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921”团队:研制成具世界先进水平对接机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4:26:21
2011年11月3日,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在太空成功实现对接,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921”团队研制的对接机构技术和低轨高压电源技术,对此次太空交会对接的圆满成功发挥了关键作用。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主要研制单位之一,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921”团队承担着载人飞船、空间试验室等关键系统的研制工作,并先后圆满完成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八号的多次航天试验任务。

这是一支追求卓越、无私奉献,平均年龄36岁的青春团队。他们用奉献,助推国家航天事业不断前行。他们用智慧,探索着九天之外的无穷奥秘。

瞄准国际一流,冲破技术封锁,攻关创新立国威

交会对接是载人航天工程实施的“三步走”中必须突破的重点技术。很多新材料、新部件由于国外的限制,根本无法买到。上海航天人在上级部门的支持和鼓励下,迎难而上,勇于创新,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瞄准国际一流水平,开展技术攻关和研制工作。

对接机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涉及材料、机械、电子、控制等多学科,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研制难度前所未有。上海航天人凭着对祖国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十几年如一日,经过地面1101 次对接试验、647 次分离试验,树立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新的里程碑。

在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对接实验任务中,上海航天局承担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资源舱、推进舱结构与总装,电源分系统、对接机构分系统、测控与通信分系统主要设备以及总体电路设备、电缆网的研制任务。“921”团队经过技术攻关,多次试验,成功突破了交会对接机构和低轨高压电源两大关键技术,其中交会对接机构器件国产率达到99%,天宫一号电源分系统是我国第一个低轨高压母线体制电源分系统,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为成功实施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交会对接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10多年来,上海航天局先后制造出了第一台1∶1的原理样机,研制成功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对接机构,掌握了以对接机构总体设计技术、动力学仿真技术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了我国对接技术的跨越式前进。同时,上海航天还研制出了交会对接机构的大型地面模拟试验系统,解决了对接环境模拟、初始条件的建立、实时检测三大难题。欧俄专家在参观相关设备时称赞:“这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试验系统”。

有一种精神叫奉献,有一种作风叫严谨,使命面前勇挑重担

航天是一项系统工程,上海航天将“严”凝结为一种文化,将“慎”培育为一种思维,将“细”固化为一种习惯,将“实”确立为一种素质。

交会对接任务三大技术难点,上海航天承担了两项,低轨高压电源系统就是其中之一。由于技术方案的更改,研制工作周期短、任务重,上海航天人勇挑重担,顾全大局,在没有任何技术装备的情况下,啃下了硬骨头。在电源系统正样产品交付前联试时,一个单机中的高压继电器发生问题,团队成员不分昼夜对故障现象进行分析,查找问题的原因,最终排查出可能出故障的元器件,通过对单机的开盖检查,彻底找出了故障点。紧接着,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重新投产了新一批单机,赶在最后节点前顺利交付了正样控制单机。严谨的工作作风,打造出了上海航天的品牌。

面对负担重、压力大的工作状况,上海航天人以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坚守在科研生产的一线。今年春节,是神九上海试验队副队长崔宇新工作12年来第一个没加班的春节。2005年,年仅29岁的他受命上岗神舟八号飞船总调度,2岁的女儿一度只熟悉爸爸在电话里的声音。

去年赴基地执行天宫、神八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的队员中,大部分是40岁以下的青年人,有的结婚不久,有的刚当上父母。在最忙碌的时刻,“921”同时应对北京的天宫二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的测试任务,酒泉基地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的发射任务,上海的空间站研制等任务,很多队员一离家就是5个月,多地来回跑。依靠这种忘我的奉献精神,上海航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航天报国志,无悔写青春。对这群名叫“921”的年轻人而言,这份事业体现的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奉献,更是一种责任和忠诚,他们从中感受到常人难以体会的自豪和幸福。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2_03/09/13083185_0.shtml2011年11月3日,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在太空成功实现对接,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921”团队研制的对接机构技术和低轨高压电源技术,对此次太空交会对接的圆满成功发挥了关键作用。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主要研制单位之一,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921”团队承担着载人飞船、空间试验室等关键系统的研制工作,并先后圆满完成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八号的多次航天试验任务。

这是一支追求卓越、无私奉献,平均年龄36岁的青春团队。他们用奉献,助推国家航天事业不断前行。他们用智慧,探索着九天之外的无穷奥秘。

瞄准国际一流,冲破技术封锁,攻关创新立国威

交会对接是载人航天工程实施的“三步走”中必须突破的重点技术。很多新材料、新部件由于国外的限制,根本无法买到。上海航天人在上级部门的支持和鼓励下,迎难而上,勇于创新,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瞄准国际一流水平,开展技术攻关和研制工作。

对接机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涉及材料、机械、电子、控制等多学科,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研制难度前所未有。上海航天人凭着对祖国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十几年如一日,经过地面1101 次对接试验、647 次分离试验,树立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新的里程碑。

在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对接实验任务中,上海航天局承担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资源舱、推进舱结构与总装,电源分系统、对接机构分系统、测控与通信分系统主要设备以及总体电路设备、电缆网的研制任务。“921”团队经过技术攻关,多次试验,成功突破了交会对接机构和低轨高压电源两大关键技术,其中交会对接机构器件国产率达到99%,天宫一号电源分系统是我国第一个低轨高压母线体制电源分系统,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为成功实施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交会对接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10多年来,上海航天局先后制造出了第一台1∶1的原理样机,研制成功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对接机构,掌握了以对接机构总体设计技术、动力学仿真技术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了我国对接技术的跨越式前进。同时,上海航天还研制出了交会对接机构的大型地面模拟试验系统,解决了对接环境模拟、初始条件的建立、实时检测三大难题。欧俄专家在参观相关设备时称赞:“这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试验系统”。

有一种精神叫奉献,有一种作风叫严谨,使命面前勇挑重担

航天是一项系统工程,上海航天将“严”凝结为一种文化,将“慎”培育为一种思维,将“细”固化为一种习惯,将“实”确立为一种素质。

交会对接任务三大技术难点,上海航天承担了两项,低轨高压电源系统就是其中之一。由于技术方案的更改,研制工作周期短、任务重,上海航天人勇挑重担,顾全大局,在没有任何技术装备的情况下,啃下了硬骨头。在电源系统正样产品交付前联试时,一个单机中的高压继电器发生问题,团队成员不分昼夜对故障现象进行分析,查找问题的原因,最终排查出可能出故障的元器件,通过对单机的开盖检查,彻底找出了故障点。紧接着,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重新投产了新一批单机,赶在最后节点前顺利交付了正样控制单机。严谨的工作作风,打造出了上海航天的品牌。

面对负担重、压力大的工作状况,上海航天人以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坚守在科研生产的一线。今年春节,是神九上海试验队副队长崔宇新工作12年来第一个没加班的春节。2005年,年仅29岁的他受命上岗神舟八号飞船总调度,2岁的女儿一度只熟悉爸爸在电话里的声音。

去年赴基地执行天宫、神八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的队员中,大部分是40岁以下的青年人,有的结婚不久,有的刚当上父母。在最忙碌的时刻,“921”同时应对北京的天宫二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的测试任务,酒泉基地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的发射任务,上海的空间站研制等任务,很多队员一离家就是5个月,多地来回跑。依靠这种忘我的奉献精神,上海航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航天报国志,无悔写青春。对这群名叫“921”的年轻人而言,这份事业体现的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奉献,更是一种责任和忠诚,他们从中感受到常人难以体会的自豪和幸福。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2_03/09/13083185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