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院士有关海军论文集【欢迎爱好者进来讨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3:22:42
中国工程院第二次院士大会学术报告汇编  
1995年7月  
对驱逐舰改进和发展的设想  
潘镜芙  
正文 一、国外驱逐舰发展的动向`
1.使命任务有所增加,排水量逐步增大
导弹武器出现后,驱逐舰以其适中的排水量,既可以全球任意海区任意海情航行,又可执行各种任务,因此世界各国均重点研制发展驱逐舰。驱逐舰用途广泛,可以作为航空母舰编队的防空和反潜护卫;作为水面作战编队的主要成员,协同编队防空、反潜和对海攻击;为两栖编队和海上补给编队护航;在登陆作战中实施火力支援以及执行海上巡逻警戒任务。各国建造驱逐舰的排水量在3000-8000吨左右,以防空为主的驱逐舰,配置区域防空导弹、舰舰导弹、火炮、鱼雷发射管等武器;以反潜为主的驱逐舰配置反潜直升机、火箭助飞鱼雷、鱼雷发射管、点防御对空导弹、舰舰导弹、火炮等武器。近年来美国的驱逐舰已安装巡航导弹,增加了对岸攻击的任务。近年来,美苏两国,由于赋予驱逐舰的任务繁多,美国建造的伯克级(DOG51)、基德级(DD993)、斯普鲁恩斯级(DD963)驱逐舰及前苏联建造的现代级、勇敢级驱逐舰,其排水量均在8000吨左右。
2.重视作战能力的提高
1)加大舰舰导弹、反潜导弹、航空导弹的射程,采用垂直发射技术。在舰舰导弹方面,美国的鱼义导弹射程达110KM,而战斧巡航导弹(可对地、对海)可达450KM。前苏联的沙道克和海妖导弹,使用中间制导后可达500KM。在反潜导弹方面,以前自导鱼雷的射程在6KM左右,美国阿斯洛克火箭助飞鱼雷的最大射程可达30KM。区域防空导弹的射程,美国的标准型导弹,增程后可达104KM。弹采用垂直发射技术后,与发射架发射相比,具有反应时间快、发射率高、无射击盲区可全方位发射、重量轻、占空间小等显著优点。美国伯克级驱逐舰的MK41-0垂直发射系统,可综合发射“标准”型航空导弹,“阿斯洛克”型反潜导弹和“战斧”型巡航导弹。
2)提高搜索和探测目标能力。对海面探测受到视距的限制。近年来超视距探测有较大发展。解决途径是采用其他舰艇或舰载直升机上传感器的探测信息,更远的则藉助于预警机和侦察卫星信息。有的超视距目标探测系统,依靠空中、水面和水下多种相关目标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后,得出精确的目标位置信息。有的国家在发展超视距雷达。在空中探测方面依靠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可以搜索跟踪空、海目标,并对本舰导弹进行制导。在水下探测方面,加大舰壳声纳发射功率、使用拖声纳、使用拖线列阵声纳进行被动式探测,以增大探测距离。
3)增强舰的近程防御力量。使用点防御近程航空导弹系统和快速反应多管火炮系统拦击敌掠海飞行导弹。美国的海麻雀、英国的海狼、德国的海响尾蛇、意大利的信天翁导弹均有拦击敌导弹功能。美国的密集阵火炮系统、苏联的六管30炮系统均有拦击敌导弹功能。
4)重视电子对抗技术。装备具有主被动功能的综合电子战系统;将电子侦察、干扰机、干扰火箭综合使用,能对从C到J波段各种协达进行威胁预警,然后对目标进行干扰机有源干扰和干扰火箭无源干扰。根据海湾战争情况推测,正在发展和装备通信对抗设备。
5)进一步增强作战系统的综合性。以美国伯克级舰的宙斯盾作战系统为例,将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垂直发射导弹系统、各种武器火控系统、电子战系统、作战情报指挥系统更密切地结合起来,反应时间快、调度灵活,作战能力强。
3.重视舰的生存能力
马岛海战中一发导弹将英国谢菲尔德驱逐舰击沉的教训,引起各国海军对舰生存能力的重视。提高舰生存能力的措施是提高舰的稳性和不沉性计算标准,将作战指挥室等重要部位布置在主船体内,采用总线结构分布式处理的作战系统,采用钢质上层建筑重要仓室设置轻型装甲、提高舰的三防(防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能力、提高舰的消防和损管能力等。
4.要求全舰综合性能兼优
过去舰艇设计中,往往追求单项指标,例如最大航速的先进,近年来建造的舰,在作战能力、生存能力、(稳性、不沉性等)、快速性、操纵性、适航性、隐蔽性(雷达和红外隐身,减少水下辐射噪声等)、兼容性(电磁和声兼容性)、居住性等方面要求综合性能兼优。五十至六十年代苏联设计的驱逐舰以火力、航速、电子设备、续航力和居住性的先后次序来考虑设计,七十年代开始,与美国相一致,最高航速下降,续航力、自持力,维修和后勤支援能力提高,居住性改善,重视电子设备和作战系统性能提高,(美国设计新舰时先后考虑次序是电子设备、居住性、续航力、武器、动力装置)。
5.重视舰的隐蔽性和兼容性
过去舰船设计中,船体形状按照有效的水动力性能设计,上层建筑设计,直至近年才被给予特定的制约因素。为了达到雷达隐身,在船体外形上,近年来各国新建造舰艇有不少新动向,如减小上层建筑,船体采用外飘、内倾、园角等措施以减小雷达反射波强度。德国的拉斐特级护卫舰,由于采取了各各隐形措施,据报道3600吨级的该舰,其隐形特性相当于500吨级的巡逻艇。在红外隐身方面,燃气轮机采用红外抑制装置。在减小水下辐射噪声方面,主机采用双层隔振、采用卸载荷和大侧斜螺旋桨等。在电磁兼容性方面,由于舰上体积小,电子、武器设备多,各国都认为是较难解决的问题,在天线和设备布置上,电子设备辐射能量和本身抗干扰能力上,电磁场强对人员、武器弹药、燃油安全性等方面,予以关注。
6.采用柴燃动力装置
蒸汽轮机由于启动备航时间长机动性差等缺点,新建造舰艇采用的已较少。近年来建造的驱逐舰,大多采用CODOG(柴燃交替)、COGOG(全燃交替)、COGAG(全燃联合)等形式。一般说来,蒸汽轮机低工况时油耗较高,故采用CODOG形式,在低工况时使用柴油机,有其优点。但近年来各国在致力于解决蒸汽轮机低工况时油耗过高的问题,目前英国的42型驱逐舰采用COGOG全燃交替动力,美国DDG51、DD963、DD993型驱逐舰则采用COGAG全燃联合动力。
7.重视装舰系统设备的可行性和维修性
美国认为历次战争中的重要教训是必须加强装备的可行性、可维修性和可用性。新的当代质量观,要求装备全寿命期(含制造和使用周期)的费用经济,不单考虑制造费用,还要考虑使用和维修费用。七十年代前,美国和苏联驱逐舰在续航力、自持力,维修和后勤支援能力,居住性方面差别较大,八十年代苏联建造的勇敢级和现代级驱逐舰在上述方面已接近美国的DD963、DD993型驱逐舰。
二、对我国驱逐舰改进和发展的一些设想
1.在作战使命任务和排水量方面。
为了与动力装置功率相匹配,我国目前发展的驱逐舰,其正常排水量以5000吨级为宜。与美国、前苏联的驱逐舰相比,其排水量还是较小的,相应地安装的武器装备数量也受到限制。发展时可考虑分成两种型号,一型以防空为主,安装区域防空导弹系统,一型以反潜为主,安装远程、中程、近程反潜武器,两型均具有对海攻击能力和近程防卫力量。
2.在驱逐舰设计时,将平台与负载作为一个全武器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做到全舰有机协调,综合性能兼优。
驱逐舰研制是一项大系统工程,在舰的各种性能间以及舰总体、系统、设备的性能间,存在着矛盾,甚至相互制约,需要不断协调,求得矛盾的统一。因此需要更新设计观念,以舰总体为龙头,将平台与负载作为一个全武器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做到舰的作战能力、生存能力、快速性、操纵性、适航性、隐蔽性、兼容性、居住性、后勤支援能力等方面均综合性能兼优。为了使舰总体各项性能优良,必需设计与研究密切结合,多做船模试验,优化主尺度选择,对舰的线型与水下附件,多做方案,通过试验择优作出抉择。
3.大力发展柴燃联合动力装置
柴燃联合动力装置启动快、备航时间短、机动性好,要建造性能优良的驱逐舰,需要大力开展大功率燃气轮机和柴油主机等的研制工作。根据我国当前的情况,以采用CODOG驱逐舰柴燃交替联合动力装置为宜。动力装置是舰的心脏,应立足于国内,否则备品备件供应,维修保养等问题,较难解决。
4.增大舰舰导弹、航空导弹系统的射程和威力。
增大舰舰导弹系统的射程和威力是当前的迫切问题,要妥善解决舰舰导弹超视距探测问题,开展导弹中间制导、超视距雷达探测、舰机舰岸舰舰数链传输和相关处理、超视距目标探测和准确跟踪等问题的研究。区域防空导弹系统为编队防空所必需。垂直发射与弹架发射相比,优越性明显,为使驱逐舰具有较强的防空护卫力量,应研制舰用垂直发射的区域防空舰空导弹系统。与之相适应研制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对空中多批目标进行探测、跟踪,对本舰发射导弹进行制导,对本舰其他武器作目标指出,对飞机进行引导。
5.提高反潜作战能力
满足远、中、近程反潜的需要,设置直升机反潜系统、反潜导弹、自导鱼雷、火箭式深弹等反潜武器。舰载直升机要承担搜索、救援、反潜、导弹攻击、中间制导等各种任务,应具有足够的适当的装载能力。与之相适应,舰上要配置大功率舰壳声纳、拖曳声纳或线列阵被动式声纳等设备,还可通过数据链、接受友舰、岸站提供的水下目标信息。
6.提高电子对抗能力
设置具有电子侦察、有源、无源干扰能力的电子战系统。为适应现代化海战的需要,对敌雷达侦察和干扰的频率范围要扩大,还可进一步考虑通信侦察和通信对抗问题。各种雷达通信干扰制备装舰后,会带来对本舰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正常工作的一系列难题。因此在增强本舰电子对抗能力的同时,要加强电磁兼容性的研究,使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本舰各种电子设备能正常工作。
7.进一步加强作战系统的综合性
为了做到早期预警、实时判断、集中指挥、分散控制、快速反应、软硬武器综合使用,作战系统对各电子、武器系统设备的综合控制应进一步加强。多功能相控阵雷达除了完成搜索任务外,还承担了武器系统的跟踪制导任务;垂直发射装置可以综合发射舰舰、航空、反潜导弹;舰上各雷达、声纳传感器和舰外数据链传来的目标信息需要综合作相关处理,驱逐舰上过去各电子、武器分系统独立存在的格局需要作调整改变,进一步向综合化发展。舰载作战系统的研制面临着新的形势,需要进一步加强系统的研究设计工作,从顶层抓起,实行自上而下的研究设计,以求各个电子、武器分系统能协调工作,从而能正确地不失时机地完成舰的作战任务。海用雷达需适应海上环境,海面具有海杂波,气象条件恶劣,对低空目标还有多路径反应问题,雷达对空海目标的搜索、跟踪、稳定建立航迹,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正确处理雷达和作战情报指挥系统的分工接口关系,以求能对远中近程空中目标、中近海区海面目标均能完整地探测、跟踪、稳定建立航迹,从而能由作战情报指挥系统作出实时判断,进行集中指挥和分散控制。
8.重视舰的生存能力
对舰在自然环境中和作战环境(遭受武器毁伤时)中的生存能力均需进行核算。对舰的稳性、不沉性、防沉、抗沉、防火、灭火、防爆、防损、防核武器、防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综合能力要进行核算,通过核算,对薄弱环节,在设计中采取措施,以提高舰的生存能力。舰在作战环境下的生存能力是一个正在探讨研究的问题,其目标是舰在不同部位命中一枚敌舰舰导弹后,如何尚能保存生存的问题。
9.提高舰的隐蔽性和兼容性
提高舰的隐蔽性是目前水面舰艇发展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在雷达隐身方面,除了减小上层建筑,在船体外形上采用外飘、内倾、园角等措施外,还应研究解决涂敷吸波材料问题。吸波材料涂敷的工艺要能适合于大面积涂敷后不脱落、外形美观,其价格要降低,以便能推广使用。吸波材料涂敷后的隐身效果,要进行试验验证。在红外隐身方面,主辅机排烟采取降温红外抑制措施时,应进一步减少重量和体积。在减振防噪方面,为减小水下辐射噪声,应采用卸载荷大侧斜螺旋浆,主辅机安装均应采用减振防噪措施。
随着新型电子、武器装备上舰,电磁兼容问题已成为技术关键之一。必需在舰设计之初对舰的布置、系统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提出电磁兼容的设计控制要求,设备上舰前其电磁兼容特性要加以验证。对雷达、通信设备、电子对抗设备的频率分配,在舰设计之初要统筹考虑,不得已时,如必需采取分时使用办法,要有必要的技术措施。舰设计时对雷达、通信天线附近的场强,要通过模拟试验和现场估算进行预测;电磁场强对人员、武器弹药,燃油的安全性要进行核算,符合标准要求,或进行必要的模拟试验。设计师系统内应分级对电磁兼容性能负责,系统主任设计师应负责使本系统内各设备装舰后电磁兼容正常工作。
10.在设计开始时,即开展可行性,维修性设计工作。
舰总体、系统、设备均需按照国防科工委“武器装备可行性,维修性设计若干要求”,从设计一开始,即开展可行性维修性设计工作。舰体的可用性,可行性指标如何确定,如何验证,需要进行研究探讨提出办法。舰总体、系统、设备在设计中,均应找出本身的薄弱环节,采取措施,提高可行性和维修性。新研制系统设备应进行可行性增长试验,并作必要的可靠性验证。  











[此贴子已经被汉神于2003-5-31 9:15:13编辑过]
中国工程院第二次院士大会学术报告汇编  
1995年7月  
对驱逐舰改进和发展的设想  
潘镜芙  
正文 一、国外驱逐舰发展的动向`
1.使命任务有所增加,排水量逐步增大
导弹武器出现后,驱逐舰以其适中的排水量,既可以全球任意海区任意海情航行,又可执行各种任务,因此世界各国均重点研制发展驱逐舰。驱逐舰用途广泛,可以作为航空母舰编队的防空和反潜护卫;作为水面作战编队的主要成员,协同编队防空、反潜和对海攻击;为两栖编队和海上补给编队护航;在登陆作战中实施火力支援以及执行海上巡逻警戒任务。各国建造驱逐舰的排水量在3000-8000吨左右,以防空为主的驱逐舰,配置区域防空导弹、舰舰导弹、火炮、鱼雷发射管等武器;以反潜为主的驱逐舰配置反潜直升机、火箭助飞鱼雷、鱼雷发射管、点防御对空导弹、舰舰导弹、火炮等武器。近年来美国的驱逐舰已安装巡航导弹,增加了对岸攻击的任务。近年来,美苏两国,由于赋予驱逐舰的任务繁多,美国建造的伯克级(DOG51)、基德级(DD993)、斯普鲁恩斯级(DD963)驱逐舰及前苏联建造的现代级、勇敢级驱逐舰,其排水量均在8000吨左右。
2.重视作战能力的提高
1)加大舰舰导弹、反潜导弹、航空导弹的射程,采用垂直发射技术。在舰舰导弹方面,美国的鱼义导弹射程达110KM,而战斧巡航导弹(可对地、对海)可达450KM。前苏联的沙道克和海妖导弹,使用中间制导后可达500KM。在反潜导弹方面,以前自导鱼雷的射程在6KM左右,美国阿斯洛克火箭助飞鱼雷的最大射程可达30KM。区域防空导弹的射程,美国的标准型导弹,增程后可达104KM。弹采用垂直发射技术后,与发射架发射相比,具有反应时间快、发射率高、无射击盲区可全方位发射、重量轻、占空间小等显著优点。美国伯克级驱逐舰的MK41-0垂直发射系统,可综合发射“标准”型航空导弹,“阿斯洛克”型反潜导弹和“战斧”型巡航导弹。
2)提高搜索和探测目标能力。对海面探测受到视距的限制。近年来超视距探测有较大发展。解决途径是采用其他舰艇或舰载直升机上传感器的探测信息,更远的则藉助于预警机和侦察卫星信息。有的超视距目标探测系统,依靠空中、水面和水下多种相关目标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后,得出精确的目标位置信息。有的国家在发展超视距雷达。在空中探测方面依靠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可以搜索跟踪空、海目标,并对本舰导弹进行制导。在水下探测方面,加大舰壳声纳发射功率、使用拖声纳、使用拖线列阵声纳进行被动式探测,以增大探测距离。
3)增强舰的近程防御力量。使用点防御近程航空导弹系统和快速反应多管火炮系统拦击敌掠海飞行导弹。美国的海麻雀、英国的海狼、德国的海响尾蛇、意大利的信天翁导弹均有拦击敌导弹功能。美国的密集阵火炮系统、苏联的六管30炮系统均有拦击敌导弹功能。
4)重视电子对抗技术。装备具有主被动功能的综合电子战系统;将电子侦察、干扰机、干扰火箭综合使用,能对从C到J波段各种协达进行威胁预警,然后对目标进行干扰机有源干扰和干扰火箭无源干扰。根据海湾战争情况推测,正在发展和装备通信对抗设备。
5)进一步增强作战系统的综合性。以美国伯克级舰的宙斯盾作战系统为例,将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垂直发射导弹系统、各种武器火控系统、电子战系统、作战情报指挥系统更密切地结合起来,反应时间快、调度灵活,作战能力强。
3.重视舰的生存能力
马岛海战中一发导弹将英国谢菲尔德驱逐舰击沉的教训,引起各国海军对舰生存能力的重视。提高舰生存能力的措施是提高舰的稳性和不沉性计算标准,将作战指挥室等重要部位布置在主船体内,采用总线结构分布式处理的作战系统,采用钢质上层建筑重要仓室设置轻型装甲、提高舰的三防(防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能力、提高舰的消防和损管能力等。
4.要求全舰综合性能兼优
过去舰艇设计中,往往追求单项指标,例如最大航速的先进,近年来建造的舰,在作战能力、生存能力、(稳性、不沉性等)、快速性、操纵性、适航性、隐蔽性(雷达和红外隐身,减少水下辐射噪声等)、兼容性(电磁和声兼容性)、居住性等方面要求综合性能兼优。五十至六十年代苏联设计的驱逐舰以火力、航速、电子设备、续航力和居住性的先后次序来考虑设计,七十年代开始,与美国相一致,最高航速下降,续航力、自持力,维修和后勤支援能力提高,居住性改善,重视电子设备和作战系统性能提高,(美国设计新舰时先后考虑次序是电子设备、居住性、续航力、武器、动力装置)。
5.重视舰的隐蔽性和兼容性
过去舰船设计中,船体形状按照有效的水动力性能设计,上层建筑设计,直至近年才被给予特定的制约因素。为了达到雷达隐身,在船体外形上,近年来各国新建造舰艇有不少新动向,如减小上层建筑,船体采用外飘、内倾、园角等措施以减小雷达反射波强度。德国的拉斐特级护卫舰,由于采取了各各隐形措施,据报道3600吨级的该舰,其隐形特性相当于500吨级的巡逻艇。在红外隐身方面,燃气轮机采用红外抑制装置。在减小水下辐射噪声方面,主机采用双层隔振、采用卸载荷和大侧斜螺旋桨等。在电磁兼容性方面,由于舰上体积小,电子、武器设备多,各国都认为是较难解决的问题,在天线和设备布置上,电子设备辐射能量和本身抗干扰能力上,电磁场强对人员、武器弹药、燃油安全性等方面,予以关注。
6.采用柴燃动力装置
蒸汽轮机由于启动备航时间长机动性差等缺点,新建造舰艇采用的已较少。近年来建造的驱逐舰,大多采用CODOG(柴燃交替)、COGOG(全燃交替)、COGAG(全燃联合)等形式。一般说来,蒸汽轮机低工况时油耗较高,故采用CODOG形式,在低工况时使用柴油机,有其优点。但近年来各国在致力于解决蒸汽轮机低工况时油耗过高的问题,目前英国的42型驱逐舰采用COGOG全燃交替动力,美国DDG51、DD963、DD993型驱逐舰则采用COGAG全燃联合动力。
7.重视装舰系统设备的可行性和维修性
美国认为历次战争中的重要教训是必须加强装备的可行性、可维修性和可用性。新的当代质量观,要求装备全寿命期(含制造和使用周期)的费用经济,不单考虑制造费用,还要考虑使用和维修费用。七十年代前,美国和苏联驱逐舰在续航力、自持力,维修和后勤支援能力,居住性方面差别较大,八十年代苏联建造的勇敢级和现代级驱逐舰在上述方面已接近美国的DD963、DD993型驱逐舰。
二、对我国驱逐舰改进和发展的一些设想
1.在作战使命任务和排水量方面。
为了与动力装置功率相匹配,我国目前发展的驱逐舰,其正常排水量以5000吨级为宜。与美国、前苏联的驱逐舰相比,其排水量还是较小的,相应地安装的武器装备数量也受到限制。发展时可考虑分成两种型号,一型以防空为主,安装区域防空导弹系统,一型以反潜为主,安装远程、中程、近程反潜武器,两型均具有对海攻击能力和近程防卫力量。
2.在驱逐舰设计时,将平台与负载作为一个全武器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做到全舰有机协调,综合性能兼优。
驱逐舰研制是一项大系统工程,在舰的各种性能间以及舰总体、系统、设备的性能间,存在着矛盾,甚至相互制约,需要不断协调,求得矛盾的统一。因此需要更新设计观念,以舰总体为龙头,将平台与负载作为一个全武器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做到舰的作战能力、生存能力、快速性、操纵性、适航性、隐蔽性、兼容性、居住性、后勤支援能力等方面均综合性能兼优。为了使舰总体各项性能优良,必需设计与研究密切结合,多做船模试验,优化主尺度选择,对舰的线型与水下附件,多做方案,通过试验择优作出抉择。
3.大力发展柴燃联合动力装置
柴燃联合动力装置启动快、备航时间短、机动性好,要建造性能优良的驱逐舰,需要大力开展大功率燃气轮机和柴油主机等的研制工作。根据我国当前的情况,以采用CODOG驱逐舰柴燃交替联合动力装置为宜。动力装置是舰的心脏,应立足于国内,否则备品备件供应,维修保养等问题,较难解决。
4.增大舰舰导弹、航空导弹系统的射程和威力。
增大舰舰导弹系统的射程和威力是当前的迫切问题,要妥善解决舰舰导弹超视距探测问题,开展导弹中间制导、超视距雷达探测、舰机舰岸舰舰数链传输和相关处理、超视距目标探测和准确跟踪等问题的研究。区域防空导弹系统为编队防空所必需。垂直发射与弹架发射相比,优越性明显,为使驱逐舰具有较强的防空护卫力量,应研制舰用垂直发射的区域防空舰空导弹系统。与之相适应研制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对空中多批目标进行探测、跟踪,对本舰发射导弹进行制导,对本舰其他武器作目标指出,对飞机进行引导。
5.提高反潜作战能力
满足远、中、近程反潜的需要,设置直升机反潜系统、反潜导弹、自导鱼雷、火箭式深弹等反潜武器。舰载直升机要承担搜索、救援、反潜、导弹攻击、中间制导等各种任务,应具有足够的适当的装载能力。与之相适应,舰上要配置大功率舰壳声纳、拖曳声纳或线列阵被动式声纳等设备,还可通过数据链、接受友舰、岸站提供的水下目标信息。
6.提高电子对抗能力
设置具有电子侦察、有源、无源干扰能力的电子战系统。为适应现代化海战的需要,对敌雷达侦察和干扰的频率范围要扩大,还可进一步考虑通信侦察和通信对抗问题。各种雷达通信干扰制备装舰后,会带来对本舰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正常工作的一系列难题。因此在增强本舰电子对抗能力的同时,要加强电磁兼容性的研究,使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本舰各种电子设备能正常工作。
7.进一步加强作战系统的综合性
为了做到早期预警、实时判断、集中指挥、分散控制、快速反应、软硬武器综合使用,作战系统对各电子、武器系统设备的综合控制应进一步加强。多功能相控阵雷达除了完成搜索任务外,还承担了武器系统的跟踪制导任务;垂直发射装置可以综合发射舰舰、航空、反潜导弹;舰上各雷达、声纳传感器和舰外数据链传来的目标信息需要综合作相关处理,驱逐舰上过去各电子、武器分系统独立存在的格局需要作调整改变,进一步向综合化发展。舰载作战系统的研制面临着新的形势,需要进一步加强系统的研究设计工作,从顶层抓起,实行自上而下的研究设计,以求各个电子、武器分系统能协调工作,从而能正确地不失时机地完成舰的作战任务。海用雷达需适应海上环境,海面具有海杂波,气象条件恶劣,对低空目标还有多路径反应问题,雷达对空海目标的搜索、跟踪、稳定建立航迹,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正确处理雷达和作战情报指挥系统的分工接口关系,以求能对远中近程空中目标、中近海区海面目标均能完整地探测、跟踪、稳定建立航迹,从而能由作战情报指挥系统作出实时判断,进行集中指挥和分散控制。
8.重视舰的生存能力
对舰在自然环境中和作战环境(遭受武器毁伤时)中的生存能力均需进行核算。对舰的稳性、不沉性、防沉、抗沉、防火、灭火、防爆、防损、防核武器、防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综合能力要进行核算,通过核算,对薄弱环节,在设计中采取措施,以提高舰的生存能力。舰在作战环境下的生存能力是一个正在探讨研究的问题,其目标是舰在不同部位命中一枚敌舰舰导弹后,如何尚能保存生存的问题。
9.提高舰的隐蔽性和兼容性
提高舰的隐蔽性是目前水面舰艇发展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在雷达隐身方面,除了减小上层建筑,在船体外形上采用外飘、内倾、园角等措施外,还应研究解决涂敷吸波材料问题。吸波材料涂敷的工艺要能适合于大面积涂敷后不脱落、外形美观,其价格要降低,以便能推广使用。吸波材料涂敷后的隐身效果,要进行试验验证。在红外隐身方面,主辅机排烟采取降温红外抑制措施时,应进一步减少重量和体积。在减振防噪方面,为减小水下辐射噪声,应采用卸载荷大侧斜螺旋浆,主辅机安装均应采用减振防噪措施。
随着新型电子、武器装备上舰,电磁兼容问题已成为技术关键之一。必需在舰设计之初对舰的布置、系统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提出电磁兼容的设计控制要求,设备上舰前其电磁兼容特性要加以验证。对雷达、通信设备、电子对抗设备的频率分配,在舰设计之初要统筹考虑,不得已时,如必需采取分时使用办法,要有必要的技术措施。舰设计时对雷达、通信天线附近的场强,要通过模拟试验和现场估算进行预测;电磁场强对人员、武器弹药,燃油的安全性要进行核算,符合标准要求,或进行必要的模拟试验。设计师系统内应分级对电磁兼容性能负责,系统主任设计师应负责使本系统内各设备装舰后电磁兼容正常工作。
10.在设计开始时,即开展可行性,维修性设计工作。
舰总体、系统、设备均需按照国防科工委“武器装备可行性,维修性设计若干要求”,从设计一开始,即开展可行性维修性设计工作。舰体的可用性,可行性指标如何确定,如何验证,需要进行研究探讨提出办法。舰总体、系统、设备在设计中,均应找出本身的薄弱环节,采取措施,提高可行性和维修性。新研制系统设备应进行可行性增长试验,并作必要的可靠性验证。  











[此贴子已经被汉神于2003-5-31 9:15:13编辑过]
好多文,细读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5-31 9:09:17编辑过]
【转移帖子】

中国工程院第三次院士大会学术报告汇编  
1997年7月  
南沙海域石油与天然气资源  
金庆焕  
一.严峻的形势
南沙群岛位于北纬3°40′-12°00′,东经109°00′-118°00′的南海海域。位于我国传统海疆线内的面积约80×104km2。在其范围内分布有230个岛屿、沙洲、礁滩。面积最大的太平岛约0.43km2,面积大于0.1km2的岛屿还有中业岛、西月岛、南威岛、南子岛、北子岛等,海拔最高的鸿庥岛为6.2m。早在汉代,我国人民在航海和生产中就发现了南海诸岛,并统称为崎头。唐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已把当时称为万里长沙”和“千里石塘”(即今南沙群岛)列入我国版图,宋代已对它进行了行政管辖。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政府收复了南沙群岛的主要岛屿太平岛等。1947年初,当时的中国政府内政部方域司编制出版了《南海诸岛位置略图》,并首次以9段弧形断续线的形式表示我国南海的海疆线(现称为传统海疆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后,曾多次重申我国对南海诸岛屿及其周围海域的领土主权。在中国的政区地图上,以传统海疆线的形式标示我国南海的领土范围。南沙群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对此曾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承认,并在各国出版的有关中国的地图上标出有关南海的9段断续线。1956年6月,越南外交部部长雍文谦曾表示:“根据越南方面的资料,从历史上看,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应当属于中国领土”,而越南外交官亚洲司司长黎禄更明确地指出:“从历史上看,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早已在宋代就已属于中国”。1987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要求中国政府在南沙海域设立永久性的海洋水文观测站,为过往船只提供海洋水文资料。这说明联合国的有关组织亦承认南沙群岛屿属于中国所有。但自1968年,特别是从70年代以来,菲律宾、越南和马来西亚分别侵占南沙群岛中的8个、27个和9个岛礁。并在其部分占领的岛礁上驻军、建立设施和移民点,与此同时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等国提出的南海海域面积共达154×104km2的无理要求。1988年我国海军开始进驻渚碧礁、南薰礁、东门礁、赤瓜礁、永暑礁、华阳礁等六个岛礁,1995年我国有关单位又收复了美济礁。南沙群岛中最大的太平岛(0.43km2)自1946年以来一直由台湾当局管辖。南沙群岛附近海域的地震调查始于1955年,1957年开始钻探工作,截止目前外国石油公司已在南沙海域完成地震测线122.22×104km,石油钻井(不含开发井)1,323口,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的油气勘探成果,周边国家已从南沙海域的油气开发中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我国南海岛礁被侵占、海域被划分、资源被掠夺、主权被践踏的形势非常严峻。二.重大的决策及国家一类地勘项目的实施情况1992年2月国务院领导批准了地矿部、外交部和总参谋部“关于在南沙群岛海域继续开展地质勘查工作的请示”。1993年5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国家计委“关于解决南沙海域油气勘探专项费用的的请示”。在请示中明确指出“重点评价万安盆地、曾母盆地油气前景,选出有利区带,钻探6-8口普查井,力争打出2-3口油气发现井,评价2-3个大中型油气田,实现对资源的实际控制。为自营开发或共同开发南沙海域油气田,使之成为我国新的海上油气战略基地创造条件,也为军事部门提供重磁力、水深、航空遥感及底质基础资料,并为我国同邻国划界准备必要的资料”。并要求全力加快在南沙海域的油气勘探工作,达到表明主权、显示存在、实现油气突破、为自营开发或推进“共同开发”油气资源作好准备,以改变现今于我不利的态势。并将南沙海域油气勘查列为国家一类地勘项目。我国在南沙海域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始于1987年。原地质矿产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以下简称广州局)承担了南沙海域以万安盆地和曾母盆地为重点的油气普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所)则负责南沙海域的综合海洋科学考察。截止1998年5月,广州局在南沙海域完成10个航次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累计采集多道地震测线53,308km。南海海洋所在“”七五、“八五”期间完成多道地震13,726km。为落实国务院的批示精神,广州局于1993年11月12日向原地质矿产部领导汇报并建议将西卫16、西卫24、万安滩7和万安北31等四个重点构造作为首批钻探目标,井位建议方案随后即上报国务院审批。鉴于稳定周边是我国的大政方针,广州局建议的钻探井位决定暂缓实施,加之自1991-1993年我们在万安和曾母盆地的进行地震普查作业时又多次受到越南及马来西亚当局的干扰。1995年11月国务院领导决定将南沙海域的地球物理概查和普查调整到北纬6°以北地区,因此自1996年以来广州局正在实施这一调整方案,并力争取得一些突破。依据科研紧密结合生产、并以其研究成果指导生产,特设立“南沙海域主要盆地油气资源评价与技术方法应用研究”科研项目(下设18个专题,其中8个专题因钻探工作暂缓而未启动)。在地勘和科研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采用国内外有关油气地质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其主要有:1. 应用盆地的定量模拟,以揭示油气地质条件;2. 进行地震资料的特殊处理以分析储层及其流体性质;3. 采用地震波吸收参数法以直接预测油气富集带;4. 进行地震面波法层析分析以讨论深部地质构造;5. 开展断层封堵分析以了解油气藏保存的关键问题;6. 运用含油气系统和油气成藏组合新理论,以了解油气藏在盆地内的纵向与横向分布特点;7. 采用综合地质要素分析和决策分析以提高钻探命中率和经济效益;8. 运用多种方法对油气资源量进行预测,以利对比分析。三.南沙海域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南沙海域发育有一系列构造类型各异的新生代盆地。据我们掌握资料较多的万安、曾母、文莱-沙巴、巴拉望、北康、南薇西、南薇东和礼乐等八个盆地,其总面积为468,590km2,位于传统海疆线内的面积约317,000km2。现将各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分别作一简述。(一)、万安盆地它是一个典型的走滑拉张盆地。盆地呈北北东走向,其面积为85,250km2。位于传统海疆线内面积约55,000km2,盆地主体位于陆架内,盆地东北部位于陆坡上。1. 盆地的基底。万安盆地位于印支地块的南缘,钻井揭示其基底为中生代晚期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及变质岩。2. 盆地的新生界厚度。万安盆地的沉积起始于始新世,新生代中晚期的最大沉积厚度达12,700m;3. 盆地的地层划分。自下而上新生界划分为下-中始新统人骏群、上始新统-渐新统西卫群、下中新统万安组、中中新统李准组、上中新统昆仑组、上新统广雅组和第四系;4. 盆地的地质构造演化阶段。可分为:初期的局部张裂阶段,地震资料已在局部地区揭示Tg-T5反射界面之间的断陷沉积,其时代可能相当于始新世早中期,这反映盆地局部张裂作用的开始;早期的走滑拉张阶段,由于万安断裂于始新世晚期-中中新世发生右旋走滑运动(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在西藏南部发生的碰撞有关),在万安盆地形成一系列开阔的凹陷;中期的走滑挤压阶段,从中中新世未开始至晚中新世。万安断裂由右旋转为左旋走滑,导致盆地前期沉积产生挤压、褶皱、抬升并遭受剥蚀。此次运动称为万安运动,是万安盆地局部构造形成和定型的主要时期;晚期的区域沉降阶段由于盆地深部的热量消耗和岩石圈均衡作用,万安盆地自上新世以来进入区域沉降阶段;5. 盆地的构造区划。盆地可划分为10个二级构造单元,即北部坳陷、中部坳陷、西部坳陷、南部坳陷、东部坳陷五个负向构造单元和北部隆起、中部隆起、东部隆起、西北断阶带和西南斜坡等五个正向构造单元;6. 盆地的地热场。盆地东北部的现今热流值为88μw/m2,南部为56-72μw/m2,中部坳陷西部的热流值为85μw/m2;7. 盆地的烃源岩。渐新统湖沼相泥岩(厚度500-1500m,有机碳含量0.5-2.26%)和下-中中新统浅海-三角洲相泥岩(厚度200-1,000m,有机碳含量0.69-0.93%)。这两套烃源岩于中中新世末已分别进入生气和生油阶段。8. 油气主要产出层位。自1975年美国城市服务公司在Dua-1井于渐新世砂岩中钻遇工业油流以来,已在19个构造上发现工业油流。万安盆地的油气主要产层为下-中中新统砂岩、中-上中新统台地灰岩和礁灰岩、渐新统砂岩,另在中生代晚期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已有油气显示(鉴于邻近湄公盆地的白虎油田是其重要产层,因此应重视万安盆地基岩目的层的勘探)。值得指出的是盆地的中-上中新统以产气为主,渐新统-下中新统则是油气兼有、气多于油;9. 横向上油气分布特征。日前万安盆地已有19个构造获得工业油气流,它们主要分布在中部坳陷和西北断阶带,中部隆起则 是天然气富集区。另外在20个构造上见到油气显示。万安盆地是一个具有中等地热流的深盆(最大沉积厚度达12,700m),作为最重要烃源岩的渐新统泥岩的有机质已处于过成熟,这一地质特点决定了万安盆地是以产气为主。至于横向上呈现南部产气,北部油气兼有、气多于油,是与不同地段烃源岩的成熟差异及运移等因素有关。10. 油气资源量。勘探层法计算的盆地总资源量为48.39亿吨油当量,其中油为17.64亿吨,天然气3万亿m3。利用圈闭计算的油气资源量为28.4亿吨(50%概率),其中油14.3亿吨,天然气1.4万亿m3。利用盆地定量模拟结果计算得出的万安盆地油气资源总量为50亿吨,沉积体积法计算得出万安盆地油气资源量为50亿吨。(二)曾母盆地1.油气地质条件。曾母盆地基底为前第三纪和前始新世变质岩,盆地面积16.9×104km2,其中位于我国传统海疆线内面积12.7×104km2。曾母盆地东西两侧受断裂所限,西侧为万安断裂-卢帕尔断裂,东邻廷贾-李准断裂,其东南侧被穆庐断裂所限。卢帕尔断裂为西婆罗洲地块北缘边界断裂,是晚白垩世-始新世古南海俯冲带的遗迹。曾母盆地是在古缝合线北侧发育的大型沉积盆地,盆地从晚始新世或渐新世开始接受沉积。盆地内最大沉积厚度达15km。自下而上可将盆地的地层划分为曾母群(滨浅海含煤沉积,时代为晚始新世-渐新世)、立地组(滨浅海含煤沉积,时代为早中新世)、海宁组和南康组(岩性为台地灰岩,礁灰岩及碎屑岩,其时代分属中中新世和晚中新世)、北康组(上新世的浅-深海沉积)和第四系。曾母盆地属前陆盆地,由于受边界条件(纳土纳隆起区在新生代早、中期的抬升)及断裂的控制,盆地西南部的北西向构造差异活动明显。而盆地的东南部因米里带的抬升导致渐新世以来的沉积中心不断向北迁移,形成八个海退沉积旋回。盆地可划分为索康坳陷、拉奈隆起、塔陶垒堑、西巴林坚隆起、东巴林坚坳陷、南康台地、康西坳陷和西部斜坡等八个二级构造单元。曾母盆地发育有渐新统和下中新统两套烃源岩。渐新统和下中新统烃源岩在巴林坚区主要是浅海及三角洲含煤沉积,属Ⅲ型干酪根。根据地震资料计算的热演化程度,该烃源岩正处于生油阶段。渐新统和下中新统在康西坳陷和南康台地为浅海相沉积(大致相当塞塔普页岩的下部,有机碳含量0.69-0.93%),据地震资料计算的热演化程度,这两个地区的渐新统和下中新统烃源岩已处于生气阶段。曾母盆地具有较高的地温梯度,根据大量的钻井资料,其地温梯度变化于3.3-6.84℃/100m之间,但分布极不均匀。高地温区分布于盆地西南部的索康坳陷,其地温梯度高达4.58-6.84℃/100m;偏高地温区分布于巴林坚坳陷及南康台地中、南部,其平均地温梯度分别为4.24℃/100m和4.36℃/100m;偏低地温区则分布于南康台地的北部,其地温梯度为3.5℃/100m。2.油气主要产层和油气分布特征。曾母盆地主要油气产层为下中新统砂岩和中-上中新统台地灰岩及礁灰岩,这两套油气产层均具有良好的物性参数。下中新统以产油为主,中-上中新统以产气为主,即形成下油上气的油气分布格局。盆地内共发现83个油气田或含油气构造。其中在盆地东南部的巴林坚坳陷已发现23个中小型油田,气田或含气构造主要分布于北部的南康台地和西部斜坡。因此在横向上曾母盆地具有北气南油的油气分布格局。曾母盆地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富含天然气盆地之一,目前已探明的可采天然气储量为20955亿m3(而我国海陆天然气探明储量仅1.7万亿m3)。L气田是目前曾母盆地中发现的最大气田,它位于康西坳陷的西部。1973年意大利国家石油公司Agip首钻AL-1井,在2,640-4,267m井段钻遇1,627m含气灰岩。目前已探明其纯天然气可采储量为12,735亿m3,印尼和美国ESSO石油公司正转入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3.油气资源总量。经沉积体积法计算,曾母盆地油气总资源量为94亿吨。(三).其它几个盆地这里包括文莱-沙巴盆地、巴拉望盆地、礼乐盆地、北康盆地、南薇西和南薇东盆地。文莱-沙巴盆地面积近9.4×104km2,位于我国传统疆界线以内的面积不足1/3,最大沉积厚度达12,500m,是重要的以产油为主的盆地,它是马来西亚和文莱最重要的产油区。巴拉望盆地面积29,340km2,大部分位于传统海疆线南侧。自1990年以来菲律宾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外国石油公司合作,在盆地深水区(水深350-846m)进行勘探,共发现Malampaya、West Linapacan A、West Linapacan B、Camago、Octon、Culanuit等6个油气田,获天然气可采储量1,226亿m3、石油可采储量6,754万吨。广州局自1996年以来在北纬6°以北的南沙海域发现并圈定北康盆地、南薇西和南薇东3个盆地。经计算前二个盆地的油气资源量分别为36.7 亿吨和6.6亿吨,目前正在继续工作,力争圈定一批局部构造,为进一步勘探作好准备。
好文章!
第一篇文章的几个错误的地方:

5. ......德国的拉斐特级护卫舰,由于采取了各各隐形措施,........
>>拉斐特是法国的吧。

6. .......一般说来,蒸汽轮机低工况时油耗较高,故采用CODOG形式,在低工况时使用柴油机,有其优点。但近年来各国在致力于解决蒸汽轮机低工况时油耗过高的问题,目前英国的42型驱逐舰采用COGOG全燃交替动力,美国DDG51、DD963、DD993型驱逐舰则采用COGAG全燃联合动力。
>>是燃气轮机吧
8年了,好多东西还停在纸上!唉。。。
以下是引用三硝基甲苯在2003-5-31 10:10:00的发言:
第一篇文章的几个错误的地方:

5. ......德国的拉斐特级护卫舰,由于采取了各各隐形措施,........
>>拉斐特是法国的吧。

6. .......一般说来,蒸汽轮机低工况时油耗较高,故采用CODOG形式,在低工况时使用柴油机,有其优点。但近年来各国在致力于解决蒸汽轮机低工况时油耗过高的问题,目前英国的42型驱逐舰采用COGOG全燃交替动力,美国DDG51、DD963、DD993型驱逐舰则采用COGAG全燃联合动力。
>>是燃气轮机吧



我仔细看了原文,的确如此
院士老了  记忆力衰退了
谁来介绍一下雄风3 的冲压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