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赞赏中国:跟日本相比 中国多了大国风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5:09:42
欧洲人赞赏中国:跟日本相比 中国多了大国风范




  与今天在荷兰海牙召开的中欧领导人会晤相映衬的是:欧洲商场中中国制造的商品琳琅满目、欧洲媒体对中国的客观报道大大增加,以及“武侠热”在欧洲风靡……

本报布鲁塞尔12月7日电

  “到中国度一次假,是我未来几年的奋斗目标之一。”尼尔对记者说。尼尔是布鲁塞尔一家手机公司的普通职员,从来没到过中国。

  尼尔言谈中充满了对中国的向往:“我和我的朋友经常聊起中国。对我来说,中国的经济奇迹和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一样神秘。到中国度假是我的‘梦想’,但你知道,那要花不少钱。”

  普通“欧洲公民”尼尔的话,真实地反映了一个现象:时下,中国正越来越多地成为欧洲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他们也谈中国“人权问题”,谈中国“没有新闻自由”,但更多的时候,欧洲人谈论的是中国经济的腾飞和中国的崛起。欧洲普通百姓对中国的“亲善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

  逛一逛欧洲的“家乐福”超市,“中国制造”可谓琳琅满目。虽然这也让欧洲一些制造商感到苦恼,但对于普通欧洲人来说,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是他们的所爱。

  比利时鲁汶大学一位社会学家在分析这一现象时说,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是欧洲人“亲善”中国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中国经济的“蓬勃生机”让欧洲人羡慕不已,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也为经济增长乏力的欧洲注入了一股活力。

  德国人沃尔夫冈告诉记者,欧洲人正在像当年关注日本一样关注中国。但是,与日本相比,中国少了一些“暴发心态”,多了一些“大国风范”。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经济,正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一位欧盟官员认为,欧洲与中国在外交上的迅速接近,也是欧洲人对中国“亲善度”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几年来,欧盟及其成员国不断出台新的“对华关系战略”,旨在加强同中国的关系。普罗迪、索拉纳、希拉克、施罗德等欧盟及其成员国领导人近年来争相访华,清楚地传达了“亲华”信号。

  在反对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的浪潮中,欧洲人和中国人站在了同一个阵营。在“多极化世界”的呼声中,分处欧亚大陆两端的欧洲人和中国人遥相呼应。欧盟官员说,在欧盟与中国分享越来越多的共同观点和共同利益的同时,“意识形态的分歧正在慢慢地消散”。

  欧洲与中国在人权等一些问题上还存在分歧,但中欧之间已经在这些问题上建立了对话机制。一位多年与中国打交道的欧盟官员感叹道:“中国正变得开放和自信,能够在许多敏感问题上坦诚地与欧盟对话,这本身也反映出中国民主化进程的进步。”也许正是由于中国政府的开放态度,欧洲人在批评中国“人权问题”时,敌意和激烈程度已大为减少。

  欧洲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也正在悄悄地改变。随手翻开《金融时报》、《经济学家》等报刊,几乎每一期都有有关中国的报道。这些报道中也有不少是反映中国的“问题”的,但与过去相比,报道客观了不少,正面报道的量也在不断增多。欧洲的电视节目中,上海外滩的繁华夜景会不时地出现。

  迎合读者、吸引读者是媒体的生存之道,欧洲媒体对中国正面报道的增多,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欧洲读者“亲华口味”的增加。

  “汉文化”在欧洲受欢迎的程度也在迅速提高。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学起了汉语,研究起“儒家思想”,虽然这些研究可能还只是触及皮毛,但确实有助于欧洲人理解“和平的中国”。此外,“武侠热”在中国已经降温,却正在欧洲风靡。欧洲人对《卧虎藏龙》和《英雄》中的“中国功夫”津津乐道。在比利时小城SPA,每年都要举行中国舞龙和武术表演。欧洲人赞赏中国:跟日本相比 中国多了大国风范




  与今天在荷兰海牙召开的中欧领导人会晤相映衬的是:欧洲商场中中国制造的商品琳琅满目、欧洲媒体对中国的客观报道大大增加,以及“武侠热”在欧洲风靡……

本报布鲁塞尔12月7日电

  “到中国度一次假,是我未来几年的奋斗目标之一。”尼尔对记者说。尼尔是布鲁塞尔一家手机公司的普通职员,从来没到过中国。

  尼尔言谈中充满了对中国的向往:“我和我的朋友经常聊起中国。对我来说,中国的经济奇迹和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一样神秘。到中国度假是我的‘梦想’,但你知道,那要花不少钱。”

  普通“欧洲公民”尼尔的话,真实地反映了一个现象:时下,中国正越来越多地成为欧洲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他们也谈中国“人权问题”,谈中国“没有新闻自由”,但更多的时候,欧洲人谈论的是中国经济的腾飞和中国的崛起。欧洲普通百姓对中国的“亲善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

  逛一逛欧洲的“家乐福”超市,“中国制造”可谓琳琅满目。虽然这也让欧洲一些制造商感到苦恼,但对于普通欧洲人来说,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是他们的所爱。

  比利时鲁汶大学一位社会学家在分析这一现象时说,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是欧洲人“亲善”中国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中国经济的“蓬勃生机”让欧洲人羡慕不已,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也为经济增长乏力的欧洲注入了一股活力。

  德国人沃尔夫冈告诉记者,欧洲人正在像当年关注日本一样关注中国。但是,与日本相比,中国少了一些“暴发心态”,多了一些“大国风范”。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经济,正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一位欧盟官员认为,欧洲与中国在外交上的迅速接近,也是欧洲人对中国“亲善度”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几年来,欧盟及其成员国不断出台新的“对华关系战略”,旨在加强同中国的关系。普罗迪、索拉纳、希拉克、施罗德等欧盟及其成员国领导人近年来争相访华,清楚地传达了“亲华”信号。

  在反对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的浪潮中,欧洲人和中国人站在了同一个阵营。在“多极化世界”的呼声中,分处欧亚大陆两端的欧洲人和中国人遥相呼应。欧盟官员说,在欧盟与中国分享越来越多的共同观点和共同利益的同时,“意识形态的分歧正在慢慢地消散”。

  欧洲与中国在人权等一些问题上还存在分歧,但中欧之间已经在这些问题上建立了对话机制。一位多年与中国打交道的欧盟官员感叹道:“中国正变得开放和自信,能够在许多敏感问题上坦诚地与欧盟对话,这本身也反映出中国民主化进程的进步。”也许正是由于中国政府的开放态度,欧洲人在批评中国“人权问题”时,敌意和激烈程度已大为减少。

  欧洲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也正在悄悄地改变。随手翻开《金融时报》、《经济学家》等报刊,几乎每一期都有有关中国的报道。这些报道中也有不少是反映中国的“问题”的,但与过去相比,报道客观了不少,正面报道的量也在不断增多。欧洲的电视节目中,上海外滩的繁华夜景会不时地出现。

  迎合读者、吸引读者是媒体的生存之道,欧洲媒体对中国正面报道的增多,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欧洲读者“亲华口味”的增加。

  “汉文化”在欧洲受欢迎的程度也在迅速提高。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学起了汉语,研究起“儒家思想”,虽然这些研究可能还只是触及皮毛,但确实有助于欧洲人理解“和平的中国”。此外,“武侠热”在中国已经降温,却正在欧洲风靡。欧洲人对《卧虎藏龙》和《英雄》中的“中国功夫”津津乐道。在比利时小城SPA,每年都要举行中国舞龙和武术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