台湾——台湾塑胶集团1997年产碳纤维750吨。即使是现在这一情况仍无改观,现阶段台塑最好的批量产品其性能仅略逊色于T800。
国家各部委拒绝继续当傻  逼,断绝了对碳纤维产业的大量投资。我向来就认为,科研不能不砸钱,但谁认为砸钱就能出科研成果的话,谁是傻  逼。

2000年时,时年接近80岁的师昌绪院士(搞金属材料出身)开始过问碳纤维产业问题,并将之作为人生中最后一件大事来抓。
师昌绪院士联系各部委以后,各部委给出了重新立项的条件——清算历史问题,明确历史责任:“说清楚碳纤维上不去的原因”。在《材料导报》上连续3篇文章都无法说透原因的情况下,通过师昌绪院士的活动,2000年8月28国家高新材料专家委员会、总装先进材料专业组、《材料导报》北京编辑分部在京召开“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发展对策研讨会”。结果显而易见,根本没人认账。此后又历经多篇文章和报告,递交各部委,在2001年前算是完成了给碳纤维要钱课题。
各部委当然不是傻逼,连历史问题都不肯清算,将来必定还是烧多少钱都只能造出狗 屎来。2000年12月27日,师昌绪院士又把各部委的人拉到工程院开会,各部委到会的司局长和处长最后统一把皮球踢回给师昌绪院士,要他直接写信给中央要钱。
师昌绪院士在2001年1月直接写信给了386,在386的直接干预下,碳纤维产业才被列入十五战略目标。之后在师昌绪院士的奔走要钱和直接统筹管理下,中国碳纤维产业才开始建立起来。

由于历史问题清算不彻底和数十年的历史混乱,我国碳纤维产业就像一团勉强被捏出形状的烂泥。

现在国内的攻关、大干快上绝大部分都挤在T300这一块,水平?

T300:圆形截面碳纤维:目前仅能生产小丝束产品,最多到6k。
       异形截面碳纤维:无
T700:圆形截面碳纤维:刚刚实现批量生产,指标未知。国外已经开始用其取代T300的通用级地位。  

T800:这个东西和T700之间的差距近乎于质的差异。试验室尚未突破,国外已经做到24k。

现在国内碳纤维产业非常混乱,出于吃国家政策的原因,低水平重复投资严重,大量的在T300水平徘徊的小丝束产品远超过航空航天领域的市场用量,产能严重过剩。一年近万吨的小丝束碳纤维国内的航空航天领域根本消化不掉。而这一级别真正用于民用领域的大丝束产品和特殊用途的高性能异形截面碳纤维却始终拿不出来。

大丝束拿不出,中高模量的拿不出,异形截面的拿不出。T300尚且如此,T700线将如何,不问可知。
只能做鱼竿?
典型的计划经济下的科研体制,一堆狗屎!
科研需要投入,但砸钱可以砸出纳米技术的繁荣,却砸不出工业化的生产线
在发达国家,这些事情都是企业在干~
这一悲剧的始作俑者是科研角色的错位,是企业创新动力的缺失
岂止是碳纤维,现在很多高端材料都是从国外进口的 不说别的 现在有些特种钢 我们还是在被MD卡脖子
跟人家鸡屁比?人家六十年代起步,八十年代批产是化纤产业腾笼换鸟往高端走,你土鳖是科研生产两层皮,加上跟太阳撸了十年还得化二十年把坑填上。;P:D
中复神鹰还是不错的。
中国的科研体制真是悲哀!
文章写的很好,笑得我肚子疼。
以现在的眼光回顾过去的20、30年,国内很多涉及工业科技的重大项目都可以说是混乱的。
没办法的事情,当年的国民经济、工业基础和现实需求摆在那,外部环境也有限,期间的研究发展政策,也往往因应当时的现实而摇摆。
加上当年人才队伍青黄不接、各种计算验证手段匮乏、论资排辈的陈腐风气,指望能脱离现实出成果有些苛求了。
上世纪90年代初大7毕业的时候,号称填补空白的国产60万千瓦涡轮发电机刚出来,且不说部件设备国产化率有多高,就看看后面10几年建设了几个、又引进了几个就行了。
这文章有点老了吧,我觉得以前发展不起来,是产业链没起来,没需求,你说八十年代的八爷、长征2用碳纤维也好不了哪里去
还有八十年代中国只注重引进设备,不注重引进工艺,或者可以说成十年浩劫,整个生产科研体系极其混乱,干的傻事多了去了
都看文章去了,链接呢
有人哭有人笑。表示看不懂。心里有点紧张。
经济及产业环境已经与上世纪有很大的不同,不应当再因为这种扯皮的事情影响技术进步及产业化吧。
这个太杯具了,能不能给个哦链接,不然lz也要杯具
一个不知哪来的3无帖子,还有人当真。国内的T800早就有了,还在瞎起哄
要说T1000还没量产还在试验中还差不多
T800今年有的,所以这个帖子已经过时了
师老这样的人,真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呀!
永恒的夜 发表于 2012-5-21 11:12
这个太杯具了,能不能给个哦链接,不然lz也要杯具

关于我国碳纤维的研发历史,详见李克健的文章:《中国碳纤维研究的过去与现在》

http://www.chinavalue.net/Biz/Article/2010-7-29/192123.html

至于中国碳纤维的现状,不要指望从任何官家八股文和商家软文里看到,这些玩意的作者都是被喂饱了麦芽糖的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P

G6-52L 发表于 2012-5-21 11:41
关于我国碳纤维的研发历史,详见李克健的文章:《中国碳纤维研究的过去与现在》

http://www.chinava ...
文章挺不错,这个人也靠谱

现在其实碳纤维是群龙无首的局面,缺少整合能力,毕竟市场经济了,各为其主呗
werts 发表于 2012-5-21 11:20
一个不知哪来的3无帖子,还有人当真。国内的T800早就有了,还在瞎起哄
要说T1000还没量产还在试验中还差不 ...
“有”和“用”永远是两回事,譬如79式冲锋枪,名字叫79,其实到84年才生产定型,所以1983年的79冲锋枪毫无意义。

“有”这个东西,永远只能用来赚眼球骗经费,不能顶大梁。能“用”,起码满足三个条件:可以稳定的批量供货、品质和稳定度控制在可靠水平、价格对于相应的用户可以接受。

否则,在实验室里就是搞出了T1000000000000,除了给几个人加职称要经费,还有什么用处?:D
很奇怪一个现象"每当有消息说中国哪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的时候,不久之后肯定会有与其相关的负面消息出现"
这是为什么呢?这背后的目的,我想很多人都会明白 的.
N年前就看过类似的文章,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冒出来。
hitman311 发表于 2012-5-21 11:48
很奇怪一个现象"每当有消息说中国哪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的时候,不久之后肯定会有与其相关的负面消息出现"
这 ...
这是好现象,一言堂要不得,真理越辩越明,弄虚作假者终被打脸,譬如少年天才车手作家。;P
“有”和“用”永远是两回事,譬如79式冲锋枪,名字叫79,其实到84年才生产定型,所以1983年的79冲锋枪毫 ...
搞笑,你自己的文章说的是t800连实验室都没有,别人说有,你又说没量产,到时量产了,你又要说你没用过了吧。
LZ没有完全引用原文吧
12345678909 发表于 2012-5-21 11:56
搞笑,你自己的文章说的是t800连实验室都没有,别人说有,你又说没量产,到时量产了,你又要说你没用过了 ...

呵呵,“实验室里有”这个概念可是五花八门呀,就好比同样是狗,吉娃娃和圣伯纳可差别大了去,如果你对如何搞科研骗经费有点了解的话,就不会有这个疑问了。
关于水平问题,具体可参照弹道导弹外壳及飞机。
这篇文章私货太多,还有,中国不论哪个行业,都经历了政治经济的阵痛,但很多都好起来了,历史是为了参考,不是要一直吐槽的。
G6-52L 发表于 2012-5-21 12:01
呵呵,“实验室里有”这个概念可是五花八门呀,就好比同样是狗,吉娃娃和圣伯纳可差别大了去,如果你对 ...
我只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地方没有“骗科研经费的”,假如你见过哪个神域上这么圣洁的麻烦告诉大家。概念可以五花八门,但除非你都去鉴定过了,否则你就是“骗眼球”。
我晕啊,到底大丝束好在哪??好在喷头多???这篇文章写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bikaqu10 发表于 2012-5-21 12:24
我晕啊,到底大丝束好在哪??好在喷头多???这篇文章写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大丝束最大的好处就是便宜。

G6-52L 发表于 2012-5-21 11:47
“有”和“用”永远是两回事,譬如79式冲锋枪,名字叫79,其实到84年才生产定型,所以1983年的79冲锋枪毫 ...


如果实验室真的搞出了t100000000000那么全世界就得给tg跪了。。。这已经不只是超前一个时代的问题了。。。而是歼星舰的问题了。。。
G6-52L 发表于 2012-5-21 11:47
“有”和“用”永远是两回事,譬如79式冲锋枪,名字叫79,其实到84年才生产定型,所以1983年的79冲锋枪毫 ...


如果实验室真的搞出了t100000000000那么全世界就得给tg跪了。。。这已经不只是超前一个时代的问题了。。。而是歼星舰的问题了。。。
G6-52L 发表于 2012-5-21 12:28
大丝束最大的好处就是便宜。
可是大丝束基本上就是体育用品的命。碳纤维做的体育用品真的影响到了国运么?
thomas1987 发表于 2012-5-21 09:18
典型的计划经济下的科研体制,一堆狗屎!
貌似这恰恰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吧?
去年国产碳纤维产量就接近2000吨了,老文不值一驳
G6-52L 发表于 2012-5-21 11:41
关于我国碳纤维的研发历史,详见李克健的文章:《中国碳纤维研究的过去与现在》

http://www.chinava ...
LZ引用的文章应该是实情。不过此文虽然为10年发表,但是最后只是提到“2005年碳纤维项目被批准为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后来的情况就木有咧。

本坛另一帖子引用报道称:常州某公司已经批产T700,年产300吨,不知LZ能否简要评价一下?
12345678909 发表于 2012-5-21 11:56
搞笑,你自己的文章说的是t800连实验室都没有,别人说有,你又说没量产,到时量产了,你又要说你没用过了 ...
说个我自己经历过的事情。
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一个和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的合作项目里的企业。这个项目是有色院的863高科技项目,由某部委下属部门牵头产业化的,有色院以技术入股。
结果产业化就是个笑话,按照有色院的技术走下来,连小试都做不了,更别说中试和批产了。
说白了,有色院的方案就是做100个,挑出个最好的来写论文拿奖,你说他有没有?他确实有。可是那99个是怎么回事?没人在乎。这样的技术根本不具备任何产业化的基础。
各种扯皮,从98年扯到01年,有色院的在90年代的所谓国际先进技术也迅速被沦落为国际二流技术。到了01年,新成立的子公司终于决定花钱从日本引进二手的退役生产线,了结了这场闹剧。
这还是一个非常小的技术项目。
其实仔细留意一下新闻就不难发现,我们经常有“XX突破国际先进技术”的新闻出现,但是随后的产业化新闻?
我只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地方没有“骗科研经费的”,假如你见过哪个神域上这么圣洁的麻烦告诉大家。概 ...
韩国克隆人事件,民主的典范啊
在家里流浪 发表于 2012-5-21 12:48
说个我自己经历过的事情。
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一个和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的合作项目里的企业 ...
实验室的论文基本都是挑好的结果上的啊,尤其是要经费的时候。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最终能量产那是少数。外国成功的绝对数量大,他们在实验室阶段死去的更多,中国这种靠xx人牵个头就想百发百中,说得不好听世界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科技不能不砸钱,但谁若认为砸钱就能砸出高科技,谁就是傻
碳纤维根本不是什么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