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城兵器试验中心轻武器试验部专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4:46:36
<P>国白城兵器试验中心轻武器试验部专访</P>


<P></P>
<P>  兵器试验中心。这个中心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试验靶场,是经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3位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批准建立的。1954年9月初,首批人员开赴草原进行建设。为此,应该讲,轻武器试验部随同兵器试验中心组建于1954年。</P>


<P></P>
<P>射手冒着“大雨”进行淋雨试验</P>


<P></P>
<P>射手正准备将被试武器放入模拟流动的河水中,进行浸河水试验</P>


<P></P>
<P>射手在扬尘试验室内做试验,旁边的鼓风机将尘土吹得漫天飞扬。射手必须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进行实弹射击,考核新式武器</P><P>国白城兵器试验中心轻武器试验部专访</P>


<P></P>
<P>  兵器试验中心。这个中心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试验靶场,是经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3位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批准建立的。1954年9月初,首批人员开赴草原进行建设。为此,应该讲,轻武器试验部随同兵器试验中心组建于1954年。</P>


<P></P>
<P>射手冒着“大雨”进行淋雨试验</P>


<P></P>
<P>射手正准备将被试武器放入模拟流动的河水中,进行浸河水试验</P>


<P></P>
<P>射手在扬尘试验室内做试验,旁边的鼓风机将尘土吹得漫天飞扬。射手必须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进行实弹射击,考核新式武器</P>
<P></P>
<P>白城兵器试验中心展示的大炮</P>


<P></P>
<P>白城兵器试验中心展示的雷达</P>


<P></P>
<P>白城兵器试验中心展示的舰炮</P>


<P></P>
<P> 白城兵器试验中心展示的火箭发射车</P>


<P></P>
<P>白城兵器试验中心展示的飞机</P>


<P></P>
<P>白城兵器试验中心展示的坦克</P>


<P></P>
<P>白城兵器试验中心展示的导弹</P>


<P></P>
<P>矗立在试验中心的英雄纪念碑,上面有张爱萍同志为烈士们的题词</P>
<P>

</P>
我国的枪械试验方法或军用标准的演变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0~1980年代),试验标准由无到有。

  我国轻武器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引进和仿制阶段,二为自行设计阶段。从建国初期到1980年代初期,新中国的轻武器是处于引进、仿制和改进阶段。进入1980年代,中国的轻武器发展走上了自行研制和设计的道路,尤其是新一代班用枪族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有了自己特色的轻武器。

  与轻武器装备发展相适应,我国的轻武器试验鉴定体系从建场至1980年代的近30年间,一直沿袭着1950年代从苏联引进的试验模式,其试验方法、试验理论以及试验设备、场区建设等均是基于该试验模式而建立的,有关试验方法或国家军用标准有:

  1961年版本《轻武器试验法——草稿》 主要内容包括枪械在各种使用条件下的试验方法。其试验内容和试验方法是依据苏联的地区和特点确定的,由于缺乏我国气象和地理条件的统计数据,因此,该试验法仅仅适用于当时的枪械验收试验和改进枪械的研究或鉴定试验。

  1974年版本《轻武器试验法(试行稿)——枪械试验法》(QBQ—01) 在总结历年枪械试验经验的基础上,1960~1970年代,兵器试验中心的技术人员深入到热带、寒区、西北高原等地军区、气象局、工厂、院校进行调研,收集了大量水文、气象、科研、生产方面的资料以及部队对轻武器使用方面的要求和意见,形成了这个版本的试验法。

  第二阶段(1980~1990年代),试验方法得到发展,形成了国家军用标准— —1987年版本《常规兵器定型试验方法 枪械》(GJB349.2—87)。

  1980年代,为了适应轻武器发展的需要,技术人员在总结试验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武器发展的特点,对我国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调研工作,并投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武器到典型地区进行试验验证,获得了现场试验数据,完善了试验方法,形成了我国枪械定型试验第一部国家军用标准——《常规兵器定型试验方法 枪械》(GJB 349.2—87)。

  第三阶段(1990年代后),试验方法得到迅猛发展,形成了较为先进的枪械试验法——1998年版本《枪械性能试验方法》(GJB3484—98)。

  1990年代,技术人员收集了有关环境、气象、战术战役、步兵射击方法、轻武器实际使用情况、周边地理环境、部队试验方法等方面的材料,制定出《枪械性能试验方法》。这部试验法作为枪械设计定型试验的第二代标准,是针对第一代军标1987年版本《常规兵器定型试验方法 枪械》在执行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根据近年来枪械性能的发展并在实践中进行过研究论证后,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我国轻武器研制始于1960年代,最初研制的产品没有脱离仿苏产品的框框,设计理念、基本构造没有多大突破。 1990年代,以新一代班用枪族为代表的一批轻武器陆续装备部队,标志着我国轻武器产品走上了完全自主开发研制的道路。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在研制方面存在的不足。一是主研人员缺少轻武器产品在部队作战使用方面的知识,更没有这方面的经历和经验,因此在设计研制时不可避免地将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反映到产品中,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性能。AK47自动步枪的主研人卡拉什尼柯夫和M16自动步枪的主研人斯通纳都从过军,并有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亲身经历,这些都是他们设计武器的宝贵财富,也确保了他们所设计的武器更符合实战要求且经久不衰;二是只注重已量化的“硬指标”的达标,而对一些定性的“软指标”的达标重视不够。一旦产品装备部队,这方面的问题积少成多,就会成为大问题。近些年研制装备的某些轻武器产品已经凸现这方面的问题;三是武器在研制过程中很少征求使用单位的意见,也没有开展部队使用试验方面的研究,更没有把其纳入决策中
在那里工作真过瘾啊,打枪打炮打导弹,多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