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凭仅成求职“通行证” 专家称入职后都是小学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2:17:07
文凭仅成求职“通行证” 专家称入职后都是小学生


2012年03月27日  来源:沈阳晚报 


  转眼又到毕业季,每年大学毕业生们焦头烂额找工作的时候,一个有关文凭的段子都会在学生中广为流传:“文凭是张火车票:重点大学硕士软卧,本科硬卧,专科的硬座,民办的站票,成教的在厕所挤着。火车到站,大家下车找工作时,才发现老板并不太关心你是怎么来的,只关心你会干什么……”


  通过对几位持着不同“火车票”抵达目的地的历届毕业生采访,记者发现,对于求职者来说,文凭更像是一个敲门砖,是你通往进站口的通行证,如果目的地明确,无论哪种等级的“火车票”,都能顺利到达终点站。

  软卧票 头顶光环压力大,开展工作举步艰

  29岁的沈阳人李东书是坐“软卧”的,天津大学材料化学专业博士毕业,去年他毕业前夕,正好有一个化工设计院在校园招聘,设计院的领导对李东书的形象、学历、谈吐各个方面非常满意,当场就和他签订了就业协议,李东书也成为这个设计院引进的第一个博士。

  刚到公司,负责招聘的人事领导亲自带他办手续、熟悉部门环境,每路过一个部门,领导都隆重介绍:“这个小伙子是我们院新招来的博士,年轻有为。”这样一圈下来,李东书也被同事们戏称为“李博”。

  刚入职时,“985”高校的博士文凭确实给李东书带来一系列的好处:领导对他很客气,还特地给他制定了新的工资体系;所里重要项目让他先选,发展机会往往比其他同事更好;年长的同事愿意跟他探讨最新的研究成果,年轻的同事经常向他讨教问题;与外单位接触时,领导也喜欢带李东书一同出席,他几乎成了单位的活招牌……

  随着时间推移,李东书头上的光环渐渐褪去,有时甚至还成了一种压力。比他早几年进单位的那些本科生、研究生,虽然大家年岁相仿,但由于他们工作年限长、经验丰富,好多人已经做了项目经理,而李东书才在技术岗位上刚起步。虽然李东书技术过硬,但项目经验几乎为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他同那些学历低的新同事一样,经常提出一些看起来很“菜”的问题,而每到这个时候,他总能收获一批异样的眼光。“所有人都觉得我应当把事情做得更好,无论哪出了差错,最后都怪到我头上。”对李东书来说,入职一年后,博士生的光环不再耀眼,而大家对名校高材生的过高期望,却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硬座的 英雄莫问出处,技术才是王道

  2005年高考时,因为报考志愿的失利,本来可以进一本学校的孙驰被一个不知名的三本学校录取。他当时本想复读,但已经工作多年的小叔提醒他:“你学的是软件专业,以后工作全凭技术说话,浪费时间复读干啥啊。”孙驰想想也对,还是抓紧时间苦练技术吧。

  上学那些年,当同学们都日夜苦练游戏时,孙驰将大部分时间用来学习计算机语言,等到毕业时,他已经熟练掌握了好几种编程语言,还过了计算机4级,可毕业时,他还是因为学历关系,被硬性“门槛”拦在一家著名软件公司门外。

  不过,务实的孙驰并没有泄气,而是选择了一家小型公司踏踏实实地干起来。由于技术过硬,年轻的孙驰很快被老板赏识,公司里大大小小的技术事宜都由他来管理。后来,孙驰还试着干起了接待客户、客户回访等工作,将自己的技术链延展,全面熟悉业务不说,还积累了不少人脉关系。

  今年2月份,通过工作中结识的一位好朋友的推荐,他参加了国内一个著名软件公司的社会招聘,并顺利地拿到录用通知,只是三本大学毕业的孙驰,薪资比那些与他同期进入公司的重点大学毕业生多出许多。“到达自己的目标有很多条路,只是我走得稍微曲折些。”孙驰笑着说。

  挤着的 起步虽低,厚积薄发

  刚刚结束汽车拉力赛的活动,陶林转身又投入到新车发布会的设计之中。而几年前,她也是刚刚迈出校门的新手。

  张娇和陶林是无话不谈的小伙伴,高考时候,张娇顺利考进一所本科大学,而陶林只是考上了一所职业学院学广告。毕业后,张娇在家人的安排下,进入一家国企担任文职工作,每天早九晚五,生活很有规律,陶林只身一人来到北京,成了北漂一族。

  最开始,陶林就在杂志社的广告部里跑广告业务,底薪只有几百块钱。但由于她踏实肯干、肯吃苦,一家汽车企业的负责人邀请她到公司的推广部做文案。广告是个累人的行业,策划、提案、做活动,大至赛事流程,小到剪彩人员的签字笔,陶林总是尽心尽力,不允许任何一个地方出差错。有时忙起来她常常睡不到4个小时,可是只要想到能学东西,陶林从不叫苦。几年时间,陶林从最初的实习生做到现在的策划经理。“看的东西多,脑子活,接触新鲜事物快,不像有的高学历的人那么死板,广告行业拼的就是想象力。”在陶林的年终总结里,汽车公司的老板这样评价她。陶林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精彩,而天天坐在办公室的张娇只能对着重复而无趣的表格继续发呆。





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2/03-27/3777269.shtml文凭仅成求职“通行证” 专家称入职后都是小学生


2012年03月27日  来源:沈阳晚报 


  转眼又到毕业季,每年大学毕业生们焦头烂额找工作的时候,一个有关文凭的段子都会在学生中广为流传:“文凭是张火车票:重点大学硕士软卧,本科硬卧,专科的硬座,民办的站票,成教的在厕所挤着。火车到站,大家下车找工作时,才发现老板并不太关心你是怎么来的,只关心你会干什么……”


  通过对几位持着不同“火车票”抵达目的地的历届毕业生采访,记者发现,对于求职者来说,文凭更像是一个敲门砖,是你通往进站口的通行证,如果目的地明确,无论哪种等级的“火车票”,都能顺利到达终点站。

  软卧票 头顶光环压力大,开展工作举步艰

  29岁的沈阳人李东书是坐“软卧”的,天津大学材料化学专业博士毕业,去年他毕业前夕,正好有一个化工设计院在校园招聘,设计院的领导对李东书的形象、学历、谈吐各个方面非常满意,当场就和他签订了就业协议,李东书也成为这个设计院引进的第一个博士。

  刚到公司,负责招聘的人事领导亲自带他办手续、熟悉部门环境,每路过一个部门,领导都隆重介绍:“这个小伙子是我们院新招来的博士,年轻有为。”这样一圈下来,李东书也被同事们戏称为“李博”。

  刚入职时,“985”高校的博士文凭确实给李东书带来一系列的好处:领导对他很客气,还特地给他制定了新的工资体系;所里重要项目让他先选,发展机会往往比其他同事更好;年长的同事愿意跟他探讨最新的研究成果,年轻的同事经常向他讨教问题;与外单位接触时,领导也喜欢带李东书一同出席,他几乎成了单位的活招牌……

  随着时间推移,李东书头上的光环渐渐褪去,有时甚至还成了一种压力。比他早几年进单位的那些本科生、研究生,虽然大家年岁相仿,但由于他们工作年限长、经验丰富,好多人已经做了项目经理,而李东书才在技术岗位上刚起步。虽然李东书技术过硬,但项目经验几乎为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他同那些学历低的新同事一样,经常提出一些看起来很“菜”的问题,而每到这个时候,他总能收获一批异样的眼光。“所有人都觉得我应当把事情做得更好,无论哪出了差错,最后都怪到我头上。”对李东书来说,入职一年后,博士生的光环不再耀眼,而大家对名校高材生的过高期望,却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硬座的 英雄莫问出处,技术才是王道

  2005年高考时,因为报考志愿的失利,本来可以进一本学校的孙驰被一个不知名的三本学校录取。他当时本想复读,但已经工作多年的小叔提醒他:“你学的是软件专业,以后工作全凭技术说话,浪费时间复读干啥啊。”孙驰想想也对,还是抓紧时间苦练技术吧。

  上学那些年,当同学们都日夜苦练游戏时,孙驰将大部分时间用来学习计算机语言,等到毕业时,他已经熟练掌握了好几种编程语言,还过了计算机4级,可毕业时,他还是因为学历关系,被硬性“门槛”拦在一家著名软件公司门外。

  不过,务实的孙驰并没有泄气,而是选择了一家小型公司踏踏实实地干起来。由于技术过硬,年轻的孙驰很快被老板赏识,公司里大大小小的技术事宜都由他来管理。后来,孙驰还试着干起了接待客户、客户回访等工作,将自己的技术链延展,全面熟悉业务不说,还积累了不少人脉关系。

  今年2月份,通过工作中结识的一位好朋友的推荐,他参加了国内一个著名软件公司的社会招聘,并顺利地拿到录用通知,只是三本大学毕业的孙驰,薪资比那些与他同期进入公司的重点大学毕业生多出许多。“到达自己的目标有很多条路,只是我走得稍微曲折些。”孙驰笑着说。

  挤着的 起步虽低,厚积薄发

  刚刚结束汽车拉力赛的活动,陶林转身又投入到新车发布会的设计之中。而几年前,她也是刚刚迈出校门的新手。

  张娇和陶林是无话不谈的小伙伴,高考时候,张娇顺利考进一所本科大学,而陶林只是考上了一所职业学院学广告。毕业后,张娇在家人的安排下,进入一家国企担任文职工作,每天早九晚五,生活很有规律,陶林只身一人来到北京,成了北漂一族。

  最开始,陶林就在杂志社的广告部里跑广告业务,底薪只有几百块钱。但由于她踏实肯干、肯吃苦,一家汽车企业的负责人邀请她到公司的推广部做文案。广告是个累人的行业,策划、提案、做活动,大至赛事流程,小到剪彩人员的签字笔,陶林总是尽心尽力,不允许任何一个地方出差错。有时忙起来她常常睡不到4个小时,可是只要想到能学东西,陶林从不叫苦。几年时间,陶林从最初的实习生做到现在的策划经理。“看的东西多,脑子活,接触新鲜事物快,不像有的高学历的人那么死板,广告行业拼的就是想象力。”在陶林的年终总结里,汽车公司的老板这样评价她。陶林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精彩,而天天坐在办公室的张娇只能对着重复而无趣的表格继续发呆。





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2/03-27/3777269.shtml
专家观点

  各尽其才,各取所需

  吴剑辉,资深人力资源师,从事人力资源工作10年时间。

  高文凭 晋升速度快


  “社会对企业认知度反映到招聘工作中最直接的就会反映在学历上,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吴剑辉笑称,“能和刘翔一起赛跑的人,怎么的也得拿过全国冠军啊!”能拿到优质文凭的人,起码证明了他对学业的忠诚和坚毅,而这些恰好是一个企业所需要的。拥有一个好的文凭,就像拿到了入场券,证明我有资格站在起跑线上。总体来说,高文凭的人起点高,单位还会特殊培养照顾,晋升速度相比普通人快许多。

  刚入职 先掏空 再填充

  “好多大学生认为拿一个好的文凭就能得到一份好的工作,但是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连带关系。”吴剑辉说。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不稳,对自己的人生和职业规划都非常茫然,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刚刚进入社会的学生要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职场的‘小学生’而不是‘大学生’。所以,刚入职场的新人,一定要把自己‘掏空’,再慢慢往里‘填充’。所有的岗位都有自己的晋升体系,从助理到专员,从经理到总监,没有人可以一飞冲天,每一步都应当稳扎稳打。”

  有文凭 还得站好队

  虽说学历背景优秀的应聘者,在公司培训和岗位分配上都占有很大的优势,但并不是对“站票”过来的人一竿子打死!“一般来说,对于一些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岗位,我们在招聘时就会硬性规定学历的门槛;而其他岗位,更看重求职者本身的气质、谈吐和相关经验等。”比如,一个学习土木专业的人去做销售,可能前几年他的收益会很高,但是5-8年之后,没有强大的理论支持,他的工作就会出现瓶颈。而一些综合类岗位的人,也可以凭借自身的努力转行到很多其他岗位中去。“我们公司曾经招聘了一位文员,她不单将办公室的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业余时间还考取了人力资源的资格证书,现在她已经转岗分管公司薪酬福利了。”

  一个优秀的企业,一位明智的人力,不单单会招聘优质的人才,更善于把不同的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年轻人有无数的可能,重要的是站对自己的队伍!” (记者 姜渌波)

是的,工作实践才是真正的大学。

大学能给人最重要的东西是把工作当学问认真钻研的态度,没有这个态度,就是名校毕业的,也是垃圾。
这个要看什么性质的岗位和什么性质的企业

那些广告什么当然适合中专生去搞,他们比大学生更加有活力有创造力

至于天大的材料化学这么NB的专业,连我这样的外行都如雷贯耳,居然要跑去一个第一次招收博士这个层次单位,当然会有各种憋屈了

我估计是他不仅查三代,甚至二代都不是天大的,所以只好去这样的单位

我觉得媒体连材料,化工方面的就业情况一点都不懂,发现一个能够抓住眼球的东西,就大写特写
文凭就是敲门砖,这个道理学生都懂的。

否则为什么还要学根本不愿意学的所谓知识?
现在产学脱节那么严重,很多人大学毕业出来神马东西都要从头开始学,发现大学至少一半的东西压根用不上
很多老师都不知道他教的东西有什么用,学生就更不知道,不知学来干什么,还会有什么兴趣?
大学生要乐意到一线岗位去“淬火”

2012年03月28日 来源:光明网


3月18日至24日,《文汇报》的“文汇深呼吸”栏目,推出了一组“大学生乐意当蓝领”的系列报道,讲述一些当了“蓝领”的大学毕业生的故事。这其中有在造币厂当上“数封包装工”,从不免看似单调枯燥的工作中虚心向老师傅学手艺,寻求“自身突破”的工科大学生,也有到亚洲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厂大显身手、以出色表现证明了自己,当上副厂长的女研究生;有在车间生产一线摸爬滚打、和工人融入一片,并深得工友信赖的名校尖子生,也有到民企去闯出了一番新天地的名校“拳头专业”的研究生。

看了这组报道的人,也许会嘀咕,这么优秀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怎么在车间或工地上当起了普通工人,这么做,能体现人尽其才吗?也许,有人会为这些当了蓝领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感到可惜,甚至会觉得这是在“浪费人才”。

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不管当上蓝领的大学生们最初的选择是否心甘情愿、或出自“先从最基层干起”的那份自觉,也许是带着几分无奈甚至是几分苦涩当上蓝领的。然而,他们的时间还不很长的“蓝领生涯”已经足以证明, 有志向的大学生就应该去生产一线或社会最基层岗位撒谎那个去“淬火”,去经受磨砺。 一个从未到生产一线或社会最基层岗位脚踏实地地干过,一个不具备实际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即便看上去“学富五车”,书本知识学了不少,也绝对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社会所需要、会有大出息的有用之才。

随着中国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人才的概念也到了有所更新的时候。包括所谓的“985工程”、“211工程”在内的所有的大学,人才自然是要精心培养的,但不能光是培养研究型人才、管理型人才,还必须要培养一大批能在新的产业中发挥功能的技术型人才。

长期以来,我们高校的很多专业,偏重理论,缺乏应用性,导致大学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在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中不禁未能引潮流之先,反而显得滞后、常常被动。这也是眼下很多用人单位对很多大学生实际能力不满意的原因。

“大学生毕业当然要做白领”,这是迄今为止大多数人的想法。然而,就业市场有它自己的“说法”:一项对2011年毕业大学生初次就业薪酬的调查显示,“技术蓝领”平均起薪2500元,白领3000元,彼此还相差500元;而在两年前,这个差距是1000元――一些就业指导专家解读,数值的变化反映了就业市场供求的实际变化,这两年最缺“技术蓝领”,他们的起薪赶上白领看来已指日可待。 传递出的这条信息应该引起高校的办学者、大学生和社会各方面的注意。

很长一个时期以至于当下,许多人仍然认为,技能教育就意味着简单的体力劳动和低廉的薪水,也意味着它在信息技术时代的落伍。实际上,当今的蓝领既要求有动手能力,又要有理论学习能力。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以发达的制造业为载体。 大学生当蓝领,起步阶段也许并不一定能显出多少优势或强项,但假以时日,只要他们肯钻研,善学习,那么,发展的后劲和上升的空间肯定是很可观也很宽阔的。

笔者以为, 大学生能否自愿和乐意成为一个高级蓝领,他们的家人乃至社会能否以赞赏和肯定的眼光投向当上技术蓝领的大学生,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收入水平,二是体面程度,三是制度保障。相对来说,在市场的自发作用下,由于高级蓝领的短缺,某些高级蓝领的工资水平已经超越同等条件的大学毕业生。不过,就体面程度而言,在工厂工作的蓝领尽管工资较高,但是,他所享受的社会评价却并不高,这恐怕也是不争的事实。与其实拿的薪水并不算高、且生活压力着实不小的某些白领相比,蓝领即使是高级蓝领,他们在劳动权利保障方面,恐怕比白领差一些,收入的稳定水平也不一定及得上白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发展空间究竟能有多大,他们在成才成长道路上到底能走多远,眼下也缺乏制度上的合理安排和让他们对自身前途放心且充满信心的激励性政策。

从某种意义看,某些制度的细节设计导致社会成员享受制度福利不平等事实的存在,难以让蓝领体面起来。增大学生和家长对高级蓝领入行的可能,不仅仅是提高收入的问题,其实,源于社会制度和社会心理的歧视也不应为我们所忽视。

所以,笔者以为, 要让更多的大学生乐意加入“技术蓝领”的队伍,还需要从相关的政策、待遇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与必要的倾斜,为“技术蓝领”的成长创造更加有利条件和环境。这其中,淡化乃至最终消除所谓的“干部”、“工人”之间的身份界限,应该提到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上来了。

须知,之所以当下为数众多的大学生还不大愿意加入到“技术蓝领”队伍,之所以还有众多的中学生即使已经很清楚自己并不适合“做学问”,而实际动手能力倒是相当强的。但他们及他们的父母还是一个劲儿地要读什么金融、工商管理、法学、新闻等等类似“万金油”一样的专业,而不愿意去选择一些毕业后可能要去车间、工地等相对艰苦些的岗位去工作的工科专业,哪怕毕业后只是成为一个“什么都懂一些,什么都不大懂”的角色,依然要当一个“看起来也不怎么美”的白领。至于到车间、到工地去当蓝领,那是决计不行的。也许,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一旦当上了蓝领,即便是收入还不错的“技术蓝领”,成长的空间和发展的机会就会遭到某些政策的“挤压”乃至“封杀”。这其中,沿袭了N年的“干部编制”和“工人编制”身份之差,便是一个对“技术蓝领”们的成长和发展颇为不利的制度。

所以,鼓励和支持我们的大学培养更好更多的新一代蓝领,让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先把“白领梦”放下,欣欣然地先去车间、去工地赶上若干年,吃几年“萝卜干饭”,学到几手真功夫;然后,信心满满地再去寻求新的发展,。还须我们政府有关部门从政策上、从制度上做些实质性的改变,让当上蓝领或准备当蓝领的大学生无须担心长久地得不到提携和或发展空间实在有限的“后顾之忧”,真正地把当蓝领视作为一条越走越宽广的成才之路。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其实,在大学毕业生的最初几年职业起步期,当几年蓝领真的不但不可怕,反而很有意义也很有价值。不妨看看如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简历吧,他们中有哪一位不是从最基层、甚至很艰苦的岗位上,一步一步脚印地成长起来的?他们的履历中,哪一位没有当过工人,或当过农民或当过士兵的那一段经历?

所以,我们暂且也不去说什么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那样的套话了,这恐怕真的不是能立马见效的,而只须告诉我们的年轻大学生:风雨过后见彩虹。人生不吃点苦,不受点劳累,那就不会是成功的人生,也不会让自己在成才路上既能走好更能走远,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




http://news.ifeng.com/opinion/gu ... 28/13507224_0.shtml
tl19861110 发表于 2012-3-28 09:43
现在产学脱节那么严重,很多人大学毕业出来神马东西都要从头开始学,发现大学至少一半的东西压根用不上{:17 ...
很简单,既然你练那么枯燥的知识都能学会,那么其他知识你也能学会。
学位就如同,你举起来一个哑铃一样,虽然举起哑铃没有任何意义,但是你证明了你能举起如此重的东西,用人单位就会让你去举起箱子之类,这就是实践。
红色俱乐部 发表于 2012-3-28 16:49
很简单,既然你练那么枯燥的知识都能学会,那么其他知识你也能学会。
学位就如同,你举起来一个哑铃一样 ...
主要是看学的什么了,再说社会工作和学习也不尽然是一样的,最大的差别社会工作的人际关系和学校那种天差地远,书本上的没问题不一定社会上的能搞定,就是这样。而且现在比较大的毛病就是培训一个100公斤级的举重选手然后让他去举个箱子,不是太浪费了点么
tl19861110 发表于 2012-3-28 17:18
主要是看学的什么了,再说社会工作和学习也不尽然是一样的,最大的差别社会工作的人际关系和学校那种天差 ...
浪费吗,不觉得,,,,因为有的时候培训一个100公斤级的举重选手比培训一个举箱子的人还费事。
那些广告什么当然适合中专生去搞,他们比大学生更加有活力有创造力

此言差矣,广告是一门艺术,艺术需要灵感,灵感则来自于知识或见识,这个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训练出来的
大体来说,中专生更适合做不需要太多创意的程式化工作,不排除里头有很具天份者,但说整体上更有活力创造力就是信口开河了
红色俱乐部 发表于 2012-3-28 20:11
浪费吗,不觉得,,,,因为有的时候培训一个100公斤级的举重选手比培训一个举箱子的人还费事。
打个比方而已,别的专业不知道,大学是新闻采编专业,那几个老是拿奖学金的家伙出去操作一个非编都不会,很简单的那种,因为学校学的不是这个版本了{:3_98:}
tl19861110 发表于 2012-3-28 22:36
打个比方而已,别的专业不知道,大学是新闻采编专业,那几个老是拿奖学金的家伙出去操作一个非编都不会, ...
书读死了罢了。。。学习能力还是有,但是跟鸭子一样,会吃饭,但是必须有人喂的类型。。。
湖南人对文凭看的比较重。
文章太长 没看
直接说实质
科研单位招聘对象 有文凭基础的 不要体力劳动者
事业单位招聘对象 有文凭的办事人员 脑力加体力劳动者
工厂招聘对象 体力劳动者 便于领导管理
饭店餐厅招聘对象 不限 是人都要
tl19861110 发表于 2012-3-28 17:18
主要是看学的什么了,再说社会工作和学习也不尽然是一样的,最大的差别社会工作的人际关系和学校那种天差 ...
中国人太多了,100公斤级的举重选手都不一定能找到举箱子的位置。
guohucn 发表于 2012-3-29 08:23
中国人太多了,100公斤级的举重选手都不一定能找到举箱子的位置。
现在是技术岗位空缺跟什么似的,我招一个电气工程师,薪资待遇稍微低了点,招了我差不多两年还没人,面试的就那么两个
tl19861110 发表于 2012-3-29 08:38
现在是技术岗位空缺跟什么似的,我招一个电气工程师,薪资待遇稍微低了点,招了我差不多两年还没人,面试 ...
什么企业?薪资待遇到底如何?
读书和工作,都是学习的过程。不可偏废。名校没啥了不起的,职校也不要自卑。上面提到的博士,其实就是没有工作经验,5年之后再看看,应该能够体现出价值。但是这5年内,还是低调做人虚心学习为上。
dhfaaa 发表于 2012-3-29 10:23
什么企业?薪资待遇到底如何?
外资,刚5K,在DG
tl19861110 发表于 2012-3-29 13:32
外资,刚5K,在DG
DG是这样,要是在内地,现在3k就可以招到相当水平的电气工程师
dhfaaa 发表于 2012-3-29 15:48
DG是这样,要是在内地,现在3k就可以招到相当水平的电气工程师
DG已经够低了,别的地方都是7K起,然后各种福利好说,我这里只有死工资,连绩效神马都没有,吸引力实在太低
文凭就是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