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水准科普:闪电之怒——扒一扒F35"联合攻击战斗机"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4:19:07
混TY也有段日子了,但凡涉及F35的话题,都能引来口水,关于F35的消息,也大多是诸如价格坑爹,进度坑爹,性能坑爹等等各种坑爹各种悲催各种XXOO之类,回复也千篇一律,骗钱坑爹有木有?诸如此类

  但是细看,TYer们对F35缺乏最起码的认识,连F35是个什么用来干什么,亮点是什么,缺点又是什么,这些统统不知道,只是为骂而骂,这种情况让本小白下定决心给诸位科普一下F35

  所谓科普,就是用尽可能简单的语言讲明白大概道理,具体数据和准确性神马的就不要挑剔本小白了,我只管讲清楚F35是个什么东西,是怎么一回事,有什么好处有什么毛病。

  F35的发展史其实相当复杂,各个方面关系之错综复杂堪比最牛掰的后宫穿越剧。。。在F35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和盟国之间,国会与国防部之间,国防部和军种之间,军种和军种之间明争暗斗、基情四射,堪称绝妙,也造就了F35这个绯闻女王。要把它讲明白,实在不太容易。。

  临时起意扒F35,就有一段是一段吧,各位先别着急开骂,等我把东西写完了,您老再有的放矢

  一,先看看F35这孩子,是怎么出世的,这一点很重要,理解了F35的来历,才能对现在的问题有清晰的理解,否则照着就是开一顿地图炮,连最起码人家F35是拿来干什么的都不知道,这炮放的就太木有水准了

  要扒F35,我们要从F117说起,那是快40年前。。。

  F117大家都知道,第一款实用化的隐身战机,事实上F117是个木有任何空战能力的攻击机。无论多少人拿南联盟被击落和已经退役来说事,但事实无法改变,就是F117的最基本思路:隐身化,被证明是正确的,也成为了战机发展的风向标,新一代战机,如果没有隐身性能,都不好意思出门给人打招呼,甚至连F15这种老爹辈的三代机,也要换个马甲做做拉皮拿隐身性能来骗钱。F117本身并不完美,作为先驱者毛病一大堆,但丝毫不妨碍它成为战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之一。

  F117,史上第一款实用化的隐身战机,一个里程碑
  

  (PS:关于为什么隐身如此重要,在这帖子里就不细说了,以后有机会再开个帖子细说)

  F117的巨大成功,让美国空军(F117是空军的项目)认识到了隐身的巨大价值,作为70年代服役的F15三代机的后续机型,美国空军开始研制下一代主力制空战机,项目1982年上马,被称为ATF(advanced tactical fighter)先进战术战斗机;这个项目后来顺风顺水,1990年首飞,也熬过了冷战结束后的军备冰河期,最终在2005年修正正果装备美国空军,不用说你也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一代神机F22。。。

  做为美国空军的最大敌人——苏联空军,咳咳。。。不好意思,是美国海军,看到空军在一边埋头吃肉,自己只能抱着F14大雄猫啃骨头,自然不甘心。于是海军在炒作一顿苏联威胁论之后,也提出了自己的新机计划, 在1985和1986年先后提出了ATA(先进战术战机)和NATF(海军先进战术战斗机)计划,ATA就是后来的A12”复仇者“隐身攻击机,而NATF则是一款可变后掠翼的重型隐身战斗机。其实你可以把ATA和NATF计划看做当时海军A6攻击机+F14大雄猫战斗机组合的隐身版本,NATF就是F14大雄猫的四代隐身版,或者F22的可变后掠翼版。

  NATF——隐身版大雄猫,海军的最爱,无奈被砍
  

  ATA项目——A12复仇者隐身攻击机,神机一个,也被砍了
  

  F14大雄猫,才永远是美国海军的最爱!

  但是,No money no honey,美国海军的两大换代项目都没有能够走下去,我们稍后再扒,先看看第三个军种——海军陆战队

  陆战队在美军体制中是一朵奇葩,总共不到20万人的编制,却有自己的两栖攻击舰,航空队和陆战队。这支比美国国家历史还长的军队,是美国总统的”私人武装“,可以不经国会授权就能使用。一向被看做总统的御林军,和其他三个军种关系一向龌龊不断,除了跟海军业务往来较多关系还算可以,跟陆军一直互相瞧不顺眼,陆军一直对陆战队这个”第二陆军“心有芥蒂,想吞并了事;而空军更是把陆战队航空队看做眼中刺,因为空军把陆军的固定翼飞机全部抢走,抢海军飞机未遂,对陆战队航空兵,自然看不顺眼。但仗着自己根红苗正、战功彪炳,陆战队一向我行我素。

  其实陆战队对飞机要求的性能很简单,不需要什么隐身性能,陆战队航空队的任务主要是对地近距支援,兼做争夺低强度战场制空权,真要打大规模战争,自然有海军舰载机帮忙。所以陆战队的固定翼航空队由两部分,一是垂直起降的鹞式战机,平时放在陆战队的两栖登陆舰上,用于对地支援,陆战队登陆之后,再在陆上建立简易机场,跟进地面部队推进,鹞式的短距起飞和垂直降落能力,很符合陆战队需要;而另一部分,则是F18C/D型战斗机,用做低强度的制空权争夺,兼做对地支援,这部分F18C/D放在海军的航母上,和海军自己的舰载机混编,海军一直对这种做法非常反感,但也无可奈何,要和谐,要顾大局啊~~~~

  陆战队在80年开始,研究AV-8B鹞式的后续机型,陆战队对鹞式的作战效能和垂直起降能力灰常满意,但对鹞式的短腿和不能超音速的毛病非常吐槽。希望能够加以改进,于是陆战队先找到了鹞式的东家英国,和英国佬一起搞先进鹞式,也就是ASTOVL(先进短距起飞-垂直降落技术),但是英国人不厚道(当然美国人也不是省油的灯),两边合作起来都不愿拿出干活,反而挖空心思套人家的技术,结果ASTOVL折腾了4年多,在1987年完蛋了事。美国人甩开英国人之后开始单干,陆战队找到大名鼎鼎的”洛马臭鼬工厂“,继续折腾ASTOVL,结果基本顺利。顺便,臭鼬工厂还搞定了陆战队的SSF(STOVL Strike Fighter)短距垂直起飞/垂直降落攻击战斗机。臭鼬工厂果然名不虚传,陆战队对此灰常满意,票子大大的。。。此外,臭鼬工厂还告诉陆战队一个好消息,就是SSF和CTOL常规起降型战机可以共用一个平台,SSF拆掉升力风扇后就是CTOL了,也就是说,陆战队可以用SSF做垂直起降,用CTOL做常规起降,这样,陆战队的两种战机就可以统一成一个平台,这样能够大大简化后勤,降低成本,但是一个问题是,SSF只能用单发,因为双发的推力不平衡会让飞机在垂直降落过程中姿态失控,由于是单发,所以这种战机只能是轻型。但总体而言,面对这种结果,陆战队非常开心,在1992年,SSF和ASTOVL两个项目合并,推出了CALF——通用低成本轻型战斗机。

  美国人和英国人搭伙搞出来的ASTOVL方案之一
  

  陆战队很开心,海军就惨了,1991年,北极熊轰然倒地,冷战结束,国会老爷们终于不用再为苏联人的威胁掏空自己口袋的最后一个钢镚,发展经济成为时代的主题,于是国会举起了屠刀。。。顿时三军一片哀嚎,最惨的是海军,因为海军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势最为明显。既然没有人可以威胁美利坚的强大舰队,那还有什么理由继续掏银子给海军买新玩具呢?于是。。。ATA项目——A12复仇者隐身攻击机和NATF隐身大雄猫相继被砍,造舰计划也被削减。

  海军向国会发起了反击,提出了A-X计划(先进攻击机),要求隐身,双座,大航程,用来替换A6攻击机,理由很简单,海军舰载机落后了!要换!不然信不信我们的11艘航母集体趴窝?!国会没办法,为了安抚海军受伤的心灵,只能批准A-X计划,作为砍掉ATA和NATF的补偿,海军这下才算是满意。

  哪知摁了葫芦起了瓢,海军和陆战队都有了自己的项目,空军又不淡定了,尤其是那帮乡巴佬陆军居然也学样搞隐身直升机(就是著名的科曼奇)!真是叔可忍,婶婶不可忍!自打ATF项目进展顺利之后,空军还想要一款新的隐身机,ATF玩腻了,人家要新玩具嘛~~于是空军跑来和海军搭伙,A-X变成了A/F-X计划(先进攻击/战斗机),兼顾海空军需求,用来替换海军的A6和空军的F111。海军对空军这种第三者插足的行为很不爽,但也无可奈何。。。

  好吧,到这里是不是已经很乱了?其实还没完,空军和海军搭伙后,居然又提出了MRF(多用途战斗机),要求单发单座,小巧便宜,用来替换F16,目的是和在研的替代F15的ATF计划形成高低搭配,重现F15和F16的黄金搭档。海军一看空军搞MRF,顿时来了精神,报复的机会来了,于是海军也跑来横插一脚,来,我们一起搞MRF,要便宜是吧?那两家一起买,保管便宜,反正我也要拿来替换F18A/C/D大黄蜂这个小东西。

  好,到现在为止,空,海,陆战队三家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小玩具,大家一片祥和,当然,是暂时的。

  随后,克林顿同志上台,进行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首先要砍的,就是那群老丘八们的项目,这些项目在克林顿看来纯属浪费资源。

  于是,克林顿同志快刀斩乱麻,ATA是吧?NATF是吧?A-X是吧?A/F-X是吧?MRF是吧?都特么去死吧!于是,空军海军全部傻眼了。。。在研项目除了ATF居然一个没剩,砍了个精光,这日子没法过了。没办法,国防部出面和稀泥,提出JSSA(联合隐身攻击机)、JAF(联合攻击战斗机)两个项目,一个攻击机一个战斗机,两个项目海空军通用,都别闹了,凑合着过吧。。。谁知事还没完,到后来连JSSA和JAF也没了,两个项目合并成JAST(联合先进攻击技术),攻击机和战斗机再次合并,一款机型多用途,同时满足海空军需求,TNND,让你们要玩具!玩死你们!!

  JAST作为一款常规起降的战机,具有隐身、高机动性和低成本,是冷战结束后军备发展放缓后,美国军队被迫选择的道路。没钱,啥都别说了。。。

  说到这里,我们又忘记了一个朋友,陆战队的CALF,这个常规起降和短距起飞-垂直起降相结合的项目,进展一直算顺利,因为它小众,陆战队规模很小,就算加上英国军队需求量也很小,树大才招风,尽管海空军和国会在一边斗得热闹,陆战队的CALF一直没受影响。但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在1994年,JAST计划正式开始,成立专项办公室,首任负责人是乔治·缪尔纳少将,这位少将绝对是个人才。当他听说臭鼬工厂有一个CALF项目之后,马上来了精神,研究一顿之后,他灵光一闪——为什么不干脆吧CALF和JAST合并?!三军统一!兼顾陆战队的垂直起降,海军的舰载和空军的多用途!三军统一的梦幻机型,难以想象的巨大采购量,和由此被压缩到极限的低成本。哇塞~!完美了!

  这个方案报上去之后,国防部和国会灰常满意,很简单,这个计划省钱,三个军种统一研制装备一种机型,一个机型能够满足所有需求,谁能不心动?大大的好!

  于是在1996年3月,JSF——Joint Strike Fighter——联合攻击战斗机计划正式被批准,F35终于变成了一个受精卵。。。

  JSF/F35的诞生过程,其实就是国会、国防部、军队和各军种之间不断合作、妥协、争夺利益的过程,冷战结束后,僧多粥少,有限的国防经费无法再支持当年那样的军备发展。各方不断讨价还价,最终立足点,就是低成本。在技术要求不低的情况下,依靠通用化,极大的增加采购数量,由此形成规模效应,降低采购和使用成本,简化后勤。这是JSF/F35项目的立足点。不理解这一点,是不可能真正理解F35的。

  未完待续
  。
  。
  。
混TY也有段日子了,但凡涉及F35的话题,都能引来口水,关于F35的消息,也大多是诸如价格坑爹,进度坑爹,性能坑爹等等各种坑爹各种悲催各种XXOO之类,回复也千篇一律,骗钱坑爹有木有?诸如此类

  但是细看,TYer们对F35缺乏最起码的认识,连F35是个什么用来干什么,亮点是什么,缺点又是什么,这些统统不知道,只是为骂而骂,这种情况让本小白下定决心给诸位科普一下F35

  所谓科普,就是用尽可能简单的语言讲明白大概道理,具体数据和准确性神马的就不要挑剔本小白了,我只管讲清楚F35是个什么东西,是怎么一回事,有什么好处有什么毛病。

  F35的发展史其实相当复杂,各个方面关系之错综复杂堪比最牛掰的后宫穿越剧。。。在F35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和盟国之间,国会与国防部之间,国防部和军种之间,军种和军种之间明争暗斗、基情四射,堪称绝妙,也造就了F35这个绯闻女王。要把它讲明白,实在不太容易。。

  临时起意扒F35,就有一段是一段吧,各位先别着急开骂,等我把东西写完了,您老再有的放矢

  一,先看看F35这孩子,是怎么出世的,这一点很重要,理解了F35的来历,才能对现在的问题有清晰的理解,否则照着就是开一顿地图炮,连最起码人家F35是拿来干什么的都不知道,这炮放的就太木有水准了

  要扒F35,我们要从F117说起,那是快40年前。。。

  F117大家都知道,第一款实用化的隐身战机,事实上F117是个木有任何空战能力的攻击机。无论多少人拿南联盟被击落和已经退役来说事,但事实无法改变,就是F117的最基本思路:隐身化,被证明是正确的,也成为了战机发展的风向标,新一代战机,如果没有隐身性能,都不好意思出门给人打招呼,甚至连F15这种老爹辈的三代机,也要换个马甲做做拉皮拿隐身性能来骗钱。F117本身并不完美,作为先驱者毛病一大堆,但丝毫不妨碍它成为战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之一。

  F117,史上第一款实用化的隐身战机,一个里程碑
  

  (PS:关于为什么隐身如此重要,在这帖子里就不细说了,以后有机会再开个帖子细说)

  F117的巨大成功,让美国空军(F117是空军的项目)认识到了隐身的巨大价值,作为70年代服役的F15三代机的后续机型,美国空军开始研制下一代主力制空战机,项目1982年上马,被称为ATF(advanced tactical fighter)先进战术战斗机;这个项目后来顺风顺水,1990年首飞,也熬过了冷战结束后的军备冰河期,最终在2005年修正正果装备美国空军,不用说你也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一代神机F22。。。

  做为美国空军的最大敌人——苏联空军,咳咳。。。不好意思,是美国海军,看到空军在一边埋头吃肉,自己只能抱着F14大雄猫啃骨头,自然不甘心。于是海军在炒作一顿苏联威胁论之后,也提出了自己的新机计划, 在1985和1986年先后提出了ATA(先进战术战机)和NATF(海军先进战术战斗机)计划,ATA就是后来的A12”复仇者“隐身攻击机,而NATF则是一款可变后掠翼的重型隐身战斗机。其实你可以把ATA和NATF计划看做当时海军A6攻击机+F14大雄猫战斗机组合的隐身版本,NATF就是F14大雄猫的四代隐身版,或者F22的可变后掠翼版。

  NATF——隐身版大雄猫,海军的最爱,无奈被砍
  

  ATA项目——A12复仇者隐身攻击机,神机一个,也被砍了
  

  F14大雄猫,才永远是美国海军的最爱!

  但是,No money no honey,美国海军的两大换代项目都没有能够走下去,我们稍后再扒,先看看第三个军种——海军陆战队

  陆战队在美军体制中是一朵奇葩,总共不到20万人的编制,却有自己的两栖攻击舰,航空队和陆战队。这支比美国国家历史还长的军队,是美国总统的”私人武装“,可以不经国会授权就能使用。一向被看做总统的御林军,和其他三个军种关系一向龌龊不断,除了跟海军业务往来较多关系还算可以,跟陆军一直互相瞧不顺眼,陆军一直对陆战队这个”第二陆军“心有芥蒂,想吞并了事;而空军更是把陆战队航空队看做眼中刺,因为空军把陆军的固定翼飞机全部抢走,抢海军飞机未遂,对陆战队航空兵,自然看不顺眼。但仗着自己根红苗正、战功彪炳,陆战队一向我行我素。

  其实陆战队对飞机要求的性能很简单,不需要什么隐身性能,陆战队航空队的任务主要是对地近距支援,兼做争夺低强度战场制空权,真要打大规模战争,自然有海军舰载机帮忙。所以陆战队的固定翼航空队由两部分,一是垂直起降的鹞式战机,平时放在陆战队的两栖登陆舰上,用于对地支援,陆战队登陆之后,再在陆上建立简易机场,跟进地面部队推进,鹞式的短距起飞和垂直降落能力,很符合陆战队需要;而另一部分,则是F18C/D型战斗机,用做低强度的制空权争夺,兼做对地支援,这部分F18C/D放在海军的航母上,和海军自己的舰载机混编,海军一直对这种做法非常反感,但也无可奈何,要和谐,要顾大局啊~~~~

  陆战队在80年开始,研究AV-8B鹞式的后续机型,陆战队对鹞式的作战效能和垂直起降能力灰常满意,但对鹞式的短腿和不能超音速的毛病非常吐槽。希望能够加以改进,于是陆战队先找到了鹞式的东家英国,和英国佬一起搞先进鹞式,也就是ASTOVL(先进短距起飞-垂直降落技术),但是英国人不厚道(当然美国人也不是省油的灯),两边合作起来都不愿拿出干活,反而挖空心思套人家的技术,结果ASTOVL折腾了4年多,在1987年完蛋了事。美国人甩开英国人之后开始单干,陆战队找到大名鼎鼎的”洛马臭鼬工厂“,继续折腾ASTOVL,结果基本顺利。顺便,臭鼬工厂还搞定了陆战队的SSF(STOVL Strike Fighter)短距垂直起飞/垂直降落攻击战斗机。臭鼬工厂果然名不虚传,陆战队对此灰常满意,票子大大的。。。此外,臭鼬工厂还告诉陆战队一个好消息,就是SSF和CTOL常规起降型战机可以共用一个平台,SSF拆掉升力风扇后就是CTOL了,也就是说,陆战队可以用SSF做垂直起降,用CTOL做常规起降,这样,陆战队的两种战机就可以统一成一个平台,这样能够大大简化后勤,降低成本,但是一个问题是,SSF只能用单发,因为双发的推力不平衡会让飞机在垂直降落过程中姿态失控,由于是单发,所以这种战机只能是轻型。但总体而言,面对这种结果,陆战队非常开心,在1992年,SSF和ASTOVL两个项目合并,推出了CALF——通用低成本轻型战斗机。

  美国人和英国人搭伙搞出来的ASTOVL方案之一
  

  陆战队很开心,海军就惨了,1991年,北极熊轰然倒地,冷战结束,国会老爷们终于不用再为苏联人的威胁掏空自己口袋的最后一个钢镚,发展经济成为时代的主题,于是国会举起了屠刀。。。顿时三军一片哀嚎,最惨的是海军,因为海军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势最为明显。既然没有人可以威胁美利坚的强大舰队,那还有什么理由继续掏银子给海军买新玩具呢?于是。。。ATA项目——A12复仇者隐身攻击机和NATF隐身大雄猫相继被砍,造舰计划也被削减。

  海军向国会发起了反击,提出了A-X计划(先进攻击机),要求隐身,双座,大航程,用来替换A6攻击机,理由很简单,海军舰载机落后了!要换!不然信不信我们的11艘航母集体趴窝?!国会没办法,为了安抚海军受伤的心灵,只能批准A-X计划,作为砍掉ATA和NATF的补偿,海军这下才算是满意。

  哪知摁了葫芦起了瓢,海军和陆战队都有了自己的项目,空军又不淡定了,尤其是那帮乡巴佬陆军居然也学样搞隐身直升机(就是著名的科曼奇)!真是叔可忍,婶婶不可忍!自打ATF项目进展顺利之后,空军还想要一款新的隐身机,ATF玩腻了,人家要新玩具嘛~~于是空军跑来和海军搭伙,A-X变成了A/F-X计划(先进攻击/战斗机),兼顾海空军需求,用来替换海军的A6和空军的F111。海军对空军这种第三者插足的行为很不爽,但也无可奈何。。。

  好吧,到这里是不是已经很乱了?其实还没完,空军和海军搭伙后,居然又提出了MRF(多用途战斗机),要求单发单座,小巧便宜,用来替换F16,目的是和在研的替代F15的ATF计划形成高低搭配,重现F15和F16的黄金搭档。海军一看空军搞MRF,顿时来了精神,报复的机会来了,于是海军也跑来横插一脚,来,我们一起搞MRF,要便宜是吧?那两家一起买,保管便宜,反正我也要拿来替换F18A/C/D大黄蜂这个小东西。

  好,到现在为止,空,海,陆战队三家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小玩具,大家一片祥和,当然,是暂时的。

  随后,克林顿同志上台,进行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首先要砍的,就是那群老丘八们的项目,这些项目在克林顿看来纯属浪费资源。

  于是,克林顿同志快刀斩乱麻,ATA是吧?NATF是吧?A-X是吧?A/F-X是吧?MRF是吧?都特么去死吧!于是,空军海军全部傻眼了。。。在研项目除了ATF居然一个没剩,砍了个精光,这日子没法过了。没办法,国防部出面和稀泥,提出JSSA(联合隐身攻击机)、JAF(联合攻击战斗机)两个项目,一个攻击机一个战斗机,两个项目海空军通用,都别闹了,凑合着过吧。。。谁知事还没完,到后来连JSSA和JAF也没了,两个项目合并成JAST(联合先进攻击技术),攻击机和战斗机再次合并,一款机型多用途,同时满足海空军需求,TNND,让你们要玩具!玩死你们!!

  JAST作为一款常规起降的战机,具有隐身、高机动性和低成本,是冷战结束后军备发展放缓后,美国军队被迫选择的道路。没钱,啥都别说了。。。

  说到这里,我们又忘记了一个朋友,陆战队的CALF,这个常规起降和短距起飞-垂直起降相结合的项目,进展一直算顺利,因为它小众,陆战队规模很小,就算加上英国军队需求量也很小,树大才招风,尽管海空军和国会在一边斗得热闹,陆战队的CALF一直没受影响。但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在1994年,JAST计划正式开始,成立专项办公室,首任负责人是乔治·缪尔纳少将,这位少将绝对是个人才。当他听说臭鼬工厂有一个CALF项目之后,马上来了精神,研究一顿之后,他灵光一闪——为什么不干脆吧CALF和JAST合并?!三军统一!兼顾陆战队的垂直起降,海军的舰载和空军的多用途!三军统一的梦幻机型,难以想象的巨大采购量,和由此被压缩到极限的低成本。哇塞~!完美了!

  这个方案报上去之后,国防部和国会灰常满意,很简单,这个计划省钱,三个军种统一研制装备一种机型,一个机型能够满足所有需求,谁能不心动?大大的好!

  于是在1996年3月,JSF——Joint Strike Fighter——联合攻击战斗机计划正式被批准,F35终于变成了一个受精卵。。。

  JSF/F35的诞生过程,其实就是国会、国防部、军队和各军种之间不断合作、妥协、争夺利益的过程,冷战结束后,僧多粥少,有限的国防经费无法再支持当年那样的军备发展。各方不断讨价还价,最终立足点,就是低成本。在技术要求不低的情况下,依靠通用化,极大的增加采购数量,由此形成规模效应,降低采购和使用成本,简化后勤。这是JSF/F35项目的立足点。不理解这一点,是不可能真正理解F35的。

  未完待续
  。
  。
  。
[img=640,397]]
难不成你是春田?而且图挂了!
ty太乱太水了。
你知道是转的了
我有没说是我写的
靠,我发的标题太长了
超哥不让我过 啊
天涯里的,有兴趣的自己去搜,后面我不转了!!!
楼主,既然转的,附链接,木有链接小心挨刀
水平还可以的,
转完啊,有头没尾木有小jj
主要是技术够先进,对付第三世界国家足够了。
有了J20,F35也不算什么!
图挂了,同学
 简而言之,JSF诞生有三条线

  第一条线陆战队:陆战队和英国人合作搞超级鹞式,失败;之后自己继续超级鹞式的项目,并且研究了一个短距起飞-垂直降落和常规起降可以通用的SSF,于是SSF和之前的超级鹞式合并,变成了CALF——通用低成本轻型战斗机

  第二条线海军:海军的先进攻击机和战斗机计划全部被砍,被迫重开A-X计划,后来空军假如A-X计划,改成了A/F-X,目的是一款先进隐身攻击机,替代海军A6和空军F111

  第三条线空军:空军的ATF计划顺利发展成后来的F22,但空军依然入伙海军的A/F-X计划,同时启动MRF计划,目的是一款和F16定位相似的轻型低成本战机,搭配未来F22,这个MRF海军也有入伙

  之后,克林顿将上述所有项目,除了空军的ATF和陆战队CALF,全部砍掉,几近讨价还价,最终确认JAST计划,用来统一海空军战机,之后CALF再次并入JAST,联合战斗机加入了陆战队的需求,成为三军通用,这就是JSF
继续

  1996年,JSF项目正式被国会批准之后,国防部随后开始招标,当时有麦道,诺斯罗普-格鲁曼和洛马三家公司参加竞标,麦道方案首先被枪毙;随后诺斯罗普-格鲁曼中途退出。眼看只剩下洛马一家公司了,这是洛马的老冤家波音公司插手,提出了自己的方案。由此,国防部宣布洛马和波音公司进入第二轮竞标。国防部决定让竞标双方各制造2架原型机用于试飞评估,两家的原型机分别被授予X-32和X-35的发展编号,评估结束之后,再做出最终决定。

  在JSF的发展过程中,英国被盛情邀请加入项目,成为JSF项目的首个,也是最为顶级的合作伙伴,当时英国向JSF项目直接投资25亿美元,并承诺购买近150架JSF战机。

  到2001年,经过1年的试飞,国防部最终决定,洛克西德马丁公司的X35战机中标,成为了JSF项目的主承包商,波音再次败北。。。

  竞标双方X-32和X35验证机,X32极其个性的大蛤蟆造型,最终因为隐身性能不够和垂直起降性能不好而被淘汰,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初波音就是为了垂直起降,才把X32设计成这种怪异造型的

 JSF战机被证实赋予编号——F35

  作为美国三军通用的下一代战机,F35的采购量是空前的,在2001年,美国国防部曾乐观的表示,三军将总共采购3002架F35战斗机,其中空军将采购1763 架,海军将采购480架,而海军陆战队将采购609架,外加上海外盟国的采购数量,F35系列战机的总产量估计能够超过4000架,洛马自己甚至乐观地估计会有超过5000架。。。当时更乐观的,还有采购价格,那个如今已经沦为笑柄的2800万美元的神奇单价。。。

  然而,后来事实发展却告诉大家,美帝不是故意要忽悠大家的,而是他自己都被自己给忽悠了。。。

  具体F35走到了如今这份田地,我们留在后面详细说,我们先来说说F35这个东西,是拿来干什么用的。

  好了,我们知道,JSF项目实际上是万恶的国会地主们欺负三军老实佃农的真实版悲催故事,本来三军都有自己的换代项目,结果在国防项目调整,控制研发采购成本的大旗下,各军种的项目被看得七零八落,最后只能抱团取暖——三家惨到凑合用一种飞机的地步,国会总不会好意思再砍了吧?

  大家都知道F35分了三个子型号,A/B/C

 A型:CTOL(常规起降)型,空军装备,是装备量最大的子型号,用来替代A10和F16机群,配合F22作战。A型于2006年12首飞(比原计划晚了一年),已经于2011年8月结束研发,首批6架批产机进入空军埃格林基地服役,开始军队试飞。这一个子型号是问题最少,研发最顺利的,也是出口数量最多的。

  B型:STOVL型,海军陆战队装备,具备了短距起飞/垂直降落功能,用来替换AV-8B和F/A-18C/D,于2008年6月首飞。曾经问题最多的子型号,一度被盖茨处以留党察看处分,后来发愤图强(洛马个贱骨头),目前已经解决大部分问题,首架批产型号的F35B已经于2012年1月11日进入埃格林空军基地,和先前到达的几架A型一起,开始服役。

  C型:CV型,航母弹射起降,海军装备,用来替换老旧的F/A-18C/D大黄蜂战斗机,和F/A18-E/F并肩作战,执行制空和对地对海攻击双重任务,将来,还会有X47B无人攻击机加入,2P变3P,海军无比幸福啊。。。C型于2010年6月首飞。目前唯一还没有进入军队服役的就是C型,C型在上舰测试中居然连续8次挂缆索不成功,发现是拦索钩设计存在问题,目前正在返工,未来如何,不得而知。

  行了,三个子型号介绍完毕,让我们看看,这三个子型号将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先看F35A,在空军中,F35A是个打下手的角色,原因很简单,因为空军已经有了一代神机F22。

  在空军眼里,F35A的任务将有三个:

  1,在高强度作战中,配合F22争夺战场制空权;F22是一代神机,能够把F16达到100:0的交换比,有此神器在手,空军自然不指望F35A这个小胖子上阵空战。F35的任务,将是利用隐身性能突防,攻击敌指挥和控制中心,配合F22争夺制空权。说白了,F35就是踹门用的,有人说F22是用来踹门的,也没错。但在设计之初,F22依然是纯空战,踹门这种脏活,主要交给F35。但由于F22数量被大大削减,争夺制空多少有点不够用,所以现在的F35,也要开始配合F22玩空战了。总之,F35A在争夺制空权的战斗中,是个配角,给F22打下手。

  2,在中等强度作战中,独立承担制空和攻击双重任务;F35A空战能力弱只是相对F22来说的,并不意味着这家伙不能用来空战。在面对诸如叙利亚、北棒这种有点空军但又基本无甚威胁的国家;或者对手防空力量已经被重创时,就不必要劳F22大驾了。F35A自己搞定就行了,挂空空导弹制空,挂炸弹对地,堪称牛劳模~~!

  3,在低强度作战中,比如阿富汗这种根本没有空军概念的国家,或者对手防空体系已经被基本瘫痪时,F35A将舍弃隐身性能,使用翼下挂点,变成载弹量超过6吨的炸弹卡车,用于轮班战区巡航,依托战术网络,随时为友军提供对地火力支援。此时,F35A将承担起目前A10承担的任务。当然,这样显然比A10费钱,但考虑到A10在2025年之后将全部退役,所以这方面任务,必然由F35A承担,不然要么用F22,要么用机龄近50年的A10,自己选吧。

  所以,在空军中,F35A的定位就是:配合F22承担有限的空战任务,主要执行对地对海攻击任务,在必要时(或对方威胁不大时),也可以作为主力来争夺制空。

  对空军而言,F35A虽然不如F22那样集千万宠爱于一身,但也是不可或缺的,目前美国空军总共拥有480架F15和1200多架F16战斗机,之前本打算用F22一比一替换F15,造就一支梦幻机队,但无奈国会大爷们再次举起屠刀,把480架拦腰砍成了183架(一说187架),,,一比一替换变成了一比三,质量不能完全代替数量的存在,无奈空军只能用F35A来填补隐身机队的空白,空军将采购超过1000架F35A,用来替代F16和A10机群,执行对地攻击和协助制空的任务。

  到2025年,美国空军将基本淘汰现有三代机,全面换装由F22+F35组成的四代隐身机群,美国空军届时依然拥有超群的实力。
 再看陆战队:

  F35B对陆战队来说,那就是命根子。。。原计划陆战队采购420架F35B用来替换全部12个中队260架F/A-18A/C/D大黄蜂战斗机和7个中队145架AV-8B鹞式攻击机,其中340架B型上陆战队自己的小平顶,剩下80架寄存在海军的航母上。。。这样就完美了,F35B同时拥有强大的对地支援能力和有限的制空能力,能够伴随陆战队打遍天下。但是,海军不干了,以前大家都用大黄蜂还好说,你的飞机上舰也就上舰了,好歹都是一款机型,可现在我要用C型,你又跟我整个B型,虽说都是F35家族,但尼玛后勤维护,起降操作都不一样,你妹的!劳资不干!!双方打了几年嘴仗,最终陆战队服软,把上航母的80架B型换成了C型,和海军保持一致,这样B型的数量就下降到了340架,同时C型的生产数量也上去了,单价也降下来了,海军得意的笑啊~~~不过呢,陆战队装备了C型,制空能力也有所增强,也算是个好消息。

  陆战队的AV-8B已经到了退役的极限,再不换装就要进飞机坟场了,老式大黄蜂战斗机也垂垂老矣,陆战队对F35B那叫一个望眼欲穿。和空军海军不同,没有F35,他们俩日子照过,陆战队没有F35B,那日子就真的过不下去了。但是F35B自打开始研制就一直问题不断,预计2011年形成战斗力的B型一直到今年才刚刚装备部队,批量服役形成战斗力还要个几年,而C型到现在还没有定型,陆战队顿时无比纠结,无奈之下,只能屈尊跑去找英国人买退役的鹞式,说是拆了做备件。。。不论是真是假,堂堂帝国陆战队混到这份田地,真是恨不得把洛马的工程师拉出来排排站集体枪毙~~~不过F35军方项目办公室首任负责人就是陆战队的人,要怪也得怪自己项目管理水平差。

  总之,F35B对于陆战队而言,就是未来的一切希望。F35B和F35C将一起承担未来低烈度战争中争夺制空和对地支援的任务,使陆战队依然拥有独立打赢一场低烈度局部战争的能力。反过来,假如没有F35B,那么陆战队航空队将无奈全部使用F35C,上海军的航母,和海军航空兵混编。那么。。。陆战队航空队的存在,都会变成一个疑问,所以,为了自己的生存,F35B是绝对不能够失败的!
 最后再看海军:

  其实对F35,最不上心的就是海军,自打A12复仇者和隐身大雄猫被国会绝情地砍掉之后,海军已经伤透了心,他发誓尼玛再也不相信神马爱情了。。。手里捧着刚被枪毙的心爱飞机的尸体,转身看看手底下那一票过时的F/A-18大黄蜂和A6攻击机,以及老娘徐娘即将离他而去的F14大雄猫,海军欲哭无泪,只能从垃圾堆里捞出那个“大黄蜂2000”计划,让麦道把F18大黄蜂做做拉皮变成F/A-18E/F“超级大黄蜂”,用来全面替代大黄蜂,A6和F14,海军对F18系列本身并不算特别满意,但没办法,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能凑合就凑合吧。。。其实,“超级大黄蜂”本身并不姿色过人,和F14相比简直就是天泥之别,但没办法,赶上好时候了。。。

  同时,海军搭伙JSF计划,有了自己的C型,在未来,C型将全面替换现有的F/A-18C/D型大黄蜂战斗机,但不会取代F/A-18E/F/G超级大黄蜂和咆哮者电战机,两者是配合作战。

  海军对F35C的空战能力心里有底,本来就没指望用它来扛大梁,C型将和超黄蜂配合,共同争夺战区制空权,以及对地对海攻击。肥电和超黄蜂,两者并不是正房二房间的竞争关系,而是一对相亲相爱的好基友。

  在未来,X47B无人攻击机将加入航母机队,一对好基友将变成三个好基友。。。再未来,远景2030年左右,海军将用新一代6代战机,替换超级大黄蜂,届时,美国海军航空兵将是F35C+六代机+X47B的组合。

  海军看中F35C的,并不是它本身的空战能力,而是F35空前强大的数据融合能力,也就是信息化作战能力。海军作战部曾这样评价F35C:“F-35打击战斗机将使传感器和数据融合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我们正在努力,推动数据流动和融合,使座舱内的飞行员可以与地面上的人们,甚至远在他处的决策者进行构联。F-35C战斗机实际上是一个更强大的作战节点,作为第5代打击战斗机的F-35C,能够与更广阔的网络实施互联”。可以看出,海军更多的将F35C看做一个信息化作战的重要节点,而不是单纯的作战平台。

  而空前强大的战场感知能力、数据融合能力和信息化作战能力,则是F35的最大亮点,这一点后面再详细说。。。

  事实上,F35C+超黄蜂的组合,对地对海攻击能力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但制空能力,大家都能看出略有不足。虽然在预警机的配合下,超黄蜂+F35C的组合在舰队防空方面不会有问题,但是假如要主动出击,撕开对手的防空网,还是有点困难的。尤其面对中俄这种拥有强大空军和完善防空网的大国,对抗有完备体系支持的诸如苏35,歼10B这一票三代半战机,超黄蜂只能说势均力敌,而F35C虽然有优势,但也没有太大的把握。而随着歼20,T50这样的正牌四代机服役,这种组合基本就是杯具。所以未来面对这种强劲对手,海军独立争夺制空权已经是力不从心了,还得依靠空军配合,强大的帝国海军,已经没有当年的霸气了。

  但是,海军对此依然不是很上心,霸气没了就没了吧,F35C空战能力不强也凑合,超黄蜂是三代半和空军的F22有代差也凑合吧,因为比起这事,海军还有更烦心的事情,那就是没钱造新船。。。自打冷战结束削减海军经费,海军已经很久没有新船入役了,目前主力舰船都是里根时代建造的,过不了多长时间就要机体趴窝,没有飞机的海军依然是海军,可没有军舰的海军,那是个什么东西?相比F35C+超黄蜂的所谓不给力,海军还是更关注新舰计划。海军不想买那么多贵的要死的F35C全面替换大黄蜂和超级大黄蜂机群,一统甲板,而只是用来替代老掉牙的黄蜂,超级大黄蜂继续生产装备,凑合用到2030年,省下几个钱去造军舰,这才是海军真正急迫要解决的问题。

  甚至F35C被枪毙了,海军也无所谓,那正好,不用买F35C了,转身去买F35B,或者干脆全部换成更便宜的超级大黄蜂,又能省下钱去造军舰了,求之不得。什么?超级大黄蜂不给力?劳资连军舰都要没了,还管什么飞机给不给力?!况且,劳资就是全用F4鬼怪,也没谁能动我美国海军一根汗毛!(土鳖海军捧着瓦良格,,含泪发来贺电,差距太大了。。。)

  这就是F35三个字型号在美军体系中的定位,各个军种情况各不相同,但有共性:

  就是F35并不作为制空主力存在,即使在陆战队中,F35也仅仅担负低烈度战役时的主力制空任务,在空军,制空主力是神机F22,在海军中,F35C将和超黄蜂配合作战。F35的强项,是对地对海攻击。

  事实上,在美军体系中,F35就是一架具备一定空战能力的战斗轰炸机,用美国人自己的话说,就是三分空战,七分对地,这个论述还是很靠谱的。

  但是,能把F35当成战轰使唤,是因为美国有F22和超黄蜂,人家有这个资本,而对于美国的一票盟友而言,F35就是他们的一切。。。
今天继续~~

  前面说到过了,F35在美军体系中的定位,只是一架战斗轰炸机,类似于空军中F16C/D的定位:一款以对地攻击为主,对空空战为辅的战斗轰炸机。

  但在盟国体系中,这一条就不再适用了,盟国没有F22这样的神机,也没有美帝那样强大的航母舰队,他们必须依靠F35包打天下,尤其是用来制空,而这就给F35带来了困扰,丫的劳资本来就不是一款制空战机,凭什么?

  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就来看看,F35肥电究竟有多少真功夫,可以独自撑起美帝盟国的一片天。

  F35号称四代机,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四代机的4S标准,F35完成的如何:

  首先我要声明,本人对所谓标准不太感冒,每个机型都有其实际情况,死套标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谓4S还是3S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实际达到的效果,和它能够很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先看第一个S,隐身性Stealth:

  先借用美国国防部对手头几款隐身机的隐身性能的评价,这个评价是上报国会的

  B2 全向极低可探测性
  F22 全向极低可探测性
  F35 正面极低可探测性 侧面低可探测性 背面低可探测性
  F117 全向低可探测性

  美军并没有使用具体的数据(说了国会的那帮会计也听不懂),而只使用诸如“极低”,“低”之类的词语来说明大致问题,我不知道具体数据,我也不会瞎编,所以我也只能说明大致问题。

  真正把隐身性能做到极致的,是B2和F22,作为冷战时期重金打造的利器,B2和F22的全向隐身性能非常优秀,所以得到了最高评价:全向/极低。当然,军队没告诉国会,B2的隐身级别其实比F22更高

  而F117,作为第一代隐身机,在当年而言无异于是神器,但实际情况是,它仅仅具备全向/低可探测性,相比B2之类的神器,是要落后一代的,面对现在越来越先进的反隐身手段,F117已经不会再像当年那么潇洒了,不过好歹功成身退,留的一世英名在,值了!

  最复杂的则是F35,为了说明F35的隐身性能,军队浪费了最多的墨水,正面/极低,侧面背面则是低,原因很简单,F35的隐身性能无法和F22相比,但为了给国会大爷们交差,只好具体再说明一下:最重要的正面,还是能够达到F22的水准滴~~~所以我们没有浪费纳税人的每一个钢镚。

  当然,各位信不信那是另外一回事,假如你认为这就是谎话,是美帝国主义的无耻阴谋我也没办法。。。

  总体而言,F35的隐身性能不如F22,更不如B2,但会优于第一代的F117无疑。总体而言,这样的隐身性能依然能够在战场上带来巨大的战术优势,当然面对日益发展的雷达网,F35肯定做不到B2和F22那样的来去自如。

  PS:就一低端战轰,能凑合就凑合吧。。。

  再看超机动性:Super Maneuverability

  由于F35的试飞还没有完全结束,也没有参加过相关演习对抗,所以也没人能说个准数。但从最初的设计要求来看,F35的机动性要求不低于F16和F18,美国人本来就没指望用F35来空战,名字就是JSF,联合攻击战斗机,三分空战,七分对地啊,亲们~~~当然这个“不低于”也是有说头的,F22也可以说是“不低于”,但作为商人,洛马肯定不会为标书上没有提到的要求多花上一分钱,所以,普遍认为F35的综合机动性,和F16,F18之类的三代机差不多,是不是认为很坑爹?再次PS:作为一款低端战轰,能有三代机的机动性,满了吧。。。总要把狂风飞豹什么的强不少嘛~~~何况有顶级航电做后盾,空战能力丝毫不差,虐待三代机毫无压力。

  第三个S,超音速巡航能力Super Sonic Cruise

  这个不用看了,这个真没有。。。

  F35设计时就不要求超音速巡航能力,由于F35是单发,而且要求发动机推力大到变态,F135的最大推力接近20吨。。。不开加力时军用推力就有12.5吨,相当于歼10的AL31FN发动机开最大加力时的推力(人比人气死人啊。。。),但如此之大的推力,是用大函道比设计牺牲高速性能换来的,F135的函道比达到了0.57,而F22配备的F119发动机函道比只有0.2,大函道比带来的更大的迎风面积和阻力,加上本来就胖乎乎的机身,F35的高速性能并不出色,最高速度仅仅达到1.6马赫,相比专业制空机动辄2点几马赫的速度,的确逊色不少,但是任何飞机设计都是妥协的产物,想用单发大推力发动机满足超巡的要求,那基本上要求助于天顶星人了。。。

  最后一个,也是F35设计上最大的亮点,高信息优势,这一点值得浓墨重彩讲一讲

  先到这里,先让我我整理一下
前面楼主分析了F35对三代机在空战方面的优势,我也转篇“晨枫小苑”的文章大家对比看看。

  关于F-35的空战能力

  F-35是一架充满争议的战斗机。除了超支和延期,最大的争议在于F-35的空战能力,尤其是相对于第三代战斗机的优越性。这里,第三代战斗机包括经过大规模升级的所谓3.5代战斗机,如美国F-18E、欧洲“台风”、法国“阵风”等。美国空军对F-35的空战能力并没有太多的指责,因为美国空军对F-35的定位是战斗轰炸机,从来就没有打算用F-35担任国土防空或者攻势制空的主力,F-22才是干这个的,F-35只是在F-22忙不过来的时候填补二线空缺只用。但对于盟国来说,F-35将是制空作战的主力,空战能力的重要性甚至超过对地攻击能力。在普遍装备第三代战斗机的情况下,盟国需要的不是不亚于第三代战斗机的空战能力,而是需要决定性地超过第三代战斗机的空战能力。也就是说,F-35必须具有第三代战斗机经过升级也达不到的空战能力,否则花巨资采购F-35就失去了意义,毕竟F-35的裸机单价超过F-18E至少一倍。



  空战性能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中距空战能力,也称视距外(Beyond Visual Range,简称BVR)空战能力;二是近距格斗能力,也称视距内(Within Visual Range,简称WVR)空战能力。



  中距空战能力和飞机的气动性能关系不大,主要由超视距空战武器和航电决定。F-35可以在机内武器舱里携带4枚AIM-120(洛克希德计划进一步扩大到6枚),AN/APG-81主动电扫雷达更是十分先进,座舱显示则采用了最先进的大屏幕。F-35的中距拦射能力无疑出众。不过和第三代战斗机相比,F-35的雷达没有本质性的优越性,或者说,没有第三代战斗机经过升级也达不到的能力。AIM-120主动雷达制导中程空空导弹更是第三代战斗机也已经普遍装备的东西,F-35不占优越性。



  既然在航电和武器上没有实质性的差距,在中距离对射中,隐身、速度、机动性和电子对抗能力就是影响交换率的主要因素。



  F-35无疑比第三代战斗机具有更优秀的隐身性能,隐身不是在雷达上消失,只是降低雷达的稳定锁定距离。F-35的隐身不及F-22或者B-2,在空战中也无法通过路径规划来最大限度地降低敌方雷达的探测机率。在理论上,F-35可以通过特别强大的机载电子战系统对所有空中电磁威胁实时定位,实时计算最低可探测性路径。但现在还没有F-35有这方面能力的报道,也没有这样做法的有效性的分析,毕竟这不比有地形地物掩蔽的低空,在万里无垠的蓝天里,对方不仅在空中高速机动,还有多平台在空中同时照射战斗空域,F-35只要作任何转弯动作,大角度横滚时雷达投影面积急剧增加,暴露机会也同步增加。



  另外,中程空空导弹即使采用主动雷达制导,导引头的探测距离也大大低于有效射程,需要中途弹道修正。载机需要在导弹发射后继续跟踪目标,并通过数据链控制飞行中的导弹,这相当于发射后的概略瞄准。F-35的AN/APG-81具有频率捷变、低可截获率编码发射等“隐身雷达”技术,但还是需要频繁扫描跟踪目标和通过数据链发送中途弹道修正信号,容易暴露。导弹的发射距离越远,暴露的时间越长,这个问题越大。



  F-22也有同样的问题,但F-22不仅按全向隐身设计(F-35为了降低成本,只要求前向隐身),而且有很大的速度优势。事实上,F-22在战斗状态下基本使用超音速巡航,这不仅增加空空导弹发射时的初始能量,极大地增加射程,还增加自身能量,压缩敌方空空导弹的能量优势,缩小有效射程。换句话说,F-22不仅依靠隐身,还用速度优势提高生存力。现代空空导弹的最大速度经常能达到4马赫以上,最大过载更是高达60-70g,但这只是发射时的最大能量状态,并不是在整个射程内的能量状态。在导弹燃料耗尽后靠惯性滑翔的时候,能量是一路递减的,追杀敌机的能力也一路递减。
 继续

  导弹追上敌机,归根到底是靠能量差。从能量机动的角度来说,只有导弹的单位剩余能量高于敌机,才有把握追上敌机,而单位剩余能量和推力与阻力之差成正比(导弹的火箭发动机关机后,可用维持当前速度所需的等效推力计算),还和速度成正比,和重量成反比。显然,空空导弹的单位剩余能量是时变的,开始时随燃料的消耗而增加,发动机关机后随时间而降低。而战斗机在这段时间里的燃料消耗相对于飞机总重来说变化不大,单位剩余能量大体不变。导弹和敌机之间的单位剩余能量差不仅取决于导弹,还取决于载机在发射时的能量状态,导弹的火箭发动机关机时刻的能量状态(由动力飞行阶段的飞行轨迹和机动动作决定),还取决于敌机的能量状态。这就是F-22和F-35根本不同的地方了。F-22是按照1.6倍音速巡航设计的,也就是说,在战斗状态时,可以长时间以1.6倍音速飞行。但F-35的最大速度才是1.6倍音速,巡航速度是高亚音速。就中距离对射而言,F-35的逃逸能量不足,导弹发射能量不足,这一进一出,和F-22就天差地远,而和第三代战斗机同一个层次了。在最坏情况下,F-22可以依靠速度快速退出战斗,择机再战,而缺乏必要的速度的F-35就不一定有这个选择了。当然,在距离足够近的情况下,空空导弹还在动力射程之内, F-35就没有空空导弹的能量问题,导弹也不需要多少中途弹道修正,但这也就失去中距空战的意义。和敌机距离缩短也增加了隐身被对方雷达“烧穿”的风险。



  中距离拦射的另一个问题是命中率。导弹除了固有的故障率外,还有敌机的机动规避和电子对抗问题。机动规避在导弹的动力射程内意义不大,但在动力射程外还是有用的。2008年8月,兰德公司在名为《空战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报告中用历史数据指出,从海湾战争到科索沃战争,AIM-120在视距外的命中率实际上是46%,这还是在对手技术手段低下而没有电子对抗或者慌不择路而没有任何规避机动的情况下取得的。如果考虑到常规战争中双方在尽可能远的距离上有准备地进入交战,加上机动规避和电子对抗的因素,AIM-120的实战命中率预期在10-50%之间更加合理,而不是厂商宣称的75% 以上。



  当然,空战中,除了消灭敌人,还有保存自己的一方面,F-35将装备最先进的电子对抗技术,但这依然不能决定性地确立F-35对第三代战斗机的优势。先进电子对抗技术不是F-35垄断的,第三代战斗机也可以通过升级得到。另外,电子对抗是不可能隐身的,大量使用电子对抗将使F-35丧失隐身优势,如果敌机拥有数量优势,F-35陷入进一步的被动只是时间问题。



  中距拦射失败的话,接下来当然就是近距格斗了。归根到底,中距空战能力只是空战能力中重要的一部分,不是全部。隐身和电子对抗不能根本性地改变空战,否则B-2的机内武器舱里挂上一大堆空空导弹就是空战的终极利器了。近距格斗依然对制空战斗机至关重要,但F-35的近距格斗能力比中距空战能力还要令人担忧。



  对于近距格斗来说,空战武器和航电依然重要,但飞机的机动性至少同样重要,也就是说,需要较低的翼载和较高的推重比。较低的翼载意味着有产生较大升力的空间,较大的推重比则意味着较大的剩余推力。较大的升力不仅可以加速爬升,还对水平机动至关重要。水平机动需要的侧向力主要不是靠扭转机头指向和改变发动机的推力轴线实现的,而是靠横滚中升力的水平分量。所谓拉9g的圈子,实际上就是斜向的升力高达飞机重量的9倍。此时用于克服重力的垂直升力分量依然为1g,通过力的分解不难算出,此时侧向力为8.94g。对于一架典型重量为10000到20000千克的战斗机来说,这相当于882-1764千牛的侧向力,这是在可预见的将来任何发动机的推力转向都不可能达到的。进一步增加转弯速率需要拉大迎角,最大限度地增加升力,但阻力随迎角急剧增加,只有很大的推力才能保证飞机不至于时失速,这就是推重比对水平机动性的作用。翼载和推重比对垂直机动性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



  F-35是按隐身战斗机设计的,所以采用机内武器舱,使得机体很是臃肿。为短距起飞-垂直着陆预留的空间进一步增大了F-35的机体,使得总重急剧攀升。在第三代(现在美俄统一将高机动战斗机这一代称为第四代,所以隐身战斗机称为第五代)重型战斗机中,F-15C的空重为1270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为20200千克;苏-27的空重为1638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为23430千克。但F-35A的空重也达到1330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则达到22470千克。也就是说,“轻型”的F-35A实际上和重型的F-15C、苏-27的重量相当。



  为了补偿不断攀升的飞机重量,F-35的发动机最终成为世界上单发推力最大的战斗机发动机 ,非加力的军用推力就达125千牛,加力推力更是高达191千牛(一说军用推力111千牛,加力推力178千牛)。但F-35家族中最轻巧的F-35A的推重比也只有0.87,远远低于F-15C的1.12和苏-27的1.07,和F-4“鬼怪”式相当。F-35A的翼载高达526千克/平方米,远远高于F-15的357千克/平方米和苏-27的377千克/平方米,甚至高于专业对地攻击的F-105的452千克/平方米和以“人操火箭”著称的F-104的514千克/平方米。F-35的最大速度也只有1.6(一说1.8)倍音速,甚至低于F-16和F-18,超巡更是免提。F-35A的机体按照9g过载设计,F-35C降低到7.5g,F-35B进一步降低到7g。这是为了降低对机体结构强度的要求、避免进一步增重,当然也对格斗机动性带来限制。作为参照,F-22的推重比至少为1.09,即使在非加力状态,推重比也达0.72,翼载为375千克/平方米。



作者:烧烤白头鹰 回复日期:2012-02-29 10:21:27  回复  

  继续

  机动性不足使F-35在和第三代战斗机的视距内空战格斗中难以取胜,速度不足使F-35在进入和退出战斗中缺乏主动权。但F-35的推崇者们指出,F-35使用机内武器舱,空战状态没有外挂带来的额外阻力,而第三代战斗机使用翼下挂架,带来较大阻力,两者之间的机动性并没有翼载和推重比那么简单。但他们忽略的是,如果都只带两枚近距空空导弹的话,第三代战斗机通常使用翼尖挂架,并不带来额外阻力,和干净气动外形没有实质性的差别。另一方面,F-35在实际的空战格斗中是否能保持机内武器舱的舱门紧闭,这反倒是一个很大的疑问。



  机载导弹发射有两种方式:一是导弹依靠自身动力从滑轨上发射出去,二是像炸弹一样抛下后再点火进入动力飞行。滑轨发射需要专用滑轨,但保证导弹在任何姿态下都能可靠发射,不过万一发射失败,导弹可能就在滑轨上爆炸。投放发射比较安全,也不需要沉重的滑轨,但只能在较为平稳的飞行状态下发射,很难在复杂机动中发射。通常近程空空导弹是从滑轨上发射出去的,中程空空导弹则是投放发射的。F-35的机内武器舱里,两枚近程空空导弹挂载在舱门内侧的发射滑轨上,四枚中程空空导弹吊挂在和炸弹共用的多用途挂架上,舱门挂架可以改挂中程空空导弹,但炸弹挂架不能改挂近程空空导弹。舱门在需要发射的时候打开,近程空空导弹从滑轨直接发射,中程空空导弹则像炸弹一样投放出去后再点火发射。



  F-35挂载的AIM-120中程空空导弹是可以当作近程空空导弹使用的,但由于发射方式的限制,很难在空战格斗中使用,所以只有两枚AIM-9X可以使用。第三代战斗机如果只用翼尖挂架的话,也是只有两枚近程空空导弹。两者旗鼓相当。问题是,第三代战斗机的翼尖近程空空导弹随时都可以处于待发状态,而F-35必须打开武器舱门,滑轨探出头来,导弹的头尾暴露于空气中,才进入待发状态。这需要时间。具体多少时间是保密的,但整个过程应该需要不少于1-2秒。在激烈的空战中,这1-2秒的滞后可能是致命的。另外,舱门打开要大大影响气动外形,在作极限机动的时候,影响难以估计,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飞机失稳。要避免失稳,要么在极端情况下禁止打开舱门,要么在格斗中不能发挥出极限机动能力,两者对拼死搏命的飞行员来说都不是好事情。要解决这些问题不难,可以在进入格斗时就打开舱门,导弹处于待发状态,但这样阻力将大大增加,可能超过第三代战斗机的翼下挂架,更不用说额外阻力本来就很小的翼尖挂架了。



  F-35可能需要在空战格斗中早早打开武器舱门的另一个原因是导弹锁定。导弹可以先锁定后发射,这样确保导弹可靠跟踪目标;也可以先发射后锁定,这样可以及早发射,或者在舱门打开的瞬间就尽快发射,缩短舱门开启的时间。中程空空导弹采用先发射后锁定没有问题,导弹飞行的时间长,离轴角度小,反正也需要中途弹道修正,这相当于先发射后锁定。近程空空导弹在理论上也可以先发射后锁定,但近程空空导弹瞄准的离轴角度大,目标变化快,先发射后锁定一有可靠锁定的困难,二在发射到锁定这段时间里,导弹可能已经做了很多无用功,浪费了宝贵的初始能量,还错失了占位。及早打开武器舱门,使导弹的导引头从发射到命中全程锁定,可以大大提高命中的可靠性,但这样做要大大增加阻力,影响F-35本来就不算优秀的机动性。



  F-35可以挂载的空空导弹总数并不少,但机内武器舱的搭配不能按照任务随意调整,翼下挂载不仅破坏隐身,还增加阻力,使本来就动力不足的F-35更加累赘。相比之下,第三代战斗机不隐身,但可以根据任务需要灵活改变挂载的空空导弹组合,像F-15最多可以一次挂载8枚AIM-9X近程空空导弹。F-35A装备了机内航炮,F-35B和C为了控制空重,连机内航炮也取消了,如果有空战需要,可以挂载外挂的隐身航炮吊舱。如果外挂可以隐身的话,F-35也不用费那个事,追求机内武器舱了。外挂还增加气动阻力,



  关于F-35空战性能的比较,应该注意的是和美国的第三代或者3.5代战斗机比较,否则容易鸡同鸭比。尤其应该避免用F-35的武器或者电子系统的优越性作为比较的基础,这不是F-35独有的优越性,而是美国军工体系的优越性,美国的第三代或者3.5代战斗机同样可以得益。有意思的是,波音和通用电气在JSF及其发动机的竞标落选后,悄悄发力,有可能对F-35悄悄使坏。增强隐身的F-18E“国际型”除了在航电方面采用最新技术外,还采用保形油箱增加航程,并使用隐形外挂武器吊舱,降低翼下挂架的雷达反射特征和气动阻力。外挂武器吊舱在隐身上依然无法和机内武器舱相提并论,但两者在隐身上的差距上大大缩小了。通用电气则把被盖茨枪毙的F136发动机的技术用到F414发动机上,使F414EPE(Enhanced Performance Engine,意为增强性能发动机)的推力提高差不多20%,使F414的推重比接近11:1,和F135相当。这样一来,F-18E的推重比达到1.12,和F-15C相当,超音速加速时间减半,油耗有所降低,有望一举甩掉“超级塑料虫”的坏名声,并大大拉开和F-35的性能差距。波音和通用电气都刻意避免和F-35的直接比较,毕竟F-35尽管身陷囹圄,但依旧是五角大楼的重点项目,正面挑战是政治上高度不正确的事情。但对于正在选择下一代战斗机的盟国来说,F-18E和F-35之间的优劣就不那么一目了然了,尤其当F-35的裸机单价达到F-18E两倍的情况下。




作者:springfield1903 回复日期:2012-03-01 11:58:49  回复  

  各位我来晚了,,,,今天继续

  上面说了,F22确立的4S标准,F35已经有两个彻底坑爹了,但是我依然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F35是一个很难缠的对手,原因就是最后一个S,高信息优势(英文太长了,就不写了。。。)

  说起信息优势,大家可能就会认为是航电和雷达,那个神马宝石台,大平显,头盔瞄准镜,都已经是军迷们耳熟能详的了,但是如果你认为这个就是所谓信息优势,那就错了,或者太过肤浅。F35这一系列高技术造就的顶级航电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达到空前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结合“网络中心战”的强大信息互联互通,F35虽然不具备F22那样的平台性能,却依然能够表现出强大的对空对地作战能力!

  首先,什么是“战场态势感知”?

  很简单,某种程度上,打仗就和打DOTA一样,你得知道对手在哪儿,自己在哪儿,队友在哪儿,已经战场整体形势如何,这就是最基本的所谓“战场态势”,失去战场态势的感知能力,就等于失去了一切获胜的可能,你可以想象你的英雄视野减半而且不再拥有己方队友和建筑视野,同时对方用挂开全图时的情境。。。那就是瞎猫碰见活耗子,打过DOTA的都明白。这就是战场态势感知的重要性。

  为什么我们说失去地面雷达引导,像歼7这样连雷达都没有的战机上天后就废物一个?为什么历次中东战争,依赖地面引导的苏制战机都会被以色列的美制战机打的抱头鼠窜?为什么南联盟的战机一升空就会被击落?

  原因都只有一个,自身没有完善的战场感知能力,而又失去了地面引导,这等于瞎子丢了导盲犬,面对一个耳聪目明的正常人,此时这个瞎子本身是否强壮根本无关紧要,最后只能彻底歇菜。

  而尽可能提升己方态势感知能力的同时,剥夺对方的感知能力,这个过程,就是“信息战”。也就是剥夺对方的信息获取的能力,而保证己方,能够获得尽可能多的战场信息。

  而F35,是如何保证自己拥有空前强大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的呢?我们来扒一扒

  首先,F35的雷达,APG-81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基本可以认为,APG-81雷达是F22配用的APG-77雷达的缩水衍生版,虽然APG-81的对空最大探测距离只有APG-77的大约2/3,160公里左右,但是APG-81的重量和体积却仅有APG-77的一半。APG-81拥有1200个T/R单元,而APG-77有2000个,APG-81用大约一半的T/R单元达到了APG-77三分之二的探测能力,应该说技术上有所进步。更重要的是,APG-81在对地对海探测能力上,比APG-77高了一个台阶,这也许F35主要作为攻击机的定位是相符合的。虽然160公里的探测距离并不十分出色,但考虑到F35并不以空战为主,所以这个大于大部分三代机的探测水平,还是能够接受的。

  另外,F35的APG-81雷达采用大量的成熟“货架”技术,有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寿命和可靠性,APG-81雷达的成本只有APG-77的一半,而且寿命达到惊人的8000小时,和F35的机体寿命一致,也就是说,F35在整个服役期间内,都可以不更换雷达,这是以往难以想象的。

  F35配用的APG-81有源相控阵机载雷达,1200个T/R单元,用一半的重量和成本,达到了F22雷达越三分之二的对空探测能力。

  

  F22配用的APG-77雷达,直径比APG-81更大,拥有2000个T/R单元,拥有更强大的对空探测能力,但对地对海探测能力不足,但从07年开始加以改进的APG-77-V1改进型雷达在对地对海探测能力上得到了很大提升。
  继续。。。

  更重要的,则是APG-81空前的“低可截获性能”和“电子干扰”能力。

  所谓“低可截获性”(LPI),就是使用各种技术手段,使得电磁信号更加难以被探测和截获,也就是所谓的“电磁隐身”。所有的雷达,都是辐射源,只要发出电磁信号,就有被对方探测和截获的可能,从而暴露自身位置。这就是以前所谓“F22雷达一开机就等于黑暗中打开手电筒”的说法的由来,而LPI技术,就是要将这种暴露的可能降到最低,以致对方已经被自己锁定,却还懵懂不知。

  F35的APG-81有源相控阵机载雷达,和F22的APG-77一样,不再是一个单纯雷达,而是一个综合性的“多功能射频管理系统”。由于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工作体制,是由许多个独立工作的T/R单元组成,所以相控阵雷达可以将一部分T/R单元用于空战目标探测锁定,另一部分用于电子对抗,另一部分用于通讯,另一部分用于对地探测。。。。等等这些功能可以全部在一个相控阵雷达阵列中同时进行。这是传统机载雷达难以想象的,在以往战机中,雷达就是用来探测和锁定目标,而电磁干扰、电磁信号的探测、监视、通讯等等其他功能,都是由其他不同的设备得以实现的,这些设备分散管理而且都会发出自身的射频频率不同的电磁信号,这样无形中就使得暴露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在F35中,APG-81本身就是一个多功能的射频管理器,它能够把尽可能多的电磁信号统一管理,使用同一射频,这样一来,就能够大大降低被无源探测器发现的概率。

  同时,APG-81雷达还具备强大的电磁伪装和欺骗措施,让对方探测器无法正确感知自己的雷达信号,具体说来,就是“猝发模式”结合跳频/扩频手段。这里简单说一下:

  猝发模式,简而言之,就是指APG-81雷达每一个T/R单元每一次发射的电磁脉冲,都是无规律的,发射时间不固定,发射频率也不固定,所以在对方的雷达探测器看来,F35雷达发出的电磁脉冲,完全是一堆乱码,是无法识别的,更无法稳定截获和跟踪。

  除去猝发模式,F35的机载雷达还拥有跳频/扩频手段。跳频其实很好理解,这两个词已经烂大街了,神马“跳频”电台,原理上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特别新鲜的,就是信号频率一直在无规律捷变,跳来跳去让对方无法稳定截获,但要跳的风骚跳的有效,那就是水平问题了。

  而扩频则更进一步,也就是说,F35的APG-81发出的电磁信号里,混杂有大量无意义的“垃圾信号”,这个扩频比例可以达到上千,也就是说,AGP-81发出1000个电磁信号,里面只有1个信号是真正有意义的,剩下的999个都是垃圾信号,当对面的雷达接收机接收到这1000个信号的时候,需要以惊人的计算量去计算,去破解信号。。。而F35真正的雷达信号被淹没在一片“垃圾噪声”之中,无法被有效截获。

  所以说,通过“多功能射频管理”,结合猝发模式,和扩频/跳频技术,F35雷达在低可截获率方面做到了相当高的水准,虽然不可能做到百分百不被敌人发现,但是毫无疑问,之前所谓F35雷达一开机就等于黑夜中打开手电的想法,只能是一厢情愿了。

  除了出色的PLI性能,F35还拥有更加犀利的主动电子干扰能力,前面说过,APG-81不再是一部简单的火控雷达,而是集成了被动探测,电子干扰和通讯等等功能的多功能射频管理器。当F35机身上的电子战接收机探测到敌方的雷达波时,会自动对敌方雷达进行精确定位,引导APG-81雷达或者机身电子战系统对敌方雷达进行精准的电子干扰,使对方无法正常跟踪和锁定自己。

  如下图,F-35 的电子战系统,6 个低可视度电子战天线被内嵌入飞机结构之中,它们分别被嵌入主翼的前、后缘和水平尾翼的后缘,为F35提供360度全向、宽频的保护。这些电子战天线能够准确识别敌方雷达的工作模式,判断其威胁等级并对其精确定位,为F35更加有效的针对性电子干扰提供保证。

    。。。。。。。。。

  好了,我们继续说F35的另外两个神器,光电跟踪系统(EOTS)和机载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EODAS)

  所谓“光电跟踪系统EOTS”不是什么新鲜东西,苏27的机鼻上和F14的机头下方,都有这个东西。EOTS使战机在雷达不开机的情况下利用红外/光学方式来探测、跟踪目标,这是一种被动探测,本身不发射任何电磁信号,对实现静默攻击十分有利。F35的EOTS系统,能够通过红外/光学模式探测到远距离的地面/海上/空中目标,并跟踪目标为火控系统提供准确目标方位参数,能够实现雷达不开机的静默攻击。在探测地面目标时,其红外成像还拥有4倍放大成像,为飞行员提供更清晰的目标图像。另外 EOTS 系统还集成了激光照射器功能,具有激光定位和照射的能力,可以引导激光指导武器打击地面目标。

  EOTS被安装在F35的机鼻下放,装在一个多边形的蓝宝石玻璃罩中,主要用于对地对海目标的探测和跟踪,由于安装位置的原因,对空探测视场受到很大限制,所以并不常用来对空探测。EOTS实质上就是一个内置的对地攻击吊舱。

  这就是EOTS,安装在机鼻下放,为F35提供对地对海目标精确探测和跟踪,由于安装位置的原因,对空功能不强。
  


  EOTS和F35的头盔显示器结合,可以将探测的红外图像投影在头盔显示器中,让飞行员随时全天候观察到地面目标图像,拥有40度(左右)*30度(高低)的视场角度,同时可选择4倍放大倍率,供更清晰的图像之用。


  EOTS能够将红外图像投影至飞行头盔上,拥有40度(左右)*30度(高低)的视场,并可与头盔随动
  

  飞行头盔中显示的EOTS图像(包含EODAS提供的对空图像)
  

  EOTS的对地模式时,飞行员透过头盔看到的影像
  

  对地模式中,可以选择图像放大功能,以便更好识别目标
  
再说机载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EODAS)

  EODAS系统由诺斯罗普-格鲁曼和美国空军实验室联合开发。所谓EODAS,就是6个布满F35机身四周的红外探测器,每个红外探测器的探测视场为90度,6个探测器组合起来,能够提供360度的全向感知,为飞行员提供全向预警(主要针对来袭导弹和敌机),还可以为红外格斗弹提供目标指引。EODAS的探测器视场可以跟随飞行员头盔随动,将获取的红外图像投影至飞行员的头显之上,这样,飞行员就可以拥有一个围绕飞机机身的全景视野,飞行员能够“看透”飞机的底部和侧面,没有任何观察死角。这种技术进步是革命性的,从此在空战过程中,飞行员可以不再频繁地剧烈机动以期让自己的视野跟上目标,而只需要扭动脖子,EODAS将随动将外界图像呈现到飞行员眼前,而以前的诸如米格29的战机,虽然也拥有头盔瞄准器,号称看见了就能打着,但是实际上战机依然要频繁剧烈机动,以保证敌机始终处于自己“前上半球”的可视范围之内,假如飞行员肉眼看不到目标,头瞄也是无法起到作用的,而F35的EODAS使得飞行员真正拥有360度无障碍视野,结合大离轴角度、拥有先发射后锁定功能的先进空空导弹,空战的规则很大程度上被彻底改变,不需要再有所谓的“咬尾狗斗”,只需要看到目标,就能够锁定攻击目标!

  EODAS系统,周身拥有6个探测器窗口,位置如图(用红圈标注)
  

  6个窗口配合,能够为F35提供周身360度的全向视野和预警
  

  很多人吐槽F35机动性差,所以空战能力弱,只是看到了事实的一部分,尽管F35不追求机动性,甚至放弃飞行员的后向视野(F35的后背高高隆起,而且为了减阻和隐身,座舱也设计的比较矮,飞行员的后向视野很差),但F35在空中依然是个难缠的对手,因为拥有全向视野的F35根本就不需要做剧烈机动,在近距格斗中依然能够抓住机会狠狠咬对手一口。纵使是F22这样的正牌四代机,面对F35,即使是机动性占尽优势,但在近距格斗中依然不能够掉以轻心,依然要打起百分精神。F35在空战中,并不是一个可以任人宰割的角色。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F35机身后背高高隆起,而且座舱较矮,相比F16这样的气泡座舱,飞行员的后向视野极差,但由于EODAS的存在,飞行员依然可以360度观察空中态势,在空战中并不是一个可以掉以轻心的对手。
  

  在之前2010年的测试中,F35上的EODAS系统成功地探测到了1300km以外发射的一枚二级火箭,并随后对其进行了长达9分钟的跟踪,火箭发动机熄灭。

  在另一次2011年的测试中,EODAS系统再次成功探测并跟踪了一架90公里以外迎头接近的F16战斗机,假如在实战中,EODAS系统会将目标方位数据上传至中央计算器,引导APG-81雷达对目标进行视场2*2度的精确照射,然后发射中距空空弹进行攻击,而此时,敌机很可能连F35在哪里都不知道。

  这就是更强“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带来的战术优势。

  歼20之前也被曝光拥有类似的EODAS系统,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无论如何,能够做到和最顶尖的F35技术同步,这个成绩是值得每个天朝军迷所自豪的。

  但是就目前而言,F35的EODAS也并不是完全成熟的,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目前测试的F35,就存在EODAS在头显上投影图像抖动和延迟(大约0.13秒,设计指标是0.04秒)的问题,头显在夜间的红外图像也有分辨率低,影响目标识别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技术人员加以解决。

  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军被击落的超过70%的战机,飞行员在被击落之前根本不知道敌人在哪里,或者不知道地空导弹的来袭,而提高战场感知能力,让飞行员第一时间感知到危险的存在并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则是提高战机生存力的重要途径。毫无疑问,依靠APG-81的强大性能和低可截获率,配合先进完善的综合电子战系统,以及革命性的EOTS和EODAS,F35自身的战场感知能力将空前强大,由于F35同时拥有电子射频和红外双重监视能力,任何攻击企图都会被F35迅速感知,并快速做出反应,其战场生存能力将极大的增强。以保证F35能够在执行危险的踹门任务时,在敌军上空自由作战。

  F35的飞行头盔,极具现代感的设计,像外星人一般,但目前头盔显示器存在不少技术问题还需要攻克

  

作者:springfield1903 回复日期:2012-03-01 16:21:55  回复  

  而如此之多的先进电子设备,需要一个先进的综合化航电体系,这也就是所谓的“宝石台”,F35的综合化航电体系以一台高速中央综合核心处理器(ICP)为核心,F35的ICP处理器比F22的更小,更轻,能耗更小,但运算速度是F22的十倍,达到1千亿次/秒。F35上各种传感器通过光纤和中央处理器相连,各种传感器之间的数据也通过核心处理器高度交联,实现综合管理。处理器将大量数据进行后台处理和运算,并将处理结果用最为简洁的方式呈现给飞行员,供飞行员决策。

  在以往战机的航电架构中,各种航电系统分开工作,各自显示各自数据,所有数据一股脑呈现给飞行员,飞行员既要控制飞行姿态,还要空出大脑分析各种数据,然后做出战术决策,飞行员负担极大,严重影响作战效率。F22使用的宝石柱体制,将各种传感器高度联通,大量的数据在后台进行综合运算和分析,把结果直接呈现给飞行员,这样飞行员就得到了极大解放,可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空战态势的分析和战术决策。但是,宝石柱体制依然有它的局限,就是存在所谓“功能区”,同一功能区内部的传感器能够综合互联,但还不能真正实现所有不同功能区的传感器的综合互联和管理,而F35拥有后发优势,提出所谓“宝石台”架构,进一步取消所谓“功能区”的概念,将所有各种传感器高度互联,相互配合,综合管理,这种数据在中央处理器中统一运算分析,自动将最佳分析结果呈现给飞行员,飞行员将得到空前的解放,集中精力用于态势分析和战术决策,大量的繁杂数据分析过程实际上交给了机载计算机。

  比如,在传统战机中,光电探测器和雷达是分开工作的,也就是说,光电探测器发现目标后,会将目标数据显示给飞行员,然后飞行员做出判断之后,再控制雷达对目标大致空域进行扫描,找出目标,进行识别,然后做出战术决策,而光电探测器和雷达的数据显示也是分开的,飞行员需要时刻分开盯紧两个显示屏,这种方式费时费力,对飞行员是个巨大考验。而在F35中,两者实现高度互联,光电探测器发现目标后,自动将目标数据上传至中央处理器,处理器再自动控制雷达对目标进行精准扫描,然后对目标进行识别,计算目标相关数据,最后,再将目标的方位和运动轨迹呈现给飞行员,并标注目标性质和威胁等级,所有运算和分析过程全部在后台自动完成,飞行员对空战态势一目了然,可以轻松的做出相应战术决策,决定是躲避,还是电子干扰,还是导弹攻击。

  这就是F35先进航电架构所带来的飞跃,不能只盯着F35的平台性能,而要看到更深层的东西!

  如图,F35取消了平视显示器HUD,转而用飞行头盔显示器替代,座舱布局简洁明了,使用一块大型的彩色数字式触摸式液晶显示器,显示器可以根据需要在4种不同显示模式中切换,窗口尺寸也可以自由调节


  


    上面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明一点,F35在平台本身的性能上也许并不好看,但是它的亮点在于众多先进机载传感器和一体化综合航电系统所带来的空前强大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在战场上,F35将是一个耳聪目明的对手,它能够在第一时间感知到各种威胁并采取应对措施,能够比敌人更早的发现对方,这样的对手,纵使有歼20在手,其实也并不好对付。

  其实,大家好才是真的好,F35本身的强大感知能力还不足以让它占据太多的战场优势,而真正强大的,是F35背后的体系——网络中心战。我说过,F35是第一款真正按照网络中心战思维设计的武器,它诞生的意义并不仅仅限于F35平台的本身,而更多的,是昭示着美军作战体系和思维的转变。

  什么是网络中心战?

  网络中心战不是一群上班族军人在办公室里敲键盘,这不是网络中心战或者信息战的本质,我们很多人认为信息战就是在电脑面前狂敲五笔字型,但这种认识我只能说过于肤浅。

  到底是什么,决定战场的胜负?是先进武器,不;是指挥谋略?不;还是所谓的战斗意志?都不是,而是信息!

  信息就是战斗力,信息就是力量的倍增器。在商场中,掌握信息的多少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命运,在战场,信息的掌握同样可以决定战场的胜负。

  在战场中,我们始终面临三个问题,自己在哪儿?友军在哪儿?敌人在哪儿?假如能够始终掌握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战争就已经赢了一大半。在回答这三个问题的同时,阻止敌人寻找这三个问题答案的过程,就是所谓的信息战。

  在传统作战体系中,指挥架构属于金字塔形,信息的汇总和分发都遵循着这个自下而上的金字塔形,众多的作战平台相互间缺乏互联互通,传统上各个作战平台需要自行获取战场信息,然后自行分配火力进行打击,理论上处于独立作战的状态。虽然每个作战平台都能够获取一定的战场信息,但由于无法相互交换,所以依然处于“战场迷雾”之中。指挥和打击效率都不够理想。

  而网络中心战,就是要依靠成熟可靠的网络,将所有作战和指挥平台相互交联,所有的作战单位,大到一艘军舰,一个指挥所,小到一辆坦克甚至一个单兵,都将是这个网络中的一个节点,通过网络的互联互通,每个节点都能够在作战网络中共享战场信息。从而使战场传感器、指挥中心与火力打击平台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联合作战。在这个网络中,每个传感器获取的战场信息都将被共享,战场态势在每个单位前都将一目了然,战场迷雾将被剥去,这就是每一个指挥官梦寐以求的“单向透明”。

  在网络中心战中,每个作战单位都不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他们将能够获取足够的战场信息,明白自身的处境和需要做的事情,战斗自主性和目的性将极大提高;各个战斗单元的协同作战将更有效率,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集中更多的火力对目标进行协同攻击;由于对战场态势时刻拥有全面的掌握,资源、火力和兵力调配也将更加快速和有针对性;

  这就是网络中心战的威力!你可以说我能写完这篇文章全靠百度和谷歌,因为这就是网络和信息的威力。。。

  而F35,就将是这个网络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其强大的战场感知能力和信息融合能力,使得它将是美军未来作战体系中的重要构成之一。F35所获取的各种战场信息将不再被本平台所独享,而将通过可靠的数据链在整个作战网络中共享。美国海军首先提出“协同交战”理念,将F35C摆在重要位置,使其和舰载预警机、舰艇、F18E/F超黄蜂等平台实现信息的高度互联互通,彼此协同作战。即使F35C或者F18E/F本身平台性能并不出色,但实际表现出的战斗力,将会因为信息共享而倍增。

  在网络中心战这个体系中,F35将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不要再幻想用歼20随时随地单挑式的完爆F35,那只是一厢情愿,F35将和其它作战平台有机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战场态势将实时共享,理论上来说,一个人看见就等于所有人看见,它永远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对付F35,我们需要的是一整套体系!而不仅仅是歼20!

作者:springfield1903 回复日期:2012-03-03 16:08:09  回复  

  闲话扯太多了,又跑题苗头,赶紧拉回来,今天继续。。。

  上面说了那么多,是从4S标准来看的,对广大童子们有点遥远,那么下面就来的实际的,看看F35的实际作战能力。

  F35做为一款以对地对海打击为主的“低端”四代机,其武器选单是非常丰富的,武器挂载能力也十分强大,有图有真相

  F35的挂载方案示意图,中间的梯形区域,是指内置弹仓可以挂载的武器;而旁边的,则是可选的外挂武器,可以看出F35的挂载方案很丰富
  

  内置弹仓:可以选挂

  2000磅(900公斤)JADM精确制导炸弹;(GPS+INS复合制导)
  1000磅(450公斤)JADM精确制导炸弹;
  500磅(225公斤)JADM精确制导炸弹;
  500磅(225公斤)激光制导炸弹;
  2000磅(900公斤)JADM增强钻地炸弹;
  500磅(225公斤)激光制导钻地炸弹;
  SDB小直径精确制导炸弹;
  AGM-154A/C型联合巡航导弹,其中A型用于对地打击,C型用于对海反舰;
  硫磺石反坦克导弹;
  AIM120C/D型中距空空导弹;
  AIM132先进近距空空导弹;
  还有AIM-9X BLOCK2 先进近距空空弹(这个还没完成系统整合,是个2~3年的未来时,目前AIM-9X还只能外挂)

  够强大了吧?一个不大的内置弹仓,却能够兼容相当多的对地对空对海武器,保证F35在不破坏隐身性能的情况下携带合适的弹药进行各类杀人越货,以及踹门活动,对空可以打飞机,对地可以拆房子,对海可以爆海盗,这项任务都可以使用内置隐身弹仓完成。认为F35不能隐身的童子,只能说喷错了地方。。。

  在常规任务中,F35将全部使用内置隐身弹仓,和F22的隐身弹仓不用,F35只有在机身前下部的两个呈“人”字形分布弹仓,没有位于两侧的近距格斗弹仓。F35的弹仓不宽,但很深,用来装大直径的武器,比如2000磅大BOMB和反舰导弹。而F22的弹仓很宽,但由于设计之初只考虑安装空空导弹,所以很浅,装不了大型炸弹,所以美帝无奈,只能专门为F22研制了SDB小直径炸弹,虽然也能做暴力拆迁,但面对又坚固防护的目标,还是力不从心的。这时候就需要专业强拆户——F35出马了,从2000磅到1000磅再到500磅再到SDB,从大到小总有一款适合你,因材施教,保证不再您身上多浪费一磅炸药。。。堪称拆迁模范、钉子户克星!

 

  

  
  



遗忘时间 发表于 2012-4-25 17:13
你知道是转的了
我有没说是我写的
靠,我发的标题太长了
CD的规矩,转载必须给链接的,必然要扣分
话说春田在有cd的id,谁知道是哪个?
leekkeek 发表于 2012-4-26 09:55
CD的规矩,转载必须给链接的,必然要扣分
超哥他不让我发链接啊!!!说我权限不够啊!!!没办法啊!!!!!!!!!!!!!!!!!
是转天涯的吧?不知道是谁写的。
论坛改革势在必行,已经到了不改革就会亡党亡国的地步了~~
另外还有CD的图床,老这么让人蛋疼,哥想不吐槽你都不给个机会。
遗忘时间 发表于 2012-4-26 10:04
超哥他不让我发链接啊!!!说我权限不够啊!!!没办法啊!!!!!!!!!!!!!!!!!
可以把www写成w w w 就可以了
继续转啊,童鞋
王师的信息一体化数据链还是让我朝羡慕嫉妒恨啊…
看了楼主的帖子有重大发现。在有完备体系的国家(MD、TG、或毛子)F35能达到F22的70%~80%的战力。对一般发达国家F35没太大意义,拿它对付MD、TG、或毛子和用三代机一样是找死,拿它对付落后国家用三代机更便宜,当然一般发达国家之间的战争还是有用的(如日韩之间、印巴之间),谁有谁胜。落后国家嘛,还是神马便宜用神马吧。
关键时刻,美帝的电子技术还是厉害。
春田知道你转这了吗?
俺不清楚啊啊
日环食 发表于 2012-4-26 10:07
论坛改革势在必行,已经到了不改革就会亡党亡国的地步了~~
啥情况???
F35A自己搞定就行了,挂空空导弹制空,挂炸弹对地,堪称牛劳模~~!

这句牛劳模堪称天涯经典
日环食 发表于 2012-4-26 10:07
论坛改革势在必行,已经到了不改革就会亡党亡国的地步了~~
你在水? 还是有深意....
你这是在抢CD某动物贵宾的活,召唤......
百度百科里面有。。。。。这贴也太长了,估计看完的人不多。
★星河★ 发表于 2012-4-26 13:00
你这是在抢CD某动物贵宾的活,召唤......
哈哈,贵宾的id不就是你的头像嘛
你们是什么关系,老实交代
对于兔子周边的国家来说,买个F35也就是安慰安慰自己
俺去搜原帖看。。。
看了一中午,留名,好科普贴
怎么好像是空版那个原创贴呢?出口转内销?
su24 发表于 2012-4-26 14:57
怎么好像是空版那个原创贴呢?出口转内销?
啊?我还在天涯搜半天呢,上校同志发个空版链接吧,谢谢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