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的军事思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3:40:31
军事家林彪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建设和作战等问题的理性认识。

林彪(1907.12.5~1971.9.13),湖北黄冈(今黄州市)人。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嗄晖拧1925年冬考入黄埔军校学习,在校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次年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营长、团长、军长,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军团长等职。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6年6月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后改为抗日军政大学)校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师长,指挥所部获平型关战斗大捷。抗战期间撰写有《论华北正规战的基本教训与游击战争的发展条件》、《抗大的教育方针》等文。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按照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部署,先后与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其他领导人一起,指挥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并取得胜利。1949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其间,所做《论战术思想与战斗作风》、《中高级指挥员的指挥要则》等讲话,论述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和人民军队建设等有关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任国防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1955年曾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9年9月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后,随着个人野心的膨胀,以“左”的政治面目出现,提出并推行一系列充满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军事观点,如宣扬精神万能,“政治可以冲击一切”等,使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和各项建设受到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中进行反革命阴谋活动,败露后于1971年9月13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地区坠地,机毁人亡。1973年8月被中共中央开除党籍,1981年1月被依法确认为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林彪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军事思想主要内容有:

关于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依托广大农村进行人民战争 在中国革命战争中,革命武装一定要有“家”(即根据地),否则就要成为“流浪汉”。解放战争初期,在力量对比敌强我弱,人民军队初到东北尚无巩固的根据地作依托的情况下,必须坚决实行中共中央、毛泽东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方针,主动放弃不宜死守的大中城市和铁路沿线,广占农村和中小城市,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依托根据地进行机动作战,逐步改变敌我力量对比,为尔后转入大反攻准备条件。对敌人之进攻,应采取“忍、等、狠”的斗争方针,即先以防御作战忍耐、等待,避免过早进行主力决战,以等待群众的发动和根据地的建立;一旦条件具备,就集中优势兵力,狠狠打击敌人。当敌向我根据地大举进犯时,必须有重点地坚持中小城市和广大乡村,防止因撤出城市而随之也放弃乡村。新解放区必须做好巩固工作。根据地的本质问题是群众问题,建立巩固根据地的关键在于发动和组织广大农民,执行中共中央制定的各项政策。要实行土地改革,剿匪反霸,建立农村革命政权,提高农民觉悟,改善农民生活,建立地方武装,使千百万农民为保卫自己的翻身果实自觉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形成广泛的人民战争阵线。军队必须敢于分兵去做群众工作,干部肯于下乡同农民打成一片。

关于作战指挥和战术原则 
①实行战略防御,战役战斗上必须采取积极进攻的方针。战略上的防御是积极防御而不是消极防御,是攻势防御而不是单纯防守,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而不是单纯为了“守土”,是有重点的防御而不是到处设防,是战场上主动进攻而不是被动挨打。战役战斗上的一切防守、退却都要围绕着进攻,配合进攻,造成进攻的条件。针对解放战争中的作战情况,人民解放军的作战形式应以进攻的运动战为主,以袭击的游击战和阵地的反击战为辅。运动战是战略上攻势防御的主要体现。要把大部分兵力分配打运动战,包括村落攻坚战和城镇攻坚战;以小部分兵力打阵地防御战和游击战,以牵制敌人。

②实施战役战斗指挥,必须掌握好正确定下作战决心、选择攻击目标和作战时机三个重要环节。有七分胜利把握就下决心打,如果再加上勇敢和正确的指挥,就可以克服那三分冒险,争取十分胜利。两种仗应该打:能胜必胜的仗;虽无充分把握,但所获胜利大、即使不胜亦无妨大局的仗。四种仗不能打:完全没有把握的仗;虽胜但得不偿失的仗;情况不明的仗;虽第一步战斗能胜,但对下一步战斗不利以至妨碍整个战役计划的仗。对敌实施攻击时,应首先割裂并歼灭敌之一路或一部,然后逐次转移兵力各个击破。对运动之敌,一般应选孤立或较弱的一路,在特殊情况下亦可选较强的一路予以歼灭。在同时需要攻坚和打援时,一般应先顾一头,再顾另一头。通常是佯攻据点,实打援兵,亦可先克据点,再歼援兵。对坚固防守之敌的进攻战,不仅要解决扫清外围和突破前沿的问题,还要解决好纵深战斗的问题。实施攻坚战斗,要注意不要打急,攻击队形不要太密,要大胆插到敌人后面切断分割敌人,切实组织好火力。阵地防御战,要准备随时实施反突击、反冲击,以少数精兵固守纵深要点,集中主要兵力隐蔽控制于待机位置,待敌攻我阵地不下或在我阵地侧后绕过时迅猛攻击之。

③在战役战斗上形成兵力对比的绝对优势,才能保证进攻作战的胜利。战役上要以5~6个团打敌1个团,兵力宁可感到多,不可感到不够,以便能同时进行攻击、阻援和围堵溃逃之敌,求得全歼敌人。战斗上也要把3/4~4/5的兵力集中用于主要突破方向,切忌分散使用。

④“一点两面”的战斗部署。“一点”即是将攻击的主要兵力集中到突击点上,突击点选在敌之部署弱点上,应综合考虑敌我双方的条件去判断敌人薄弱部位。敌之弱点有三种:虽然好打但与主要部署无关;与强点相联系的弱点;既是弱点又是要害的地方。选择突破口,最好是打第三种弱点,其次是第二种,实在没有这两种才打第一种。实施突破时,口子不能张大,以免分散兵力。“两面”即是至少在两个方向(兵力多时可三面、四面)对敌实施包围或钳制。总的来说,“一点”是打垮敌人,“两面”是把被打垮的敌人消灭。

⑤“四快一慢”的攻击原则。向敌前进要快,抓住敌人准备工作要快,突破后扩张战果要快,追击动作要快。相对于“四快”而言,“一慢”是指对预有防御准备之敌发起总攻的时机要慢,攻击准备要充分,搞清敌情、做好准备后再打响,不能打急了。对于运动中的敌人,发起攻击要快些,但也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对于退却的敌人,就要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追击,慢了敌人就会跑掉。

⑥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对预有防御准备之敌不能打莽撞仗,必须经过准备才能攻击;对退却之敌要打“莽撞仗”,猛打猛追,不给敌人喘息机会;对于要退未退之敌,完全莽撞或完全不莽撞都不行,首先应迅速抓住敌人,准备好了再打。

⑦攻坚战斗中,突击分队要采取“四组一队”的战斗编组。将加强了的突击分队(通常为连级单位)统一编成四个既有分工又密切协同的战斗组。火力组可配属团或师的炮兵和坦克,负责火力准备和火力支援。爆破组负责清除障碍、开辟通路、炸掉敌坚固火力点。突击组负责打开并巩固突破口。其余为支援组,担任扩张战果的任务。在实际战斗中,可不受四个组的限制,要根据不同的作战目标编组和临时确定任务。

⑧“三三制”的战斗队形。为便于班长指挥和避免队形过于密集、造成过大伤亡,每个班编为三至四个战斗组,由正副班长和作战勇敢并有战斗经验的战士担任组长,每个战斗组三至四个战斗员。冲击时各战斗组之间和各战斗员之间均采取三角等战斗队形 ,交替掩护前进 。

⑨“三猛”的战斗作风。在进攻战斗中要“猛打”、“猛冲”、“猛追”,不让敌人有喘息时间,一举把敌人打垮。“猛打”即是各种火器集中到主攻方向,以猛烈的火力打击主要目标。“猛冲”即集中火力射击后,突击部队乘势猛烈冲击,以火力、手榴弹、刺刀等消灭敌人。“猛追”即对被冲击溃乱退却的敌人实行猛烈的追击,要一直压下去,直到全部消灭敌人。

关于全面加强部队建设,培养优良战斗作风军队质量的高低表现为战斗力的强弱。数量、武器装备相同的两支部队,战斗力强的能以少胜多,以一当十。应当从各方面加强部队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其中,首要的是提高官兵的政治自觉性,使他们知道为什么进行战争和战争的必胜条件,建立必胜信心,同时也要知道困难条件,建立克服困难的决心。指挥员必须有很好的战术素养,战士必须有很好的技术训练。如近战肉搏是革命军队的长处,敌人的短处,要组织战士苦练刺杀、投手榴弹、射击等技术和利用地形、侦察、警戒等战术动作。军队的纪律是战斗力诸要素中最重要的。必须坚决服从命令,厉行集中统一,防止极端民主化。还要严格执行群众纪律,得到群众的拥护支持,结成击不破的力量。俘虏政策也必须严格遵守。要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 ,有计划地加强炮兵 、铁道
兵、工程兵、坦克兵等技术兵种和二线兵团的建设,加强部队正规化建设,把各级司令部建设成为能干的指挥机关。这些工作都是提高部队战斗力所必需的。要大力培养优良的战斗作风。战斗作风是无形的巨大力量 , 直接影响到战术原则的贯彻和技术动作的发挥。它能帮助下命令,帮助指挥,或者妨碍执行命令,阻碍指挥。好的战斗作风应该是:战斗积极性高,有命令打,没有命令只要对全局有利的仗也要打;勇敢顽强,不怕伤亡,能强攻,能死守,敢于刺刀见红;能吃苦耐劳,不怕走路,不怕困难,不讲价钱;迅速紧张,雷厉风行,说出发就能出发,动作快,行军不掉队;执行命令认真严格,完成任务彻底,不打折扣;在上级总的意图下,根据实际情况变化,积极地机断专行;自动与友邻配合协同作战;在失去统一指挥和与上级的联系时,也能独立作战,奔向有枪炮声的地方。优良的战斗作风要靠长期养成,靠高度的政治觉悟,靠平时严格的训练和要求,靠实战的锻炼,靠指挥员的表率作用,靠老部队的熏陶和影响。部队管理和教育训练也直接关系着部队战斗力。各级部队指挥员不能只负责指挥打仗,要亲自抓部队的管理工作。人民军队在管理上要有新的办法,主要是说服教育,而不是军阀部队那一套,但也不是无纪律无管理。目的是造成内部团结,提高战斗力。管理就是抓日常养成,对于好的要表扬,对于不好的要批评教育。军队学校教育要贯彻所教与所用、所学与所用相一致的方针。教育内容上,要使学员对军事的和政治的基本原则有正确的理解。除学习理论外,还要学习实际的动作,要实地演习,达到能讲能做,很熟练。对青年学生,要使他们从老百姓完全锻炼成军人。教育计划要分清各种课目的轻重缓急,在战争时期,学制要“短”,内容要“少而精”,合乎实际的需要和实际的可能。教员则要“多而精”,培养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教员。

林彪的军事思想,对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一定作用;对于夺取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特别是解放战争中夺取东北战场的胜利,起了积极作用。 军事家林彪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建设和作战等问题的理性认识。

林彪(1907.12.5~1971.9.13),湖北黄冈(今黄州市)人。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嗄晖拧1925年冬考入黄埔军校学习,在校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次年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营长、团长、军长,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军团长等职。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6年6月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后改为抗日军政大学)校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师长,指挥所部获平型关战斗大捷。抗战期间撰写有《论华北正规战的基本教训与游击战争的发展条件》、《抗大的教育方针》等文。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按照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部署,先后与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其他领导人一起,指挥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并取得胜利。1949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其间,所做《论战术思想与战斗作风》、《中高级指挥员的指挥要则》等讲话,论述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和人民军队建设等有关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任国防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1955年曾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9年9月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后,随着个人野心的膨胀,以“左”的政治面目出现,提出并推行一系列充满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军事观点,如宣扬精神万能,“政治可以冲击一切”等,使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和各项建设受到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中进行反革命阴谋活动,败露后于1971年9月13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地区坠地,机毁人亡。1973年8月被中共中央开除党籍,1981年1月被依法确认为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林彪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军事思想主要内容有:

关于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依托广大农村进行人民战争 在中国革命战争中,革命武装一定要有“家”(即根据地),否则就要成为“流浪汉”。解放战争初期,在力量对比敌强我弱,人民军队初到东北尚无巩固的根据地作依托的情况下,必须坚决实行中共中央、毛泽东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方针,主动放弃不宜死守的大中城市和铁路沿线,广占农村和中小城市,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依托根据地进行机动作战,逐步改变敌我力量对比,为尔后转入大反攻准备条件。对敌人之进攻,应采取“忍、等、狠”的斗争方针,即先以防御作战忍耐、等待,避免过早进行主力决战,以等待群众的发动和根据地的建立;一旦条件具备,就集中优势兵力,狠狠打击敌人。当敌向我根据地大举进犯时,必须有重点地坚持中小城市和广大乡村,防止因撤出城市而随之也放弃乡村。新解放区必须做好巩固工作。根据地的本质问题是群众问题,建立巩固根据地的关键在于发动和组织广大农民,执行中共中央制定的各项政策。要实行土地改革,剿匪反霸,建立农村革命政权,提高农民觉悟,改善农民生活,建立地方武装,使千百万农民为保卫自己的翻身果实自觉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形成广泛的人民战争阵线。军队必须敢于分兵去做群众工作,干部肯于下乡同农民打成一片。

关于作战指挥和战术原则 
①实行战略防御,战役战斗上必须采取积极进攻的方针。战略上的防御是积极防御而不是消极防御,是攻势防御而不是单纯防守,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而不是单纯为了“守土”,是有重点的防御而不是到处设防,是战场上主动进攻而不是被动挨打。战役战斗上的一切防守、退却都要围绕着进攻,配合进攻,造成进攻的条件。针对解放战争中的作战情况,人民解放军的作战形式应以进攻的运动战为主,以袭击的游击战和阵地的反击战为辅。运动战是战略上攻势防御的主要体现。要把大部分兵力分配打运动战,包括村落攻坚战和城镇攻坚战;以小部分兵力打阵地防御战和游击战,以牵制敌人。

②实施战役战斗指挥,必须掌握好正确定下作战决心、选择攻击目标和作战时机三个重要环节。有七分胜利把握就下决心打,如果再加上勇敢和正确的指挥,就可以克服那三分冒险,争取十分胜利。两种仗应该打:能胜必胜的仗;虽无充分把握,但所获胜利大、即使不胜亦无妨大局的仗。四种仗不能打:完全没有把握的仗;虽胜但得不偿失的仗;情况不明的仗;虽第一步战斗能胜,但对下一步战斗不利以至妨碍整个战役计划的仗。对敌实施攻击时,应首先割裂并歼灭敌之一路或一部,然后逐次转移兵力各个击破。对运动之敌,一般应选孤立或较弱的一路,在特殊情况下亦可选较强的一路予以歼灭。在同时需要攻坚和打援时,一般应先顾一头,再顾另一头。通常是佯攻据点,实打援兵,亦可先克据点,再歼援兵。对坚固防守之敌的进攻战,不仅要解决扫清外围和突破前沿的问题,还要解决好纵深战斗的问题。实施攻坚战斗,要注意不要打急,攻击队形不要太密,要大胆插到敌人后面切断分割敌人,切实组织好火力。阵地防御战,要准备随时实施反突击、反冲击,以少数精兵固守纵深要点,集中主要兵力隐蔽控制于待机位置,待敌攻我阵地不下或在我阵地侧后绕过时迅猛攻击之。

③在战役战斗上形成兵力对比的绝对优势,才能保证进攻作战的胜利。战役上要以5~6个团打敌1个团,兵力宁可感到多,不可感到不够,以便能同时进行攻击、阻援和围堵溃逃之敌,求得全歼敌人。战斗上也要把3/4~4/5的兵力集中用于主要突破方向,切忌分散使用。

④“一点两面”的战斗部署。“一点”即是将攻击的主要兵力集中到突击点上,突击点选在敌之部署弱点上,应综合考虑敌我双方的条件去判断敌人薄弱部位。敌之弱点有三种:虽然好打但与主要部署无关;与强点相联系的弱点;既是弱点又是要害的地方。选择突破口,最好是打第三种弱点,其次是第二种,实在没有这两种才打第一种。实施突破时,口子不能张大,以免分散兵力。“两面”即是至少在两个方向(兵力多时可三面、四面)对敌实施包围或钳制。总的来说,“一点”是打垮敌人,“两面”是把被打垮的敌人消灭。

⑤“四快一慢”的攻击原则。向敌前进要快,抓住敌人准备工作要快,突破后扩张战果要快,追击动作要快。相对于“四快”而言,“一慢”是指对预有防御准备之敌发起总攻的时机要慢,攻击准备要充分,搞清敌情、做好准备后再打响,不能打急了。对于运动中的敌人,发起攻击要快些,但也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对于退却的敌人,就要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追击,慢了敌人就会跑掉。

⑥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对预有防御准备之敌不能打莽撞仗,必须经过准备才能攻击;对退却之敌要打“莽撞仗”,猛打猛追,不给敌人喘息机会;对于要退未退之敌,完全莽撞或完全不莽撞都不行,首先应迅速抓住敌人,准备好了再打。

⑦攻坚战斗中,突击分队要采取“四组一队”的战斗编组。将加强了的突击分队(通常为连级单位)统一编成四个既有分工又密切协同的战斗组。火力组可配属团或师的炮兵和坦克,负责火力准备和火力支援。爆破组负责清除障碍、开辟通路、炸掉敌坚固火力点。突击组负责打开并巩固突破口。其余为支援组,担任扩张战果的任务。在实际战斗中,可不受四个组的限制,要根据不同的作战目标编组和临时确定任务。

⑧“三三制”的战斗队形。为便于班长指挥和避免队形过于密集、造成过大伤亡,每个班编为三至四个战斗组,由正副班长和作战勇敢并有战斗经验的战士担任组长,每个战斗组三至四个战斗员。冲击时各战斗组之间和各战斗员之间均采取三角等战斗队形 ,交替掩护前进 。

⑨“三猛”的战斗作风。在进攻战斗中要“猛打”、“猛冲”、“猛追”,不让敌人有喘息时间,一举把敌人打垮。“猛打”即是各种火器集中到主攻方向,以猛烈的火力打击主要目标。“猛冲”即集中火力射击后,突击部队乘势猛烈冲击,以火力、手榴弹、刺刀等消灭敌人。“猛追”即对被冲击溃乱退却的敌人实行猛烈的追击,要一直压下去,直到全部消灭敌人。

关于全面加强部队建设,培养优良战斗作风军队质量的高低表现为战斗力的强弱。数量、武器装备相同的两支部队,战斗力强的能以少胜多,以一当十。应当从各方面加强部队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其中,首要的是提高官兵的政治自觉性,使他们知道为什么进行战争和战争的必胜条件,建立必胜信心,同时也要知道困难条件,建立克服困难的决心。指挥员必须有很好的战术素养,战士必须有很好的技术训练。如近战肉搏是革命军队的长处,敌人的短处,要组织战士苦练刺杀、投手榴弹、射击等技术和利用地形、侦察、警戒等战术动作。军队的纪律是战斗力诸要素中最重要的。必须坚决服从命令,厉行集中统一,防止极端民主化。还要严格执行群众纪律,得到群众的拥护支持,结成击不破的力量。俘虏政策也必须严格遵守。要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 ,有计划地加强炮兵 、铁道
兵、工程兵、坦克兵等技术兵种和二线兵团的建设,加强部队正规化建设,把各级司令部建设成为能干的指挥机关。这些工作都是提高部队战斗力所必需的。要大力培养优良的战斗作风。战斗作风是无形的巨大力量 , 直接影响到战术原则的贯彻和技术动作的发挥。它能帮助下命令,帮助指挥,或者妨碍执行命令,阻碍指挥。好的战斗作风应该是:战斗积极性高,有命令打,没有命令只要对全局有利的仗也要打;勇敢顽强,不怕伤亡,能强攻,能死守,敢于刺刀见红;能吃苦耐劳,不怕走路,不怕困难,不讲价钱;迅速紧张,雷厉风行,说出发就能出发,动作快,行军不掉队;执行命令认真严格,完成任务彻底,不打折扣;在上级总的意图下,根据实际情况变化,积极地机断专行;自动与友邻配合协同作战;在失去统一指挥和与上级的联系时,也能独立作战,奔向有枪炮声的地方。优良的战斗作风要靠长期养成,靠高度的政治觉悟,靠平时严格的训练和要求,靠实战的锻炼,靠指挥员的表率作用,靠老部队的熏陶和影响。部队管理和教育训练也直接关系着部队战斗力。各级部队指挥员不能只负责指挥打仗,要亲自抓部队的管理工作。人民军队在管理上要有新的办法,主要是说服教育,而不是军阀部队那一套,但也不是无纪律无管理。目的是造成内部团结,提高战斗力。管理就是抓日常养成,对于好的要表扬,对于不好的要批评教育。军队学校教育要贯彻所教与所用、所学与所用相一致的方针。教育内容上,要使学员对军事的和政治的基本原则有正确的理解。除学习理论外,还要学习实际的动作,要实地演习,达到能讲能做,很熟练。对青年学生,要使他们从老百姓完全锻炼成军人。教育计划要分清各种课目的轻重缓急,在战争时期,学制要“短”,内容要“少而精”,合乎实际的需要和实际的可能。教员则要“多而精”,培养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教员。

林彪的军事思想,对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一定作用;对于夺取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特别是解放战争中夺取东北战场的胜利,起了积极作用。
林彪的军事才能可以列在中国前十位
只在大局观和战场时空把握上比粟差点。方面军级别的好手!
我认为林彪元帅排第一!


上个图纪念一下林总
粟裕比林帅差多了
粟裕在理论上比林总差多了,林总在理论上比刘帅差多了。
粟裕在打仗上比林总强一点,林总在打仗上比刘帅强一点。
林总的军事思想永垂不朽!
会打仗......
林总是战争专家。技术职称-总工程师。
一个只会窝里横的人,没见他在朝鲜战场上去帮咱中国人长长脸。
林-小人也!
其实林彪打仗还是不错的,不过其它方面嘛,呵呵,恕我不敢恭唯!
没吃过败仗就很说明问题,而且林帅爱兵如子其他9个这方面比不上他
快,活。呵呵,如果让他和粟裕当二战德国的陆军元帅,老毛作元首,不知会怎么样。哈哈。横扫世界,大概要了。
林总晚年被毛陷害,蒙冤至今………………
拷,陷害?真要让姓林的把毛爷爷搞下去,那现在中国不知乱成啥样。
林总指挥的辽沈战役不是吹的!从出关时的杂牌军到进关时的四野,林总的能力可见一斑。
呵呵,不是吹的?当时的东三省其实是最利于共产党发展的地方,也是国民党力量相对薄弱的地方,而且共产党在东北接收的日伪留下的工业和经济的底子比起其它解放区强太多了,所认要把东北解放军的发展壮大归功于所谓林总一个人,嘿嘿......我敢说,当时不派林彪去东北,而其它从九位老帅里任派一位去,比如派刘帅,最后的成绩也不会比林彪少。(大家应该记得日寇刚投降时,中央从关内解放区紧急抽调十万干部去东北,而且所有人一律不带武器全部轻装,为什么?就为了抢时间去从苏军手中接收日伪留下的果子。这些才是东北解放区发展壮大的根本因素)而且总的来说,45年时的东北,远不是内战的主战场,而且当时东北的蒋军也不是装备实力最好的嫡系。
以下是引用落花漫天在2003-9-19 15:04:00的发言:
拷,陷害?真要让姓林的把毛爷爷搞下去,那现在中国不知乱成啥样。

[em07] 到底是谁让当时的中国乱成那样!!![em10]
以下是引用落花漫天在2003-9-25 15:47:00的发言:
呵呵,不是吹的?当时的东三省其实是最利于共产党发展的地方,也是国民党力量相对薄弱的地方,而且共产党在东北接收的日伪留下的工业和经济的底子比起其它解放区强太多了,所认要把东北解放军的发展壮大归功于所谓林总一个人,嘿嘿......我敢说,当时不派林彪去东北,而其它从九位老帅里任派一位去,比如派刘帅,最后的成绩也不会比林彪少。(大家应该记得日寇刚投降时,中央从关内解放区紧急抽调十万干部去东北,而且所有人一律不带武器全部轻装,为什么?就为了抢时间去从苏军手中接收日伪留下的果子。这些才是东北解放区发展壮大的根本因素)而且总的来说,45年时的东北,远不是内战的主战场,而且当时东北的蒋军也不是装备实力最好的嫡系。


部分正确
但是,十帅中间有的去了就不一定行,比如聂荣臻,华北打了几年消灭不了经济、兵力都不如自己的傅作义,还有几位搞政治还可以,打仗不行。
另外当时东北新一军、新六军、71军、13军,不知道跟关内国军比难道不是装备最好的嫡系?
我一直在想如果把刘邓这一世界上公认的我军最佳组合派去东北,那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又比如把陈粟派去?
刘邓组合军事上不输林罗,政工建设上还要强之,如果当时是刘邓去的东北,最后取得的成绩肯定超过林彪。
是啊,林帅的军事才能是举世公认的!
战略上,刘和粟强于林。战术上,他们3个绝对是共产党最强的三个将领。
林帅的军事才能是举世公认的
林彪的战功在十大元帅中排第一
以下是引用落花漫天在2003-9-25 15:47:00的发言:
呵呵,不是吹的?当时的东三省其实是最利于共产党发展的地方,也是国民党力量相对薄弱的地方,而且共产党在东北接收的日伪留下的工业和经济的底子比起其它解放区强太多了,所认要把东北解放军的发展壮大归功于所谓林总一个人,嘿嘿......我敢说,当时不派林彪去东北,而其它从九位老帅里任派一位去,比如派刘帅,最后的成绩也不会比林彪少。(大家应该记得日寇刚投降时,中央从关内解放区紧急抽调十万干部去东北,而且所有人一律不带武器全部轻装,为什么?就为了抢时间去从苏军手中接收日伪留下的果子。这些才是东北解放区发展壮大的根本因素)而且总的来说,45年时的东北,远不是内战的主战场,而且当时东北的蒋军也不是装备实力最好的嫡系。

不懂装懂,你什么都不知道也敢来乱说一气!当时的东北情况之严峻甚至于到了“有成为第二个西路军的可能”,建议你去看看《雪白血红》那套书。
“当时东北的蒋军也不是装备实力最好的嫡系。”这是你错得最厉害的地方知道吗?东北的蒋军几乎都是中国远征军,无论装备和战术素养都是关內国民党军无法相比的。
除了林彪,没有人能挽救那样的危局,好好了解历史再来说话吧!一点不知道也来乱说不怕人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