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會如何反擊美國進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21:38:10
伊朗會如何反擊美國進攻?

從媒體最近的各種報道來分析,美國和以色列正考慮向伊朗動武。與此同時,面對戰爭陰雲的逼近,伊朗也在不失時機地準備應對措施。

一場長達一周的空軍和地面部隊聯合軍演剛剛在伊朗南部和西部5省結束,參與這次大規模高科技機動演習的快速部署部隊動用了大量直升機、空運機和上千輛坦克,參加軍演的官兵多達數萬,其場面之“壯觀”令外國參觀者乍舌。迄今為止,已經有約2.5伊朗自願者簽名加入了新成立的自殺襲擊中心,以便在可能到來的“不對稱戰爭”中對付入侵者。

估計在這場潛在的戰爭中,美國將沿襲伊拉克戰爭的戰略,以壓倒性力量尤其是美國空軍的飽和式轟炸來達到迅速致一個虛弱得多的國家于死地的目的。吸取2003年伊拉克戰爭和自己在1980-88年兩伊戰爭中的寶貴教訓以及1987-88在波斯灣對抗美國的經驗,伊朗將集中采取靈活多樣的防禦性戰略:在最大化程度發揮自己的幾個優勢(如龐大的地面部隊、機動的游擊戰術和熟悉地形等)的同時攻擊美軍的薄弱之處。

美國《大西洋月刊》一篇題為“伊朗戰爭游戲”的文章基于一次性“外科手術式打擊”(包括導彈攻擊、空對地轟炸和秘密行動)估計,攻打伊朗的成本對美國來說微不足道。但這樣的評估根本未將伊朗的戰略考慮在內。伊朗的戰略就是要“延伸戰區”,包括將戰火燒到美軍在波斯灣的軍事基地,以便給入侵之敵造成日益沈重的負擔。

如果伊朗采用這種“後發制人”的反制戰略,美國的局部化戰爭(首先癱瘓伊朗的指揮系統然後再有系統地攻擊伊朗的關鍵軍事目標)意圖就將受挫,或者用一位伊朗軍事戰略家的話來說,美國是“引火燒身”,並強調指出了美國在波斯灣南端指揮結構的軟肋。(據一些伊朗軍官透露,過去幾個月來美軍噴氣戰機多次闖入胡齊斯坦上空試探伊朗的空防系統。)

伊朗先進的、機動性強的彈道導彈系統在這個防禦戰略中將扮演關鍵角色,這同樣是基于1991年海灣戰爭和2003年伊拉克戰爭的教訓:在海灣戰爭初期攻打科威特時,伊拉克主要是通過用“飛毛腿”導彈來將戰火蔓延到以色列,其中有相當多的導彈穿透了美國的愛國者導彈系統擊中了以色列,也有少量落在駐沙特美軍頭上。此外,根據在海灣戰爭中大出風頭的美國高級將領施瓦茨柯普夫將軍的陳述,對伊拉克“飛毛腿”導彈的追蹤打擊消耗了盟軍的大量精力,然而卻無异于“大海撈針”。

用伊朗外長哈拉齊的話說,今天,伊朗軍事戰略日益依賴精密的遠端導彈,如沙哈布-3和Fateh-110導彈,兩者都可以擊中特拉維夫的目標。按照時間的先後,伊朗1985年首先生產了射程為50公里的Oghab火箭炮,然後分別是1986-87和1988年的120和160公里射程的Mushak火箭炮。伊朗1988年開始研製飛毛腿導彈,1991年,駐伊朗的北韓導彈專家將伊朗的一個導彈維護基地改裝成生產基地。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伊朗開始製造飛毛腿導彈。相反,伊朗尋求製造沙哈布-3和沙哈布-4型導彈,前者的射程為1300公里,能攜帶1600磅重的彈頭,後者的射程為200公里,能攜帶200磅的彈頭。1998年沙哈布-3已經通過測試,可能很快就被升級到射程達2000公里(可企及歐洲中部)。

油價的飆升(石油收入占伊朗政府年收入的80%以上)給伊朗帶來大量財富,因而它沒有遭受20世紀90年代早中期的財政緊張窘境,當時其軍事開支遠遠低于海灣鄰國,這些國家都是海灣合作委員會的成員。幾乎所有的阿拉伯國家都擁有1種以上先進導彈系統,如沙特的CSS-2/DF型、也門的SS-21型和飛毛腿B型以及伊拉克的青蛙7型導彈系統。

伊朗的彈道導彈庫有幾大優勢(特別是相對于伊拉克的而言):首先,造價相對不高,而且可以在國內生產,避免依賴他國和承受美國施加的“導彈出口控制”的壓力;第二,其導彈機動性強因而可以避敵耳目;第三,與依賴固定空軍基地的戰鬥機相比,導彈有很多優勢;第四,導彈是一種不易被敵人發覺的有效武器,尤其是使用“固體燃料”的Fatah-110導彈只需幾分鐘就可發射升空。第五,導彈具有製造混亂狀態的獨特戰鬥力,它能夠破壞哪怕是最完美的軍事計劃,比如2003年3月伊拉克導彈對駐扎在伊拉克-科威特邊境的美軍基地的攻擊使美軍不得不改變最初的動用地面部隊前進行持續空襲的計劃。

因此如果美國攻打伊朗,它首先遭遇的將是伊朗的導彈反擊-覆蓋美軍在波斯灣南部的所有東道國和任何允許美軍使用其領土或領空攻打伊朗的國家,如阿塞拜疆、伊拉克和土耳其。這一戰略可以預先警告伊朗的鄰國,如果它們幫助美國,將承擔嚴重後果,包括其經濟在長時期內將難以恢復。

伊朗戰略的另一個核心因素是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等伊朗在那裏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國家“擴大危機範圍”,以破壞美國在中東的立足之處,希望在這些國家而不是本國發生一種多米諾效應-使美國因兵力薄弱和軍事觸角升得太長而實際上丟失領地。

伊朗戰略的另一個成分是心理戰-伊朗軍事領導人以伊拉克的教訓為鑒對這一領域十分關注:美國在入侵前的心理戰成功地導致了復興黨軍隊中的高層以及薩達姆政府與人民之間的重大分裂。美國在伊拉克的心理戰還運用了政治戰: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贏得了一些安理會成員國和其他國家對它反伊的支援。

另一方面,伊朗的心理戰也打算利用美軍士兵的“畏死”心理,因為他們對保衛家園之外的其他並非絕對必要的戰爭缺乏強烈的動機。美國要攻打伊朗就得徵兵,否則就無法保護它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側翼。伊朗的心理戰就是要讓那些不認同布什政府“先發制人”戰略(更不用提為了以色列的代理戰爭)的美國年輕士兵帶著不滿和無奈走上戰場。

此外,伊朗也認識到自己國內的年輕人同樣會受到美國類似心理戰的影響,比如美國利用失業的伊朗年輕人的不滿,這從美國國務卿最近在接受采訪時向伊朗失業者表示同情可見一斑。系統性的假情報在典型的心理戰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美國現在已大大增加對伊朗的廣播頻道,並大大增加了對不同的反伊朗政府電視和因特網的財政支援,同時公開倡導“人力情報”在這場未來衝突中的重要性。

因此,這些日子伊朗有一種四面楚歌的感覺,因為美國在伊拉克、土耳其、阿塞拜疆、烏茲別克、塔吉克、吉爾吉斯以及科威特、沙特、卡塔爾、巴林、阿曼和疊戈加西亞群島都有軍事基地,伊朗被緊緊包圍在美國的這一圈“安全帶”中。在伊朗看來,贏得冷戰後的美國已變成一個“神經錯亂的怪獸”,可以操縱和顛覆國際法和淩駕于聯合國之上而不受任何懲罰,因此伊朗必須有周全的戰略-用一些伊朗學者的話來說甚至包括核武的使用-來應對美國。

但此類聲音在今天的伊朗畢竟不是主流,多數伊朗精英一致反對製造核武,部分是因為缺乏“第二次打擊能力”的伊朗無法對擁有上萬枚“戰術核導彈”的美國構成核威懾。此外伊朗還可以從印度和巴基斯坦不對稱的核局面中吸取寶貴教訓,後者的“第一打擊能力”已經證實可以對擁有更多核武的印度構成威懾。

因此儘管伊朗已經全面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檢查,根據最近與歐盟在巴黎達成的協定暫停其濃縮鈾計劃,不少人擔心伊朗將因此失去對美國的核威懾。美國沒有認可這一巴黎協定,並稱保留將伊朗的核問題提交給安理會,甚至在必要下付諸武力的權利。與此同時,一些美國媒體也在發表新的煽動性文章,如《紐約時報》署名為“美國對核伊朗”的文章,這引起了一些視“核威懾”為國家救命稻草的伊朗組織的擔憂。

美國的態度使越來越多的伊朗人覺得,無論伊朗如何滿足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要求,將伊朗納入“邪惡軸心”的美國正如2002-03年對待伊拉克一樣,還是會在伊朗播下下一場中東戰爭的種子。美國可能會以反恐和伊朗1996年曾參與轟炸沙特的霍巴爾為由向伊朗開火-儘管一些沙特官員已經完全排除了伊朗參與的可能性。

因此越來越多的伊朗人開始接受“核威懾”論,根據這一理論,伊朗掌握了核燃料迴圈技術後就可以在相對短時期內研製出核武器,這樣那些正在考慮襲擊伊朗核設施的敵人在行動前就不得不顧慮到伊朗的“第一打擊能力”。鑒于伊朗傳統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此類行動必將受到伊朗人頑強的抵抗,並在迅速掌握核技術後予以核還擊。因此美國和以色列對伊朗的軍事威脅時間越長,伊朗人獲得核威懾的願望就越強烈。

美國的軍事威脅對伊朗的經濟構成了致命的傷害,使外國投資者對伊朗望而卻步,從而導致了大量資本流失,這種局面使一些伊朗經濟學家深感痛心,他們甚至呼籲將這些問題上報國際法庭要求美國予以經濟補償。不過這種賠償在國際法庭上還沒有先例。但伊朗不可能讓這種軍事威脅對投資環境的傷害永遠繼續下去,因而可能會以牙還牙,采用威懾戰略威脅美國在該地區的盟友以抵消其自身所受的傷害。

順便說一句,一些以色列在美國的朋友,如哈佛大學的法律教授德爾修維茲最近在一家親以色列的網站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呼籲重新修訂國際法,以便美國和以色列可以攻打伊朗。德爾修維茲明顯已經違背法律原則,褻瀆了在美國備受推崇的法律精神。美國常春藤學院是“文明衝突論”的發源地,連哈佛大學甘乃迪學院主任約瑟夫·奈(一個相對溫和的鴿派)也通過多次出書和發表關于體現了美國人生活各方面的“軟力量”(包括美國的文化和娛樂業)的文章沈迷于美國的權力,並將這種“軟力量”作為對美國“硬力量”(包括經濟和軍事力量)的補充和完善。

權力的詭計是它往往對它產生的反動力視而不見。正如古巴人民半世紀以來對一個受到經濟封鎖的殘酷政權裝腔作勢的豪言壯語、阿爾及利亞民族主義者20世紀50和60年代與法國殖民主義而戰一樣,現在伊朗人發現自己正處于一種糟糕的境地:要思考如何應對受鷹派政客蠱惑的美國排山倒海式的權力攻勢。美國鷹派政客在伊朗核問題上打著多邊主義的幌子,不過絕大部分伊朗人相信這不過是為美國的單邊軍事主義遮羞的假多邊主義。伊朗人正在作好一切準備,以迎接這場即將到來的惡夢。

整個局勢要求美伊雙方建立謹慎的危機管理機制和增強互信,而且但願美國在石油豐富的中東多次難堪的經歷本身就是一種威懾。伊朗會如何反擊美國進攻?

從媒體最近的各種報道來分析,美國和以色列正考慮向伊朗動武。與此同時,面對戰爭陰雲的逼近,伊朗也在不失時機地準備應對措施。

一場長達一周的空軍和地面部隊聯合軍演剛剛在伊朗南部和西部5省結束,參與這次大規模高科技機動演習的快速部署部隊動用了大量直升機、空運機和上千輛坦克,參加軍演的官兵多達數萬,其場面之“壯觀”令外國參觀者乍舌。迄今為止,已經有約2.5伊朗自願者簽名加入了新成立的自殺襲擊中心,以便在可能到來的“不對稱戰爭”中對付入侵者。

估計在這場潛在的戰爭中,美國將沿襲伊拉克戰爭的戰略,以壓倒性力量尤其是美國空軍的飽和式轟炸來達到迅速致一個虛弱得多的國家于死地的目的。吸取2003年伊拉克戰爭和自己在1980-88年兩伊戰爭中的寶貴教訓以及1987-88在波斯灣對抗美國的經驗,伊朗將集中采取靈活多樣的防禦性戰略:在最大化程度發揮自己的幾個優勢(如龐大的地面部隊、機動的游擊戰術和熟悉地形等)的同時攻擊美軍的薄弱之處。

美國《大西洋月刊》一篇題為“伊朗戰爭游戲”的文章基于一次性“外科手術式打擊”(包括導彈攻擊、空對地轟炸和秘密行動)估計,攻打伊朗的成本對美國來說微不足道。但這樣的評估根本未將伊朗的戰略考慮在內。伊朗的戰略就是要“延伸戰區”,包括將戰火燒到美軍在波斯灣的軍事基地,以便給入侵之敵造成日益沈重的負擔。

如果伊朗采用這種“後發制人”的反制戰略,美國的局部化戰爭(首先癱瘓伊朗的指揮系統然後再有系統地攻擊伊朗的關鍵軍事目標)意圖就將受挫,或者用一位伊朗軍事戰略家的話來說,美國是“引火燒身”,並強調指出了美國在波斯灣南端指揮結構的軟肋。(據一些伊朗軍官透露,過去幾個月來美軍噴氣戰機多次闖入胡齊斯坦上空試探伊朗的空防系統。)

伊朗先進的、機動性強的彈道導彈系統在這個防禦戰略中將扮演關鍵角色,這同樣是基于1991年海灣戰爭和2003年伊拉克戰爭的教訓:在海灣戰爭初期攻打科威特時,伊拉克主要是通過用“飛毛腿”導彈來將戰火蔓延到以色列,其中有相當多的導彈穿透了美國的愛國者導彈系統擊中了以色列,也有少量落在駐沙特美軍頭上。此外,根據在海灣戰爭中大出風頭的美國高級將領施瓦茨柯普夫將軍的陳述,對伊拉克“飛毛腿”導彈的追蹤打擊消耗了盟軍的大量精力,然而卻無异于“大海撈針”。

用伊朗外長哈拉齊的話說,今天,伊朗軍事戰略日益依賴精密的遠端導彈,如沙哈布-3和Fateh-110導彈,兩者都可以擊中特拉維夫的目標。按照時間的先後,伊朗1985年首先生產了射程為50公里的Oghab火箭炮,然後分別是1986-87和1988年的120和160公里射程的Mushak火箭炮。伊朗1988年開始研製飛毛腿導彈,1991年,駐伊朗的北韓導彈專家將伊朗的一個導彈維護基地改裝成生產基地。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伊朗開始製造飛毛腿導彈。相反,伊朗尋求製造沙哈布-3和沙哈布-4型導彈,前者的射程為1300公里,能攜帶1600磅重的彈頭,後者的射程為200公里,能攜帶200磅的彈頭。1998年沙哈布-3已經通過測試,可能很快就被升級到射程達2000公里(可企及歐洲中部)。

油價的飆升(石油收入占伊朗政府年收入的80%以上)給伊朗帶來大量財富,因而它沒有遭受20世紀90年代早中期的財政緊張窘境,當時其軍事開支遠遠低于海灣鄰國,這些國家都是海灣合作委員會的成員。幾乎所有的阿拉伯國家都擁有1種以上先進導彈系統,如沙特的CSS-2/DF型、也門的SS-21型和飛毛腿B型以及伊拉克的青蛙7型導彈系統。

伊朗的彈道導彈庫有幾大優勢(特別是相對于伊拉克的而言):首先,造價相對不高,而且可以在國內生產,避免依賴他國和承受美國施加的“導彈出口控制”的壓力;第二,其導彈機動性強因而可以避敵耳目;第三,與依賴固定空軍基地的戰鬥機相比,導彈有很多優勢;第四,導彈是一種不易被敵人發覺的有效武器,尤其是使用“固體燃料”的Fatah-110導彈只需幾分鐘就可發射升空。第五,導彈具有製造混亂狀態的獨特戰鬥力,它能夠破壞哪怕是最完美的軍事計劃,比如2003年3月伊拉克導彈對駐扎在伊拉克-科威特邊境的美軍基地的攻擊使美軍不得不改變最初的動用地面部隊前進行持續空襲的計劃。

因此如果美國攻打伊朗,它首先遭遇的將是伊朗的導彈反擊-覆蓋美軍在波斯灣南部的所有東道國和任何允許美軍使用其領土或領空攻打伊朗的國家,如阿塞拜疆、伊拉克和土耳其。這一戰略可以預先警告伊朗的鄰國,如果它們幫助美國,將承擔嚴重後果,包括其經濟在長時期內將難以恢復。

伊朗戰略的另一個核心因素是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等伊朗在那裏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國家“擴大危機範圍”,以破壞美國在中東的立足之處,希望在這些國家而不是本國發生一種多米諾效應-使美國因兵力薄弱和軍事觸角升得太長而實際上丟失領地。

伊朗戰略的另一個成分是心理戰-伊朗軍事領導人以伊拉克的教訓為鑒對這一領域十分關注:美國在入侵前的心理戰成功地導致了復興黨軍隊中的高層以及薩達姆政府與人民之間的重大分裂。美國在伊拉克的心理戰還運用了政治戰: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贏得了一些安理會成員國和其他國家對它反伊的支援。

另一方面,伊朗的心理戰也打算利用美軍士兵的“畏死”心理,因為他們對保衛家園之外的其他並非絕對必要的戰爭缺乏強烈的動機。美國要攻打伊朗就得徵兵,否則就無法保護它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側翼。伊朗的心理戰就是要讓那些不認同布什政府“先發制人”戰略(更不用提為了以色列的代理戰爭)的美國年輕士兵帶著不滿和無奈走上戰場。

此外,伊朗也認識到自己國內的年輕人同樣會受到美國類似心理戰的影響,比如美國利用失業的伊朗年輕人的不滿,這從美國國務卿最近在接受采訪時向伊朗失業者表示同情可見一斑。系統性的假情報在典型的心理戰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美國現在已大大增加對伊朗的廣播頻道,並大大增加了對不同的反伊朗政府電視和因特網的財政支援,同時公開倡導“人力情報”在這場未來衝突中的重要性。

因此,這些日子伊朗有一種四面楚歌的感覺,因為美國在伊拉克、土耳其、阿塞拜疆、烏茲別克、塔吉克、吉爾吉斯以及科威特、沙特、卡塔爾、巴林、阿曼和疊戈加西亞群島都有軍事基地,伊朗被緊緊包圍在美國的這一圈“安全帶”中。在伊朗看來,贏得冷戰後的美國已變成一個“神經錯亂的怪獸”,可以操縱和顛覆國際法和淩駕于聯合國之上而不受任何懲罰,因此伊朗必須有周全的戰略-用一些伊朗學者的話來說甚至包括核武的使用-來應對美國。

但此類聲音在今天的伊朗畢竟不是主流,多數伊朗精英一致反對製造核武,部分是因為缺乏“第二次打擊能力”的伊朗無法對擁有上萬枚“戰術核導彈”的美國構成核威懾。此外伊朗還可以從印度和巴基斯坦不對稱的核局面中吸取寶貴教訓,後者的“第一打擊能力”已經證實可以對擁有更多核武的印度構成威懾。

因此儘管伊朗已經全面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檢查,根據最近與歐盟在巴黎達成的協定暫停其濃縮鈾計劃,不少人擔心伊朗將因此失去對美國的核威懾。美國沒有認可這一巴黎協定,並稱保留將伊朗的核問題提交給安理會,甚至在必要下付諸武力的權利。與此同時,一些美國媒體也在發表新的煽動性文章,如《紐約時報》署名為“美國對核伊朗”的文章,這引起了一些視“核威懾”為國家救命稻草的伊朗組織的擔憂。

美國的態度使越來越多的伊朗人覺得,無論伊朗如何滿足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要求,將伊朗納入“邪惡軸心”的美國正如2002-03年對待伊拉克一樣,還是會在伊朗播下下一場中東戰爭的種子。美國可能會以反恐和伊朗1996年曾參與轟炸沙特的霍巴爾為由向伊朗開火-儘管一些沙特官員已經完全排除了伊朗參與的可能性。

因此越來越多的伊朗人開始接受“核威懾”論,根據這一理論,伊朗掌握了核燃料迴圈技術後就可以在相對短時期內研製出核武器,這樣那些正在考慮襲擊伊朗核設施的敵人在行動前就不得不顧慮到伊朗的“第一打擊能力”。鑒于伊朗傳統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此類行動必將受到伊朗人頑強的抵抗,並在迅速掌握核技術後予以核還擊。因此美國和以色列對伊朗的軍事威脅時間越長,伊朗人獲得核威懾的願望就越強烈。

美國的軍事威脅對伊朗的經濟構成了致命的傷害,使外國投資者對伊朗望而卻步,從而導致了大量資本流失,這種局面使一些伊朗經濟學家深感痛心,他們甚至呼籲將這些問題上報國際法庭要求美國予以經濟補償。不過這種賠償在國際法庭上還沒有先例。但伊朗不可能讓這種軍事威脅對投資環境的傷害永遠繼續下去,因而可能會以牙還牙,采用威懾戰略威脅美國在該地區的盟友以抵消其自身所受的傷害。

順便說一句,一些以色列在美國的朋友,如哈佛大學的法律教授德爾修維茲最近在一家親以色列的網站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呼籲重新修訂國際法,以便美國和以色列可以攻打伊朗。德爾修維茲明顯已經違背法律原則,褻瀆了在美國備受推崇的法律精神。美國常春藤學院是“文明衝突論”的發源地,連哈佛大學甘乃迪學院主任約瑟夫·奈(一個相對溫和的鴿派)也通過多次出書和發表關于體現了美國人生活各方面的“軟力量”(包括美國的文化和娛樂業)的文章沈迷于美國的權力,並將這種“軟力量”作為對美國“硬力量”(包括經濟和軍事力量)的補充和完善。

權力的詭計是它往往對它產生的反動力視而不見。正如古巴人民半世紀以來對一個受到經濟封鎖的殘酷政權裝腔作勢的豪言壯語、阿爾及利亞民族主義者20世紀50和60年代與法國殖民主義而戰一樣,現在伊朗人發現自己正處于一種糟糕的境地:要思考如何應對受鷹派政客蠱惑的美國排山倒海式的權力攻勢。美國鷹派政客在伊朗核問題上打著多邊主義的幌子,不過絕大部分伊朗人相信這不過是為美國的單邊軍事主義遮羞的假多邊主義。伊朗人正在作好一切準備,以迎接這場即將到來的惡夢。

整個局勢要求美伊雙方建立謹慎的危機管理機制和增強互信,而且但願美國在石油豐富的中東多次難堪的經歷本身就是一種威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