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从“本土防御”转向“海外干预”日本航空自卫队发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15:57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就不断突破日本《和平宪法》的限制,多次参与海外军事活动和向伊拉克派兵,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航空自卫队更是加快了现代化步伐,提出了以发展"远洋防空" 能力为核心,要建立一支以信息技术武装的攻防兼备的空中力量,为日本进一步向海外扩张提供军事基础
  近年来,日本积极参与国 际维和行动,想堂堂正正地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军事作用",并对其军事战略思想作了重大调整,由过去被动式的"专守防卫"向积极的"攻势防御"战略思想转变,作战区域也由本土扩大到周边地区,甚至更远。随着作战对象日趋多元化,日本已将其行使武力的时机从"遭受入侵后"提前到"受到威胁时"。日本航空自卫队围绕其在新世纪的作战需求,正在对其发展思路和装备建设进行重要调整。
  建立"洋上防空"体制
  日本航空自卫队是一支空中与空防力量合一的部队,规模不大,但武器装备精良,人员训练有素,是亚洲地区少数装备F-15型战斗机的国家之一,其空中截击能力仅次于美国和以色列,并堪称是亚洲地区信息化程度首屈一指的空中力量。自卫队现有4.55万人,370架作战飞机,编成7个航空兵联队。地面防空部队共有4个联队,拥有发射装置120部,装备17个"爱国者"地空导弹部队。
  建立"洋上防空"体制是日本航空自卫队实现由"专守防卫"向"积极防御"战略转变的重要措施。根据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速度,日本航空自卫队到2010年,将基本建立"洋上防空"体制。即以日本列岛为中心,在其周边广大海域,进行旨在保卫本土及1000海里内海上交通线安全的防空作战体制。该体制将是一个融国土防空、远洋防空、陆地防空、海上防空和导弹防御为一体的防空体制,由侦察预警与指挥控制系统、外围防空拦截系统、区域防空拦截系统、点防空系统和空中打击系统等五个部分组成,形成既可拦截弹道导弹,又可拦截空袭飞机,同时还可对敌方重要设施进行"先发制人"打击的综合作战能力。其作战的基本程序是:由侦察预警卫星、地面雷达和空中预警机严密监视敌方弹道导弹和战机的活动,如判明敌空袭企图后,由导弹预警卫星和预警机进行测位,并通过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向担负拦截任务的航空兵和防空导弹部队发出作战命令,首先对敌方导弹设施和机场实施打击。如果敌方导弹已经发射,敌机已经起飞,则将积极组织好拦截行动。与此同时,出动预警机和加油机支援作战飞机在远海空域实施拦截行动。同时,以部署在本土的陆、海、空自卫队的各型防空导弹和海上自卫队的"宙斯盾"防空系统来拦截漏网的导弹和敌机,形成一个远、中、近,高、中、低多层次的拦截系统。
  大力发展侦察预警系统
  目前,日本航空自卫队已经形成了由侦察机、预警机和地面雷达组成的侦察预警体系。航空侦察监视任务主要由第501侦察中队承担,防空司令部飞行队也承担一定的侦察监视任务。 501侦察中队拥有12架RF-4EJKai型侦察机,它是在F-4"鬼怪"基础上改装而成,70年代投入使用。1992年,日航空自卫队对其进行了改装,一是加装KS-146B型相机,以进行远程斜视照相;二是加装KS-95B、135A相机和D-500UR红外、电子侦察系统,以提供实时图像。
  防空司令部飞行队装备13架YS-11运输机,其中2架加装了J/ALQ-5干扰器,成为电子战飞机,型号改为YS-E型。还有4架改装ALR-1信号侦察设备,成为信号侦察飞机。 最后改装的两架飞机在性能上有较大的提高,使用了性能更为先进的J/ALR-2信号侦察设备,达到了电子战飞机的水平。在2003年10月,航空自卫队就是使用该型侦察机监视朝鲜弹道导弹的发射。
  空中预警机承担日本航空自卫队主要的空中预警任务。1977年,日航空自卫队开始从美国引进E-2C预警机,1983年在三泽空军基地组建临时警戒航空队。目前,日航空自卫队共有13架E-2C预警机,主要在日本北部、东北部及日本海中部进行空中巡逻,但主要用于海上,而且使用范围较窄。
  冷战结束后,尤其是在当前恐怖袭击日趋加剧的情况下,日本认为它面临的空中威胁不断扩大,威胁的种类日趋增多。为扩大预警范围,90年代末,日航空自卫队开始向美国订购了性能更为优越的E-767大型预警机。在2000年初,4架E-767预警机全部交付,并投入现役使用。该机进行空中加油后,可保持24小时空中警戒,能完全满足日航空自卫队"洋上防空"的要求。
  除此之外,航空自卫队还拥有28个地面雷达站,用于空袭预警。目前所使用的雷达主要包括J/TPS-100、101,J/FPS-1、-2和-3等型三坐标雷达,雷达最大探测距离650千米。其中,J/FPS-3型雷达最先进,采用有源相控阵技术,可对无线电制导导弹发出诱饵电波,进行反导弹电子战。
  日航空自卫队的空中预警指挥机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是这些设施主要还是用于对空袭飞机的侦察监视和预警,对弹道导弹袭击的预警能力很弱。为提高对弹道导弹袭击的预警能力,日航空自卫队主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首先,积极发展侦察卫星,提高导弹预警能力。日本防卫厅已获准在2003年斥资12.5~20.5亿美元,研制和发射4颗 "北极"系列多用途情报收集卫星,包括2颗光学侦察和2颗合成孔径雷达卫星。2003年3月,两颗卫星(光学和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各一个)已经成功发射,它们具有可分辨地面1米大小的物体,如卡车和轿车等的能力。同年11月,后两颗卫星由于火箭爆炸发射失败,两颗卫星被毁。日本计划2009年再发射4颗能分辨地面50厘米大小物体的新一代侦察卫星,以求提高"视力"。根据这一计划,到2010年,日本至少将拥有8颗侦察卫星,其战略侦察和预警能力将大幅度提高。
  其次,发展无人侦察飞机和高性能远程侦察机,提高侦察效能。日本防卫厅2003年拨款2.6亿日元开展无人侦察机研究。所研制的无人机的翼展为46米,与波音-767飞机的翼展相同,将配备光学相机、雷达和红外搜索装置等,要求即使在公海上飞行也能拍摄位于朝鲜半岛内陆地区的军事设施。按计划,该机在2003年开始方案设计,进行风洞试验。除此之外,日航空自卫队还将购买2架高性能远程侦察机。该新型侦察机可不着陆连续飞行12000千米,能从日本飞到马六甲海峡再返回日本。
  第三,尽快将2000年交付的4架E-767预警机投入实战使用。 据称,该型机的使用将使日本航空自卫队的防空效能提高30~35倍,拦截击落来袭目标能力增加35%~150%。此外,航空自卫队还对其13架E-2C预警机进行改进,改进后的E-2C将可服役到2020年,与E-767配套使用,以发挥彼此的优势。
  第四,研制和换装新型地面雷达,提高预警能力。航空自卫队计划,将在今年内将现有地面雷达全部换装成性能优越的J/FPS-3型固定三坐标雷达和J/TPS-102型移动三坐标雷达,换装后,其地面雷达将能有效跟踪远程高空和近程低空高速目标,预警时间将由目前的7分钟提高到10分钟。此外,日航空自卫队还将研制J/FPS-X新型三坐标雷达。这种雷达自动化程度高,预警能力强,能发现隐身飞机和战术导弹,将于2010年左右装备部队,逐步替换现有的J/FPS-3雷达。
  发展远程打击能力
  在新世纪,日航空自卫队武器装备发展的重点是实现武器装备远程化、大威力化和高性能化,确保日本"有事"或日本周边"有事"时能实施包括打击敌国本土基地在内的远洋防空作战。具体发展计划包括:
  继续装备和改进F-15J型战斗机。日航空自卫队目前已装备200余架 J和DJ型(教练机)F-15战斗机,至2010年,计划将总数增加到213架。届时,日航空自卫队将全面进入"F-15时代"。与此同时,日航空自卫队从1997年起开始着手对该型机进行大规模现代化改装,改装内容包括换装改进后的APG-63(V)1新型火控雷达、中央计算机和新型数据链,以加强空空和空地的通信联络,目前已改装了4个中队,从2003年开始将对另3个中队进行改装,改装后飞机的寿命将延伸至2028年。
  将F-2新型对地攻击机作为未来采购重点。目前,日航空自卫队对地攻击的主力机种是F-1、F-4EJ,必要时,F-15J战斗机也可实施对敌攻击任务。由于F-1和F-4EJ 都比较老旧,尽管F-4EJ型机已经在80年代进行了改进,仍难适应现代信息化战争需求。为此,日航空自卫队 预计在2006年,第8飞行中队完成改装F-2型机后,成为第3个使用F-2战斗机的部队。届时,日本航空自卫队总共将装备130架该型新机,2010年交付完毕。目前已装备26架。
  加紧换装和发展机载武器系统,提高作战效能。首先是发展空空导弹系统。鉴于目前装备的雷达制导的"麻雀"AIM-7F中程导弹和红外制导的"响尾蛇"AIM-9L空空格斗导弹两种导弹技术已经落后,日航空自卫队将自行发展先进的空空导弹。
  在中距导弹方面,日本已研制成功了AAM-4。该型导弹是采用复合制导方式,总体性能接近或超过美制AIM-120中距导弹,具备发射后不管的功能,可拦截巡航导弹、空对地导弹等小型目标,且具有很强的抗电子干扰能力,2001年定型并大量装备部队使用。在近距格斗导弹方面,日本发展了AAM-3型空空导弹。该型导弹是9L型"响尾蛇"导弹的仿制和改进型,但在机动性、抗干扰性和目标捕获能力都优于"响尾蛇"导弹。
   AAM-3 1991年就装备部队使用。此外,日航空自卫队从1998年开始研制XAAM-5新型短距空空导弹。该导弹采用红外加成像的复合制导方式和推力矢量技术,机动性和抗干扰性将大为提高,计划于2010年前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使用,逐步替换AAM-3格斗导弹。
  其次是发展空地(海)武器系统。日航空自卫队所能使用的空对地(海)武器系统十分有限,其中,最先进的武器就是在ASM-1基础上改进的ASM-2空舰导弹。为进一步提高作战效能,日航空自卫队正在发展ASM-3型超音速空舰导弹。该型导弹采用冲压发动机,将选用主动和被动雷达或红外成像末段制导方式,射程达200千米,预计在2010年前后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
  积极引进空中加油机,增大战机的作战半径。根据日军新的5年计划(2001~2005年),日航空自卫队将在2005年前,耗资1000亿日元,引进4架空中加油机。目前,已初步选定C-17、KC-10、KC-135和波音-767等型机为候选机型,但波音-767型机的可能性较大,原因是引进后维修和零备件补给可与E-767型预警机和政府专机波音-767-400型机一并进行。据分析,日航空自卫队在2010年前装备至少8架空中加油机。这可使作战飞机的航程增加一倍以上。与此同时,日航空自卫队还将引进3架中程运输机,以提高远程机动作战和远洋防空作战能力。
  增强导弹防御能力
  为抵御周边国家的导弹袭击,日本防卫厅在2004年度预算中,正式提出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的要求,并准备修改作为日本防卫力量基本方针的"防御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量建设计划(2001年至2005年),为发展导弹防御系统筹措资金。
  其发展的导弹防御系统将是陆、海、空三个自卫队的联合协同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包括导弹预警系统、导弹拦截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三个部分。预警系统除包括日海上自卫队的"宙斯盾"舰载AN/SPY-1A型相控阵雷达外, E-767和E-2C预警机和地面超视距雷达以及未来发展的侦察监视卫星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导弹拦截系统,除海上自卫队的"宙斯盾"驱逐舰装备的"标枪"Ⅲ防空导弹外,航空自卫队的"爱国者"地空导弹将是导弹拦截的主力。为完善日导弹防御系统,除日美两国联合研制火箭发动机和导弹跟踪系统等项目外,日航空自卫队主要从事以下两项发展工作:
  一是发展"爱国者"Ⅲ型地空导弹,提高导弹拦截效率。海湾战争经验表明,"爱国者"Ⅱ型导弹虽具有一定的反导能力,但很不理想,拦截成功率不到20%。因此,日航空自卫队计划在2004年度拨款6.66亿美元向美国购买6套改进型"爱国者"Ⅲ型低空导弹系统,第一套系统将部署在东京地区,以保卫首都。根据日美两国间的协议,日本将于2008年前完成防御系统的初步运行,2011年完成6套导弹系统的全面部署。
  目前,陆、海、空三军的指挥控制系统各自为政,还没有连成一体,严重制约联合导弹防御能力的提高。为增强导弹防御能力,日军决定将在未来5年内,将合并陆、海、空自卫队的作战指挥系统。日本防卫厅已在2001年引进新一代中央指挥与控制系统,将陆、海、空自卫队的指挥系统进行联网。该系统将由中央系统、陆上自卫队参谋部、海上自卫队参谋部、航空自卫队参谋部以及情报支援等5大系统组成,配备超大型、智能化计算机中枢系统。该系统建成后,日本陆、海上和航空自卫队可实现情报共享。
  与此相适应,日航空自卫队将进一步完善现有的防空作战指挥控制系统,重点是全面提高指挥通信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自1998年日三军联合"防卫数据通信网"正式启用后,日航空自卫队就开始建设全航空自卫队的指挥通信网,把航空总队作战指挥系统、支援集团指挥系统和补给本部指挥系统连为一体,进一步提高日航空自卫队的指挥控制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为保证指挥信息的畅通,日航空自卫队还制定各种安全制度,加强网络防护能力。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就不断突破日本《和平宪法》的限制,多次参与海外军事活动和向伊拉克派兵,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航空自卫队更是加快了现代化步伐,提出了以发展"远洋防空" 能力为核心,要建立一支以信息技术武装的攻防兼备的空中力量,为日本进一步向海外扩张提供军事基础
  近年来,日本积极参与国 际维和行动,想堂堂正正地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军事作用",并对其军事战略思想作了重大调整,由过去被动式的"专守防卫"向积极的"攻势防御"战略思想转变,作战区域也由本土扩大到周边地区,甚至更远。随着作战对象日趋多元化,日本已将其行使武力的时机从"遭受入侵后"提前到"受到威胁时"。日本航空自卫队围绕其在新世纪的作战需求,正在对其发展思路和装备建设进行重要调整。
  建立"洋上防空"体制
  日本航空自卫队是一支空中与空防力量合一的部队,规模不大,但武器装备精良,人员训练有素,是亚洲地区少数装备F-15型战斗机的国家之一,其空中截击能力仅次于美国和以色列,并堪称是亚洲地区信息化程度首屈一指的空中力量。自卫队现有4.55万人,370架作战飞机,编成7个航空兵联队。地面防空部队共有4个联队,拥有发射装置120部,装备17个"爱国者"地空导弹部队。
  建立"洋上防空"体制是日本航空自卫队实现由"专守防卫"向"积极防御"战略转变的重要措施。根据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速度,日本航空自卫队到2010年,将基本建立"洋上防空"体制。即以日本列岛为中心,在其周边广大海域,进行旨在保卫本土及1000海里内海上交通线安全的防空作战体制。该体制将是一个融国土防空、远洋防空、陆地防空、海上防空和导弹防御为一体的防空体制,由侦察预警与指挥控制系统、外围防空拦截系统、区域防空拦截系统、点防空系统和空中打击系统等五个部分组成,形成既可拦截弹道导弹,又可拦截空袭飞机,同时还可对敌方重要设施进行"先发制人"打击的综合作战能力。其作战的基本程序是:由侦察预警卫星、地面雷达和空中预警机严密监视敌方弹道导弹和战机的活动,如判明敌空袭企图后,由导弹预警卫星和预警机进行测位,并通过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向担负拦截任务的航空兵和防空导弹部队发出作战命令,首先对敌方导弹设施和机场实施打击。如果敌方导弹已经发射,敌机已经起飞,则将积极组织好拦截行动。与此同时,出动预警机和加油机支援作战飞机在远海空域实施拦截行动。同时,以部署在本土的陆、海、空自卫队的各型防空导弹和海上自卫队的"宙斯盾"防空系统来拦截漏网的导弹和敌机,形成一个远、中、近,高、中、低多层次的拦截系统。
  大力发展侦察预警系统
  目前,日本航空自卫队已经形成了由侦察机、预警机和地面雷达组成的侦察预警体系。航空侦察监视任务主要由第501侦察中队承担,防空司令部飞行队也承担一定的侦察监视任务。 501侦察中队拥有12架RF-4EJKai型侦察机,它是在F-4"鬼怪"基础上改装而成,70年代投入使用。1992年,日航空自卫队对其进行了改装,一是加装KS-146B型相机,以进行远程斜视照相;二是加装KS-95B、135A相机和D-500UR红外、电子侦察系统,以提供实时图像。
  防空司令部飞行队装备13架YS-11运输机,其中2架加装了J/ALQ-5干扰器,成为电子战飞机,型号改为YS-E型。还有4架改装ALR-1信号侦察设备,成为信号侦察飞机。 最后改装的两架飞机在性能上有较大的提高,使用了性能更为先进的J/ALR-2信号侦察设备,达到了电子战飞机的水平。在2003年10月,航空自卫队就是使用该型侦察机监视朝鲜弹道导弹的发射。
  空中预警机承担日本航空自卫队主要的空中预警任务。1977年,日航空自卫队开始从美国引进E-2C预警机,1983年在三泽空军基地组建临时警戒航空队。目前,日航空自卫队共有13架E-2C预警机,主要在日本北部、东北部及日本海中部进行空中巡逻,但主要用于海上,而且使用范围较窄。
  冷战结束后,尤其是在当前恐怖袭击日趋加剧的情况下,日本认为它面临的空中威胁不断扩大,威胁的种类日趋增多。为扩大预警范围,90年代末,日航空自卫队开始向美国订购了性能更为优越的E-767大型预警机。在2000年初,4架E-767预警机全部交付,并投入现役使用。该机进行空中加油后,可保持24小时空中警戒,能完全满足日航空自卫队"洋上防空"的要求。
  除此之外,航空自卫队还拥有28个地面雷达站,用于空袭预警。目前所使用的雷达主要包括J/TPS-100、101,J/FPS-1、-2和-3等型三坐标雷达,雷达最大探测距离650千米。其中,J/FPS-3型雷达最先进,采用有源相控阵技术,可对无线电制导导弹发出诱饵电波,进行反导弹电子战。
  日航空自卫队的空中预警指挥机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是这些设施主要还是用于对空袭飞机的侦察监视和预警,对弹道导弹袭击的预警能力很弱。为提高对弹道导弹袭击的预警能力,日航空自卫队主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首先,积极发展侦察卫星,提高导弹预警能力。日本防卫厅已获准在2003年斥资12.5~20.5亿美元,研制和发射4颗 "北极"系列多用途情报收集卫星,包括2颗光学侦察和2颗合成孔径雷达卫星。2003年3月,两颗卫星(光学和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各一个)已经成功发射,它们具有可分辨地面1米大小的物体,如卡车和轿车等的能力。同年11月,后两颗卫星由于火箭爆炸发射失败,两颗卫星被毁。日本计划2009年再发射4颗能分辨地面50厘米大小物体的新一代侦察卫星,以求提高"视力"。根据这一计划,到2010年,日本至少将拥有8颗侦察卫星,其战略侦察和预警能力将大幅度提高。
  其次,发展无人侦察飞机和高性能远程侦察机,提高侦察效能。日本防卫厅2003年拨款2.6亿日元开展无人侦察机研究。所研制的无人机的翼展为46米,与波音-767飞机的翼展相同,将配备光学相机、雷达和红外搜索装置等,要求即使在公海上飞行也能拍摄位于朝鲜半岛内陆地区的军事设施。按计划,该机在2003年开始方案设计,进行风洞试验。除此之外,日航空自卫队还将购买2架高性能远程侦察机。该新型侦察机可不着陆连续飞行12000千米,能从日本飞到马六甲海峡再返回日本。
  第三,尽快将2000年交付的4架E-767预警机投入实战使用。 据称,该型机的使用将使日本航空自卫队的防空效能提高30~35倍,拦截击落来袭目标能力增加35%~150%。此外,航空自卫队还对其13架E-2C预警机进行改进,改进后的E-2C将可服役到2020年,与E-767配套使用,以发挥彼此的优势。
  第四,研制和换装新型地面雷达,提高预警能力。航空自卫队计划,将在今年内将现有地面雷达全部换装成性能优越的J/FPS-3型固定三坐标雷达和J/TPS-102型移动三坐标雷达,换装后,其地面雷达将能有效跟踪远程高空和近程低空高速目标,预警时间将由目前的7分钟提高到10分钟。此外,日航空自卫队还将研制J/FPS-X新型三坐标雷达。这种雷达自动化程度高,预警能力强,能发现隐身飞机和战术导弹,将于2010年左右装备部队,逐步替换现有的J/FPS-3雷达。
  发展远程打击能力
  在新世纪,日航空自卫队武器装备发展的重点是实现武器装备远程化、大威力化和高性能化,确保日本"有事"或日本周边"有事"时能实施包括打击敌国本土基地在内的远洋防空作战。具体发展计划包括:
  继续装备和改进F-15J型战斗机。日航空自卫队目前已装备200余架 J和DJ型(教练机)F-15战斗机,至2010年,计划将总数增加到213架。届时,日航空自卫队将全面进入"F-15时代"。与此同时,日航空自卫队从1997年起开始着手对该型机进行大规模现代化改装,改装内容包括换装改进后的APG-63(V)1新型火控雷达、中央计算机和新型数据链,以加强空空和空地的通信联络,目前已改装了4个中队,从2003年开始将对另3个中队进行改装,改装后飞机的寿命将延伸至2028年。
  将F-2新型对地攻击机作为未来采购重点。目前,日航空自卫队对地攻击的主力机种是F-1、F-4EJ,必要时,F-15J战斗机也可实施对敌攻击任务。由于F-1和F-4EJ 都比较老旧,尽管F-4EJ型机已经在80年代进行了改进,仍难适应现代信息化战争需求。为此,日航空自卫队 预计在2006年,第8飞行中队完成改装F-2型机后,成为第3个使用F-2战斗机的部队。届时,日本航空自卫队总共将装备130架该型新机,2010年交付完毕。目前已装备26架。
  加紧换装和发展机载武器系统,提高作战效能。首先是发展空空导弹系统。鉴于目前装备的雷达制导的"麻雀"AIM-7F中程导弹和红外制导的"响尾蛇"AIM-9L空空格斗导弹两种导弹技术已经落后,日航空自卫队将自行发展先进的空空导弹。
  在中距导弹方面,日本已研制成功了AAM-4。该型导弹是采用复合制导方式,总体性能接近或超过美制AIM-120中距导弹,具备发射后不管的功能,可拦截巡航导弹、空对地导弹等小型目标,且具有很强的抗电子干扰能力,2001年定型并大量装备部队使用。在近距格斗导弹方面,日本发展了AAM-3型空空导弹。该型导弹是9L型"响尾蛇"导弹的仿制和改进型,但在机动性、抗干扰性和目标捕获能力都优于"响尾蛇"导弹。
   AAM-3 1991年就装备部队使用。此外,日航空自卫队从1998年开始研制XAAM-5新型短距空空导弹。该导弹采用红外加成像的复合制导方式和推力矢量技术,机动性和抗干扰性将大为提高,计划于2010年前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使用,逐步替换AAM-3格斗导弹。
  其次是发展空地(海)武器系统。日航空自卫队所能使用的空对地(海)武器系统十分有限,其中,最先进的武器就是在ASM-1基础上改进的ASM-2空舰导弹。为进一步提高作战效能,日航空自卫队正在发展ASM-3型超音速空舰导弹。该型导弹采用冲压发动机,将选用主动和被动雷达或红外成像末段制导方式,射程达200千米,预计在2010年前后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
  积极引进空中加油机,增大战机的作战半径。根据日军新的5年计划(2001~2005年),日航空自卫队将在2005年前,耗资1000亿日元,引进4架空中加油机。目前,已初步选定C-17、KC-10、KC-135和波音-767等型机为候选机型,但波音-767型机的可能性较大,原因是引进后维修和零备件补给可与E-767型预警机和政府专机波音-767-400型机一并进行。据分析,日航空自卫队在2010年前装备至少8架空中加油机。这可使作战飞机的航程增加一倍以上。与此同时,日航空自卫队还将引进3架中程运输机,以提高远程机动作战和远洋防空作战能力。
  增强导弹防御能力
  为抵御周边国家的导弹袭击,日本防卫厅在2004年度预算中,正式提出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的要求,并准备修改作为日本防卫力量基本方针的"防御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量建设计划(2001年至2005年),为发展导弹防御系统筹措资金。
  其发展的导弹防御系统将是陆、海、空三个自卫队的联合协同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包括导弹预警系统、导弹拦截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三个部分。预警系统除包括日海上自卫队的"宙斯盾"舰载AN/SPY-1A型相控阵雷达外, E-767和E-2C预警机和地面超视距雷达以及未来发展的侦察监视卫星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导弹拦截系统,除海上自卫队的"宙斯盾"驱逐舰装备的"标枪"Ⅲ防空导弹外,航空自卫队的"爱国者"地空导弹将是导弹拦截的主力。为完善日导弹防御系统,除日美两国联合研制火箭发动机和导弹跟踪系统等项目外,日航空自卫队主要从事以下两项发展工作:
  一是发展"爱国者"Ⅲ型地空导弹,提高导弹拦截效率。海湾战争经验表明,"爱国者"Ⅱ型导弹虽具有一定的反导能力,但很不理想,拦截成功率不到20%。因此,日航空自卫队计划在2004年度拨款6.66亿美元向美国购买6套改进型"爱国者"Ⅲ型低空导弹系统,第一套系统将部署在东京地区,以保卫首都。根据日美两国间的协议,日本将于2008年前完成防御系统的初步运行,2011年完成6套导弹系统的全面部署。
  目前,陆、海、空三军的指挥控制系统各自为政,还没有连成一体,严重制约联合导弹防御能力的提高。为增强导弹防御能力,日军决定将在未来5年内,将合并陆、海、空自卫队的作战指挥系统。日本防卫厅已在2001年引进新一代中央指挥与控制系统,将陆、海、空自卫队的指挥系统进行联网。该系统将由中央系统、陆上自卫队参谋部、海上自卫队参谋部、航空自卫队参谋部以及情报支援等5大系统组成,配备超大型、智能化计算机中枢系统。该系统建成后,日本陆、海上和航空自卫队可实现情报共享。
  与此相适应,日航空自卫队将进一步完善现有的防空作战指挥控制系统,重点是全面提高指挥通信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自1998年日三军联合"防卫数据通信网"正式启用后,日航空自卫队就开始建设全航空自卫队的指挥通信网,把航空总队作战指挥系统、支援集团指挥系统和补给本部指挥系统连为一体,进一步提高日航空自卫队的指挥控制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为保证指挥信息的畅通,日航空自卫队还制定各种安全制度,加强网络防护能力。
<P>其实日本的力量真的很强大,背后还有美国的支持。</P><P>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想要彻底打垮小日本,我们绝不能轻视它,必须非常重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