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丘瑞甲传(作者丘晨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1:06:17
《丘瑞甲传》

作者  丘晨波

    丘瑞甲(1878—1938),号辑甫,1878年出生于台湾彰化县,父龙章,是乡村教书先生。瑞甲行四,其长兄先甲、二兄逢甲、三兄树甲、五弟兆甲,皆有所成就,有所建树。
    逢甲曾中进士,在台湾嘉义、台中等地教学,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奉命组织台湾义军,逢甲任义军统领,先甲任营长,树甲任职营务处,(瑞甲未成年,未入伍)。乙未(1895年)清廷割台于日本,日军侵台时义军对日军抗战,苦斗月余,义军败绩。逢甲奉父母、率兄弟家人内渡,定居于广东省镇平(今蕉岭)县文福乡淡定(今逢甲)村,瑞甲时虚龄十七岁,随同回镇平。
    回镇平后,瑞甲在乡家居,由父亲指导自学,曾得禀生待遇,未知其考取秀才是在内渡之前抑或是在内渡之后。
    1896年,蕉岭举人陈庭凤(1855—1911),因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组成地方的反清组织“三点会”,任盟主,并支持地方民众拆毁法国传教士占地建筑的教堂,传教士诬告陈氏欲造反,谋攻县城,当此“教案”将酿成时,陈庭凤到淡定村谒丘逢甲求助,逢甲允为向有关当局申说,并赠陈庭凤一诗,诗云:“只手回西日,都成志未申。相逢沐涕泪,吾道惜风尘。松菊娱今是,山林閟古春。祝君无别语,珍重待时身。”并介绍瑞甲与庭凤认识。庭凤乃以其妹许嫁瑞甲,时瑞甲18岁。
    1905年,瑞甲因兄逢甲在广州从事教育工作,亦往广州读书,入三年制大专性质的两广法政学堂,(其入学时间大概在1905或1906年),在学期间常于夜间到其二兄逢甲寓所请益。(此在逢甲的《丙午日记》中,记在两个半月间瑞甲曾往访九次。)
    瑞甲在1908年(或1909年)间在两广法政学堂毕业,毕业后在广州工作。那时已是辛亥革命的前夕,瑞甲知逢甲已实际上参加革命,与邹鲁、黄慕松、陈炯明、林震、饶景华等革命青年常有接触,瑞甲亦与此等人物认识,可能亦参加了革命。辛亥武汉起义成功,逢甲劝粤督张鸣岐、水师提督李准等挂冠出走,1912年广东和平解放。逢甲任广东革命军政府教育司司长,瑞甲在粤军任军法官,后升任护军使署军法处处长。
    由1905年至1911年,瑞甲与其兄逢甲在广州共住约有7年,在此期间,在学习、政治认识、社交等方面,受其兄影响甚深。1912年逢甲逝世,瑞甲将其兄遗稿编为《岭云海日楼诗钞》(初版),并写《岭云海日楼诗钞初版跋》(1913年)。
    1918年8月至1919年12月间,瑞甲任大埔县县长。
    1921年(民国十年),曾到北京寻师访友,在京居住了约两年。
    1927年任龙川县县长。
    1930年任兴宁县县长。
    在做了几任县长之后,瑞甲大都是在乡居住,有时亦到广州探亲访友,长住一个时期。
    1938年其侄丘念台(即逢甲之子丘琮)带领抗日东区服务队回文福乡筹办抗日自卫民众运动试点,瑞甲曾加协助,但因冠心病突然发作,未及急救而病逝,享年六十岁,谥文敬友惠,墓葬本村山地。
    瑞甲除为地方官外,多在广州(丘氏书室)或乡居。在广州时对嘉应五属之在广州求学或待业的青年(有机会认识者)多加爱护、帮助。在家乡居住时对邻里亦谦让互助,调介纠纷。据闻谓徐、丘两姓曾因同日祭祀燕岌(徐姓)和塘蟹(丘姓)祖先,而争道相斗,瑞甲为调解协商,改为不在同一日祭祀,因而减少一项纠纷。在乡为公正绅士,在家则参加种树、养鱼、养鸡等劳动。
《丘瑞甲传》

作者  丘晨波

    丘瑞甲(1878—1938),号辑甫,1878年出生于台湾彰化县,父龙章,是乡村教书先生。瑞甲行四,其长兄先甲、二兄逢甲、三兄树甲、五弟兆甲,皆有所成就,有所建树。
    逢甲曾中进士,在台湾嘉义、台中等地教学,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奉命组织台湾义军,逢甲任义军统领,先甲任营长,树甲任职营务处,(瑞甲未成年,未入伍)。乙未(1895年)清廷割台于日本,日军侵台时义军对日军抗战,苦斗月余,义军败绩。逢甲奉父母、率兄弟家人内渡,定居于广东省镇平(今蕉岭)县文福乡淡定(今逢甲)村,瑞甲时虚龄十七岁,随同回镇平。
    回镇平后,瑞甲在乡家居,由父亲指导自学,曾得禀生待遇,未知其考取秀才是在内渡之前抑或是在内渡之后。
    1896年,蕉岭举人陈庭凤(1855—1911),因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组成地方的反清组织“三点会”,任盟主,并支持地方民众拆毁法国传教士占地建筑的教堂,传教士诬告陈氏欲造反,谋攻县城,当此“教案”将酿成时,陈庭凤到淡定村谒丘逢甲求助,逢甲允为向有关当局申说,并赠陈庭凤一诗,诗云:“只手回西日,都成志未申。相逢沐涕泪,吾道惜风尘。松菊娱今是,山林閟古春。祝君无别语,珍重待时身。”并介绍瑞甲与庭凤认识。庭凤乃以其妹许嫁瑞甲,时瑞甲18岁。
    1905年,瑞甲因兄逢甲在广州从事教育工作,亦往广州读书,入三年制大专性质的两广法政学堂,(其入学时间大概在1905或1906年),在学期间常于夜间到其二兄逢甲寓所请益。(此在逢甲的《丙午日记》中,记在两个半月间瑞甲曾往访九次。)
    瑞甲在1908年(或1909年)间在两广法政学堂毕业,毕业后在广州工作。那时已是辛亥革命的前夕,瑞甲知逢甲已实际上参加革命,与邹鲁、黄慕松、陈炯明、林震、饶景华等革命青年常有接触,瑞甲亦与此等人物认识,可能亦参加了革命。辛亥武汉起义成功,逢甲劝粤督张鸣岐、水师提督李准等挂冠出走,1912年广东和平解放。逢甲任广东革命军政府教育司司长,瑞甲在粤军任军法官,后升任护军使署军法处处长。
    由1905年至1911年,瑞甲与其兄逢甲在广州共住约有7年,在此期间,在学习、政治认识、社交等方面,受其兄影响甚深。1912年逢甲逝世,瑞甲将其兄遗稿编为《岭云海日楼诗钞》(初版),并写《岭云海日楼诗钞初版跋》(1913年)。
    1918年8月至1919年12月间,瑞甲任大埔县县长。
    1921年(民国十年),曾到北京寻师访友,在京居住了约两年。
    1927年任龙川县县长。
    1930年任兴宁县县长。
    在做了几任县长之后,瑞甲大都是在乡居住,有时亦到广州探亲访友,长住一个时期。
    1938年其侄丘念台(即逢甲之子丘琮)带领抗日东区服务队回文福乡筹办抗日自卫民众运动试点,瑞甲曾加协助,但因冠心病突然发作,未及急救而病逝,享年六十岁,谥文敬友惠,墓葬本村山地。
    瑞甲除为地方官外,多在广州(丘氏书室)或乡居。在广州时对嘉应五属之在广州求学或待业的青年(有机会认识者)多加爱护、帮助。在家乡居住时对邻里亦谦让互助,调介纠纷。据闻谓徐、丘两姓曾因同日祭祀燕岌(徐姓)和塘蟹(丘姓)祖先,而争道相斗,瑞甲为调解协商,改为不在同一日祭祀,因而减少一项纠纷。在乡为公正绅士,在家则参加种树、养鱼、养鸡等劳动。
飞扬人士
好像没啥特别的地方...
看见发帖人时,我还以为我穿越到了飞扬
丘逢甲更出名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