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和他的军事思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17:11:39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一个科学体系,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人民战争思想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能动作用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民战争思想。



  1、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进行革命战争。战争力量的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兵民是胜利之本,真正有力量的是人民而不是反动派,革命战争是群众的事业,动员了广大军民,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对广大军民的政治动员是一件绝大的事,是夺取战争胜利最基本的条件。



  2、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中国社会条件下,要首先在反动统治力量最薄弱的广大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并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逐步加以扩大,作为进行人民战争的依托。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才能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革命阵地,使之成为发动群众、扩大武装、发展生产、准备干部的战略基地,成为为人民军队提供人力物力支援的巩固后方和作战的良好战场,借以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的战争目的。建立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必须把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结合起来,建立革命政权,广泛组织和武装群众。同时,也不可忽视城市工作和非根据地的农村工作。实行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国家必须建设巩固而强大的战略后方。



  3、革命战争是为人民利益而战的战争,要实行代表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和基本政策。战争中要兼顾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重视发展生产,尽可能地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尽力改善群众生活,以调动和保持人民群众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积极性。



  4、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矛盾,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使革命获得最广泛的国内社会基础和国际同情援助,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



  5、要把武装斗争这种主要斗争形式同其他各种非武装斗争形式,包括工人的、农民的、青年和妇女的斗争,经济战线、外交战线和思想文化战线上的斗争,合法的和非法的斗争,公开的和秘密的斗争等,在总体上配合起来,从一切方面的努力中不断增加革命的战争力量,减杀反革命的战争力量,使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方面逐步变化,最后达到获得力量优势,战胜敌人的目的。



  6、以人民军队作为进行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实行主力兵团(野战军)和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和游击队、民兵相结合、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的体制。主力兵团可以随时执行超越地方的作战任务,地方兵团执行保卫地方和进攻当地敌人的任务;游击队和民兵则是正规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主要执行在固定地区内直接配合正规军作战和保卫地方的任务。三种武装力量分工不同,紧密配合作战,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正确组织形式。



  7、实行与人民战争相适应的战略战术,灵活机动地使用兵力和作战形式。




  人民军队思想 毛泽东高度重视人民军了在夺取政权和保卫政权中的作用,强调“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第789页)他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出发,系统地创立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成功地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群众保持紧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



  1、这支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着广大人民利益而建立、而战斗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军队,是真正的人民军队。紧密地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是这支队军队的唯一宗旨。



  2、这支军队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它永远是一支战斗队,同时也执行工作队、生产队等革命政治所要求的其他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除了担负作战这项主要任务外,还要担负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设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工作,并利用作战间隙进行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捍卫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



  3、这支军队作为忠实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的工具,必须完全地无条件地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坚持党指挥枪,决不允许枪指挥党,兵权只属于党,决不属于任何个人。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和最高指挥权属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一切行动听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军队中要建立党的各级组织,作为各级部队(分队)的领导核心。党委(支部)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是党实施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



  4、这支军队实行坚强有力的政治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对军队实施领导而在军队中进行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军队中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官兵实行进步的政治教育,灌注革命精神和先进思想,培养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实行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军事民主,实行军民一致、官兵一致和瓦解敌军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中国共产党在军队的团和相当于团以上的单位设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并配备相应的政治工作人员,领导和管理部队的政治工作。政治工作的任务是:保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人民军队的性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证全体指战员充分发挥为人民而战斗,而工作和训练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



  5、这支军队实行集中领导下的民主,建立自觉的严格的纪律,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尊重政府,爱护人民;时刻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做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6、这支军队要加强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实行统一的指挥、统一的制度、统一的编制、统一的纪律、统一的训练,加强组织性、计划性、准确性和纪律性。不断用现代化的武器和新的技术装备部队,提高战斗力。



  7、这支军队要加强教育训练,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大力开展群众性练兵活动,提高官兵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掌握新的技术和随之而来的最新战术,全面提高指战员的军政素质。要办好各类院校,培养合格的军事人才。



  8、这支军队要加强军事科学研究,注重把自己的战争经验上升为理论,同时批判地借鉴中国古代和外国军事思想的有益成分,发展中国现代的军事科学。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长期实践中,创立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成为人民军队在战争力量敌强我弱,武器装备敌优我劣的条件下克敌制胜的法宝。其基本精神是:一切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有什么枪打什么仗,对什么敌人打什么仗,在什么时间地点打什么时间地点的仗;灵活机动,不拘一格,扬长避短,力争主动,利用矛盾,各个击破;进攻时反对冒险主义、防御时反对保守主义,退却时反对逃跑主义,有效地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



  1、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在敌大我小,敌强我弱的条件下,战略防御阶段必须实行战略上的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和战役战斗上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通过战役战斗上的歼灭战达到战略上不断消耗敌人,借以逐渐改变战争力量的总体对比,最终把战略防御推向战略进攻。



  2、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作为作战的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城市和地方的夺取或保守是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



  3、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必须贯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力求打歼灭战,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取给敌以歼灭性打击的方法;力避打得不偿失或得失相当的消耗战。



  4、实现歼灭战,必须审慎地选择打击方向和攻歼目标,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每战集中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



  5、采取恰当的作战形式,实行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就中国革命战争的全过程而言,运动战是大量歼灭敌人,决定战争命运的主要作战形式。阵地战是消耗和歼灭敌人的重要作战形式,战略防御阶段主要执行阻击和钳制敌人的任务,在战略进攻阶段主要执行攻歼据守之敌,夺取城市的任务。游击战则应提高到战略地位,它不仅是配合正规战争必不可缺的辅助作战形式,而且在长时期内,游击战和游击性的运动战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作战形式。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应根据战争的实际情况有主有次,灵活运用,并适时实行以转换主要作战形式为主要内容的军事战略转变。



  6、力求主动,力避被动,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应慎重初战。每战须预有准备,立足于能够应付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力求有胜利把握,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



  7、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勇于近战夜战的优良战斗作风;善于利用作战间隙休整部队,以利再战。



  8、立足现有装备战胜敌人,同时注重从作战缴获中不断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装备。



  9、把对敌军的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结合起来,重视利用敌人营垒内部的各种矛盾,在军事打击的强大压力下开展有力的政治攻势,利用多种方式解决敌人。



  10、大力组织支援前线,搞好后勤保障,切实做好人员和各种物资的动员补充工作及医疗救护工作。



  



  国防建设思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军事工作的中心,随之转到巩固国防、建设现代化国防上来。为此,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对外永远不称霸,决不侵犯别人,也决不允许别人侵犯中国。



  2、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以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和平,为国内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3、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把国家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国家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要重视加强国防建设,在不断增加国家经济实力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国防现代化。



  4、中国的国防现代化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的方针。要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动员和依靠广大军民共建国防。国防斗争要综合运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多种方式,实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



  5、必须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军队建设应保持适当规模,注重提高质量,不断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建设诸军种、兵种合成的国防军。



  6、建立完整的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体系,实行平战结合、军民结合的方针,根据本国本军的特点发展武器装备,尤其要重视发展当代尖端武器和技术装备。



  7、普遍实行民兵制度,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8、加强战略后方建设,为未来反侵略战争提供巩固的战略依托。



  9、对付外敌入侵,仍要坚持人民战争的路线,坚持立足现有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优良传统。




  战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 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研究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创造性地提出了“军事辩证法”这一概念,系统、深刻地阐明了战争和军队的一系列根本观点,揭示了军事领域矛盾运动的各种基本规律,总结提出了关于如何研究和指导战争的许多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原则。军事辩证法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精髓所在,它为正确地看待战争,恰当地解决军事领域的各种矛盾,提供了基本的观点和方法。



  1、战争是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式。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战争是流血的政治,用以扫除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在阶级社会中,革命和革命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舍此不能完成社会发展的飞跃。无产阶级要根据每场战争的政治性质,决定对它的态度,拥护一切推动社会进步的正义战争,反对一切阻碍社会进步的非正义。人类正义战争的旗帜是拯救人类的旗帜。人类社会的发展终究是要消灭战争的,当进步到消灭了阶级、消灭了国家,什么战争也没有了。支持和参加正义战争是为了最终消灭战争,不要枪杆子必须拿起枪杆子。



  2、从本质和长远上看,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应从这点上建立无产阶级的战略思想,在战略上即总体上要藐视一切敌人和困难;另一方面,它们又是活老虎、铁老虎、真老虎,应从这点上建立无产阶级的策略思想和战术思想,在战术上即每一个具体问题上要重视一切敌人和困难。



  3、作为两军厮杀的战争,其军事本质和根本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是一切战争行动的根据,从技术行动起到战略行动止,都要贯彻这一本质。它普及于战争的全体,贯彻于战争的始终。一般来说,消灭敌人是主要的,只有大量地消灭了敌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



  4、战争双方诸因素的相互对立、依存和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构成战争矛盾运动的内容和过程,推动战局的发展,决定战争的结局。这种对立、依存和转化,在战争过程中表现为双方客观物质基础和自觉能动性的综合竞赛,表现为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战争的胜负虽然取决于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国际援助等诸方面的条件,但这些条件只是提供了胜负的可能性,最终决出胜负还要靠人们的主观努力,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发挥人在战争中的能动性,就是要正确地认识和应用战争的规律,在战争指导上具体表现为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必。军事家不能超越既定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去企图战争的胜利;但可以而且必须凭借既定的客观条件,正确而充分地发挥主观的努力,实施正确的战争指导,多打胜仗,从而逐渐实现战争力量对比的强弱转化,能动地夺取胜利。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起决定作用的归根到底是人而不是物。既要反对过分夸大精神作用的唯意志论,又要反对过分夸大武器作用的机械论。



  5、战争现象虽然较之其他社会现象更带有所谓“盖然性”,但战争不是神物,而是一种物质的运动现象,同样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认识和驾驭的。要注重从战争学习战争。



  6、战争的规律有一般与特殊之分。正确地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着眼其特点和发展。既要熟识和运用一般的战争规律,又要熟识所从事的具体战争的特殊规律,防止不分战争性质和时间、地域差别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战争规律是战争的客观实际对于人们头脑的反映。熟识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从中找出其行动的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于自己的行动,是研究和指导战争的根本方法。



  7、要正确处理战争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战争指导者要有战略头脑和全局观念,善于关照全局,掌握关节,抓住战略枢纽部署战役,抓住战役枢纽部署战斗,以局部服从全局,全局则着力保证关键性的局部。



  8、战争中,认识情况的过程不但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前,而且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后。要在必要而周密的侦察基础上,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据以定下正确的作战决心,制定合理的军事计划。制定军事计划要考虑多种可能性,立足最坏情况,争取最好结果。军事计划付诸实施后,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修正决心,调整部署,求得主观指导不断合于客观实际。



  9、要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正确认识和处理保存自己与消灭敌人、进攻与防御、优势与劣势、主动与被动、内线与外线、流动性与固定性、进与退、走与打、集中与分散、持久与速决、歼灭与消耗、前方与后方、正规军与群众武装、野战军与地方军、军事工作与政治工作等军事领域中一系列特有的矛盾关系,使矛盾的两个方面达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



  10、战争的形态是在不断否定旧的作战方式中发展的,要适时实行在转换主要作战形式为主要内容的军事战略转变,使战争形式符合战争特点和作战任务的变化。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一个科学体系,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人民战争思想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能动作用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民战争思想。



  1、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进行革命战争。战争力量的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兵民是胜利之本,真正有力量的是人民而不是反动派,革命战争是群众的事业,动员了广大军民,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对广大军民的政治动员是一件绝大的事,是夺取战争胜利最基本的条件。



  2、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中国社会条件下,要首先在反动统治力量最薄弱的广大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并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逐步加以扩大,作为进行人民战争的依托。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才能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革命阵地,使之成为发动群众、扩大武装、发展生产、准备干部的战略基地,成为为人民军队提供人力物力支援的巩固后方和作战的良好战场,借以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的战争目的。建立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必须把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结合起来,建立革命政权,广泛组织和武装群众。同时,也不可忽视城市工作和非根据地的农村工作。实行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国家必须建设巩固而强大的战略后方。



  3、革命战争是为人民利益而战的战争,要实行代表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和基本政策。战争中要兼顾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重视发展生产,尽可能地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尽力改善群众生活,以调动和保持人民群众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积极性。



  4、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矛盾,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使革命获得最广泛的国内社会基础和国际同情援助,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



  5、要把武装斗争这种主要斗争形式同其他各种非武装斗争形式,包括工人的、农民的、青年和妇女的斗争,经济战线、外交战线和思想文化战线上的斗争,合法的和非法的斗争,公开的和秘密的斗争等,在总体上配合起来,从一切方面的努力中不断增加革命的战争力量,减杀反革命的战争力量,使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方面逐步变化,最后达到获得力量优势,战胜敌人的目的。



  6、以人民军队作为进行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实行主力兵团(野战军)和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和游击队、民兵相结合、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的体制。主力兵团可以随时执行超越地方的作战任务,地方兵团执行保卫地方和进攻当地敌人的任务;游击队和民兵则是正规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主要执行在固定地区内直接配合正规军作战和保卫地方的任务。三种武装力量分工不同,紧密配合作战,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正确组织形式。



  7、实行与人民战争相适应的战略战术,灵活机动地使用兵力和作战形式。




  人民军队思想 毛泽东高度重视人民军了在夺取政权和保卫政权中的作用,强调“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第789页)他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出发,系统地创立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成功地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群众保持紧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



  1、这支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着广大人民利益而建立、而战斗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军队,是真正的人民军队。紧密地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是这支队军队的唯一宗旨。



  2、这支军队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它永远是一支战斗队,同时也执行工作队、生产队等革命政治所要求的其他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除了担负作战这项主要任务外,还要担负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设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工作,并利用作战间隙进行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捍卫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



  3、这支军队作为忠实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的工具,必须完全地无条件地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坚持党指挥枪,决不允许枪指挥党,兵权只属于党,决不属于任何个人。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和最高指挥权属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一切行动听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军队中要建立党的各级组织,作为各级部队(分队)的领导核心。党委(支部)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是党实施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



  4、这支军队实行坚强有力的政治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对军队实施领导而在军队中进行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军队中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官兵实行进步的政治教育,灌注革命精神和先进思想,培养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实行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军事民主,实行军民一致、官兵一致和瓦解敌军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中国共产党在军队的团和相当于团以上的单位设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并配备相应的政治工作人员,领导和管理部队的政治工作。政治工作的任务是:保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人民军队的性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证全体指战员充分发挥为人民而战斗,而工作和训练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



  5、这支军队实行集中领导下的民主,建立自觉的严格的纪律,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尊重政府,爱护人民;时刻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做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6、这支军队要加强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实行统一的指挥、统一的制度、统一的编制、统一的纪律、统一的训练,加强组织性、计划性、准确性和纪律性。不断用现代化的武器和新的技术装备部队,提高战斗力。



  7、这支军队要加强教育训练,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大力开展群众性练兵活动,提高官兵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掌握新的技术和随之而来的最新战术,全面提高指战员的军政素质。要办好各类院校,培养合格的军事人才。



  8、这支军队要加强军事科学研究,注重把自己的战争经验上升为理论,同时批判地借鉴中国古代和外国军事思想的有益成分,发展中国现代的军事科学。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长期实践中,创立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成为人民军队在战争力量敌强我弱,武器装备敌优我劣的条件下克敌制胜的法宝。其基本精神是:一切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有什么枪打什么仗,对什么敌人打什么仗,在什么时间地点打什么时间地点的仗;灵活机动,不拘一格,扬长避短,力争主动,利用矛盾,各个击破;进攻时反对冒险主义、防御时反对保守主义,退却时反对逃跑主义,有效地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



  1、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在敌大我小,敌强我弱的条件下,战略防御阶段必须实行战略上的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和战役战斗上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通过战役战斗上的歼灭战达到战略上不断消耗敌人,借以逐渐改变战争力量的总体对比,最终把战略防御推向战略进攻。



  2、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作为作战的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城市和地方的夺取或保守是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



  3、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必须贯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力求打歼灭战,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取给敌以歼灭性打击的方法;力避打得不偿失或得失相当的消耗战。



  4、实现歼灭战,必须审慎地选择打击方向和攻歼目标,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每战集中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



  5、采取恰当的作战形式,实行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就中国革命战争的全过程而言,运动战是大量歼灭敌人,决定战争命运的主要作战形式。阵地战是消耗和歼灭敌人的重要作战形式,战略防御阶段主要执行阻击和钳制敌人的任务,在战略进攻阶段主要执行攻歼据守之敌,夺取城市的任务。游击战则应提高到战略地位,它不仅是配合正规战争必不可缺的辅助作战形式,而且在长时期内,游击战和游击性的运动战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作战形式。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应根据战争的实际情况有主有次,灵活运用,并适时实行以转换主要作战形式为主要内容的军事战略转变。



  6、力求主动,力避被动,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应慎重初战。每战须预有准备,立足于能够应付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力求有胜利把握,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



  7、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勇于近战夜战的优良战斗作风;善于利用作战间隙休整部队,以利再战。



  8、立足现有装备战胜敌人,同时注重从作战缴获中不断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装备。



  9、把对敌军的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结合起来,重视利用敌人营垒内部的各种矛盾,在军事打击的强大压力下开展有力的政治攻势,利用多种方式解决敌人。



  10、大力组织支援前线,搞好后勤保障,切实做好人员和各种物资的动员补充工作及医疗救护工作。



  



  国防建设思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军事工作的中心,随之转到巩固国防、建设现代化国防上来。为此,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对外永远不称霸,决不侵犯别人,也决不允许别人侵犯中国。



  2、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以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和平,为国内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3、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把国家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国家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要重视加强国防建设,在不断增加国家经济实力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国防现代化。



  4、中国的国防现代化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的方针。要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动员和依靠广大军民共建国防。国防斗争要综合运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多种方式,实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



  5、必须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军队建设应保持适当规模,注重提高质量,不断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建设诸军种、兵种合成的国防军。



  6、建立完整的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体系,实行平战结合、军民结合的方针,根据本国本军的特点发展武器装备,尤其要重视发展当代尖端武器和技术装备。



  7、普遍实行民兵制度,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8、加强战略后方建设,为未来反侵略战争提供巩固的战略依托。



  9、对付外敌入侵,仍要坚持人民战争的路线,坚持立足现有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优良传统。




  战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 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研究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创造性地提出了“军事辩证法”这一概念,系统、深刻地阐明了战争和军队的一系列根本观点,揭示了军事领域矛盾运动的各种基本规律,总结提出了关于如何研究和指导战争的许多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原则。军事辩证法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精髓所在,它为正确地看待战争,恰当地解决军事领域的各种矛盾,提供了基本的观点和方法。



  1、战争是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式。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战争是流血的政治,用以扫除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在阶级社会中,革命和革命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舍此不能完成社会发展的飞跃。无产阶级要根据每场战争的政治性质,决定对它的态度,拥护一切推动社会进步的正义战争,反对一切阻碍社会进步的非正义。人类正义战争的旗帜是拯救人类的旗帜。人类社会的发展终究是要消灭战争的,当进步到消灭了阶级、消灭了国家,什么战争也没有了。支持和参加正义战争是为了最终消灭战争,不要枪杆子必须拿起枪杆子。



  2、从本质和长远上看,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应从这点上建立无产阶级的战略思想,在战略上即总体上要藐视一切敌人和困难;另一方面,它们又是活老虎、铁老虎、真老虎,应从这点上建立无产阶级的策略思想和战术思想,在战术上即每一个具体问题上要重视一切敌人和困难。



  3、作为两军厮杀的战争,其军事本质和根本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是一切战争行动的根据,从技术行动起到战略行动止,都要贯彻这一本质。它普及于战争的全体,贯彻于战争的始终。一般来说,消灭敌人是主要的,只有大量地消灭了敌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



  4、战争双方诸因素的相互对立、依存和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构成战争矛盾运动的内容和过程,推动战局的发展,决定战争的结局。这种对立、依存和转化,在战争过程中表现为双方客观物质基础和自觉能动性的综合竞赛,表现为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战争的胜负虽然取决于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国际援助等诸方面的条件,但这些条件只是提供了胜负的可能性,最终决出胜负还要靠人们的主观努力,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发挥人在战争中的能动性,就是要正确地认识和应用战争的规律,在战争指导上具体表现为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必。军事家不能超越既定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去企图战争的胜利;但可以而且必须凭借既定的客观条件,正确而充分地发挥主观的努力,实施正确的战争指导,多打胜仗,从而逐渐实现战争力量对比的强弱转化,能动地夺取胜利。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起决定作用的归根到底是人而不是物。既要反对过分夸大精神作用的唯意志论,又要反对过分夸大武器作用的机械论。



  5、战争现象虽然较之其他社会现象更带有所谓“盖然性”,但战争不是神物,而是一种物质的运动现象,同样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认识和驾驭的。要注重从战争学习战争。



  6、战争的规律有一般与特殊之分。正确地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着眼其特点和发展。既要熟识和运用一般的战争规律,又要熟识所从事的具体战争的特殊规律,防止不分战争性质和时间、地域差别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战争规律是战争的客观实际对于人们头脑的反映。熟识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从中找出其行动的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于自己的行动,是研究和指导战争的根本方法。



  7、要正确处理战争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战争指导者要有战略头脑和全局观念,善于关照全局,掌握关节,抓住战略枢纽部署战役,抓住战役枢纽部署战斗,以局部服从全局,全局则着力保证关键性的局部。



  8、战争中,认识情况的过程不但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前,而且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后。要在必要而周密的侦察基础上,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据以定下正确的作战决心,制定合理的军事计划。制定军事计划要考虑多种可能性,立足最坏情况,争取最好结果。军事计划付诸实施后,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修正决心,调整部署,求得主观指导不断合于客观实际。



  9、要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正确认识和处理保存自己与消灭敌人、进攻与防御、优势与劣势、主动与被动、内线与外线、流动性与固定性、进与退、走与打、集中与分散、持久与速决、歼灭与消耗、前方与后方、正规军与群众武装、野战军与地方军、军事工作与政治工作等军事领域中一系列特有的矛盾关系,使矛盾的两个方面达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



  10、战争的形态是在不断否定旧的作战方式中发展的,要适时实行在转换主要作战形式为主要内容的军事战略转变,使战争形式符合战争特点和作战任务的变化。
伟大的人物,伟大的思想,伟大的爱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