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农民为什么离不开农村合作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2:57:2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e443f70102e02b.html

    金鸿:这篇文章刊登在2月23日《新华每日电讯》第一版的突出位置,这是大好事。我在年初的展望2012中曾经说过,如果不把改变农民单干的现状,“三农”问题就永远解决不了。当时我认为,上面直接推农村改革的阻力太大,最好放手让下面先做起来,不过,2月1日发布的一号文件让我吃了一惊,中央直接支持农民重新合起来干,我对胡哥的这种政治勇气和魄力深表敬意,胡哥真的是个好领导。我对十二五转型充满了信心。2015年之后,一马平川!

    走基层·听民声:农民为什么离不开农村合作社

  新华网哈尔滨2月22日电(记者李春雷、梁冬)黑龙江省讷河市是一个产粮大县,记者近日在这里采访发现,在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和市场竞争的合力引导下,农村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了农民种田离不开的“组织”了。是什么力量让已经“分田到户”多年的农民又重新“合”了起来?记者在讷河市高蛋白大豆联合社初步找到了答案。

  讷河市地处一望无际的松嫩平原,自2008年开始,这个市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组建合作社,将分散的耕地自发集中起来,运用大型农业机械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耕作,收获的粮食由合作社统一销售。目前,全市入社农民5.7万户,占当地常住农户的62%。

  但在此之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形成的“花花田”,使大型农机具和水利设施无法应用,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困难,还限制了农业生产直接与市场对接,农民买肥卖粮难、增收乏力

  一位基层干部讲了这样一件事:“三年前到二克浅镇走访,看到每台6万多元的掣肘式水利喷灌设备、一共25台套都闲着没用,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些设备喷灌方圆达20多米,农民土地分散,一喷就把别人家的田也浇了,所以设备就这样闲着。”

  兴旺乡农民李辉国参加的高蛋白大豆联合社是这些合作社中最大的一个。春耕在即,他悠闲地与同村农民聚在一起盘算着今年的收成,全然看不出准备春耕的忙碌。“家中的土地已托付给联合社打理,种子、化肥也由合作社统一购买,我们只要规划好家里种植的粮食品种,不愁秋后没有好收成!”

  说到合作社买化肥,李辉国很兴奋。去年初,联合社头一回公开招标采购化肥,就吸引了31家农资生产企业的老总。经过反复质价对比,联合社最终与两家知名农资企业签订集团采购协议,厂家提供联合社专用品牌、独有包装、统一发放。当时化肥的市场价格为每吨3350元,由于集中采购4000吨,没有中间环节,联合社最终以每吨2900元的价格成交,比市场价低450元,一项就为社员省了180多万元。

  联合社理事长罗颖告诉记者,这个联合社是18家合作社自愿发起的,目前已经有24家大豆专业合作社加盟,入社农户5895户,覆盖9个乡镇,仅高蛋白大豆种植面积就达20万亩,加上水稻、玉米等作物控制面积已经达到56万亩。

  “过去从种粮到销售都有中间商,农资经销商、物流、粮贩子都要分走农民的收益,联合社就是要组织农民从减少中间环节上做文章。”罗颖说,联合社还通过自己搭建的网络平台,通过网络销售,节省了粮贩代理每吨约50元的收粮费,按联合社收粮20万吨计算,又省上千万元

  李辉国加入联合社已经两年多了,自称是“铁杆社员”。去年,他家种了30亩大豆,收入超过了3万元。他说,兴旺乡几乎每家都加入了联合社,少则十几亩,多则上百亩,大家离不开联合社,是因为自己的合作社真替农民着想。

  罗颖说,联合社采用“三次分配”方式实现社员利益最大化,初次分配以每市斤高出市场价5分钱收购社员大豆,二次分配将合作社经营收益的60%返还社员,三次分配将合作社留用部分节余的50%作为股份向社员分红。2011年,联合社利用采购和销售优势,为社员种植大豆每亩成本降低168元,通过高价收购和二次返利,帮助农民每亩大豆增收45元,这还不算第三次分红。

  “联合”就是生产力,联合社种植的20万亩高蛋白大豆受到渴望有稳定原料基地的豆制品生产企业的青睐。眼下,国内最大的豆干生产商重庆天润集团正在与联合社洽谈,要来讷河市建厂。“联合”也有了底气,由于火车皮紧张大豆运不出去,联合社还给省长写了报告,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新华网评·第一追问]:农民为何又重新“合”了起来?

    冯创志    2012年02月26日

    2月23日,《新华每日电讯》在第一版突出的位置刊登了新华社记者写的题目为《农民为何离不开农村合作社》的文章,发出一个问题:“分田到户”多年的农民为何又重新“合”了起来?这个提问意味深长。

    乍一看,农民重新要求“合”似乎是重蹈覆辙人民公社的老路。但经过一番考察后,又会令人释然:此“合”不是往昔行政命令的合,此合作社就不等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轰轰烈烈的人民公社。就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大县的讷河市而言,全市入社的农民多达5.7万人,占当地常住农户的62%。农民入社比例如此之高,可见合作社吸引力之大。在笔者所在南方一个侨乡县市,农村合作社也像雨后春笋般涌现。

    统计显示,仅山东省目前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3万个,入社成员350万个。时下合作社之所以不同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民公社,特点之一,是自愿加入。过去的人民公社带有刮共产风吃大锅饭的性质。因此,严重挫伤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而今,合作社从一开始就是自由组合、股份经营、能人当家,依法管理联产联利计酬。农民在合作社中取长补短,团结互助,民主决策,合作社就形成了一个责权利统一的团队,既解决了大包干单家独户无法解决的水利维修,添置大型农具等头疼问题,又促进了合作社的人才培养,还有利于与肥料农药、种子和产品销售商等打交道,该县的高蛋白大豆联合社首次公开招标化肥采购,就吸引了30多家农资生产企业老总。可见,农村合作社显示了强大生命力。这也许就是农民们自愿组合的主要原因。

    当然,农民们的自愿组织合作社不等于政府官员可以当“甩手掌柜”。实际上,时下的农民合作社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合作社区别在于专业性,很多地方专门加上了专业合作社的名称。像新华社记者介绍的黑龙江省纳河市高蛋白大豆联合社就是专门以生产经营大豆为主专业合作社。一旦农民们形成专业生产,就需要政府部门提供信息,技术销售渠道支持,银行提供资金支持,这样就需要有个顶层设计。

    在一个地方内,假若大家都千篇一律经营一个品种的话,无异于千军万马都走独木桥,最后会因僧多粥少导致亏损,伤害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发展环境大为改善、农民参与热情不断高涨,但也存在众多影响其健康持续发展的因素:起步晚、发展慢,带动能力不强;与龙头企业结合不紧、利益共享机制不完善;参与农业保险面临诸多困难;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匮乏;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的扶持方式和扶持力度还远不适应其发展需要等。这些都是客观存在,不能不引起各地官员的关注。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应用先进技术、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作用,加大支持力度,加强辅导服务,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因此,当着农民们自愿组织合作社要求后,政府部门应适时从宏观上进行引导就是一个很实际的支农惠农。

    农村改革顶层设计的意义在于,领导层站在前沿,用科学发展思维和辩证思维及早进行设计,哪些先改,哪些重点改,哪些需要配套,都要未雨绸缪,统筹兼顾,使改革始终朝着有利于调动公众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发展。而不至于一改就乱,一乱就散那样的局面。而今,当着农民们由“分田到户”到重新要求走专业合作社道路之际,地方官员更应站在前沿进行改革顶层设计,给予正确的引导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e443f70102e02b.html

    金鸿:这篇文章刊登在2月23日《新华每日电讯》第一版的突出位置,这是大好事。我在年初的展望2012中曾经说过,如果不把改变农民单干的现状,“三农”问题就永远解决不了。当时我认为,上面直接推农村改革的阻力太大,最好放手让下面先做起来,不过,2月1日发布的一号文件让我吃了一惊,中央直接支持农民重新合起来干,我对胡哥的这种政治勇气和魄力深表敬意,胡哥真的是个好领导。我对十二五转型充满了信心。2015年之后,一马平川!

    走基层·听民声:农民为什么离不开农村合作社

  新华网哈尔滨2月22日电(记者李春雷、梁冬)黑龙江省讷河市是一个产粮大县,记者近日在这里采访发现,在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和市场竞争的合力引导下,农村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了农民种田离不开的“组织”了。是什么力量让已经“分田到户”多年的农民又重新“合”了起来?记者在讷河市高蛋白大豆联合社初步找到了答案。

  讷河市地处一望无际的松嫩平原,自2008年开始,这个市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组建合作社,将分散的耕地自发集中起来,运用大型农业机械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耕作,收获的粮食由合作社统一销售。目前,全市入社农民5.7万户,占当地常住农户的62%。

  但在此之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形成的“花花田”,使大型农机具和水利设施无法应用,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困难,还限制了农业生产直接与市场对接,农民买肥卖粮难、增收乏力

  一位基层干部讲了这样一件事:“三年前到二克浅镇走访,看到每台6万多元的掣肘式水利喷灌设备、一共25台套都闲着没用,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些设备喷灌方圆达20多米,农民土地分散,一喷就把别人家的田也浇了,所以设备就这样闲着。”

  兴旺乡农民李辉国参加的高蛋白大豆联合社是这些合作社中最大的一个。春耕在即,他悠闲地与同村农民聚在一起盘算着今年的收成,全然看不出准备春耕的忙碌。“家中的土地已托付给联合社打理,种子、化肥也由合作社统一购买,我们只要规划好家里种植的粮食品种,不愁秋后没有好收成!”

  说到合作社买化肥,李辉国很兴奋。去年初,联合社头一回公开招标采购化肥,就吸引了31家农资生产企业的老总。经过反复质价对比,联合社最终与两家知名农资企业签订集团采购协议,厂家提供联合社专用品牌、独有包装、统一发放。当时化肥的市场价格为每吨3350元,由于集中采购4000吨,没有中间环节,联合社最终以每吨2900元的价格成交,比市场价低450元,一项就为社员省了180多万元。

  联合社理事长罗颖告诉记者,这个联合社是18家合作社自愿发起的,目前已经有24家大豆专业合作社加盟,入社农户5895户,覆盖9个乡镇,仅高蛋白大豆种植面积就达20万亩,加上水稻、玉米等作物控制面积已经达到56万亩。

  “过去从种粮到销售都有中间商,农资经销商、物流、粮贩子都要分走农民的收益,联合社就是要组织农民从减少中间环节上做文章。”罗颖说,联合社还通过自己搭建的网络平台,通过网络销售,节省了粮贩代理每吨约50元的收粮费,按联合社收粮20万吨计算,又省上千万元

  李辉国加入联合社已经两年多了,自称是“铁杆社员”。去年,他家种了30亩大豆,收入超过了3万元。他说,兴旺乡几乎每家都加入了联合社,少则十几亩,多则上百亩,大家离不开联合社,是因为自己的合作社真替农民着想。

  罗颖说,联合社采用“三次分配”方式实现社员利益最大化,初次分配以每市斤高出市场价5分钱收购社员大豆,二次分配将合作社经营收益的60%返还社员,三次分配将合作社留用部分节余的50%作为股份向社员分红。2011年,联合社利用采购和销售优势,为社员种植大豆每亩成本降低168元,通过高价收购和二次返利,帮助农民每亩大豆增收45元,这还不算第三次分红。

  “联合”就是生产力,联合社种植的20万亩高蛋白大豆受到渴望有稳定原料基地的豆制品生产企业的青睐。眼下,国内最大的豆干生产商重庆天润集团正在与联合社洽谈,要来讷河市建厂。“联合”也有了底气,由于火车皮紧张大豆运不出去,联合社还给省长写了报告,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新华网评·第一追问]:农民为何又重新“合”了起来?

    冯创志    2012年02月26日

    2月23日,《新华每日电讯》在第一版突出的位置刊登了新华社记者写的题目为《农民为何离不开农村合作社》的文章,发出一个问题:“分田到户”多年的农民为何又重新“合”了起来?这个提问意味深长。

    乍一看,农民重新要求“合”似乎是重蹈覆辙人民公社的老路。但经过一番考察后,又会令人释然:此“合”不是往昔行政命令的合,此合作社就不等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轰轰烈烈的人民公社。就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大县的讷河市而言,全市入社的农民多达5.7万人,占当地常住农户的62%。农民入社比例如此之高,可见合作社吸引力之大。在笔者所在南方一个侨乡县市,农村合作社也像雨后春笋般涌现。

    统计显示,仅山东省目前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3万个,入社成员350万个。时下合作社之所以不同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民公社,特点之一,是自愿加入。过去的人民公社带有刮共产风吃大锅饭的性质。因此,严重挫伤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而今,合作社从一开始就是自由组合、股份经营、能人当家,依法管理联产联利计酬。农民在合作社中取长补短,团结互助,民主决策,合作社就形成了一个责权利统一的团队,既解决了大包干单家独户无法解决的水利维修,添置大型农具等头疼问题,又促进了合作社的人才培养,还有利于与肥料农药、种子和产品销售商等打交道,该县的高蛋白大豆联合社首次公开招标化肥采购,就吸引了30多家农资生产企业老总。可见,农村合作社显示了强大生命力。这也许就是农民们自愿组合的主要原因。

    当然,农民们的自愿组织合作社不等于政府官员可以当“甩手掌柜”。实际上,时下的农民合作社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合作社区别在于专业性,很多地方专门加上了专业合作社的名称。像新华社记者介绍的黑龙江省纳河市高蛋白大豆联合社就是专门以生产经营大豆为主专业合作社。一旦农民们形成专业生产,就需要政府部门提供信息,技术销售渠道支持,银行提供资金支持,这样就需要有个顶层设计。

    在一个地方内,假若大家都千篇一律经营一个品种的话,无异于千军万马都走独木桥,最后会因僧多粥少导致亏损,伤害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发展环境大为改善、农民参与热情不断高涨,但也存在众多影响其健康持续发展的因素:起步晚、发展慢,带动能力不强;与龙头企业结合不紧、利益共享机制不完善;参与农业保险面临诸多困难;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匮乏;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的扶持方式和扶持力度还远不适应其发展需要等。这些都是客观存在,不能不引起各地官员的关注。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应用先进技术、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作用,加大支持力度,加强辅导服务,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因此,当着农民们自愿组织合作社要求后,政府部门应适时从宏观上进行引导就是一个很实际的支农惠农。

    农村改革顶层设计的意义在于,领导层站在前沿,用科学发展思维和辩证思维及早进行设计,哪些先改,哪些重点改,哪些需要配套,都要未雨绸缪,统筹兼顾,使改革始终朝着有利于调动公众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发展。而不至于一改就乱,一乱就散那样的局面。而今,当着农民们由“分田到户”到重新要求走专业合作社道路之际,地方官员更应站在前沿进行改革顶层设计,给予正确的引导