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赴藏服役清华学生申请到海拔最高哨所锻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41:36
一路向西,一路向西!

越野车不停地喘着粗气,翻过了数十座皑皑雪山。

“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那个最高的山口就是查果拉,距此仅20多公里!”今天上午,新战士吴毅恒踌躇满志地赶到塔克逊哨所,却被班长颜红林告知前方大雪封山,上查果拉至少要等上两个月。

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给初到雪域边关的吴毅恒来了个下马威,而今他只能遥望查果拉,盼望着冰雪消融,春暖花开。

吴毅恒是谁?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09级学生,去年入伍进藏时刚度过自己的19岁生日,是清华校史上首位赴藏服役的大学生。今天,他又把青春和阳光带到了海拔4900 米的塔克逊,可战友们不明白:一流大学的高材生为什么要主动申请来这异常艰苦的哨所找苦吃?

“我不怕吃苦,也不怕缺氧,我们80后、90后是敢于担当、可以作为的一代。”吴毅恒以自己的率真赢得战友们的理解和掌声。他告诉记者,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部队最艰苦的地方去,是他选择军旅的初衷,“这样能使自己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

从首都北京来到圣城拉萨,吴毅恒的青春一下进入了全新的世界。高寒缺氧带来的身体不适和紧张艰苦的新训生活,曾让这位来自江西抚州的“天之骄子”产生过巨大的心理落差,引发过一次次思想波动,但他都一一咬牙挺过,“望着蓝天下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望着战友们脸庞上泛起的朵朵‘高原红’,我胸中激情如火,浑身充满了力量,常常想起班长的那句经典台词:高原战士,只有倒下后才能被人抬下山!”

新兵四连指导员潘振华对吴毅恒的印象特别深,倒不是因为他是首位赴藏服役的清华学子,而是因为他的“标兵范儿”——

一次强化训练,吴毅恒出现头昏、气短等高山反应,班长何林岭让他吸点氧,可他坚决不吸:“吸氧会产生依赖性,战场上哪有氧吸啊?只有在恶劣环境里练就过硬本领,才是真正的合格兵!”

新兵营第一次组织3公里越野,吴毅恒拖了连队后腿。他给自己定下目标:别人跑一趟,自己跑两趟。每天早晨,吴毅恒总是第一个起床长跑,战友们集合出操时,他已跑完了3公里!

在新兵营,吴毅恒绝对是个焦点:每天中午、晚饭后,操场上总晃动着他的身影,细嫩的手掌磨出一个个血泡、一层层老茧;为跨越400米障碍,他多次跌倒在地,左脸被沙石蹭得皮开肉绽……

下连综合考核,吴毅恒以全优成绩拔得头筹。作为首位赴藏服役的清华学子,他最大的愿望是到西藏军区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查果拉哨兵所淬火加钢——人生“清华”在军旅,挑战自我的机遇绝不能放弃!

2月28日,吴毅恒豪情满怀地写下申请,强烈要求去查果拉哨所锻炼,他的非常之举受到新战友们热捧。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臧跃军深为感动,破例批准他的申请,并挥毫题字勉励他“争当优秀大学生士兵,做祖国和人民放心的边防战士”。
吴毅恒申请去锻炼的查果拉哨所,海拔5318米,大雪封山期长达6个月,是西藏日喀则军分区“爱国奉献模范营”岗巴营的一个英雄哨所,1965年底被国防部授予“高原红色边防队”。日喀则军分区司令员方建国、政委周中庭告诉记者,吴毅恒将在塔克逊哨所接受适应性训练,待到开山后登上他心向往之的人生高地——查果拉。

“山高人为峰,不管前路多么艰险,我都要把青春安放在红色的查果拉!”面对一路护送他上哨所的战友,吴毅恒坦陈了自己的青春誓言,“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守卫好祖国的每一寸神圣领土!”

(人民网日喀则3月7日电)

选择吃苦,就是选择成长

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臧跃军

西藏高寒缺氧,海拔4500米以上被生物学家称为“生命禁区”,驻守在这里的边防官兵,意味着要比常人吃更多的苦,奉献更多的爱,可是,超乎寻常的代价并没有阻止那些走向雪山的坚定脚步。每逢新兵下连,都有大批英勇无畏的战士,义无反顾地走进冰封雪裏的边关哨所。

清华学子吴毅恒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毅然决然地告别自由、浪漫、温馨的大学校园,选择了与军旅相伴、与雪山共舞,何其从容潇洒、乐观豁达!亚圣孟轲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位哲人说过,苦难是最好的学校,吃苦就是最好的修炼。历经苦难的人更加懂得珍惜生活、热爱生命,更加懂得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这世上就再没有他吃不了的苦,战胜不了的困难。苦难辉煌,像吴毅恒那样主动选择吃苦奉献的战士,定能获得幸福成长的营养,人生之路也会因此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2_03/09/13082781_1.shtml一路向西,一路向西!

越野车不停地喘着粗气,翻过了数十座皑皑雪山。

“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那个最高的山口就是查果拉,距此仅20多公里!”今天上午,新战士吴毅恒踌躇满志地赶到塔克逊哨所,却被班长颜红林告知前方大雪封山,上查果拉至少要等上两个月。

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给初到雪域边关的吴毅恒来了个下马威,而今他只能遥望查果拉,盼望着冰雪消融,春暖花开。

吴毅恒是谁?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09级学生,去年入伍进藏时刚度过自己的19岁生日,是清华校史上首位赴藏服役的大学生。今天,他又把青春和阳光带到了海拔4900 米的塔克逊,可战友们不明白:一流大学的高材生为什么要主动申请来这异常艰苦的哨所找苦吃?

“我不怕吃苦,也不怕缺氧,我们80后、90后是敢于担当、可以作为的一代。”吴毅恒以自己的率真赢得战友们的理解和掌声。他告诉记者,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部队最艰苦的地方去,是他选择军旅的初衷,“这样能使自己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

从首都北京来到圣城拉萨,吴毅恒的青春一下进入了全新的世界。高寒缺氧带来的身体不适和紧张艰苦的新训生活,曾让这位来自江西抚州的“天之骄子”产生过巨大的心理落差,引发过一次次思想波动,但他都一一咬牙挺过,“望着蓝天下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望着战友们脸庞上泛起的朵朵‘高原红’,我胸中激情如火,浑身充满了力量,常常想起班长的那句经典台词:高原战士,只有倒下后才能被人抬下山!”

新兵四连指导员潘振华对吴毅恒的印象特别深,倒不是因为他是首位赴藏服役的清华学子,而是因为他的“标兵范儿”——

一次强化训练,吴毅恒出现头昏、气短等高山反应,班长何林岭让他吸点氧,可他坚决不吸:“吸氧会产生依赖性,战场上哪有氧吸啊?只有在恶劣环境里练就过硬本领,才是真正的合格兵!”

新兵营第一次组织3公里越野,吴毅恒拖了连队后腿。他给自己定下目标:别人跑一趟,自己跑两趟。每天早晨,吴毅恒总是第一个起床长跑,战友们集合出操时,他已跑完了3公里!

在新兵营,吴毅恒绝对是个焦点:每天中午、晚饭后,操场上总晃动着他的身影,细嫩的手掌磨出一个个血泡、一层层老茧;为跨越400米障碍,他多次跌倒在地,左脸被沙石蹭得皮开肉绽……

下连综合考核,吴毅恒以全优成绩拔得头筹。作为首位赴藏服役的清华学子,他最大的愿望是到西藏军区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查果拉哨兵所淬火加钢——人生“清华”在军旅,挑战自我的机遇绝不能放弃!

2月28日,吴毅恒豪情满怀地写下申请,强烈要求去查果拉哨所锻炼,他的非常之举受到新战友们热捧。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臧跃军深为感动,破例批准他的申请,并挥毫题字勉励他“争当优秀大学生士兵,做祖国和人民放心的边防战士”。
吴毅恒申请去锻炼的查果拉哨所,海拔5318米,大雪封山期长达6个月,是西藏日喀则军分区“爱国奉献模范营”岗巴营的一个英雄哨所,1965年底被国防部授予“高原红色边防队”。日喀则军分区司令员方建国、政委周中庭告诉记者,吴毅恒将在塔克逊哨所接受适应性训练,待到开山后登上他心向往之的人生高地——查果拉。

“山高人为峰,不管前路多么艰险,我都要把青春安放在红色的查果拉!”面对一路护送他上哨所的战友,吴毅恒坦陈了自己的青春誓言,“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守卫好祖国的每一寸神圣领土!”

(人民网日喀则3月7日电)

选择吃苦,就是选择成长

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臧跃军

西藏高寒缺氧,海拔4500米以上被生物学家称为“生命禁区”,驻守在这里的边防官兵,意味着要比常人吃更多的苦,奉献更多的爱,可是,超乎寻常的代价并没有阻止那些走向雪山的坚定脚步。每逢新兵下连,都有大批英勇无畏的战士,义无反顾地走进冰封雪裏的边关哨所。

清华学子吴毅恒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毅然决然地告别自由、浪漫、温馨的大学校园,选择了与军旅相伴、与雪山共舞,何其从容潇洒、乐观豁达!亚圣孟轲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位哲人说过,苦难是最好的学校,吃苦就是最好的修炼。历经苦难的人更加懂得珍惜生活、热爱生命,更加懂得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这世上就再没有他吃不了的苦,战胜不了的困难。苦难辉煌,像吴毅恒那样主动选择吃苦奉献的战士,定能获得幸福成长的营养,人生之路也会因此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2_03/09/13082781_1.shtml
清华学生去西藏?这么急着上位啊!年轻人有理想!佩服!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元首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下下届看好你!加油啊!
年轻人表率希望能坚持住!
高原空气稀薄,含氧量下降。
医学专家测定,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平躺着休息,等于平原负重20公斤。
高原病

   【概述】

  海拔在3000m以上的地区,称为高原地区,其特点为气压低,氧分压也相应降低,易导致人体缺氧。高原建设者、边防战士、登山运动员等如未采取预防措施,可引起高原病(high altitude sickness)或高原适应不全症,又称高山病(mountain sickness)。

   【分型说明】

  高原病多发生于初登山时,特别在最初几天内,称为急性反应。凡高原反应持续3个月以上不消退者称为慢性反应。

  国外学者划分高原病为五类综合征:急性高原病、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视网膜出血和慢性高原病。

  我国学者划分高原病为急性高原病和慢性高原病两大类,现分述其临床表现和治疗:

   【发病机制】

  久居高原者,机体逐渐适应高原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适应的原因是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机体的各种机能有相应的改变,尤其是呼吸和循环系统更为明显。在高原地区,大气与肺泡中氧分压之差随着登高度的增加而缩小,直接影响肺泡气体交换、血液携氧和结合氧在组织中释放的速度,致使机体供氧不足,产生缺氧。初登高原者,由于低氧而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主要为颈动脉体),间接刺激呼吸中枢引起早期通气增加,机体可吸入更多的氧气以进行代偿。此过程即人体对高原低氧的适应过程,约需1~3个月可逐渐过渡到稳定适应,称为高原习服。个体的适应差异极大,一般在海拔3000m以内能较快适应,4200~5330m仅部分人,且需较长时间才能适应。5330m左右为人的适应临界高度,易于发生缺氧反应。海拔愈高,大气中氧分压愈低,则机体缺氧程度也相应加重。登高速度与劳动强度也均能影响高原反应的程度。此外,精神过度紧张、疲劳、感染、营养不良以及低温等因素对发病也有影响。
【临床表现】

  (一)急性高原病

  1.急性高原反应 短时间内进入3000m以上高原,或高原地区居民在平原生活一段时间后重返高原时,均可产生反应,有头痛、头昏、心悸、气短。重者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失眠、疲乏、腹胀和胸闷。检查有口唇轻度发绀及面部浮肿等。

  急性高原反应多发生在登山后24小时内,一般在1~2周内即能适应,症状自行消失。症状重者可对症治疗,采用乙酰唑胺剂量0.25g口服,每日2~4次,上山前2天起服至登高原后3天。该药起利尿作用,可降低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及其严重程度,并可减轻睡眠时的缺氧状况。乙酰唑胺可提高动脉氧浓度及改善动脉血的氧合作用,防止进一步损伤肺部气体交换;还可减少蛋白尿和周围水肿等。泼尼松5~10mg,每日2次口服,上山后用3天有利于减轻症状。此外尚可用适量镇静剂、各种维生素以及氨茶碱等。

  2.高原肺水肿 发病率约为3%。在急性高原反应的基础上,当海拔达4000m以上则发病,但也可在2500m快速登山者中发病。所以有在登山后3~48小时急速发病,也有迟至3~10天才发病者。症状如头痛、胸闷、咳嗽、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等,个别严重者可有少尿、咯多量血性泡沫痰、甚至神志不清。体征有紫绀及双肺呼吸音降低,满布湿罗音。X线显示双肺野有密度较淡、片状云絮状模糊阴影,在肺门旁最明显,右侧常较左侧为重。

  据研究,缺氧可引起肺小静脉血管收缩,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又可使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加上缺氧引起的淋巴循环障碍,最终促发肺水肿。病理检查双肺有散在片状出血区,肺泡内有纤维蛋白渗出和透明膜形成,毛细血管极度扩张、充血,并在其内有微血栓形成。寒冷与呼吸道感染可加重缺氧,咳嗽或劳累也为重要诱因。

  综合治疗效果较好。早期充分吸氧,氧的流量约每分钟6~8L。有肺水肿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严禁大量饮水。呋塞米(速尿)可用20~40mg立刻静脉注射或40~80mg口服,每日2次,为期2~3日。利尿期间宜补钾并观察脱水情况。有烦躁不安时,可用少量镇静剂。也可采用0.25g氨茶碱溶于50%葡萄糖液40ml缓慢静注,以降低肺动脉压。口服泼尼松或静脉缓慢滴入氢化可的松可减少毛细血管渗出及解除支气管痉挛。有呼吸和心力衰竭时,应立即采用相应治疗。病情稳定后,转至海拔较低处。

  3.高原脑水肿 又称高原昏迷或高原脑病。发病率低,但较易引起死亡。见于快速进入4000m以上高原者,发病急,多在夜间。主要病因为急性缺氧,引起脑部小血管痉挛和通透性增加,产生脑水肿。患者除有早期的急性高原反应的症状外,伴有颅压增高现象,如剧烈头痛、呕吐等。还可出现神志恍惚、抑郁或兴奋、谵妄等精神症状。个别患者抽搐,以后嗜睡、昏睡以至昏迷。患者脉率增快,呼吸极不规则,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有时出现病理反射及视神经乳头水肿和出血等。脑脊液正常,压力可稍偏高。

  治疗应首先连续给氧(95%的氧和5%二氧化碳),清醒后仍应间断给氧。应用高渗葡萄糖、甘露醇、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色素C等积极治疗以减轻脑水肿,降低脑细胞代谢,提供能量以促进恢复。可酌情使用中枢神经兴奋剂如盐酸山梗菜碱(洛贝林)、尼可刹米(可拉明)等。注意水、盐和电解质平衡以及必要的抗感染措施。病情稳定后转至低处继续治疗。

  登山队员中还出现眼部综合征。国外报道39人登山至3700m处,有36%出现视网膜出血。

  近来国外报道孕妇登山在2600m以上时,由于缺氧而影响胚胎或胎儿发育迟缓,甚至可发生死胎。实验动物研究已显示有潜在的致畸效应。


(二)慢性高原病

按临床表现又分为五种类型,但各类型间表现互有交叉,大多数病例是以肺动脉高压和心脏改变为主的混合型。

  1.慢性高原反应 有些患者虽在高原居住一定时间,但高原反应症状始终迁延存在,常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有时可有心律失常或短暂性昏厥。应注意体质锻炼,提高对缺氧的适应能力。对症治疗用维生素B6、溴剂等。

  智利安第斯山地病(Monge′s或Andes disease)又称继发性慢性高原病,发生在一些原来在高原并能够适应的居民中。由于长期缺氧,使外周化学感受器对缺氧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肺泡换气过低。其病理特点是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增高,肺动脉压也较高原健康居民为高。临床表现与一般慢性高原病相似。氧气吸入能增加动脉氧饱和度,并改善神经精神症状。转移至低地可痊愈。

  2.高原心脏病 以小儿为多见,由于对缺氧的代偿能力较差,缺氧引起肺血管痉挛、硬化,使肺动脉压增高。右心室因持续负荷过重而增大,导致右心衰竭。此外,血压增高及血液粘稠度增加等对左心室也有影响,造成整个心脏肥大和全心衰竭。缺氧也可导致心肌细胞的浊肿、灶性坏死和心肌纤维断裂等。临床症状小儿有紫绀、气急、浮肿、阵发性咳嗽、夜啼、精神萎靡等;成人有心悸、咳嗽、发绀、浮肿、体力衰退等。由于心脏扩大系以右心室为主,故X线检查时,小儿心脏常呈弥漫性或球型扩大,成人的肺动脉明显突出,肺动脉主干直径常大于1.5cm。尸检见右心心肌变性,肌纤维广泛断裂,间质增生水肿,肺小动脉中层肌肉增厚,肺动脉干弹力纤维消失。转低地后,症状和体征减轻或消失。治疗重点是控制感染和纠正心力衰竭。

  3.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久居高原,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多是一种代偿机能。海拔愈高,居留时间愈久,其红细胞也愈多。红细胞增多,则引起血液粘稠度增高。在银川地区红细胞压积及全血比粘度均高于平原地区,且男性高于女性。由于全血比粘度增高,而致循环阻力增加,加重心脏负荷和组织缺氧,产生一系列症状。在移居拉萨的汉族中,患病率达13%。据研究提示在缺氧刺激后,红细胞生成素增多;又查明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参与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诊断标准一般红细胞超过700万/mm3,血红蛋白超过17g/dl,红细胞压积高达80%。静脉放血300~400ml仅可使症状暂时缓解,故以转低地治疗为宜。

  4.高原高血压症 初到高原血压升高,主要由于缺氧使小血管收缩、痉挛,循环外周阻力增高,心率加速,循环时间缩短之故。移居高原一年内为适应不稳定期,血压波动明显,而以升高者居多。久居和世居高原者的醛固酮分泌量显著减少,从而导致血压偏低。肾素分泌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等,均可能对高血压形成有影响。临床表现与慢性高原反应相似,主要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很少引起心、肾损害。返回低地后,血压很快恢复正常。

  5.高原低血压症 我国患病率为10%左右。临床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发病原因与长期低氧所致组胺含量增多以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有关。多数不需特殊治疗,对症状明显者可酌情对症处理。


【预防说明】

  1.对进入高原地区人员,应进行全面体格检查,一般健壮者较易适应低氧环境。凡孕妇及有明显心、肺、肝、肾等疾病,高血压Ⅱ期,患有癫痫、严重神经衰弱,消化道溃疡活动期,严重贫血者,均不宜进入高原地区。

  2.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实行阶梯上升,使逐步适应。登山速度至为重要。国内报道3日内由平原抵海拔4200m处,急性高原病发生率83.5%,而由2261m经阶梯适应在7~15日内抵4200m处时,发病率仅52.7%(P<0.001)。

  3.药物预防,为防止缺氧所致急性高原反应,可适当采用药物预防,如利尿剂、镇静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等。

  4.初入高原者应减少体力劳动,以后视适应程度逐步增加劳动量。高原的劳动环境大多处于4000m以下,其对劳动能力的影响比平原要降低30%~50%;因此在高海拔区(3500m以上)的劳动定额应相应地降低。在海拔2300m处,电炉炼钢工较对照组出现的心电图改变为多,可能由于过重体力劳动与低氧环境综合作用所致。应注意保暖,防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5.初入高原时应多食碳水化合物类、多种维生素和易消化食品。高碳水化合物食品可提供葡萄糖和增强肺部弥散能力,以便在高原进行重体力劳动。禁止饮酒。有高山病症状者,睡眠时最好采取半卧位,以减少右心的静脉回流和肺毛细血管充血。
这  真心牛人一位啊
我不怕吃苦,也不怕缺氧,我们80后、90后是敢于担当、可以作为的一代~~~~~~~~~~~~~说的好!!!
男人赚钱志在票 发表于 2012-3-9 13:15
清华学生去西藏?这么急着上位啊!年轻人有理想!佩服!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元首的学生不是 ...
起码得得下三届吧。。
这个好,接地气。
小伙子有志气
赞一个
十九岁毕业?大专生???估计出来不好找工作吧
现在缺乏的是有理想,又肯实干的人,希望这名同学能做到这两点,那前途应该还是可以的。
此人前途无量!
我来设计一下:退役,毕业,公务员,……,30年后,新一代的领导人
最重要的是锻炼了意志力。
精神可嘉
但我觉得真没必要
清华的学生去守哨所,大材小用了点儿
此人前途无量!
我来设计一下:退役,毕业,公务员,……,30年后,新一代的领导人
09级的,11年入伍,也就是个大专。要是在高原把身体搞垮了,当领导人更没戏。
十九岁毕业?大专生???估计出来不好找工作吧
清华!大专?不会把?
年轻人有闯劲有理想!
海军上将1 发表于 2012-3-9 15:45
清华!大专?不会把?
我百度的结果:

清华大学有专科,因为清华的学业要求很严,学生如果态度,身体,经济等各方面出现一时的偏差,便会被淘汰,由本科转为专科。我家里因为以前太穷,不得不以不上一些简单课程勤工俭学来维持,结果考试成绩都过,平时成绩不上课等30%的成绩基本为0,出现7科55,56,57,58,59,59.5的成绩转为专科,一生都受影响。

清华专科还挺难考的呢
挂的科少,就本科毕业了,挂的多,就退学了,得挂的不多不少,就可以专科毕业了

工程物理专业怎么会有大专生,这个是上了一半去参军,回去接着上。
他大学还没有毕业呢。估计是修学当兵,回来继续攻读吧。
话说,清华的工程物理专业其实就是核专业的。

http://chn.chinamil.com.cn/jwjj/2011-11/29/content_4727432.htm
11月20日,清华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三年级学生吴毅恒与战友一同踏上了赴藏服役的征程,成为清华大学在读大学生赴藏服役“第一兵”。吴毅恒的母亲黄水兰是江西抚州的一名中学教师,对儿子去条件艰苦的西藏当兵,心里很是挂念,特意赶到北京送子参军。她返回家乡后给儿子写了一封信。经本人同意,现将信件内容推荐给广大读者,希望给大家以鼓舞和感召。

    史连雪 本报特约通讯员 周景红

十九岁毕业?大专生???估计出来不好找工作吧
谁告诉你大学生硬要毕业才能当兵,上两年,当两年兵,回去接着上学懂吗。。。。
09级的,11年入伍,也就是个大专。要是在高原把身体搞垮了,当领导人更没戏。
。。。。。。服了你了。。
09级的,11年入伍,也就是个大专。要是在高原把身体搞垮了,当领导人更没戏。
。。。。。。服了你了。。
腹黑大白兔 发表于 2012-3-9 14:58
十九岁毕业?大专生???估计出来不好找工作吧
在校生保留学籍去服役,退役后接着上学
腹黑大白兔 发表于 2012-3-9 15:41
09级的,11年入伍,也就是个大专。要是在高原把身体搞垮了,当领导人更没戏。
你不知道大学征兵从大一到大四每年都有?
几十万大学生士兵服役,就报道各清华的
当年的喀喇昆仑第一哨卡海拔8611米,用于导航,后来关闭了,大约在93年电视上演过一个节目,说是哨卡找了一个工程队上去干什么活,结果第2天工程队的人坚决要走,说是要保命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需待七年期。
赞一个!!!
保留学籍当兵,这个要支持。。。
有志气,不过小心身子,要留着有用之身!
我高中同班同学
有近视也能当兵吗?
腹黑大白兔 发表于 2012-3-9 14:58
十九岁毕业?大专生???估计出来不好找工作吧
可能只是休学来服兵役啊,也可能就是国防生,乃不知道“工程物理”是干啥的咩?
在校生保留学籍去服役,退役后接着上学
这又是何必?不如当初直接考军校了。这种服役方式岂不是去了当兵?军校出来直接就是军官了。

退役以后接着读学分,中间这几年不是耽误了。

为啥不等上完学再去当兵呢?那不更好发展吗?
腹黑大白兔 发表于 2012-3-9 17:25
这又是何必?不如当初直接考军校了。这种服役方式岂不是去了当兵?军校出来直接就是军官了。

退役以后 ...
是耽误点时间。

但另外,在部队也可以考军校。

这又是何必?不如当初直接考军校了。这种服役方式岂不是去了当兵?军校出来直接就是军官了。

退役以后 ...
人估计就想当两年兵,不一定都想干职业军人。
可以提早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