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卖地难解经济困境 穆巴拉克命运难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8:49:39
去年1月25日,埃及民众不满政府腐败、物价上涨和失业率高等问题,发起了全国性的大示威抗议。2月11日,统治埃及31年的总统穆巴拉克下台,成为所谓“阿拉伯之春”中倒下的又一块多米诺骨牌。

直至今天,这场变局给埃及带来的动荡仍未平复,解放广场依然会有民众前来表达不满。不过,每当一波抗议活动结束后,一些小贩们会重新占据广场,向旅游和参观的人群兜售商品;广场边的茶馆里,客人们仍喜欢谈及国是,而“埃及的未来”是主要的讨论话题。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魏香镜

突然“变天”震惊国际

埃及发生政权更迭的前几月,穆巴拉克的统治好像还稳如泰山。但是长期僵化的威权统治导致了强人政治的产生,并对经济民生产生负面影响,两极分化现象走向极端,为埃及动荡埋下伏笔

就在埃及发生政权更迭的前几月,穆巴拉克在埃及政坛上的位置还很稳固。2010年6月和11月,埃及举行了协商会议和人民议会的选举。当时,穆巴拉克领导的执政党均获压倒性胜利。一个看上去内政外交均稳定有序的国家,短时间内“变天”,让国际社会备感意外。

在谈及埃及的政权更迭和政治动荡时,长期研究埃及的内蒙古民族大学教授王泰认为,从纳赛尔到萨达特的统治时期,再到穆巴拉克主政下的埃及政治体制,政坛威权体制逐渐僵化。而这一状况导致的突出问题是在政治结构中议会弱小,而总统独大,这一特点导致了长期的强人统治。

此外,埃及长期的威权政治也对经济民生产生负面影响。加拿大学者马耀邦曾指出,1991年,新自由主义结构调整计划被强加给埃及后,埃及的两极分化现象已经越来越走向极端。“40%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之下,每天的生活费不足两美元,失业率持续攀升,年轻一代失去就业机会。”1000个家庭控制着这个国家的大部分商业和财富,他们是私有化和新自由主义的主要受益者。这一切都为埃及的动荡埋下了伏笔。

穆兄会主导政治格局民众对军方掌权不满

穆斯林兄弟会组建的自由与正义党,在国会中赢得了近半议席,主导埃及政治格局。伊斯兰政党在中东的崛起是必然的,这些政党发誓放弃暴力并接受民主和人权,能被民众和时代接受。但对于一直“把持”政权的军方,民众却是怨言不断

王泰说,开罗解放广场的革命风暴不仅结束了穆巴拉克30年的世俗威权统治,也结束了对穆斯林兄弟会的压制局面。最显著的特点是,穆斯林兄弟会成功地组建了属于自己的政党——自由与正义党。这是穆兄会1928年创立以来首次以合法政党的形象在埃及政坛出现。2012年1月,在埃及议会两轮选举中,自由和正义党在国会中赢得将近一半的议席,在国会中取得主导地位。

埃及议会于昨日举行制宪委员会首次会议。而根据埃及议会25日公布的制宪委员会选举结果,50名议员成员中包括穆斯林兄弟会的自由与正义党议员25名,萨拉菲派的光明党议员11名,独立或其他政党议员14名。

王泰说,虽然埃及的世俗派深切忧虑,但在中东,伊斯兰政党的崛起是必然的。这些政党发誓放弃暴力并接受民主和人权,这恰是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的目标,能被民众和时代接受。

埃及民众普遍接受了穆斯林政党的上升现状,却对一直“把持”埃及政权的军方产生了更多怨言。虽然军方一直在政治上想与穆巴拉克切割,但是军方上层却与穆巴拉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年2月初和3月份,埃及频频爆发的球迷骚乱,就是开罗民众抗议军方控制下日益恶劣的安全形势的一种表现。

旅游收入锐减“油荒”雪上加霜

埃及财政赤字呈日益扩大之势,加之政府为平息民怨采取的减税、提高工资等措施,更使赤字规模有增无减。此外,旅游收入减少,人为制造的“油荒”等因素,更使财赤雪上加霜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学者余国庆认为,近一年来,过渡政府和军方并没有找到很好的经济稳固发展的途径。

有报道称,自从去年埃及动荡给经济造成重创以来,财政赤字便呈现日益扩大之势。加之政府为平息民怨所采取的削减税收、提高民众工资和福利待遇等措施,更使其赤字规模有增无减。埃及政府预计,截至6月30日本财年结束时,埃及的预算赤字规模将达到1440亿埃及镑(约合238.5亿美元),预算赤字约占其GDP的8.7%。

财政赤字的增加,也与埃及整体国民收入减少有密切关系。广受外界关注的埃及旅游业,是受到冲击的主要经济领域之一。作为旅游大国的埃及,其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近一成,但现在很多游客担忧政局不稳,放弃或延后了旅游计划。为此,开罗机场的交通量已经急剧减少。

此外,本来油气资源不太丰富的埃及,还面临着“油荒”。埃及供应部长朱达认为“前政权”应该负有责任。他说,前政权残余依然垄断石油行业,人为制造“油荒”从中牟取暴利。而现在全国超过2650个加油站中,政府只能对其中560个左右的国营加油站实施监控,这使得投机与走私者有机可乘。埃及媒体指出,3月23日爆发的全国性公共交通、铁路以及民航大罢工使埃及的运力下降了30%—40%,为危机的蔓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为挽救埃及的经济,并达到未来4年筹集150亿美元以削减预算赤字这一目标,埃及住房部已在24日启动一项出售开罗附近土地给其旅居海外侨民的计划。但有分析称,这一“卖地”政策并不能让埃及摆脱目前这一困境。

数字

制宪委员会50名议员成员中,包括穆斯林兄弟会的自由与正义党议员25名,萨拉菲派的光明党议员11名,独立或其他政党议员14名

截至6月30日本财年结束时,埃及的预算赤字规模将达到1440亿埃及镑(约合238.5亿美元),预算赤字约占其GDP的8.7%

全国超过2650个加油站中,政府只能对其中560个左右的国营加油站实施监控

走势

军方交权大势所趋

政府掌权仍需时间

目前埃及的政治进程正在有序进行,但是5月份埃及选举出新一届政府后,军方能否“放权”成为一大疑问。王泰说,军方能否像它承诺的那样和平交权,充满了不确定性。从军方一年多的表现来看,它会交权,但不会完全和顺利地交权。这取决于三方面的进展:一是未来的新政府在多大程度上与军方有效合作;第二,美国施加的压力程度如何;第三,人民给它的压力如何。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陈天社称,穆斯林兄弟会领导下的自由与正义党和保守的萨拉菲派政党光明党在议会中赢得约70%的席位。但是埃及现在的形势和土耳其有些相似,军队在政治生活舞台中举足轻重。即使军方移交权力,政府掌权也是一个逐渐的过程。

但也有专家认为,即便军方可以顺利让穆斯林政党控制国内政治,这些没有执政经验的政党仍会面临诸多挑战,其中经济和民生方面的挑战是最重要的。余国庆认为,具有穆斯林背景的政党,在处理经济和民生问题时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它们与社会民众、基层组织的联系很广,可以提供基本的社会福利和服务。但是缺陷很明显,尤其是它们没有系统的治国理念,而且与西方的关系不如前政权。从这一方面说,它们不太会利用西方成熟的管理经验。此外,在埃及的政治环境没有得到改善的情况下,一些外来的投资仍不会有所提高。

关于埃及前领导人穆巴拉克的命运也成为外界猜测的焦点。埃及检方1月曾呼吁对穆巴拉克实施最严厉刑罚——死刑。但是陈天社认为,穆巴拉克的命运对于埃及社会是两难选择。对发起革命的抗议者来讲,当然要把穆巴拉克置于死地。但是目前埃及军方仍为穆巴拉克的战友们所控制。不过当穆巴拉克问题成为影响军方的一个因素时,军方可能会抛弃穆巴拉克。

专题策划:孙爱群练学华http://news.ifeng.com/world/detail_2012_03/29/13525580_0.shtml

去年1月25日,埃及民众不满政府腐败、物价上涨和失业率高等问题,发起了全国性的大示威抗议。2月11日,统治埃及31年的总统穆巴拉克下台,成为所谓“阿拉伯之春”中倒下的又一块多米诺骨牌。

直至今天,这场变局给埃及带来的动荡仍未平复,解放广场依然会有民众前来表达不满。不过,每当一波抗议活动结束后,一些小贩们会重新占据广场,向旅游和参观的人群兜售商品;广场边的茶馆里,客人们仍喜欢谈及国是,而“埃及的未来”是主要的讨论话题。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魏香镜

突然“变天”震惊国际

埃及发生政权更迭的前几月,穆巴拉克的统治好像还稳如泰山。但是长期僵化的威权统治导致了强人政治的产生,并对经济民生产生负面影响,两极分化现象走向极端,为埃及动荡埋下伏笔

就在埃及发生政权更迭的前几月,穆巴拉克在埃及政坛上的位置还很稳固。2010年6月和11月,埃及举行了协商会议和人民议会的选举。当时,穆巴拉克领导的执政党均获压倒性胜利。一个看上去内政外交均稳定有序的国家,短时间内“变天”,让国际社会备感意外。

在谈及埃及的政权更迭和政治动荡时,长期研究埃及的内蒙古民族大学教授王泰认为,从纳赛尔到萨达特的统治时期,再到穆巴拉克主政下的埃及政治体制,政坛威权体制逐渐僵化。而这一状况导致的突出问题是在政治结构中议会弱小,而总统独大,这一特点导致了长期的强人统治。

此外,埃及长期的威权政治也对经济民生产生负面影响。加拿大学者马耀邦曾指出,1991年,新自由主义结构调整计划被强加给埃及后,埃及的两极分化现象已经越来越走向极端。“40%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之下,每天的生活费不足两美元,失业率持续攀升,年轻一代失去就业机会。”1000个家庭控制着这个国家的大部分商业和财富,他们是私有化和新自由主义的主要受益者。这一切都为埃及的动荡埋下了伏笔。

穆兄会主导政治格局民众对军方掌权不满

穆斯林兄弟会组建的自由与正义党,在国会中赢得了近半议席,主导埃及政治格局。伊斯兰政党在中东的崛起是必然的,这些政党发誓放弃暴力并接受民主和人权,能被民众和时代接受。但对于一直“把持”政权的军方,民众却是怨言不断

王泰说,开罗解放广场的革命风暴不仅结束了穆巴拉克30年的世俗威权统治,也结束了对穆斯林兄弟会的压制局面。最显著的特点是,穆斯林兄弟会成功地组建了属于自己的政党——自由与正义党。这是穆兄会1928年创立以来首次以合法政党的形象在埃及政坛出现。2012年1月,在埃及议会两轮选举中,自由和正义党在国会中赢得将近一半的议席,在国会中取得主导地位。

埃及议会于昨日举行制宪委员会首次会议。而根据埃及议会25日公布的制宪委员会选举结果,50名议员成员中包括穆斯林兄弟会的自由与正义党议员25名,萨拉菲派的光明党议员11名,独立或其他政党议员14名。

王泰说,虽然埃及的世俗派深切忧虑,但在中东,伊斯兰政党的崛起是必然的。这些政党发誓放弃暴力并接受民主和人权,这恰是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的目标,能被民众和时代接受。

埃及民众普遍接受了穆斯林政党的上升现状,却对一直“把持”埃及政权的军方产生了更多怨言。虽然军方一直在政治上想与穆巴拉克切割,但是军方上层却与穆巴拉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年2月初和3月份,埃及频频爆发的球迷骚乱,就是开罗民众抗议军方控制下日益恶劣的安全形势的一种表现。

旅游收入锐减“油荒”雪上加霜

埃及财政赤字呈日益扩大之势,加之政府为平息民怨采取的减税、提高工资等措施,更使赤字规模有增无减。此外,旅游收入减少,人为制造的“油荒”等因素,更使财赤雪上加霜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学者余国庆认为,近一年来,过渡政府和军方并没有找到很好的经济稳固发展的途径。

有报道称,自从去年埃及动荡给经济造成重创以来,财政赤字便呈现日益扩大之势。加之政府为平息民怨所采取的削减税收、提高民众工资和福利待遇等措施,更使其赤字规模有增无减。埃及政府预计,截至6月30日本财年结束时,埃及的预算赤字规模将达到1440亿埃及镑(约合238.5亿美元),预算赤字约占其GDP的8.7%。

财政赤字的增加,也与埃及整体国民收入减少有密切关系。广受外界关注的埃及旅游业,是受到冲击的主要经济领域之一。作为旅游大国的埃及,其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近一成,但现在很多游客担忧政局不稳,放弃或延后了旅游计划。为此,开罗机场的交通量已经急剧减少。

此外,本来油气资源不太丰富的埃及,还面临着“油荒”。埃及供应部长朱达认为“前政权”应该负有责任。他说,前政权残余依然垄断石油行业,人为制造“油荒”从中牟取暴利。而现在全国超过2650个加油站中,政府只能对其中560个左右的国营加油站实施监控,这使得投机与走私者有机可乘。埃及媒体指出,3月23日爆发的全国性公共交通、铁路以及民航大罢工使埃及的运力下降了30%—40%,为危机的蔓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为挽救埃及的经济,并达到未来4年筹集150亿美元以削减预算赤字这一目标,埃及住房部已在24日启动一项出售开罗附近土地给其旅居海外侨民的计划。但有分析称,这一“卖地”政策并不能让埃及摆脱目前这一困境。

数字

制宪委员会50名议员成员中,包括穆斯林兄弟会的自由与正义党议员25名,萨拉菲派的光明党议员11名,独立或其他政党议员14名

截至6月30日本财年结束时,埃及的预算赤字规模将达到1440亿埃及镑(约合238.5亿美元),预算赤字约占其GDP的8.7%

全国超过2650个加油站中,政府只能对其中560个左右的国营加油站实施监控

走势

军方交权大势所趋

政府掌权仍需时间

目前埃及的政治进程正在有序进行,但是5月份埃及选举出新一届政府后,军方能否“放权”成为一大疑问。王泰说,军方能否像它承诺的那样和平交权,充满了不确定性。从军方一年多的表现来看,它会交权,但不会完全和顺利地交权。这取决于三方面的进展:一是未来的新政府在多大程度上与军方有效合作;第二,美国施加的压力程度如何;第三,人民给它的压力如何。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陈天社称,穆斯林兄弟会领导下的自由与正义党和保守的萨拉菲派政党光明党在议会中赢得约70%的席位。但是埃及现在的形势和土耳其有些相似,军队在政治生活舞台中举足轻重。即使军方移交权力,政府掌权也是一个逐渐的过程。

但也有专家认为,即便军方可以顺利让穆斯林政党控制国内政治,这些没有执政经验的政党仍会面临诸多挑战,其中经济和民生方面的挑战是最重要的。余国庆认为,具有穆斯林背景的政党,在处理经济和民生问题时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它们与社会民众、基层组织的联系很广,可以提供基本的社会福利和服务。但是缺陷很明显,尤其是它们没有系统的治国理念,而且与西方的关系不如前政权。从这一方面说,它们不太会利用西方成熟的管理经验。此外,在埃及的政治环境没有得到改善的情况下,一些外来的投资仍不会有所提高。

关于埃及前领导人穆巴拉克的命运也成为外界猜测的焦点。埃及检方1月曾呼吁对穆巴拉克实施最严厉刑罚——死刑。但是陈天社认为,穆巴拉克的命运对于埃及社会是两难选择。对发起革命的抗议者来讲,当然要把穆巴拉克置于死地。但是目前埃及军方仍为穆巴拉克的战友们所控制。不过当穆巴拉克问题成为影响军方的一个因素时,军方可能会抛弃穆巴拉克。

专题策划:孙爱群练学华http://news.ifeng.com/world/detail_2012_03/29/13525580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