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郑和宝船被质疑毫无历史文化 可能下水即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2:52:43
http://news.sohu.com/20120507/n342521757.shtml



中国江苏网5月7日讯近日,南京滨江大道一号、江苏龙江造船有限公司的巨大厂房内好繁忙,社会各界关注的“郑和宝船”即将在这里重生,今年7月11日第8届航海日,南京作为主会场所在地,市民将能看到宝船雏形。昨日,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江南时报记者来到该厂,想零距离看看这艘被称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克隆”成啥样儿,但被委婉拒绝了。记者随后采访了相关专家和一些热心市民,在他们的眼里,郑和宝船有许多拂不去的谜团,也有不少无法回避的质疑。

  专家质疑

  凭什么叫“郑和宝船”,船造好能下水吗


  “正在造的‘郑和宝船’可能成为南京干得最没历史文化的一件事。”随着7月11日航海日的临近,江苏省郑和研究会副秘书长吴之洪教授却愈加忧心。在他看来,现在造的仿古宝船更注重象征意义,却难言与历史相符,加之诸多技术问题没有解决,宝船即便造得出,却可能面临下不了水的尴尬,甚或有沉船的风险。

  质疑一:造的是“宝船”吗?

  5年前,南京市就启动了2000料仿古宝船“郑和600号”的建造,船体长71.1米、宽14.05米、桅高38米、吃水7米。

  上述宝船参数别具一番含义。据了解,郑和下西洋始于1405年,故而将船宽定为14.05米;出航日为7月11日,故而将船长定为71.1米;郑和船队先后到达38个国家和地区,故而将桅杆高度定为38米。这在吴之洪看来不可思议。

  “古代船长、宽、高比是非常讲究的,按照史料记载,郑和宝船的长宽比为2.16:1,这样看起来腰身比较粗,现在造船长宽比一般在6:1或7:1,但仿古宝船与古今比例都不相符。”他觉得,凭符号价值造船,有失科学原则。

  此外,他还提出,南京目前造的船根本就不是“宝船”,因为郑和宝船在概念上是有严格规制的,即供郑和船队的指挥人员、使团人员及外国使节乘座,同时用它来装运宝物,有明朝皇帝送给西洋各国的礼品、物品,也有西洋各国进贡明朝皇帝的贡品、珍品,还有郑和船队在海外通过贸易交换得来的物品。故才称为“宝船”,意为“运宝之船”。

  质疑二:船造好能下水吗?

  对于船造好后怎么下水的问题,吴之洪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船自身太重了,根本就无法下水。

  据称,现在造的船在长江大坝的里面,船用了5000方的木料,自重大约4000吨,“什么样的吊机才能吊起来?”

  他表示,按造船方的设想,船架在铁轨上用轨道将船送进长江,其实也非常困难。“只有水涨上来,船才能漂下去,水涨上来就意味着江水水位高于城里水位,难道为了下水要破长江大坝吗?”

  在他看来,几百年前,古人在没有吊机的情况下照样造出那么多大船,一定是用了简单而巧妙的方法,“譬如,把造船基地建在江心洲的浅洲上,等船造好,水涨起来就漂走了。”

  古代郑和宝船的桅杆高达76米,既能倒下来,又能竖起来,虽然仿古宝船的桅杆才38米,但这一技术仍没掌握。“如果竖起来,过了大桥又怎么回来?”

  历史谜团

  600年前的宝船是啥样

  大号宝船据称当时世上最大


  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的29年间,7下西洋,先后到达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郑和7次航行所率船队都很庞大,规模最大时,拥有大小船只63艘,船上随员、将士等近3万人。郑和航海所用船只有若干等级,其所乘大号宝船,“长44丈4尺,阔18丈”,除大号宝船外,还有很多种,比如马船、粮船、座船、战船。当时大号宝船之大确实前所未有,有的学者计算得出,大号宝船的排水量在15000吨左右,载重量超过7000吨。大号宝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欧洲国家制造这么大的木帆船是在18世纪,为拿破仑当皇帝时的旗舰东方号,长150米,略大于大号宝船,但晚300多年。

  大号宝船是否存在仍是谜

  其实,郑和宝船到底有多大?大号宝船是否真的存在?600年前的宝船究竟是啥模样?由于没有详实的资料,郑和下西洋的漫漫之旅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学界至今仍争议不断。

  根据明代的历史文献《瀛涯胜览》、《明史郑和传》、《郑和家谱》等有关郑和宝船的记载,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最大的宝船长44丈4尺,宽18丈。其中,最有价值的是随郑和三次下西洋亲历者马欢的明钞说集本《瀛涯胜览》,在其卷首记载:“宝船六十三号,大者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而这样的大号宝船它的铁舵,就需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按照今天的测量方法来看,这艘宝船长139米,宽56米。

  一些学者认为如此巨型的木帆船在中国明代不可能出现。“现代人都造不出那种大木船,那时候怎么可能呢!”也有专家认为,郑和下西洋船队中大号宝船是存在的,郑和乘坐的正是这样的宝船。

  市民构想

  看看他们心中的宝船


  历史上的宝船到底长什么样,还有待考证,还是先说说你心目中想造的宝船啥样吧。尽管采访中,不少市民对宝船重建持否定态度,但他们还是向记者表达了他们心目中的宝船应该造成什么样子。

  观点A:仿古而不复古

  “造出来的宝船应该仿古而不复古,体现古代与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在市民朱先生看来,重造的宝船某些地方可以与历史不相符,“因为时代不同了,不可能去完全克隆一个一模一样的。”

  在他看来,郑和下西洋已过去了600多年,古代的很多造船技术都失传了,那个时候能造出来的东西,我们现在不一定能造出来,同理,我们现在的有些技术也是古代所达不到的。“重造宝船最关键的是技术,造的船既然要下水远航,技术更是马虎不得,技术能提升就提升。”

  观点B:尽可能真实地复制

  对南京历史文化颇为关注的葛先生则认为,既然造了,就按史料上记载的尺寸造一条宝船,并尽可能采用与当时相仿的材料和技术,尽可能真实地复制,现代设施和技术的配备只限于应急所用。

  “这样的一条船造成了,并且能够顺利地远航,不仅能证实史料记载,还可以纠正现代科学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误解。

  如果造不成,或造成了却无法投入使用,那就得重新考虑原来的结论,对郑和航海的研究才能深入和进步。”

http://news.sohu.com/20120507/n342521757.shtml



中国江苏网5月7日讯近日,南京滨江大道一号、江苏龙江造船有限公司的巨大厂房内好繁忙,社会各界关注的“郑和宝船”即将在这里重生,今年7月11日第8届航海日,南京作为主会场所在地,市民将能看到宝船雏形。昨日,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江南时报记者来到该厂,想零距离看看这艘被称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克隆”成啥样儿,但被委婉拒绝了。记者随后采访了相关专家和一些热心市民,在他们的眼里,郑和宝船有许多拂不去的谜团,也有不少无法回避的质疑。

  专家质疑

  凭什么叫“郑和宝船”,船造好能下水吗


  “正在造的‘郑和宝船’可能成为南京干得最没历史文化的一件事。”随着7月11日航海日的临近,江苏省郑和研究会副秘书长吴之洪教授却愈加忧心。在他看来,现在造的仿古宝船更注重象征意义,却难言与历史相符,加之诸多技术问题没有解决,宝船即便造得出,却可能面临下不了水的尴尬,甚或有沉船的风险。

  质疑一:造的是“宝船”吗?

  5年前,南京市就启动了2000料仿古宝船“郑和600号”的建造,船体长71.1米、宽14.05米、桅高38米、吃水7米。

  上述宝船参数别具一番含义。据了解,郑和下西洋始于1405年,故而将船宽定为14.05米;出航日为7月11日,故而将船长定为71.1米;郑和船队先后到达38个国家和地区,故而将桅杆高度定为38米。这在吴之洪看来不可思议。

  “古代船长、宽、高比是非常讲究的,按照史料记载,郑和宝船的长宽比为2.16:1,这样看起来腰身比较粗,现在造船长宽比一般在6:1或7:1,但仿古宝船与古今比例都不相符。”他觉得,凭符号价值造船,有失科学原则。

  此外,他还提出,南京目前造的船根本就不是“宝船”,因为郑和宝船在概念上是有严格规制的,即供郑和船队的指挥人员、使团人员及外国使节乘座,同时用它来装运宝物,有明朝皇帝送给西洋各国的礼品、物品,也有西洋各国进贡明朝皇帝的贡品、珍品,还有郑和船队在海外通过贸易交换得来的物品。故才称为“宝船”,意为“运宝之船”。

  质疑二:船造好能下水吗?

  对于船造好后怎么下水的问题,吴之洪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船自身太重了,根本就无法下水。

  据称,现在造的船在长江大坝的里面,船用了5000方的木料,自重大约4000吨,“什么样的吊机才能吊起来?”

  他表示,按造船方的设想,船架在铁轨上用轨道将船送进长江,其实也非常困难。“只有水涨上来,船才能漂下去,水涨上来就意味着江水水位高于城里水位,难道为了下水要破长江大坝吗?”

  在他看来,几百年前,古人在没有吊机的情况下照样造出那么多大船,一定是用了简单而巧妙的方法,“譬如,把造船基地建在江心洲的浅洲上,等船造好,水涨起来就漂走了。”

  古代郑和宝船的桅杆高达76米,既能倒下来,又能竖起来,虽然仿古宝船的桅杆才38米,但这一技术仍没掌握。“如果竖起来,过了大桥又怎么回来?”

  历史谜团

  600年前的宝船是啥样

  大号宝船据称当时世上最大


  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的29年间,7下西洋,先后到达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郑和7次航行所率船队都很庞大,规模最大时,拥有大小船只63艘,船上随员、将士等近3万人。郑和航海所用船只有若干等级,其所乘大号宝船,“长44丈4尺,阔18丈”,除大号宝船外,还有很多种,比如马船、粮船、座船、战船。当时大号宝船之大确实前所未有,有的学者计算得出,大号宝船的排水量在15000吨左右,载重量超过7000吨。大号宝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欧洲国家制造这么大的木帆船是在18世纪,为拿破仑当皇帝时的旗舰东方号,长150米,略大于大号宝船,但晚300多年。

  大号宝船是否存在仍是谜

  其实,郑和宝船到底有多大?大号宝船是否真的存在?600年前的宝船究竟是啥模样?由于没有详实的资料,郑和下西洋的漫漫之旅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学界至今仍争议不断。

  根据明代的历史文献《瀛涯胜览》、《明史郑和传》、《郑和家谱》等有关郑和宝船的记载,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最大的宝船长44丈4尺,宽18丈。其中,最有价值的是随郑和三次下西洋亲历者马欢的明钞说集本《瀛涯胜览》,在其卷首记载:“宝船六十三号,大者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而这样的大号宝船它的铁舵,就需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按照今天的测量方法来看,这艘宝船长139米,宽56米。

  一些学者认为如此巨型的木帆船在中国明代不可能出现。“现代人都造不出那种大木船,那时候怎么可能呢!”也有专家认为,郑和下西洋船队中大号宝船是存在的,郑和乘坐的正是这样的宝船。

  市民构想

  看看他们心中的宝船


  历史上的宝船到底长什么样,还有待考证,还是先说说你心目中想造的宝船啥样吧。尽管采访中,不少市民对宝船重建持否定态度,但他们还是向记者表达了他们心目中的宝船应该造成什么样子。

  观点A:仿古而不复古

  “造出来的宝船应该仿古而不复古,体现古代与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在市民朱先生看来,重造的宝船某些地方可以与历史不相符,“因为时代不同了,不可能去完全克隆一个一模一样的。”

  在他看来,郑和下西洋已过去了600多年,古代的很多造船技术都失传了,那个时候能造出来的东西,我们现在不一定能造出来,同理,我们现在的有些技术也是古代所达不到的。“重造宝船最关键的是技术,造的船既然要下水远航,技术更是马虎不得,技术能提升就提升。”

  观点B:尽可能真实地复制

  对南京历史文化颇为关注的葛先生则认为,既然造了,就按史料上记载的尺寸造一条宝船,并尽可能采用与当时相仿的材料和技术,尽可能真实地复制,现代设施和技术的配备只限于应急所用。

  “这样的一条船造成了,并且能够顺利地远航,不仅能证实史料记载,还可以纠正现代科学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误解。

  如果造不成,或造成了却无法投入使用,那就得重新考虑原来的结论,对郑和航海的研究才能深入和进步。”

记者没常识,下水方案早定好了,气垫+浮船坞,跟中山舰一样。扒开大堤下水的办法在1949年渡江战役就用过。
明帝国的海上辉煌,可惜了。
  要造就造139米長的原型 縮了真是錯了

  現在只要中國只要作一點長志氣的事 就會有米特反對 很奇怪的事情{:soso__7251242823977266470_1:}
造出来跟宝船不一样还有什么劲?
通篇就是在喷fen。
也难怪,记者脑子里也装不了其他啥玩意
yangtong 发表于 2012-5-7 23:44
造出来跟宝船不一样还有什么劲?
http://lt.cjdby.net/thread-1019775-1-1.html

台湾人利用同样的工艺,在大陆的指导帮助之下已经造了一艘小号的,试航成功了。

做旅游景点也不错啊,香港那个破帆船还不是成了城市象征了,还不时拉出去刷存在感
看看怎么下水吧,不过自重有点大了
luther 发表于 2012-5-8 00:28
看看怎么下水吧,不过自重有点大了
记者胡吹的数据而已。标准排水量1600吨,满载排水量1810吨,下水时的重量比这要轻不少。
不过,还真没有看出来有什么意义
这事情且不谈,但如果船的尺寸真的是按文中那些因素决定的,那就确实无语了。
先造出来一条看看啊……失传这么久的东东不可能一下子就完美的
一万多吨的木船真是无法想象,如果是真的,比西方先进太多了~
仿古船不按照原来的设计建造,那就一点意思都没有,我们造来不是真的用它打渔贸易,非要绝对安全先进,而是一种对历史的回顾与研究,重拾海洋强国梦,而这么一艘现代人臆想出来的船总感觉是对我们智商的侮辱,干脆造个VLCC罩上个木头壳子好了
如果真的不按照比例造——那就是造孽
weichaoda 发表于 2012-5-8 03:15
如果真的不按照比例造——那就是造孽
如果真的按《明史》的比例造才是悲剧。
本来历史书籍对郑和宝船的尺寸和排水量就有多种不同的描述,国内研究的专家也很多,不过至今尚无定论,题帖中的那个专家只能代表他自己的看法而已。况且长宽比二点多的船,速度绝对是杯具,估计是靠其他船拉着走的。
事实证明国家太富不是好事啊,不思进取最可怕。环境恶劣点,生存能力反而强,悖论啊。
好想既享受又可以居安思危啊。
  
“古代船长、宽、高比是非常讲究的,按照史料记载,郑和宝船的长宽比为2.16:1,这样看起来腰身比较粗,现在造船长宽比一般在6:1或7:1,但仿古宝船与古今比例都不相符。”他觉得,凭符号价值造船,有失科学原则。


如果是真的  这事就是纯扯淡   不知道哪个领导一拍脑袋的主意
仿古船不仿古  还有个毛意义
现在记者有几个有基本的科技常识?
che 发表于 2012-5-7 23:52
http://lt.cjdby.net/thread-1019775-1-1.html

台湾人利用同样的工艺,在大陆的指导帮助之下已经造了一 ...
车大,是那个验证郑和远航的绿眉毛号吗?

吐槽一下名字,以前只听说过赤眉,这个绿眉有什么讲究?就因为船头的那一抹绿色?
che 发表于 2012-5-8 00:37
记者胡吹的数据而已。标准排水量1600吨,满载排水量1810吨,下水时的重量比这要轻不少。
太小了啊。我记得宝船灰常大,排水量有近2万吨吧。。。长得170米
咋看都是耍惯大牌的记者没被给面子就开始乱咬了
che 发表于 2012-5-7 23:52
http://lt.cjdby.net/thread-1019775-1-1.html

台湾人利用同样的工艺,在大陆的指导帮助之下已经造了一 ...
你这是郑成功,别人说的是郑和
车大,是那个验证郑和远航的绿眉毛号吗?

吐槽一下名字,以前只听说过赤眉,这个绿眉有什么讲究?就因 ...
不是,绿眉毛实际是船型的俗称,就是浙船。台湾造的是福船。
你这是郑成功,别人说的是郑和
都是福船,工艺一样,大小不一样。
che 发表于 2012-5-8 00:37
记者胡吹的数据而已。标准排水量1600吨,满载排水量1810吨,下水时的重量比这要轻不少。
说起来,按照标排-满排的方法计算的话,皇家飞剪的吨位应该是多少呢?
nimizi333 发表于 2012-5-8 01:12
一万多吨的木船真是无法想象,如果是真的,比西方先进太多了~
仿古船不按照原来的设计建造,那就一点意思都 ...
什么木头壳子嘛,只要名字不就够了?{:jian:}
神州夜航 发表于 2012-5-8 08:58
太小了啊。我记得宝船灰常大,排水量有近2万吨吧。。。长得170米
宝船究竟有多大存在争议,而从近代木船建造的实例来看,超过100米的船普遍存在结构强度和漏水问题。

就算要造大号复原宝船,先造条小点的练练手积累经验再搞更靠谱。


既然和原来的郑和宝船的历史记载完全不符,那叫什么郑和宝船,就是扯虎皮作大旗,还是还原真实名称:仿古木船。这才名符其实,干么一定要扯上郑和宝船的名字,便于提升知名度吗?拍脑袋出来的想法,搞商业炒作是成功了,还原研究郑和宝船以及文化价值全无,费时间花钱财搞这个到底想做什么?有什么意义?就为了出名赚钱?停了吧,真是浪费。

既然和原来的郑和宝船的历史记载完全不符,那叫什么郑和宝船,就是扯虎皮作大旗,还是还原真实名称:仿古木船。这才名符其实,干么一定要扯上郑和宝船的名字,便于提升知名度吗?拍脑袋出来的想法,搞商业炒作是成功了,还原研究郑和宝船以及文化价值全无,费时间花钱财搞这个到底想做什么?有什么意义?就为了出名赚钱?停了吧,真是浪费。
水妞的中方 发表于 2012-5-7 23:34
  要造就造139米長的原型 縮了真是錯了

  現在只要中國只要作一點長志氣的事 就會有米特反對  ...
好像跟找不到足够大的木料做龙骨有关
台湾那个是福船吧
这个仿古船和郑和宝船实际没有任何关系。只不过恢复了一下传统的工艺手段而已。要仿制其实就按照泉州南宋古船仿制就可以。不过那艘船的长宽比是2.6.在这样的长宽比下古船能够快速航行得益于我国古代海船水面线以下极为瘦削。体面系数在0.3到0.4之间。比现代高速军舰还要瘦
现在有些学者真恶心,现代造不了,不代表古代造不了。

Spokesman 发表于 2012-5-8 08:30
现在记者有几个有基本的科技常识?
说得对, 那群人很多时候说话都是自己的臆想!
  百餘米 用金屬鎖連就好了 明代已經有金屬了 好嗎?不用百分之百材料都一樣 布料 油漆 麻繩 也都不一樣了
香港那个木帆船上还挂一个海盗旗,有此从我们旁边过,船长大叫,快看:海盗
无知记者+退休砖家=本文
NAVY253 发表于 2012-5-8 09:48
好像跟找不到足够大的木料做龙骨有关
中国古代的船好像木有龙骨
文化价值,有;商业价值,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