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军事>>2005年第一期:伊拉克军人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1:46:25
这是世界军事上的文章.作者曾经在海湾战争后的联合国伊科边境观察团任职,看了让人感慨良多.普通的伊拉克士兵对国家主权的珍视不下于任何别国军人,他们是无罪的。真正的罪人是以萨达姆为首的昏庸残暴的统治集团。他们挥霍无度,肆意妄为,以致美国乘虚而入,推行霸权主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了无限的痛苦。愿和平早日降临伊拉克,愿上天庇佑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

           伊拉克军人的故事
           <B>沙漠“忍者</B>
伊拉克士兵给我的第一个印象他们是世界上最能吃苦最能忍耐的军人。他们生活环境之严酷,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伊拉克—科威特边界的茫茫沙漠,夏季昼间温度高达60多度,地表温度可以达到摄氏80度,把鸡蛋埋在沙土里,不一会儿就可以烫熟。大漠一片死寂,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在这样的环境中,不要说值勤,就连生存都十分困难。边境线那边的科威特边防军住在高档的活动房屋里,喝冰镇雪碧,听着流行音乐,空调、电视机、冰箱、微波炉、发电机、抽水马桶、淋浴间等现代化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而伊军的生活条件却恶劣至极。他们长年累月住在简易帐篷里,烈日当头晒,热沙脚下烤,我进去呆了一会儿就要虚脱,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忍受高温的。帐篷里面空空如也,唯一值钱的东西是一块太阳能电池板,伊军靠它发电为电话、电台供电,保持与上级的联络。
   一线伊军的给养每周补充一次。说是给养,其实简单得不能再简单,食品一般都是大饼、咸菜干,因为除了大饼和咸菜干,其他东西在高温下都放不住。一个大铁桶里盛满清水就是士兵们的饮用水。然而,即使这样的食物也非常有限,不能保证供应。士兵必须节省再节省,才能坚持到下次补给到来。我每次到伊军的帐篷,都要顺便送他们一些野战食物和矿泉水。这些野战食物是联合国观察团配发给我们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的。为了保证在高温下不变质,里面加了许多防腐剂,不仅味道差,而且吃了胃里很难受。尽管如此,对伊拉克军人来说,这些就是平常想都不敢想的“美味佳肴”。
    伊拉克南部地区是沙暴多发区,小的沙暴几乎天天有,大的沙暴隔三差五来一次。沙暴来临时,狂风大作,沙尘遮天蔽日。伊军的帐篷破旧不堪,根本挡不住风沙。在沙暴中,帐篷就像惊涛骇浪中的一叶小舟,上下翻腾。一场沙暴下来,帐篷里面半截都是沙土。我几次在沙暴之后巡逻光顾伊军的帐篷,发现他们个个都是灰头土脸,身上除了眼白和牙齿还是白的以外,其他部分都沾满沙尘,看上去就和出土文物没有什么两样。
    苍蝇也是伊军的敌人。伊拉克南部的沙漠地区没有蚊子,但是苍蝇却多得出奇。伊拉克的苍蝇和我们国内看到的不一样,它兼有蚊子的功能,也会咬人。可能是因为沙漠地区没有东西可吃,逼得苍蝇练出了蚊子的吸血能力。往往是沙暴刚过去,苍蝇便蜂拥而来,帐篷挡不住苍蝇,士兵们就只好不停的扑打驱赶,只有到了晚上,苍蝇的攻击才会告一段落。
    伊拉克军人就是在这样严酷的条件下生存,常年驻守着边防。


                      枪口抵住美军脑袋
     伊拉克士兵给我的另外一个印象是非常淳朴。实际上,在我接触过的伊拉克人当中,除了秘密警察给我的印象很差外,其他伊拉克人大都非常淳朴。这种淳朴不仅仅表现在待人接物上,而且表现在忠于职守上。每当我们在边界两侧巡逻和观察时,都可以通过望远镜和夜视仪,看到伊军士兵在哨位上远距离监视我们的行动。如果我们稍有违规的行为,比如刚刚举起相机,他们就会像从地下冒出来一样,突然赶到我们面前来进行交涉。
    一次,一位美国军官带着新接防的孟加拉摩步营熟悉边界地形,事先没有通知就进入了伊拉克军事禁区,违反了联合国观察和伊拉克达成的有关协定。当时,伊军只有一名士兵躲在隐蔽处值勤。等孟加拉摩步营进入禁区后,他突然从掩体里跳出,只身挡住巡逻部队的去路。带队的美国军官态度蛮横,拒不认错。伊拉克士兵单枪匹马,而孟加拉摩步营几十辆装甲车上黑洞洞的枪口都对着他,一旦冲突起来,吃亏的肯定是他。但这名士兵却毫无惧色,坚持不放行。美国军官仗着人多势众,打算开着他的悍马车强行通过。关键时刻,伊拉克士兵一个箭步跃上前,左手一把拉开车门,右手的AK- 47直接顶在美国人的脑袋上,用阿拉伯语大声吼叫。幸亏一名会说阿拉伯语的俄军中校联络官赶到,他一方面肯定伊拉克士兵履行职责,维护主权的行动是正确的,另一方面承认了联合国维和部队在工作程序上出现了失误,并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情况。最终,这名勇敢无畏并且忠于职守的伊拉克士兵赢得了胜利。
    伊拉克和科威特交界的出海口附近遍布水网和沙洲,伊军在这里设立了一些零星的观察哨所。一次,我乘直升机巡逻到这一地区时,发现下面的一个沙洲上有一个人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看上去很奇怪。于是我们决定降落弄明白。走到那人跟前才发现,这是一个已经奄奄一息的伊拉克士兵。我和直升机驾驶员打算马上把他抬上飞机,送到联合国观察团的医疗队进行救治。可他始终表示拒绝,同时有气无力地向不远处指了一指。这是我们才发现旁边还有一个用沙包围起来的简易哨所。这片沙洲上除了他没有第二个生灵。他的意思显然是不想离开他的岗位。我们只好给他留下一些食品和饮水,然后飞回司令部,向伊拉克军方的联络官通报了这一情况。后来我们得知,这个沙洲由于被海水隔绝,哨兵的补给是靠小船来运输的。不久前离任的伊军补给官在交接时把这个哨所给漏掉了。接任的补给官连续30多天没有给他送去补给。哨位上的通讯工具偏偏又出了故障,他呼天不应,叫地不灵,最后只好过起了鲁宾逊式的生活,天天摸鱼捉蟹,生吞活剥的吃下去,这名忠于职守的伊拉克士兵在几乎是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坚守岗位,着实令人感动。


                          视武器为第二生命。
    很多人说伊拉克军队在阿拉伯国家军队中是最善于维护保养装备的。这话的确不假,不过伊军并不是历来如此。海湾战争前,伊拉克和大多数阿拉伯产油国一样,可以通过石油换取大量的外国先进武器。因此,伊军的武器供应源源不断,武器坏了、旧了往往一扔之之,转手再买新的。海湾战争后,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伊拉克军队被各种制裁整得苦不堪言,武器装备长期得不到补充和更新。萨达姆下令要充分利用现有装备,谁要是丢弃或损坏装备,将受到军法惩处,严重的可能被枪毙。于是武器装备无形中成了伊军士兵的“第二生命”。
    伊拉克人在阿拉伯人当中是属于比较勤勉和心灵手巧的,这和他们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有关。在伊拉克士兵和装备技术人员的维修和保养下,伊军的大部分装备都能够超期服役。我每次来到伊军的哨所都发现,虽然士兵们被风沙折腾得蓬头垢面,但他们的武器总是擦得一尘不染。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军队在伊科边境地区损失了大量的重型装备。战后边界一线地区到处可以看到被多国部队击毁的伊军坦克、大炮和各种车辆。后来,联合国允许伊拉克将它们运回本国。我们军事观察员的任务之一就是监督这些损毁装备的交接。在一次边境口岸的交接过程中,我认识了一位名叫卡扎里的伊拉克军械官。那是交接的是20多辆被击毁的T-72和“酋长”坦克。在一般国家军队的眼里,这些破铜烂铁只能回炉。而在伊拉克军队的眼里,它们是宝贝疙瘩。卡扎里悄悄告诉我,伊拉克的军械人员正在“等米下锅”。由于联合国的制裁,伊军武器的零配件奇缺,许多装备因为没有零件替换而无法使用。这些破坦克可以说是“雪中送炭”,虽然其中的精密设备大都已经损坏,但是不少机械部件仍然可用,而坦克磨损最多的往往是机械部件。把这些机械零件拆下来使用,可以使不少伊军坦克“起死回生”。
    伊拉克空军和防空军的情况也不逊色。我们从科威特前往巴格达时,都是乘坐联合国的飞机降落在巴格达以西100多公里的哈巴尼亚军用机场,然后再乘车前往巴格达。这使我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伊拉克空军的情况。机场里的设施年久失修,肮脏不堪,和一个乡村小火车站差不多。但是伊拉克军队的武器保养状况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次经过哈巴尼亚军用机场时,都可以看到机场附近的伊拉克防空部队士兵擦拭高炮,每门高射炮都擦得乌黑发亮。机窝里隐藏着一架架涂了迷彩色的米格战斗机。一些伊拉克空军地勤人员在进行维修作业。其中一名技师告诉我,由于缺少飞机零件,他们往往靠拆东墙补西墙来维修飞机。有些型号的飞机已经远远超过了使用年限,由于保养得好,仍在继续服役。一些先进的战斗机更是重点保护对象。好像是为了证实这位技师的话,就在我们交谈的过程中,两架米格-29战斗机呼啸着起飞,以近乎直角的角度直插蓝天,不一会儿就消失在云端。飞机突破音障进行超音速飞行时所产生的激波声,就像炸雷一样滚过大地,震耳欲聋,显示出飞机良好的战斗状况。我原以为海湾战争后,伊拉克的空军早已是折了翅膀的老鹰,再也不能飞起来了。眼前的这一幕,如果不是亲眼看见,我很难把它与伊拉克军队联系起来。
  
                              将熊熊一窝
    的确,我看到的伊拉克军同它在战争中不堪一击的表现,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作为军人,我感到不能把战败归咎于伊拉克士兵。实际上,在阿拉伯国家中,伊拉克军队的战斗力是比较强的,尤其是伊拉克基层官兵的战斗力颇高,问题主要出在伊军指挥官身上。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伊军的高级军官大多数是萨达姆任人唯亲提拔起来的,他们作战思想落后,指挥无能。伊军在很大程度上是被他们断送的。
     我有一次开车从边境地区前往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出了边境的非军事区以后,就看到一支一线部队在进行防御作战演习。从他们的演习企图来看,大概是想控制这条通往巴士拉的道路。一群军官在那里指手画脚,十多辆坦克错落地埋伏在道路两侧的掩体里,只露出炮塔和炮口。更多的伊军士兵在远处构筑了多层次的堑壕、掩体和地堡,协助坦克分队进行防御。这种排兵布阵的方法,与我在海湾战争旧战场上看到的几乎没有什么两样。时至今日,当年萨达姆防线上的伊军坦克残骸还比比皆是。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在掩体里就被美军的直升机击毁,有不少坦克炮塔被掀到了十几米以外。伊拉克军队本来应该记取这一教训。但是,海湾战争以来,伊拉克军队多次与美军过招,伊军指挥官却仍旧一直沿用两伊战争的陈旧作战模式对付美军。加上不少伊军士兵不愿为萨达姆卖命,作战中无心恋战,伊军除了迅速落败,还能有什么其他结果呢?这是世界军事上的文章.作者曾经在海湾战争后的联合国伊科边境观察团任职,看了让人感慨良多.普通的伊拉克士兵对国家主权的珍视不下于任何别国军人,他们是无罪的。真正的罪人是以萨达姆为首的昏庸残暴的统治集团。他们挥霍无度,肆意妄为,以致美国乘虚而入,推行霸权主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了无限的痛苦。愿和平早日降临伊拉克,愿上天庇佑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

           伊拉克军人的故事
           <B>沙漠“忍者</B>
伊拉克士兵给我的第一个印象他们是世界上最能吃苦最能忍耐的军人。他们生活环境之严酷,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伊拉克—科威特边界的茫茫沙漠,夏季昼间温度高达60多度,地表温度可以达到摄氏80度,把鸡蛋埋在沙土里,不一会儿就可以烫熟。大漠一片死寂,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在这样的环境中,不要说值勤,就连生存都十分困难。边境线那边的科威特边防军住在高档的活动房屋里,喝冰镇雪碧,听着流行音乐,空调、电视机、冰箱、微波炉、发电机、抽水马桶、淋浴间等现代化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而伊军的生活条件却恶劣至极。他们长年累月住在简易帐篷里,烈日当头晒,热沙脚下烤,我进去呆了一会儿就要虚脱,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忍受高温的。帐篷里面空空如也,唯一值钱的东西是一块太阳能电池板,伊军靠它发电为电话、电台供电,保持与上级的联络。
   一线伊军的给养每周补充一次。说是给养,其实简单得不能再简单,食品一般都是大饼、咸菜干,因为除了大饼和咸菜干,其他东西在高温下都放不住。一个大铁桶里盛满清水就是士兵们的饮用水。然而,即使这样的食物也非常有限,不能保证供应。士兵必须节省再节省,才能坚持到下次补给到来。我每次到伊军的帐篷,都要顺便送他们一些野战食物和矿泉水。这些野战食物是联合国观察团配发给我们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的。为了保证在高温下不变质,里面加了许多防腐剂,不仅味道差,而且吃了胃里很难受。尽管如此,对伊拉克军人来说,这些就是平常想都不敢想的“美味佳肴”。
    伊拉克南部地区是沙暴多发区,小的沙暴几乎天天有,大的沙暴隔三差五来一次。沙暴来临时,狂风大作,沙尘遮天蔽日。伊军的帐篷破旧不堪,根本挡不住风沙。在沙暴中,帐篷就像惊涛骇浪中的一叶小舟,上下翻腾。一场沙暴下来,帐篷里面半截都是沙土。我几次在沙暴之后巡逻光顾伊军的帐篷,发现他们个个都是灰头土脸,身上除了眼白和牙齿还是白的以外,其他部分都沾满沙尘,看上去就和出土文物没有什么两样。
    苍蝇也是伊军的敌人。伊拉克南部的沙漠地区没有蚊子,但是苍蝇却多得出奇。伊拉克的苍蝇和我们国内看到的不一样,它兼有蚊子的功能,也会咬人。可能是因为沙漠地区没有东西可吃,逼得苍蝇练出了蚊子的吸血能力。往往是沙暴刚过去,苍蝇便蜂拥而来,帐篷挡不住苍蝇,士兵们就只好不停的扑打驱赶,只有到了晚上,苍蝇的攻击才会告一段落。
    伊拉克军人就是在这样严酷的条件下生存,常年驻守着边防。


                      枪口抵住美军脑袋
     伊拉克士兵给我的另外一个印象是非常淳朴。实际上,在我接触过的伊拉克人当中,除了秘密警察给我的印象很差外,其他伊拉克人大都非常淳朴。这种淳朴不仅仅表现在待人接物上,而且表现在忠于职守上。每当我们在边界两侧巡逻和观察时,都可以通过望远镜和夜视仪,看到伊军士兵在哨位上远距离监视我们的行动。如果我们稍有违规的行为,比如刚刚举起相机,他们就会像从地下冒出来一样,突然赶到我们面前来进行交涉。
    一次,一位美国军官带着新接防的孟加拉摩步营熟悉边界地形,事先没有通知就进入了伊拉克军事禁区,违反了联合国观察和伊拉克达成的有关协定。当时,伊军只有一名士兵躲在隐蔽处值勤。等孟加拉摩步营进入禁区后,他突然从掩体里跳出,只身挡住巡逻部队的去路。带队的美国军官态度蛮横,拒不认错。伊拉克士兵单枪匹马,而孟加拉摩步营几十辆装甲车上黑洞洞的枪口都对着他,一旦冲突起来,吃亏的肯定是他。但这名士兵却毫无惧色,坚持不放行。美国军官仗着人多势众,打算开着他的悍马车强行通过。关键时刻,伊拉克士兵一个箭步跃上前,左手一把拉开车门,右手的AK- 47直接顶在美国人的脑袋上,用阿拉伯语大声吼叫。幸亏一名会说阿拉伯语的俄军中校联络官赶到,他一方面肯定伊拉克士兵履行职责,维护主权的行动是正确的,另一方面承认了联合国维和部队在工作程序上出现了失误,并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情况。最终,这名勇敢无畏并且忠于职守的伊拉克士兵赢得了胜利。
    伊拉克和科威特交界的出海口附近遍布水网和沙洲,伊军在这里设立了一些零星的观察哨所。一次,我乘直升机巡逻到这一地区时,发现下面的一个沙洲上有一个人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看上去很奇怪。于是我们决定降落弄明白。走到那人跟前才发现,这是一个已经奄奄一息的伊拉克士兵。我和直升机驾驶员打算马上把他抬上飞机,送到联合国观察团的医疗队进行救治。可他始终表示拒绝,同时有气无力地向不远处指了一指。这是我们才发现旁边还有一个用沙包围起来的简易哨所。这片沙洲上除了他没有第二个生灵。他的意思显然是不想离开他的岗位。我们只好给他留下一些食品和饮水,然后飞回司令部,向伊拉克军方的联络官通报了这一情况。后来我们得知,这个沙洲由于被海水隔绝,哨兵的补给是靠小船来运输的。不久前离任的伊军补给官在交接时把这个哨所给漏掉了。接任的补给官连续30多天没有给他送去补给。哨位上的通讯工具偏偏又出了故障,他呼天不应,叫地不灵,最后只好过起了鲁宾逊式的生活,天天摸鱼捉蟹,生吞活剥的吃下去,这名忠于职守的伊拉克士兵在几乎是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坚守岗位,着实令人感动。


                          视武器为第二生命。
    很多人说伊拉克军队在阿拉伯国家军队中是最善于维护保养装备的。这话的确不假,不过伊军并不是历来如此。海湾战争前,伊拉克和大多数阿拉伯产油国一样,可以通过石油换取大量的外国先进武器。因此,伊军的武器供应源源不断,武器坏了、旧了往往一扔之之,转手再买新的。海湾战争后,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伊拉克军队被各种制裁整得苦不堪言,武器装备长期得不到补充和更新。萨达姆下令要充分利用现有装备,谁要是丢弃或损坏装备,将受到军法惩处,严重的可能被枪毙。于是武器装备无形中成了伊军士兵的“第二生命”。
    伊拉克人在阿拉伯人当中是属于比较勤勉和心灵手巧的,这和他们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有关。在伊拉克士兵和装备技术人员的维修和保养下,伊军的大部分装备都能够超期服役。我每次来到伊军的哨所都发现,虽然士兵们被风沙折腾得蓬头垢面,但他们的武器总是擦得一尘不染。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军队在伊科边境地区损失了大量的重型装备。战后边界一线地区到处可以看到被多国部队击毁的伊军坦克、大炮和各种车辆。后来,联合国允许伊拉克将它们运回本国。我们军事观察员的任务之一就是监督这些损毁装备的交接。在一次边境口岸的交接过程中,我认识了一位名叫卡扎里的伊拉克军械官。那是交接的是20多辆被击毁的T-72和“酋长”坦克。在一般国家军队的眼里,这些破铜烂铁只能回炉。而在伊拉克军队的眼里,它们是宝贝疙瘩。卡扎里悄悄告诉我,伊拉克的军械人员正在“等米下锅”。由于联合国的制裁,伊军武器的零配件奇缺,许多装备因为没有零件替换而无法使用。这些破坦克可以说是“雪中送炭”,虽然其中的精密设备大都已经损坏,但是不少机械部件仍然可用,而坦克磨损最多的往往是机械部件。把这些机械零件拆下来使用,可以使不少伊军坦克“起死回生”。
    伊拉克空军和防空军的情况也不逊色。我们从科威特前往巴格达时,都是乘坐联合国的飞机降落在巴格达以西100多公里的哈巴尼亚军用机场,然后再乘车前往巴格达。这使我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伊拉克空军的情况。机场里的设施年久失修,肮脏不堪,和一个乡村小火车站差不多。但是伊拉克军队的武器保养状况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次经过哈巴尼亚军用机场时,都可以看到机场附近的伊拉克防空部队士兵擦拭高炮,每门高射炮都擦得乌黑发亮。机窝里隐藏着一架架涂了迷彩色的米格战斗机。一些伊拉克空军地勤人员在进行维修作业。其中一名技师告诉我,由于缺少飞机零件,他们往往靠拆东墙补西墙来维修飞机。有些型号的飞机已经远远超过了使用年限,由于保养得好,仍在继续服役。一些先进的战斗机更是重点保护对象。好像是为了证实这位技师的话,就在我们交谈的过程中,两架米格-29战斗机呼啸着起飞,以近乎直角的角度直插蓝天,不一会儿就消失在云端。飞机突破音障进行超音速飞行时所产生的激波声,就像炸雷一样滚过大地,震耳欲聋,显示出飞机良好的战斗状况。我原以为海湾战争后,伊拉克的空军早已是折了翅膀的老鹰,再也不能飞起来了。眼前的这一幕,如果不是亲眼看见,我很难把它与伊拉克军队联系起来。
  
                              将熊熊一窝
    的确,我看到的伊拉克军同它在战争中不堪一击的表现,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作为军人,我感到不能把战败归咎于伊拉克士兵。实际上,在阿拉伯国家中,伊拉克军队的战斗力是比较强的,尤其是伊拉克基层官兵的战斗力颇高,问题主要出在伊军指挥官身上。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伊军的高级军官大多数是萨达姆任人唯亲提拔起来的,他们作战思想落后,指挥无能。伊军在很大程度上是被他们断送的。
     我有一次开车从边境地区前往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出了边境的非军事区以后,就看到一支一线部队在进行防御作战演习。从他们的演习企图来看,大概是想控制这条通往巴士拉的道路。一群军官在那里指手画脚,十多辆坦克错落地埋伏在道路两侧的掩体里,只露出炮塔和炮口。更多的伊军士兵在远处构筑了多层次的堑壕、掩体和地堡,协助坦克分队进行防御。这种排兵布阵的方法,与我在海湾战争旧战场上看到的几乎没有什么两样。时至今日,当年萨达姆防线上的伊军坦克残骸还比比皆是。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在掩体里就被美军的直升机击毁,有不少坦克炮塔被掀到了十几米以外。伊拉克军队本来应该记取这一教训。但是,海湾战争以来,伊拉克军队多次与美军过招,伊军指挥官却仍旧一直沿用两伊战争的陈旧作战模式对付美军。加上不少伊军士兵不愿为萨达姆卖命,作战中无心恋战,伊军除了迅速落败,还能有什么其他结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