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陆上自卫队驹门基地成立52周年纪念活动中进行演示的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1:15:37
图片比较新,是4月1日基地成立52周年纪念活动中所摄,10式坦克进行了机动和射击演示。44吨的重量在各国新式坦克中算是最轻的,不知道实际防护性能如何。



图片比较新,是4月1日基地成立52周年纪念活动中所摄,10式坦克进行了机动和射击演示。44吨的重量在各国新式坦克中算是最轻的,不知道实际防护性能如何。



koma_t10_02.jpg (146.57 KB,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自慰队的老中青三代坦克

2012-4-9 15:47 上传

koma_t10_01.jpg (183.87 KB,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4-9 15:47 上传

koma_t10_03.jpg (143.4 KB,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4-9 15:47 上传

koma_t10_05.jpg (130.26 KB,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4-9 15:47 上传

koma_t10_07.jpg (127.73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4-9 15:47 上传

koma_t10_08.jpg (157.81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4-9 15:47 上传

koma_t10_14.jpg (149.75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原地转弯

2012-4-9 15:48 上传

koma_t10_13.jpg (150.76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4-9 15:48 上传

koma_t10_12.jpg (150.43 KB,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4-9 15:48 上传

koma_t10_11.jpg (130.33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4-9 15:47 上传

koma_t10_10.jpg (131.38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4-9 15:47 上传

koma_t10_09.jpg (144.97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4-9 15:47 上传

koma_t10_15.jpg (135.46 KB,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标准姿态

2012-4-9 15:48 上传

koma_t10_16.jpg (146.93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车体前倾

2012-4-9 15:48 上传

koma_t10_17.jpg (146.7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车体后倾

2012-4-9 15:48 上传

koma_t10_18.jpg (140.4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抬高悬挂使车身升高

2012-4-9 15:48 上传

koma_t10_19.jpg (73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悬挂装置使车体左倾

2012-4-9 15:48 上传

koma_t10_20.jpg (74.36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悬挂装置使车身降到最低高度

2012-4-9 15:48 上传

这货什么装甲?
外形还是不错的
这算不算拿纳税人的前来摆拍,
這種主動液氣懸掛是不是只有日本和韓國才會製造?
呀咩嗲……哦吔 发表于 2012-4-9 17:29
這種主動液氣懸掛是不是只有日本和韓國才會製造?
什么东西?你是指那防护车轮的护甲吗?

坦克这玩意,韩国的技术基本都来自于德国吧
呀咩嗲……哦吔 发表于 2012-4-9 17:29
這種主動液氣懸掛是不是只有日本和韓國才會製造?
只有他们会造? 低调 等会大部队来了 你要倒下 毫无疑问 你完全错误
呀咩嗲……哦吔 发表于 2012-4-9 17:29
這種主動液氣懸掛是不是只有日本和韓國才會製造?
毛子和中国的空降步战车,美德七十年代的合作项目都有这货
2012-4-9 19:14 上传

不知为何,总觉得10式透着一股浓浓的塑料味……真觉得像是万代出品的。

zc1945 发表于 2012-4-9 19:14


fyjs.cn/bbs/read.php?tid=86057&fpage=444&toread=&page=1

1976年5月14日,空军、炮兵、装甲兵联合向国务院、中央军委常规装备发展领导小组上书,提请研制装甲空降战车。1976年9月2日,总参正式批准试制实验性装甲空降战车,并要求装甲兵研制1-2辆实验性样车,进行必要的试验,根据试验情况再作下一步安排。
  根据小、轻、快的总体设计思想,会战办公室经过广泛的调研和充分的论证,确定了第一辆样车的战术技术设计指标。1976年10月至1977年12月,研制单位在其试制工厂完成了第一辆样车的试制任务。经过初步试验,该样车基本上达到了军委装甲兵确定的战术技术指标要求,但也存在装甲防护力较弱的问题(车首装甲在100米距离上仅能防7.62毫米机枪穿甲弹,其余部位只能防炮弹破片),另外还存在全车战斗全重超指标:战车质心偏右,不能浮渡;行驶时向左偏驶,机油温度偏高等问题。针对第一辆样车存在的问题,科研人员对空降战车的设计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并于1978年初研制出第二辆样车。与此同时,科研人员继续使用第一辆样车进行战车的火炮和导弹的实弹射击、地面实车行驶试验等,为研制第二辆样车提供实验数据。
  为研究105毫米无坐力炮在实验性空降战车上安装的可行性和射击时对乘员的影响,1978年7月22日至31日,科研人员对第一辆样车进行了实弹射击试验。试验结果是,射击精度不错,但无坐力炮存在射速低、操作不方便和噪音大等主要问题,另外,无坐力炮不能进行自动装填,发射速度受到较大影响。为进一步考核第一辆样车的机动性能,会战办公室试车队于1978年9月下旬至11月底,对其进行了1000千米的试车,重点考核发动机热状况,以及转向机和液气悬挂系统的工作状况和可靠性,取得了比较满意的试验效果。
  针对第一辆样车在试验中发现的问题,试制工厂继续对第二辆样车进行改进。1978年12月29日,第二辆样车总装完毕,性能较之第一辆样车有明显的改进,但也存在诸如火炮不能自动装填、射速慢(手动装填1发炮弹需12秒),火炮直射距离近、掉履带和装甲防护较弱等问题。
  由于国家科研经费有限,1979年8月13日总部决定,装甲空降战车(WZ14l超轻型反坦克战车)不列入国家"六五"装备科研项目。尽管如此,科研人员仍以饱满的热情继续对样车进行试验。为探讨装甲空降战车在空降兵使用的可能性,第二辆样车于1980年10月17日至11月28日参加了空降兵在河南某地组织的演习。1980年11月28日,在河南某机场,科研人员与空降兵某科研单位在航空兵某师的协助下,对第二辆样车进行了安-12飞机的地面装机试验,但没有进行升空飞行和空投试验。至此,我国第一代装甲空降战车的研制,划上了一个不太圆满的句号。

◆二、引入了设计的新理念,运用了大量的新技术

  WZ141履带式超轻型反坦克实验性战车(以下简称空降战车),从外形来看,显得十分清秀和别致,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国内外还没有见到与它相似的外观设计,所以,它是最易识别的:底盘5对负重轮,车顶平滑流畅,车上安装有2门105毫米无坐力炮,火炮上安装有大家所熟悉的"红箭"73反坦克导弹。说起它的特点还真不少,笔者归纳了这么几个亮点,供广大坦克装甲车辆"粉丝"欣赏。
  1.总体设计独出心裁,有点"另类"的味道
  第二辆样车的车体内由前向后分别是驾驶室、动力传动室和战斗室。驾驶室在车体左前部,其前边固定有静液转向机构的液压油箱。传动装置在车体右前部,有综合传动箱和静液转向机构,液压泵在综合传动箱的后面,液压马达在综合传动箱的上面,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用油管相连。风冷发动机安装在车体中部。车体中部左侧为发动机燃油箱。战斗室位于车体后部,其上方是炮塔,2门105毫米无坐力炮外置在炮塔右侧,战斗室左右两侧设有安放和固定弹药的弹药架。
  从总体设计上看,它是一种典型的"另类"战车,其实准确地说,它既不像坦克也不像步兵战车,归入反坦克导弹发射车也不正宗。按当时经典和传统的坦克标准判断,装有大口径加农炮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属于坦克(轮式装甲车辆也有装大口径加农炮的,但是一般称之为突击车),而它虽然装有大口径火炮,但却是无坐力炮,有效射程也只有六七百米左右,连当时的轻型坦克都比不上,此乃一个另类之处,按照步兵战车的经典释义,应当有多名载员并具备使用各种轻武器进行车下战斗的能力,而它又只有3名乘员,即驾驶员、炮长和装填手(驾驶员位于车体左前部、战斗室的中部偏左由前向后分别为炮长和装填手)3人各司其责,不可能再有人能下车战斗,所以,说它是步兵战车也不像,说它是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它又装有直瞄火炮。别看它有点另类,但从用途上看,它兼有坦克、反坦克导弹发射车的综合特性,特别适合于在情况复杂多变的敌人纵深遂行多种作战任务。这种设计思路独具匠心,令人称道。
  2.推进系统的设计颇具创意,令人耳目一新
  一般来说,坦克装甲车辆的推进系统都由动力传动系统、操纵系统和行动部分三大部分组成。空降战车当然也不例外,但仔细分析它的推进系统部件,还真有不少亮点。
  一是采用了风冷发动机,敌后作战时绝不会出现人车争水用的问题。空降作战具有很强的独立作战特点,空降兵部队要在四面受敌、人地两生的环境中孤军奋战,对部队的自持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参战装备对保障的需求要降到最低限度。根据这一特点,科研人员在动力装置的选用上是煞费苦心。第一辆样车的动力装置选用了天津动力机械厂试制的TZ2120A型转子汽油发动机,全重约770千克,体积为1.09立方米,功率为132千瓦(176马力)。试验中,科研人员发现该机性能不稳定,可靠性差、油耗高,而且该机没有定型,难以保障稳定的货源。鉴于国内没有合适的动力装置,第二辆样车决定采用德国道依茨F6L413F型风冷柴油机。该机虽然稍大稍重(1.74立方米、935千克),但工作可靠,性能稳定,油耗低,对油料保障的需求大大降低,而且风冷发动机的最大好处是不需要冷却液,在沙漠地作战肯定不会出现人车争水的问题。顺便说一句,如果是多燃料发动机就更好了。
  二是传动装置不仅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还有能进行中心转向的绝招。空降战车的传动装置由主离合器、变速箱、静液差速双流无级转向机构和侧减速器组成。其传动装置的最大亮点,就是采用了先进的静液差速双流无级转向机构。笔者认为,这种传动装置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即使到现在也不落后。不少坦克"粉丝"十分推崇德国"豹"2坦克的中心转向(也称零半径转向)这一绝招。人有我有!这款在上世纪70年代研制的空降战车也照样能漂亮和潇洒的完成这一高难度动作,也就是一条履带向前转、一条履带向后转,实现转向半径为零的原地转向。这一绝招特别适合于在狭窄的山路上进行原地掉头。尽管这套传动装置还很不完善,最后也存在不少问题,但在当时就能大胆采用这样的先进技术,在国产装甲车辆率先而为,无疑是一个创举。
  三是操纵杆变成既轻又巧的方向盘。2辆样车的转向操纵装置均为方向盘式,并由驾驶员手动操作。方向盘式的操纵装置与静液转向机构配合使用,使战车像驾驶汽车那样轻松自如。方向盘式转向操纵装置的最大特点是省力和方便,给驾驶员带来了不小的福音。
  四是液气悬挂系统有点像瑞典的S坦克,可实现车体整体升降、前后俯仰、左右倾斜。第一辆样车采用了不可调式液气悬挂系统、轮缘挂胶的小负重轮、挂胶履带板和托带轮。车体每侧有5个负重轮和3个托带轮,主动轮后置,诱导轮前置。开始时,科研人员还曾设想采用橡胶履带,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履带没有被采用。在坦克装甲车辆上装橡胶履带,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只是军工科技专家的一种设想。到目前为止,也只有美国、英国等少数国家在研制未来战斗系统时,在地面装甲车辆上试用橡胶履带(据称效果不错,但也存在履带断了更换成本过高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美、英等采用的是整体式橡胶履带,履带断了就得整条更换。目前,正在探索与传统履带相似的分节式橡胶履带)。所以,我国的科技专家在当时就曾有此设想,可谓大胆和前卫。第二辆样车对悬挂系统进行了重大改进,主要是安装了可调式液气悬挂系统,使车辆能够轻松自如地进行车体升降、俯仰、倾斜并自动调节履带松紧。战车在使用中,驾驶员可以通过液压系统使车体在170-400毫米范围内整体升降。这一招很关键,它能保证车辆上飞机前,将车高降下来,以顺利进入低矮的机舱。另外,车辆还可以在8度范围内进行俯仰调整,以提高克服垂直障碍的能力(诱导轮越高,装甲车辆通过垂直障碍的能力就越强)和增大火炮的射角,还能进行左右倾斜,使车辆能在侧倾坡上顺利地行驶和射击:履带松紧也能通过液压系统自己调整。这些功能令笔者这样的深受调履带之苦的老坦克兵羡慕不已。尽管液气悬挂系统装车后的某些性能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但在上世纪70年代就敢上这样的技术,一方面展示了我们的实力,另一方面的确也需要非凡的勇气和胆识。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笔者认为,空降战车采用的静液差速双流无级转向技术、液气悬挂技术、履带液压自动调节技术,甚至设想采用橡胶履带等一系列大胆之举,充分体现了我国国防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从而使这个未能飞上蓝天的战车也具有十足的魅力。
  3.无坐力炮+反坦克导弹的组合,是创意但更是遗憾
  第一辆样车的2门105毫米无坐力炮分别外置在炮塔两侧,第二辆样车的2门105毫米无坐力炮均外置在炮塔右侧,每门火炮的上方各安装了1具"红箭"73反坦克导弹发射架,车上携带有18发105毫米空心装药破甲弹和4枚导弹。火炮和导弹的仰角为+12度,俯角为-5度。第二辆样车取消了12.7毫米高射机枪,改为装1挺7.62毫米轻机枪(枪弹3000发)。
  在当时,无坐力炮是步兵的主要反坦克武器,能够在近距离内有效地对付战后第一代坦克。笔者认为,当时选用无坐力炮,主要是考虑它威力较大而且轻便,发射时无后坐力,对底盘要求也不高(目前我军还有不少步兵部队装备吉普车载的105毫米无坐力炮),适合于重量仅6吨多的超轻型战车选用,反坦克导弹威力大、射程远,是对付敌坦克的利器。但是,在研制过程中,科研人员发现无坐力炮也存在致命的不足,主要是射程太近,发射噪音大,而且装填不便,这些问题在研制过程中暴露得十分明显:试验中,科研人员进行了单炮和双炮齐射等多种试验,发现关闭门窗和乘员戴好坦克帽的条件下,全装药单炮射击可保证乘员安全:关窗强装药和全装药双炮齐射对乘员听觉稍有影响,在开窗射击的情况下,如果乘员不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就打炮,则会对乘员的听力等造成较大的伤害。另外,该炮不能自动装弹,射击后射手要开窗手动装弹,装填1发炮弹需12秒以上,装弹后再关闭门窗射击,射速大打折扣,反坦克作战效能也随之受到影响。同时,无坐力炮发射时有较大的尾喷火,后方50-100米范围内不能有遮挡物,因而射击的征候十分明显,易被敌发现,更不适合于巷战,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战车的使用。所以,笔者认为,无坐力炮+反坦克导弹的组合不太理想,不如机关炮+导弹的组合。
  除上述特点外,该车还采用了全铝合金装甲焊接结构,使整车重量很轻;还在炮塔两侧各设置了2具烟幕弹发射器,第二辆样车还安装了刚研制出来不久的带保密机的CWT-167型坦克电台等等。综合起来看,该车具有重量轻、陆上机动速度快(达80千米/小时,在当时国产装甲车辆中力拔头筹),是科技含量高、设计理念新、军事需求定位较准确的战车,为国产新型装甲装备的研制积累了宝贵经验。更难能可贵的是,该车的研制为我国发展新一代装甲空降战车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当然,由于受当时的技术水平制约,新技术含量过高,空降战车的不少指标未能达到要求。

實驗室的東西{:soso_e142:}{:soso_e141:}
zc1945 发表于 2012-4-9 19:14


fyjs.cn/bbs/read.php?tid=86057&fpage=444&toread=&page=1

1976年5月14日,空军、炮兵、装甲兵联合向国务院、中央军委常规装备发展领导小组上书,提请研制装甲空降战车。1976年9月2日,总参正式批准试制实验性装甲空降战车,并要求装甲兵研制1-2辆实验性样车,进行必要的试验,根据试验情况再作下一步安排。
  根据小、轻、快的总体设计思想,会战办公室经过广泛的调研和充分的论证,确定了第一辆样车的战术技术设计指标。1976年10月至1977年12月,研制单位在其试制工厂完成了第一辆样车的试制任务。经过初步试验,该样车基本上达到了军委装甲兵确定的战术技术指标要求,但也存在装甲防护力较弱的问题(车首装甲在100米距离上仅能防7.62毫米机枪穿甲弹,其余部位只能防炮弹破片),另外还存在全车战斗全重超指标:战车质心偏右,不能浮渡;行驶时向左偏驶,机油温度偏高等问题。针对第一辆样车存在的问题,科研人员对空降战车的设计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并于1978年初研制出第二辆样车。与此同时,科研人员继续使用第一辆样车进行战车的火炮和导弹的实弹射击、地面实车行驶试验等,为研制第二辆样车提供实验数据。
  为研究105毫米无坐力炮在实验性空降战车上安装的可行性和射击时对乘员的影响,1978年7月22日至31日,科研人员对第一辆样车进行了实弹射击试验。试验结果是,射击精度不错,但无坐力炮存在射速低、操作不方便和噪音大等主要问题,另外,无坐力炮不能进行自动装填,发射速度受到较大影响。为进一步考核第一辆样车的机动性能,会战办公室试车队于1978年9月下旬至11月底,对其进行了1000千米的试车,重点考核发动机热状况,以及转向机和液气悬挂系统的工作状况和可靠性,取得了比较满意的试验效果。
  针对第一辆样车在试验中发现的问题,试制工厂继续对第二辆样车进行改进。1978年12月29日,第二辆样车总装完毕,性能较之第一辆样车有明显的改进,但也存在诸如火炮不能自动装填、射速慢(手动装填1发炮弹需12秒),火炮直射距离近、掉履带和装甲防护较弱等问题。
  由于国家科研经费有限,1979年8月13日总部决定,装甲空降战车(WZ14l超轻型反坦克战车)不列入国家"六五"装备科研项目。尽管如此,科研人员仍以饱满的热情继续对样车进行试验。为探讨装甲空降战车在空降兵使用的可能性,第二辆样车于1980年10月17日至11月28日参加了空降兵在河南某地组织的演习。1980年11月28日,在河南某机场,科研人员与空降兵某科研单位在航空兵某师的协助下,对第二辆样车进行了安-12飞机的地面装机试验,但没有进行升空飞行和空投试验。至此,我国第一代装甲空降战车的研制,划上了一个不太圆满的句号。

◆二、引入了设计的新理念,运用了大量的新技术

  WZ141履带式超轻型反坦克实验性战车(以下简称空降战车),从外形来看,显得十分清秀和别致,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国内外还没有见到与它相似的外观设计,所以,它是最易识别的:底盘5对负重轮,车顶平滑流畅,车上安装有2门105毫米无坐力炮,火炮上安装有大家所熟悉的"红箭"73反坦克导弹。说起它的特点还真不少,笔者归纳了这么几个亮点,供广大坦克装甲车辆"粉丝"欣赏。
  1.总体设计独出心裁,有点"另类"的味道
  第二辆样车的车体内由前向后分别是驾驶室、动力传动室和战斗室。驾驶室在车体左前部,其前边固定有静液转向机构的液压油箱。传动装置在车体右前部,有综合传动箱和静液转向机构,液压泵在综合传动箱的后面,液压马达在综合传动箱的上面,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用油管相连。风冷发动机安装在车体中部。车体中部左侧为发动机燃油箱。战斗室位于车体后部,其上方是炮塔,2门105毫米无坐力炮外置在炮塔右侧,战斗室左右两侧设有安放和固定弹药的弹药架。
  从总体设计上看,它是一种典型的"另类"战车,其实准确地说,它既不像坦克也不像步兵战车,归入反坦克导弹发射车也不正宗。按当时经典和传统的坦克标准判断,装有大口径加农炮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属于坦克(轮式装甲车辆也有装大口径加农炮的,但是一般称之为突击车),而它虽然装有大口径火炮,但却是无坐力炮,有效射程也只有六七百米左右,连当时的轻型坦克都比不上,此乃一个另类之处,按照步兵战车的经典释义,应当有多名载员并具备使用各种轻武器进行车下战斗的能力,而它又只有3名乘员,即驾驶员、炮长和装填手(驾驶员位于车体左前部、战斗室的中部偏左由前向后分别为炮长和装填手)3人各司其责,不可能再有人能下车战斗,所以,说它是步兵战车也不像,说它是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它又装有直瞄火炮。别看它有点另类,但从用途上看,它兼有坦克、反坦克导弹发射车的综合特性,特别适合于在情况复杂多变的敌人纵深遂行多种作战任务。这种设计思路独具匠心,令人称道。
  2.推进系统的设计颇具创意,令人耳目一新
  一般来说,坦克装甲车辆的推进系统都由动力传动系统、操纵系统和行动部分三大部分组成。空降战车当然也不例外,但仔细分析它的推进系统部件,还真有不少亮点。
  一是采用了风冷发动机,敌后作战时绝不会出现人车争水用的问题。空降作战具有很强的独立作战特点,空降兵部队要在四面受敌、人地两生的环境中孤军奋战,对部队的自持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参战装备对保障的需求要降到最低限度。根据这一特点,科研人员在动力装置的选用上是煞费苦心。第一辆样车的动力装置选用了天津动力机械厂试制的TZ2120A型转子汽油发动机,全重约770千克,体积为1.09立方米,功率为132千瓦(176马力)。试验中,科研人员发现该机性能不稳定,可靠性差、油耗高,而且该机没有定型,难以保障稳定的货源。鉴于国内没有合适的动力装置,第二辆样车决定采用德国道依茨F6L413F型风冷柴油机。该机虽然稍大稍重(1.74立方米、935千克),但工作可靠,性能稳定,油耗低,对油料保障的需求大大降低,而且风冷发动机的最大好处是不需要冷却液,在沙漠地作战肯定不会出现人车争水的问题。顺便说一句,如果是多燃料发动机就更好了。
  二是传动装置不仅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还有能进行中心转向的绝招。空降战车的传动装置由主离合器、变速箱、静液差速双流无级转向机构和侧减速器组成。其传动装置的最大亮点,就是采用了先进的静液差速双流无级转向机构。笔者认为,这种传动装置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即使到现在也不落后。不少坦克"粉丝"十分推崇德国"豹"2坦克的中心转向(也称零半径转向)这一绝招。人有我有!这款在上世纪70年代研制的空降战车也照样能漂亮和潇洒的完成这一高难度动作,也就是一条履带向前转、一条履带向后转,实现转向半径为零的原地转向。这一绝招特别适合于在狭窄的山路上进行原地掉头。尽管这套传动装置还很不完善,最后也存在不少问题,但在当时就能大胆采用这样的先进技术,在国产装甲车辆率先而为,无疑是一个创举。
  三是操纵杆变成既轻又巧的方向盘。2辆样车的转向操纵装置均为方向盘式,并由驾驶员手动操作。方向盘式的操纵装置与静液转向机构配合使用,使战车像驾驶汽车那样轻松自如。方向盘式转向操纵装置的最大特点是省力和方便,给驾驶员带来了不小的福音。
  四是液气悬挂系统有点像瑞典的S坦克,可实现车体整体升降、前后俯仰、左右倾斜。第一辆样车采用了不可调式液气悬挂系统、轮缘挂胶的小负重轮、挂胶履带板和托带轮。车体每侧有5个负重轮和3个托带轮,主动轮后置,诱导轮前置。开始时,科研人员还曾设想采用橡胶履带,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履带没有被采用。在坦克装甲车辆上装橡胶履带,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只是军工科技专家的一种设想。到目前为止,也只有美国、英国等少数国家在研制未来战斗系统时,在地面装甲车辆上试用橡胶履带(据称效果不错,但也存在履带断了更换成本过高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美、英等采用的是整体式橡胶履带,履带断了就得整条更换。目前,正在探索与传统履带相似的分节式橡胶履带)。所以,我国的科技专家在当时就曾有此设想,可谓大胆和前卫。第二辆样车对悬挂系统进行了重大改进,主要是安装了可调式液气悬挂系统,使车辆能够轻松自如地进行车体升降、俯仰、倾斜并自动调节履带松紧。战车在使用中,驾驶员可以通过液压系统使车体在170-400毫米范围内整体升降。这一招很关键,它能保证车辆上飞机前,将车高降下来,以顺利进入低矮的机舱。另外,车辆还可以在8度范围内进行俯仰调整,以提高克服垂直障碍的能力(诱导轮越高,装甲车辆通过垂直障碍的能力就越强)和增大火炮的射角,还能进行左右倾斜,使车辆能在侧倾坡上顺利地行驶和射击:履带松紧也能通过液压系统自己调整。这些功能令笔者这样的深受调履带之苦的老坦克兵羡慕不已。尽管液气悬挂系统装车后的某些性能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但在上世纪70年代就敢上这样的技术,一方面展示了我们的实力,另一方面的确也需要非凡的勇气和胆识。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笔者认为,空降战车采用的静液差速双流无级转向技术、液气悬挂技术、履带液压自动调节技术,甚至设想采用橡胶履带等一系列大胆之举,充分体现了我国国防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从而使这个未能飞上蓝天的战车也具有十足的魅力。
  3.无坐力炮+反坦克导弹的组合,是创意但更是遗憾
  第一辆样车的2门105毫米无坐力炮分别外置在炮塔两侧,第二辆样车的2门105毫米无坐力炮均外置在炮塔右侧,每门火炮的上方各安装了1具"红箭"73反坦克导弹发射架,车上携带有18发105毫米空心装药破甲弹和4枚导弹。火炮和导弹的仰角为+12度,俯角为-5度。第二辆样车取消了12.7毫米高射机枪,改为装1挺7.62毫米轻机枪(枪弹3000发)。
  在当时,无坐力炮是步兵的主要反坦克武器,能够在近距离内有效地对付战后第一代坦克。笔者认为,当时选用无坐力炮,主要是考虑它威力较大而且轻便,发射时无后坐力,对底盘要求也不高(目前我军还有不少步兵部队装备吉普车载的105毫米无坐力炮),适合于重量仅6吨多的超轻型战车选用,反坦克导弹威力大、射程远,是对付敌坦克的利器。但是,在研制过程中,科研人员发现无坐力炮也存在致命的不足,主要是射程太近,发射噪音大,而且装填不便,这些问题在研制过程中暴露得十分明显:试验中,科研人员进行了单炮和双炮齐射等多种试验,发现关闭门窗和乘员戴好坦克帽的条件下,全装药单炮射击可保证乘员安全:关窗强装药和全装药双炮齐射对乘员听觉稍有影响,在开窗射击的情况下,如果乘员不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就打炮,则会对乘员的听力等造成较大的伤害。另外,该炮不能自动装弹,射击后射手要开窗手动装弹,装填1发炮弹需12秒以上,装弹后再关闭门窗射击,射速大打折扣,反坦克作战效能也随之受到影响。同时,无坐力炮发射时有较大的尾喷火,后方50-100米范围内不能有遮挡物,因而射击的征候十分明显,易被敌发现,更不适合于巷战,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战车的使用。所以,笔者认为,无坐力炮+反坦克导弹的组合不太理想,不如机关炮+导弹的组合。
  除上述特点外,该车还采用了全铝合金装甲焊接结构,使整车重量很轻;还在炮塔两侧各设置了2具烟幕弹发射器,第二辆样车还安装了刚研制出来不久的带保密机的CWT-167型坦克电台等等。综合起来看,该车具有重量轻、陆上机动速度快(达80千米/小时,在当时国产装甲车辆中力拔头筹),是科技含量高、设计理念新、军事需求定位较准确的战车,为国产新型装甲装备的研制积累了宝贵经验。更难能可贵的是,该车的研制为我国发展新一代装甲空降战车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当然,由于受当时的技术水平制约,新技术含量过高,空降战车的不少指标未能达到要求。

實驗室的東西{:soso_e142:}{:soso_e141:}
那个M2 装那么史无前例之大的瞄准具,不要告诉我要打飞机?
{:soso_e116:}
脚盆也没有逆天的装甲技术,这货防护应该也就相当于我鳖的96A水平吧
陸童嘴炮永遠是無敵{:soso_e140:}
陸童嘴炮永遠是無敵
呆湾就剩下张嘴,舔鬼子臭脚,舔美帝菊花
打倒伪军迷 发表于 2012-4-9 18:14
什么东西?你是指那防护车轮的护甲吗?

坦克这玩意,韩国的技术基本都来自于德国吧
人家问的是悬挂吧
根据我厂里台湾产的大水磨使用来看。新机两年后就会出现漏油。
这叫演示机动、?真是笑掉大牙···拉到戈壁滩跑个 100公里不出问题才叫演示机动~!
zc1945 发表于 2012-4-9 19:14
在坦克装甲车看到过这篇文章。
一张图,不解释
hengdi 发表于 2012-4-9 22:11
一张图,不解释
哎,,,好多人以为tg就是土。。没有液气悬挂技术。。。他们看来还是半吊子,殊不知道tg不是不用,tg准备是大规模战争,大批量生产,不是脚盆生产个百儿八十两的产量。。。。性价比最关键。。。。
hengdi 发表于 2012-4-9 22:11
一张图,不解释
打脸啊,哈哈!!!
懸掛系統        扭桿
最大行程        600公里
最大速度        90km/h(水中速度不詳)

ak47hk1 发表于 2012-4-9 22:19
哎,,,好多人以为tg就是土。。没有液气悬挂技术。。。他们看来还是半吊子,殊不知道tg不是不用,tg准备 ...


陸童嘴巴永遠是最強大滴;P

74式坦克893輛+90式坦克341輛+99式155毫米自走炮74輛 :D

ak47hk1 发表于 2012-4-9 22:19
哎,,,好多人以为tg就是土。。没有液气悬挂技术。。。他们看来还是半吊子,殊不知道tg不是不用,tg准备 ...


陸童嘴巴永遠是最強大滴;P

74式坦克893輛+90式坦克341輛+99式155毫米自走炮74輛 :D
2012-4-9 22:36 上传

弯弯果然是嘴炮无敌
WW嘴炮 让你家脚盆亲爹的90 和10去烈日下的戈壁滩跑个全程  看看乃的气液悬挂还牛的起来不
2012-4-9 22:46 上传


这液气悬挂的是哪国的{:soso_e144:}
gegihig3tu42042 发表于 2012-4-9 22:35
陸童嘴巴永遠是最強大滴

74式坦克893輛+90式坦克341輛+99式155毫米自走炮74輛
有关鬼子的帖子总有二鬼子,台巴子捣乱,对这种人见一个杀一个
gegihig3tu42042 发表于 2012-4-9 22:27
類型        步兵戰車
原產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服役記錄
还扭桿,把你菊花扭出水都扭不出这效果。
有个疑问,他的悬挂弄成这样是不是可以变相的增加火炮的仰角?
行進中射擊`姿態調節`360度回轉:D
v.youku.com/v_show/id_XMzEwNzQ5OTI4.html?firsttime=20



andropov 发表于 2012-4-9 22:46
有关鬼子的帖子总有二鬼子,台巴子捣乱,对这种人见一个杀一个
这家伙今天弱爆了
andropov 发表于 2012-4-9 22:46
有关鬼子的帖子总有二鬼子,台巴子捣乱,对这种人见一个杀一个
像你這種幼稚陸孩, 除了嘴巴強硬便甚麼都不會做, 不願面對外部世界, 活在自我感覺良好之中,  
這種愚民素質, 要超越隣國連 門也摸不着呀~[:a4:]:D
见到活体弯弯了,估计是被小日本爆   菊了,觉得比弯弯男人强,所以就热爱上日本了
我看见了维基的百科了,感觉就是繁体版的百度
gegihig3tu42042 发表于 2012-4-9 23:10
像你這種幼稚陸孩, 除了嘴巴強硬便甚麼都不會做, 不願面對外部世界, 活在自我感覺良好之中,  
這種愚民素 ...
你自己列出的資料有錯, 自己都不知道, 知道也不肯認, 不是垃圾是什麼?
对这货果断举报了事,举报一次系统会奖励2积分哦,比灌水强多了、
andropov 发表于 2012-4-9 22:46
有关鬼子的帖子总有二鬼子,台巴子捣乱,对这种人见一个杀一个
哎 哥哥  别和他较真,,较真咱们就输了。。。。。。。看看他的服役时间吧,0and0   哈哈  我是一直关注cd,最近刚注册的。高中开始关注国防军事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